心肾不交的症状怎么调理

怎样理解“心肾不交”的病机?
18.心肾两脏在生理上有何联系?中医学藏象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肾乃先天之本,心肾两脏在人体 生命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在生理上的协同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心居上焦,在五行属火;肾位下焦,在五行属水。从部位来看,其有上 下之分;从阴阳属性而言,则有水火之别。因此,心肾两脏惟有阴阳相交、 水火互济,才能维系和保持其生理机能的协调统一。&心肾相交&,正是两 脏生理关系的高度概括。中医的这一认识,滥觞于古代天地交通、阴阳既济的哲学观念。起源于殷周时期的《易经》,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复杂多变的现象中演 绎出阴(--)和阳(&)两个基本概念,并以阴阳二爻的变化来解释各种事物 发生、发展、消亡的内在原因。天象阳,地象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者,即 以天地之交通为喻,说明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成和变化必须依赖于阴阳的交感。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讲的即是这个道理。 奠定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黄帝内经》在古代哲学观念的影响下,从医学的 角度进一步阐扬了阴阳水火升降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 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素问&六微旨大论》复从&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立论,具体阐述了阴阳升降相因的运动形式。其谓: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 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所谓&变作&者,指的是诸事物的生成变化,对人类及一切生物体而言,即指 其&生化&的运动过程。因此,该篇进而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 立孤危&为论,强调&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注谓:器,谓天地及诸身也。字,谓屋宇也。以其身形包藏府(腑)藏(脏),受纳神灵, 与天地同,故皆名器也。诸身者,小生化之器宇;太虚者,广生化之器宇也。换言之,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乃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运动形式,大则 可以推演于自然界的宏观世界,小则亦能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 《内经》的这一基本认识,来源于人生于气交之中,势必与天地之气息息相 通的所谓&天人相应&说。尽管《内经》尚未具体阐述&心肾相交&的生理,但其所论阴阳水火升降 说,却给后世医家立论以直接的启迪。在《内经》藏象学说及隋唐时医家证 治实践的基础上,宋代名医朱佐从理论上阐明了&心肾相交&的生理机制。 他在《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一书中指出:凡肾水欲升而沃心,心火欲降而滋肾,则坎离既济、阴阳协和。火不炎上,则 神自清;水不渗下,而精自固。因此,就心肾互济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而论,心火必须下交于肾,肾水必 须上承于心;心火得肾水之涵则不亢,肾水藉心阳之温而不寒。这一上下交 济的关系,也就是所谓&心肾相交&,亦称之为&水火既济&。如果更进一层剖 析其&相交&的内涵,则主要指的是心阳与肾水之间的一种&互济&关系。一般来讲,由各种致病原的侵袭,而导致肾水不能上滋以养心,或心火不得下交而温肾,就会出现心火偏亢于上、肾虚失固于下等一系列病理改 变。通常所说的&心肾不交&(或称之为&水火未济&),主要是指这么一层意 思。&心肾相交&的理论固然渊源有自,而&心肾不交&病机的倡导,却得力 于两宋时期的医学发展及实践。当时的社会生活,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 乱和动荡之后,经济日趋繁荣,医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上层社会里达 官贵人生活上的骄恣纵欲和官场上的追逐名利,再加上受晋唐服食金石以 冀长寿之风的影响,导致各种虚损性疾病的盛行。这样,客观上就为&心肾 不交&之类的病证治疗和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考,至迟在北宋政 府设置的官药局&&&和剂局&拟编的《和剂局方》中,已载录有&降心火,交 肾水,益精气&的一些方剂。约成书于宋景定年间()的《简易方》 则更明确地指出:善调理(劳伤)者,当其病未甚深时,先与调理脾胃,镇安气海;却以温润药滋 补下元,镇安心神药养其心气。心肾气交,脾胃气壮,饮食既进,气血渐生,病无 不去者。(《医方类聚》卷一百四十三引)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中医基础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021-
疾病咨询QQ: 投诉邮箱: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如何调理肾气不固,心肾不交?
如何调理肾气不固,心肾不交?平时注意哪些饮食和生活习惯?
谢邀!调肝。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中医食疗治心肾不交失眠方
本文导读:  黄连、肉桂作为一首方剂使用,名叫交泰丸,主治心火偏亢、肾阳虚衰、心肾不交、上热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症。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
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腹痛(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诊的原因。腹痛多由腹内组织或…
  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并能清里热,泻火毒,燥内湿;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并能温营血,通血脉,散寒凝,补命火。二药合用,寒热并用,相辅相成,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故对心肾不交的失眠有良好的作用。
黄连、肉桂作为一首方剂使用,名叫交泰丸,本方出自《韩氏医通》,原方由生川连15g,肉桂心1.5g(两药之比为10:1)组成。上二味,研细,白蜜为丸。每服1.5~2.5g,空腹时用淡盐汤下。
  功能交通心肾,清火安神。主治心火偏亢、肾阳虚衰、心肾不交、上热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等病症。《中藏经》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由于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对升降失常、水火不济造成的心肾不交,治当采用交通心肾之法。
  黄连 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耳,阴肿,内痔出血,,烫伤等病症。《本草衍义》:&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药理研究发现,黄连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和多种流感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抗阿米巴、抗炎、抗、解热、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肉桂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主治、宫冷、、寒疝、、胸痹、阴疽、、等病症。煎服1~4.5g,宜后下或h服;研末冲服,每次1~2g。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抗惊厥、抗菌、镇静、镇痛、解热、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等多种作用。
(责任编辑:小编蒹葭)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分享给朋友: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百家养生堂 130205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百家养生堂 130205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选集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
Copyright(C)2016 优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疾病调理:
当前位置: >
重点推荐:[1517人顶][903人顶][5257人顶][636人顶][5925人顶][2751人顶]
焦点内容:[202人顶][921人顶][2人顶][19人顶][315人顶][1014人顶][2562人顶]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会喜欢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肾不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