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珠三角下面工厂过多,环境受污染,这里水已经不能喝了,想找粤北山区韶关市粤北技工学校的山泉水喝,请问哪家水质领先的?

广东乱弹之“韶关的失落”(上)_金心异南方评论_天涯博客
在南方看中国,在中国看南方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4703736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237
(2074)(483)(30)(20)(40)(53)(162)(410)(130)(92)(96)(159)(162)(44)(54)(41)(21)(49)(30)
(1)(1)(1)(1)(3)(2)(1)(1)(4)(7)(7)(5)(1)(9)(10)(11)(9)(11)(12)(13)(18)(15)(12)(17)(18)(12)(23)(28)(27)(28)(29)(31)(32)(34)(29)(30)(32)(31)(24)(37)(37)(26)(27)(31)(33)(33)(30)(27)(36)(42)(46)(50)(38)(36)(23)(19)(26)(30)(21)(29)(37)(42)(34)(36)(41)(60)(36)(45)(35)(28)(33)(39)(37)(54)(52)(52)(40)(6)
  一,北江污染事件  日,广东省环保部门监测发现,广东北江韶关段出现了重金属镉超标现象,在北江高桥断面,监测部门测得镉超标近十倍,严重威胁下游饮用水源安全。经广东省环保局调查,初步确认这起污染事件是由于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公布了这起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北江下游韶关、清远、英德3个城市的饮用水受到污染威胁,部分城市自来水供应停止。广东省有关部门采用在上游加大流量的方式稀释污染,并通知沿线居民不要饮用江水。  环保部门责令韶关冶炼厂对水浸镉工序及其马坝分厂实施停产整顿,并关闭了超标的污水排放口,确保截住污染源。  从20日早上开始,韶关市已经全面停水,直到下午6点才恢复。对韶关市来说,这次受污染的河段流域均为山区,受影响人口不是太多。但对下游的英德市威胁就比较大。污染水源大约2至3天内到达英德的白石窑水电站。  英德城区市民10万多人,全部饮用北江水。英德市政府只能采取紧急措施,铺设临时供水管道,以保障市民用水安全。临时水管南接英德市区人民大桥底下的长湖自来水管道口,北接云山水厂取水管,全长1.4公里。英德市必须36小时之内接通临时管道,才能让市民喝上放心水。  为做到万无一失,广东省政府办公厅21日发出通知要求广州、佛山两个城市启动饮用水应急预案,并要求各地政府认真检查应急措施准备方案及设备、设施状况,确保各地用水安全。    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第一时间里就作出了指示,要“依法追究责任”。  韶关冶炼厂是一家有数十年国企资历的大型企业。该厂拥有两套冶炼生产系统,冶炼生产能力为年产精铅锌24万吨,产品包括电铅、精锌、镉锭等。韶冶负责人对这次污染事故的解释是,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将本应经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直接排入北江,属于典型的责任事故。他们在违规排放镉含量严重超标的污水进入北江后,既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也没有采取任何应急措施,直至环保部门对北江水进行检测时,才发现韶冶有超标排污行为。  新华社记者在广东省公布污染事件之后两次赴韶关冶炼厂深入调查,发现该厂的超标排污绝不只是一次“偶然事故”,而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和外部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综合征。   
韶冶是广东最大的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其设备比当地一般中小冶炼厂的设备要先进。该厂投资数千万元购置了镉的回收装置,镉回收率在85%到90%之间,其余的镉金属存在于冶炼渣和废水里,按规定,含镉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后,按照小于国家标准的浓度排到北江,每小时的污水排量为2000吨。  但废水超标排放时有发生。这次正是在12月11日第二系统的机器检修期间,当地环保部门在对北江例行的水质检测中发现了镉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并于12月16日确定了这起水污染事件。其实早在11月底,该厂对第一系统进行过一次同样的检修。环保部门认为,11月份的检修也存在问题,当时污水到底是怎么排的,镉排放量有多少,仍不得而知。   问题不仅仅出在以上两次大规模的排污,更为引人注意的是韶冶属下的马坝分厂一直在排放镉含量超标的污水,直至此次污染事故发生后才被勒令停产。韶冶马坝分厂是一家小型冶炼厂,专门从冶炼渣中提取铟、镓等稀有金属。因此新华社记者断言,这次事故不仅仅是“违反操作规程”的问题,特别是其下属的马坝分厂一直在“违反操作规程”超标排放,企业管理者不可能不知道。有当地居民向新华社记者反映,包括韶冶在内的多家冶炼厂长期向北江排放污水,污染水源和农田,当地人已不敢吃北江水而改吃水库水或山泉水,这一状况持续好多年了。   更神奇的是,新华社记者到韶冶办公楼采访,一进大门就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全国治理污染先进单位”的牌匾也在其中。  韶冶是一家大型冶炼企业,专门从事铅和锌提炼,年生产规模达23万吨到24万吨。2004年产值24亿多元,交税近2亿元,2005年产值则达到30亿元。在韶关,韶冶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当地群众对新华社记者说,“韶冶归上面管,是地方的税收大户,我们虽然长期深受其害,但也无可奈何”。   韶关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成为主要行业。这里除有韶钢、韶冶、挖掘机厂、矾口铅锌矿、大宝山矿、曲仁煤矿等骨干工业企业外,还有一批小钢铁厂、小冶炼厂沿北江而建,经过处理的或没有处理过的污水全部排入北江,有的企业既排污水又排废气,形成了一个污染企业带。   最近两年由于镉价格上涨了10多倍,韶关市小型冶炼厂不断涌现,这些小冶炼厂设备简陋,有的连基本的污水处理设备都没有,污水直接排入北江。据说有的小型冶炼厂把污水经石灰池沉淀后再排入北江,在行业内都算是有良心的了。  韶冶等冶炼厂厂房附近的山坡受工厂烟尘的污染已经变秃了,有的地方寸草不生,矿渣尘土飞扬。当地居民说,这里难见蓝天,许多人得了肺病。  北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政府的严厉要求下,韶冶才停止生产和向北江排放污水,韶关市也同时关闭了其他14家小冶炼厂。   “12.15”北江污染事件,虽经广东省主要领导快速介入,省环保局措施得力,没有造成更大的危害,但是这起事件发生在当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又直接威胁广东这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还是引起全国关注。  可以想见,这起事件给广东省领导人带来的震动可能更为关键:韶关地处北江上游,下游沿岸有数千万人口,至少有1000万左右人口饮水来源于北江。在韶关布局重工业,是历史遗留问题,原来对公共安全的考虑欠缺,而且那时珠三角还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发动机之一。现在今昔对比,韶关是否还要一如既往大力发展重工业,就成为一个广东省领导人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虽然韶关市森林覆盖率在广东省位居前列,但韶关市在2004年酸雨频率已经达到40%左右,空气、水的质量排名在全省排列倒数第二,以韶关为代表的粤北山区究竟应该如何现代化?  二,失去韶钢?    日,宝钢和广东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共同出资组建的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新组建的广东钢铁集团注册资本为358.6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在广州市。宝钢集团以现金出资286.88亿元人民币,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和广州市国资委分别以韶钢集团、广钢集团的国有净资产折合71.72亿元人民币出资,合并持股20%。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任广东钢铁集团董事长,宝钢集团副总经理赵昆任广东钢铁集团总经理,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的领导则被任命为副董事长。  这份国内钢铁业十分关注的重组案,由于广东省的大力支持而得以快速推动。粤省只持有20%的股份,而让宝钢持有80%的绝对控股地位,也是十分罕见的动作。可以说,广东省希望此举有助于湛江1000万吨炼钢厂可以尽快上马,因此在与宝钢的合作上,作出了一个快刀斩乱麻的战略决定。  这个战略决定大概经过了以下的思考链:  其一,广东省近年一直是全国第一钢铁消费大省,但是钢铁的自给率却极低,广东的炼钢工业与市场地们不相称,广东渴望建立炼钢工业体系;  2007年广东省消耗的钢材总量为4000万吨,占全国总消耗量的一成多。据预测,广东市场消耗量会在2010年达到5000万吨。而之前广钢、韶钢加上其它小钢厂的总产量也不过10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广东本地市场的需要。何况广东钢铁工业还需要供应港澳和东南亚市场。目前,广东钢材出口已覆盖除老挝外的所有东盟国家,其中泰国已经成为广东在东盟最大的钢材出口市场。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广东钢材在东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2010年东盟的钢材消费量可能会达到六千四百万吨,每年钢材短缺三千万到四千万吨。  对广东来说,建立拥有5000万吨以上产能的钢铁工业体系具有很强的市场需求量,从近年起,国家已不再压抑在华南地区建立大钢厂的计划,其中既有对广东市场的考虑,也有很大程度上对东盟市场的考虑在内。  其二,中国正处在第二轮重工业化阶段,钢铁工业是此轮重工业化最重要的一个产业,对带动广东经济体的转型升级帮助甚大。前文已述及,此轮重工业化的最典型特点就是沿海布局,而广东又处在中国海岸线的最南端,最为接近中东石油和澳洲、巴西、印度的铁矿石,是中国发展临海外源型重工业的最佳地点,因此,对广东经济来说,抓住此轮重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在广东轻工业已建立强大实力的基础上,加添加上强有力的重工业,打造一个环南中国海经济圈中最具实力的产业体,无论是对广东还是对中国经济都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其三,广东省自己原有的炼钢产能,根本不能满足本土市场需求,但若扩大产能,则受到限制,包括投资资本来源的限制,建厂条件的限制,国家计划控制的限制等。  所谓建厂条件的限制,是指广东若在原有的钢铁工业的基础上进行产能扩张,原韶钢和广钢一个处于粤北山区及水源地,一个处于广佛都会圈的核心区中,扩张产能的空间有限,若迁出另建,顺便扩大产能,则又受到国家发改委钢铁产业政策的制约。  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在最近五年之前,一直是偏重北方的布局,而在华南地区较少考量,是以长江(不含)以南地区,只有寥寥数家中小型钢铁厂,主要的钢铁产能,均集中在东北鞍本、河北唐山、首钢、山东、上海宝钢及湖北武钢,国家发改委对华南地区的考量,直到最近五年才有所重视。但出于总量控制的考虑,也必须结合宝钢、武钢的扩张来一并考量,而一直不允华南地区自投巨资兴建新的钢铁大厂。  资本来源方面也并非毫无问题。广东省政府没有意愿向市场性的领域再投入巨额资本——虽然广信及粤海案早已处理,但是广信的债务既让粤省深感头痛,想必也留下了很深的伤痕,再说粤省财政也在五年之前的时间里,也算不上十分丰盈,有更重要的投资领域要用钱。因此广东省国资委或广州市国资委能够或愿意投入(动辄数百亿元)以帮助韶钢或广钢大规模扩充产能建设新厂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韶钢和广钢只可能通过自我积累滚动投资的方式扩产,这样的速度显然无法应付中国钢铁工业近年来的巨大重组变局。  是以广钢、韶钢在过去20年里,虽也拚命扩张产能,但最终也没能超过1000万吨钢的产能,迄今为止也只是两个地方中型钢铁厂,到近年中国钢铁业重组大幕拉开时,广钢韶钢没能成为国家主导的钢铁业重组中可以依赖的力量,因而基本上决定了,不能成为整合者,那就只能成为被整合者。此节后边再作详述。  其四,广东在建立自己的炼钢工业时,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能在广东建立钢铁产能,不一定非要广东自己投资建厂,广东自己想要的分别是:大钢铁厂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税收和就业等,只要满足这些条件,由宝钢来投资建设这个大钢厂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五,国家一直在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产业重组,并且在钢铁业确立了以宝钢、首钢和武钢为三个主要的整合者的计划,那么广东应该带个好头避免地方主义。湛江大钢铁项目正好是个可以名利双收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简单交待一下广东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以及为何广钢、韶钢的扩产计划,演变成了宝钢重组的计划。  广钢企业集团已形成了三个主体企业(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九个支柱企业及多个专业公司的集团架构,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五羊牌"建筑钢材、无缝钢管;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拥有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多种规格,高质量热轧薄板;广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铜、铝、锌等有色金属产品。  广钢于1980年开始扭亏为盈,据说此后一直盈利。自1993年起,广钢集团连续多年实现利润超亿元,成为广州市的利税大户。  2003年前后,广钢开始放出风声,声称要投资50亿万美元在南沙建设钢铁基地,产能规模为500万吨,包括2条热镀锌生产线、1条电镀锌生产线、2个冷轧系统、3座高炉系统、2个炼钢系统、宽厚板工程、高线系统、型钢系统。广钢并宣称,将从2005年开始用9年的时间将整个工厂从白鹤洞迁出,整体迁移到南沙基地。据说有不下十家全球钢铁巨头愿意在南沙基地项目上与广钢展开合作。之后传出的消息说广钢选择了日本JFT钢铁株式会社作为战略合作伙伴。2003年9月,广钢宣布与JFT合资投入1。7亿美元在南沙基地建设年产40万吨的汽车用热镀锌板项目。2005年左右,广钢已声称南沙钢铁基地的总产能规模扩大到1000万吨。  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宝钢虽然一直对广东市场垂涎不已,但其进入广东的举措,不过是于2003年与一间民营企业高明基业合作,以虚拟企业的方式直接介入广东。高明基业2002年在广东佛山投资建立了一条年产15万吨的冷轧生产线,生产各种普碳冷轧薄板、镀锌用基板和热轧酸洗板,并可生产多种规格的卷板。双方合作之后,高明基业冷轧厂成了宝钢冷轧产品的南方加工基地。自2003年4月投产之后,它所生产的2万吨产品,全部贴上宝钢国际贸易公司的winpals品牌,在宝钢的销售网络中销售。  此后一直有传言,宝钢拟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广东建立大型钢铁工厂。其实早在1984年和1992年,宝钢两次提出在湛江东海岛建钢铁基地,但事后都不了了之。直至2003年,韶钢提出要在湛江沿海建设钢铁基地。当时位于内陆的韶钢提出‘出山入海’的设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由于最初确定的产能是300万吨,后提高到500万吨,需要的资金量大致在200亿元至300亿元,而韶钢集团的注册资本金仅为8.9亿元,其主要子公司韶钢松山2003年的总资产也仅为80亿元,净资产43亿元,韶钢集团无力独自承担项目建设。
当时的一种解决方案是由广东省的窗口企业粤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粤海投资”)提供资金,韶钢集团负责具体运作。但是该方案未得到广东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的同意,据称,广东省政府认为,湛江钢铁项目规模庞大,需要寻找一个有运作港口钢铁基地经验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合作,而粤海投资是做贸易出身,没有运作钢铁企业的经验,驾驭如此大规模的项目风险太大。 此时,国家发改委在面对国内狂热的钢铁投资潮也有些犹豫,希望能够调控钢铁行业的发展,新建钢铁项目的同时需要当地淘汰已有的落后产能。于是韶钢主动邀请宝钢参与建设,当时设想的股比是宝钢韶钢股各占51∶49。  2003年8月上旬,有媒体报道,广钢千万吨级的南沙临海钢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引资阶段,首期工程为年产钢材300万吨,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达325亿元,将分三期建设,其中首期投资54亿元。广东钢铁集团公司将作为临海项目的主体牵头组织这个项目。最近,广州钢铁集团及广州市有关部门组成了一个专门的招商小组,赴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招商引资,而广钢在芳村的生产基地,有可能在临海基地建成以后实行整体搬迁实施异地改造,原来的3平方公里土地将重新规划开发。  鉴于韶钢集团也在酝酿湛江1000万吨项目,当时有专家还提出让韶钢与广钢结成战略联盟,参与南沙“大钢铁托拉斯”的建设,也有专家认为南沙无深水良港,并非建钢铁大厂的好地方,建议广钢加入到湛江大厂的合作伙伴中来。至少在当时的环境看来,湛江大厂项目无论如何应该是广东钢铁企业的牌局,宝钢只能算是陪玩者,但是宝钢既然已伸了一只脚过来,就很难被从这个牌桌上赶出去,不过谁也没料到宝钢会反客为主,最后竟然吞并了广钢和韶钢,成为华南钢铁产业的霸主。  2006年5月,有海外媒体报道宝钢已和韶钢成立了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亿元。项目总投资为1400亿,总产能将达2000万吨,其中首期投资700亿元,产能为1000万吨。 2006年7月,再有媒体曝出,宝钢和韶网已签署了重组协议,可能的操作方案有二,一为宝钢集团通过受让G韶钢的股票成为其控股大股东,二为双方资产重组,将韶钢集团纳入宝钢集团。  
在2006年通过的广东省“十一五”规划中,省政府对该省钢铁行业的发展思路是:重点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解决产品结构性矛盾。有关人士指出,这是广东省政府赞成和推动宝钢、韶钢整体重组计划的原因。正是在这一年,传出广东省内的另一个钢铁企业广钢也计划参与宝钢重组的消息。  我们可以相信,到2007年的时候,有一些基本的方向已经确定下来:其一,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方针上,已经支持广东兴建战略性的大钢厂,而且确定了由宝钢来做这件事,这可能是广东省必须接受的一个格局;其二,大钢厂的选址应该已经确定了是在湛江的东海岛。  从钢铁企业的布点来看,湛江是消费和原料两个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广东和珠三角地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量巨大;湛江是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结合部,是我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公路、铁路和水陆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湛江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可建30万吨级大型深水码头。在湛江建设钢铁精品基地,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得天独厚,而且符合钢铁企业沿海化发展的趋势,成本低、消耗低,环保、节能。  而正是在2007年,宝钢确立了新一轮发展规划,提出了“至2012年达到8000万吨产能规模、50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收入、50亿美元以上的利润,进入世界钢铁业前三强和世界500强企业200名以内”的战略目标。广东省这场钢铁大戏,宝钢和东海岛,已注定了是戏台上的两个主角。所未能确定的,无非是宝钢对广东钢铁业重组的具体模式,以及对韶钢和广钢如何处置的问题。或许在2007年,韶关作为一个牺牲者的角色已大致清晰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本节开头所描述的那样了:广州市虽失去了南沙钢铁基地,但是建在南沙的年产40万吨汽车用热镀锌板项目确定得以保留,而且新设立的广东钢铁集团注册地也在广州,广州损失不算大。而韶关市则完全有可能最终大部分失去韶钢和钢铁产业。  在广东省与宝钢的重组谈判中,以及最后达成合资协议中,韶关市政府从来都不是一个谈判方,韶钢作为广东省国资委所属的地方国企,是由省国资委、省政府来代表其权益的,这跟广州市政府、广州市国资委来代表广钢的利益并不相同。因此谈判各方最多会兼顾一下韶关市地方政府的利益,但却不会以韶关地方政府的利益作为重要的考量。当谈判尘埃落定,合资公司中省国姿委作为广东省政府利益的代言人出现,而韶关市政府只能通过省政府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明显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因而合资公司最终肯定不会以韶关地方政府的利益最大化为诉求目标。  韶关地方政府的诉求自然是:发展自己的炼钢工业,因此新增产能最好能放在韶关,这个目标已确定不可能达到的情况下,最低限度也要保有自己原有的产能。笔者的分析是,最终韶关也要失去大部分原有的产能。  在韶钢位于韶关的炼钢产能中,分三种情形:一是在现阶段已属于严重落后的技术的炼铁或炼钢产能,属于在现时这个语境下也要被淘汰的部分;至于其余的产能,在未来的语境下也有可能被定义为落后技术,而被淘汰,但也要分两种情况:其余产能中倘若是需要从海外进口铁矿石的部分,在湛江炼钢项目投产后,也会以成本理由被淘汰;倘若是不需要进口铁矿石,而是依赖韶关本地铁矿石的那部分产能,最有可能保下来,但也要视本地铁矿石的成本与进口铁矿石到厂价比较之后而确定。  据媒体透露,在广东钢铁集团挂牌之前,广钢、韶钢已经与广东省政府签订关停钢铁产能责任书,政府为此不惜对关停和淘汰的产能给予经济补偿,而“十一五”期间广东将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   按照广东省钢铁集团的合资协议,韶钢需要即时淘汰的产能为150万吨,这是韶关最早要失去的部分。其余产能端地要看湛江炼钢产能的进度而定,可以肯定的是,在1000万吨炼钢能力上马之后,韶钢依靠进口铁矿石的产能部分,就会逐步被淘汰,因为它的成本肯定高过铁矿石在湛江产生的产能。  韶关最有可能保存下来的依靠本地铁矿石的部分炼钢产能,其实也是不靠谱的:在韶钢现在产能中,国内矿和进口矿的比例各占一半,其中约有140万吨铁矿石来自于本地的大宝山铁矿,但本地铁矿石的品味相较于澳洲或巴西的铁矿石较低,只要进口铁矿石的综合成本低于本地铁矿石,加之湛江炼能二期达到2000万吨之后,韶关的炼能已成鸡肋之势,那么韶关的产能最后被半闭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我们必须注意到广东钢铁集团的单一最大股东是宝钢集团,而且它持有的股份达到了80%,在合资公司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企业最大的利益诉求就是盈利,一切为经济效益而考量,而不会照顾韶关市要把产能留在本地的非市场化要求。在合资公司中,宝钢集团也会尊重小股东,但是可以想见,对广东省和广州市两个股东中,它必然是相对尊重广东省这个股东,而对广州市这个股东的尊重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广东省政府对它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而广州市不是。韶关市政府的利益只能从属于广东省政府,倘若广东省政府特别照顾韶关市的情绪,那么韶关地方政府的诉求也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从这个谈判过程我们即可得知,这个方向上靠不住。  对广东省政府来说,只要产能都在广东,税收在广东,至于它在广东省的那个部位,倒不是最关键的事情。何况韶关处在北江上游,重化工业对北江的污染对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韶关的渐去重工业化应该是广东省政府秘而不宣的一个决定。因此在此问题上,广东省只会将广东钢铁集团主要的决策权推给宝钢集团,由它按市场规律来配置自己的产业资源。这是可以预期之中的事情。  韶关市政府显然对这一长远的趋势缺乏足够的认知。因此其地方产业规划仍在围绕韶钢做大文章。而事实只不过是:韶关逐渐失去韶钢、失去炼钢工业,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回过头来,对广东省来说,虽然最终可以获得一个战略性的钢铁生产基地,但是难道就无所失吗?这个最终可能会有4-5000万吨的钢铁工厂,虽然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整个产业的控制权毕竟是在上海手中,上海将成为广东钢铁产业的管理中心和控制者,如果从区域之间竞争的角度来说,广东显然输了一局。  可以说,韶钢、广钢靠近本土这个全国最好的市场,却没能发展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最后落得被重组的地步,也有咎由自取的味道在里面。但广东省的领导人对进入第二轮重工业化的时间判断不足,缺乏预见性,加之所谓遵循市场原则,吸收广信、粤海案的教训,政府自身不再以大的投资来介入市场领域,以及由于国家发改委的计划控制,使得广东失去了建立本省控制的钢铁产业的机会,这个结果对广东经济体的影响,可能要在几十年之后才显现出来。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韶关市粤北技工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