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的治疗闭经 要怎么做啊?中医的治疗闭经怎么样啊,好不好啊?

  闭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月经病,简单来说,闭经就是女性不来月经。青春期之前的女性闭经跟更年期之后的女性闭经都是正常的。那么在这之间的时期女性闭经有哪几种类型?在中医看来,闭经的类型主要有五种,  现在很多人都将中医作为治疗女性闭经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女性闭经往往是由于身体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需要调养身体来达到治疗闭经的目的。而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的方案,使得治疗更加有效,那么女性闭经在中医看来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呢?女性养巢养生产品旗黄膏的专家在此为你解读。  一、气滞血瘀型闭经  经期先后不定,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旗黄膏。  二、肾虚精亏型闭经  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治宜补肾益精,方用旗黄膏。  三、肝肾不足型闭经  少女闭经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末盛,肝血虚少,冲任不充,无以化生经血而致闭经;而妇女多因多产房劳,或久病及肾,致肾精肝血不足,冲任俱虚,胞宫之血下溢而致闭经。  四、气血虚弱型闭经  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治宜补益气血,方旗黄膏。  五、痰湿凝滞型闭经  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脘闷,倦怠,食少,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痰燥湿,方用旗黄膏。  这几种常见类型的闭经,都可以通过吃旗黄膏调理恢复,旗黄膏是古方熬制,浓缩精华,极易被人体吸收,其熬制工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湖北中医院的熬膏大师吕柳荫熬制而成。  旗黄膏有效改善睡眠,提高免疫,抗疲劳,延缓衰老,改善贫血,可使卵巢功能年轻、健康,做到三调:调和气血,调养宫巢、调节内分泌,使女性容光焕发,最大限度的延长青春周期,可带来气色圆润、绝经期推迟、乳房坚挺等诸多益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女人千万不要被男人拖垮,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然一切都是虚的,女人要花点钱对自己好一点,将自己保养好,漂漂亮亮的,保持年轻活力,这样才对的起自己。你这种情况要注意了,如果心态还不调整的话, 就会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肤粗糙,易怒。月经不调。不,你已经有这些症状了。  你需要调养,补气活血,尽快的将身体恢复过来,不然的话,这期间衰老的会非常快的,可以吃旗黄膏(400-)调养,效果非常显著,可以自行搜索旗黄膏,肯定可以帮助你的,希望你们晒幸福,身体健康,永驻青春!
  @旗黄膏厂家
  我今年43岁,已经闭经3年了,之前一直吃激素药,月经才来,结果长了20多斤,长斑长得厉害,特别容易累,脾气很不好,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吕柳荫膏滋,加了好多人,辗转在llygz049潘陈老师,手里订购了4斤膏滋,还教我辨别真伪方法,等到用了三斤的时候,月经就来了,气色方面好像变了一个,斑也淡了,我准备长期用,太神奇了。现在我们全家都在用,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当前位置: >
女性闭经的治疗方法
女性排卵障碍所出现的月经失调,临床上我们通常归纳为两大类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即闭经类和功血(崩漏)类。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一个主要原因,占25%~30%。中医认为,肾藏精,为生殖之本,它主宰着脑、天癸、冲任、胞宫间的功能调节和控制。以月经失调为主要表现、以排卵障碍为基本病因的不孕症应属中医肾虚的范畴,中医治疗必须在补肾的基础上调理月经,正所谓&经调则种子易也&。
闭经类(包括月经稀发、月经过少):
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的不同,临床一般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虚痰湿三种证型。具体治疗思路为:一般初诊闭经病人,应审其有无月经来潮之势,若白带较多,乳房胀,小腹坠胀,脉滑或盆腔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可选用瓜蒌根散通经。处方为桂枝、桃仁、蛰虫、赤白芍、花粉。也可选用通经甘露丸、大黄蛰虫丸、少腹逐瘀胶囊等中成药活血通经。
若闭经患者无月经来潮征象或经过活血通经,月经来潮后则按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或肾虚痰湿辨证用药,调整卵巢功能,促排卵。偏肝肾阴虚或无明显征象者,可选用熟地、当归、白芍、山萸、紫河车、枸杞子、女贞子、川断、香附、益母草等,也可选用左归丸等中成药。偏肾阳虚者,可选用仙茅、巴戟、肉苁蓉、女贞子、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香附、益母草等,也可选用人参养荣丸、安坤赞育丸等中成药。体胖,肾虚痰湿之体,可选用鹿角霜、生黄芪、当归、白术、枳壳、半夏、昆布、益母草等。此方可消除卵巢周围痰脂,恢复排卵。也可选用人参归脾丸等中成药。
治疗闭经,一般为通补交替。闭经患者多无白带,若治疗后白带增多,乳房及小腹胀为有效,可服用活血通经药一周。若不来月经仍继续调补。在月经周期第13~15天时,加丹参、桃仁等活血药以促排卵。
崩漏类(包括月经频发、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排卵期出血)
以功血(崩漏)为代表的不正常出血,其根本的发病机制仍属肾虚,肝肾功能调节失常。由于它在临床是以子宫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故治疗应首先以止血为主。血止之后,再补肾调肝,使月经规则,调整卵巢功能,恢复排卵。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当前位置:
&闭经(中医)
闭经(中医)预防和治疗
  【证治方药】  (一)脾胃虚弱  l,临床表现:月经后期、量少、稀发甚而团经,无腹痛。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大便溏。舌质淡。脉虚弱或濡细。亦有无其他兼症者。  2,病因病机:脾气失健,胃气不和,气血生化无权,冲任血海不盈,经血不至,  3,治法:健脾和胃,养血生血。  4,方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党参10~15g,白术10~10g,茯苓10~15g,陈皮5~10g,炙甘草5~10g,当归10~15g,自芍10~15g。  方义: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甘草和霄,茯苓健脾宁心,当归、白芍养血。  加减:大便溏,下肢肿者加山药、扁豆、苡仁、车前子、砂仁,去归、芍,即用参苓白术散(《局方》),健脾益气利湿;胸闷胁胀、情志不畅者,加柴胡、香附,即用逍遥散(《局方≥),疏肝解郁、理气和血。  5,变通法:若心悸怔忡、头晕气短,心脾两虚,用归脾汤(《济生方》)补益心脾。  (二)气血虚亏  1,临床表现:月经闭止不通,无腹痛。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四肢不温,毛发不荣,易烘热、自汗。脉虚大无力、沉细,舌质淡。  2,病因病机:产后大出血,早产、多产、流产及久病等,阴血亏耗,血虚及气,气血不足,冲任血海失充。  3、治法:益气生血。  4,方剂;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加减。  药物:黄芪15~20g,党参10g,白术10~15g,茯莓15g,炙甘草5~10g,五味子5~10g,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10g,肉桂3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熟地,当归、白芍养血调经,五味子、茯苓养心安神,肉桂温通,川芎活血。  加减:经期长期不至,加泽兰、益母草、牛膝活血;兼气滞者,加香附、木香理气;兼阴虚者,去川芎、肉桂,加麦门冬、生地黄、玄参养阴;兼阳虚者,加巴戟天、川续断补阳。  5,变通法:人参养荣汤(《局方》)加减,益气养血。  (三)肝肾虚亏  1,临床表现:月经超期未至(室女经闭),或韧潮较迟,经量少,月经后期、稀发,继而闭经。无白带,无腹痛。已婚者性冷淡,未育者不孕。腰酸头晕,形体不温,面色无华、黯淡,肢软乏力。舌质淡,脉沉细。  2,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充;或后天久病失养,血海空虚;或产后大出血等,冲任不充。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元源而经不以时而下。  3,治法:补肾益精,养血和肝。  4,方剂:小营煎(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熟地10~15g,当归10~15g,白芍10g,山药15g,枸杞子10g,甘草10g。  方义:熟地、山药、枸杞子补肾,当归、白芍养血和肝,甘草和中。  加减:月经久不至,或室女经闭者,加泽兰、牛膝、卷柏、川续断活血补肾。即台帕子仁丸(《妇人大全良方》);肾虚精亏者。加五味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补肾,即合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血虚亏损者,加山萸肉、阿胶、黄芪、党参补气养血。  5,变通法:若阴虚血枯,面部烘热,盗汗,舌红,脉细数者,用补肾地黄丸(《棠誓医要》)补养阴血,即用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玄参、麦冬、枣仁、远志、龟甲等。若肾阴阳不足,形寒怯冷,性冷淡,四肢不温,亦可用右归饮(《景岳全书》)补肾温阳。  (四)阴虚血燥  1,临床表现:月经量少、稀发,渐至闭经。心胸烦热,急躁易怒,手足心热。舌质红,脉数或兼弦、滑,  2,病因病机:平紊阳明热盛,肝热上逆,热盛伤及阴血,律血无以充盈血海。月经不至。  3、治法:滋阴清热,通经凉血。  4,方剂:一阴煎(《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生地黄15~30g,麦冬10~15g,白芍10~15g,熟地10g,丹参15g,牛膝10~15g,甘草5~10g。  方义:生地、麦冬养阴清热,白芍、熟地补肾养肝,丹参、牛膝凉血通经,甘草调中。  加减:心胸烦热,手足心热者,加玄参、地骨皮、丹皮凉血{经期久不至者,加益母草、泽兰调经;便干者,加全瓜萎、元明粉通便。  5,变通法:可用瓜石汤(《刘本五妇科经验》)加减。药用瓜蒌,生地,瞿麦、益母草、牛膝、石斛、玄参、麦冬、车前子、马尾连,滋阴清热、通经凉血。  (五)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月经量少、后期、稀发,经色黯有血块,渐至闭经。面色黯灰,目下黯,小腹痛,或有瘴积,或乳胀胁痛,皮肤甲错,性情烦躁,口满不欲饮。舌黯紫有瘀点(斑),脉沉、弦、涩。  2,病因病机:因精神刺激或环境改变,肝气郁结,气滞久而血瘀;或经行、产后余血不尽;或流产、人流、手术后瘀血束下。均可致瘀血内闭胞宫,经水不下。  3,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经。  4,方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6~10g,肉桂3~5g,玄胡10g,干姜3~5g,茴香3g,没药3g(研)  方义:茴香、肉桂、干姜散寒行气,没药,蒲黄、玄胡、五灵脂化瘀通经,当归、川芎、赤芍和血活血。  加减:气滞者加香附、乌药、青皮理气;有热者去茴香、肉桂、干姜,加丹皮、丹参凉血化瘀;大便千结者,合大黄唐虫丸(《金匮要略》)吞服l0g,日2次。  5,变通法:可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活血化瘀。  (六)寒凝血滞  1,临床表现:月经量少、稀发新至闭经,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四肢不温,白带清稀量多。舌质黯淡,脉沉。  2、病因病机:平素喜食生冷,或久服寒凉药,或经、产期受寒湿之邪,寒居胞宫,血脉不通,经血闭止。  3,治法:温经散寒通经。  4,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3)加减。  药物:当归10~15g,白芍10~15g,川芎5~10g,党参10g,桂技5~10g,麦冬10g,法半夏10~15g,吴萸3~5g,阿胶l0g(另烊冲),丹皮5g,生姜5g,甘草5g。  方义:当归、白芍、川芎和血通经,挂枝、吴萸、生姜散寒温经;党参益气,麦冬养阴,半夏和胃,丹皮清热,阿胶养血,甘草和中。  加减:小腹冷痛甚者,生姜改成炮姜,加肉桂温经散寒;经血久不至者,加益母草、泽兰、牛膝调经。  5,变通法:用《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加减,也是温经散寒之剂。  (七)痰湿内阻  1,临床表现:月经浙次减少,直至闭经。形体肥胖,面色虚胖萎黄,胸脘痞闷,泛恶纳差,腹胀,嗜卧多寐。头重身困,带下量多色白。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滑、濡。  2,病因病机:痰浊内阻,壅阻胞宫,胞脉不通,经事不下。  3,治法;燥湿化痰,通经启宫。  4,方剂;苍附导痰汤(《叶天士女科》)加减,  药物:苍术l0g,香附l0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l0g,甘草5g,胆南星5~l0g,枳壳5g,神曲l0g,  方义:苍术燥湿健脾,香附理气解郁,神曲消导通闭,若加川芎为越鞠丸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解湿、食、血、痰、气郁滞的作用。茯苓、半夏、陈皮、胆南星、枳壳即导痰汤,是启宫化痰之方。  加减:脾虚为主者,加党参、白术,即合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健脾益气;经事久不下者,加川芎、当归、牛膝、泽兰化瘀;兼肾阳虚者。加山萸肉、熟地、附子、肉桂等,即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温补肾阳。  5,变通法:可用越鞠丸(《丹溪心法》)合二陈汤(《局方》),燥湿化痰,通经启宫。  【医家经验】  (一)刘本五经验  1,阴虚胃热所引起的月经稀笈、后错或血涸经闭:虽有经闭但无气血两虚之象。自觉口干舌燥,心胸烦闷,急躁多梦,甚者胸中发热,五心烦热,脉弦滑(沉取无力)或滑数。主张用瓜石汤滋阴清热、宽胸和胃,而达到活血通经。方中用瓜萎15g,生地、瞿麦、益母草、牛膝、石斛各12g,玄参、麦冬、车前子各10g,马尾连6g。药性平和可长期服用。如大便燥结可先用三合汤(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膈散复合而成):待阳明燥实已解,仍可改用瓜石汤治疗。  2,血虚肾亏之闭经或席汉综合征:精神疲惫,腋毛、阴毛脱落,闭经,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乳房萎缩。属精血亏损,可用四二五合方,药用四物汤、五于衍宗丸合方,加仙茅、仙灵脾、牛膝,用之补肾养血,若产后气血虚弱可加人参、黄芪。(北京中医医院,等,刘本五妇科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82)  (二)曹冷仙经验  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闭经,主要涉及肾虚及痰湿砥方面。见肾虚痰湿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合启宫丸,药如熟地、山萸肉、当归、川芎、川断、菟丝子、仙茅、巴戟天、香附、青礞石、石菖蒲,温补脾肾、涤痰调经。见痰湿阻滞者,用苍附导痰汤合四君子汤,药如党参、苍白术、茯苓、姜半夏、香附、仙茅、当归、川芎、青礞石、石菖蒲等。(乐秀珍,妇科名医证治精华,上海:上海中联药大学出版社,1995,51)  (三)罗元恺经验  闭经的病机,主要是肾气不充,而肾阴尤为月经之主要化源,故滋养肾阴是治疗闭经之要着。同时还要注意肝郁,若肝气郁而不泄,每难达到月经通调的目的。治宜先滋肾养血,药用景岳归肾丸,重加鸡血藤作为第一方,22剂。继用景岳调经饮(当归、牛膝、山楂、香附、青皮、茯苓)加丹参,益母草,疏肝解郁兼引血下行,为第二方。有热者加生地,丹皮、赤芍,夹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偏寒加桂枝、干姜。共服7剂加以利导。停药几天后,如月经仍未潮,可进行第二个周期治疗。(陈泽霖,等整理,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四)赵树仪经验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又参照西医病理分型治疗闭经可提高疗效。  1,子宫性闭经:与血虚或肝肾虚有关,可从补血或补肝肾治疗。于宫发育不良,可用景岳小营煎为主,偏阳虚稍加附、桂、巴戟、苁蓉、仙茅、仙晁脾等。子宫内膜反应不良有气滞者,加香附、三棱、泽兰。益母草。子宫内膜结核属阴血虚损,可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若发展至肾阳虚时,则用四物汤合期和汤,亦可用右归饮。  2,卵巢性闭经:常从滋补肝肾或温补肾阳着手,常用左归饮或右归饮着手,阴虚加龟甲、鳖甲、女贞于、桑椹子,阳虚加狗脊、川断、巴戟天、苁蓉、仙茅等。  3,垂体性闭经:多为气血肝肾同病,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补气、补血、滋阴、温阳,各有侧重。益气用六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紫河车,血虚用归脾汤加紫河车,阴虚用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阳虚用肾气丸或右归饮等。  4、下丘脑闭经:肥胖、闭经、第二性征发育不全者,有肾气虚、痰湿壅阻者,可用真武汤合导痰汤,并加养血通经药。  精神紧张、环境改变引起者,可用四物汤,合逍遥散或加味乌药汤,疏肝解郁,理气通经。对营养因素所致者,当益气健脾、养血通经,用四物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赵树仪,妇女月经病诊治,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简易方药】  1,生山楂30~45g,刘寄奴12g,鸡内金5~9g,合入辨证方药中。每日1剂,水煎服。  2、泽兰叶10~15g,当归l0g,白芍10~15g,甘草l0g。每日1剂,水煎服。适于实证经闭轻症者。  3、柏子仁l0~15g,熟地10~15g,川断10~15g,卷柏5g,牛膝10~15g,泽兰叶10—15g。每日1剂,水煎服。适于虚证经闭轻症者。  4、乌鸡白风丸,每次l丸,日2次。适于肾亏血虚者,可作汤剂得效后巩固之用。  5、归脾丸、香砂六君子丸,每日各服1次,每次l0g。适于脾虚。  6、十全大补丸,每次10g,每日2次。适于气血虚亏。  【外治法】  (一)热敷法  处方:益母草120g,月季花60g。  用法:将药放在陶罐内,以清水5斤煎浓汁,捞去药渣,仍在文火上炖之,保持药汁温热备用。患者仰卧,以厚毛巾2条浸泡在药汁内轮流取起,拧去药汁,热敷脐下少腹部4~6小时,以少腹内有温适感为佳。如1次月经未通,可续用1次。热敷时,腹部宜用被盖暖。宜于寒凝血滞、气滞血瘀所致者。  (二)药烫法  处方:蚕砂1000g,大曲酒120g。  用法:先将蚕砂500g人锅内炒极热,旋以大曲酒60g撒入,拌炒片刻,备用。取起装入厚毛巾袋中,熨敷脐下少腹处,待袋中蚕砂微温时,旋取另一半蚕砂入锅内如上法炒,换以续熨。连续2日。宜于寒凝血滞、气滞血瘀所致者。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1,取穴:脾俞、肾俞,气海、足三里。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捻转补法得气后用温针灸,留针30分钟。适于血枯经闭(虚证)。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见效后,需治疗2~3个月经周期以资巩固。  2,取穴:中极、合谷、血海、三阴交、行间。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适于血滞经闭(实证)。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l0次为l疗程。见效后,需治疗2~3个月经周期以资巩固。  (二)皮肤针法  1,取穴:肝俞、肾俞、脾俞、太冲、太白、中脘、足三里,气海、三阴交、夹脊(11~2l稚),  方法:用皮肤针叩刺,轻刺激。适于血枯经闭(虚证)。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l0次为1疗程。见效后,需治疗2~3个月经周期以资巩固。  2,取穴;三阴交、血海、天枢、大肠俞、中极、八髂,合谷、夹脊(11~21椎)。  方法:用皮肤针叩刺,重刺激,适于血滞经闭(实证)。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见效后,需治疗2~3个月经周期以资巩固。  (三)耳针法  取穴:子宫、卵巢、缘中、内分泌,酌加肝、肾、脾。  方法:用5分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单侧耳郭,左右交替。  疗程:以上方法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见效后,需治疗2~3个月经周期以资巩固。  (四)穴位注射法  取穴:水道,三阴交;子宫、血海。  方法:黄体酮、乙蔗酚注射液各2ml,隔日交替使用。每穴0,5ml注射。  疗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评述】  闭经为妇女月经不调的主要病症。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除青春前期的原发性闭经之外,可根据以往月经的量、色、质及全身情况,判断虚、实之别。一般而言,月经闭止的发生有一个过程,常先以月经量步、后期,稀发,渐而导致闭经。因此,在这个过程巾,应及早诊治,避免发生闭经的严重后果。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血枯之与血隔,本自不同。盖(血)隔者,阻隔也;(血)枯者,枯竭也。阻隔者,因邪气之隔滞,血有所逆也。枯蝎者,因冲任之亏败,源断其流也。”可谓精当之论。临床资料证实,闭经以虚证为多。且常兼夹血瘀、寒凝、痰湿、气滞各种情况,虚证闭经以冲任血海空虚不充为主要病机,亦所谓“血枯”经闭。轻症、初起,有脾胃虚弱症状者,宜以异功散、六君子汤、归脾汤等,酌加通经药。重症、久病,有肾虚症状者,则应从肾阴、肾阳治疗。实证闭经以冲任血海阻滞不通为主要病机,亦所谓“血隔”经闭。轻症,初起,以气滞、气郁为症状者,宜以加味乌药汤、逍遥散、越鞠丸为主,亦可用抑气散(香附,陈皮、茯苓、甘草),酌加通经药物。重症、久病,常有痰阻、瘀血症状,痰阻用化痰启宫,瘀血用活血通经。  月经是妇女正常的生理现象,中医认为是冲任血海藏、泻的过程。先藏密而后能泻泄。藏密者,与肾气有关,所谓“肾者封藏之本”者;泻泄者,与肝气有关,所谓“肝主疏泄”是也。而对于闭经来说,肾气的盛衰尤为关键,主宰着天癸之至、竭,月经的潮、止。因此,温肾阳、滋肾阴、填肾精、补肾气,为闭经治疗的重点治疗方法。在补肾时要重视养血。肝藏血,脾统血。肝血不足则血脉不充,脾气失健则经血无源,因此养血和肝之四物汤、益气健脾之异功散,在经闭补肾的同时或先期,常随证出人。  活血化瘀对经闭殊为重要,但须结合患者体质、证候类型而加减。除确实有显著血瘀见症者,宜先用轻剂,或在主方中酌情加入。不可妄投峻猛攻逐之剂。在活血的同时,还必须配合行气导滞药物,如香附、乌药、吴萸、肉桂、青皮,苏梗、枳壳、川楝子、木香、砂仁等,即所渭“气为血之帅,气行血亦行”。  又,闭经一症须经过3个周期治疗巩固,不可一见月经来潮即停止治疗,否则常易前功尽弃。  对于闭经一症,还必须与早孕相鉴别(见表14—2)。  现代研究证实,闭经原因复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各个环节的功能障碍者均可引起闭经(见表14—3)。在临床上,若能在正确诊新闭经的疾病原因前提下,进行中医方药处治,则常可提高疗效。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姚乃礼主编
用途:适用于身体穴位的灸疗(包括温灸、雷火灸、隔物灸)、保健。
用途:适用于因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等引起的疼痛,并能起到醒脑提神、缓解疲劳的作用。
用途:调节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
用途:单独拔罐符合传统拔罐的适应症;配合拔罐液适用于颈肩疼、腰疼以及Ⅰ、Ⅱ期高血压的治疗。
用途:适用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落枕、颈椎综合症、气管炎、腰椎劳损、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痛经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闭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