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后光碟对下次手术还有作用吗

心脏支架手术是否如最近朋友圈中传播的描述,是人体内的一枚定时炸弹? - 知乎899被浏览266141分享邀请回答241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9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火热的微信朋友圈中,你或许见过、记住了一篇疯转的文章,名为《可怕的心脏支架》:  “这种在中国普遍使用的手术在国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淘汰了,中国人拿过来还叫高科技,这种手术在国外就是500-800美元。”“做完了这个手术后,就意味着在身体里埋藏了一颗定时炸弹,而且突然发作起来3分钟内就会死亡,比心肌梗塞的12分钟死亡还快。”“做了这手术终生吃的药就是阿司匹林,你不死在心脏病上就得死在这药上”……  当冠心病发病率提升,人们对心脏支架的关注远不止于“滥用”和“暴利”的疑问。记者梳理了一些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多位专家进行了采访。  焦点一  国际上被淘汰的技术,中国人如获至宝?  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钟志敏介绍,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心脏搭桥手术或心脏支架手术。手术治疗(搭桥术)是指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两端,使血流可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心肌得到供氧,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介入治疗(支架术)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他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  钟志敏等专家认为,说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被淘汰,完全是误解。心脏支架救了很多急性期的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开通血管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置入支架开通血管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之一,技术在国内外已经非常成熟。  焦点二  心脏支架是埋入体内的“定时炸弹”?  据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严激介绍,心脏支架的技术也在日益进步,第一代是球囊型支架,就是体外局部麻醉,然后用导管将支架放入血管中已经发生狭窄的部位。但是后来临床发现,大约有近一半的患者在术后三个月到半年间,手术部位发生再次堵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又发明了一种新型支架,术后发生再次堵塞的比例下降了15%—30%。而目前国内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第三代支架,即药物支架,支架上附有防止手术部位内皮过度增生、钙化的药物,目前临床上手术部位发生再次堵塞的几率仅有5%—8%。  “现在第四代支架是可降解的生物支架,当然价格也更贵。总而言之,这项技术在不断进步,临床副作用越来越小、术后效果越来越好,是国内外充分肯定的成熟技术。帖子里装上支架就会发生再次堵塞的说法绝对是危言耸听。”他说。  焦点三  不是死在支架就是死在药上?  严激认为,关于终身服药,也是一个误读。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主要有药物、支架和心脏搭桥三种。  当然不管采取支架和搭桥,药物都是同时使用的。冠心病患者当然要终身服药,调解血液黏稠度,常用的有阿司匹林等五种药物,有的是钙通道阻滞剂、有的是溶血栓药物,有的是调整血脂。而阿司匹林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抗血小板。即使是不做支架,也得长期服用;做了搭桥的也要吃。说阿司匹林致癌是根本没有丝毫医学常识的人闹笑话。  焦点四  搭桥或支架,究竟谁说了算?  “适应症说了算。”钟志敏说。据悉,全世界每年约增加170万“支架人”。但支架并非适合所有冠心病患者。一般而言,对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多发、多处、弥漫病变或者主要血管分叉处的病变,建议患者最好采用外科“搭桥”手术。因为这些病变如果一味地强求置入支架,一方面是手术中容易出现问题,病人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另一方面是很多弥漫性冠脉病变,若要完全解决问题,绝非2-3个支架就能解决问题,近期出现再狭窄几率大。因此,患者不能单纯从“喜好”来选择治疗手段,必须严格遵从手术适应症。否则不但得不到较好的治疗,还要承担高昂的费用。  专家梳理了两种治疗手段的适应症和利弊:心脏搭桥手术适用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伴有心功能不全、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等患者;心脏支架手术适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定狭窄部位堵塞度,超过75%常发生心肌梗死、年龄在30-65岁的患者;  心脏搭桥的优点在于可以解决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效果好,而缺点在于手术时间长、创口大,采用体外循环器对其他器脏产生影响;支架手术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微创,能重复放置,而缺点在于可能出现血管再狭窄,需要重新干预的几率比较高。  焦点五  做完手术,一劳永逸?  钟志敏说,手术主要起到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的作用,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术后的护理不可忽视。除了坚持服药之外,术后多休息,可以适当运动如散步,但不能剧烈运动;科学安排饮食,保证摄入适量果蔬和低脂、高蛋白食物;少量饮酒,最好不饮酒,必须社交者每天不能多于50毫升,严禁吸烟;术后还是需要定期复查体检,以方便医生进行及时的治疗。  严激介绍,现在很多人生活不规律,大鱼大肉、烟酒无节制,就容易导致血脂高,血液黏稠度下降,有时就会发生心血管堵塞,导致心肌梗死。心脏支架确实不是一劳永逸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追问  “救命神器”,还是“过度使用”?  广州市民钟女士的父亲70岁时突然感到有点胸闷胸痛,自以为是冠心病,到了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广东某地级市医院的内科问诊,医生二话不说就上器械检查,结论是“血管狭窄”,“会不会突发意外很难说”,医嘱立即做安装心脏支架的介入手术。出于对“自己医院”的信任,老人毫不犹豫地配合做完了全部术前准备。  但钟女士思疑再三,决定带父亲到广州找专家看看。没想到广州医生的治疗结论和方案完全不同:70岁的人,哪个的血管不窄一点?这个年纪,这个心血管状况就算是正常的;老人的症状就是普通的胃食道反流,胸闷的时候喝杯热牛奶就好了。  一个健康人,险些就被装上了不必要的心脏支架,究竟是什么原因?一位被植入5个心脏支架的患者面对记者时,发出来自他“族群”的疑问:被放入的心脏支架,是否属于过度医疗?到底有无必要?  一个事实是,近年来,我国心脏病介入手术在十年内也急剧增长。据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统计,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仅为2万例,而到了2011年达到了40.8万例,增长了20倍。  记者在北京、广东、安徽等地采访中,多位专家均承认,这一方面与现代社会心脏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心脏支架的情况在基层一定程度上存在。  那么,谁是始作俑者?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  一是出于技术和风险的考量。相比于开胸搭桥手术来说,风险更小、更“微创”的支架,在一些中部地区和基层医院,更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二是其他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博士、心外科副教授孙宏涛说,在种种复杂因素的驱动下,国内冠脉支架的置入有“扩大化”趋势。(综合新华社)  记者调查  出厂价几千元,到患者手里1至2万元  “小”支架如何支起“大”利润?  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心脏支架手术暴利”的报道不断牵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心脏支架的利润究竟有多大?“暴利”到底去哪儿了?过度使用的问题是否与医生收受回扣有关?  出厂价—零售价:差价有多大?  记者从一些药械代理商处了解到,医用耗材的溢价通常是5倍,而心脏支架的溢价程度最高峰能达到出厂价的8至9倍。通常出厂价几千元的心脏支架,到达患者手里已经变成了1至2万元。  一个小小的心脏支架,从出厂价的几千元,到患者手里1至2万元,中间的巨大利润究竟去到了哪里?  安徽某地级市一位不愿具名的药械代理商解释说:“出厂价已经包含了生产成本,包含了研发和合规各项成本的摊销,包含了厂家的利润。出厂价加上医院的加成再加上手术费用,一个支架最多也就是1万元。多出来的1万,那都在流通环节。”  记者了解到,很多支架生产企业不做市场,通过招商的方式进行。心脏支架生产企业把产品销售给一级代理,依次还有大区代理、省级代理、地级代理、个人代理,每级代理都要有一定的加价作为利润。  流通—医生:谁才是获益者?  有人指出,医疗器械进入医院有一整条利益链,必须给医院还有实施手术的医生一定的回扣,回扣都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厂家直接对某个医生,这是业内的潜规则。记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采访,对此部分医生表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是体制、管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严激介绍,目前安徽省立医院的国产支架是8000多元,进口支架的是12000元左右,这都是省药采中心招标的。现在价格都是透明的,如果有“暴利”,国家有关部门要从流通环节管理。  一位医药代表表示,不排除给医生回扣的情况。“医生的回扣也会给,但是不是营销费用中的大头。一般是给大主任,他分不分就不知道了。”鹤宇的书摊颅底中线肿瘤显微手术荟萃讲座光碟DVD视频
开&&&&&&本:页&&&&&&数:字&&&&&&数:I&&S&&B&&N:售&&&&&&价:980.00元
原书售价:1200.00元品&&&&&&相:运&&&&&&费:北京朝阳
至快递:10.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00件)
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品相描述:全新正版详细描述:颅底中线肿瘤显微手术荟萃&手术&主讲&&
编  号:F339&
出&版&社: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日&
盘 &数:&9DVD&&
原  价:1200元&
优&惠&价:980元
颅底中线肿瘤显微手术荟萃-手术&内容简介:
说明:手术主讲的《颅底中线肿瘤显微手术荟萃》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
《颅底中线肿瘤显微手术荟萃》采用实时配音解说,同步讲解手术重点、难点和技巧。手术操作娴熟、解剖层次清楚、画面清晰,对神经外科医师在类似病变的外科学处理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颅底中线肿瘤显微手术荟萃》系列光盘分3个专辑,分别为颅咽管瘤手术专辑、颅底肿瘤手术专辑、松果体区及脑干肿瘤手术专辑,共包含18例不同的手术,由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选取颅底中线部位具有一定难度并畿反映神经外科手术技巧的病例,按照国际上的手术学分型选择入路,力求与国内外的最新进展相结合。&……
货到付款(免费咨询)请登录:/bookinfro.asp?bh=F339
详情咨询:010-
qq:
相关推荐:
&&&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
主讲:胡盛寿&构成:4DVD&&&定价:1056元&&现价:880元&&购买&
内容简介:《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大动脉转位是我国第二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自然生存率极低,因此向小儿心脏外科医生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其手术技术及术后处理更为复杂。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在大动脉转位外科治疗方面探索并开展了动脉调转术、双动脉根部换位术,改良REV手术、双调转手术等高难度的术式,极大地提高了大动脉转..&&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本操作技能大全&
主讲:执业医师&构成:3VCD&&&定价:117元&&现价:110元&&购买&
内容简介:说明:执业医师主讲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本操作技能大全》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本操作技能大全》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组织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联合拍摄制作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本操作技能大全..&&
&
&&&中山大讲堂&
主讲:中山大讲堂&构成:8VCD&&&定价:240元&&现价:220元&&购买&
内容简介:说明:中山大讲堂主讲的《中山大讲堂》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中山大讲堂》介绍了医疗工作最基础的内容,包括如何查房、写病史、看门诊、掌握指征、合理用药以及如何处理医患纠纷等。我院陈灏珠、诸骏仁、吴肇光、王承培、杨秉辉、吴肇汉和刘厚钰等教授先后登台主讲。主讲者皆是医..&&
&
&&&临床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主讲:临床诊疗&构成:6VCD&&&定价:294元&&现价:280元&&购买&
内容简介:说明:临床诊疗主讲的《临床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临床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从实际需要出发,在适应证、禁忌证、物品的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地讲述和规范性操作,具有科学示范性强,编制艺术性高等特点,对于规范相关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操作技术,..&&
&
&&&健康体检实用培训教材&
主讲:健康体检&构成:DVD&&&定价:180元&&现价:178元&&购买&
内容简介:说明:健康体检主讲的《健康体检实用培训教材》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健康体检实用培训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是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77号《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文件,加强健康体检管理,保障健康体检规范有序进行而制作。“教材”针对不同培..&&
&
&&&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切除术&
主讲:内镜&构成:DVD-ROM&&&定价:150元&&现价:150元&&购买&
内容简介:说明:内镜主讲的《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切除术》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切除术》为您介绍了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切除术。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本多媒体课件含两张光盘,主要介绍了内镜下切..&&
&
&&&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术&
主讲:内镜&构成:2DVD-ROM&&&定价:150元&&现价:150元&&购买&
内容简介:说明:内镜主讲的《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术》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术》含两张光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令狐恩强教授主编。第一张光盘主要介绍了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内镜下切除术的基本知识,并有运用内镜下黏..&&
&
&&&脑血管造影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主讲:手术&构成:2CD-ROM&&&定价:150元&&现价:150元&&购买&
内容简介:说明:刘新峰主讲的《脑血管造影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为原装正版加密光盘,本站为您提供高品质售后服务!&本课件含两张光盘,由南京军qu南京总医院刘新峰教授主编。本套光盘内容翔实,图像清晰,操作规范,适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科医师、研究生学习脑血管造影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技术之用,也可作为相应教学..&&
店主推荐680.00元440.00元440.00元320.00元490.00元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960.00元850.00元378.00元100.00元188.00元378.00元6460.00元2250.00元1460.00元210.00元240.00元24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成功加入购物车来自:恐龙书社您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支架手术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