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小细胞肺癌晚期放疗放疗结束后。发生放射性肺炎,会引起肺癌晚期放疗复发吗?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敏感性及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济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敏感性及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研究背景
同步放化疗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不同,目前尚缺乏能较好预测NSCLC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我们的前期研究通过蛋白质谱技术筛选出血清中的高丰度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和α1-抗胰蛋白酶(α1-AT),他们与NSCLC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敏感性不同的肿瘤组织可能影响血清中这两种蛋白的浓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探索这两种蛋白在预测NSCLC放化疗敏感性方面的作用。
分析NSCLC患者不同临床因素亚组之间血清ApoA-1和α1-AT水平的差异,并探讨血清ApoA-1和α1-AT水平及其相关参数在预测Ⅲ期NSCLC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方面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50例初治、并行同步放化疗的Ⅲ期NSCLC患者入组,在放疗前、放疗40Gy时、放疗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分钟,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血清中α1-AT和ApoA-1的含量。治疗后采用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NSCLC患者不同临床因素亚组之间血清ApoA-1和α1-AT水平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患者放疗前、中、后、放疗中/放疗前及放疗后/放疗前血清ApoA-1和α1-AT水平在敏感组(CR+PR)和抗拒组(SD+PD)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NSCLC患者放化疗敏感性的能力。
治疗前女性患者的ApoA-1和α1-AT血清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36、0.006),血清α1-AT水平与肿瘤TNM分期和病理类型有关(p=0.031、0.043)。治疗结束后敏感组37例(CR10例,PR27例),抗拒组13例(SD9例,PD4例)。治疗前α1-AT在敏感组和抗拒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9)。放疗前α1-AT对放化疗不敏感者有预测价值(p=0.014,AUC=0.731),而放疗后/放疗前α1-AT比值对放化疗敏感者有预测价值(p=0.011,AUC=0.759),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75.7%、72.0%和81.2%、63.6%、70.0%,截断值分别为321.02ng/ml和0.82。ApoA-1及相关参数无明显预测价值(p均>0.05)。
NSCLC患者α1-AT水平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关,且治疗前敏感组水平明显低于抗拒组,NSCLC患者治疗前血清α1-AT基础水平能预测放化疗敏感性。而ApoA-1水平对NSCLC放化疗敏感性无明显预测价值。
放射诱导的肺炎(Radiation-induced pneumonitis, RP)是胸部放疗剂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RP的发生具有滞后性,并且对于严重的RP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预测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肺灌注显像检查能更好的反映肺的局部生理功能,与胸部肿瘤患者的定位图像融合,可以优化放疗计划,更充分的保护功能肺组织,但有关肺灌注图像功能肺定义的阈值,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
探讨临床因素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后RP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全肺及不同阈值下的功能肺剂量体积(Dose-volume histogram,DVH)参数预测RP发生的能力,探讨肺灌注显像中功能肺定义的最佳阈值。
入组40例接受胸部精确放疗并给予同步化疗的Ⅲ期NSCLC患者(为第一部分入组患者中行SPECT肺灌注显像检查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评价RP。所有患者放疗前行PET-CT定位及SPECT肺灌注显像检查,分别定义全肺、>10%、20%、…60%的SPECT最大放射性计数的区域为功能肺,各阈值下的相应平均肺受量(SPECT-weighted mean lung dose, SWMD)及受量≥20Gy的肺体积百分比(Fx%V20)。RP评价参照NCI CTCAE v3.0,主要分析2级及2级以上RP。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RP的相关性,Friedman检验分析不同阈值间SWMD、V20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阈值情况下SWMD、V20对RP的诊断效能。
RP的发生仅与患者的KPS评分显著相关(p=0.029),而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0.05)。功能肺体积随着阈值的增大而不规律减小,不同阈值定义的功能肺SWMDx%之间及Fx%V20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01)。随访中11例患者发生2级或2级以上RP,其中2级5例(12.5%),3级4例(10.0%),4级2例(5.0%)。在不同阈值下,SWMD20%和F20%V20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81、0.928),其预测R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79.3%、85.0%;90.9%、86.2%、87.5%,截断点为16.3Gy和29.8%。
肺的不同区域功能等级不同,提示按不同阈值定义的功能肺体积有明显差异。SWMD20%和F20%V20对RP的诊断效能最好,以20%SPECT最大放射性计数作为功能肺定义的阈值,结合SWMD20%和F20%V20能最大化的优化放疗计划,调整射束躲避功能肺组织,减少和/或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潜在地提高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734.2【目录】:
导师简介5课题组成员5-7摘要7-11ABSTRACT11-17主要符号表17-18第一章 载脂蛋白 A1(ApoA-1)和α1-抗胰蛋白酶(α1-A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敏感性研究18-30 前言18 材料与方法18-21 结果21-22 附图、附表22-25 讨论25-28 结论28 参考文献28-30第二章 SPECT 肺灌注显像中功能肺定义阈值的确定30-45 前言30-32 材料与方法32-34 结果34-35 附图、附表35-39 讨论39-42 结论42 参考文献42-45综述一 血清 ApoA-I 和α1-AT 浓度与与肺癌关系的探讨45-48 综述一 参考文献46-48综述二 SPECT 肺灌注显像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48-53 综述二 参考文献51-5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3-55致谢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雯杰,郑容,赵路军,王绿化,陈盛祖;[J];癌症;2004年10期
高艳红;张妍;田亚平;向荣;;[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年05期
魏华,崔智华,陶竟高,王克华,黄大海,姜志勇,马守祺,黄勤富,凌敬明;[J];高原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王瑜敏,黄海霞,袁谦;[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2期
王中堂;李宝生;杨国仁;付正;胡旭东;尹勇;孙涛;;[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年12期
黄立军,王云杰,张志培,王小平;[J];现代肿瘤医学;2005年01期
韩勇,徐晖,朱江,王云杰;[J];现代肿瘤医学;2005年01期
赵路军;张雯杰;王绿化;郑容;冯勤富;王颖杰;梁军;欧广飞;殷蔚伯;;[J];中华肿瘤杂志;2006年02期
崔行,王鑫,于清水,王媛,王文霞,肖伟;[J];肿瘤防治研究;1997年01期
刘桂芝;吴逸明;;[J];肿瘤防治研究;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韵祝;杨文秀;任婷婷;邓松;;[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02期
李惠英;;[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6期
蒋杰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潘巨龙;严佳斌;郑玉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年04期
陶云萍;[J];河北医学;1998年10期
刘士远;宋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年08期
王朝晖;陈志;王芬;邰宏明;;[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9期
张纪恒;李鸣;;[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1年01期
赵增军;李宝生;孙洪福;王中堂;尹勇;刘同海;付政;方守信;;[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年23期
郭震;王春祥;王培林;于文滨;丁印鲁;徐成伟;孙昭辉;;[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伟;[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善兵;[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崔佳;[D];济南大学;2011年
王冬青;[D];济南大学;2011年
田芹;[D];辽宁医学院;2011年
景晓刚;[D];郑州大学;2011年
杜亚斌;[D];山东大学;2011年
薛聪余;[D];泰山医学院;2011年
李晓峰;[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胡莺;[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郭震;[D];山东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萃,陈主初,肖志强,吴晓英,詹显全,李茂玉,冯雪萍,章晓鹏,李建玲,陈平,梁宋平;[J];癌症;2004年01期
胡建林,沈寒放,刘昕,张蔚东,周立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张慧珍;巴月;杨继要;范清堂;吴逸明;;[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赵文召,靳朝辉,高春芳;[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6期
张慧珍,范清堂,吴逸明;[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肖莉,陈永武;[J];临床内科杂志;1999年02期
高进霞,谭元菊;[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4年03期
詹春林,鲍华;[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巩合义,于金明,李建彬,李宝生,付政,刘同海;[J];中国辐射卫生;2005年03期
蒋代凤,应万涛,万晶宏,邱宗荫,钱小红,贺福初;[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千新来,赵清正,王争,陈艳,原志庆;[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0年02期
余少秋;游跃华;陈绍维;;[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5期
王维民;刘延庆;;[J];肿瘤;2006年09期
何璐璐;符仁义;高举;李丰益;朱易萍;廖清奎;;[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年06期
王雅娟;俞森洋;黄建华;李建雄;;[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萧丽娟;朱宇;;[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07期
王前;王巍炜;陈楠;左曙光;蒋永新;抗涛;;[J];现代肿瘤医学;2008年10期
何勇;胡义杰;范士志;蒋耀光;刘苹;陈建明;李志平;;[J];中国肿瘤;2008年12期
柴丹;郑艾;褚艳侠;巩俊玲;;[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2期
胡浩;许克新;王驭良;张晓鹏;于路平;王晓峰;;[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敏骅;张胜利;房三友;;[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裴增杨;林德贵;金艺鹏;;[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许佩佩;陈宝安;程璐;彭苗新;冯继峰;仲悦娇;李玉峰;钱军;陆祖宏;高广义;张孝平;王雪梅;;[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黄常志;范云霞;赵玫;茆灿泉;徐枫;杜菲;林梁;;[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宋海珠;易俊;张有为;施毅;;[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李士军;张明霞;郭连英;施广霞;;[A];2008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肿瘤和第十二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姜圣亮;谭江平;郝杰民;叶世会;;[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蒋磊;陈杨超;孔祥复;李继承;;[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杨弘;傅剑华;;[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裴增杨;邱昌伟;李朋;林德贵;;[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11年
邹文强;[N];中国医药报;2011年
姜澜;[N];中国医药报;2011年
贾岩;[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崔莱;[N];中国医药报;2011年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8年
鲍妍;[N];北京科技报;2011年
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徐怀逵;[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王绿化;[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丹;[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裴莉;[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商京丽;[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郝萍;[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胡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宋亚丽;[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杨良春;[D];中南大学;2012年
郅克谦;[D];四川大学;2004年
李亚卓;[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司爽;[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秀平;[D];济南大学;2012年
才丽娜;[D];承德医学院;2012年
申晓敏;[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庞蓓蓓;[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夏国盛;[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戴伟令;[D];中南大学;2006年
张宏强;[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王伟;[D];泸州医学院;2011年
范梦颖;[D];广州医学院;2011年
成健;[D];辽宁医学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的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0引言放射性肺炎是制约放射剂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是肺癌放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并不少见,但多数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本研究综合分析78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剂量体积参数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因素,试图寻找有价值的指标来准确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3月~2006年5月,78例未经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放疗开始前1周进行肺功能检测,照射野包括原发病变及肺门或纵隔内肿大淋巴结,放疗剂量50~68Gy,均按常规分割照射,6MV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实施放疗。1.2物理参数观察参数包括双肺接收大于10、15、20、25、30、35、40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V10、V15、V20、V25、V30、V35、V40),肺体积为正常肺组织(已减去肿瘤体积),...&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年来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1]。食管癌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2]。关于食管癌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术后的放疗对于预防复发、淋巴结以及周围组织和(或)远处转移均具有重要意义。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患者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放疗过程中,如何在保证肿瘤病灶放疗剂量的同时做到减少对周围组织尤其是肺组织的损伤,以防止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成为食管癌放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17例接受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17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72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60.4岁。所有患者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均≥70分。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且均接受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其中病理分型为鳞癌204例,其他13例;肿瘤临床分期为Ⅰ...&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高剂量放疗可以提高肺癌的局控率和总生存率[1],但是正常肺组织的耐受性限制了三维适形放疗中对肿瘤剂量的提高。如何在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肺组织,减少放射性肺炎发生基础上,提高对肿瘤的控制是期望达到的目标。回顾性分析了36例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资料,并以同期治疗的36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资料做对照,观察相关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肺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放疗科治疗的肺癌患者。研究组包括36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配以同期治疗的36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照射剂量均在50Gy以上。研究组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61.3岁。病理类型:鳞癌15例,腺癌9例,其他12例。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a期13例、Ⅲb期12例及Ⅳ期8例。接受化疗29例,化疗方案NP10例、TP15例、GP2例及VIP2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适合一手术放射治疗是并发症最少也是最有疗效的非外科治疗方法。只维适形放疗(31)Cllrr)技术能使高hl]举区分布的形状在=维方向卜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从而,11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因此,制定=维放疗计划不仅要考虑肿瘤控制概率(TCP),还要考虑更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减少放射性肺炎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共维适形放疗的一作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观察和分析临床因素及放疗剂量学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非小细胞肺癌二维适形放疗计划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3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适形放疗患者,均经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及B超引导卜穿刺)证实,男21例,女9例,年龄49一81岁,平均61岁。左肺9例,右肺12例,双肺9例,病灶原发于上叶11例,中叶7例,肺门2例,卜叶10例;鳞癌16例,腺癌12例,其他2例。病灶数日和大...&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放射性肺炎主要是因乳腺癌、食管癌、肺癌、恶性淋巴瘤或者胸部其他恶性肿瘤,采用放射方式治疗后,使在放射视野范围内的正常肺组织遭受损伤,进而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1]。放疗后肺部组织遭受损伤的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受到抑制,体质变得较差,极其容易并发产生肺部感染[2]。乳腺癌经三维适形放疗后,主要产生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放射性肺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了月间于我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了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而导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为以后制定乳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方案、预防放射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月于我院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9例,年龄26~69岁,平均(46.0±5.5)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硬癌、髓样癌等。手术方式: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依据U...&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是以精确放疗为主[1],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 CRT),目前已成为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2]。然而,放射性肺炎这种胸部肿瘤放疗中的常见并发症限制了肿瘤局部放疗剂量的提高,从而影响NSCLC的局部控制效果。一些研究证实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cute RP,ARP)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临床、剂量学与生物学因素,其中正常肺组织接受的放疗剂量是公认的ARP相关因素[3]。目前评价放射性肺炎用的最多的指标是V20和V30,本文利用接受低剂量5 Gy与10 Gy的V5和V10来作为评价放射性肺炎的指标,分析引起放射性炎的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条件①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NSCLC;②年龄≤85岁,卡氏评分[4]≥70分;③预期放...&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性肺炎(RP)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搜集2006年1月到2008年10月间首程行三维适形放疗并同期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90例,对相关放射剂量体积资料和治疗毒性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级急性RP的发生率为32.2%,2级30.0%,3级5.6%,4级0%,5级1.1%。临床因素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是原发肿瘤部位。剂量学方面当平均肺剂量以17Gy,V5、V10、V20、V30、V40分别以47%、36%、24%、23%、22%为界分组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平均肺剂量是独立预测因子。结论RP的发生发展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制定肺癌尤其是中下叶肺癌的三维放疗计划时应将平均肺剂量控制在17Gy以下。
优质期刊推荐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临床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相关性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3.00
&&¥1.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临床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相关性研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郑向鹏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治疗】肺癌放疗复发后再次放疗
  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09年美国新发患者219 440例,死亡159 390例,故也是最主要的癌症杀手(Jemal et al. 2009)。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近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世界范围内有160万新发患者(其中男性138万,女性95万),2010年共138万患者死于(其中男性95万,女性43万)。因此,对于世界健康卫生组织而言是个巨大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IARC 2010)。  人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等以优化其诊疗方式。近十年来,新的诊断方法层出不穷,包括新的分子肿瘤学方法如目前广泛使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与CT扫描联合使用)对进行诊断与分期(Vanuytsel et al. 2000; Videtic et al. 2008),同时其也被用于优化放射治疗计划 (Nestle et al. ; Faria et al. 2008; Schaefer et al. 2008; MacManus et al. 2009; Grgic et al. 2009; Hanna et al. 2010; Riegel et al. 2010; Wu et al. 2010)。在治疗领域,革新的方法主要有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新的精确放射治疗方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新的化疗药物(第三代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这些方法使得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有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只有小部分的患者被早期发现,从而获得手术治愈的机会。绝大多数的非小细胞和几乎所有的小细胞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放疗和/或化疗,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在过去的20年中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即使目前出现了新的生物学以及技术学进展,的诊治依然没有取得质的飞跃,不论组织学(非小细胞或小细胞),分期(早期,局部晚期或晚期转移性),初始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复发仍然是治疗后出现的主要事件。很多报道显示初始治疗后迅速出现复发,或几年后即出现治疗失败。所有复发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类,局部(如肺实质、支气管残端或胸壁)复发、区域(如纵隔淋巴结)复发和远处转移(脑、肝、肾上腺、骨或对侧肺)。同一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复发情况,一旦发生,都是致命性事件且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另外,复发会导致很多临床症状的出现,需要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会出现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和治疗增益比的下降。   单纯肺实质内出现的复发(同侧或对侧肺),应当将治疗后肺实质内复发与异时性肺内第二原发肿瘤区别对待。异时性第二原发在原发治疗后出现,其有特殊的诊断标准以区别于复发或转移性(Martini and Melamed 1975)。第二原发肿瘤有以下特征:(I)组织学不同或(II)组织学与原发相同,但(a)距原发肿瘤发生至少2年,(b)第二肿瘤起源于原位癌或(c) 第二肿瘤位于不同肺叶或对侧肺,但确诊时无淋巴管癌栓及肺外转移。虽然本文不涉及第二原发肿瘤的讨论,对早期(I-Ⅱ期)非小细胞 (Jeremic et al. 2001)和Ⅲ期非小细胞(Kawaguchi et al. 2006)的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幸存者罹患第二原发的风险增加。放疗在第二原发治疗中亦发挥重要作用(Jeremic et al. 2001)。  首要的问题很简单:治疗或是不治疗?如今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有点过时,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延长患者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最近Hung等(2009)再次证实积极的治疗优于单纯支持治疗。下一个问题是采用根治性治疗还是姑息性治疗?更多的会选择根治性方法,特别是手术和放疗。许多研究由于样本量过小而无法获得对治疗决策有贡献的预后指标,然而复发后疾病分期以及体力状况影响着治疗方式的选择。   经任何治疗模式(外科、放疗和化疗)或联合治疗后都可能出现复发,同样,以上的任何治疗手段也能治疗复发。是否考虑外科(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性,既往完全切除与否是主要因素,同时无其它复发灶,无伴随疾病。另外,肿瘤复发部位及分期对治疗决策起重要作用。已进行了一系列大型的外科研究(Gabler and Liebig 1980; Dartevelle and Khalif 1985; Watanabe et al. 1992; Voltolini et al. 2000),6000多例局部复发患者,1%-1.7%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大多数再手术患者为肺内复发。大多数再手术患者预后不佳,2年生存率仅23%(Pairolero et al. 1984),中位生存时间7-26个月(Becker et al. 1990; Lesser et al. 1997; Voltolini et al. 2000; Westeel et al. 2000)。最近的小样本研究(n = 12)报道5年生存率为15.5%(Voltolini et al. 2000)。分期较早的复发性在肺全切术后具有更高的局部控制和总生存率,虽然病例中包括第二原发,I期的5年生存率约50%,II期达40%(Regnard et al. 1999)。Hung等(2009)报道I期患者初始手术治疗后再次复发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7% 和17.6%。研究显示对于局部复发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生存率优于采取放疗和/或化疗患者,更优于不采取任何治疗的患者。然而,单纯局部复发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同时存在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患者无明显差别。尽管研究采用更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更完善的随访程序以及可选的治疗方式,但得出的结果仍不尽人意。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理念,例如对既往放化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患者采取外科模式治疗。Bauman等(2008)报道24例放疗后(其中22例为同步放化疗)复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30个月,3年生存率47%。最近的两例来自日本的个例报道(Suzuki et al. 2007; Neri et al. 2009)显示I期非小细胞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采取肺叶切除术,无瘤生存时间超过12个月。   放疗可以用来治疗手术后胸腔内各个部位的局部或区域复发。胸腔内局部或区域复发分为胸壁/胸膜、肺实质、支气管残端和纵隔淋巴结复发,单一或合并出现。许多报道显示了其有效性(Green and Kern 1978; Kopelson and Choi 1980; Law et al. 1982; Shaw et al. 1992; Curran et al. 1992; Yano et al. 1994; Leung et al. 1995; Emami et al. 1997; Kagami et al. 1998; Kono et al. 1998; Jeremic et al. 1999a, b)。这些研究显示,与复发部位一样,剂量强度尤其是高剂量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支气管残端复发预后好于胸壁/胸膜或纵隔淋巴结复发。Jeremic 和 Bamberg(2002)对仅有支气管残端复发而无胸内其它部位复发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位生存时间近28.5个月,5年生存率为31.5%。该研究明确了外照射可作为这类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在Jeremic 等的 (1999a, b)一个早期(如I期:T2N0)支气管残端复发的小型亚组研究中(n = 7),仅7例样本的早期(T2N0)支气管残端复发病例中,使用高剂量外照射(≥60 Gy),5年生存率达57%,几乎接近非小细胞首诊后单纯手术治疗效果(Mountain 1986; Naruke et al. 1988)。一个有趣的难以解释的现象是这一生存率几乎优于首次治疗时采用高剂量常规照射或超分割照射治疗同期别非小细胞的结果(Ono et al. 1991; Morita et al. 1997; Jeremic et al. 1997; Sibley et al. 1998; Hayakawa et al. 1999; Jeremic et al. 1999a, b)。Law等(1982)对气管、支气管广泛复发进行了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外照射在支气管残端复发治疗中的有效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达19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12.5%。结果表明,尽管病灶广泛,只要仍是局部疾病(无淋巴结转移),仍然能从放射治疗中获益。一旦残端合并其它部位复发,例如区域淋巴结,则生存率立即出现下降(Curran et al. 1992; Jeremic et al. 1999a, Kagami et al. 1998; Kono et al. 1998)。  外照射也用于治疗既往曾接受放疗的胸腔内局部或区域复发性,尤其是非小细胞。到目前为止,仅有9篇英文文献报道24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尽管文献报道对于胸部疾病,可采用放疗进行再次治疗,但到底哪部分原先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在疾病自然进程中可进行再程照射仍不明确。Estall等(2007)研究了接受多次放疗的患者,尽管预期首次治疗时采用放疗的比率为76%(Delaney et al. 2003),但实际比率为52%。首程放疗应用于大部分胸内病灶局限的病例(79%),二程、三程放疗患者比例分别为22%和21%。治疗疗程增加,各疗程之间的时间间隔缩短,总剂量以及分割次数同样减少,反映了终末期患者体力状况和预后变差。尽管这些数据有助于完善胸部肿瘤治疗模式,但研究仅覆盖两年时间(),没能进一步延长研究时间。另外,不同地区/国家/研究所对于具有不同的首程和再程放疗比率,但是其它地区/研究所没有类似的研究以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一些观点认为,应用再程放疗具有挑战性。首先,极少的数据能证实再程放疗的有效性,难以确定达到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的剂量和疗程,同时不能忽略再程放疗导致的毒性反应,尤其是既往曾接受高剂量的根治性放疗。然而,早期研究报道了复发性再程放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Green and Melbye 1982; Jackson and Ball 1987; Montebello et al. 1993)。这些回顾性研究偏向于手术后复发以及术后辅助放疗后转移或第二原发的病例。首程放疗剂量范围25-80 Gy,复发时照射剂量6-70 Gy,累积剂量43-150 Gy。几乎没有患者接受第三程放疗(二程再放疗)。首程放疗或多或少对未累及淋巴结进行预防照射,而再程放疗时治疗靶区明显限制在可见的复发区域,安全边界1-2cm(Green and Melbye 1982; Jackson and Ball 1987; Montebello et al. 1993; Gressen et al. 2000; Okamoto et al. 2002)。为防止过多的毒性反应发生,尤其是肺和脊髓,应控制再程放疗的总剂量和照射范围。再程放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2000年Gressen等(Gressen et al. 2000)综述了此类相关报道,再程放疗对咯血控制率为83%,咳嗽为65%,呼吸困难和胸痛的控制率分别为60%和64%,再程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预期,仅有5%(Green and Melbye 1982; Jackson and Ball 1987; Montebello et al. 1993; Gressen et al. 2000; Okamoto et al. 2002)。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放射性,发生率为3%,放射性脊髓病及肋骨罕见。最近的研究报道了较高的放射性发生率 (Okamoto et al. 2002),该研究对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进行了再程放疗,在接受累积剂量12-150 Gy后发生2级(中度)放射性。这使得研究者能有机会使用更高剂量的照射,患者接受中位照射剂量45 Gy,症状缓解率为75%,而既往研究中平均剂量为30 Gy(Green and Melbye 1982; Jackson and Ball 1987; Montebello et al. 1993; Gressen et al. 2000),症状缓解率为48%-72%。这意味着高剂量在不增加重度(≥3)放射性发生率情况下可能带来高缓解率,该研究中位生存时间达8个月,2年生存率为27%,接近根治性和高剂量治疗的效果,其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2年生存率51%。而早期研究(Green and Melbye 1982; Jackson and Ball 1987; Gressen et al. 2000)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另外,研究发现70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无差异(Gressen et al. 2000),意味着外照射在复发性上具有更广的适应症,尤其是姑息性治疗或可忽略发生严重远期副反应时。Krame等最近的研究(2004)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采用8 Gy分2次照射,一周完成。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71%的患者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呼吸困难、咯血和咳嗽的缓解率分别为35%、100%和67%。45%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增加,症状缓解时间达4个月。  与Kramer等(2004)的研究不同,Tada等(2005)采用根治性治疗,19例Ⅲ期非小细胞患者接受50 Gy/25F,1次/天照射,有1例接受60 Gy/30F,1次/天照射,5例患者未完成处方的再程照射剂量。首程放疗与再程放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60个月(中位16个月)。再程放疗照射野平均大小为64 cm2 (30-204 cm2)。结果总缓解率为43%,1、2年生存率分别为26%、11%,中位生存时间为7.1个月。研究发现体力状况对生存时间存在影响,各组生存时间分别为12.6个月(PS 0–1)、7.1个月(PS 2)和1.1个月(PS 3)。有14例患者完成处方剂量照射,其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除了1例胸痛患者,其余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患者发生3度放射性,2例患者发生2度食管炎。2003年Wu等(2003)首次报道了外照射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再程放疗的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研究共入选23例患者,年龄43-79岁,中位年龄68岁,9例鳞癌,7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原分期Ⅱ期7例,Ⅲ期16例。首程放疗与复发间隔时间6-42个月(中位13个月)。首程放疗中位总剂量为66 Gy(30-78 Gy),再程放疗使用三维适形技术,常规分割,靶区主要为可见复发区域,中位总剂量51 Gy(46–60 Gy)。再程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2年生存率21%,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42%。9%的患者发生1-2度食管炎,22%患者发生1-2度,随访期间未发生3度以上毒性反应(再程放疗结束后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7例(74%)发生0-1度远期毒性,6例(26%)CT检查发现肺纤维化,其中2例患者存在相应症状(3度)。这一研究使用了新的、广泛应用的适形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适用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可以不考虑首程放疗的影响,但远期毒性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获得结论。   近年来,首次报道了使用高度精确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Poltinnikov等(2005)首次通过大分割立体定向技术治疗17例放疗后复发患者,所有患者首次治疗为同步放化疗,中位剂量52 Gy(50-66 Gy)。首程放疗完成至再程放疗开始之间中位时间间隔为13个月(2-39个月)。大分割中位总剂量为32 Gy(4-42 Gy),中位分割剂量为4 Gy(2.5-4.2 Gy),每周3-5次照射。5例患者进行同步化疗,5例(29%)患者影像学证实肿瘤缓解,5例(29%)疾病稳定,再程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5个月(2.5-30个月)。11/13例 (85%)患者症状缓解,2例(15%)患者症状未缓解,研究未观察到3度或以上的副反应。  2008年另两篇文献也同时报道了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的结果。Chang等(2008)采用基于四维CT的放疗计划治疗14例孤立性复发肿瘤,给予40-50 Gy的照射剂量,这些患者既往已接受根治性放疗,或联合化疗以及手术。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6-40个月),治疗区域接受50 Gy照射的局部控制率为100%,其中3例(21%)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36%)出现远处转移,4例(29%)患者出现2度放射性。Coon等(2008)报道了类似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其采用新的照射技术赛博刀,共入组复发病例12例,总剂量60 Gy,分3次照射,大部分患者使用PET/CT来勾画肿瘤区。所有患者通过CT或PET/CT进行疾病随访。结果总缓解率75%,17%的患者疾病稳定,1例(8%)患者7个月后出现局部复发,9例 (75%)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个月(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局部控制率92%,总生存率67%。图1示赛博刀剂量分布。2008年Zimmermann等(Zimmermann et al. 2008)报道了研究的进展摘要,全文值得期待。这些数据为大分割立体定向再程放射治疗的应用带来了曙光。  Beavis等(2005)首次报道了另一放疗技术-束流调强放疗(IMRT)在非小细胞复治中的作用。虽然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放疗技术相比,对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相似,但靶区剂量分布,IMRT具有优越性。由于调强放疗的优越性(如肿瘤的部位和外形同样适合再程放疗),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的再程放疗中将起重要作用。  最近Cetingoz等(2009)报道了目前最大宗病例使用再程外照射治疗38例非小细胞的研究,大部分患者(81%)由于存在不良预后因素如疾病晚期、体力状况差、显著的体重下降、既往接受了姑息放疗。首程放疗时剂量范围28.8-67.2 Gy(中位30 Gy),分割数9-33次(中位10次), 分割剂量2.0-3.2 Gy。首程放疗与再程放疗中位间隔时间仅8个月(1-42个月),再程放疗为姑息性目的。再程放疗中位总剂量25 Gy(5-30 Gy),中位分割次数10次(1-10次),中位分割剂量3 Gy(2-10 Gy),中位总生存时间(首程放疗开始计算)13.5个月(4-65个月),而再程放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0-65个月)。疾病确诊后的1年生存率57.8%,2年生存率28.8%,再程放疗后的1年生存率8.7%,2年生存率5.8%。80%的患者症状改善,咯血、咳嗽、呼吸困难及胸痛缓解率分别为86%、77%、69%和60%。接受再程放疗的时间间隔在35周及以上者的生存时间长于时间间隔在35周以内者。仅1例患者发生3度食管炎。图2示1例行姑息性再程放疗患者情况。  综合目前相关文献,尤其是最近的研究使用了高度精确的放疗计划和先进的放疗技术,如下问题仍然应当考虑:1.由于使用不同的照射技术导致照射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和处方剂量的差异,以及剂量不均匀性是否得到修正的问题;2.目前的趋势是肿瘤外放边界尽量小,但是否是为某个特殊的复发肿瘤而设定或是常规技术要求不得而知;3.应用不同的毒性反应评分系统报告再程放疗期间及结束后出现的毒性事件已成为一种趋势;4.近期的研究对首程放疗与再程放疗的时间间隔进行了详细描述(Okamoto et al. 2002; Wu et al. 2003; Tada et al. 2005; Poltinnikov et al. 2005; Cetingoz et al. 2009),但并非每个研究均对此进行了描述(Chang et al. 2008; Coon et al. 2008)。对于首程放疗与再程放疗时间间隔的研究对理解自然病程、潜在的预后因素以及减少两次照射期间预期发生的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各项研究中,再程放疗最早开始于首程放疗后1-6个月,最迟39-87个月,中位值13-16个月(Wu et al. 2003; Tada et al. 2005;Poltinnikov et al. 2005),而Cetingoz等(2009) 的报道为8.5个月,Okamoto等(2002)报道为23个月。确定首程放疗与再程放疗时间间隔研究的重要性来自于Tada等 (2005)的研究结果,除了体力状况,两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时间间隔在12个月以下、12-18个月和18个月以上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7.1个月和11.5个月。虽然Gressen等(2000)的研究未发现这一影响,但Cetingoz等(2009)的研究采用多变量分析表明,时间间隔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唯一独立预后因子。这些发现意味着时间间隔长者可能肿瘤侵袭性较低,但放射肿瘤医生更偏向于使用更高剂量来治疗这类患者。  放疗通常不用来治疗局部复发的小细胞。对于既往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患者,再程放疗只会增加毒性而不能使患者获益。对于广泛期患者,首次化疗后出现复发同时伴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放疗。一些回顾性研究(Ihde et al 1979; Ochs et al. 1983; Salazar et al. 1991)分析了使用21-60 Gy剂量照射治疗复发的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尽管照射野内的病灶缓解率为52%-77%,但其中位生存时间仅3-4个月,与早期进展的生存率相似。然而较宽的剂量分布使得一些学者认为更高剂量(≥40 Gy)的照射可能为患者有限的剩余生命里带来更高的姑息缓解率。【来源】《肿瘤再程放疗》,Carsten Nieder,Johannes A. Langendijk,eds;许亚萍,郑向鹏 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12.
发表于: 00:29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郑向鹏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郑向鹏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郑向鹏大夫提问
郑向鹏的咨询范围:
肺癌,食道癌等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骨转移、脑肿瘤、肺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晚期放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