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差不健康,肯定学习差吗?为什么?

我学习差,怎么也提不高成绩,但为什么我一天不写作业,我就心理很难受?_百度知道
我学习差,怎么也提不高成绩,但为什么我一天不写作业,我就心理很难受?
.其实恐惧比恐惧本身更可怕 解决此类问题有两种方式 任命法:我就是不行 的确不行 实在不行 没办法 认命吧 就这样颓废 自卑下去 这种方法其实只是一些真正颓废 自卑的人的方法 那真是百害而无一利 也没有打翻身仗的可能了 所以极不推崇 转移视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学生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
&&&&&&&&&&&&&&&&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学生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 
                个别差异与学习一、认知方面的差异与学习(一)智力差异与学习 自从智力测验诞生以来,心理学家的主要兴趣在于发现儿童的 IQ 分数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近十多年来,心理学家的兴趣开始转移,他们不满足于 发现 IQ 与一般学习成绩的关系,而希望发现在 IQ 与教学处理相互作用的条 件下学生成绩的变化。下面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讨论 IQ 与学习的关系。1.IQ 与学习总量 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致公认,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也就是说,IQ 分数越高的儿童,一般学习成绩也 就越好。而且他们将来能接受的教育水平也越高。学习成绩的测量与智力的 测量两者的相关程度很高。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 0.6 至 0.7,在中学阶 段为 0.5 至 0.6,在大学阶段为 0.4 至 0.5。2.智力与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 近十多年来,心理学家强调研究个性特征与教学处理相互作用 (attribute treatment interations),简作 ATI。通过智力与教学处理相 互作用的研究,得到的一个关键结论是: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对信息作复 杂的认知加工,则智力与学习总量的相关程度越高。换句话说,倘若改进教 学方法,使教学对学生的认知加工要求降低,则智力与学习总量之间的相关 下降。例如,国外有人以 5 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种方法教他们阅读。一种方法是传统方法,要求学生自行监控与指导学习。另一种方法叫个别指导教 学法。通过标准测验测出学生的一般认知能力,然后用阅读理解测验测出教 学后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结果表明,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的智力水平 越高,学习阅读的成绩越好。但在个别指导教学条件下,这种趋垫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低能生与高才生的成绩差异明显缩小。也有人作过学习策略学习的对比研究。研究中教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采用编网络结构的策略去理解课文概要。被试分两组。实验组经过了编网络结 构的预备训练,控制组未受训练。然后两组阅读课文。阅读保持测验的结果 表明,在控制组,能力水平越高,保持测验成绩越好。反之,在实验组,能 力水平高的学生的成绩反而不及能力水平低的学生的成绩。研究者认为,能 力低的学生,原来学习策略落后,通过训练,策略改进,成绩随之提高。而 能力高的学生,原先的策略先进,通过训练,原先的策略受到干扰,故成绩 下降。上述两例都说明,学生的智力与教学处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适合 高能力儿童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低能力儿童,反之亦然。(二)特殊领域的认知结构差异与学习1.特殊领域的知识与学习量的一般关系 当我们考察有关个别差异的文献时,会得到另一个一致的发现。同 IQ一样,个人在某一领域原先的知识水平也是他在该领域的未来学习成绩的一 个可靠预测指标。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教学成绩好的小学生, 到中学后,一般来说,其数学成绩也好。有人研究了学习概念的成绩同原有 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之间的相关,发现原有知识经验与概念学习的成绩的相 关高于 IQ 分数与概念学习成绩的相关。奥苏伯尔强调指出,在有意义学习中,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对新的学习、保持与迁移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因 素的影响。2.原有的知识与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  ATI 研究表明,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积极将新旧知识加以综合,则具 有适当的预备知识的学生,学习越成功。反之,较少要求学生对知识积极加 以综合的教学方法,则不受先前知识的显著影响。  例如,有人用两种方法教授二项式。一种方法先告诉规则,然后进行练 习;另一种方法是先提供熟悉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尝试找出规则。在两种教 法下,所教的规则和采用的例子相同。通过预测,了解了学生对材料的熟悉 程度和数学基础。研究发现,不论采用何种教法,学生的数学基础越好,其 学习二项式的成绩也越好。但是就学生原先的具体概率知识来看,在第二种 教学条件下,学生的概率知识越丰富,则学习成绩越好,而在第一种教学条 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原有的概率知识无明显相关。(三)认知方式的差异与学习1.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差异与学习 研究表明,场独立的学生,往往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中胜过场依存的学生。这是因为数学与自然科学需要独立思考,不需要对社会关系很敏感。 在研究指出,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方式的差异影响中学生的职业选择, 也影响大学生和课程选修。场独立的学生倾向于选修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而场依存的学生倾向于选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学科。  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学生也对教学有不同偏好。场独立的学生易于给无结 构的材料提供结构,他们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反之,场依 存的学生欢喜有严密结构的教学,因为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外来的结构,他们 更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授。这两种认知方式各有利弊,因而他们的一般 学习成绩并不一定有明显差异。2.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差异与学习  研究表明,这两种方式在学习上存在差异。沉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 认测验成绩优,在推理测验中成绩好,而且在创造性设计中成绩优秀。相比 之下,冲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及格,学习能力缺失。不过也 有一些涉及多角度的任务对冲动型儿童有利。由于像阅读、推理之类的任务需仔细分辨概念,粗心大意的儿童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当一个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得到,需要从一开始就仔细阅读 材料,注意分析各种可能的条件时,更是如此。为了帮助冲动型儿童克服他 们的缺点,心理学家着手创造一些训练方法,对他们的不良认知方式进行纠 正。研究表明,单纯提醒儿童,要他们慢一些作出反应,对他们并无帮助。 但通过教他们具体分析、比较材料的构成成分,注意并分析视觉刺激,对克 服他们的冲动型认知行为较为有效。也有人通过训练冲动型儿童大声说出自 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指导,当获得连续的成功以后,由大声自我指 导变成轻声低语,而后变成默默自语。目的是训练冲动而又粗心的学生,使 之有条不紊地、细心地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这种具体训练收到了较好效果。二、性格差异与学习  关于情感方面的人格特征与学习的关系,心理学中研究最多的是学习动 机与学习的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讨论。这里只一般地介绍性格同学习 方式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有人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学生的六种学习方式都与学生的性格特征有 关。  1.竞争型。这类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表现自己比班上其他人学得更好,把 课堂视为决定胜负的场所。他们注意分数和教师的奖励,希望在与其他学生 的竞争中获胜。  2.协作型。这类学生喜欢与同伴和教师合作,把课堂看作学习社交的场 所。愿意同其他人交换意见,也乐意帮助别人。  3.回避型。这类学生对课堂学习和班里发生的事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 课堂里的师生活动。  4.参与型。这类学生对课程内容和上课感兴趣,喜欢参加班级的教学活 动和课外活动。  5.依赖型。这类学生只想学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对知识缺少好奇,总指 望权威人士指导和告诉他做这做那。  6.独立型。这类学生喜欢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 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但也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效果存在着相互影响,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 业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能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 良好的心境,使其对未来的学习志向水平提高,学习更加勤奋。进而促进开 朗、乐观和积极进取的性格发展。反之,学习常常失败,必然导致消极、颓 丧、恐惧、退缩、羞愧等情绪体验,久而久之,会加强消沉、悲观、自卑、 厌世等不良性格特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 伟大”。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处理性格与学习成就二者的辩证关系。三、气质和性别差异与学习(一)气质的个别差异与学习 心理学中沿袭古老的气质分类,把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汁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一般的看法是:气质类型不分好坏,它只是给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一层独特的色彩。气质不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 低,因为在同一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的人,有各种气质类型的代表。苏联心理 学家经过分析认为,普希金属胆汁质,赫尔岑属多血质,克雷洛夫属粘液质, 果弋里属抑郁质。他们都成了大文豪。尽管气质不能决定个人的成就,但不同气质的学生在工作、学习和行为表现方面存在着差异。如多血质型学生在学习中显得不知疲倦,对学习新的、 难度大的教材感兴趣,思维敏捷,能迅速回答问题。但下课后不能积极复习, 作业马虎。抑郁质型学生学习易疲劳,每日中午必须休息,对学习难度大的 新教材颇感困难,反应缓慢。然而课后能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能深入思 考。因此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气质类型与人的生理素质关系尤为密切,不易改变。教师必须仔细观察 儿童的气质特点,尊重他们的气质特点,才能使教育与教学工作收到预期的 效果。(二)性别差异与学习 男女性别差异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有许多相似结果。如西方学者研究的结果是:  1.在言语能力上,女孩超过男孩,有人作过 26 个大范围的比较研究,男 女生平均成绩相差 0.2 个标准差。    2.从 10 岁以后,男孩的数学成绩超过女孩。有人考察了 11 个大范围的 研究结果,男性青少年的数学成绩高于同龄女生 0.2 个标准差。  3.从 10 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有人考察了 31 个 对男女青少年的研究结果,发现男生的空间视觉能力高于同龄女生 0.4 个标 准差。  4.在行为方面,男孩的侵犯性行为超过女孩,这种倾向从很小的年龄便 出现了。  我国天津市教科院最近根据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提供的试题,对 30 所中学的 91158 人次在校中学生进行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学科的测 试,结果发现:天津市中学男女生学习成绩有明显差异。男生四科成绩均高 于女生 9 至 13 分。  至于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心理学家有不同看法。有人强调社会 期望和后天经验的影响,有人强调先天生理因素影响,目前不能作出明确的 结论。应当注意,上面讲的是平均成绩,从个体看,女生学习优秀的也大有 人在,而且,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性别差异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远不如父母教 育水平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对 学习影响这一事实,但是不能夸大这种差异,更不能因此而排斥女生。上面分别考察了智力、认知结构、认知方式、性格特征、气质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应该注意,不同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 度上有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有不同。如气质和认知方式并不一定决定 学习的优劣,而只是使个体在处理信息和人交往方面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在 教学与教育中应充分尊重个人的独特风格。而性格中的对人、对事、对学习 的态度特征,虽然不能决定个人的学习能否出现,但一般来说,态度是一切 学习的动力因素,它能决定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但态度作为一种情感方面的 因素,不能直接介入认知结构本身,它必须通过个体的努力或不努力来加速 或降低学习效率。唯独个人的认知结构直接参与同新的知识的相互作用,它 不仅决定新的学习能否产生,而且决定其保持和在新情境中的迁移。IQ 代表 个体的一般学习能力,代表个体的聪明程度,它影响学习的速度,但它不代 表具体的认知结构,因此不能决定特殊的学习能否产生。上述个别差异中唯 有个体认知结构和态度最容易受教育影响。而且这两个因素对学习的成功有 最重要的影响。可见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学生的那些不易受教育影响的特征的 条件下,仍有发挥作用的广阔余地。在讨论了个别差异与学习的关系之后,这里需要谈一个我们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两个概念的看法。如上所述,智力因素是一个认知方面的因 素,指的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从心理学的操作定义来看,智力因素就是 IQ 的高低。众所周知,认知因素中除智力因素外,至少还有认知结构与认知方 式这两个因素。很显然,智力因素不等于认知因素。如果把智力因素等同于 认知因素,从逻辑上看,则非智力因素就成了非认知因素。那么什么是非认 知因素呢?动机、态度、兴趣这类个性特征能否被称为非认知因素呢?我们 认为不能。因为这类因素中都含有认知成分。如果这类因素不能称为非认知 因素,则所剩下的非认知因素只有纯生理性的神经类型特征了。而这些生理 性的东西与学习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认为,如果要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 素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有科学上的意义,则应把智力因素严格限定为 IQ 分数的 高底。而非智力因素主要是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和态度。怎样分析研究差生  分析研究差生是在全面调查了解差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 得来的材料进行整理、核实、对比分析,归纳出有价值的内容,为教育好差 生服务。  分析研究差生,首先应当对其有一个总的估计和认识,这是分析研究伯 基础。为此,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看到差生的长处和优点,哪怕是 一点一滴的成绩和优点,也要充分地加以肯定,这是差生前进的动力。在肯 定成绩的基础上,分析差生后进的现状和原因,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积极 性,启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其次,在分析研究差 生中,要特别注意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差生。既要看到差生的过去,又要看 到差生的现在,还要看到差生的发展变化,绝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问题。昨 天和今天的落后不等于明天的落后,要相信差生可以转化,要用发展的眼光 来看待差生。  分析研究差生,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在实际运用时,往往把几种方法综合加以运用。1.比较分析研究法  比较是一种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披 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达到把握事物 间的内在联系,认知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做好工作。分析是在思想(头脑) 中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具 体分析,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认真的研究,把握事物发展的规 律。比较分析研究法是班主任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有时,我们又常常把 比较分析分为纵比和横比两种。纵比是把某一事物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以找出事物前后的差异。纵比在分析研究差生时很有用处,它可以使我们发现差生在某一段时间内是停滞 不前还是有所变化,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是向好的方面转化了还是向坏的 方面转化了。例如,某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各门成绩平均分为 50 分,期中各门 成绩平均为 43 分,虽然期末考试平均分仍不及格,但和期中成绩比较起来有 人的进步。通过纵比,我们发现这位同学是在不断进步。横比一般是把某一事物和其它事物进行比较,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我们仍拿上面的例子为例,如果全班同学各门成绩的平均分为 67 分,该同学 在班上的名次是倒数第五,通过横比,我们发现虽然该同学有进步,但他在 班级仍属差生之类。  纵比和横比单独用起来并不复杂,但我们要真正准确地把握差生,就必 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并要把多种比较结果再加以综合比较。这需要教师 有较强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比较分析研究法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对每个差生的政治态 度、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劳动纪律等等方面都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 有真假、好坏、优劣之分,才有先进与后进之分,才能使班主任工作有的放 矢。为此,在比较分析研究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坚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用这把尺子去进行各种比较分析研究。去伪 存真,坚持正确的东西,反对谬误的东西。在比较分析研究中,首先要注意 调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和材料,有准确数据,然后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研  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应采取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以达到转 化差生的思想,端正差生的态度的目的。  比较分析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要避免个人义气,克服主观片面,切忌 武断,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比较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得出符合 客观实际的结论。2.因果分析研究法  因果联系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揭示客观世界先 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事物或现象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 的条件,结果是被原因发展的必然结局。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一 个班级中几十名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因果关系也是复杂多样 的。班主任采用因果分析法分析研究差生,是指对差生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从 原因结果的联系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因为世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事物是在 普遍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处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之 中,每一种现象都是由另外一些现象所引起,它自己也要引起另外一些现象。 一些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学习上处于差的状态,使之成为差生,这是 结果。作为班主任就应当用因果分析法找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这样才能 找到教育差生的方法。一般来说,形成差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找准了原因,教育才会有的放矢。  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上,班主任也要用因果方法来分析。如某位差生迟到 了,对这件事也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加以处罚一顿, 一种是先问明情况再加以处理。显然后面一种方式是可取的,差生迟到,总 会有迟到的原因,也许是睡了懒觉了,也许是路上玩耍去了,也许是在路上 做了好事了。不同的原因,班主任处理的方法也会不同。运用因果分析法还可以对差生未来情况加以预测。前面我们说过,一些现象必然会引起另外一些现象,如果我们对差生的基本情况很熟悉,就会推 测到他们将来的一些情况,从而提前就有意识到控制其不良现象的发生,引 导其向好的方面转变。如某位同学的父母离婚了,对这位同学是一个沉重的 找击,心灵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这件事很可能引起这位同学学习上的滑坡。 教师在作了这些分析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多给这位同学些关怀、照顾,弥 补其心灵的创伤,使其学习上不会滑坡。3.系统分析研究法  这种方法要求班主任对差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时间性、专题性、层次性 的系统归纳和科学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有力的措施,搞好班 主任工作。这种方法是在广泛系统地了解差生情况下进行的。为此要弄清每 个差生的优点、缺点和特点,充分掌握差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品德、学习情 况、身体情况、个性和交往等情况。特别是要从差生的成长过程、教育过程、 学习过程、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系统地客观地进行分析,掌握差生每一个方 面的系统情况,从中总结出差生成长的规律等。系统分析中,要防止就事论 事,更不能就差生的一时一事的表现而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全面的历史 的看待一切,从而进行系统的历史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做到情况明了, 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方法得当。4.趋势分析研究法  趋势分析研究法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动向,在思想(头脑)中经过反复的 思考,对事物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矛盾的总体,深入到  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这是一种把握苗头、分析 动向、研究因果,及时育人的好方法。为此,班主任首先要注意差生的某些 “苗头”,观察是向好的方面发展还是向坏的方面转化,如果是向好的方面 发展,就应加以引导和指导。反之,就应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由于差生自 制能力差,又缺乏认识和识别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班主任要注意 观察、分析、要有超前的预见性,随时随地注意分析研究差生的发展趋势, 从而拟订出工作部署、教育计划,确定工作的内容、要求和作法,以便引导 差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使班主任工作适应新的情况,解决差生中出现的新问 题。如果不注意分析研究差生的发展趋势,好的萌芽不能发现,不能及时引 导和指导,坏的苗头不能防患于未然,往往出现一些偶发事件,碰一些难解 的矛盾,使班主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对后进生评价的七条策略1.给后进生创造得到肯定的机会,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  为了使评价有效地发挥其功能,我们要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必须把评价 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对后进生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否定他们, 而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节他们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 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渴望。后进生也是如此,如果他们总是不成功,总是受 到否定评价;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希望。其实,后进生有他们的成功之处。 我们必须善于捕捉和发现,并及时通过评价,使他们的进步得到肯定,使他 们的成功成为有形的实物。在成绩评价中设立“进步分”,对差生设立“差 生进步奖”等等,都是很有效的办法。除了捕捉后进生的成功外,还要为后 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一旦成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特意为他们 设置一些较容易的问题进行解答,让他们从事一些有益的工作等。在这种机 会中,后进生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他们的积极性 逐渐被调动起来。2.克服简单化,寻找内在原因,及早发现障碍  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他们有的以前可能是优等生,只是由于某种原 因才变成后进生,如一次挫折,生病或家庭变化等。因前面某处基础知识没 学好,后来成了后进生的也常有。所以,我们一方面不能对后进生做简单的 定论,另一方面还反应及早地发现他们的障碍。在实际中,很多教师习惯以 分数做为评价的手段,对后进生的评价也只不过是“坏”、“差”,或“不 及格”,而已。这种简单化的做法,不仅不能全面地评价后进生,而且也难 提供有效的信息。从现代信息论观点来看,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过程。教育 评价必须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改进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在对后进生 进行评价时,必须对后进生做全面细致的分析。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分析 他们的心理状况,分析他们的知识缺陷,分析他们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这 种分析性的评价,才能找到教育后进生的有效途径。3.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  一般地说,一个人朝着某一个目标积极行动的时候,有两种心理过程在 发生作用:一种是对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的情景的憧憬和追求。就是说,在 头脑里想象着获得成功之后的喜悦,力求早日达到这个目的。另一种是对失 败的担心和惧怕。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的目标落实而陷入失败,所以就要加 倍努力。但是,如果一个学生的经验过分偏重了失败,或者过分偏重了成功, 日积月累,对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调动积极性来说, 最好是让学生多次地反复地体验到成功和失败所带来的不同心境。为此,必 须把目标定在成功与失败两者之间。可是,在学校里,教师常常这样要求后 进生“下次考试必须拿到 70 分以上的成绩,不够 70 分不行!”这样一来, 平日里考 30 分或 40 分的儿童会怎样想呢?他们一定会认为这个要求太苛 刻。自己根本没有希望,而干脆放弃努力。评价目标定的不合适,使一些学 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应有一致的高要求。但 在评价时必须考虑学生差异,不能用统一的目标来衡量学生。要为后进生确 定出适合于他们的评价标准。为了逐步调节,使他们向统一的高要求看齐, 还要为他们确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这样,他们在低目标达到 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向更高目标看齐。一定要避免操之过急。否则,只能适 得其反。  4.慎重使用否定评价  我们对于后进生的缺点和不足当然不能姑息,要给他们以适当的否定评 价,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同伴的差距。但是必须慎重。一贯的、轻易的否定 会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D.J.Bem)认为,继续 强调否定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 种否定的自我知觉一致的方式里行动。在学校里,有的后进生产生了逆反心 理,有的后进生产生了自卑心理,主要就是由于不慎重使用否定评价造成的。 在教育工作中,为了慎重使用否定评价,必须注意使用否定评价的时机和场 合,必须避免使用使学生感到绝望的斥责方法及喋喋不休的斥责方法。另外, 教师在使用否定评价时,要尽量附有必要有解释:怎么和为什么不成功—— 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考虑给予帮助。5.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  人们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评价的。在评价活动之外,存在着难以觉察的 心理相互作用层。如在实际中有这种情况,一个教师对某学生有好感,那么, 这个学生就容易接受他的评价。这就是评价环境因素的作用。评价环境是指 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识和情感上的联系。评价环境是影响评价 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形象, 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能对你有好感,愿意信服。其次,在感情上,对后 进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爱优嫌差”,对后进生不是 挖苦、讽刺,就是不抱期望,采取放任态度,不能主动满足他们需要,不重 视他们的合理意见,不尊重他们的情感。教师与后进生的关系十分紧张。在 这种环境之下进行评价,评价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对后进生来说,评价环 境更重要。因为,建立良好评价环境可以弥补否定评价的不足。6.引导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师的评价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而起作用。因此,在进行评价时 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实际中,有的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我 认识,总习惯劝导和说服。虽然有时也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但是,由于学生 把自己行为的改变当成被说服的结果,而不是归因于自己的选择,因此这个 新的行为很难持久。我们要想真正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把他人的 认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一般来说,后进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这就 需要我们善于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解剖,正确地估价 自己。每开展一次评价活动,都要有自我评价阶段。提高了后进生的自我评 价能力,就可以缩小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评价的 效果。有实验证明,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们来说, 同伴的评价甚至比教师的评价更能影响行为。所以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 行相互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评价功 能的充分发挥。7.重视评价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总愿意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类。不少教师把眼睛 只盯在考试成绩上,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他就被视为一无是处,这种做 法对后进生特别不利。客观上,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如果老师只盯成 绩,后进生将丧失希望。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评价不能只看考 试成绩,必须全面衡量各方面的情况。既要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 程;既要考查知识、能力,也要考查思想、情感、态度、习惯;既要考查坏  的方面,也要考查好的方面。只有通过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才能促进后进生 的学习,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后进生转化较慢,有的教师就认为他们的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 看不到后进生的变化和发展。久而久之,使后进生失去了自信心。在对后进 生进行评价时,我们一定克服这种心理,使评价具有动态性。即,不要强调 相对评价,而是要重视个人内评价,时刻注意后进生的变化。  
对差生的治疗教育一、诊断与治疗  差生教育必须立足于学业不良的症状与原因的诊断来进行。提起“诊断” 与“治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医院里的医疗。实际上学业不良的治疗同医 治身体的疾病并无根本区别,所不同者,前者以心智机能的障碍为对象,而 后者则是针对生理机能的障碍的。将病态恢复成原来的正常状态,即为“治 疗”。  治疗教育作为教育术语尚未普及,但在智力落后儿童与差生的教育中已 开始使用。可以说,对完成正常的学业生活感到极端困难的儿童所施加的旨 在消除其病因的教育,就是治疗教育。治疗教育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学力的 补课教学直至心理疗法,包含了形形色色的教育性指导。  治疗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之处就在于:倘若不对其症状与病因作出确切 的诊断,就无异于是纸上谈兵。教师应视差生不良的方面作补课教学,或视 其背景性病因的种类实施心理疗法。因此,不了解学业不良的原因,就不能 决定治疗方法。在这一点上,同医疗中的诊断与治疗是完全相同的,作为治 疗的前阶段的诊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不良的领域,通过学力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学习活动的观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出宏观的诊断。弄清哪门学科的哪一部分未掌握,哪些学力不足, 这是学业不良诊断的首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有关学力的补课工作。 可以说,学业不良治疗教育的第一部分,是通过学科教学进行的治疗,其中 包括学力的补充、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确立等等。这些治疗内容有 的可以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有的则需要创设特别的情境。利用集体的 心理效应提高动机水平,或者在共同的学习中利用班级同学的帮助,这在正 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可能的。不过,对有的差生,需要给予有计划的、持续 的进行个别学习的机会。治疗教育的第二部分是借助适应指导的治疗。随着学业不良的加重,除学力之外,其他种种不适应的症候也变得突出了,必须把整个人格作为治疗 教育的对象。再者,学业不良是复杂的不适应症的一部分症状,必须把整个 症状作为治疗的对象。因为,症候与原因多种多样,仅仅通过学科教学进行 治疗是困难的,必须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作为指导的对象。教师的引导、专家 的心理疗法、人际关系等环境方面的调整等等,都包括在这种指导之中。总之,学业不良的治疗必须从学科教学与适应指导两个方面进行。指导的承担者不仅是教师,还必须有心理疗法专家的帮助和家长的全面合作。 二、学习困惑的早期治疗 在对差生进行治疗教育之际,谁都会感叹:“为什么在成为这样的重症之前不进行治疗呢?确实,分析学业不良的进行过程中不难发现,开始只是 极其微小的困惑,然后像滚雪球似地膨胀,经过数年,变成难以治疗的重症。 尤其是像数学一类系统性极强的学科,在某一年级有一点小小的困惑,到下 一学年就会成为学习的根本性的障碍。这是由于这类学科要求积累式的学 习,不掌握前阶段的学力,便不能理解下一阶段的内容。因此,随着年级的 升高,学力的缺陷部分愈来愈大,治疗也就愈来愈难。  一个困惑之所以成为下一个困惑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前阶段的学习中未 能学会。在某一节课中倘若学生对某一内容的理解感到困难,到下一节课难  以理解的内容就会更多。这种焦虑一旦过剩,学习积极性就会减退。而学习 积极性的减退又将妨碍下一步的学习,使学业不良愈加严重,甚至发展为性 格上的不适应。性格方面和适应方面的障碍从根本上说是从课堂生活的小小 学习失败中派生出来的。而一旦成为重症的学业不良,仅仅进行补课教学是 难以奏效的,还必须包括适应指导在内的长期持续的全方位指导。  由上可见,薄弱环节的早期治疗是何等重要。在早期治疗中有几个问题 值得注意:  第一,差生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未能形成自我评价的心态。因此,他们认 识不到学习的早期阶段的困惑。学生倘能早期发现,就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进 行补课,但由于自我评价的心理欠缺而未能实行。为了促进困惑的早期发现, 可以进行小型的诊断性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制定治疗教育的周 密的计划。  第二,早期的困惑涉及其基础性的内容,教师容易以为学生不成问题。 其实,以为“不成问题”的部分对于差生来说却是难以弄懂的,这正是困惑 的发端。因此,在困惑的早期治疗中,必须注意从基础性的、初步的水准开 始进行治疗。  第三,差生由于缺乏反复练习的精神准备,治疗效果难以呈现。对一些 难点部分即使重教一遍,在一定期间后再次测验时,学生还是忘却了。这是 由于教学后的反复练习不够所致。因此,差生的学习中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练 习,在早期治疗中应当围绕难点所在进行大量的练习。三、全方位治疗与治疗效果的持续性  学业不良是一种复合现象,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儿童的学习迟滞。 因此,当我们实施治疗时,仅凭单一的方法并不是完全的治疗,应当动用多 种多样的方法,期待全面的治疗效果。这就要依据学业不良要素的层级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差生的治疗教育倘若不经过长期的持续性的努力,便难以奏效。无论怎么老练的教师,仅仅通过一二次个别辅导是无法求 得治疗效果的。即令显出了治疗效果,那也是暂时性的效果,不可能长期持 续。第一,必须反复地进行长期性的治疗教育,以维持治疗效果。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许多治疗只能虎头蛇尾,但学科教学的治疗,在短时期内是 无法充分地巩固学力,形成自觉的学习愿望与学习态度的。这种治疗应当一 直持续到差生能够达到主动学习的阶段。适应指导也是同样的情形。借助心 理疗法即使出现了适应方面的变化,如果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依然未变,还 会倒退到不适应状态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短期的治疗就能产生人 格上的变化,必须长期地持续地进行治疗。  第二,治疗效果的确定,一定要认真实施反复多次的效应调查。通过面 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验等确定适应方面的治疗效果;通过学力测验确定学 科教学的效果。这些确定仅凭一次容易导致误诊。因此有必要在一定期间之 后再行确定,以检验治疗效果是否持续。  第一次的确定在实施治疗教育之后立即实施,问题在于第二次的确定以 何时实施为宜。倘若过短,不能确定治疗效果是否持续;倘若过长,其间会 有环境变化之类的因素介入,要检验治疗教育本身的效果不尽恰当。一般说 来,心理疗法一类的适应指导以一个月至三个月为单位反复实施效果调查为  宜,而学科教学的效果,倘若是测定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可在较短时期内 实施。倘若是测定包括了迁移效果在内的效应,则需要有一段较长时期有间 隔。(钟启泉)谈差生的精神需要  柳斌曾经指出:“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 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转化差生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 细致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要使一个差生转化,就要和他交朋友,了解他的 精神需要,还要为他创造条件,满足他的合理的精神需要。  但是,由于有些教育者缺乏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差生,他们往往 把差生看成是不可雕的朽木。差生中确有个别难教育者,但就差生整体而言, 他们还是可以教育的,也是可以转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有三:一是 他们还年轻,身心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很大的可塑性。二是他们成为 差生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家庭、所处的环境或其他种种复杂的 料想不到的原因再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所形成的。三是他们并不甘心永远落 后下去,仍然有变好的愿望,甚至有的还想出人头地,他们身上也有闪光之 处。教育者应针对差生精神上的需要,做好疏导工作。那么,差生有哪些精 神需要呢?一、差生有很强的进取心。 进取心,是指一个人努力向前、力图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趋向。人都是有进取心的,好学生是这样,差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差生干了一些“坏”事,比如拒绝教育、顶撞老师、不履行自己的诺言、学 习成绩持续下降等等,这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他们“不思进取”, 或者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不 难发现他们也是有进取心的,只不过他们的进取心,时常是以被扭曲的形式 表现出来罢了,有的是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的进取心没有表现的 机会。工作中,我遇到了发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两件事:一次刚开学,学 校组织全体师生清除杂草,打扫校园卫生。下午收工后,我在察看各班打扫 卫生的情况时发现,有一个学生还没有走,仍在认真地清理一堆垃圾。还有 一次,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这个学生同几个学生一起自发地在班里(也 有外班学生参加)组织了一次文艺晚会。晚会上,没有老师在场,他组织得 不错。这两件事引起了我的思索。后来我和班主任交谈时,才知道这个学生 是个差生。班主任说,打扫校园卫生那天,这个学生来得早,并且带了 3 件 工具。从这些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反映出了他的心理活动: 他想用他棒棒的身体表现一下“在劳动中我不比别人差”,用组织文艺晚会 表现一下“我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看来他要用这些细小的行动来改变人 们对他的看法。于是我和班主任商量,抓住这个机会,促促他。班主任根据 他的特点,给了他个劳动委员的职务,他很愉快地接受了。从此,他不但在 劳动中带头干,认真组织,而且在其他方面逐渐对自己要求严了起来,学习 也慢慢有了进步,两年以后,以 475 分的成绩考取了大学。二、差生比好学生更珍惜自己的荣誉。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的荣誉是他的行为和劳动的社会效果的反映和评价。平常人们只要一提起差生,就觉得他们好像没皮的树没脸的人, 无可救药了。其实当你深入地接触他们之后,就不难发现他们的荣誉感并没 有泯灭,他们也希望得到荣誉。那么,他们为什么对于自己的错误“抱着葫 芦不开瓢呢”?这是因为有时当他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也会觉得由于自己有 这样那样的“劣”迹而感到内疚,有心“割尾巴”,但又有重重顾虑,比如怕别人不相信自己能改正错误,怕那样做会丢掉面子,还有羞耻心等等。他 们的羞耻心往往是与自尊心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如果连一点羞耻之心都没 有了,那就更难办了。只要他还有羞耻之心,那就有利于促使其自觉改正错 误。对于差生进行教育时应该做到:知“羞”而休,知耻而止,给他留点面 子,帮他下台阶,这样有利于他思想上向好的方面转化。有个学生,家庭条 件困难,靠家里卖粮食供他上学。一次,他一个人在教室,因嘴馋吃了另一 个学生的点心、水果,老师找他谈话还没有说一句话,他就失声痛哭起来。 这时,老师不让他讲了。随后,老师组织学生捐钱捐粮帮助他。这个学生考 上大学后对老师说:“我永远不忘记你对我的帮助教育”。差生在“受表扬”、 “获荣誉”方面总是处于饥饿的状态。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供应”他们。有 一次,镇里开劳模会,一个毕业回乡的学生出席了。一位老师见到了,说: “嗬,你也带上大红花了!”那个学生回答:“我在学校是不吃香的,回到 村里地能当劳模”。我从这句炫耀、自豪而又带刺的话里,似乎受到了启发: 人都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我们作为教育者对于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我遇到 过这样一个差生,在一次市里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中,他拼全力为本校争得了 宝贵的 1 分,使学校赢得了冠军。我们组织师生夹道欢迎,并让他戴上大红 花,摄影留念,让他上台作报告。他激动不已。后来他推心置腹地对班主任 说:“过去我总认为别人看不起我,逐渐使我和老师和学校产生了对立的情 绪。现在我认识到不是别人看不起自己,主要是自己做得不好。只要真正做 好了,老师和同学们还是欢迎的”。我曾在一所差生比例较大的学校,实行 过“突出进步奖”。对差生像评三好学生那样评出进步大的,并颁发奖状、 奖品,以资鼓励。这对差生鼓舞很大。有一个差生获奖后感动得流泪,因为 这是他上学十多年来获得的第一张奖状。他的父母也兴奋得一夜没合眼。一 个教育者应该非常重视差生的荣誉、人格。要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三、差生有一定的是非观。  有的同志认为差生香臭不分,是非不明,甚至认为他们是:头顶生疮, 脚跟流脓——坏透了”。因此对差生采取“好鞋不擦臭狗屎”的态度。也有 的同志心里说:“我们管不了你,等将来你小子犯了法,叫人家公安局收拾 你”。其实,差生除了坏的一面外,有时候也干点儿好事,思想板结只是表 面的,并不是彻里彻外的。在他们的思想深层也有“净土”。因为,他们毕 竟是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与影响,也是有一定的是非观念、美丑观 念的,只不过他们的这些观念或被淡化,或被冲击,或被掩埋,或被扭曲地 表现出来罢了。比如有一个差生在食堂打了值日的学生干部,事后跟我谈话 时他说:“王老师,我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好打抱不平。一年级学生刚到校, 年龄那么小,插了个队,干部就那么蛮横,我看不上眼就打了他”。刚一听, 我心里确有点别扭,但仔细一想,他说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他的行为不是 胡作非为,而是对这件事处理的方法不对。由此可见,差生的头脑里仍有是 非观念,也有良知,也知道“后悔”。这件事对我教育很大,感到我们的工 作粗糙,不能令人家心服,假如我们当时能把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再深入一 些,也可能会使他转变,可能会挽救一个学生。我们确实不能轻易地认为差 生就没有是非观念,思想板结,不可救药,更不能轻易地开除一个学生。  差生的进取心、自尊心、荣誉观和一定的是非观,是其转化为优秀生的 内部条件,如果我们教育者能注意到这些,及时而适当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激励他们勇于进取,教育他们珍惜名声,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设法造成使其 转化的外部条件,使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抑恶扬善,他们还是可以变 好的。(王松高)差生五种类型的特点及教育策略第一种:品优、学优、智劣型差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差生的主要特点是:思想进步,学习踏实认真,自尊心强。但是, 他们往往显得思维迟钝,认识问题呆板,不够灵活,缺乏“才气”。他们优 秀的学习成绩,完全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而不是靠聪明才智得来的。因此, 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习就越来越感到吃力。对待这类差生, 应注意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注意教给他们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多做一些综 合性的智能训练,提高他们思维的敏捷度。第二种:品优、学劣、智优型差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差生的主要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把学习视为负担,而对 人和对工作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并有较高的组织、活动能力。他 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由于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工 作与学习、红与专的关系所致。因此,对这类差生主要是帮助他们真正理解 为四化建设而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的道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端正 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加以具 体指导和热情帮助,使他们很快地赶上去。第三种:品劣、学优、智优型差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差生的特点是:头脑聪明,反应迅速,学习成绩好,并能善于应酬, 能说善道,在一部分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然而这类差生常表现出对集体的不 满情绪,有对抗教师权威的心理。对待这类差生,一定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 最好能以他们的优点逐步克服他们的缺点,也最好能从集体主义教育入手, 以集体的荣誉感来克服他们的缺点,如通过参加集体劳动和智力竞赛等发挥 他们的才能专长,引导他们为集体做好事,逐渐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但 对他们决不能苟且迁就,更不能以学习好来掩盖品质不好的方面,否则是很 危险的。第四种:品优、学劣、智劣型差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差生的特点是:反应迟钝,学习成绩差,有较强的自卑感,但他们 都是品行端正、踏实肯干的“实干型”学生。对这类差生,在学习上应多做 鼓励,经常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感到学习在进步和前进,而不是在落后 和退步。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操之过急,一味要求他们象尖子学生那 样学习,要注意使他们感到,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受到歧视和冷遇,而是每时 每日都有变化和进步,纵使这种进步和变化是微小的,也要充分及时给予肯 定。第五种:品劣、学优、智劣型差生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这类差生的特点是:一天到晚埋头于读书,对学习抓得很紧,因此学习 成绩较好,但对其他一切事则不感兴趣,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组织观念, 学习目标狭窄,缺少系统、长远和计划性,把分数和名利看得过重,爱妒嫉 他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不善交际,个性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别人 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对这类差生,主要的教育策略是思想教育,让他们端 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注意使他们虚心地向别人学习经验, 改进学习方法,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  差生文化的特征  差生文化,就是在差生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念、思 想作风、行为方式、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的总和。它在差生身上多方面体现 出来,从观念和心理上来分析,有如下特征:1.畸形的价值观念  差生的价值观念是外在型的。他们追求得最多的是外在的、外表的东西, 吹牛、撒谎、赶时髦、出风头、考试作弊、得了高分洋洋得意等。他们关心 的不是事实真象,而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追求外表的价值,必然导致 虚伪。所以,差生的这种外在型价值观使他们无法诚实,也无法专心学习。 差生的价值观是凭借型的。他们喜欢借别人的地位、力量抬高自己,甚 至冒充自己的价值。凭借哥儿们打群架,显示本领;凭借父母的地位或钱财 来夸耀自己。这种价值观使许多差生的心理得不到平衡的发展,性格软弱, 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常常躁动不安,但还是想方设法凭借某种东西,竭力 摆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架势来平衡内心的自卑,这种心理状态是差生接受正面教育的极大障碍。 差生的价值观是实惠型和情感型的。他们追求眼前的物质、精神生活的满足。在他们看来,凡是能使自己得到感官快乐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谁眼前得到较充足的物质、精神满足,得到更多的感官快乐,谁就是幸福的。 他们用来衡量事物价值大小是靠情绪而不是理智,是感情的涨落而不是深沉 的思考。所以,他们对眼前艰苦的学习和工作不感兴趣。差生的价值观是小群体评价型的。他们自己缺乏评价能力,事物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需要靠别人来裁判,自已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他们都 愿意参与群体的集体评价意识,也愿意接受这种评价意识对自己的评估。共 同的心理、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评价意识使他们体会到只有靠与哥儿们 保持一致才能求得心理平衡和安全感。所以,差生群体往往是越抱越紧,形 成自己特有的文化。2.心理成长过程出现滞留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的建立  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进入初中,主导活动应该逐渐 转变为学习,也就是是以学为主。人的主导活动对人的心理成熟影响极大。 差生之所以有心理滞留现象,是因为他们始终没有顺利地、如期地、实实在 在地完成这种主导活动的转变。他们虽然天天到校。但是人在教室,心想玩 耍,加上高年级哥儿们的“传、帮、带”,学生玩的兴趣愈来愈烈,玩始终 在他们头脑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形成一种把一切看成 游戏的思想,对学校、家庭的教育都不当一回事,吊儿郎当。所以,他们的 注意能力还滞留在无意注意阶段,有意注意未得到发展。于是,他们对学习 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目的性,对抽象事物的注意和感知能力差,一提起 公式、定理、定律等,他们就头疼,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态度。由于注意力分 散,所以有意记忆和理解记忆也不能得到发展,记忆还滞留在无意记忆和机 械记忆的水平上,故他们不能系统地、准确地掌握知识。差生不喜欢也不善 于抽象思维,不喜欢深入思考和研究,思维方式还滞留在儿童听故事的阶段, 所以不适应抽象概念,数理化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差生的情感波动、意志薄 弱,情感和意志还滞留在小学生阶段。由于缺乏意志,使他们不可能像其他  心理成熟较快的中学生一样,产生稳定的高层次的情感。例如:对祖国的热 爱,对学习的热情,对某种思想的热爱和追求等,都是不稳定、不持久、不 深刻的。象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这些较高层次的情感,他们都是很欠缺的。差生文化形成的阶段1.萌芽期  一般在初一阶段。在小学毕业前夕,由于面临毕业,功课忙,教师抓得 紧,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年龄尚小,都是唯师命是从。所以,个别差生不能形 成大气候。进入初中后,老师不可能像小学教师那样时刻在身边,严加管理, 学习也松了一口气,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心理躁动 不安,加上高年级学生影响,部分学生开始分散注意力,放松了学习,热衷 于参加不正当的游戏与活动。2.发展期  一般在初二阶段,由于学习没有较紧迫的压力,年龄的增大使差生的胆 子也越来越大,要求摆脱家庭、学校控制的欲望越来越强。这一切给差生小 群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一部分好动的学生从频繁的交往变为共同活动,逐 渐形成了封闭性的小群体。他们讲话分圈外,对老师、家长严密封锁消息。3.成熟期  一般在初三阶段。这个时期的差生群体逐渐稳定地形成,有了比较一致 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他们用不正确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觉得读书乏味, 希望尽快弄到一张文凭向父母交差后,到社会上去赚大钱,过舒服日子。对 老师的正面教育产生强大的对抗情绪,差生文化就这样不自觉地得到了延续 和发展。  差生文化的遏制方法  1.要加强班集体建设,依靠集体教育的力量遏制差生文化的形成和 延续  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班集体里可以从周 围经常表现出来的具体实例中学习、模仿和理解社会。学习到如何正确处理 个人与集体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的价值。在班集体中开 展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学生在活动中 可以克服在常态下不能克服的困难,能完成较艰难的任务,自己教育自己, 完善心理品质。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舆论,对每个学生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 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在心理和品质 健康发展。只有在强有力的有正确导向的班级文化的影响下,差生文化才可 以得到有效的遏制。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组织和培养 班集体。尤其是在初一时期,教师应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建设班集体的工 作上。  2.要有爱生之心,即尊重和相信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完 善心理品质教师的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是学生成长的第一需要和前进的动力,也是防止一个学生不向差生转化的动力。特别对有心理滞留表现的学生,教 师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对他们进行艰苦的“心理治疗”,帮助纠正心理 偏差,完善个性心理品质,并且坚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由于初中学生年 龄尚小,意志还较薄弱,自制力差,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往往控制不了 感情冲动,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抓反复、反复抓、 坚持不懈地做好转化工作,才能有效地遏制差生文化在班集体中形成。3.引导学生学好功课  学生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发 展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进行学习目 的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把学习目的教育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特别是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他们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主导活动。通过培养 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使学生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动机,产生正确 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需要,从而努力学习。对那些学习上暂时处于落后 的学生,甚至已经成为差生的学生,尤其应该及时地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学 习自觉性。4.丰富差生的课余生活差生的闲暇生活不可忽视的。  (1)对于差生的闲暇生活要避免管得太死和放任自流。学校不仅要通过 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培养差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以利用他们过剩 的精力,而且也要养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学风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态 度、水平。学风包括集体共同的价值(共同看重什么,选择什么)。差生也 很注意在集体中的形象,很看重同伴对他的承认和赞许。有着良好学风的集 体,美好的行为就受到赞赏,不良行为就没有市场;反之,乱班就出“英雄”。 因此,在形成良好的风气方面,要花大功夫,要不断听取学生意见改进工作, 强化优秀学生的影响,巧妙地限制反面中心人物的负作用。有着良好班风的 集体就象熔炉,使学生个性得到锤炼,心灵得到净化,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  情操和善度余暇生活的能力。  (2)对于差生,要逐个仔细摸清他们业余生活的特点:兴趣、爱好、交 往,分析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何处,然后理出因材施教方案,要尽到最大努力 截断在校外的不良结交,在校内给他们选择帮交的朋友,鼓励他们从认知、 情感、意向、行为等方面进行改变。这一工作艰巨而又细致,不是一朝一夕 的事,教师要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束之以 规,不断促进差生原来不良习惯态度解冻、变化,从而生长出新的良好品质。  (3)对于差生还要注意严加管教。目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说还是比较 复杂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难免使得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和资 产阶级生活方式乘机而入。通过社会、家庭渠道反映到学生身上来,并且还 在有些学生心理种下了劣根,表现为目无校纪,扰乱社会治安,闹得班无宁 日。对这种学生要严加管教,不能听之任之。在应当施以校纪惩罚时,教师 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损害他 们的自尊和自信,可以惩罚、批评,但不可歧视、侮辱、轻蔑、戏弄,以免 损伤他们的心灵。  差生团伙的形成与转化  在许多班级中,差生并非总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会或多或少,若隐若 现地组成一些小团伙。而这些小团伙对学校或班级工作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大 于单个差生,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一个相当不利的因素。对团伙的转化工作是 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  差生团伙一般在玩乐的基础上结成。这种纯粹以一时的外在情感为纽带 联系在一起的小团体,虽然其密切程度随距离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在许 多场合中,他们也很容易采取一致的态度和行动,对班级集体造成不利的影 响。  差生之所以喜欢凑成一伙,是因为他们往往都在班级里受到老师不同程 度的批评,有过自尊心受损伤的经历。在学业方面的不成功,又加剧了他们 内心的自卑、不安与紧张。为了缓解这种内外的精神压力,他们就产生了寻 找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或与自己有着某种共同之处的伙伴。  在许多班级中,往往在正式集体中地位越低的差生,在其团伙中地位越 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班级集体中那些因学业、纪律等方面受到老师和同学 们评价越低的差生其渴望外界尊重、满足自尊的需要就越强烈。为了追求尊 重和理解,他们会采取一些更出格、更越轨的行为来显示自己的意志和力量。 差生团伙的形成,使其成员产生了归属感和自信感。学习、纪律、生活 等方面近似的情况,使他们不更为落后于班级同学而焦虑和自卑。差生之间 的聚合,又增强了他们与外界抗衡及应付挑战的力量。一些小小的矛盾,有 时会在同伙的鼓励和怂恿下,演变成激烈的冲突。在班级中,一旦某个差生 成员受到老师批评,他们便会“群起而攻之”,造成整个班级的混乱。若某一成员因教育所转化,则往往会因同伙的冷嘲讽而故态复萌。  总之,差生团伙的存在,不仅对其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形成障碍,也会严 重影响班级集体的学习与工作,有时甚至会出现邪气占上风的现象。做好差生团伙的转化工作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1.消除小团伙与教师的对立情绪  许多教师对差生团伙采取在班级集体中孤立、打击、分散或放任、回避 的做法。这就使得差生团体与教师及班级集体更疏远,情绪更具对抗性,而 团伙成员之间则有可能更加靠拢。因此,要努力做好转化的工作,使团伙接 受正面的教育和影响。教师应对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有时甚至要更亲 近、更关心差生,以消除差生团伙的敌意与戒备,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人格 与感情也同样受到教师的尊重,并末因自身在各方面落后而在班级中受到歧 视。差生团伙重感情,往往因此而投桃报李,主动地亲近教师,向班级集体 靠拢。2.了解差生团伙活动特征与动态  教师除了要对差生的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外,还要熟悉其团伙特有的活 动方式和行为特征,抓紧时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防止事态的进一步严重 化。3.防止差生团伙之间的往来与联系  学校中发生的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不同班级差生团伙之间或差生团伙 与社会不良少年相互纠缠而引起的。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 未然,制止他们之间的联系往来。尽量地切断来自社会的各方面不良影响,  以利于缩小范围、加强教育,促使转化,也可以避免他们滑向犯罪的边缘。4.差生团伙往往有极强的团体自豪感和好胜心  因此组织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抗衡性活动,或将一些艰巨的任务以挑战的 方式向他们提出,以激励他们主动承担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能满足他们 的好胜心。然后抓住适当的时机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将充沛的精力和能量用 到学习上。  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表面差而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而其自尊心既强又敏 感。贸然对之进行严厉训斥,会使他们因顾一时面子而竭力抗争,拒绝接正 确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意念戏剧化、感情化的方法来淡化他们 情感上的抵触。5.逐步将差生团伙引向正路  差生团伙毕竟不同于社会上的流氓团伙,不能采取强制的行政或法律措 施予以打击、分化。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各样正当高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 逐步培养团伙成员良好的行为规范、正确的集体观念和意识,明确行为正确 与错误的界限。同时经常注意诱导他们将团体的互助精神与争先欲望转移到 学习上来。  课外活动与差生转化  课外活动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学生参加范围广等特点,既有 利于激发差生兴趣、发展个性,又能淡化角色差异,减轻心理压力。因此, 利用课外活动的全面渗透、潜移默化作用转化差生,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 果。1.注重集体活动,淡化角色差异  在课外活动中,要让差生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并通过某些管理职务的 轮换,引导差生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既适合自己特长的角色实践中充分展 示自己的个性,又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在相互协作中淡化角色差异, 增强差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2.打准“闪光点”,强化自信心  在课外活动中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定情境,给每个差生表现自我 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通过个性特长的发挥和 个性价值的实现,培养其奋发进取的自信心,使其感到自己有价值,受人尊 敬,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取得同别人一样的成绩,甚至会在某些方面超过 他人,从而建立稳固的动力系统。3.注意使课外活动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距离,减轻心理压力  在实践中应当针对差生情况开展课外活动,初期的活动内容应与学科教 学内容的距离稍远些,避免学生因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过分接近而产生连锁 畏惧心理。随着差生对课外活动兴趣的增强,可逐渐拉近课外活动与学科教 学的距离,并最终实现二者的一致与互补。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课外活 动效果与课堂活动效果逐步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差生对学科内容学习的兴趣 和自信。随后差生在注意力会被强烈地吸引到学习上去,学习成绩的提高和 纪律观念的增强也就指日可待了。  家校结合与差生转化  实行家校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好传统,也是教育差生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实行家校结合,教育好差生呢?1.变学校单向联系为双向交流  一提到家校结合,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开家长会和家庭走访这些教 师“一厢情愿”的单向联系。事实上也是这样,在长期的家校联系上,总是 只有教师家访制度,而没有家长校访的习惯,家长又往往是“无事不登三宝 殿”,上门“告状”的居多。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可以实行“三互”,建 立“三卡”,变家校单向联系为双向交流。实行“三互”,就是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 从互访来看,学校应当有固定的家访日、家长校访接待日,逐步建立家校互访制度。尽量做到既要求教师走访家长,又倡导家长走访教师;既有学 校召开的家长会,又有家长应邀的座谈会;既有口头交流,又有书面联络。 鼓励家长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如节日庆祝活动,团队会,运动会等等。通 过互访,教师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而且 可以掌握他们在家庭这个“小世界”中所处的角色地位;家长不仅可以了解 孩子在校的表现,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生群体中的位置和在教师心目中的印 象。这样,教师、家长对学生的看法逐步趋于一致,为形成教育合力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从互励来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工作,同时对家长成功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学校和家长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互 相促进,共同搞好学生的教育。从互谅来看,由于家校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增进了互相理解,使家长们体会到教师工作之甘苦,主动配合教育。这样,教师、家长互相信赖、体 谅,使学校和家庭配合更加默契。“三卡”是指:一是建立以教师为主的《家访记录卡》,包括走访目的、教师和家长交换意见的主要内容、共同拟定的教育措施等。二是建立以家长 为主的《学生校外表现记录卡》,包括学生何时回家、在家学习时间、态度 及习惯,所看影视、书籍的内容,和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情况,能做哪些 力所能力的劳动等。三是建立教师、家长相互交流的《家校联系卡》,主要 记录学生同一阶段内的在校情况和在家表现,以便共同配合,及时施教。2.变家校平面结合为立体施教  家校结合,重要的要家校统一,即力求达到教育方法、内容上的协调配 合,共同施教。具体说来应当做到:  (1)家校结合,开展“学生过错心理诊断”的研究。差生极易犯各种的 错误,如何正确地分析其过错的心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教育,这应当和 家长取得配合。具体可以分为这样四步:第一步,由学生填写学生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家长、教师共同填写学生过错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 事实;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研究矫正措施;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 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  (2)把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作为家校联合施教的重要途径。 尽理做到评价标准精确化、评价方法简要化、评价术语通俗化,建立起一个 适合学校、家庭共同鉴定学生品德的评价标准。每学期由家长和教师在期中、  期末进行两次全面评估。这样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了共同的尺度,有 了产生教育“合力”的基础条件。  (3)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所具有的实践教育优势,将家校综合施教交汇于 “行为训练”中。教师可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 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让家长把“练习”的结果向老 师作出汇报。如热爱劳动、爱护粮食、尊敬长辈、艰苦朴素等等教育,都可 以化为“行为训练”的内容。3.要适当选用家访的形式  做好差生家访工作,选用适当的家访形式也很重要。下面介绍几种,班 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1)串门式家访。班主任利用散步或走亲访友的机会顺便串一下差生的 家门,与家长作礼节性的交谈,顺便谈一下差生的情况,有利于增进师长、 师生之间的感情。这种家访的明显好处是显得自然,节省时间和精力,家长 和学生都感到亲切,没有紧张感。  (2)祝贺式家访。当差生取得大的进步或受奖后,班主任抓时机,前往 家中向其父母报喜,以示祝贺,家长和学生都会受到鼓舞,感到高兴。在良 好的气氛中,班主任借机勉励差生更上一层楼,或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合理 化建议,其成效将会大不一样。(3)援助性家访。给家庭困难的差生送去师生们捐的钱物,帮助其找一二条摆脱困境的途径,把人间的真情实意无私地奉给差生及其家庭;给精神 上受到打击的差生送去一份安慰,送去一份爱??这些,都会化作一份巨大 动力,鼓舞差生克服困难,振作精神,勇往直前。(4)探望式家访。有差生染上了疾病,班主任毋忘去探望,把保尔、张海迪等榜样推荐给他们,这样会激起他们同病魔斗争的勇气,同时,也会感 化家长今后全力配合班主任做好转化工作。(5)问卷式家访。为了了解差生的有关情况和家长对差生教育的意见,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问卷让家长填写。  (6)间接式家访。当班主任与差生或家长的心理差距拉大产生某种误会 时,若班主任再出现有可能使事情弄糟。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最好暂时回 避,通过第三者去作间接家访。譬如,委托班干部,村(居)委会的干部代 表你去学生家庭作说服工作。当矛盾缓和之后,班主任再去正面家访。4.对差生家访“四忌”  (1)一忌告状式。不要一进门就数落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宜和家 长拉家常,诱使家长成为谈话的主角,并不断把差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夸奖 几句,以利在融洽的气氛中以磋商口气向家长提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共 同寻求原因,探索教育措施。  (2)二忌损伤家长自尊心。不要过分夸奖班内某些优生的长处,免得家 长听多了怪自己孩子不争气而觉得脸上无光;也不要信口开河地评论某些学 生的缺点,以免家长由此及彼,疑心老师换了一家也会同样数落自己孩子的 错误。  (3)三忌时过境迁,敷衍家长的嘱托。在家长提建议时,应急家长之所 急,忧家长之所忧,即使某些要求超越常理,也应婉言解释,切忌家访时满 口承诺,家访后丢在脑后,以至失去家长的信任。(4)四忌回避学生。让差生参与班主任父母的谈话,这样既可以消除他们厌恶老师“上门告状”的反感情绪,又可以去除他们的自卑感和被遗弃的 冷遇感。学生送行时,勉励几句,促其进差生的因材施教与转化方法一、差生的情感导向  要转化差生,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差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导向,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使差生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差生的情 感应从平等、信任、鼓励三方面导向。1.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正常的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 教师应尊重差生的人格,了解差生的需要,防止差生因不平等情感而产生逆反心理。要转化差生,情感上必须平等导向,使差生意识到自己是班集 体中的一员,同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都和接班人。对差生,还要有慈母 之心,爱差生之情,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使他们与老师亲密无间,感情融 洽,这样差生就感到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就会维护自己正常的学生地位, 同时激励自己在友好、平等的班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以适应良好环境的需 要。  对差生情感的平等导向,还要关心差生的各种需要。差生有求知的需要, 生活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物质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等,教师要设身处地 考虑他们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用平等的态度,商量引导的方法做好工作, 尽量满足他们种种要求和合理的需要。即使某些需要脱实际,也只能正面开 导,切忌横眉冷对,挖苦讽刺,使差生产生失落感,对老师敬而远之,造成 情感上的新裂痕。2.差生情感的信任导向  师生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差生情感信任导 向是师生情感沟通的突破口,也是转化差生的起点。教育家马卡连柯为了帮 助一个有小偷行为的孤儿,沟通心灵的桥梁就是给予信任,有意让他去银行 提取巨额现金,从而做教育转化工作。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差生迫切希望教 师信任他,即使要他去擦一次黑板,取一次教具,都能触动他的心弦,引起 强烈的被信任情感,使他感到老师是相信他的,从而诱发上进心。差生情感的信任导向,还要正确对等差生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现象。差生确有一个通病,在前进中容易反复,一旦反复,就算老帐,就不再信任, 这是差生情感信任导向的严重失误。对待差生的反复,教师要冷静分析,找 出原因,鼓励他们改正错误,争取进步。3.差生情感的鼓励导向  坚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励可以增强差生的自信 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信念。教育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差生情感带有很大的矛盾性,从内心 里不愿意落后,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家长的鼓励,如果 对于差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将会诱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上 进的生机。这种表扬将起到批评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进的效果。  (2)以“闪光”为主的正面引导。要转化差生,教师必须用一分为二的 观点来分析差生,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优点,即使是萌芽状态的、不稳定、 不突出的苗头,也要从鼓励角度出发,正面引导,大力宣扬,这是一种重要 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机智。  (3)以“成功”为主的激励机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机会,更难得到教师 的正面肯定与激励。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机来激励差让转化是行之有效的教育  方法。差生情感的激励导向,关键在于教师要给予差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利 用差生在某一个方面成功的契机,让差生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激起他们对 新的更大的成功的追求。  差生情感导向既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需要我 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去研究和探索。二、差生自尊心培养  自尊心表现为肯定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我尊重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自尊心是人前进的动力,它与自信心、进取心、社会责任感以及集体荣誉感 等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尊重差生的自尊心,科 学地培养差生的自尊心,是相当重要的。  差生身上的自尊心就象幼芽那样稚嫩,教师的某种疏远、冷落或嫌弃, 都会损伤它们,使他们自暴自弃。美国教育家多布森就谈过这样的教训:“我 的数学试卷和读书报告从没及格过,任课老师说我笨,我也不争辩。我确信 教师是对的。因此,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十岁的我曾对学习丧失过信心”。 这个事例表明,差生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评价,常常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不应有 的伤害,从而产生自卑感,丧失上进心。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差生的自尊心 呢?1.要坚持尊重的原则  现在的学生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孩子,他们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具有 相当强的自尊心、自信心。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他们的独立意识、同伴 心理逐渐萌发,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不喜欢成人牵着走,也不希望教师 管得太多太死。他们需要别人尊重他们,给他们自主自由。因此,教师在教 育、管理他们时,要尊重他们,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别人面前,要尊重 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应当看到,差生的自尊心时强时弱,教师 更应该根据这一点,保护他们“极为脆弱的自尊心”。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 说,要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对他们提出的合 理要求,要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应及时地给予肯定。 教师不但自己要尊重差生,保护他们的自尊,还要教育其他同学也要尊 重差生,平等对待差生,切不可挖苦、讽刺、打击他们,要与差生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要帮助差生学会竞争 参与积极的竞争,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表现,并且这种竞争同时也可培养人的自尊心。差生在竞争上常表现两种不良的倾向:一种是怯于竞争,甘于落后,害怕失败,畏畏缩缩,自我封闭;一种是乐于不正当的竞争,好在 乱七八糟的事上与别人争个高低,例如比穿着,比吃喝,比谁不怕老师,等 等;第三,要帮助差生选择适当的竞争对象和目标;第四,要加强指导,帮 助差生竞争成功。作为老师,应当首先鼓励差生敢于竞争,不要害怕失败; 其次应当引导他们参与积极的竞争,例如,组织他们参加语文知识竞赛、数 学竞赛、英语演讲竞赛、讲究文明礼貌竞赛,等等。对待在竞争中失败的差 生,教师要热情抚慰,告诉他们失败了不要紧,敢与优等生一起竞争本身就 说明了自己的勇气,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做到败不馁,要分析原因,总结教 训,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成功。  教师不要认为差生的竞争能力比较弱,就不敢让他们参与竞争,害怕失 败了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充当他们的保姆。这样只会束缚他们的手脚,使  他们的竞争意识难以形成。3.不要使差生总是“数落”自己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感觉到自身有缺点的人,总爱向任何一个愿意听讲者谈论自己的缺点。而当你谈论自己的过失时,听讲者就在形成对你的印象, 以后他就会照你提供的谈话材料看待你。所以,教师应教给差生一个免受“敲 打”的方法,不要没完没了地数落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和 长处,从而克服自暴自弃的习惯。4.要帮助差生发挥所长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差生树立自信心。当他们沮丧时,要鼓励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要设法解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并教给他们怎样去超越和克 服困难的方法。克服困难的方法之一就是使差生学会靠自身的力量克服自己 的缺点。教师有责任帮助差生找到这种“自身的力量”,这样才能使他们自 尊自爱,具有自知之明,克服缺点和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日本著 名教育家多湖辉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有一个同学,是当大学教授的三个兄 弟当中最小的一个。他的两个哥都是典型的秀才,而他正相反,在上初中时 便是所谓的“差等生”。他身体虚弱,学习成绩经常在及格线上挣扎。每当 听到教师说“你哥哥那么棒,可你呢?”时,他总感到一种自卑向他袭来。 于是,他总是一个人离开大家,整天捣鼓自己喜爱的晶体管收音机。有一天, 在音乐室上课的时候音响设备出了故障。教师问他会不会修理,他当即麻利 地给修好了。一时间老师同学对他的看法全改变了,纷纷夸奖他。自从发生 了这件事后,他逐渐从自卑中解脱了出来。他主动地和同学们一起玩,听课 也聚精会神了。他的成绩渐渐好了起来,最后终于考上了有名的高中。总之,在差生自尊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师给予的以上种种关注,都是极为重要的,千万不可忽略。三、差生道德意识培养  怎样培养差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呢?这确实是个很复杂的问 题。针对差生的特点,班主任老师首先要使差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帮助 他们选择正确的理想范例,通过种种教育形式强化道德意识,并使其用正确 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些工作中,应坚持引导与督促相结合,既 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又要讲究一定的方法。1.掌握正确的道德知识和概念是培养差生道德行为的基础  差生往往对道德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是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歪曲的。 他们弄不清楚什么对,什么不对,或者弄不清楚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 错。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某位班主任抓住了几位抄袭的差生,和他们一谈 心,有的说:“别人抄,我不抄吃亏了”。有的说:“又不是我一人抄,别 人也抄了。”但当班主任问还有谁抄了,他们闭口不答,甚至和班主任说, 如果把别人供出来,那就对不起“哥们”,那就等于出卖朋友。由此可以看 到,这些差生在道德认识上是糊里糊涂的,他们分不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一种作弊行为,就涉及对待纪律、原则、诚实、友谊等道德问题的看法,如 果不从根本上纠正这些差生的错误认识,就很难根治这种现象。所以,首先 要让差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和概念。这可以通过政治课、校会、班会、团 队会等形式来传授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理解 基本的道德概念,增强分辨美丑的能力。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道 德行为。  2.帮助差生选择良好的道德范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少年,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榜样。这些榜样,有的是文艺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有的是历史 上的伟大人物,有的是社会上的先进人物,有的是他们所敬佩的教师或亲人 等等。他们把榜样的生活和行为作为自己的表率,把自己的行为和理想人物 的行为作比较,从而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差生心中同样有自己的榜样人物, 但由于他们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事物,因而他们不善于选择正确 的范例作为自己的榜样。例如,把粗鲁作为坦率,单纯地喜爱某些人物的不 重要的个别特点。有的差生看了武打小说,把武士侠女作为自己的榜样,对 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加以摹仿。同学打架,也主动帮忙,还美其名曰:“这 是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要帮助差生选择正确的范例,就必须让他们接触并了解一些可以作为榜 样的人物。老师要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一些英雄人物及其事例,这种介绍, 可以是自己亲自介绍,也可以是指导他们阅读有关书籍,还可以是举办报告 会,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差生提供可学习的榜样。  帮助选择正确的范例,还要结合不同差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差生“差” 的方面各不相同,有的是学习差,有的是品德差,有的是二者皆差;品德差 的学生也不相同,或自私、或好斗、或偷窃等。对不同的差生可以选择不同 的榜样,或选择同一榜样的不同方面作为学习模仿范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帮助差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把理想人物的高贵品质贯彻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意识,从 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3.稳定差生的道德意识,促进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差生的道德意识具有不稳定性,有时往往教师费了很多精力使之形成的 良好的道德意识,一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发,就会发生动摇,甚至丧失、改 变。教师要稳定差生的道德意识,可以在向他们传授正确意识的同时,对不 正确的道德意识也加以分析批判,让他们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问题。不但知 道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是对的,还知道不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是错的。明辩 是非,自觉增强抵抗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道德意识的形成对道德行为的培养非常重要,但二者又不是绝对统一的,经常表现出二者不一致的情况。如某位差生总是犯错误,不是打架斗殴, 就是旷课逃学,当班主任找他谈话时,他似乎什么道理都懂,也知道他做得 一切都是错误的,但就是改不了。这位差生就是一位道德意识与行为不能统 一者,作为班主任老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那么如何尽量使差生二 者达到统一呢?首先,要加强道德行为的训练,教师讲了某种道德知识和概 念,可以出一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去实践;其次,要磨练差生的意志, 增强他们的自制能力,差生不能把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往往是 由于意志不坚强,缺乏自制力。四、差生道德评价能力培养  道德评价是运用已掌握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分析和 判断的过程。它是运用道德概念,进行道德推理,作出道德判断的道德思维 过程。它既是道德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又是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道德评价 能力的高低,主要是通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的正确分辨而表 现出来的,因此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社会舆论或别人评价的 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得到发展的。一般来说,都要经历“从他律到自律”、“从 效果到动机”、“从片面到全面”、“从他人到自己”这样几个过程。道德 评价能力一经形成,就会对别人或自己的道德经验给予一种积极的强化,加 深对道德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提高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促使主体把道德知 识内化为,行动的自觉力量自身丰富和完善自身的道德结构,使自身的道德 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道德评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言行,左右着人 们的道德行为方式。差生往往表现出道德评价能力大大低于同班同学,不能 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一种道德现象。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呢?1.提高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 德育理论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构成的,它们发展虽不平衡,但知是情、意、行的基础。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一定 的道德知识作基础,也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要进行道德评价,必须具备 一定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道德概念进行道德判断 和评价的过程。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思维,就可以对眼 前所出现的人和事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因此,要提高差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纠正其不道德行为,除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立即给予制止外,还得使他们明 确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等,使他们经过思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掌握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2.教师示范,结合事例进行道德评价  在班级生活中,每天所遇到的道德事件很多,要使差生提高评价能力, 教师可结合其中的曲型事例进行分析判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差生受到思想 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差生起到示范作用,从教师的评价中学会如何去评 价其种道德事件。这种示范,具体生动,差生易于理解接受。3.树立良好班风,形成正确的道德舆论  集体的道德舆论是集体道德评价的表现,它是影响集体和个人的精神力 量。优良的班风是无声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沐浴其中,长期受熏陶,潜移 默化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性。在优良的班风中,好的行为会受到称赞、 鼓励,坏的行为会受到批评、指责、制止。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良好 的班风,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舆论。4.采用“道德两难论法”,加强道德评价训练  “道德两难论法”也叫“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美国著名的道德教育专 家柯尔柏格用来有效地发展儿童道德判断力的一种德育方法。柯尔伯格认 为,通过让儿童讨论与争辩在道德上难以判断的故事,能够启发儿童对道德 问题的积极思维,使他们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从而发展他们的道 德评价能力。根据这种方法,教师可引导差生通过评价电影、电视、小说中 的人物,讨论班级、学校中的道德事件,对比剖析社会上的各种道德现象等 来加强他们运用道德知识进行道德评价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识别善美与假 恶丑的道德判断力。5.经常反省,提高自我道德评价力 正确的自我道德评价是督促自己养成良好品德的内在力量。经常反省既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提高自我道德评价力的一种手段。古人 很重视道德修养中的“内省法”,如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素质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