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d突发急性胆囊炎病历怎么办,,?

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
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
范文一:胆囊炎症状及治疗胆囊炎症状及治疗?在以前,胆囊炎在中老年妇女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随着近年来饮食习惯的改变,胆囊炎的发病群体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专家提醒,胆囊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可发生严重病变,造成胆囊功能的完全丧失,甚至出现胆囊癌变。根据胆囊内有无结石,胆囊炎可分为单纯性胆囊炎和结石性胆囊炎;根据炎症的不同时期和程度,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后者,即将胆囊炎分成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以此来总结胆囊炎症状及治疗。实际上,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有很大的差别,急性胆囊炎发作起来患者症状明显,多数患者会因此而就医;慢性胆囊炎的症状相对来说不太明显,类似于胃病,因而很多患者耽误了治疗。1、急性胆囊炎症状急性胆囊炎患者上腹或右上腹有剧烈绞痛症状,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诱发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急性胆囊炎患者常有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胆囊炎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2、慢性胆囊炎症状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症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在右上腹或上腹出现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且在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常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恶心、腹胀、嗳气等症状,且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有加剧。此类患者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也会导致急性胆囊炎,严重危害患者身体。所以一旦生活中发现有类似症状出现,还是应该及早就医。胆囊炎症状之后,紧跟着的就是胆囊炎治疗了。胆囊炎治疗,可具体分为传统治疗、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法。1、胆囊炎传统治疗(1每日取一付,将方中的药材饮片置于锅中,加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大火煮沸,小火慢煎,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2)茵陈四君汤茵陈18克,茯苓15克,栀子14克,人参12克,白术12克,生甘草6克,大黄6克。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用法是将上述药材置于煎药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左右,浸泡25分钟,然后以文火煎煮30分钟,取出首煎药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再煎15分钟,取出二煎药汁。将首煎药汁与二煎药汁合并,分2—3次服用。散剂用法是将上述药材全部研为粉状,每次用药匙舀取10克服用,每日服用2—3次。2、胆囊炎西药治疗(1)硝酸甘油每次取0.3—0.6mg,放于舌下,含化。(2)阿托品每次取0.5mg,进行肌肉注射。(3)维生素K3每次取8—16mg,进行肌肉注射。3、胆囊炎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患者脐部作切口,插入腹腔镜,将5毫米的套针套管放置在右肋下,用特制的钳子钳住胆囊,再用一个10毫米的套针套管放置在中线右侧,手钩形或爪形电凝器,钳夹合并剪刀进行胆囊床的分离,使胆囊游离下来。用钳夹夹住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用特制钛钉将它们分别夹紧,用剪刀剪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用钳子提起胆囊,并从腹壁切口取出。如果胆囊中的结石过多或过大,可配合碎石一起进行,以便使胆囊能够从切口处被取出。原文地址:胆囊炎症状及治疗胆囊炎症状及治疗?在以前,胆囊炎在中老年妇女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随着近年来饮食习惯的改变,胆囊炎的发病群体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专家提醒,胆囊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可发生严重病变,造成胆囊功能的完全丧失,甚至出现胆囊癌变。根据胆囊内有无结石,胆囊炎可分为单纯性胆囊炎和结石性胆囊炎;根据炎症的不同时期和程度,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后者,即将胆囊炎分成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以此来总结胆囊炎症状及治疗。实际上,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有很大的差别,急性胆囊炎发作起来患者症状明显,多数患者会因此而就医;慢性胆囊炎的症状相对来说不太明显,类似于胃病,因而很多患者耽误了治疗。1、急性胆囊炎症状急性胆囊炎患者上腹或右上腹有剧烈绞痛症状,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诱发心绞痛。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急性胆囊炎患者常有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胆囊炎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2、慢性胆囊炎症状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症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在右上腹或上腹出现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且在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常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恶心、腹胀、嗳气等症状,且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有加剧。此类患者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也会导致急性胆囊炎,严重危害患者身体。所以一旦生活中发现有类似症状出现,还是应该及早就医。胆囊炎症状之后,紧跟着的就是胆囊炎治疗了。胆囊炎治疗,可具体分为传统治疗、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法。1、胆囊炎传统治疗(1每日取一付,将方中的药材饮片置于锅中,加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大火煮沸,小火慢煎,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2)茵陈四君汤茵陈18克,茯苓15克,栀子14克,人参12克,白术12克,生甘草6克,大黄6克。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用法是将上述药材置于煎药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左右,浸泡25分钟,然后以文火煎煮30分钟,取出首煎药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再煎15分钟,取出二煎药汁。将首煎药汁与二煎药汁合并,分2—3次服用。散剂用法是将上述药材全部研为粉状,每次用药匙舀取10克服用,每日服用2—3次。2、胆囊炎西药治疗(1)硝酸甘油每次取0.3—0.6mg,放于舌下,含化。(2)阿托品每次取0.5mg,进行肌肉注射。(3)维生素K3每次取8—16mg,进行肌肉注射。3、胆囊炎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患者脐部作切口,插入腹腔镜,将5毫米的套针套管放置在右肋下,用特制的钳子钳住胆囊,再用一个10毫米的套针套管放置在中线右侧,手钩形或爪形电凝器,钳夹合并剪刀进行胆囊床的分离,使胆囊游离下来。用钳夹夹住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用特制钛钉将它们分别夹紧,用剪刀剪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用钳子提起胆囊,并从腹壁切口取出。如果胆囊中的结石过多或过大,可配合碎石一起进行,以便使胆囊能够从切口处被取出。
范文二: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休克倾向者。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口服消炎药: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诊断: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1)体针①针刺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②电针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水针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b. 方法: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取穴右侧日月、期门。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2)耳针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日1次,7日为1疗程。(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4)点穴治疗胆绞痛: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取穴:胆俞(双)。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结果: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7) 胆石症按摩四法: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不同病期的营养饮食调理1、急性期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这时可由静脉补充营养,可多饮水,在饮料中补充钠和钾盐,以利于疾病的治疗。疼痛缓解后,可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宜吃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物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病情好转后可食用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的软饭,如豆腐脑、软面条等。2、慢性期慢性胆囊炎病人忌吃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饮食可使胆囊收缩,引起疼痛及加重病情。因此,慢性胆囊炎病人不宜吃肥肉、猪油和油煎、油炸食品以及油多的糕点。慢性胆囊炎病人忌吃高胆固醇食物。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巧克力等都不宜食用。慢性胆囊炎病人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辣油、五香粉、咖喱粉、花椒面以及烟、酒、咖啡、油茶等,慢性胆囊炎病人也忌食用。因为这些食品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分泌过多可造成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使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营养食谱蒲公英粥[ 配方 ] 蒲公英 40~60克( 鲜品用量为 60~90克 ),粳米 50~100克。[ 制作 ] 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药取汁。将药汁加入淘净的粳米中,同煮为粥,以稀薄为佳。[ 用法 ] 每日2~3次,3~5天为 1 疗程。温服。[ 功效 ] 消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湿。玉米须炖蚌肉[ 配方 ] 玉米须 50 克,蚌肉 200 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 ] 将玉米须洗净沥干水,蚌肉洗净,二者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盐适量,炖至蚌肉烂熟为止,加入少量味精即可。[ 用法 ] 隔日服 1 次,食肉饮汤。可佐餐服,也可单独服食。[ 功效 ] 清热解毒,滋养肝肾,利胆泄热。玉米须粥[ 配方 ] 玉米须鲜品 30 克(干品 15 克)。[ 制作 ] 将王米须洗净切断,用刚烧沸的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用开水冲泡1次,两次汁合并。粳米30克,加水适量,煮至米开花后,将玉米须汁兑入粥内,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 ] 日服2次,趁热食用。[ 功效 ] 理气止痛,适用于右胁下隐痛、嗳气的气滞胆囊炎。栀子仁粥[ 配方 ] 栀子仁 5 克,粳米 100 克。[ 制作 ] 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粥,待粥熟时,放入栀子仁末梢煮即可。[ 用法 ] 每日服 1 剂,分 2 次食完。[ 功效 ] 适用于湿热型慢性胆囊炎。黄紫地丁粥[ 配方 ] 黄花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各 30 克 (鲜品各60克) ,粳米 100 克。[ 制作 ] 将黄花地丁和紫花地丁加水煮,过滤去渣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可以加白糖凋味。[ 用法 ] 每日 1~2 次,1 周为一疗程。[ 功效 ] 适用于湿热型胆囊炎。鲤鱼赤豆陈皮汤[ 配方 ] 鲤鱼 1 条,赤小豆 120 克,陈皮 6 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 ] 将鲤鱼刮鳞去内脏,洗净。赤小豆淘净沥干水。陈皮用清水洗去灰尘,沥水。将三者共入锅,加清水适量,盐适量,煮至鱼熟豆烂时停火,加适量味精。[ 用法 ] 每日 1~2 次,可佐餐服用,或单独服食。[ 功效 ] 健脾益胃,理气解毒。
范文三:胆囊炎患者症状与治疗方法(一)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二)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参考资料: 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 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 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 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 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 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 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 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 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休克倾向者。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经验有哪些 蒲辅周经验: 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胆火上逆,胃气受阻,以致胆胃不和。治法先宜清疏肝胆,和胃降逆,用四逆散、左金丸加味。 董建华经验: 我认为一定要抓住肝胆郁滞的病机,注意气滞血瘀、湿热蕴阻、肝病及脾、肝气犯胃,或土壅木郁之兼并,选方多以柴胡剂为主,随证加减用药。 岳美中经验: 大柴胡汤加味治慢性胆囊炎。借鉴仲景《伤寒论》大柴胡汤,以柴胡疏解少阳胆经之热,更有黄芩助之,枳实合芍药能除心下郁塞感,大黄能诱导瘀热下行,半夏、大枣以和胃,重用生姜以制止呕恶;外加金钱草利胆清热,滑石利尿泄热,鸡内金化积热。此方用以治黄疸症及胆结石亦有效。 黄文东经验: 治疗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为主要法则,以大柴胡汤、承气汤为常用方剂。大便秘结者攻泻药用量宜重,但脾胃虚弱者,又不宜连续猛攻。 路志正经验: 近年来多以大剂清利,甚或“总攻”治之,施于肝胆湿热者,收效恒多。而用于体质素亏、脾胃虚弱、排石无力者,则非攻下所宜。故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教,岂能忽之。而纯事清下,不予辨析,致苦寒伤胃者有之。因此,我对于此类病症多以健脾和胃和清利湿热法同用,寓攻于补,攻补结合。如曾治一胆总管树皮状结石患者王某,经中医会诊皆认为胆管阻塞,胆囊膨胀到鸡蛋大,毫无收缩能力,结石排出不易,必须手术。但患者年逾花甲,不愿手术,根据其体质虚弱等病情,而用香砂六君、补中益气等健脾益气,佐以清利肝胆湿热之品,治疗三月,竟将结石排出而收功。 赵绍琴经验: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1体针 ①针刺 a. 穴位: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b. 针法: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②电针 a. 穴位: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b. 方法: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水针 a. 穴位: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b. 方法: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取穴右侧日月、期门。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2耳针 ①穴位: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②针法: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日1次,7日为1疗程。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4点穴治疗胆绞痛: 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取穴:胆俞双。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来源:谭自民…//中医药学报. .-46 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 来源:郑朝民…//按摩与导引.-~18 7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 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结果: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 来源:齐传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20~21 7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如何运用气功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气功针刺 将毫针刺入支沟,阳陵泉。然后以龙含式,用拉旋手法发气,并右旋导气下行。 2辅助练功 ①推胁“嘘”气功:站位或坐位,自然呼吸,排除杂念,全身放松。先叩齿36次,搅津而咽,送入两胁,再引归丹田,两手手掌放于两胁下。然后慢慢吸气,令满口;呼气时口念“嘘”字音,两手同时自上向下轻轻搓摩两胁部7次,共做8息。 ②推胸导气:若左侧肋部疼痛,以右掌放于左胸上,从胸中线向左推,边推边移7次,然后揉膻中、期门。 ③疏肝导气功:a.松静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下,五指微翘,微用力下按,并意想气达手心,直至指尖。b.两手顺势提至胸前,掌心向前推至肩、肘、腕,意存两掌。c.两手左右平伸,如鸟舒翼,十指上翘,以掌左右平推,行气至掌心。d.两掌顺势收至胸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再翻掌向下推至耻骨联合处,引气行于丹田,然后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收功。 3立冬坐功:运主阳明五气,宜每日3~5时练功。 ①姿势:端坐。调整呼吸意念。 ②练功:右手张开,用力按住右膝,左手握拳,肘弯曲,用力向后拉5次。再用同样方法按左膝拉右肘5次,左右交替进行。然后恢复原位,吐纳、叩齿、漱津咽液各7次。 ③收功:放松,稍息,收功。 4排石功: ①姿势:或坐或站,两脚平行,相距约自己三脚长,两脚掌平踏地面,脊柱竖直,腰部微微向下松沉,臀部微微内收,头颈部松弛端正。两眼轻闭,面带微笑。两肩沿体侧自然下垂,两肘稍弯曲,两手拇指叉开朝后,两掌轻轻放于腹股沟处,掌心朝下,手腕放松,虚腋,徐徐调息,在自然呼吸基础上逐渐延长呼气时间。 ②若老牛吃草状,以舌在牙列上下搅动9次。 ③轮击腰腹: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意静心清,自然呼吸。以脚发力,拧转腰身,两臂放松,在腰身左转时,以右拳或前臂击腹,左拳击腰,腰身右转时,以左拳或前臂击腹,右拳击腰。状若小儿玩的“摇鼓”,两肩或手臂松弛若线绳。 ④骑马震荡:两手以手背分置肝俞或腰窝处,膝微屈,全身似骑马样上下震荡。 ⑤举臂跳跃:两臂上举过头,肘微屈,腕指放松,原地跳跃,要以前脚掌落地,脚跟不落地,利用反作用力。 6叩击穴位:左腿弓,右腿蹬,成弓箭步站立。两手轻握拳,自然呼吸。上身前俯,左拳叩击胆穴。上身后仰,右拳以拳背部击打肝俞或肾区,左拳叩击右肩。如此反复有节奏地叩击9~18次。左右互换。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急、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效最好。 (一)非手术疗法亦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a.卧床休息、禁食、腹胀者胃管减压;b.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c.解痉止痛;d.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等;对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术疗法 1.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缓解再择期手术。 2.慢性胆囊炎:无论有无结石,因胆囊已丧失功能,且为感染病灶,均应择期手术切除。 胆囊炎胆石症除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营养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健康恢复阶段更不容忽视营养治疗的要求及饮食治疗原则如下: 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 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给热量68焦耳(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5 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糖。可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每日供给300~350克,特别是在发作期应予静脉补给。 6 要供给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K。 7 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B 90的胆囊炎由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引起,检查时应注意胆囊颈内有无结石征象,胆囊炎时胆囊壁增厚,并可因水肿形成环状低回声带“双边征”,整个胆囊肿大,囊内有沉积物。探头触及胆囊时病人诉有剧痛,这一现象称为超声的墨菲征。当见到囊壁内层不规则、不连续、囊内有大量絮状物,则提示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炎穿孔时表现囊壁回声中断,周围无回声区。慢性胆囊炎可使囊壁增厚,囊腔变小。 胆囊结石的典型特征包括:①胆囊或胆囊区的强回声;②强回声后曳声影;③强回声可随体位而移动。泥沙样结石可以随重力而沉积成层。
范文四:胆囊炎症状胆囊炎的症状是什么呢?胆囊炎都有什么症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胆囊炎的症状。胆囊炎分为急xing胆囊炎和慢xing胆囊炎,所以,在分析其症状的时候我们应该加以区别对待。我们先来看一下对于急xing胆囊炎症状的概括:主要症状,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38.0℃~38.5℃)等。急xing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xing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少数病人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腹痛。 腹痛是急xing胆囊炎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急xing胆囊炎的发病初期病人即可有中上腹和右上腹持续xing疼痛,如胆囊管因炎xing水肿或被结石嵌顿可出现剧烈绞痛,右侧肩背区有放射痛。发病前常有油腻饮食史或长期疲劳等诱发因素,疼痛好发于夜间平卧或体位变动时。发热。 急xing胆囊炎病人多有感染,因此早期即有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如胆囊有坏疽、穿孔,可出现寒战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 多数急xing胆囊炎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厌油腻等症状,约有10%-15%病人有轻度黄疸。接下来是对于慢xing胆囊炎的症状概括:主要症状,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疼痛、恶心等。慢xing胆囊炎因结石一时xing阻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的发作,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可牵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处,可伴恶心和呕吐。还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剧。1·主要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隐隐的钝痛,有些病人还伴右肩或右腰部隐痛,进油腻食物后发作或加重。2·腹胀。胆汁排泄不通畅,可导致脂肪不易被消化,病人常诉腹胀。3·胆囊的疾病可影响到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很多慢xing胆囊炎的病人都伴有但是反流xing胃炎的症状。由于慢xing胆囊炎的症状不典型,腹痛,腹胀等症状在胃病,胰腺炎也可出现,医生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消化系B超,胆囊造影或CT检查以确诊。对于胆囊炎的防治有以下几种办法:1.可以喝一些中苗药进行调理,比如蒲草 清胆 方效果也是不错的。2.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的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3.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因为吃带脂肪的食物以后,会反射xing地使胆囊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xing发作。4.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肚子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5.已经证明有胆结石或者肠寄生虫病的人,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范文五:中医 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上腹部总是感觉闷胀、灼热,吃点油腻的食物就不舒服,很多人认为这是胃病,其实它还有可能是胆囊炎,胆囊炎的症状和胃病有些相似,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那么,胆囊炎有什么症状该如何治疗呢?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常常会被误认为是胃病。胆囊炎轻者影响消化吸收,严重的并发症有胆囊穿孔、急性胰腺炎和癌变等。空腹做腹部B超和抽血化验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多可确诊。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慢性胆囊炎常见的有胆气不舒型、胆腑郁热型、瘀阻胆络型,可以根据具体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食物来减轻胆囊炎的症状。1、胆气不舒型此型临床最为常见,好发于气郁体质的人。常表现为每因情绪不畅或劳累而使胁痛加重或复发,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常因情志变化而增减,纳食减少,嗳气频作,大便时干时稀,或头痛目眩。饮食调理可选择陈皮、佛手、萝卜、西兰花、黄豆、黑豆、山药。粳米等。
佛手鸡内金粥佛手15克,鸡内金15克,山药50克,粳米150克。将佛手、鸡内金加水500毫升,先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梗米、山药共煮成粥,粥成调味即可食用。2、胆腑郁热型好发于湿热体质的人。常表现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饮食调理可选择茵陈蒿、番茄、丝瓜秧尖、青笋、绿豆、玉米、豆腐等。
丝瓜苗素汤面挂面80克,丝瓜苗、豆腐各适量。挂面煮熟后放入丝瓜苗和豆腐,不放油、盐,可用作主食。3、瘀阻胆络型好发于气虚体质、血瘀体质的人。常见于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胁肋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甚,恶心,厌油,纳少,胃脘胀满隐痛,大便时干时稀。多是由于疾病经久不愈而致瘀血内阻,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调理可选择山楂、黑木耳、洋葱、墨鱼、金枪鱼、带鱼、萝卜等。
山楂三七粥山楂10克,三七5克,大米80克,蜂蜜适量。将三七研为细末,先取山楂、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三七、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早餐服食。
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很多年轻人不吃早餐,或者晚餐吃得很多,这样易于导致胆气不舒,胆汁排泄失常而患胆囊结石、胆囊炎平时切忌暴饮暴食,饮食规律,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宜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多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应控制多油食物的摄入,少吃油炸食品,戒烟限酒,不吃生冷不洁食物。此外,保持情志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规律进行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也对防治胆囊炎有益。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胆囊炎患者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要暴饮暴食,早餐要吃好,油腻的食物要少吃。由于特殊的生理关系,因此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都会有贫血的问题,所以可适当的多吃一些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蔬菜类1、菠菜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其具有补血的功效,但是一般认为菠菜中也含有过多的草酸,草酸会影响到机体对钙质、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因此建议在利用蔬菜补血时,最好先焯一下在食用。2、胡萝卜胡萝卜中富含丰富的铁质和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具有促进血红素增加的作用,对于提高血液的浓度也具有一定的帮助。3、南瓜南瓜也是蔬菜中有名的补血食品,其不仅含有丰富的铁质、纤维素,锌等各种物质,清代名医陈修园更是称南瓜为补血之妙品。干果类在干果类食物中最具补血效果的食物莫过于葡萄、红枣、桂圆等食物了。特别是葡萄干更是女性滋阴补血,保持好气血的首选。而红枣中含有丰富的铁质、磷质、钙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成份对促进身体健康等也均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桂圆更是集补血补气为一身是最佳的健脾养胃,补血安神的保健食品,因此更具养生保健功效。黑色的食物中医认为黑色入肾髓,血的根本在于肾,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所以吃黑色的食物有助于补血,像黑豆、黑木耳事实上都是民间有名的补血名方。中医认为黑豆具有促脾胃健康,强身健体之功效,黑木耳也具有滋阴补血,润肺等功效。红色的食物根据中医“以形补形,以色补色的理论”红色的食物也具有补血的食物,比如红枣、花生、瘦肉、猪肝等都属红色的食物,建议日常适当多吃一些。
科学补血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1、多吃蛋奶类就一定能补血虽说蛋奶类都有助于补血,但是人体的吸收率并不高,动物内脏的含铁量也很高,但是食用过后如果马上吃含草酸类的成份的话,其吸收率也一定会受影响的。2、多吃肉类才补铁,蔬菜水果没有补铁功效有人迷信于红色的肉类食物最具补血功效,而认为水果就不具有补血的作用了。因此狂吃红色的肉类,事实上肉类吃多了,并不见得就一定补血了,要知道肉类都是有一定的脂肪的,如果食用过多,也会引起肥胖的,而水果也并非说就一定对补铁没有好处,事实上水果中丰富的维生素、柠檬酸、苹果酸等成份对于促进铁形成络合物具有很大的帮助,适当的蔬菜水果更有利于铁质的吸收,从而预防贫血。所以科学补血也要注意荤素搭配。3、吃保健品就可以缓解贫血了不可否认的是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补血保健品,虽说这些保健品也都具有一定的补血功效,但是任何保健品都代替不了科学的饮食习惯的补血效果。应该说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单纯的疾病,所以在使用保健品补血时,也要注意调理饮食习惯,采用正规的方法防治贫血。(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范文六:问:我近一个月来总是感到口苦、不想吃东西,口中乏味,两胁胀痛,疲乏。去医院做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炎。服了3瓶消炎利胆片和打了5次消炎针,疗效不显著。请问:为何胆囊炎会引起口苦?能否给我推荐一中药方?听别人说得了胆囊炎不能吃鸡蛋、肥肉、葱、姜、蒜等等,甚至连牛奶也不能喝,这是真的吗?那么,饮食上到底应注意什么? 湖北 朱红主朱先生您好:从您来信介绍的情况,综合其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结果,诊断胆囊炎没什么问题。此病属中医的胁痛范畴,其病因为外湿内侵,或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气郁化热,肝胆失其疏泄条达而致。湿热蕴结于肝胆,肝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升降失常,可引起胸闷纳呆、口中乏味。大柴胡汤对胆囊炎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当其发炎时减轻其负担是缓解症状不可缺少过2个;肥肉最好不要吃;至于禁食姜、葱、蒜、牛奶等的说法,没有多少科学道理,故可适当食用。问:我近一个月来总是感到口苦、不想吃东西,口中乏味,两胁胀痛,疲乏。去医院做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炎。服了3瓶消炎利胆片和打了5次消炎针,疗效不显著。请问:为何胆囊炎会引起口苦?能否给我推荐一中药方?听别人说得了胆囊炎不能吃鸡蛋、肥肉、葱、姜、蒜等等,甚至连牛奶也不能喝,这是真的吗?那么,饮食上到底应注意什么? 湖北 朱红主朱先生您好:从您来信介绍的情况,综合其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结果,诊断胆囊炎没什么问题。此病属中医的胁痛范畴,其病因为外湿内侵,或饮食所伤,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气郁化热,肝胆失其疏泄条达而致。湿热蕴结于肝胆,肝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口苦;湿热中阻,升降失常,可引起胸闷纳呆、口中乏味。大柴胡汤对胆囊炎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当其发炎时减轻其负担是缓解症状不可缺少过2个;肥肉最好不要吃;至于禁食姜、葱、蒜、牛奶等的说法,没有多少科学道理,故可适当食用。
范文七:德甫堂利柦舒茶教你如何治疗胆囊炎手术疗法慢性胆囊炎,目前可以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保胆取石或胆囊切除,如果术前检查发现胆囊有功能,宜保留胆囊。近来研究报道是肝脏的成石性胆汁形成了胆囊结石(如胆固醇过饱和),所以从2007年开始,国内开展了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主要是应用胆道镜在术中彻底取出胆囊内的结石。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缓解再择期手术。慢性胆囊炎:微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是首选,极少数患者胆囊已经萎缩和癌变,更应尽早切除胆囊。急性胆囊炎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严重者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2、抗菌治疗: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选用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3、利胆:建议喝德甫堂利柦舒茶消炎排毒、清除湿热、退黄解毒、利胆清息、清息利胆、温和养胆4、外科治疗: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保胆手术或胆囊切除。
范文八:胆囊炎的中医治疗原则---苗常青
丹东市中医院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属胁痛范畴 ,主要由于肝、胆病变引起 ,涉及脾、肾 ,病因分郁结伤肝 ,痰饮内停 ,瘀血停着 ,肝肾亏虚等 ,治疗上应从肝、脾、肾上入手 ,采用疏肝理气 ,健脾祛湿 ,祛瘀通络滋养肝肾等辨证施治。临床应分清气血 ,虚实辨明主次 ,根据“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的理论 ,以通为主。实证以理气、化瘀、清热利湿等 ,虚证以滋阴柔肝为主 ,加以理气之品 ,在存阴的基础上更好的治疗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15:17阅读: 2033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申琼鹤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 (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有阵发性腹痛者,可予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肌内注射。诊断明确而腹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派替啶肌内注射。吗啡可使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故不宜使用。可用33%硫酸镁溶液口服或胃管注入利胆治疗。(2)抗生素应用:急性胆囊炎应及时控制感染,改善症状。胆系感染的细菌可能为大肠杆菌、肠球杆菌、肺炎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宜选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药物。一般可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第三代喹诺酮产品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抗厌氧菌药物。(3)口服溶石治疗:各种口服溶石药物如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均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度起到溶石作用,故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你好胆囊炎的情况, 一般用硫酸镁 ,消炎利胆片 ,疼痛用阿托品片口服治疗即可缓解。抗生素的选择,一般用甲硝唑,菌必治,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比较好, 通过对饮食脂肪和胆固醇量进行控制,辅以高碳水化物。供给足够营养,维持机体热能需要, 减少诱因,增加机体抵抗力。胆道疾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故饮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可给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食品 ,少食多餐;禁用动物的脑、肝、肾及蛋黄、鱼籽等,不用油炸食物、肥肉等。忌饮酒、浓茶、咖啡及含粗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菌必治的化学名为头孢曲松钠,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Rocephin)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米健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内科擅长:肾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病,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男科疾病,妇科病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胆囊炎,一般胆囊疾病可以引起胆心反射,引起心律失常,一般这种情况可以对症治疗,可以用诺氟沙星及甲硝唑消炎治疗,用消炎利胆片等对症治疗,心律失常一般可以用稳心颗粒,心律平,倍他乐克等对症治疗。注意休息,低脂肪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回答于
21:08:47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近期疗效观察---吴正槐【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325604【正文快照】:1995年3月~1998年3月用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24例,经观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收治的48例慢性胆囊炎,均经询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或胆囊造影确诊。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岁急慢性胆囊炎的中医三型辨治急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属中医“胁痛”范畴。那急慢性胆囊炎如何治呢?急慢性胆囊炎中医三型辨治。1、湿热蕴结肝胆症见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篙汤加减,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通草、泽泻、车前子、生地黄、当归、郁金、半夏、青皮、川楝子、茵陈、金钱草等。2、肝胆气机阻滞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利胆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白芍、甘草、郁金、川楝子、延胡索、青皮等。3、瘀血结滞肝胆症见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方用复元活血汤合金铃子散化裁,药用大黄、桃仁、红花、穿山甲、当归、柴胡、天花粉、甘草、三七、元胡、川楝子等。因此,急慢性胆囊炎中医三型辨治,要有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疾病,中医分型辨治有良效。胆囊炎的中医治疗---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辩证分型1)肝郁气滞症状: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饮食减少,或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可件轻度发热恶寒。舌稍红苔腻,脉弦紧。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失于条达,胆汁排泄不畅,故有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可有饮食减少、口苦、嗳气、恶心、呕吐;肝胆郁滞化热,则可伴轻度发热恶寒;舌苔薄腻、脉弦紧为肝胆气滞之象。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方药:舒肝汤: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5克,莱菔子20克,鸡内金15克,苦参12克,胆草12克,山楂12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5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胃立康口服。2)湿热熏蒸症状: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痛引肩背,发热畏寒发作,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紧。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有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湿热内结,邪热炽盛,故有发热畏寒;湿热中阻,脾胃受困,故见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紧是为肝胆湿热之象。治则:清利肝胆,化湿排石。方药:泻胆汤:龙胆草12克,郁金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黄柏12克,鸡内金12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滑石20克,虎杖15克,金钱草30克,苦参15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泻肝丸、莲芝丸口服。3)热结血瘀症状: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胸腹胀满,黄疽不退,寒热时发,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证候分析:气郁热结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停积,则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瘀血有形测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气滞则胸腹胀满;热结则寒热时发;气郁热结,瘀血停积,胆汁排泄受阻,故有黄疽不退;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则有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是为瘀血之证。治则:活血化瘀,清热攻下。方药:清热化瘀汤:双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虎杖12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大黄6克,柴胡12克,金钱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活血胶囊、大黄丸口服。4)脓毒壅滞症状:脘腹、胁肋绞痛拒按,痛引肩背,持续不止,胸腹满闷,壮热寒战,汗出,黄疸,甚则谵语神昏,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证候分析:湿热日久,脓毒壅滞肝胆,气机受阻,故脘腹、胁肋绞痛拒按、持续不止、腹部胀满;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邪热脓毒炽盛,故壮热寒战、汗出;邪热脓毒迫使胆汁外溢,则见黄疸;邪热脓毒扰乱心神,则谵语神昏;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可有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是为湿热脓毒壅滞之征。治则:清热透脓,化瘀解毒。方药:化毒汤:金钱草30克,鸡内金12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苦参15克,泽泻12克,虎杖15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败酱30克,黄柏12克,黄连10克,大黄6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热炎宁、胆石清口服。
范文九:维普资讯 《 东南 国防 医药  ̄0 7年 4月第 9卷第 2期  20C 表达 的降低提 示细胞 间粘 附的降 低 , 细胞 间粘 附  D 而 的降低 是启 动细胞增 殖 的先 决条件 。这一结 果说 明 E   —化 【 。本 组 E C 6 ] — D在 正常 肝组 织 及肝 良性病 变 中 的表  达 与 P C 中表 达有 显 著性 差 异 ( H P< 0 0 ) 而 与  .5, E R及 HL D 的表 达则 呈 负 相关 , — D在 P C GF A— R EC H中表达 减弱 而 E F 和 HL D 表达 增强 , G R A— R 均反 映与C D表达的改变可 能与癌细胞增殖 活性 增高有关 。E R是 一种 酪 氨 酸激 酶 受体 , GF 主要 分 布 于细 胞  膜, 可通过 传递信 号 参与调 节 细胞 的增 殖与 分化  , ]通  常E R 通过酪 氨酸 磷酸 化激活 细胞 位号传 递 系统来  GF行 使功 能 。 常细胞 表 达适量 E R, 正 GF 用于维 持 细胞生  命 活 动 , 其 过度 表达 或 活性 增 强可 导 致 细胞 过 度增  但癌 细胞 增殖 活性增 高有 关 , 因此 , 我们认 为将 三者 联合应 用 进行 检测 , 有利 于 P HC的诊 断 , 对判 断 P HC的预  后 有重 要价 值 。参 考 文 献[] 1  Vo C J CltnJn e AM ,B r G,e 1 E cd ei s B , eo ~a sn ex t . —a h r    a ni a tv t n i  o u a   a cno   n s t   ft e b e s :a   a l  n c i a i  n l b l r c r i ma i  iu o   h   r a t n e ry o殖 和表型 恶性转 化 l 。 _ 本组 3 3 ] 5例P HC 中E R 的表达  GF与组 织 学分 级 相 关 , HC分 化 越 差 , GF 阳性 表 达  P E R越强 , 一结 果与E R 在 甲状 腺癌 、 这 GF 乳腺癌 及 大肠癌中 的表 达具 有一致 性[  。E R 的过 度表达 与 肿瘤 的  GFee ti u r e ei[ ] B   a cr 19 . 6 9) 1 3 一 vn n tmoi nss J. rJC ne , 9 7 7 ( : 1 1 gl3 . l 3恶性潜 能密 切相关 , 提示 E F G R作 为 P HC 的标志物 之一[ ] Motls  ,Naa iP A tn l c l ta C mp rt e 2  t ee M o tl  G. no el oi   1. o aai     a ,e va ay i n lss  of r lf r t g e l u la  a tg n n  e i e m a  p o i e i  c l e n  n c e r n i e  a dp d r l   g o h f c o   e e y   x r s i n i g i l u r wt   a t r r c p or e p e so   n l  t mo s c r e a in a r : o r lt   o有重 要参 考意 义 。   肿 瘤 细胞 表 面 MHC分 子 出现 异 常 , 使 肿瘤 细  可胞避开 机体 的免疫 杀伤而 增殖 。HL D 即人 MHC   A— R —I抗 原 D 位 点 , I R 是一 种 分 布 在 细胞 表 面 并具 有 种 属wi  hsoo i 】g a i J .Ani n e  ee c . 1 9 .1  t i lgc h t a rgn g[ ] ta e rrsah   8 8 c 9( B): 9 1  3 l 5 .特异性 的抗 原蛋 白 。HL D 常存 在于免 疫活性 细   ] A— R胞上 , 与抗 原提呈 D 辅 助 T 细胞有 关 。 C[ ] W od un JR. h   p ema  rwt atrrcpo  n t 3  o b r   T ee i r lgo h fco  eetrad i  d s ihbt n i cne h rp [] P amao T e .19 ,2 2 : n iio  n a crtea y J. h r cl h r 9 9 8 ( )  i2 1 2 0. 4— 5本 组 HL D 在 正 常肝 及 癌 旁 肝组 织 的肝 细 胞  A— R中不 表 达 , 在肝 良性病 变 中呈 低 表 达 , 在 P 而 HC 中有部分 表达 1 / 5 3 .   ) H A— 2 3 ( 4 3 , L DR在 P HC 中 的这 种  异 常表 达从 免疫 学 角度 反 映 了 P HC患者 的 肝 细胞 逃  避 宿主 的免疫 监 视 。 因此 , 人认 为 :   I 类 分子  有 HI A—I 的表 达是 肿瘤发 生 、 展过 程 中出现 的标志物 , 因为  发 是 肿 瘤 本 生 的 原 因 , 原 本 沉 默 的 HL I 类 基 因 活  使 A—I[ ] 代 劲 松 , 卫 星 .E R 与 E cd ei 肿 瘤 中 的 表 达 极 其 相 关  4 王 GF —a h r n在 性 研 究 进 展 [] J.实 用 医 学 杂 志 ,0 62 ( )1 7 19 20 ,2 1 :0 —0 .   [ ] 李 艳 萍 , 福 军 .树 突 状 细 胞标 志 分 子 在 人 乳 腺 癌 中 的 表 达 及 T 5 史   细 胞 的 关 系 [] J.解 剖 学报 ,0 6 3 () 9 —5 2 0 ,9 1 :19 .   [] 唐 秋 莎 , 建 琼.HI I 类 分 子 与 肿 瘤 [ ] 6 张   I A— J .微 生 物 免 疫 学 进 展 .2 0 3 ( ): 5 6 . 0 2, 0 4 6 — 8( 收稿 日期 :0 60 —7 修 回 日期 :0 6 1-1  2 0 —92 ; 2 0  O3 )( 文编辑 本邵达 泉 )?短无症状胆囊结石治疗体会丁友 宏 , 发恒 , 王 焦  峰  ( 解放 军第 8 2医院 外科 , 江苏 淮安  2 3 0 ) 2 0 1[ 键 词 ] 胆 囊 结石 ; 症 状  关 无中 图分 类号 : R 7 .     556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 7 — 7 X( 0 7 0 — 1 90     6 2 2 1 2 0 ) 20 3 — 2 其 中 5 内发 病 1 1 ( 绞 痛 1 3例 , 阻 性 黄 疸 1 年 2 例 胆 0 梗 5例 , 源  胆胆结石是常见病 , 发病 率 高 , 发 症 多 , 和 胆 道 恶 性 肿 瘤  并 并之 间 存 在 间 接 和 直接 的联 系 。 国经 B超 普 查 发现 的胆 囊 结 石  我性胰腺炎 3 )5 1 例 ,~ o年 内发 病 2 6例 ( 绞 痛 2 胆 3例 , 阻 性 黄  梗疸 2例 , 源 性 胰 腺 炎 1例 ) 接 受 手 术 的 共 8 例 ( 纯 胆 囊 切 除  胆 。 5 单 7 例 , 时 进 行 胆 总 管 切 开取 石 1 例 ) 术后 病 理 检查 结 果 6  4 同 1 。 o 例 为 慢 性 胆 囊 炎 ,3例 为 急性 胆 囊 炎 , 为 胆 囊 癌 。 2 2例2 讨 论患 者 中无 症 状 者 占 3  。对 无 症状 胆囊 结 石 采 取 何 种 对 策 , 4 迄  今 尚无 定 论 。 现对 我 院近 1 o年来 经 B超 检 查 证 实 为 胆囊 结石 的无 症 状 人 群 3 0例 进 行 分 析 , 告 如 下 。 1 报   1 临 床 资 料  3 0例 中 男 6 1 8例 、 2 2 , 女 4 例 年龄 1 ~6 5 O岁 , 均 3 . 平 5 5岁 ,无症 状 胆 囊 结 石 患 者 如 何 处 理 才 更 为 合 理 , 目前 在 临 床 通常 可 以分 为 4 处 理 意 见 : 等 待 观 察 。 分 学 者 对 无 症 状 胆 囊  种 ① 部 结 石 患 者 不作 预 防性 胆 囊 切 除 术 , 采 取 “ ( 转 第 1 0页) 而 等 下 6确 诊 胆 囊 结 石 的前 5 , 年 B超 检 查 1 , 后 每 2年 B超 检  年 每 次 以 查 1次 。 年 随 访 1次 , 发 现 结 石 到 发病 共 1 7 ( 7 4 ) 每 从 4 例 占4 .  ,阅读详情:维普资讯 《 东南 国防 医药  ̄ 0 7年 4月第 9卷第 2期  20[] 赵 忠 平 , 中 峰 , 文 劲 , .急性 心 肌 梗 塞 发 病 时 间 节 律 观 察 ( 3 武 吴 等 附  3 3 分 析 )J. 8例 [] 山西 临 床 医 药 , 9 98 6 :5 —5 . 1 9 , ( )4 04 1   [ ] 聂景 红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发 病 时 间 节律 的探 讨 [] 临 床 荟 萃 ,0 0  4 J. 20 .1 1 ) 4 l 4 2  5( 1 : 9 一 9 .31.陈 宗 胜 , 宜 福 .脑 血管 疾 病 发 病 和死 亡 年 时 间 节 律 的探 讨 [] 程 J.中国 中 医 基 础 医 学 杂 志 , 0 4 1 ( ) 5 — 8 2 0 ,O 9 :55 .陈 宗 胜 .脑 血 管 疾病 时 间 节 律 的研 究 进 展 []皖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 J.2 0 2 ( ): 2 6 . 0 3, 2 1 6 — 4[] 廖 新 勤 . o例 冠 心 病 患 者 猝 死 时 问 分 析 [] 广 州 医 药 ,0 0 3  5 5 J. 20 ,1( : 6  4) 5 .饶萍, 周  莉 , 煜 忻 .脑 血 管 疾 病 患 者 死 亡 时 间 节 律 探 讨  曾[ ] 叶 安 丽 , 信 义 .冠 心 病 突 发 事 件 9 1例 发 生 的 时 间 节 律 观 察  6  潘 5 [] 临 床 荟 萃 , 99 1 () 3 03 1 J. 19 ,4 8 :5 —5 .   [ ] J nsDW , lJ S vnhrp r o h on  t n l o 7 o e  Hal E. ee t e ot f eJ it     t Nai a C mmi o   —t e  o  p e e to d t c i n, v l to a d r a me  o  h g   t e n r v n in. e e to e a ua i n, n  t e t nt f i h[] 现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9 9 8 7 :1 J. I 9 ,( ) 1 .陈 进 . 水 敦 , 绍 祥 .从 时 间 生 物 学 探 讨 内科 住 院 病 人 死 亡  洪 冼节律 [] 新 中 医 ,0 0 3 ( )4 . J. 2 0 ,2 7 :2   张 亚 华 .时 间 医学 对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的观 察 与 护 理 [] 江 西 中 医  J.药 ,0 0 3 ( )4 . 20 , 1 1 :5bo dpes r a de ie c rm  e   y etnin til[ ] lo  rsue n   vd ne f   o n w h pre s  r s J . o aHy e e s o 2 0 4 1 3  p r n i n, 0 4, 0: - .冯乃华 , 树荣 , 柴 冯飞.1 4 5例 心 脑 血管 病 人昼 夜 死 亡 时 间 规 律[] 周 8龙 .脑 出血 发 病 时 间 节 律 的探 讨 []生 物 工 程 学 杂 志 ,0 1  J. 20 ,探 讨 [] 中 国现 代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 0 32 6 :94 , J. 20 , ( )3 —0M a i G Amb l t r  b o d r s u e nca u a o y l o  p e s r  mo io i g n  o g n n t rn  a d r al ( ) 4 2 43 . 8 3 : 3 — 3[ ] 陈宗胜 , 9 程宜福 . 4 14例脑血管意外患 者死亡时 间节律分析[] 皖  J.南 医 学 院 学报 ,0 3 2 ( ) 2 12 3 2 0 ,2 3 :2- 2 .d maeJ . p r nin 2 0 ,68 49 0 a g l] Hy et s , 00 3 :9 —0 . - e o   杨 天 嵛 .时 间 治疗 学 在 高 血 压 病 中 的 运 用 [ ] 中 国 医 师 杂 志 , J.2 0 8( ): 7 . 0 6, 4 5 6[ o  闫 荔 , 润 英 .脑 出血 患 者 8 1]   王 2例 发 病 与 死 亡 时 间 节 律 的 探 讨  [] 河 北 医 药 ,0 12 ( )4 2 J. 2 0 ,36 :3 .   [ 1 姚 菊峰 , 1] 孙 静 . 继 敏 .急性 脑 卒 中 发 病 时 间 分 布 的分 析 [] 张 J.印 会 河 , 伯 纳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 ] 上 海 : 海 科 技 出 版 社 , 张 M . 上1 9 7 8  9 8: - .护 理学 杂 志 ,0 0 1 ( ) 7—6 2 0 ,5 2 : 57.   LJ 二  LJ 二  L  二J LJ =  [2 李 继 锋 , 1] 王  舟 , 李耀 群 , .经 颅 多 普 勒 超 声 对脑 动 脉狭 窄 患 者  等 门( 稿 日期 :0 60 —5 修 回 日期 :0 60 —6  收 2 0 —90 ; 2 0 —92 )( 文编 辑  邵达 泉 ) 本血 液 动 力 学 的 动 态 观 察 [] 济 宁 医 学 院 学 报 ,0 4 2 ( ) 3 — J. 2 0 ,7 3 :0( 接 第 1 9页 ) 观 察 ” 上 3 待 的方 针 。首 先 , 患者 说 明 急性 梗 阻 性  向 并 发症 的症 状 , 强 调 一 旦 出 现 这 些 症 状 时 , 及 时 就 医 。第  并 应 二, 为预 防 胆 囊 癌 的 发 生 , 调 即使 没 有 任 何 自觉 症 状 , 要 每  强 也 年 至 少 复 查 1次 , 括 B超 检 查 。出现 胆 囊 癌 的 高 危 因素 时 , 包 应  切 除 胆 囊 。 高 危 因素 包 括 : 石 最 大径 ≥ 2m , 伴 有 胆 囊 息 肉 结 c 或   样 病 变 , B超 见 胆囊 壁 有 局 限 性 增 厚 , x 线 片 见 胆 囊 壁 钙  或 或胆 道 疾 患 的 刺 激 可 经 迷 走 神 经 反 射 性 地 引 起 冠 状 动 脉 收 缩 影  响心 肌血供 , 些无症状 胆囊结 石是 以心血管症 状而表现 的 , 有   因此 , 无 症 状 胆 囊 结 石 合 并 心 血 管 症 状 者 , 患 者 心 功 能 能  对 如 耐 受 手术 , 也应 行 胆 囊 切 除 术 【 ④ 治 疗 性 胆 囊 切 除 。 3 j 只有 在发  生 胆 石 症 的一 种 或 多 种 合 并 症 后 才 行 胆 囊 切 除 。 学 者认 为这  有 类 患 者 无 临 床 症 状 或 仅 有 不 典 型 的 消 化 不 良 , 冒 然 采 取 手  如 术 , 术 后 症 状 常 常 要 比术 前 还 要 多 , 胆 囊 结 石 发 病 年 龄 已  手 且 趋 于 老 龄 化 , 年 人 多 合 并 糖 尿 病 及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术 风 险  老 手 大 。 因此 有 些 学 者 建 议 , 行 有 选 择 性 的对 无 症 状 胆 囊结 石 施  进化 。 口服 溶 石疗 法 。到 目前 为 止 , 石 、 石 等 非 手 术 方 法 尚 ② 溶 碎无 关 键 性 突 破 , 石一 旦 形 成 , 药 物 很 难 将结 石 溶 解 或 溶 化 , 胆 用   也不易将其排空 , 排石过程 中, 可诱 发胆囊炎急性发作 , 在 还 形  成继发性 胆管结石 或引起急 性胰腺炎 , 因此 , 无 症 状 胆 囊 结  对行 手 术 治 疗 其 条 件 是  : 年 龄 大 于 5 的 女 性 患 者 ; 病 程  ]① O岁 ② 超过 5年 以上 者 ; B超 提 示 胆 囊壁 局 限性 增 厚 ; 结 石 直 径 大  ③ ① 于 2mm 以上 ; 合 并糖 尿病 者 ; 合 并 心 血 管 症 状 者 。 0 ⑤ ⑥参 考 文 献[ ] 赵 元 全  无 症 状 胆 囊 结 石 的 预 后 ( 2  1 附 l 7例 l 6年 B 超 追 踪 观 察 )   [] 中 华 肝 胆外 科 杂志 ,0 2 8 8 :9 ~0  J. 2 0 ,( )4 95 0 [] 郑朝纪, 小东 , 2 何 肖 毅, 等  原 发 性 胆 囊癌 6 9例 的外 科 治疗 [] J.石 采 用 溶 石 、 石 治疗 应 持 慎 重 态 度 。 预 防性 胆囊 切 除 。 多  排 ③ 大数 外 科 医生 主 张 对 无 症 状 胆 囊 结 石 进 行 预 防 性 胆 囊切 除 术 。 其  理 由是 : 囊 结 石 很 难 自行 消 失 , 时 有 可 能 出现 症 状 , 导 致  胆 随 并 严 重 的并 发 症 。影 响 胆 结 石 并 发 症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结 石  与的 化学 成 分 、 状 、 小 及 数 量 都 有 一 定 的 关 系 [ 。 着 年 龄 的 形 大   1 随增长 发生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和糖 尿 病 的 机 会 增 多 , 加 了 手 术 后 并  增发症 的 发 生率 。尤 其 伴 有 糖 尿 病 者 容 易 发 生 急 性 胆 囊 炎 , 发  伴穿 孔 和 ( ) 疽 及 由胆 总管 结 石 增 加 的急 性 胰 腺 炎 。 尿 病 患  或 坏 糖 者 急 诊 手 术 时 有 较 高 的 病 死 率 , 此 , 要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胆 囊  因 只 结 石 一 出 现 症 状 就 应 立 即 手 术治 疗 r 。胆 囊 癌 常 在 胆 囊结 石基  3 ] 础 上 发 生 , 石 时 间 越 长 , 龄 越 大 , 变 的 发 生 概 率 越 高 j 结 年 恶 。   文 献 报 道 : 结 石 直径 1mm , 胆 囊 癌 的机 率 为 1 , 石 2 ~  如 0 患   结 O 3 mm 为 2 4 ,0 0 .  3mm 以 上 可 达 1  , O 即结 石越 大 , 胆囊 癌 的  患中 华 普通 外 科 杂 志 ,0 1 1 ( ) 7—8 2 0 ,6 2 :67[ ] 李 忠廉 , 二 鹏 , 乃 强 .胆 囊 结 石 合 并 胆 心 综 合 征 的 外 科 治 疗  3  赵 崔 [] 中 国普 通外 科 杂志 ,0 2 1 () 6 —0 J. 2 0 ,1 2 :87 .   [] 石 景森 .进 一 步 做 好 胆 囊 癌 的 早 期 诊 断 [ ] 中 华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 4  J.2 0 1 ( ): 6 — 6 . 0 5. l 6 3 2 3 3( 稿 日期 :060 —2 修 回 日期 :0 61-0  收 2 0 —92 ; 2 0— 03 )( 文编 辑 本徐衡)危 险 性 越 高 。故 结 石 直 径 大 于 2mm 时 , 预 防性 胆 囊 切 除 “ 。 0 应 j一l O 一   6
范文十:近年来随着B超在体检中的普及,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胆囊结石,可他们却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疼痛过。这就是所谓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无症状胆囊结石多数并非真的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经常有饭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打饱嗝等症状,自认为是胃病。还有一些人被诊断为胃痉挛、溃疡病和心绞痛等。对确实没有任何不适的无症状胆囊结石病,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一致看法是:要定期进行检查、观察,可不做胆囊切除奉。有人会问,不治疗,结石会不会越来越大,胆囊会不会被撑破呢?慢性结石性的胆囊炎会不会发生癌变呢?我们说,胆囊内有结石就意味着体内存在着某些物质的代谢紊乱。但结石的形成是胆汁内某些不容易溶解的成分,像胆固醇、胆红素太多,超过胆汁的溶解能力所导致的。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储藏胆汁的一个器官,因此成石原因在肝脏而不在胆囊。发现胆囊有结石之后,不予以治疗,不祛除成石的因素,不改变机体容易形成结石的环境因素,结石的发展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结石将会逐渐增多、增大,逐渐充满整个胆囊,不过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也是因人而异的。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胆囊结石高危因素将加速这个过程。由于胆囊壁受到结石的刺激产生慢性胆囊炎,在医学上称为胆囊壁纤维化,于是胆囊将会缩小,胆囊的功能就逐渐丧失,在医学上称为胆囊的萎缩。虽然由于结石增长而使胆囊撑破是不太可能的,但由于结石可以引起急性胆囊炎,严重的甚至发生胆囊穿孔,因此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如果有胆绞痛发作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去看病。至于是否会癌变,在临床上经常观察到胆囊癌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的存在,这就说明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相关,但胆石症人群当中癌变的概率并不高,因此也不必过于忧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胆囊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