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 糖尿病就是患了糖尿病吗,需要服用降糖药吗

服用降糖药千万别自行减量-健康
中国商报社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服用降糖药千万别自行减量
核心提示:
王大爷是位退休工程师,患糖尿病十多年,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多。冬去春来,老王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认为血糖值会因季节因素自然变低,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出现,王大爷便开始减少降糖药的服用量,出乎意料的是预料中的低血糖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高血糖却随之而来。
王大爷是位退休工程师,患糖尿病十多年,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多。冬去春来,老王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认为血糖值会因季节因素自然变低,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出现,王大爷便开始减少降糖药的服用量,出乎意料的是预料中的低血糖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高血糖却随之而来。
一年中,冬季的人体血糖平均水平最高,原因是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而升高血糖;其次,冬季为驱寒每天吃较多油腻厚味食物,加上室外寒冷,减少了户外运动均可升高血糖。春夏季,人体的胰岛素分泌量较多,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增高。再加上春夏能量消耗大,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消耗的血糖也较多,是血糖相对较低的季节。
专家提醒,有些糖尿病患者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大约有1/3的人可能出现这种问题。随着气温上升,血管扩张,胰岛素吸收入血的速度明显提升,起效就快。如果此时还按照冬季的剂量治疗,就可能导致低血糖。但也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对季节变化并不敏感,如果盲目减量,反而有导致高血糖的风险。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天气变暖,有些糖尿病患者还应增加剂量。例如,对于伴有红斑狼疮的"糖友",到了春夏季,反而要适当增加药物剂量。因为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红斑狼疮可能会恶化,导致患者体内炎症多发。为了有效控制红斑狼疮,医生会加大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但这一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升高血糖。因此,这类患者也要相应增加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用量。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是长期的,突然减药会导致血糖波动,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般地说,只有当多次监测血糖后,医生已经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时,才能适当地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改变药物的种类,切不可以盲目参照别人的用药方案自行调整。
 京ICP证101100 京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2 号
中国商报社 版权所有&&&&&& & 正文
选择口服降糖药的解析
  Q1:我每天很注重饮食和运动,是否不需要服用降糖药了?  答案是否定的。降糖治疗包括采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饮食运动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近年来中外治疗指南都提出,仅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不足以控制血糖。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很难改变,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通常已经受到损害,如果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多数患者血糖可能难以得到控制。由于血糖得不到控制,又会对血管和胰岛细胞造成损害。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应该使用"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治疗。在2006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2型糖尿病治疗共识中,把二甲双胍推荐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共同开始的一线治疗药物。  Q2: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安全性如何?  新版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了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提出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对BMI≥24的患者,从确诊糖尿病开始就要采用"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二甲双胍"的治疗方式,根据治疗情况再加用其他药物。对于BMI&24的非超重患者,"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二甲双胍"也是首选方案之一。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主要有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TZD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格列酮类和胰岛素会有的副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有较多胃肠道副作用;磺脲类和胰岛素会导致。  二甲双胍对体重无影响,是经历了50年临床考验的经典药,降糖安全性和疗效都有保证。  最新发表的该研究随后十年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早期改善血糖控制或治疗方案对心血管保护有长期效应。随访结果表明,在试验后续随访的10年间,尽管停止前20年预定的医疗干预,给予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后,各患者组血糖的差异在早期就已经消失,但是可以观察原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与治疗的20年相比,仍在持续降低,也就是说,二甲双胍的初始治疗使患者的心血管在30年内持续受益。  由于二甲双胍除了可以有效降糖外,还具有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心血管保护等额外利益,&因此得到了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的推荐,是我国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唯一首选用药,正常体重患者的首选用药之一。
${FDPageBreak}
  Q3: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就可以不用其他药物了?  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病因。胰岛素抵抗使组织中的胰岛素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下降以及肝脏葡萄糖生成过多。继而导致高血糖及代偿性的胰岛素分泌增多。如果存在遗传或获得性的b细胞功能缺陷,则胰岛素分泌增多不能维持,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发生。因此,2型糖尿病是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发生β细胞功能减退而最终导致的疾病。  基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建议使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联合治疗。从作用机制上,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补充胰岛功能不足,不同的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在副作用方面,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而二甲双胍具有控制体重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减少胰岛素增加体重的可能。其次,二甲双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与胰岛素联合治疗不会进一步提高血中胰岛素浓度,造成高胰岛素血症。  综合这些临床研究,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不但能进一步降低血糖,而且可以持续改善体重,并降低胰岛素的用量。更重要的是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还可降低大血管病变的风险,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相当重要,因为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  Q4:我使用二甲双胍降糖已经一年多了,血糖控制的不错,是否接下来可以逐渐减量?  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血糖的目的,建议二甲双胍的使用从初始治疗开始。  在2006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2型糖尿病最新治疗指南中,二甲双胍被推荐为从治疗初始起使用,一直贯穿治疗全过程。  专家建议,mg/天是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较理想剂量,可作为常规剂量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始终。
(责任编辑:徐茜茜 )
相关推荐: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辐射,生活中的辐射防护也成为了网友日渐关注与热议的健康话题。在网络上..
[]发烧怎么做好护理 小儿高热3个食疗方介绍
[]癌症有什么样的表现?不花钱的防癌秘方盘点
[]情侣闹矛盾该如何去化解 5招和好感情胜从前
合作商内容推荐当前位置: &>&&>&
点击数:3729
& &用药物治疗糖尿病,大部分病人都面临两种选择,中药还是西药?实际上,超过半数的病人是中药西药同时用。这两类药物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选,怎么结合最好?  糖尿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血糖,西医的治疗是针对 ... ...
点击数:1876
  对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在刚开始服药的一段时间内,血糖会控制得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降糖药的效果会越来越差。为此,患者常会非常担心,认为自己的病已经非 ... ...
点击数:842
& && &糖友谈&药&色变
  降糖药真是致癌祸端?  降糖药的致癌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早些年前,美媒曾报道礼来公司和诺和诺德公司的降糖药百泌达(Byetta)和利拉鲁肽(Victoza)因可能使糖尿病患者更容 ... ...
点击数:2381
& & 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一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欠佳时,应尽早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在选择联用方案时,要紧密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既要考虑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又要考虑到每类药物的特性、副作用、价格以及患者的依 ... ...
点击数:3238
& & 饭后喝一杯酸奶可以使肠道的碱性降低,酸性增加,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还是暂时把酸奶从日常饮食中拿掉,因为服药期间它有可能使体内乳酸堆积,导致乳酸 ... ...
点击数:1989
& & 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可发生细胞代谢记忆,但其基本机制尚不清楚。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针对上述现象中sirtuin1(SIRT1)和二甲双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 ... ...
点击数:555
& &每个人的血压都会波动,正常人是在合理范围内或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波动,对身体影响不大。但体内调节血压的系统出现问题,血压波动就会超出正常范围,时间长了会增加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患者应 ... ...
点击数:856
& & 近年来,糖尿病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寻求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共同目标。由赛诺菲公司主办,为期三天的&2013亚莫利东西方交流论坛&第三站在贵阳拉开帷幕。论坛上,来自糖尿病领域的国 ... ...
点击数:547
& &患者不可能因为降血糖药物偶能引起贫血而拒绝服用,因此,对这种药源性贫血患者重在预防。  口服降血糖药物总体来说引起贫血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高,服用降糖药物的人数众多,而且多要求终身服药, ... ...
点击数:1940
& &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口服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类、格列奈类、胰岛素增敏剂和近几年新上市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不同种类的降糖药各有特色,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其病情及身体其他方面 ... ...
点击数:1445
& &&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7岁,因&口干、多饮、多食1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体质指数(BMI)25.2 kg/m2。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16.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餐后2 h血糖28.2 m ... ...
点击数:1112
& &几天前的晚上,杭州人刘先生突然觉得胸闷气急、出冷汗,继而面色苍白休克,幸亏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导致这样的结果,竟然是因为他吃了降血糖的药物后又喝了酒。
& &各种酒中都含有乙醇,轻则出现 ... ...
点击数:1484
& &糖尿病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但是糖尿病的出现会有很多的严重的并发症,我们要对糖尿病这种疾病认真的治疗,但是糖尿病的症状表现人们也不能忽视。那么,能够控制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就让专家来为 ... ...
点击数:619
&&按照大家日常的认知,饭后半小时服药是一个的真理。但你不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吃不同的药物服药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需在饭前吃,有的需在饭后吃,因为,不同的降糖药物在服用时间上要求不同,如果不按要求时间 ... ...
点击数:84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危害极大,还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是人类主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需要尽早科学、规范地治疗。那么,面对市面上这么多的降糖药物,病人该如何科 ... ...
点击数:329
& & 进入夏季后,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血糖值会因季节因素自然变低,一些人便开始减少降糖药的服用量,没想到低血糖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高血糖却随之而来。& & 专家就此表示,糖尿病药物调整一定要通过检查后,在医 ... ...
点击数:486
治&糖&艺术普及标准化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和提升患者群体管理刻不容缓■本报记者 王霞 欧慧敏  
近年来,糖尿病犹如一只&猛兽&,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控 ... ...
点击数:445
 【病例分享】  老王患有2型糖尿病,平日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较理想。然而,近段时间血压偏高,医生在其平素服用降压药(可乐定)基础上嘱其加用双氢克尿噻利尿,联合用药以提高降压效果。一段时间 ... ...
点击数:1372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同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尽管二甲 ... ...
点击数:698
& &数据显示,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约有九成属于2型糖尿病。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危险的最有效措施。与1型糖尿病需要直接补充胰岛素不同,生活 ... ...
点击数:2110
  口服降糖药现已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它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糖尿病患者。专家指出,在下列情况吓就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
& &1、一型糖尿病患者。  不宜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但二甲双胍和 ... ...
点击数:599
& & 口服降血糖药物总体来说引起贫血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高,服用降糖药物的人数众多,而且多要求终身服药,因此,糖尿病患者对降血糖药物的每一种不良反应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少见药物不良反应也应 ... ...
点击数:1355
 & &近年来随着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较之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还在不断完善之中,某些药物尽管在成年患者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但在 ... ...
点击数:1518
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医生只有把药选准、用对,才能达到良好控制血糖之目的。然而,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能够真正按照医嘱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少之又少,更多的患者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用药误区,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 ... ...
点击数:6413
& && &核心提示:二甲双胍&&饭后服。凡进食不影响疗效的药物均可饭后服。如胰岛素增敏剂瑞彤,以及双胍类药等。二甲双胍口服后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而在餐中 ... ...
&&&1&&&&&&&&&&&&
糖人商城血糖仪试纸
&nbsp&nbsp
&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在临床诊疗和对...
在胰岛素抵抗的持续作用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逐渐衰竭,这在今天仍是...
降糖药物最致命的副作用:低血糖 39健康网:请问彭主任,降糖药物最严重的副...
药品名称 阿卡波糖片[拜糖平] 是否医保 是 药品产地 拜耳北京 药房规格 50m...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渐增加,糖尿病引起肾脏损害的病人也逐年增多。糖尿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糖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