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免疫了怕冷易感冒怕冷怎么办

养生子分类怕冷、易感冒怎么办
怕冷、易感冒怎么办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平时也经常锻炼,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冒了,去年10月份开始有一次感冒咳嗽,当时没有吃什么药就好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发生,感觉比以前怕冷,穿衣服比往年多了,冷一点就咽喉发痒、咳嗽、流鼻涕,自己曾经服用甘草合剂,猴耳环片,症状好转,现在天气一变化就复发,怎么回事?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副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科,儿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内科
你好,一是身体抵抗力差,二是气管炎所致,可以服用一段时间阿莫西林胶囊,神奇止咳冲剂,赛庚啶,三九感冒灵!!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别名:急性鼻咽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卡他性鼻炎,普通感冒,伤风)(别名:急性鼻咽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卡他性鼻炎,普通感冒,伤风)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总体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平常所说的都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感冒大多在人们着凉后引起,开始有鼻咽...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总体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平常所说的都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感冒大多在人们着凉后引起,开始有鼻咽部干、痒、灼热感,继而出现喷嚏、鼻塞、鼻流清涕、流眼泪等症状。1-2天后可伴有咽痛、咳嗽、或有发热、头
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或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无合并症,5-7天可痊愈。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都可以感冒,但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明显时发病较多。一般每人一年可感冒2-5次,小儿、老人和体质不好的人感冒的次数则会增加。就诊科室:呼吸内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一般体弱的人经常发病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鼻 咽喉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医院医生: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内科_呼吸内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精彩儿歌、视频
孕期性生活姿势图...
细数女明星透视装...
被“滚出”娱乐圈...
混血嫩模王子希喷...
孙悦大婚在即 妻...
宝宝涂鸦可爱图片...
开学修炼册
分娩方式大起底
孕晚期的那些事儿
父亲节祝福语
冬天怕冷易感冒怎么办
编辑:hys来源:亲亲宝贝网
导读:冬天一到,天气变得寒冷,不少人容易在冬天的时候患上感冒,特别是体质虚弱的人,包括老人和小孩,还有孕妇,那冬天怕冷易感冒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冬天怕冷易感冒怎么办:起居调养
立冬后,昼短夜长逐渐明显,天气逐渐转冷,此时起居方面要适当调整,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既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同时,睡前要用热水,因为脚不仅是足三阴经(注:足三阴经是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注:足三阳经是指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终止处,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
因此,睡前热水泡脚可以达到安神活血祛淤的功效。除此之外,立冬前后天气仍不太冷,但早晚气温会明显下降,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尤其是睡觉时,皮肤腠理疏松,更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多见感冒、咳嗽等症。
二、冬天怕冷易感冒怎么办:运动调养
立冬时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养阳气,使阳气潜藏,可选择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不适宜太激烈的运动,同时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不宜过度运动,使大汗出,使阳气外泄,寒邪容易入侵。
运动时,要选择在向阳的地方进行,如操场、运动场等,早上运动不宜过早,要等日出见阳光后才运动,以防阴气太重损伤阳气。
三、冬天怕冷易感冒怎么办:饮食调养
1、乌鸡栗子汤
材料:乌鸡1只、板栗200克、红枣15颗、适量、姜1小块、适量。
做法:将乌鸡纵向从背部一切为二,入冷水中,水开后捞出。砂锅中入半锅热水,放入焯过的乌鸡,加入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制。温水浸泡一会儿红枣和枸杞。乌鸡炖半小时后加入板栗。炖半小时后加入红枣和枸杞,再炖半小时左右,最后加入盐即可。
功效:适合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
2、炒核桃仁
材料:韭菜100克,核桃仁30克,食用油、盐少许。
做法:核桃仁用少量油炒微黄。韭菜洗净切段,一起炒熟,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韭菜能助阳,温中开胃,降逆气,散淤等。核桃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补肺敛肺,润肠通便。它含丰富的脂肪酸、、钙、磷、铁等成分。
3、胡萝卜羊肝
材料:大米200毫升左右、羊肝适量、胡萝卜100克左右、姜、葱、、盐、。
做法:将量好的大米洗干净,然后浸泡40分钟左右;把羊肝洗干净,然后切成薄片,用料酒腌制;胡萝卜洗好,然后去皮,切成粒;把生姜切成丝,葱切成花(葱半根左右就好)。在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火烧开再把浸泡的米放入,放入米之后,把火调成小火煲,煲差不多35分钟左右。加入准备好的羊肝,胡萝卜,然后放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过个10分钟的时候,再把姜丝和葱花放入就可以了。
功效:此款食谱适合寒性体质的人食用,食用有驱寒暖胃的功效。
上一篇:没有了!1、什么是“阳虚”症?
阳虚则寒:阳虚泛指人体阳气虚衰。根据阴阳相互制约的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无力制约对方,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相对的偏盛。阳虚不能制阴,则阴气相对偏盛而出现寒象。如机体阳气虚弱,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阳虚则寒”的虚寒证。
阴虚则热:人体之阴气虚衰,不能制阳,则阳气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如久病耗阴或素体阴虚,可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阴虚则热”的虚热证。
阴阳偏衰所导致的病证是虚证,阴虚出现虚热证,阳虚出现虚寒证。故《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
2、临床如何辨别是“阳虚”症呢?
感冒病为外邪时病,若体质素健,常可数日治愈。但亦有少数病人,由于心气夙虚,感邪较重,外邪乘袭于肺,稽留数日,旋即内舍于心,加之过用汗法,致使营不内守,随泄于外,汗愈泄而气愈乏,气愈乏而阳愈虚。如此,便会出现阳气暴脱证。这种由感冒“小恙 ”而酿成的阳亡证,古人早有论及。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多次告诫人们表证不可发汗太过,否则会致阳亡之变,并特设若干含有人参、干姜、附子的方剂,以备临证不时之需。清·吴澄在《不居集》中设有“外感致虚论”,指出“若体虚之人,感之而妄用汗、吐、下之法,重者当时受伤,变症甚速,轻者元气暗损,或迁延数日,亦必终归外损耳”。这里所说的“体虚”,是感冒病突然恶化的重要原因,而妄用汗法则是病情变化的诱因。医林俗语有“伤寒偏死下虚人,伤风亦有戴阳证”句。这里的“下虚”指元气不足,脉气无根,为病之本;“戴阳”是证候,为病之标。合言之,即外感热病,可因气虚不复,转而成为虚阳浮越的阳亡证。
“汗为心之液”。表证用汗法,虽是解表祛邪的治疗大法,但汗之太过,既耗心阴,又伤心阳。这时的大汗,是导致阳脱的主要原因。阳主生发,主温煦,为脏腑功能的动力。它在人身的作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由于心阳虚脱,加之邪毒内侵,进而损及肾阳,故呈现一派阳气衰败征象。四肢无阳气温养而见手足逆冷;卫气失固,腠理不密,阴液失却统摄,则见大汗淋漓;阳气虚衰故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两目失神之象;心肾阳气不足维系及血不养心则见心慌欲脱;阳气式微,难以推动血行,则气虚血瘀,故见舌紫暗;若有舌大苔滑,脉微欲绝,则为阳亡之兆。
3、“阳虚”的人有那些临床表现?
本证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
主症:①先有感冒病寒热汗出症状;②继之,见心悸、胸闷、气急、汗多、畏寒、脉数或见结代;③大汗淋漓,手足逆冷,面色苍白,两目失神,心慌欲脱,恶寒蜷卧。
次症:咳嗽,胸痛,或见大便自遗,语声低怯,但神清。
舌脉:舌体肥大,质紫暗,苔灰白滑润;脉沉微细数,似有似无。
具备主症①、②、③三项,或①、③两项,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确诊为阳气暴脱证。若见主症①、②两项,或见主症①兼见次症及舌象,脉细数者,应视为阳气将脱的先兆。
4、“阳虚”感冒中医如何治疗?
【出处】《医方类聚》
【分类】补益剂-补气
【组成】 防风 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5、我的经验方
加减玉屏风汤:黄芪30 克、白术20、防风12克;
【加减】 ①气虚加党参30克(或西洋参10克) ; ②肢冷加熟附子10克 桂枝10克;③头痛加白芷12克 川芎12克;④血压低加党参30克 黄精20克 ;⑤血虚加当归12克 ;炒白芍12克;过敏性鼻炎加苍耳子12克、辛荑花12克 细辛6克;
6、我用“玉屏风汤”的临床经验与体会:
玉屏风散的意思的给体质虚弱者加了一面“挡风(风邪)墙”。体弱者预防感冒的“屏风”
  冬春交替,多发感染性疾病,有些体质虚弱的人,更免不了来几场感冒发烧。中药名方玉屏风散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先服汤剂,后服散剂。
  “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此外,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玉屏风散取名十分贴切形象,“玉”者,有珍贵而坚固的意思;“屏风”,室内门前挡风的家具;“散”表示该药为散剂,就是将药物研磨成粉后均匀混合而成。“玉屏风散”像是给体质虚弱的人的体内加了一面结实坚固的挡风墙,使风邪无法侵入。
玉屏风散是由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等药物组成。黄芪是补气固表的良药,具有补气健脾、益肺、止汗等功效,白术健脾补气,用于脾虚自汗等症。防风能祛风解表,适用于外感风邪,浮小麦能收敛止汗,由以上这些中药组成的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幼儿、营养不良及慢性病人表虚的感冒。亦可与其它治疗感冒药配伍合用,治疗表虚感冒所引起的身懒、气虚、自汗咳嗽、心悸、疲乏无力等症。
  只有三味药物,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7、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肌表卫气不固呢?
一般来说,有如下情况者可“对号入座”:消瘦,容易感冒,畏风怕冷,四肢发凉、稍微活动就出汗较多,或患有过敏性鼻炎(如遇冷风即喷嚏不断)等。
 8、如何自制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20克 白术20克防风10克,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9、怎样使用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主要是用来治疗表虚感冒的。在临床上,当一些年老、体弱的人或患有营养不良、贫血,以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因长期患病而使机体过度衰弱的人,患有感冒时应用的,这种感冒常属表虚(阳虚)感冒。此时,若服用一般治疗感冒的药物如葱豉汤、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等治疗,常不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如果改服玉屏风散就会药到病除。
例方:黄芪30 克、党参30克 、白术20、防风12克 、熟附子10克 、桂枝10克 、炒白芍12克;甘草6克。(附子用开水先煎40分钟,后下其他药)
水煎服,连服五剂。后改为散剂,可常服用。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冒怕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