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百度文库有关键康档案,计划免疫,传染病的防治,肺结核是哪类传染病的防治与治疗,集中农村医改的情况,它对我们都

  儿童就象幼苗容易遭受病害一样,常会被传染病侵扰。新生儿从母亲体内带来的一部分抵御传染病的免疫力,只能在6个月左右的短暂时间内起些保护作用,然后就很快消失了。这样就使儿童经常遇到多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威胁。远离传染病,预防最重要,从小事做起,让孩子避免伤害。[]
【传染过程三环节】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者
【基本特征】 ⊙ 传染性 ⊙ 流行性 ⊙ 季节性 ⊙ 地方性 ⊙ 免疫性
【潜伏期】 长短不一
⊙ 食物中毒可以为数小时    ⊙ 痢疾、流脑、猩红热等为一周之内 
⊙ 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伤寒、乙脑等为一至二周   ⊙ 水痘、腮腺炎、风疹等为二至三周 
⊙ 乙肝的潜伏期可以长达数月  ⊙ 某些慢病毒的感染可以长达数十年
【儿童常见传染病】
⊙ 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脊髓灰质炎、肝炎等。
⊙ 细菌性疾病 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 寄生虫病 疟疾、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
相关链接:  
【预防接种】 按照当地的规定,给孩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各种疫苗。列入计划免疫的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疫苗糖丸、白百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a群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等。
【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的文明卫生的习惯,让孩子用自己的生活用具,特别是水杯、毛巾、牙刷、手绢等。不喝生水,不随地便溺,不用手揉眼睛,不吃不干净的食品,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脚等。
【应急措施】 孩子一旦接触传染病人,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应急措施。比如,接触了病毒性肝炎的孩子,可以注射丙种球蛋白;接触了流行性脑膜炎或猩红热的孩子,可以服用些磺胺药;接触了麻疹的孩子,必要时可以接种麻疹疫苗等等。
相关链接:  
湿 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 掌心相对双手指缝交叉摩擦
⊙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
⊙ 弯曲指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搓擦
⊙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擦 用干净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
                 
流行性感冒
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6个月至3岁婴幼儿不仅是流感的易感人群,而且是高危人群。
【传播途径】飞沫直接传染,飞沫污染的手、用具等也可致间接传播。
【好发季节】冬末春初,在长江下游地区,大流行也可能在夏季发生。
【主要表现】体温大多波动于38~41℃,小儿常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无其它并发症,3~4天后退烧,症状减轻。
【防治护理】常洗手,勿摸脸。发现流感流行时,应减少集会。加强房屋通风,保持空气清洁。预防接种流感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大脑炎。2~6岁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蚊体常携带病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好发季节】夏秋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是7月底~9月初。
【主要表现】宝宝短期内体温高达39℃~40℃,有剧烈的头痛,出现喷射性呕吐、嗜睡不醒,如不及时抢救,病情会急剧恶化,危及生命。
【防治护理】 按时注射乙脑疫苗,保护率可达60~90%。夏秋季节,宝宝一旦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时,立即去看医生。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
【传播途径】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传播;患儿病后5天内可飞沫传播。
【好发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主要表现】多数人感染后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少数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症,1~2天好转。极少数出现第二次发热,伴有肢体的疼痛,在明显的出汗后而退热,同时出现肢体的瘫痪。
【防治护理】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的最好方法,100%有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此病为小儿常见的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病原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定位在脑脊髓膜。
【好发季节】冬春季,长江下游地区3~6月份是高峰期。
【主要表现】2~3天流涕咳嗽后突发高热、剧烈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常发生惊厥、昏迷。皮肤出血性瘀点、瘀斑。部分患儿出现面色苍白、青紫、皮肤花纹、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少尿等,常危及生命。
【防治护理】 按时给宝宝注射流脑菌苗预防针。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宝宝出现上述症状,要去看医生,予以隔离。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母亲患病可能经胎盘传染给胎儿。
【好发季节】四季散发,以春季发病率最高。
【主要表现】起病缓慢,不规则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和疲乏等,婴幼儿得“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时可以出现高热。呼吸道症状多不明显。
【防治护理】宝宝出生后要接种卡介苗,接种后6~8周要做结核菌素试验,如是阴性,要给宝宝再补接种一次卡介苗。
  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带菌苍蝇和手是散发病例传播媒介。
【好发季节】常年散发,以夏秋两季(长江下游7~10月份)最多见。
【主要表现】婴幼儿症状往往不太典型,体温上升较快,可有持续高热与高热惊厥。肝脾肿大明显,多有腹泻。常见并发症是在发病第2~3周出现肠出血及肠穿孔。伤寒还可以并发肝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
【防治护理】宝宝必须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要注意胃肠道隔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如有腹痛、便血等,应立即去看医生。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发。
【好发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冬春季多发。
【主要表现】病毒入侵后2周左右出现腮腺肿大,宝宝面部疼痛,感觉过敏,腮腺高度肿大持续4-5天,渐渐消退,在1-2周内完全恢复正常。
【防治护理】 卧床休息、及时隔离。给宝宝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用冷毛巾挤干水,轻轻地贴在宝宝肿胀的部位或放置冰袋,可减轻疼痛和肿胀。对腮腺炎患儿应隔离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苍蝇和带菌的手也可传播。
【好发季节】夏秋季为多见。
【主要表现】急骤起病、高热腹痛、呕吐腹泻,大便呈脓血粘液状,次数多量少。婴幼儿可在胃肠道症状出现前就表现高热惊厥或微热或超高热,并出现休克、烦躁或嗜睡、昏迷等,可以危及生命。
【防治护理】从小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一旦宝宝有上述症状,要隔离、及时去看医生。
  蛔虫病流行很广,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以乡村儿童发病最多。
【传播途径】通过被蛔虫卵污染的蔬菜、水等媒介传染。
【主要表现】孩子得蛔虫病可无任何症状,或食欲不佳和腹痛等,重者并发蛔虫性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症。大量蛔虫寄生肠道消耗营养,妨碍正常消化与吸收,常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
【防治护理】预防肠道蛔虫病应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未洗净的蔬菜瓜果。
  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起病1~3周内传染性最强。
【好发季节】四季散发,以冬春季发生率最高。
【主要表现】有阵发痉挛性咳嗽现象,可持续1~2个月以上。剧咳可导致面部皮肤出血点、眼结膜、鼻甚至颅内出血。新生儿婴儿常无痉挛性咳嗽,咳2-3声后憋气、呼吸停止、头面部及全身发红,甚至窒息、惊厥。
【防治护理】
专人护理。阵咳后,如果脸色发青,要立即请求抢救。居室通风、清静、无烟尘刺激为好,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易感性最高。
【传播途径】飞沫、污染的物品传播,含白喉杆菌的牛奶也可能传染。
【好发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较多。
【主要表现】初发有声嘶、咳嗽、发烧、头痛、身软、不想进食、吞咽困难等。同时在喉咙长一层灰白色膜,如不及时治疗,白膜进一步蔓延,喉头肿痛更甚,进而阻塞气管,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防治护理】 按时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流行期间勿去公共场所。
新生儿破伤风
  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传播途径】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
【主要表现】开始仅哺乳困难,烦燥不安,随后牙关紧闭,脸部肌肉紧张。重者喉肌、呼吸肌痉挛可以引起窒息,全身呈角弓反张状。
【防治护理】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新法接生。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主要表现】发烧(可达39~40℃),眼结膜发炎、眼皮肿胀、流泪、畏光、打喷嚏。流鼻涕、咳嗽、2~3天后口颊粘膜可见绕有红晕的白色斑点。发烧第4天可见皮疹自耳后及颈部开始,渐及前额及颊部致全身。
【防治护理】应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是人类疱疹病毒引起的发疹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好发季节】春、秋季节发病较多。
【主要表现】以高热起病,可达39-40℃,持续3-5天后骤降,热退后疹出。患儿一般情况尚好,精神、食欲多正常,可有咽部充血、前囟饱满。
【防治护理】 幼儿急疹预后良好,很少有并发症发生,无并发症时不必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高热时可适当用退热剂。
猩红热(烂喉痧)
  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2~8岁儿童。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
【好发季节】冬春季气候寒冷,室内活动多,若不经常通风,发病较多。
【主要表现】起病急骤,发烧38~40℃左右,咽部疼痛,头疼、呕吐,经3~7天可见弥漫性猩红色点疹。
【防治护理】
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发生并发症。
  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分细菌性和病毒性结膜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染。  【好发季节】春夏季极易流行。
【主要表现】眼部明显红赤、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由病毒感染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结膜大出血、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
【防治护理】应进行适当隔离,以免疾病蔓延;患儿用过的物品要煮沸消毒,晒干后再用,并为患儿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孩子一旦患上红眼病,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若治疗不彻底可变成慢性结膜炎。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传染或飞沫传染,传染性极强。
【好发季节】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多发。
【主要表现】骤然起病,体温达38℃~39℃,宝宝表现为烦躁、食欲不振,发热同时或后一天左右出现皮疹。第5-9天,疱疹破裂后留下小缺口,疱壁干燥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然后宝宝渐渐恢复正常。
【防治护理】给宝宝洗温水浴,穿宽松的棉质衣服、勤换内衣。如发生极严重的瘙痒或疱疹周围皮肤色红或肿胀,有脓液渗出,要立即看医生。
甲型传染性肝炎 由甲肝病毒所致的传染性肝炎,春季好发。
【主要表现】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常伴有发热畏寒、全身乏力、恶心呕吐、上腹胀满、腹泻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表现为腹痛。
【防治护理】甲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
乙型肝炎  
      
  预防传染病除了接种疫苗之外,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注意营养和锻炼也是关键。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到“四要三不要”仍是有效的方法。即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要消灭苍蝇;有病要早报早治;不要随地大、小便;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随地吐痰。健康的身体状况也会帮助孩子抵御传染病的侵害,适当的运动、平衡的饮食、良好的睡眠、愉快的心情,这些都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帮助孩子的免疫系统有效地工作,从而对预防传染病有积极作用。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结核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结核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6年度河北省医师定期考核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度河北省医师定期考核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2016年度河北省医师定期考核试题及答案,经测试答卷分数均在90分以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5年_西交《预防医学》在线作业_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年_西交《预防医学》在线作业_答案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2015年_西交《预防医学》在线作业_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染病和免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