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究竟是病毒病毒小还是细菌小

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区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区别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为什么查C反应蛋白(CRP)?
儿科问答 &C(CRP)
细菌感染后,C反应蛋白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对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
C1936CCC<8mg/LCCCC2CCC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现代快报】解读血常规——检验单上的C反应蛋白(CRP)是个啥?
很多人发现,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的血常规或生化检验等检验时常有一个检测项目叫C反应蛋白,但大多不知道C反应蛋白是什么,检测它有何意义?南京鼓楼医院检验科张葵主任介绍,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简称CRP,以下均简称CRP)。早在80多年前,有两位外国学者发现,一些感染了细菌的病人体内会出现一种变化,即细菌的细胞壁上的C多糖体与病人血清中蛋白质发生肉眼可见的沉淀反应。人体血清中这种蛋白质现被称为C反应蛋白。后来发现,人体无论是严重的细菌感染、烧伤、外科手术创伤,还是各种炎症等,C反应蛋白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CRP检测值的临床意义主要有:细菌还是病毒一看即知C反应蛋白首先可以帮助辨别体内是否有炎症。C反应蛋白可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发作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CRP被认为是人体急性炎症时反应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CRP与其他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相关性,尤其与白细胞总数存在正相关。其次它可以帮助辨别呼吸道感染类型。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不升高或轻度升高,因此CRP值可以帮助医生辨别呼吸道感染的类型,有针对性地给予药物和治疗。定期查CRP预测心脏风险张葵主任还介绍,C反应蛋白同时还是心血管检查的新指标。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RP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那些有高水平炎症反应的女性(CRP高于3mg/L),死于心肌梗塞和卒中的危险性,比高胆固醇血症者还高两倍。而且CRP高的人即使胆固醇水平不高,所面临的中风和心脏事件的风险也相当高。因此,有专家建议,定期进行CRP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疾病的潜在危险。如果检测发现CRP增高,应该引起警惕,控制饮食、适当减肥、戒烟和锻炼身体,可以明显降低CRP的水平。此外C反应蛋白也可用于脓毒血症等疾病的快速诊断。脓毒血症时体内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细菌性脑膜炎体内CRP值也可迅速升高,而其他类型的脑膜炎升高不明显。值得提醒的是,这项指标还可以对恶性肿瘤进行提醒。譬如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与AFP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CRP测定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前CRP上升,手术后则下降,且其反应不受放疗、化疗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有助于临床评价肿瘤的进程。&&
一、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来自《临床免疫学检验(第5版)》(一)C反应蛋白(CRP):感染急性期,CRP水平可升高上千倍,它不仅是炎症标志物,本身也直接参与炎症过程。CRP升高可见于多种炎症,如肺炎、肾炎、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和接种疫苗等。病毒感染时CRP浓度变化不大,可作为细菌/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但特异性不如PCT。【临床意义】1、CRP浓度&10mg/L:病程大于6-12小时,非新生儿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CRP浓度10~99mg/L:&提示为局灶性细菌感染或菌血症。CRP浓度&100mg/L:&提示为败血症或其它侵袭性感染。2.、鉴别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病毒性感染时CRP浓度不增高或轻度增高;细菌性感染早期CRP浓度即明显增高。3、动态反映病情:细菌感染发生后4-7小时CRP浓度升高;发病6-12小时即成倍增加;抗生素治疗有效时,CRP急剧下降。(二)降钙素原(PCT):我们将专门用一篇日志论述。
二、超敏C反应蛋白和普通C反应蛋白的关系(来自丁香园)
先来说说C反应蛋白,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指标,无论是诊断学的教科书,还是临床生化、临床免疫学的教科书,都将这个指标描述成&炎症指标&。换句话说,外周血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体内可能存在较为强烈的炎症反应。因此,C反应蛋白常常用于很多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
现在我们来说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脂质沉积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赛、脑出血、冠心病等)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了各种降脂药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然而,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个问题:单独降脂虽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并不能做到完全阻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就说明:脂质沉积学说并不能完全阐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肯定还有别的发病机制存在。为此,人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很探索。近几十年来年,人们逐渐认识到:炎症反应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支持这一学说的一个证据就是很多研究发现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这些证据大多来自一些队列研究,也就说,研究者先找一些普通人来(当然是很大的样本),检测一下他们的C反应蛋白(此时的C反应蛋白暂且称为&基线(baseline)C反应蛋白&),然后对这些人进行随访,分析是不是当初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的人,将来发生心脑血管时间的概率越高。结果他们确实观察到了,如果一个人平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很高,将来发生心血脑管事件的风险也越高。也就是说,C反应蛋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
然而,在开展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令研究者感到很&不爽&:就是大部分健康人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检测下限(10mg/l),但是他们仍然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这一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检测下限(10mg/l)以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有关。
关于检测下限的概念,理论上讲,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只要你放标本上去,他肯定能出一个数,给你报一个检测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低浓度的样本,检测结果的变异就十分巨大。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血红蛋白检测,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是100g/L,检测系统一不小心检测成了101g/L,变异才1%,显然是无伤大雅,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一个标本的血红蛋白是1g/L,检验系统一不小心将其弄成了2g/L,误差就是100%了,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人们常把检测下限定在变异为20%时的浓度。有些医院出的普通C反应蛋白报告,虽然浓度在10mg/l以下,但结果可能就是不可靠的。当然,不同的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的检测下限略有差异,一般都在5-10mg/l。
接着说检测下限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患者A的C反应蛋白水平是1 mg/l,患者B的C反应蛋白水平是8mg/l。如果用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去检测,他们的C反应蛋白都应该是&10 mg/l,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一样的。问题是:如果真的有一个技术能检测到10mg/ll以下的C反应蛋白水平,A和B的发病风险真的一样吗?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技术,去把A和B分开,看看A和B的发病风险是不是一样的。
后来这种技术就诞生了,也就是所谓的&高敏C反应蛋白&。为了区别,我们暂且把前面提到的检测下限为10mg/l的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所检测的东西称作&普通C反应蛋白&。当然,不同的检测系统检测下限也略有差异,但大多都在0.5mg/l以下。
高敏C反应蛋白发明了以后,人们当然会很好奇地去看看A和B的发病风险是不是一致的。研究结果很令人兴奋,A和B的发病风险果然是不同的。说到这里,各位看官也就应该明白了,高敏C反应蛋白的价值就在于他能检测到低水平的C反应蛋白,把常规C反应蛋白无法划分的那些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人划分出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显然就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了。
2008年,Paul M Ridker领衔的JUPITER研究(N Engl J Med. ):.)公布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发现:首先,他们发现他汀类降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这个发现进一步强化了炎症反应学说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机制的关系,同时也不得不使人们去反思,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到底是&降脂&还是&抗炎&;其次,他们发现如果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2mg/l),即使LDL-C正常(&130mg/L),患者仍然可以从他汀类治疗中获益。
当然,后来还有一些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JUPITER研究的结果,说到底就是一句话:高敏C反应蛋白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risk factor)&,更是治疗的&监测标志物(monitor)&。相关的研究和评论在Lancet,NEJM, JAMA, Annual of Internal Medicine, BMJ, Circulation, JACC, ClinicalChemistry上都有报道,大家可以参考下,版面上也有很多讨论,在此不一一赘述,仅列举出相关链接。
由于JUPITER研究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于是这项研究被《Time》评为了2008十大医学突破。2009年2月,Clinical Chemistry用一期杂志介绍高敏C反应蛋白:
Clinical Chemistry的主编Nader Rifai也是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的专家,和Paul M Ridker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最后,回答几个常见的问题:
1、高敏C反应蛋白和普通C反应蛋白既然检测的是同一物质,为何彼此难以换算?
回答:确实检测的是同一物质,但是检测方法不同,加之由于采用免疫检测法,影响因素太多,无法溯源,因此目前尚无法换算。再说这种换算本身也没有多大意思(详见下述)。
2、什么时候该查高敏C反应蛋白,什么时候该查普通C反应蛋白?
回答:如果一个患者有明确的感染性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建议查普通C反应蛋白。如果一个人只是健康查体,或者评估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建议查高敏C反应蛋白。也许有人会问,统一查高敏C反应蛋白不就得了。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首先,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相对昂贵。
其次,以往研究C反应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价值大多采用的是普通C反应蛋白,其结论是否适合高敏C反应蛋白还不明确。
第三,如果一个人的炎症反应很强烈,高敏C反应蛋白会超过线性范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不同的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上限差异很大,绝大部分在60mg/l以内。
总之,高敏C反应蛋白与普通C反应蛋白的关系好比狙击步枪与手枪的关系,如果敌人在100米开外,当然最好使用狙击步枪,那是狙击步枪的特长;如果你敌人在25米以内,当然最好使用手枪了,因为近距离作战显然是手枪的特长。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临床医生,不管敌人多远,一律使用狙击步枪。
3、 为什么二者的参考范围不同?
回答:第一,既然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当然不同;第二,这类指标的参考范围意思不大,最重要的应该是合适范围!现在化验单上列绝的高敏C反应蛋白的参考范围,理论上讲,都是合适范围。请各位看官正确理解参考范围和合适范围的概念!!!因为我最近在一个聚会上听说某医院搞15189认可的时候,性能验证里面有一项内容就是验证血脂和血糖的参考范围,评审专家看了以后还不停地点头,说这个参考范围的验证做得很好,真让人唏嘘不已
参考范围说明的问题是:病人的这项指标和大部分人是否一样,合适范围强调的是:如果你的这项指标超过了这个界限,就应该采取措施来降低他了。
4、如何正确理解&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回答:先把话题扯远点,讲讲免疫学吧。上帝赋予了人免疫系统,是人体最精细,最玄妙的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清除异己,维持自稳&,简而言之就是&外查内审&。当然,这个&异己&可以是入侵的病原生物,比如流感病毒,也可以是自身的成分,比如双链DNA。所谓炎症,本质就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异己而发起的免疫反应过程。当然,在免疫学里面,炎症更侧重于指固有免疫应答过程。当然,对于炎症反应,病理学家也有不同于免疫学家的定义,但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病理学家侧重于从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上去讨论炎症,二免疫学家喜欢在细胞和分子层面去讨论炎症。炎症反应是双刃剑,虽然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抗原的清除,但是失控的炎症反应就会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者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呵呵,很多搞免疫学研究的学者论文的开场白都是这句话)。所以,当个体发生感染性疾病(外源性抗原)是肯定有炎症反应的,而且是剧烈的炎症反应。但是这种炎症反应有个特点,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抗原被消灭后,炎症反应就消退了。如果不消退,那就麻烦了,因为可能会引起免疫病理损伤。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其发病的根本机制就是体内一直有持续的炎症反应。亲,请关注&持续&这两个字,不是&rdqu...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转载]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如何看验血化验单
学一学化验单怎么看
(RBC)(HGB)
(WBC)(N)(L)
C-(CReactive ProteinCRP)
6-12CRP2448CRPCRP
CRPCRPCRPCRP&20mg/LCRP500mg/L
CRPCRPCRP()
CRP&20mg/L8CRP8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小还是细菌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