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作者: 刘树伟出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8年出版分类: R322尺寸: 26cm书号: 7-117-03043-7定价: RMB29.50形态: 约 263 页 - 280 章节阅读:
内容摘要: 附录与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协编教材 供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用全文目录目录一、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二、断层解剖学的兴起、范围和分科绪论三、断层解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四、断层解剖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二)结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三)结合显微外科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四)结合针刺的断层解剖学研究(五)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前景五、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六、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第一节 概述第一章 头颈部二、标志性结构一、境界和分部第二节 头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三、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一)颈内动脉系第三节 脑血管应用解剖和断层解剖二、脑的动脉系统一、脑血管的特点(二)椎基底动脉系(二)大脑深静脉(三)大脑动脉环(一)大脑浅静脉三、大脑的静脉(三)脑底静脉环第四节 脑室断层解剖一、脑室横断层解剖二、脑室矢状断层解剖三、脑室冠状断层解剖四、侧脑室的容量第五节 脑池断层解剖一、大脑纵裂池二、大脑外侧窝池三、帆间池六、小脑上池四、大脑大静脉池五、四叠体池(一)位置与组成八、环池九、鞍上池七、终板池(二)六角形鞍上池(三)五角形鞍上池(四)四角形鞍上池十、脑桥小脑角池十 一、小脑延髓池(一)冠状断层解剖第六节 蝶鞍区断层解剖十 二、小脑溪十 三、延池一、蝶鞍区三维断层解剖(二)矢状断层解剖(三)横断层解剖二、蝶鞍的形态和大小三、鞍膈四、鞍底五、蝶窦(二)垂体柄(三)垂体高度(四)垂体血供与MR钆快速增强扫描(一)垂体上缘形状六、垂体(二)动眼神经(五)垂体的最佳显示断层(一)视神经、视交叉与视束八、鞍周血管九、鞍周神经七、海绵窦(三)滑车神经(四)三叉神经与Meckel腔(五)展神经第七节 喉区断层解剖二、喉冠状断层解剖十、下丘脑一、喉正中矢状断层解剖三、喉区CT解剖第二节 胸部 连续横断层解剖第二章 胸部 第一节 概述二、标志性结构一、境界(一)纵隔淋巴结在典型横断面上的分区第三节 纵隔淋巴结断层解剖二、纵隔淋巴结的断层解剖一、纵隔淋巴结的分区(二)纵隔淋巴结的数目和大小(二)心包上隐窝(三)左、右心耳(四)胸腺(五)胸内甲状腺(一)纵隔血管三、易误诊为淋巴结肿大的纵隔结构(一)支气管第四节 肺内管道应用解剖二、肺内管道一、肺段的概念(二)肺动脉(三)肺静脉(四)肺内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五节 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一、肺段支气管的断面表现二、CT图像上肺段支气管与肺血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三、在横断面上划分肺段的标志性结构四、肺段在主要层面上的分布(二)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一)气管杈层面五、肺段在连续横断面上的划分(三)中间支气管层面(四)左肺上叶支气管层面(六)左、右肺下叶支气管层面(五)中叶支气管层面(八)下肺静脉层面(七)基底干支气管层面(九)上、下底段静脉层面(十)底段静脉层面第三章 腹部 第一节 概述二、腹部的重要平面一、境界第二节 腹部 连续横断层解剖第三节 肝段与肝内管道应用解剖二、肝段的划分法一、肝段的概念(一)肝门静脉左支三、肝门静脉(二)肝门静脉右支(二)左外叶的动脉和肝管(三)肝门静脉尾状叶支(三)左内叶的动脉和肝管(一)尾状叶的动脉和肝管四、肝动脉和肝管(二)肝中静脉(四)右前叶的动脉和肝管(五)右后叶的动脉和肝管(一)肝左静脉五、肝静脉(三)肝右静脉(四)肝右后静脉(五)尾状叶静脉六、在断面上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的鉴别方法(二)食管裂孔层面(一)第二肝门层面第四节 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二、肝裂在横断面上的识别三、肝段在典型横断面上的划分一、肝裂的交汇点(三)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层面(四)肝门静脉分叉部层面(五)胆囊层面(六)右半肝下份层面第五节 胰断层解剖一、胰的位置、分部与毗邻(二)胰颈(一)胰头二、胰横断层解剖(三)胰体(四)胰尾(一)胰头三、胰矢状断层解剖(二)胰颈(三)胰体(四)胰尾(一)肝周间隙第六节 膈下间隙断层解剖四、胰管断层解剖五、胰常见的变异一、膈下间隙的分区(二)脾周间隙二、膈下间隙矢状断层解剖三、膈下间隙横断层解剖(一)腹膜后间隙的外侧延伸第七节 腹膜后间隙断层解剖二、腹膜后间隙的横向交通一、腹膜后间隙的分区与内容(二)腹膜后间隙的内侧延伸(二)腹膜后间隙的下方延伸(一)腹膜后间隙的上方延伸三、腹膜后间隙的纵向交通四、肾与后腹膜隐窝的位置关系第二节 男性盆部连续横断层解剖第四章 男性盆部第一节 概述二、在横断层中男性盆部结构的配布规律一、境界第三节 前列腺分区解剖二、实用的内、外腺分区法三、前列腺分区解剖的现代概念一、传统的前列腺分区方法四、前列腺的基本断面及MRI表现第二节 女性盆部连续横断层解剖第五章 女性盆部第一节 概述二、在横断层中女性盆部结构的配布规律一、境界第二节 脊柱区一般结构第六章 脊柱区第一节 概述二、标志性结构一、境界和分段一、椎间盘二、韧带(一)椎外静脉丛三、脊髓四、椎静脉系(二)椎内静脉丛(三)椎体静脉第三节 脊柱区颈段二、椎间盘三、椎管及其内容物五、椎旁软组织一、颈椎四、椎间孔与神经根第四节 脊柱区胸段二、椎间盘三、椎管及其内容物四、椎间孔与神经根一、胸椎第五节 脊柱区腰段二、椎间盘一、腰椎三、椎管及其内容物四、腰神经通道第六节 脊柱区骶尾段(二)肘关节(三)腕关节(一)肩关节第七章 上肢第一节 概述二、主要关节一、境界和分部(四)腕骨间关节(五)腕掌关节第二节 肩部 横断层解剖第三节 臂部 一、臂上份横断层解剖二、臂中份横断层解剖第四节 肘部 三、臂下份横断层解剖一、经肱尺关节横断层解剖第五节 前臂部二、经桡尺近侧关节横断层解剖一、前臂上份横断层解剖二、前臂中份横断层解剖三、前臂下份横断层解剖第六节 手部 横断层解剖(二)膝关节(一)髋关节第八章 下肢第一节 概述二、主要关节一、境界和分部(三)踝关节(四)跗骨间关节第二节 髋部 二、髋部冠状断层解剖三、髋部横断层解剖一、髋部矢状断层解剖第三节 股部 二、股部中份横断层解剖三、股部下份横断层解剖一、股部上份横断层解剖第四节 膝部 一、膝部矢状断层解剖二、膝部冠状断层解剖三、膝部横断层解剖第五节 小腿部二、小腿中份横断层解剖三、小腿下份横断层解剖一、小腿上份横断层解剖第六节 足部 二、踝关节横断层解剖一、踝关节冠状断层解剖三、足关节地平(斜)断层解剖四、足部横断层解剖主要参考文献索引
> 分类号相同的书,郭天一,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7-,R322.8,李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2.4,杨文秀,人民卫生出版社,7-,R322,吴先国,河南人民出版社,7-109-2,丁文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7-,R322,王耀辉,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7-,R322,姜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2,窦杰贵,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7-305-2,严振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7-,R322 > 相同出版社的书,张德林,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2.161, ,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2.169,郭向梅,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3.7,王丽瑛,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张建业,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陈淑坚,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9.9,宋嗣荣,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祝家镇,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张福奎,人民卫生出版社,7-117-中图分类:
> <font color=#2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解剖学  随着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制备与磁共振图像(MRI)相匹配的断层解剖学标本也有很大提高。作者自1996年至今,改进传统的火棉胶包埋方法,对结构精细,临床意义重大的局部进行包埋,用大脑切片机制成断层标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制备方法和取材事项介绍如下:
  1 火棉胶包埋法的技术要点
  1.1 组织的制备和包埋步骤
  取用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成人鞍区和脊柱腰部为实验材料,步骤如下:①标本脱钙:所用材料用10%盐酸浸泡7~15d,直至骨组织可用针刺入时为止;②冲洗:取出标本,用循环水冲洗24h;③常规脱水:将标本逐级脱水,直到标本变硬为止;④浸胶:将脱水后的标本块先浸入5%火棉胶中,在真空干燥箱内以66kPa的压力抽真空30 min,静置1天后,再抽真空,再静置1天后浸入8%火棉胶中;以同样条件抽真空2次。⑤包埋与制块:用15%火棉胶作为包埋剂,包埋块的形成约15~30d(这个时间主要取决于火棉胶溶剂的蒸发速度)。将包埋块置入70%酒精中硬化保存;⑥焊块与切片:此操作均与传统方法相同[1,2]。
  1.2 断层标本的制备
  取用的局部材料大小取决于切片机的类型,以我室使用的德国酒浸L型大脑切片机为例,该机型标本组织块的焊托盘最大直径为20 cm,焊托盘平面至切刀距离为18 cm。标本取材体积在18 cm×18 cm×15 cm为宜,应取材前设计好标本的焊接面和切面。切片厚度一般设置在0.5~1.0 mm,根据实验者需要亦可切至50~100 μm。
  2 结果
  用经火棉胶包埋的局部组织块制作的断层切面均能清楚显示出不同的组织结构及其关系。切片显示,颅底鞍区(海绵窦)内脑神经、颈内动脉及蝶窦的状况(见图1);腰部(脊柱区)断面可见椎间盘,椎间关节及椎管内的脊神经根(见图2)。
图1 经海绵窦鞍结节前部层面
图2 经第2、3腰椎连结部层面
  3 讨论
  传统的火棉胶(Nitro celluloid)包埋法主要用于神经组织、心脏和内脏器官等小块组织的包埋,而用于大的局部组织包埋则未见报道,以往的断层标本制作一般用低温冰冻后锯切,厚度一般在1~2 cm。随着磁共振图像和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发展,扫描层越来越薄,与之匹配的断层切片趋向薄型化。对于1~2 cm厚度的断层结构已不能满足影像学和外科学的发展需要,不能提供翔实的,特别是匹配MRI的断层切片资料和疑难手术入路资料, 这就需要断层切片制备方法的不断改进。目前,用生物塑化技术制备的断层切片厚度为1.2 mm,锯路损耗0.3 mm[3]。但塑化技术设备要求高,费用贵,现在国内尚未普及。本文提供的方法简单,经济,可适用于头颅、颈部、脊柱区及四肢关节的断层解剖,不仅标本可连续切片而且对切片厚度的选择有较大的随意性;0.5 mm以下的切片还可进行组织染色,能翔实阐述局部断层的解剖关系。■
  参考文献:
  [1]田中克己.显微镜标本的制作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2]鞠 躬,万选才,董新文.神经解剖学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8
  [3]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生物塑化技术.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67
收稿日期: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图片新闻                                人体断层解剖学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人体断层解剖学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刘树伟出版时间
页 数:250
字 数:438000
印刷时间: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
包 装:平装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与重点的统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的横、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但重点讲授了全身各部的横断层解剖。连续横断层解剖是断层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应讲精讲透,让学生从中领司到断层解剖学的精髓和内在规律。
2.整体与断层的统一。为帮助学生理解断层解剖和实现对人体结构断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本书增加了某些必要的整体解剖的内容,并在概述中总结了人体主要结构在断层中的配布特点和变化规律。
3.解剖与影像的统一。断层标本与CT、MRI图像是断层解剖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两者既联系密切,又不完全相同。书本每一幅断层标本线条图均配有同一层面的CT与MRI图像,试图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融合起来,努力把握其内在规律和结合点。绪论
一、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
二、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历史
三、人体断层解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四、人本断层解剖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五、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六、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六、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1章 头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颅脑横断层解剖
第三节 颌面部横断层解剖
第四节 头部矢状断层解剖
第五节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第2章 颈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怎么学好断层解剖学_百度知道
怎么学好断层解剖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刘树伟的《断层解剖学》,影像专业的《断层影响解剖学》都是不错的选择
多看图谱,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其他类似问题
解剖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断层解剖学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