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前天去检查我的糖尿病肾病分几期,因为是家传的,所以已经有了心里准备,想问下2型糖尿病

您当前的位置: >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有哪些
作者:问问医健康网&&文章来源:&&发布时间:
 硒缺乏将会引起胰岛的β细胞分泌功能改变,胰岛素分泌储备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硒均明显低于健康人。所以人体内的硒元素是不可缺乏的。硒能让胰岛不受到损害,补硒可保护胰岛,对糖尿病有帮助。2型糖尿病病人人体内存在自由基的升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尤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有哪些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尽早预防可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及时检查血糖,必要时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值.
  硒缺乏将会引起胰岛的&细胞分泌功能改变,胰岛素分泌储备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硒均明显低于健康人。所以人体内的硒元素是不可缺乏的。硒能让胰岛不受到损害,补硒可保护胰岛,对糖尿病有帮助。2型糖尿病病人人体内存在自由基的升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尤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高,而补硒可改善上述状态,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硒具有生理胰岛素作用,能促进靶组织利用葡萄糖,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不增加血中胰岛素水平,这为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机遇。硒除了产生胰岛素样作用以外,还有与胰岛素协同的作用,这使得硒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
  饮食注意
  一、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二、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
  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我们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
  疾病护理  技巧不仅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还能辅助糖尿病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学会下列基本护理技巧:
  &学会如何监测血糖和记录血糖值
  &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及进餐时间
  &必要时需懂得如何服用药物
  &懂得如何辨别和处理高血糖或低血糖
  &学会如何安度生病的日子
  &了解糖尿病药物及其他用品购买地点,并懂得如何储存这些用品
  学会这些基本技巧可能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并且还要不断学习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知识,以便懂得如何控制糖尿病和改善生活质量。此外,还应该时常关注与自己病情相关的最新研究和治疗方法。
& 相关阅读:
稿源:&&健康网编辑:问问医健康网&&&
描述请输入您提问的内容
疾病查询中心9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2010年版_-第8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9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2010年版_-8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指南导读●89;糖尿病并发症;(3)糖尿病肾病:妊娠可加重已有的肾脏损害;(4)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的胃轻瘫、尿;(5)心血管病变:如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未被发现和处;以上特殊情况需要与妇产科医师协商是否终止妊娠;15.2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近年来,糖尿病发病逐渐;(1)1型糖尿病: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6期●指南导读
●89糖尿病并发症。应在妊娠期间严格控制血压。应避免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3)糖尿病肾病:妊娠可加重已有的肾脏损害。对轻度肾病患者,妊娠可造成暂时性肾功能减退;已出现较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肌配>3 mg/dl(265 μmol/L),或肌酐清除率<50 ml/min],妊娠可对部分患者的肾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肾功能不全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影响。(4)神经病变: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的胃轻瘫、尿潴留、对低血糖的防卫反应差和直立性低血压可进一步增加妊娠期间糖尿病管理的难度。(5)心血管病变:如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未被发现和处理,妊娠使死亡的风险增加。应在妊娠前仔细检查心血管疾病证据并予以处理。有怀孕愿望的糖尿病妇女心功能应该达到能够耐受运动试验的水平。以上特殊情况需要与妇产科医师协商是否终止妊娠。15.2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逐渐趋于低龄化,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肥胖儿童。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主要有以下类型:(1)1型糖尿病: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2)2型糖尿病。(3)成年起病的青少年糖尿病(MODY):分子生物学检查可见一系列特定的基因缺陷,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其他类型糖尿病:包括胰高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生长抑素瘤等以及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在新生儿发生的糖尿病中部分(30%~58%)是胰岛β细胞的磺脲类受体Kir6.2基因突变引起,此类患者罕见。在我国,目前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仍以1型为主,但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时区分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类型很困难,当患儿貌似2型糖尿病时,仍应注意有1型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可能。有条件的单位应进一步测定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和C肽释放水平,并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随访,有助于分型诊断。15.2.1
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发糖尿病。患儿胰岛功能低下,常伴有β细胞自身抗体阳性,包括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DA)和人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IA-2A)等自身抗体。我国儿童青少年(0~14岁)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0.6/10万,属低发病区,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数并不少。(1)临床表现:主要如下:①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发病,可有家族史;②典型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③不典型隐匿发病患儿多表现为疲乏无力,遗尿,食欲可减退;④20%~40%的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就诊。(2)治疗方案及原则: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表14)。1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使糖尿病患儿能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和成长。①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常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患儿胰岛残余β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差异,胰岛素治疗要注意个体化;②饮食治疗:1)计划饮食,控制总热量,但要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2)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3)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最好是1日3次主餐和3次加餐。应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时间及作用时间相配合;③运动治疗:1型糖尿病患儿病情稳定后可参加学校的多种体育活动,这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④心理治疗和教育:是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促进患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给予糖90●指南导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6期尿病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⑤要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⑥门诊随访:一般患儿至少每2~3个月应到糖尿病专科门诊复查1次。1)每次携带病情记录本,以供医师对病情控制的了解,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2)每次随访均应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尿常规、尿糖及酮体、餐后2小时血糖和HbA1c。3)预防慢性并发症:每半年至1年检测一次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眼底以及空腹或负荷后C肽水平,并观察血压的变化,注意患儿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腹泻的发生,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并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变化。4)1型糖尿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因此在诊断时应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应该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若甲状腺功能正常,应在1~2年后重复测定。15.2.2
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或(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但和成人2型糖尿病不一样,其胰岛素敏感性会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而降低。(1)临床表现:发病较隐匿,多见于肥胖儿童,发病初期超重或肥胖,以后渐消瘦,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部分患儿伴有黑棘皮病,多见于颈部或腋下。这类患者在诊断2型糖尿病的同时要注意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微量蛋白尿、眼底病变等,以及睡眠呼吸障碍及肝脏脂肪变性等疾病。青春期少女还应注意是否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2)治疗方案及原则:①健康教育:不仅针对2型糖尿病患儿个体进行健康和心理教育,同时更要对患儿家庭成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合理的生活方式对病情的控制尤为重要。②饮食治疗:饮食控制以维持正常发育和标准体重、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和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为原则,肥胖儿童的体重减低量要因人而异。③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的控制和促进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根据性别、年龄、体型、体力、运动习惯和爱好制订适当的运动方案。④药物治疗:原则上可先用饮食和运动治疗,观察2~3个月,若血糖仍未达标,可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以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由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与成人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相似,有理由推测这些药物对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有效。药物的选择及应用基本上与成年人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口服降血糖药物对于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未进行过全面的评估。FDA仅批准二甲双胍用于10岁以上的患儿。用药应体现个体化,在多数情况下,特别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儿,二甲双胍作为首选药物。与磺脲类药物相比,在控制HbA1c水平相当时,应用二甲双胍不易发生低血糖,同时有一定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胰岛素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与儿童1型糖尿病相同。⑤自我血糖监测。⑥控制目标:保持正常生长发育,避免肥胖或超重,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血糖<7.0 mmol/L,HbA1c尽可能控制在7.0%以下。⑦定期随访,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和HbA1c的检查,表14
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年龄段幼儿-学龄前期(0~6岁)学龄期(7~12岁)青春期和青少年期(13~19岁)血糖目标值[mmol/L(mg/dl)]a餐前5.6~10.0(100~180)5.0~10.0(90~180)睡前/夜间6.1~11.1(110~200)5.6~10.0(100~180)HbA1c(%)7.5~8.5<8.0原因脆性,易发生低血糖青春期前低血糖风险相对高,而并发症风险相对低有严重低血糖的风险;需要考虑发育和精神健康;如无过多低血糖发生,能达到7%以下更好5.0~7.2(90~130)5.0~8.3(90~150)<7.5注:a 血糖控制应权衡利弊、实行个体化、低血糖风险较高或尚无低血糖风险意识的患儿可适当放宽标准;当餐前血糖和HbA1c之间出现矛盾时,则应考虑加用餐后血糖值来评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6期●指南导读
●91早期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3)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成人2型糖尿病一样,对于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进行筛查和预防。不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标准:①高危因素:超重(相对于同性别、年龄人群,BMI超过85个百分点)合并以下任意2项指标:1)家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患有糖尿病;2)高风险种族;3)胰岛素抵抗特征(如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4)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诊断为妊娠糖尿病。②年龄:10岁或青春期(如果青春期提前)。③筛选频率:每隔3年。15.3
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方国家>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15.3.1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1)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异质性较大,其年龄、病程、基本健康状态、合并症以及预计生存期均不同。(2)部分患者是过去发生糖尿病随年龄增大进入老年期,这类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慢性并发症。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常因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3)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如高血糖高渗状态,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4)少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体温低、多汗、神经性恶病质、肌萎缩和认知功能减退。(5)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潜在的伴随疾病。15.3.2
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1)急性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常为高血糖高渗状态,病死率高。(2)慢性并发症:①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②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均随增龄而增加;③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增多;④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和活动受限。15.3.3
老年糖尿病治疗的注意事项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相似,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尽管血糖控制是重要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血脂,血压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益处甚至大于严格控制血糖。老年糖尿病多属于2型糖尿病,多数病情较轻,因此如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达标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常伴有器官功能减退,伴心、肾、肝、肺功能不全者,应注意口服降糖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特别在病程长、已有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血糖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成人。15.3.4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是关键。老年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15.4
围术期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患者因其他原因需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得到特别的关注。对医护人员来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一种挑战,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手术风险。而且手术应激可使血糖急剧升高,造成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这是术后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高血糖可造成感染发生率增加及伤口愈合延迟。因此围术期的正确处理需要外科医师、糖尿病专科医师及麻醉师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5.4.1
术前准备及评估92●指南导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6期(1)对于择期手术,应对血糖控制以及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糖尿病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病变及肾病。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应控制在7.8 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对于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为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在接受小手术的术前当晚及手术当天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接受大中型手术时则应在术前3天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治疗。(2)对于急诊手术,主要评估血糖水平,有无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果存在,应及时纠正。15.4.2
术中处理(1)对于仅需单纯饮食治疗或小剂量口服降糖药即可使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小手术时,术中不需要使用胰岛素。(2)在大中型手术术中,需静脉应用胰岛素,并加强血糖监测,血糖控制在5.0~11.0 mmol/L。术中可输注5%葡萄糖液100~125 ml/h,以防止低血糖。葡萄糖-胰岛素-钾联合输入是代替分别输入胰岛素和葡萄糖的简单方法,需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15.4.3
术后处理(1)在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以前仍予胰岛素静脉输注,恢复正常饮食后可予胰岛素皮下注射。(2)对于术后需要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患者,如血浆葡萄糖>10.0 mmol/L,通过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将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较安全。(3)中、小手术后,一般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8 mmol/L,随机血糖<10.0 mmol/L。在既往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考虑更严格的血糖控制,同样应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15.5
糖尿病与感染
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为常见也更为严重。糖尿病并发感染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感染导致难以控制的高血糖,而高血糖进一步加重感染。感染可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感染也是糖尿病的重要死因之一。15.5.1
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类型
如泌尿系感染、肺炎、结核病、胆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耳炎和口腔感染。(1)泌尿系感染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的肾盂肾炎、肾及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和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及克雷伯菌。(2)肺炎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及革兰阴性菌。毛霉菌病及曲霉病等呼吸道真菌感染亦多见于糖尿病患者。(3)糖尿病患者结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更常见非典型的影像学表现。(4)皮肤葡萄球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感染之一,常见于下肢。足部溃疡的常见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增加,易导致牙齿松动。外耳炎常是被忽略的感染灶。15.5.2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1)预防:良好的血糖控制,加强自身卫生及必要的免疫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严重感染的发生。(2)治疗:严格控制血糖为首要措施,胰岛素治疗为首选;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必要时行外科手术干预,特别是在糖尿病足的治疗过程中更加重要。15.6
糖皮质激素与糖尿病15.6.1
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同时也是对糖代谢影响很大的药物。血糖升高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长期应用或单次应用均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这种作用通常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当停用糖皮质激素后,糖代谢通常会恢复至用药之前的状态。但如果用药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血糖增高。15.6.2
非糖尿病患者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至少监测血糖48小时,根据血糖情况及时给予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15.6.3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糖和HbA1c,典型的血糖谱为相对正常的空腹血糖及逐渐升高的餐后血糖。因此,不能只监测空腹血糖。其次,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3卷第6期●指南导读
●93时,应加强降糖治疗。随着糖皮质激素剂量的改变,降糖治疗亦应及时调整,胰岛素治疗常作为首选。15.7
糖尿病与抑郁症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可能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我国江苏数家医院糖尿病患者门诊问卷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达50%,其中有4%左右是需要治疗的抑郁症。伴有抑郁症的糖尿病血糖不易得到满意控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抗抑郁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但某些抗抑郁药可能对血糖控制不利。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饮食失调、认知障碍等应作为患者心理评估及治疗的重要方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和抑郁症状,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8
精神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与糖尿病
欧美人群已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普通人群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治疗精神异常和HIV/AIDS的某些药物有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的不良后果,并且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第二代药物)可增加发生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治疗HIV/AIDS的高活性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可导致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尤其是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时。建议在选择精神疾病和抗HIV感染的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这些不良反应。开始上述药物治疗前,应检查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询问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吸烟史和特殊疾病家族史。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每个月测量1次血糖和体重,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者应进行常规血液生化检查。16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HDL-C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目前研究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综合征者相比,其罹患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16.1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完全统一,表15列示WHO(1999)、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教育组第3次报告(NCEP-ATP Ⅲ 2005)以及IDF(2005)等3个标准。我国也制定了以中国人调查数据及研究结果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分别是2004年CDS和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JCDCG)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2004年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CDS建议对中国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的结果如下。(1)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为14%~16%,标化患病率为9%~12%,总体上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趋势。(2)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3)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增龄趋势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65岁以前代谢综要点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004)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
超重和(或)肥胖:体质指数≥25 kg/m2●
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110mg/d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140 mg/d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血脂紊乱:空腹血浆甘油三酯≥1.7 mmol/L(150 mg/dl)和(或)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 mmol/L(35 mg/dl)(男)或<1.0 mmol/L(39 mg/dl)(女)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9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_2010年版_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的非传染 性疾病威胁正日益增重, 其中的糖尿病和随之而来的合并症更是危害...
s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版)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苏州 序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已打2010 年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介绍作者:解放军总医院 陆菊明 7 月 22 日,在 2011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的“指南解读与临床实践”主题 ...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年版,讨论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苏州 1 序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的非...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最新 2010 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苏州 1 序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的非...
s  新版《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新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一览 2010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基于全球最新最详实的糖尿病研究...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苏州 序 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人类健康面临的非传染性...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作者:明磊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 此文章来源于 .cn 10 月 16 日,2010 年版...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新版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10 月 16 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年版)。与 ...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肾病分几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