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女儿被诊断是多动症怎么诊断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我女儿是否有多动症
我女儿是否有多动症
我女儿现在有7个多月,她坐着,躺着,抱她时都会手脚不停地动,而且容易发脾气,其他方面没什么,请问这是多动症的表现吗?
首先应该了解小儿多动症的疹断,它是一种轻微的脑功能损害造成注意力缺损、多动,这个病的诊断要到学龄期才能作出。他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小的一些表现可能与此病有关。孩子从小不会爬主要影响的是感觉统合能力,在有感觉统合失调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困难,这和注意力缺损多动不是一个病。从小只要注意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在各个阶段都正常发育即可,现在不要过于担心,现只是宝宝活泼好动的表现,另外告诉你,一般在学龄前是不诊断多动症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不用和你细说。
不像是多动症的表现,这么点的孩子也不会得多动症的,爱发脾气可能是宝宝长牙心情烦躁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不算 我家宝宝也是这样呢 多陪陪他 不喜欢抱就放在床上和他玩啊 拿玩具吸引他
我儿子也是,我也在想是不是多动症。
下孩子都好动的,不能判为多动症呀,宝宝活泼嘛,很担心就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就放心了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投诉类型:
投诉理由: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我女儿最近患上了小儿多动症,怎么样治疗?
病情描述:
我是河北唐山的患者。是去年 日开学后 学校老师发现的孩子课堂上坐不住,揪别的同学头发,打别的同学,控制不住 自己。去唐山妇幼医院看过,经大夫诊断是小儿多动症,只是给开了点《小儿静灵口服液》吃。
孩子身体各种维生素都不缺少,很稳定,就是不怎么爱吃蔬菜,吃饭少。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还在吃《小儿静灵口服液》只不过感觉没有怎么管用,孩子还是任性,烦燥,闲不住。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希望医生能给开点药或是指点一下,我们大人应该怎么做,把孩子治好呀!谢谢医生!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情分析:这个病不能光吃药能解决问题。建议就诊。
本回答来自: 北京金童中医医院& | &
& | & 09:45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购药推荐:
多动症相关疾病→ 儿童多动症到多大可以确诊
儿童多动症到多大可以确诊
健康咨询描述:
我女儿今年七岁,上一年级,上课总是坐不稳,老师讲课她就玩自己的,总是被批评,有时候她自己也想好但是觉得管束不住自己,有时候坚持一天,第二天又忘记了,医院说至少要到8周岁才能确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儿童多动症到几岁才可以确诊治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根据您所提的问题,原则上按目前的诊断标准,6、7岁上学就可诊断,但症状在这之前就很可能已经出现。关于学前儿童是否做诊断尚有些不同观点,对于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即使幼儿不满6岁,但症状很突出并造成不良影响,预计7岁后仍符合标准,也可以提前做症状学诊断并治疗。祝您生活愉快。
疾病百科| 多动症
挂号科室:儿科
温馨提示: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
好发人群:儿童
常见症状:学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236
参考价格:135
参考价格: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
参考价格:¥5.5
用于心肾不足,痰浊阻窍所致的小儿多动,少语,烦躁...
参考价格:¥36.42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一)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 近年来,&儿童多动症&似乎成了流行病。仅仅在我周围,就有不少孩子莫名其妙地患上了这个病,其中一部分孩子开始服药治疗。
&& 可是,我明明清楚地看到了这些孩子&症状&的出处&&他们的家长或严厉或溺爱,教育方法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正是这些错误,给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身上的&症状&,几乎都是在反抗不得当的教育中被扭曲的表现。同时,我没见到哪个孩子仅靠吃药治好了&多动症&,相反,吃药后越来越像病人,&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孩子倒不少。
&& &儿童多动症&这个词越来越像根刺一样不时地刺痛着我,促使我去关注这个事情。
&&& 我前几年在一所小学接触过一个男孩。当时这个男孩上小学二年级,被认为患有严重的&多动症&。
&&& 男孩以前在另一所小学上学,从上一年级开始就表现出不安分。上课满教室乱跑,谁都管不住他,课堂经常被搅乱了,弄得老师无法上课。他总是无端地攻击同学,恶劣到把同学的头摁到小便池里,用蚊香烫同学。至于把同学抓伤就更多了。这遭到很多家长的抗议,原来的小学实在没办法,要求他转学。他上二年级时就被转到了现在的小学。
&&& 但转学后情况丝毫没变,新学校也没办法,只好让他的家人陪着他上学。他奶奶每天影子似地跟着,寸步不离。上课时和他同坐一个桌子,摁着不让他起来捣乱;下课了抓着他的双手在走廊里,不让他和别的同学玩,怕他伤害别的同学。这个孩子在学校很出名,连校长都发愁,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 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孩子是在教室走廊里,下课后同学们都活蹦乱跳,三三两两地玩。只有他,双手被奶奶紧紧地钳着,什么都不能干。看样子他时刻想挣脱,但又挣不开;眼睛看着别的同学,似渴望又无奈也有敌意,像个小囚徒。
他的班主任很肯定地认为这个孩子有多动症,告诉我说,他家人带他到医院的精神科看过,这是医生诊断出来的。医生要求他吃药,并说要至少服用三年。他吃了三个月,没有一点效果,而药又很贵,爷爷奶奶可能是出于经济上考虑,给他停药了。老两口只有一人有退休金。
&& 和这个孩子以及他奶奶简单聊过几句后,不知为什么,直觉认为男孩应该是个正常孩子。后来了解了一下他的家庭,基本上肯定&病因&就在他的家庭教育上。
男孩父母是未婚同居,他出生后父母就分手了。男孩的妈妈是来自南方的一个打工妹,回了南方,从此杳无音信;他父亲不知在哪里混日子,行踪从不告诉家里,半年或一年回家打个照面,根本不管孩子。男孩的爷爷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当年对自己的儿子非打即骂,现在又用对待儿子的方法来&教育&孙子,尤其把对儿子的不满经常发泄到孙子身上。他的奶奶则是整天包办孩子的一切,又成功心切,恨不得把孙子培养成个人才,来弥补儿子给家庭带来的羞愧,所以整天要求男孩要这样那样,并不时地数落他。
&& 在这样&野蛮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是个小野人。看到男孩这么小,已像个坏蛋和囚犯似地活着,我非常心疼这个孩子,觉得如果不想办法改善,他将来只能有两个去处,监狱或神经病院。于是对他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心理矫治工作。
但我并不是直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而是从消灭&病根&做起,把主要功力放在改善他的生存环境上。
男孩的真正监护人和抚养人是他的爷爷、奶奶,所以我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这两位老人。在初期,频繁地和他爷爷奶奶谈话,后来也定期和他们接触。我的工作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他们不打骂孩子,尊重孩子,不要给孩子压力。这一点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两位老人很难做到,他们已习惯了以前的教育方式。我就反复给他们讲,让他们明白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孩子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规则的形式确定一些基本的行为原则。同时从细节上辅导他们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和孩子说话。
改变成人比改变孩子困难得多,但不改变成人,孩子就不可能改变。整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他们情绪的把握,首先让他们接受我,对我没有情绪上的抵触,继而接受我的观点。两位老人慢慢开始信任我,再加上我不断的工作,终于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问题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逐渐改变教育观念,放弃了原来粗暴的方法,不再打骂孩子,孩子随之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我还经常找孩子的班主任,尽量改变班主任对孩子的看法,让班主任相信他没有病,是个正常孩子。我和班主任一起想办法,通过让孩子为班里做点事来制造孩子的成就感,对他形成肯定与激励。当班主任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孩子时,班里的同学们也跟着改变了态度。
我也和这个孩子有几次交流,我和他的谈话内容主要是动画片和画画,因为他喜欢这两样事情;还互相讲故事讲笑话。我还邀请他和他奶奶到我家里玩,并把他给我画的画儿贴到我家墙上。他只要来到我这里,我就让他感到自己是个非常正常的孩子,让他在情绪上愉快而放松。这样,孩子和我相处几次后,不仅没有敌意,甚至产生了情感依赖。当我确信我和孩子间已建立起友好信任的关系时,适时地向他提出了不许打人,上课不许下座位的要求。他接受我的意见时,丝毫没有勉强,他的眼睛里闪现着愉快和幸福的光泽。
我的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四个月后,男孩就不需要有人跟着上学了,他开始有了自我约束力,不再主动攻击别人。一年以后,男孩就再也不打架了。论打架能力他应该还很强,但他似乎有比别的孩子更强烈的避免冲突的意识。有两次别的同学打他,他居然能做到抱头蹲地上忍着。
我分析他的忍耐力可能来源于他非常珍惜自己&是个正常孩子,而不是有病儿童&这样的改变;即使偶尔挨打,也比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好。现在这个孩子马上要升入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中等,在纪律等其它方面都完全正常了。他的一双小手再也不需要被大人钳住,他获得了自由,真正有了同学和朋友。
这个患有严重&多动症&的孩子就这样痊愈了,这让我对&多动症&有了更多的疑惑。
&&& 2007年夏天,国内权威报纸之一《北京青年报》发表署名记者赵新培的《多动症儿童,暑期就诊增三成》一文。文中引用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的话说&北京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4%&5%&。日,同一张报纸上又刊登一位叫朱珠的人写的《儿童多动症,告别红处方》,称&据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4.31%-5.83%&。按照这个比例算下来,估计全国共有患儿近2000万!我又从网上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资料显示近年世界各国都有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统计,一般从4-14%不等,例如美国的发病率为10-20%,个别国家甚至统计为40%&&什么疾病的发病率能达到这么高呢,传染病也不至于此吧。这么大面积发作的全球性公共疾病,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 这时我看到了两本书,一本是德国自然科学家、最佳医药记者耶尔格&布勒希的《疾病发明者》;另一本是美国著名记者兰德尔&菲茨杰拉德的《百年谎言》,这两本书都用翔实的资料和和透彻的剖析,揭露了现代医药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陷阱&与&黑幕&。他们不约而同地对&儿童多动症&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无端地被制造和扩大化的&疾病&。
&& 看完这两本书后,我又上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同时重新翻阅了美国著名教育家、神经病学博士蒙台梭利的教育论著,把所有的资料综合起来,基本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许不能绝对地说&儿童多动症&这个病不存在,因为它到目前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事;但就目前的诊断概念来说,它是不真实的。当下对该疾病的诊断如同把所有咳嗽几声的人都断定为肺癌患者一样毫无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一、从名称的变迁,看疾病的无中生有
&&&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人们企图用医学解释一切需要改善和校治的现象。孩子&不乖&自古就令许多人头痛,于是这个问题进入了医生们的视野。
&&& 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5年,法国精神科医生霍夫曼写了一本书《蓬头彼得》,描写了一个活动过度的儿童,这提醒人们对儿童躁动不安现象的关注。一个世纪后的1947年,有专家猜测少数儿童过度活动是由脑损伤引起的,故将该现象命名为&脑损伤综合症&。
&& 由于这样定义不足以解释大脑从未受伤的孩子们好动的表现,脑损伤之说行不通,就有人提出这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可是,&脑轻微损伤&说在许多儿童的生理检查中根本找不到,在成长过程中也无迹可寻,这样命名也行不通。于是,就离开大脑,提出&行为功能障碍&&&这个名称回避了病因不清的尴尬,只是以&表现&来命名。可这个名称由于概念太模糊,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禁止。
但儿童行为不乖已被医疗界认定为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1962年一个国际儿童神经科学工作会议决定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暂时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简称MBD)。1980年,美国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此命名为&注意缺失障碍&(Attentional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最后,在1987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发明出现在最广泛的名称&注意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
&&& 从名称的演变可以看到,病症名称产生于猜测,又随着人们对猜测的怀疑而调整。逐渐由硬性特征过渡到模糊特征,由可察性过渡到不可察性。它不是由于深入研究探索而使事情向真相靠近,只是为了保留猜测的合理,让名称变得有更大的解释空间。
&& 这种名称的演变实现了两个目的,第一摆脱诊断学上的尴尬;第二成为普遍适用的病症。
&&& 由于疾病本身尚属猜测,如何诊断就成了问题。但现实是,很多孩子被言之凿凿地确诊为患了&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那么,我们看看这个病是怎样被诊断出来的。&
二、诊断上的轻率与简陋
从资料来看,&多动症&检查基本上都是主观判断,很少有客观依据。有的医生也会做脑神经检查和生物指标化验,但这些对大多数体格无明显缺陷的儿童无意义,且各项生化指标与病症的形成关系也属于猜测,不具有切实的临床诊断意义。
我问了几个被诊断为有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接受的诊断手段都差不多,主要是医生向家长询问情况,和儿童的谈话,并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另外使用&诊断量表&,根据量表得分,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
量表似乎是一种客观诊断手段,它最能让人相信医生诊断的准确性。真是这样吗?
下面三个量表是被国内多家医院及中国儿童健康网、儿童博客网和中华育儿网等相关医疗网站采用的。为了说明问题,请原谅我不厌其烦地把它们罗列在这里。
美国简化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
①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
②兴奋活动,容易冲动(& )
③惹恼其他儿童(& )
④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
⑤坐立不安(& )
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 (& )
⑦必须立即满足要求、容易灰心丧气(&& )
⑧经常易哭(& )
⑨情绪变化迅速剧烈(& )
⑩勃然大怒或出现意料不到的行为。(& )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有&1分;较多&2分: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
①&&&& 上课时坐立不安。(& )
②&&&& 上课时经常讲话(& )
③&&&& 上课时小动作多(& )
④&&&& 发言不举手(& )
⑤&&&& 不专心,东张西望,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
⑥&&&& 情绪变化快易与人争吵(& )
⑦&&&& 常惹人干扰人活动(& )
⑧&&&& 不能平心静气玩耍(& )
⑨&&&& 做事心血来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有始无终(& )
⑩&&&& 做事不计后果如何(& )
⑾&&& 随便拿父母钞票,或在外偷窃(& )
⑿&&& 丢三落四,记忆力差(& )
⒀&&& 学习成绩差(& )
⒁&&& 说谎、骂人打架(& )
诊断:得分计算:没有&0分;稍有&1分;较多&2分:很多&3分;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⑴、 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少年可仅限于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 ( )
⑵、 要求静坐时难以静坐 ( )
⑶、 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 )
⑷、 在游戏或集体活动时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上场 ( )
⑸、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既抢着回答 ( )
⑹、 难以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如不做家务等 ( )
⑺、 在做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 ( )
⑻、 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 )
⑼、 难以安静地玩耍 ( )
⑽、 经常话多 ( )
⑾、 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 )
⑿、 别人和他讲话时常似听非听 ( )
⒀、 常丢失学习或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书、作业本等 ( )
⒁、 常常参与危险活动而不考虑后果,如乱跑到街上去而不顾周围等( )
诊断:在7岁以前起病,病史已有半年以上,并具备上述指标8条以上为阳性,即为多动症。
&&& 几乎所有儿童的正常行为都成了&临床表现&!
&&& 按这几个量表来判定,&多动症儿童&岂止是上面提到的患病比例,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得成为&患儿&吧,这之中当然包括我自己的女儿&&毫无疑问,她如果在童年时用这几张量表来测,每样都不严重,都有一点点,平均各项得分为&1&,那么也得被诊断为&阳性&吧。
&&& 那么,哪个儿童不是&患儿&呢?
&&& 《疾病发明者》作者对当前医疗界过度诊断、滥用药物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称这种现象是&发明疾病&。其中&多动症&就是典型的&被发明的病症&。
&&& 他说:&医生自己经常搞不清楚,因而常常误用有争议的诊断辅助工具。连多动症支持者都估计,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有1/3是诊断模式下的牺牲品。比较各国,也可以发现把多动症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是多么随便的事。根据研究,巴西儿童有5.8%患多动症,芬兰有7.1%,阿联酋14.9%的孩子患有注意力缺乏症。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谁知道!小孩每天服药的情况就这样盲目形成,要对抗的病状却十分模糊。&多动症儿童&的沉重标签往往基于医生的主观印象;诊断多动行为的某些准则也可以在多数健康儿童的身上找到,例如经常无法专注聆听他人说话、做作业和组织活动经常有困难、回答问题经常不假思索。这些是症状吗?或者只是令(某些)大人心烦的行为?&
&&多动症诊断量表&,这个事关千百万儿童命运与健康的东西,它是怎样产生的,谁制定了它,经过了怎样的检验与论证?如此粗制滥造、愚蠢做作的东西,竟然被当作主要检查工具给儿童使用。它哪里只是张量表,简直就是诊断圈套!&
三、令人眼花缭乱的&致病原因&
&& 轻率诊断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无奈的难堪,这么&普遍&的一个公共疾病,它的形成机理到底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生病?历经一百多年的&研究&,解释越来越多,可到现在谁也说不清。
从现有资料看,有这样几种病因说:
第一,&&&&&& 轻微脑组织损害&&这一点主要围绕儿童出生方式进行猜测。在剖腹产被广泛使用前,被认为是出生时脑部受挤压所致;剖腹产被广泛使用后,却又说是因为剖腹产所致。还有的说是母亲怀孕期感染、高血压,或婴儿期喂奶及其它活动中,脑部受到损害。总之,孕产期、成长期的每一种情况都被猜测为可能,似乎一个人只要&出生&过、经历过胎儿与婴儿期,他的脑就要被损害。巧妙的是这些&损害&基本上都是不可测的。
第二,城市环境污染造成的铅中毒致病&&这个原因听起来有些道理。但这里有几个疑问:第一个疑问是,一百六十多年前问题被提出来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应该还不存在吧;第二个疑问是,每座城市的儿童都呼吸着相同的空气,为什么只是一部分人得了病?第三个疑问是,生活在偏远山村的孩子不得这个病吗?
第三,&遗传生理因素&&这方面有看似很专业的表述,但分析后就可以看到,在没有获得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以大脑某个微小的生化指标差异来解释一个病因,这不过是自说自话的猜测。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有一些生理指标差异的,这很正常;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心情、年龄、饮食下,许多生理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拿不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只好拿鸡毛当令箭了。
第四,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微量元素的缺乏、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致病&&这类猜测很多,看得让人发晕。几乎是当下社会生活中有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就成了病因。如果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儿童患多动症,那么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以后还有没有健康儿童了?
第五,家庭或学校的教育因素,使孩子心理受到损伤&&这是唯一通过直接观察,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而不是通过猜测得出来的。这个原因最有说服力,可是总被摆到一个最不重要的位置。所有谈多动症的资料都首先试图说明多动症的成因是脑部问题,是个生理问题,而教育问题、心理成因只是偶尔被一些资料淡淡提及。
&&& 但这个被淡淡提及的原因之下,没有人能解释,一个基于教育形成的问题,为什么需要孩子自己服药治疗。近年来离婚数字攀升导致&儿童多动症&发病率高似已成为一种证据,人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得病&&&可是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吃药能解决吗?父母间的争吵已使孩子的内心伤痕累累,然后孩子又被告知他自己有病,这难道不是雪上加霜吗?
&& 由著名的诺华药厂资助的德国《儿科医学实务》杂志出了一本《注意力缺乏和多动》专刊,里面甚至推断多动症是石器时代的遗产。并告诉大家&多动症在人类早期可能属于有益的(遗传决定的)行为工具,在现代社会却成了缺点,会危害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性。& &&连人类千万年间保留下来的遗传特点也变成病了。(未完,请看第二部分,点击下面链接)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动症怎么诊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