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分泌中-晚期月经 子宫内膜膜及月经早期月经 子宫内膜膜,间质较致密是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基本概述
中文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英文名: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  别名:子宫淋巴管内间质异位症;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子宫淋巴管内间质肌病;uterinestromalendometriosis;uterinestromatosis&  
概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ESS)是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肿瘤,约占子宫肉瘤的30%~40%,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2类即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HGESS),前者约占80%,病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而后者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易侵袭和转移,预后差。两者的特征也不相同。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往有很多名称1909年Doran及Lockyer首次描述此病,1940年,Goodall将此病命名为淋巴管内间质异位症(endolymphaticstromalendometriosis)1946年Henderson提出了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stromalendometriosis),还有学者将此病命名为淋巴管内间质肌病(endolymphaticstromalmyosis)等较为混乱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应用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的概念既能说明肿瘤的起源,又能表明肿瘤的性质还避免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瘤相混淆。流行病学:&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大多数发生在绝经后,好发年龄在55岁左右(30~75岁),一半以上为绝经后妇女。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病年龄较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年轻,约40~50岁,多为绝经前妇女。但在生育年龄和儿童都可发生,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病理
病因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起源于子宫颈内膜的间质细胞。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多数来自子宫内膜间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只是沿扩张的淋巴管或血管生长,其仍起源于内膜的间质细胞
发病机制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形态:&  ①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2种大体形态:&  A.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肿瘤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表面光滑或破溃而继发感染&  B.肿瘤似平滑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常浸润子宫肌层,呈结节状或弥漫性生长,与子宫之间界限不清。&  ②肿瘤切面质地柔软、均匀,似生鱼肉状,组织水肿,伴出血、坏死时,则可见暗红、棕褐或灰黄色区域;亦可见囊性变区。但出血坏死不如高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多见。&  ③宫旁组织或子宫外盆腔内可见似蚯蚓状淋巴管内肿瘤质如橡皮鶒,富有弹性,此为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常见的特征(2)镜下特征:&  ①瘤细胞像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大小一致,卵圆形或小梭形。&  ②核分裂象≤5~10个/10HPFs。&  ③肿瘤内血管较多,肿瘤沿扩张的血管淋巴管生长,呈舌状浸润周围平滑肌组织。&  ④具有广泛的间质透明变性。&  ⑤部分肿瘤含Call-Exner小体样结构部分肿瘤含上皮样分化区,形成子宫内膜样腺体小管、细胞巢及条索,如果这些成分较多,则形成卵巢性索样成分(ovariansexcord-like),这种成分呈vimentindesmin、actin阳性说明其为肌样成分而非上皮成分鶒。⑥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阳性,DNA倍体多为二倍体。&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形态:与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似,但肿瘤体积更大,出血坏死更明显,有的病灶类似子宫内膜癌和子宫中胚叶混合瘤缺乏蚯蚓状淋巴管内肿瘤的特征。&  (2)镜下特征:&  ①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异型性,可找到瘤巨细胞&  ②核分裂象≥10个/10HPFs常超过20~30个/10HPFs。&  ③瘤细胞可排列成上皮样细胞巢、索和片状。&  ④瘤细胞可沿淋巴窦或血窦生长或侵入肌层。恶性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常有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可有肉眼侵犯肌层。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临床表现:
1.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增多和阴道排液、贫血下腹痛等。
2.体征可于宫颈口或阴道内发现软脆、易出血的息肉样肿物,如肿物破溃合并感染,可有极臭的阴道分泌物也常合并贫血,子宫增大,盆腔肿物。
3.盆腔检查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早期的盆腔检查所见与子宫壁间肌瘤相似当肿瘤发展时,可见宫颈口息肉样或样脱出物。有资料显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常见健康搜索的症状有阴道流血(69.6%)压迫症状&(39.1%),下腹包块(30.4%),阴道排液(17.4%)健康搜索,下腹胀痛(17.4%)。   
4.分期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有学者认为其病情发展变化与子宫内膜癌有相同之处,建议其分期采用FIGO分期标准:&  (1)临床分期(FIGO1971,表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规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对子宫内膜癌按1971年之规定进行临床分期,对无法手术而行单纯放疗者,或先放疗后手术者仍用1971年临床分期。&  (2)手术病理分期:FIGO于1988年10月推荐使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法(表2)。有关分期的规定:&  ①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来区分Ⅰ期或Ⅱ期方法不再应用。&  ②少数病人开始选用放疗仍使用1971年FIGO通过的临床分期,但应注明③肌层厚度应和癌侵犯的深度一起测量。组织病理学分级:G1: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G2: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占6%~50%。G3: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0%。病理分级的注意事项:A.重视核不典型性,若与结构分级不相符合时,分级上应将G1或G2提高一级。B.对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分级应首先考虑核的分级。C.有鳞状成分的腺癌,应按腺体成分的核分级来定级并发症:&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宫旁血管内瘤栓及肺尤为多见,其次为局部浸润和淋巴转移。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局部侵袭性强,常有肌层浸润及破坏性生长。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临床诊断
实验室检查1.诊刮&  术前诊刮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一定价值。文献报道,其诊刮阳性率达80%左右高于子宫平滑肌肉瘤的40%,但低于鶒的80%~90%。也有人认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息肉样病变基底部宽,诊刮有一定的局限性。&  2.肿瘤标志物检查。&其它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测定子宫及肿物的信号及血流阻力,有助于诊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1例LG-ESS的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为0.42,因此,建议对低阻血流者健康搜索,要高度怀疑子宫肉瘤。
诊断&&临床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当盆腔检查见宫颈口有息肉样突出物,在诊断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时应警惕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可能性。术中可见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肿瘤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健康搜索,肌层内肿瘤呈结节或弥漫性分布,但界限不清,不易完整剔除;肿瘤切面呈鱼肉样,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对病例应行冷冻切片检查,但最终诊断还要靠石蜡切片检查。
与相似疾病鉴别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临床上常难区别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2.与子宫内膜息肉鉴别&内膜息肉常为,有蒂,且较细,体积较小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多为单发息肉样肿物,基底宽或蒂粗,常伴有出血坏死和感染,阴道排液多等。&  3.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鉴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由宫腔脱出至阴道,临床表现与黏膜下肌瘤相似,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多需手术病理确诊。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生长快,血流信号丰富,有低阻频谱鶒部分患者血清CA125可升高等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病理改变&
子宫平滑肌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在中国是最常见的子宫肉瘤&,约占为子宫平滑肌瘤的0.64%,占子宫肉瘤的45%左右。主要来自子宫肌层或子宫血管壁平滑肌纤维,易发生盆腔血管、淋巴结或肺转移。肉眼见肉瘤呈弥漫性生长,与子宫肌层无明显界限。若为肌瘤肉瘤变则从中心开始向周围扩散。剖面失去漩涡状结构,常呈均匀一片或鱼肉状。色灰黄或黄白相间,半数以上见出血坏死。镜下见平滑肌细胞增生,细胞大小不一,&&子宫肉瘤排列紊乱,核异型性,染色质多、深染且分布不均,核仁明显有多核巨细胞。关于如何诊断为子宫肉瘤的标准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论,中国基本采用核分裂相≥5/10HPF.另外,子宫平滑肌肉瘤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1)上皮样平滑肌肿瘤或平滑肌母细胞瘤或透明细胞平滑肌肿瘤:这种肿瘤核分裂相较少,一般&3/10HPF,&可以浸犯周围肌层,但是,很少浸犯血管,部分为良性,多数为潜在恶性或恶性。  (2)粘液样平滑肌肉瘤:这种肿瘤缺乏一般的平滑肌肉瘤的形态,镜下形态为良性,细胞少,间质明显的粘液样变,核分裂相较少,一般为0-2/10HPFs,但是,临床上几乎都是恶性,诊断恶性的依据是肿瘤的浸润型生长。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一)低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又称淋巴管内间质异位或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少见。有宫旁组织转移倾向,较少发生淋巴、肺转移。肉眼见子宫球状增大,有多发性颗粒样、小团状突起,质如橡皮有弹性,用镊夹起后能回缩,好像拉橡皮筋感觉。剖面见子宫内膜层有息肉状肿块,黄色,表面光滑,切面均匀,无漩涡状排列。镜下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入肌层肌束间,细胞浆少、细胞异型少,核分裂相少,通常少于3/10HPFs.(二)高度恶性的子宫内(二)膜间质肉瘤:少见,恶性程度高。肉眼见肿瘤向腔内突起呈息肉状,质软,切面灰黄色,鱼肉状,局部有出血坏死,向肌层浸润。镜下见内膜间质细胞高度增生,腺体减少、消失。瘤细胞致密,圆形或纺锤状,核分裂相多,通常超过10/10HPFs,平均25/10HPFs,最多可达78/10HPFs.  (三)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不少见。肿瘤含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又称癌肉瘤。肉眼见肿瘤从子宫内膜长出,向宫腔突出呈息肉状,多发性或分叶状,底部较宽或形成蒂状。晚期浸润周围组织。肿瘤质软,表面光滑,切面见小囊腔,内充满粘液,呈灰白或灰黄色。镜下见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并可见过渡形态。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健康搜索,手术范围同子宫平滑肌肉瘤。&  (1)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程度虽然较低鶒,但手术范围仍应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对年轻患者也不宜保留卵巢。因肿瘤易向宫旁及附件浸润宫颈受侵也不少见,复发率也高,且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保留卵巢,其分泌的性激素可能刺激隐匿的肿瘤生长。因此,不宜缩小手术范围。有人认为,对于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即使发生广泛转移,仍应将病灶尽可能切净鶒,肺转移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术后行放疗和化疗预后良好&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不好,因此,对晚期患者可做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症状鶒,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
2.放疗许多作者认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对放射线较为敏感,放疗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子宫混合性中胚叶肉瘤的疗效比平滑肌肉瘤为好有学者认为手术辅以放疗能提高子宫肉瘤的疗效,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尤为明显,混合性中胚叶肉瘤次之,而对低度恶性的平滑肌肉瘤,放疗则无助于改善预后国外报道手术加放疗和单纯手术进行比较,前者能降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盆腔和远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有报道子宫肉瘤治疗后随访5年者15例,其中存活6例,6例中有4例进行了包括放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报道,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手术后辅以放疗者其中5例肿瘤消失,1例无瘤存活17年以上。&  前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辅助放疗的适应证有:Ⅰ期以上患者;术后有残存病灶者;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术后体外照射:需根据术后残瘤及转移灶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术后体外照射的设野与术后预防性盆腔照射大致相同,如盆腔中心部位有肉瘤残存,全盆腔照射肿瘤量可提高到40Gy,中央挡铅四野照射仍为15Gy,如盆壁肿块较大,在完成全盆及四野之后可再缩野照射10~15Gy,如证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可另外设野照射剂量为45~55Gy,每周8.5Gy,4~6周内完成。当病变范围超出盆腔范围时,可再在上腹部增设一野,照射野面积根据病变范围划定,对肝肾部位需要挡铅遮盖。如肺部转移灶范围较小时,可以对肺部转移灶设野行体外照射。腔内放射:如术前明确诊断为子宫肉瘤,尤其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时,可术前采用遥控后装腔内放疗,其剂量仍以子宫颈癌腔内放疗的参考点(A)点为准,最好能使子宫得到均匀分布的剂量。A点的剂量以15~20Gy为宜。术后阴道残端有肉瘤残存时健康搜索在体外全盆腔照射之后健康搜索,可与盆腔四野照射同时补充腔内放射剂量参考点为黏膜下0.3cm,可给予总量24~30Gy,分3~5次完成,间隔为4~7天,对术前误诊为良性疾病而施行子宫次全切除者,仍可利用颈管进行腔内放射。
3.化疗&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或复发后化疗预后良好,化疗多用以顺铂(DDP)或异环磷酰胺(IFO1.5g/m2,1次/d5天,每3周1次)为主的方案;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化疗效果较差有用IAP方案(异环磷酰胺+ADM+顺铂)治疗有效的报道。IAP方案:异环磷酰胺(IFO)4g/m2,静滴(用0.8g/m20,4,8h静注)ADM30~40mg/m2,静滴或(EPI)-ADM40~60mg/m2,静滴顺铂(DDP)75mg/m2,静滴/腹腔注射1天化疗每3周重复1次。
4.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及一部分高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为性依赖性肿瘤。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多阳性对于受体阳性患者,孕激素类药物有较好的反应。Piver等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复发13例,有效率46.0%,病情稳定46.0%,其中持续有效达5年以上者4例,4年以上者3例,仅1例无效其他学者也有类似报道,多数复发病人经孕激素治疗获无瘤或带瘤长期生存。但孕激素治疗缺乏长期疗效,往往于停药后中瘤又复发,不过经再次用药仍可有效。因此,应长期应用。&  孕激素的常用剂量和用法如下:&  (1)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MPA):200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  (2)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acetate):160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  (3)己酸羟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acetate):500mg肌注,1次/d,1月后改为500mg每周2次,维持,或改上述口服药长期维持。有学者主张对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先应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10mgbidpo)增加对孕激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然后再应用甲羟孕酮(MPA)或MA。一般主张应用孕激素类药物1年以上。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预后及影响因素
内膜间质肉瘤恶性度相差很大,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但复发率高。尽管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但是,由于肿瘤分化好,核异型性小,分裂象少,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灶仍可获得较好疗效,且肿瘤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对孕激素治疗及化疗均有效,复发患者经综合治疗后仍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高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易出血坏死及易复发,预后很差&  
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变范围Salazar等分析文献近900例子宫肉瘤认为Ⅰ期5年生存54%,明显高于Ⅱ、ⅢⅣ期的11%。Resnik认为在影响预后因素中最重要的健康搜索是肿瘤浸润范围,最好分为限于子宫和超出子宫2个范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资料分析,病变局限于子宫不论是否宫颈或子宫浆膜受侵(即Ⅰ、Ⅱ期)其复发率和生存率无差别,Ⅰ期5年生存59.6%健康搜索,Ⅱ期50%,肿瘤超出子宫侵及盆腔(Ⅲ期)和上腹或远处转移(Ⅳ期)时5年生存分别为25%和10%(P&0.01)。中胚叶混合瘤深肌层受复发率100%,而局限于内膜层者无复发。肿瘤浸润内1/3肌层5年生存75%,中1/3肌层5年生存50%2.病理表现&间质肉瘤中低度恶性间质肉瘤核分裂象一般&10个/10HPF,无明显核异型性5年生存率为90%以上。即使复发转移亦有治愈可能。而高度恶性间质肉瘤核分裂象≥10个/10HPF,细胞异型性明显,5年生存仅25%。
3.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子宫肉瘤最好方法,单纯放疗或化疗仅起到姑息作用,疗效差。手术后放疗可明显减少盆腔复发率,已得到一致承认但能否提高5年生存率健康搜索,不同作者报道鶒不同。Coppleson和Vongtama报道,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提高10%~20%,但也有作者则认为无明显提高。手术加化疗对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有一定作用。
4.血管淋巴管侵犯Major报道301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123例有血管淋巴管受侵,3年无瘤生存36%,而无血管淋巴管受浸的178例3年无瘤生存59%。但低度恶性间质肉瘤应除外,其虽有血管淋巴管内生长,但细胞分化好,异型性小,有丝分裂少,预后好。
5.其他放射治疗后发生的子宫肉瘤预后差,绝经前者好于绝经后。腹腔学阳性也是预后差因素之一。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预防
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做好随访工作。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饮食禁忌
1、宜吃蓟菜、甜瓜、牛蒡菜、菱、薜荔果、薏米、乌梅、牡蛎、甲鱼、海马。 2、多食用核桃、菱、米仁、香蕈、海蜇等。多选用对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的食品:海参、淡菜、望潮、燕鳐鱼等。 3、防治化疗、放疗副作用的食物:豆腐、猪肝、青鱼、鲫鱼、墨鱼、鸭、牛肉、田鸡、山楂、乌梅、绿豆、无花果。 4、白带多:宜吃乌贼、淡菜、蛏子、文蛤、牡蛎、龟、羊胰、雀、海蜇、豇豆、白果、胡桃、莲子、芡实、芹菜。 5、腰痛:宜吃莲子、核桃肉、薏米、韭菜、梅子、栗子、芋艿、甲鱼、海蜇、蜂乳、鲎、梭子蟹。 6、水肿:宜吃鲟鱼、石莼、赤豆、玉蜀黍、鲤鱼、鲮鱼、泥鳅、蛤、胰鱼、鸭肉、莴苣、。 7、出血:宜吃鱼翅、黑木耳、海参、鲛鱼、蘑菇、香菇、淡菜、蚕豆。 8、忌发物,如公鸡等。 9、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0、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11、忌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韭菜、胡椒、狗肉、姜、桂皮等。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1:02:4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病理诊断:宫腔刮出物为宫内膜呈分泌早期改变。请问这严重吗?
病理诊断:宫腔刮出物为宫内膜呈分泌早期改变。请问这严重吗?
这是啥意思?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继续检查吧,要是早期改变的话,怀疑是子宫内膜异味或其他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子宫内膜癌
如果需要继续检查,又要检查哪几项呢?
咱们QQ再说吧,这样太麻烦。我的QQ
分泌期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的第15~24天,相当于卵泡的黄体期,在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继续增厚,腺体出现高度分泌现象。在月经周期的第15~19天,内膜增厚,腺体更增长和弯曲,腺腔扩大,腺上皮细胞底部出现含糖原的小泡。内膜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更增生延长、扩张和卷曲。在月经周期的第20~24天,腺体的扩张和弯曲达最高程度,腺上皮细胞更增大,内含糖原颗粒增多,并向细胞核表面移动。间质水肿更明显,间质细胞胞浆增多,小动脉螺旋状更加卷曲。
自青春期起,子宫内膜(除外子宫颈部)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出现周期性变化,表现为每28天左右发生内膜剥脱和出血,故称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
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一般分为三期:
1. 增生期(proliferation phase):周期第5--14天。于此时期,卵巢内少数卵泡发育生长,故又称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剥脱的子宫内膜由基底层增生修补,并逐渐增厚到2--4mm。基质细胞分裂增生,合成胶原的功能旺盛。子宫腺逐渐增长和出现弯曲,腺腔狭窄。腺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细胞顶部有分泌颗粒。至增生晚期,核下区出现明显的糖原聚集。螺旋动脉也增长和弯曲。至增生末期,子宫腺开始分泌。在第14天时,正是卵巢内一个卵泡趋向成熟并排卵。
2. 分泌期(secretory phase):周期第15--28天。此时卵巢已排卵,黄体逐渐形成,故又称黄体期(luteal phase)。此时的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和孕酮的作用下,继续增厚到5--7mm。子宫腺弯曲,腺腔扩大,腺细胞微绒毛增长增多,胞质内糖原积聚更多,并由核下区逐渐转移至核上区,分泌物排入腺腔,故腺腔内充满含有糖原等营养物质的浓稠粘液。此外,固有层中由于组织液的增多出现水肿,螺旋动脉伸长、弯曲并伸至内膜浅部。内膜基质细胞继续增生,并于分泌晚期分化形成两种细胞。部分细胞体积增大,变圆,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称前蜕膜细胞(predeeidual cell);部分细胞体积变小,胞质内出现分泌颗粒,称内膜颗粒细胞,颗粒内含有松弛素。若妊娠,分泌期子宫内膜在孕酮的作用下继续发育增厚,前蜕膜细胞变为蜕膜细胞,颗粒细胞释放松弛素,使局部内膜更为松弛,以适应胚泡的种植和发育。如不妊娠,内膜则于第28天脱落,转入月经期。
3. 月经期(menstrual phase):周期第1--4天。卵巢内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酮分泌减少,血液中这两种激素的含量骤然下降,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动脉收缩,内膜表层缺血,子宫腺分泌停止,组织液大量丧失,内膜萎缩。螺旋动脉在收缩之后,又突然暂短地扩张,致使毛细血管骤然充血和破裂,血液流出积聚于内膜浅层,最后突破上皮流入子宫腔;继而,萎缩的内膜也小块的脱落,随血一起从阴道流出,出现月经。月经期一般为3--5天,但常因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异。在月经终止之前,基底层残余的腺体底部细胞迅速分裂,向子宫腔面推进,上皮逐渐修复,其他组织也开始增生。
子宫内膜的这种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一般维持到45岁左右。此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停止,进入绝经期。绝经期后的子宫内膜,由于失去卵巢激素的作用,呈萎缩状态,上皮细胞矮小,腺体少而小,分泌物很少或缺如。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妇产科领域专家请问子宫内膜分泌期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问:请问子宫内膜分泌期是什么意思,
权威医生回答
来自威县康复医院(二级)
意见建议:你好,一个月经周期按照组织学观察一般分为3期,即: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随卵巢呈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是逐渐移行的缓慢过程,在卵巢周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称为增殖期;到黄体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称为分泌期.分泌期占月经周期的后一半,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到分泌期晚期,子宫内膜厚达10毫米,并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的管腔也扩张.这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容纳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在细胞和血管之间自由交流,这样,内膜能够获得充足营养,为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做准备.
指导意见:
一般考虑是需要到医院进一步复查一下的比较好, 另外就是 这种情况还应注意...
指导意见:
你好,这个很正常的,没有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这是一种正常的子宫内膜形态,处于月经后期的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常表现为分泌期改变,月...
(诊刮)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是正常的,指的是一个时期。
随着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你好,平时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诊刮病理未发现异常,可随访观察。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月经子宫内膜脱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