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理解慈铭体检报告查询的内容

入职体检报告,胸透结果怎么写?后天要办入职了,请问体检报告怎么弄啊?要怎么写进去呢?_妈妈网问答
向您推荐:
所在城市:
所有回答:0
最佳回答:0
采纳率:0.00%
入职体检报告,胸透结果怎么写?后天要办入职了,请问体检报告怎么弄啊?要怎么写进去呢?
宝宝年龄:
所在城市:未知
所有回答:210
最佳回答:242
采纳率:100.00%
你好,这个报告要让大夫写,你跟医生说一下好了,一般医生不写不再范围内的内容,但是个别的医生会写上去的,你就个别告诉一下,一般都会理解的.况且这又不适原则性的问题,也不影响身体健康.
水忆年华 0人回答
言之456 0人回答
@qq.c 0人回答
towwmy 0人回答
水露12 1人回答
来自宇宙的星星99 0人回答
淚┈╄飘丶零 4人回答
火火炎炎 0人回答
紫苏幽幽~ 0人回答
共有0个答案
全部回复列表
还没有人回答!
选择分类备孕期
客户端下载5.健康体检报告解读(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1.00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5.健康体检报告解读(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6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下载:16次
格式:doc&&&
贡献者:Tuanthai
上传时间: 16:03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2012年中国健康体检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专业版 )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7.08MB
所需积分:& 10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如果有人感觉胃口不好、厌油腻,有经验的人就会建议去医院查一个肝功能,通常肝功能也是体检中的一个常规项目。检测肝脏功能是否正常,对于年老体弱常常吃药的人士尤其重要,因为药物有时会对肝肾产生损害。
肝功能检查前准备:抽血前须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通常是抽血前一晚8点后不要吃东西,12点后不要喝水。对于初次肝功能检查者,尤应如此。抽血检查前三天最好停止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注意休息,不要劳累、熬夜等;前一天的饮食最好戒酒、清淡饮食,以免对肝功能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肝功能指标解读
1、肝细胞损伤检查:一般为血清酶类检测,项目一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
转氨酶是人们通常关注和易出现波动的项目,如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GPT或ALT)和谷草转氨酶(又名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GOT或AST)。谷丙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当肝细胞受损发生炎症或坏死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除了炎症,肝细胞损伤也可以是酗酒、药物等引起的,故抽血检查前应戒酒和慎用药物。
2、肝脏排泄功能检查:检测肝脏对某些物质的排泄清除能力,项目有胆红素、胆汁酸等。
血液中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或自然死亡,这些红细胞能够释放间接胆红素。正常的肝脏会将这些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经胆汁排入消化道,最终排出体外。如果胆红素未能正常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表现为眼黄、尿黄、皮肤黄染。除了肝脏受损之外,红细胞破坏过多、直接胆红素排泄受阻等也可以引起肝功能化验单中胆红素偏高。
一般情况下,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常见于肝脏疾病;而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可能提示胆管有淤阻。
3、肝脏贮备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项目一般为血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等。
重型肝炎时,白蛋白可明显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当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为预后恶劣的征兆,也是肝脏失代偿期的表现,如肝硬化病人后期白蛋白会偏低。
肝脏受炎症刺激通常会出现球蛋白合成增加,急性肝炎时可一过性升高,恢复期后即降至正常,如球蛋白持续升高预示肝炎慢性化。
慢性肝炎时白蛋白正常,但球蛋白升高,故比值下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而球蛋白合成增加,比值明显下降甚至倒置。
温馨提示: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故一旦有检测指标偏离正常值,应在医生指导下作其他检查来确诊疾病及早治疗。
三大常规中的血常规经常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包含的内容也多,常是医生作出诊断或排除疾病的重要的基本依据。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通常不能单独地看一个指标,都是要联合各个指标和临床症状来判断所患疾病及其发展情况。
解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人体组织器官“输氧员”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120-160克/升,红细胞数4.0-5.5&1012/升。
正常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150克/升,红细胞数3.5-5.0&1012/升。
婴幼儿和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急剧增加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
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给人体各组织输氧。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铁、原卟啉和珠蛋白组成,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其中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
红细胞数量减少会产生贫血。贫血患者会有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红细胞增加会产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红紫、脾肿大、血栓、出血等临床表现。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由于血液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会令血液浓缩,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一过性偏高;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时机体为了代偿机体需氧会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出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果红细胞显著增多,数值达到7.0-10.0&1012/升,血红蛋白增多数值达170-250克/升时,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提示骨髓疾病。
解读白细胞——人体重要的防御机构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升,其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5%,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白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和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侵入机体。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关,它是机体保护自己不受病原体侵袭的主要细胞。单核细胞能够从血液中清除死亡或不健康的细胞、废物和碎片以及杀死入侵的细菌。
革兰阴性杆菌或病毒感染、化学毒物、药物、放射线、免疫等因素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低于4&109/升时,称粒细胞减少症;若低于0.5-1&109/升时称粒细胞缺乏症。还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白细胞减少,患者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临床表现。
而急性感染、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均会引起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大于10&109/升。大多数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可达数万,甚至十万。
解读血小板——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
人体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升。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它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当血管损伤后发生出血,局部小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血小板很快与血管内皮下已暴露的胶原组织和基底膜接触发生黏附,同时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在血管损伤处形成血小板血栓。加上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堵住伤口,使出血停止。
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改变会产生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数低于100&109/升时被称为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性损伤、肝硬化脾肿大等,最常见的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时,患者皮肤和黏膜出现出血和瘀斑,并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和眼结膜下出血。严重者有便血、血尿,妇女常有月经过多。
血小板数超过400&109/升称为血小板增多。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显著增多,常在9/升之间,并有出血及血栓形成,脾肿大。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值和网织红细胞
解读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来源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它的高低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外周血网织细胞正常值为0.5%-1.5%。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的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网织红细胞正常而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计数异常时,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肾性贫血。
乳腺小叶增生也是本次体检中女性阿里员工检出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准确的名称应该是“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它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尤其好发于25~40岁的女性,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特征。
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增加。近年来乳腺小叶增生的体检检出率上升比较快,其中有检查手段的改进的影响,以往我们检查乳腺主要依靠医生触诊,现在有乳腺B超、乳腺钼靶摄片检查等高新技术手段。乳腺小叶增生与女性精神压力有很大关系,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压力普遍增大,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借此,好人生健康管理专家为您详述乳腺保健知识,传递健康。
乳腺生理性增生与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区别
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会随着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而相应发生着从生理性增生到复旧的周期性变化。而如果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就可能引起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完全,组织结构就发生紊乱,导致乳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末梢腺管或腺泡形成囊肿。其次,如果乳腺中的激素受体发生改变,也可能会导致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导致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典型症状
-乳房胀痛。此症状与月经周期相关,多数情况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乳房肿块。一侧或两侧乳腺有弥漫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
无论是已经检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女性,还是尚未检出疾病的女性,有针对性的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维护乳腺健康都很重要!
好人生健康管理专家建议:
1、控制体重。以体重平均70KG为例,每超过10KG体重,患乳腺癌的几率就上升20%。中国人标准体重为:身高(CM)—105=体重(KG),其浮动范围在正负10%。
2、调整饮食结构,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全麦、豆类及蔬菜,多食菌类、鱼类、海带、紫菜、杂粮。减少动物蛋白和脂肪的摄入。尽量不吃烧烤和腌制食品。
3、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维生素B、C、D和钙、镁的减少可诱发乳腺疾病。
4、摈弃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5、保持规律、良好而充足的睡眠。注意睡姿,最好是右侧卧位或仰卧,避免压迫心脏和乳腺。
6、保持愉快的心境。尤其是工作忙、压力大的职业女性,出现较长时间的精神郁闷甚或抑郁时,一定要学会排解,寻找几个闺中密友聊一聊、谈谈心,宣泄负性情绪,对调节体内内分泌系统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月经前期的情绪稳定很关键,应尽量平稳心情。
7、重视内衣的选择。尤其是文胸的选用,不但大小要合适而且面料也有讲究。很多人喜欢蕾丝文胸,因为它比较漂亮,但这种化纤面料与乳房反复摩擦,容易出现潮红、瘙痒等问题,最好选用全棉或丝织品。
8、谨慎服用保健品。如果有强烈的需求要服用保健品,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9、和谐的性生活。
10、提倡母乳喂养。
11、月经紊乱者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理月经。
12、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工流产。
每月坚持作自我乳腺检查,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体检。每一位女性都应该每月坚持进行乳腺自我检查。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进行乳腺体检,一般说来,2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40岁以上妇女,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一旦发现乳腺有任何不适随时就诊及时治疗。
拥有健康丰满的乳房是每个女性的梦想。在追求外表美观的同时,女性朋友们不要忘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近年来各种乳房疾病发病率上升很快,患者年龄也呈低龄化趋势。为了防患于未然,女性朋友们除了定期由专业医生进行体检外,自查自检绝对是保障乳房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定期照照镜子加温柔触摸乳腺是每个女人一生的例行公事!
怎样进行乳房自检?
脱去上衣,站在镜子前,双手自然下垂。
Step1:仔细观察每一侧乳房的外观,大小是否对称,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Step2:抬起一侧手臂看另一侧乳房是否像正常一样随之抬起。检查乳房上部与腋下结合部有无异常。双手举过头顶,身体转向一侧反复观察乳房的侧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另一侧。
Step3:双手叉腰,感觉胸部的肌肉紧张起来,然后进行观察,看乳房是否有不同以往的条索状凸起。
Step4:上身前倾,继续寻找皮肤的凸痕或皱纹、乳房轮廓的变化或者乳头的回缩。
Step5:先摸乳房,再摸腋下,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轻柔的滑动触摸乳腺组织,整个手掌是微微贴合在皮肤上,手掌和手指不要立起来。可以顺着一个方向全面检查乳房,不要漏掉任何一处。
Step6:平躺下,将右臂枕在头底下,这样使乳房的组织更均匀地分摊在胸部,用左手检查右侧的乳房是否有肿块,左手手指仍然并拢,用指腹滑动触摸,以乳头为中心逐渐移动检查。同样的方法检查左侧的乳房。
温馨提醒:
◆乳房自我检查的时间应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淋浴时也可进行,因皮肤湿润更容易发现乳房问题。
◆对于初学乳房自我检查的女性,可在一个月内的几个不同的时间进行检查,这样你就会了解乳房的柔软度,皮肤肌理会发生怎样的周期性变化。之后再改为每月一次例行检查。
◆每月坚持一次自我检查,如果发现双侧乳房不对称,乳房有肿块或硬结,或质地变硬,乳房皮肤有水肿、凹陷、乳晕有湿疹样改变,应立即去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
◆除自检外,凡2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40岁以上妇女,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防患于未然。
“碘盐过量”的风波
我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1993年有关专家估计约有7亿多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曾占到世界碘缺乏人群的40%。大量证据表明,饮食中补碘是最有效的办法,食盐加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盐是食物最亲密的伙伴,人人都会食用,且摄入量相对恒定,食盐加碘方便价廉。因此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除了部分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外,其余省市食用盐均强制加碘。这项工作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食用盐中加碘之后,大脖子病的发病率直线下降。
17年过去了,近年来,医学调查表明天津、沈阳、上海、广州、福州等城市甲状腺疾病近年来明显增加,因而食盐中的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食盐加碘政策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对此,一些媒体甚至提出了惊人的“碘盐致病说”,甚至提出强制食盐加碘侵害了人们的“选择权”。这种观点越炒越热,导致民众对食用碘盐非常担忧。
科学观点:过量与不足都引起疾病
其实过多的碘和过低的碘都会引起甲状腺疾病。高碘会引起免疫异常,低碘也会引起免疫异常。在新疆缺碘地区甲亢患病也有很多,显然不是高碘引起的,如果食物中过低的碘量,也直接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调查。
2009年5月至12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范围包括上海、辽宁、浙江和福建4个省市。调查发现,尽管我国沿海地区居民有食用海产品习惯,但从碘盐中摄取的碘量依然占到了膳食摄碘总量的63%。一旦停止供应碘盐,人群会重新回到碘缺乏状态。
据2010年《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发布的调查报告称,我国沿海地区饮用水和食物中碘含量不高,在居民基本食用合格碘盐的情况下,各类人群的膳食碘摄入量和尿碘处于基本适宜水平,不存在所谓“碘过量”。
摄入量超过多少才算“碘过量”呢?
欧盟和美国通过医学实验研究,把1100微克作为每天的最大摄入量,意思是:每天摄入量不超过这个量的话,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成人食盐摄入量为5克,碘摄入量每天150-300微克。怀孕和哺乳期妇女碘摄入量应适当提高,未成年人按年龄不同而降低。我国碘盐平均含碘量为30-35毫克/千克。按每人每日摄入盐5-10克计算,每日摄碘量约为150-300微克。
一般而言,正常食谱,即使加上碘盐,扣除烹调和人体代谢的损失,碘的摄入量不会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所以对非高碘地区的健康人来讲,食用碘盐是有利的。
不再“一刀切”
那为什么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会越来越高呢?专家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现代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对疾病检出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同时,民众的健康意识明显改善,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现在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民众经常使用鱼虾、海带等含碘的海产品。在推行碘盐“一刀切”的情况下,部分地区人群碘摄入量偏大。
我们欣喜的看到,政府已经调整了食盐加碘“一刀切”的政策,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科学原则,继续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碘盐的基本浓度从现行的30-35毫克/千克下调至20毫克/千克;为家中有孕妇、儿童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提供35毫克/千克碘盐;扩大不加碘食盐的供应。这样既保证碘缺乏人群吃上加碘盐,也保证某些患甲状腺疾病的人士或其他不宜摄碘人群吃上不加碘的食盐。
甲状腺本来就异常的人群对碘的敏感性高,因此在食用含碘盐时需注意:
1、对没有其他临床检测异常的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在使用加碘盐的时候,可以讲盐放入微波炉里用中火加热2-3分钟,或者在充足的阳光下晒1-2个小时,这样可以讲加碘盐中的碘挥发掉。
2、好人生健康管理专家建议将甲状腺彩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列入定期体检的范畴,以便及早发现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位于颈部前方下方,紧贴在气管环状骨环前面。这么说也许比较抽象,但“大脖子病”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其实“大脖子病”就是甲状腺肿大,这就告诉我们,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再具体些,就是位于“喉结”下方,在吞咽东西时随喉结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外型为H型,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连接部分为峡部,就像一只张开翅膀的蝴蝶一样。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甲状腺很小很薄,因此在颈部是看不到的。
小蝴蝶,大功用
别看甲状腺个头小,功能却十分重要。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相应的器官而发挥各种生理功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维持新陈代谢: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影响脂肪、糖类、蛋白质的代谢,维持人体正常的基础代谢和热量平衡。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加,患者于是喜冷怕热;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产热减少,患者于是喜热怕冷。
2、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是人类生长和发育所必须的物质,主要促进骨骼、脑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就会患呆小症。
3、影响其他系统的功能:
甲状腺激素对于其他一些器官的活动也有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不仅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还维持其正常功能。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常表现为神经过敏,多言多虑,思想不集中,性情急躁,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患者则表现为记忆力低下,表情淡漠,感觉迟钝,行动迟缓。
此外,对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对于水、电解质和维生素的代谢等,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甲状腺疾病的种类
从上面可以看出,甲状腺有其他器官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时,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甲状腺器官虽小,但病种却也较为复杂,从功能上可分为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又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形态上可分为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及甲状腺萎缩等。无论哪一种,明确病因都必须要结合甲状腺激素测定、B超、甲状腺扫描、吸碘率等辅助检查。
如何识别甲状腺疾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凄美的诗句,除了为爱神伤,还有可能是得了甲亢噢。开个玩笑,不过,甲状腺疾病通常起病较为隐匿,症状也不典型,有时很容易让人忽略。健康专家整理了甲状腺疾病常见的如下表现:
1、睡眠习惯改变
睡眠习惯突然发生改变,比如失眠或嗜睡,可能都与甲状腺功能变化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会赶走睡意,让人整晚与几千只绵羊纠缠;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却会让人整天犯困,变成“睡神”。这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调导致。甲状腺激素能维持神经兴奋程度,甲状腺激素过多赶走的是睡意,透支的却是你的健康;反之,“睡意十足”也并不代表你能好好休息。
2、心慌意乱
甲亢常被误诊为心脏问题,因为它的一个明显症状就是心跳过速,心慌意乱。所以单一的症状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要结合其他的表现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断。
3、体重增加
看看奥普拉,就知道甲状腺对体重影响到底有多大。几乎所有甲减的人都会发胖,因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直接影响人体新陈代谢效率,即使吃的食物很少,也会在体内贮存起来。如果最近你的体重突然莫名其妙增长,最好把甲状腺列为“头号怀疑对象”。
4、月经不调
很多健康问题都会影响生理周期,甲状腺功能失调就是其中之一。甲状腺激素不仅通过控制卵巢性激素分泌影响你的月经周期,还通过下丘脑间接控制,因此只要甲状腺出问题,肯定会在月经周期上有所反映。不要总是把月经不调归结于饮食不周和压力过大,也许甲状腺功能失调才是元凶。
5、怕冷消瘦
变瘦不一定都值得庆幸,如果还伴随怕冷畏寒,就要怀疑是不是甲亢在作怪了。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让你的身体开足马力去分解和消耗体内养分,甚至把正常的脂肪组织都“燃烧”掉。别以为这是好事,体温需要足够脂肪才能保障。
6、发热、乏力、咽喉疼痛
出现这些症状,首先会想到自己是不是感冒了,可是服下几片感冒药和抗生素却没有任何收效。其实,你很可能患了急性甲状腺炎,因为症状和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实在太像,所以有时连医生也会误诊。你一旦发现服药后病症仍未改善,建议再挂一个内分泌科的号,看看是不是甲状腺出了问题。
7、情绪抑郁、烦躁
一旦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恍惚、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等症状,并不一定都是抑郁症,有时并非心理问题,而是甲减。这种状况下只要进行针对性治疗,无需心理辅导你也能很快神采奕奕。
爱护我们的甲状腺,从了解它开始。
血液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人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约在4-6%。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对应关系如下:
Δ4%~6%:血糖控制正常。
Δ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Δ7%~8%:血糖控制一般。
Δ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Δ>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4~8周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
(2)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3)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在4~6%。如果>11.5%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4)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5)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6)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很有临床参考价值。
血脂就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什么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液中的脂质(血脂)高于正常标准的一种疾病。
从临床的角度,高血脂可以简单的分为四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TC)水平增高为主。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为主。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
教您看懂血脂化验单
1、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的胆固醇的总和。研究证实,总胆固醇超标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发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2、甘油三酯(TG):不少人把高甘油三酯理解为“油水”太多。过多的“油水”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往往是悄无声息的。研究发现,甘油三酯的升高很可能影响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从而具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特别是当甘油三酯浓度重度升高时,常会伴发急性胰腺炎。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它被称为
“坏胆固醇”,顾名思义,如果您的血脂检查报告中,这项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如果人体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再加上其他损害血管内皮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好比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斑块一旦破裂,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血管狭窄或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非常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即使您的其他血脂指标都显示正常,唯独这一项过高,也意味着您的血脂亮起“红灯”。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它被称为“好胆固醇”,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范围,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高出正常范围,那患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明显高于常人。
各大医院因检测方法、实验条件的差异,各项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大家可先将自己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照,大致了解一下自己的血脂情况。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前两周应保持正常饮食,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检查前晚八点以后不要再进食,检查当天早晨空腹(可以喝白开水和服药),采血前应安静休息5分钟。正在服用利尿剂、避孕药、激素等会影响脂代谢药物的人应事先告知医生。
温馨提醒:一次检查有异常,不一定就是高血脂
由于血脂水平本身有较大的生物学波动,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疾病等皆会影响检测结果。当一次检测有异常时,可于2~4周后复查,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打鼾曾一度被认为是睡得香的标志。医学研究表明,轻度的鼾声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引起医学界关注的是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从而造成多种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尤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不容忽视,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夜间猝死。
一个人夜间睡眠时,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呼吸暂停,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如果这种呼吸暂停频繁发生,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或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超过30次,积年累月,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可以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它不同于某一种单纯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这些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健康专家提醒说,如果晚上打鼾,且伴有一下症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频繁呼吸停止;
2、反复憋醒、睡不安稳,或多梦;
3、夜尿增多;
4、夜间心绞痛、心律紊乱;
5、睡醒后血压升高、头痛;
6、睡不解乏,白天困倦、嗜睡,甚至工作、开会、吃饭时也会难以抑制地入睡;
7、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8、工作学习能力降低;
9、儿童多动、学习成绩差,身体发育较同龄人慢等。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上述表现并持续一段时间,就需要考虑到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可能性了,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为什么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因复杂,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耳鼻喉科密切相关。但关键是上呼吸道的阻塞或塌陷,如鼻息肉、软腭低垂、悬雍垂增粗或增长、扁桃体增生肥大、咽喉部软组织肥厚与脂肪沉积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常常是多种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特别是肥胖、上呼吸道感染、心脏病、饮酒和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加等都能使病情明显加重。肥胖和体重超标的人应特别引起注意,因为胖人颈部脂肪沉积缩小了上呼吸道的内径,气道更容易塌陷和阻塞。肥胖人士胸腹部脂肪沉积引起呼吸负荷增加,呼吸效率下降,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相互影响,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控制体重;
2、睡觉采取侧卧位;
3、睡前避免服用会导致肌肉松弛的安眠药等药物;
4、避免过量饮酒;
5、坚持体育锻炼,每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通过锻炼增强肺功能;
6、治疗基础疾病,患有过敏性鼻炎、扁桃体肿大、鼻息肉等疾病的人士要引起重视,规范治疗。
温馨提醒:儿童鼾症要及早治疗。儿童睡觉时张嘴呼吸,在气流的冲击下,面部可能会畸形发育;同时,鼾症会使儿童在睡眠过程中出现脑部缺氧的症状,影响智力发育。鼾症儿童成年后,患上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通过采集血液标本来检测。检查结果主要用于以下用途:
1、肿瘤普查、筛选项目的应用;
2、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3、疗效与预后判断;
4、生物特点和疾病阶段的判定;
5、手术、化疗、放疗的监测;
6、确定不知来源的转移肿瘤的原发肿瘤;
7、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提高检测效率;
各项肿瘤标志物的具体意义
目前临床上检查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包含以下几项:AFP、CEA、CA19-9、CA72-4、CA125、CA15-3、NSE、Cyfra21-1和PSA等。
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主演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胆管癌、结直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胆囊癌、胆管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很多消化系统的良性疾病患者中也有升高,据报道又近10%的胰腺炎患者血清CA19-9有中等度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乳腺癌的首选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卵巢癌、肺腺癌、结直肠癌等均可增高。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乳腺疾患、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等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超过正常值。
主要相关肿瘤: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
其它相关肿瘤: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也有不同检出率。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对CA72-4影响较小。
主要相关肿瘤: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胃癌、胆囊癌、肝癌、肺癌、乳腺癌。
其他影响因素:萎缩性胃炎、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小细胞肺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腺癌、大细胞肺癌、神经系统癌。
其他影响因素:若发生溶血或者采血后停滞时间过长在分离血浆血清或离心不当使细胞破坏,均可导致NSE升高。
10、CYFRA21-1
主要相关肿瘤:肺鳞癌、宫颈癌、食管癌。
其它相关肿瘤:膀胱癌、鼻咽癌、卵巢癌、胃肠道癌。
其他影响因素:肝炎、胰腺炎、肺炎、前列腺增生也可有一定的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前列腺癌。
其他影响因素: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会引起升高。
12、β-hCG
主要相关肿瘤:妇科肿瘤和非精原性睾丸癌。
其它相关肿瘤:乳腺癌、精原性睾丸癌、肺癌、肝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状态、肺炎、前列腺增生时,β-hCG含量也会有有所升高。
主要相关肿瘤:宫颈鳞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鳞癌、头颈部鳞癌、食管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肝炎、肝硬化、肺炎、结核病患者中SCCA值有所升高。
1、因为受检查仪器型号的影响和检验方法,检测试剂的不同,所以同一个肿瘤标志物的正常指标值会不同,在正常参考值内都是正常的,数值无绝对高低。
2、肿瘤标志物阳性不一定就是患有肿瘤。目前由于没有特异性100%的肿瘤标志物,因此每种肿瘤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因此不必一看到“阳性”就“色变”,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是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联合多项检查,比如CT,MRI乃至细胞学、病理学等检查,方能得出结论。
高收入、高学历的精英、骨干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承受着高压力,这些“三高”人群因为忙于事业,疏忽健康,不知不觉中频发“三高”症。此“三高”非彼“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由此诱发的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等代谢综合症给健康带来极大隐患。这一类疾病,被称作“生活方式病”,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关系最密切!
“三高症”显现明显年轻化趋势
如今,临床上出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甚至高尿酸血症的“三高”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只是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专家解读:由于生活不规律、营养摄入过量,以及缺乏运动等,导致现在“三高”症状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而“三高”症诱发的代谢性疾病不仅仅是体检数据的异常,还为数年或数十年之后心脑血管意外及慢性疾病埋下伏笔。
1、此“三高”常由彼“三高”而来
高收入、高学历、高压力的“三高”职场精英,往往在事业上收获颇丰,但因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比如每周数晚上都要应酬,经常加班熬夜到凌晨,三餐无定时无规律,工作中久坐少动,缺少锻炼,结果诱发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此“三高”随之而来。
在体检中还发现女性“三高”人群也不少,职场女性不仅自己承担着工作上的压力,还要兼顾家庭和子女,在身心双重压力的考验下,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异常,以及由此引发的子宫肌瘤等各种妇科病也不少见。
2、饮食无规律、应酬多易惹“三高”
职场上的白领、精英以及成功人士经常是工作和生活都没有规律:早上匆忙出门早餐毫无规律,中午又选择高脂高盐少蔬果的盒饭或快餐,晚上频繁应酬,熬夜加班又吃些高油高盐高热量的夜宵,久而久之埋下了“三高”的种子。工作日不规律饮食,节假日又多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各种高脂肪、高热量的海鲜以及高蛋白的食物的少不了成为“营养”主食。这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三高”密切相关。
3、缺睡、晚睡、心理压力过大
更好的成绩往往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劳,上班族们经常熬夜加班,每天睡眠时间不够。还有的人因为压力过大、长期熬夜加班之后大脑思维活跃,兴奋之余反而更加睡不着了,甚至还出现了失眠等一系列问题。长期生物钟紊乱,可诱发身体内分泌紊乱,引起“三高”症状。心理压力过大,还容易引起暴饮暴食,诱发疾病。
改变生活方式,“三高”可防可控!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证实,人类的健康问题40%在于遗传和生存的环境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生活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而60%需要靠自己努力,去“建设”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饮食。
首先应减少应酬或至少应简化应酬,提倡健康饮食,在饮食结构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约占总进食量的60%左右),蛋白为辅(指肉类占总进食量的30%左右),脂肪应在5%-10%即可,也就是说要多蔬菜、适当肉类、少油少盐,同时还应注意规律饮食、节制饮食,饭到八成饱即可,有饥饿感时以水果、蔬菜、坚果类补充。没有患痛风的人群建议增加豆制品。
除了食物原材料的选择,烹饪方式同样有讲究。烹调方式可以选择蒸、炖,拌、闷、烧、煮等,尽量减少剑、炸、炒等方法。
2、加强锻炼。
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有益于健康,快走、慢跑、游泳,每次至少30分钟。如果不能每天坚持,至少每周3次运动。切记,每周锻炼3次,每次1小时,比每周锻炼1次,1次3小时有效、安全得多。锻炼的好处很多,研究表明,有“三高”的人通过锻炼可使血压、血糖及体重下降,很多初期的三高症患者通过饮食、锻炼就可以抛弃药罐子,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戒除烟酒。
吸烟对心、肺都有危害,尤其已有“三高”的病人危害更大,统计数据表明,吸烟者发生心血管死亡或致残的几率要比不吸烟者高了4倍,而已存在“三高”的情况下这个几率还要大幅度上升。酒精对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有损害作用,长期饮酒使肝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且酒精也有一过性升高血压的作用,长期饮酒还增加心脏负担。
4、自我减压。
上班族压力大,除了要正确认识压力和自身外,可以选择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来缓解压力。听音乐、旅游、读书等自我释放的方式,也能调节心情。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也是解压的好方法,如果不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可以在中午小睡一会。
温馨提示:“三高”症状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的脏器却在悄然起着变化,等到出现了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尿毒症等并发症时,就为时晚矣。故应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千万不要为了节省一点检查身体的时间而付出健康的代价。有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紊乱家族史者,出生时低体重者,缺乏体力活动者,肥胖者,以及妊娠期间出现过血糖升高或糖尿病的妇女等,这些都是“三高”的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筛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1、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很常见,通过医生手感可以摸到的约占我国人口的3%~7%,如果是做超声检查的话,约有29%以上的人可以发现甲状腺中存在结节。其中女性比男性多(4:1),中老年比青少年多见。
近年的临床检出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原因有两点:1.临床用于检查的设备更新很快,检测灵敏度有显著提高。2.人群目前普遍使用国家统一加碘的食用盐,有些个体的碘摄入量偏大。
(1)如果本次检出甲状腺结节阳性,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B超。
(2)对于没有其他临床检测异常的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建议买回碘盐后,先放进微波炉用中火加热2~3分钟,可使其中的碘挥发。
(3)如果复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持续长大,则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包括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核素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检查(Tg)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影像学检查首选彩超;常用的核素检查有甲状腺摄碘检查和甲状腺核素扫描。
2、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一种或多种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总胆固醇(TC)过高;
甘油三酯(TG)过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高脂血症随之并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等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1)如果您本次体检检出血脂异常,但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采取戒烟限酒、低盐少油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的基础措施,3个月后复查血脂,并在以后每年定期随访复查。请记住,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改善生活方式。
(2)如果有胸闷、头晕等症状,或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心脏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3)经过控制体重、饮食及增加活动后血脂仍无法达标者,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降脂治疗。
3、肝功能异常
一般临床上认为上述相关指标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并且持续两周以上有临床意义,表示有明确肝细胞破坏。高脂血症、压力过大、工作紧张、高能量饮食均可以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如果仅有轻度肝功能指标异常,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缓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来进行调整,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调整饮食是指在平日饮食中减少高能量、高油脂食物的摄入;
如果伴有乏力、胃口不佳等症状,建议短期内再次复查肝功能,并进一步检查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
4、血压增高
在未服用抗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高血压是发生和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量越高,平均水压水平就越高;经常大量吸烟或饮酒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肥胖者、精神压力大的人也易患高血压。某些药物或其他疾病也会引起血压升高。
一次测量血压升高并不能说明问题,建议在短期内再次复查,以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以明确诊断;
如果您的收缩在130-139
mmHg范围,和/或舒张压在85-89mmHg范围,需要引起重视,除了改善生活方式,还应密切关注血压状况,建议您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如果诊断高血压,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旦高血压诊断明确,常规需要进一步检查血糖、血脂、肾功能、血尿酸和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
5、心电图ST-T改变
ST-T改变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心电图ST-T改变并不等于是患上了冠心病。ST-T改变本身并不具有诊断的特异性,影响ST—T改变的疾病与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包括:检查技术上的原因,如心电基线不稳,上下飘移;呼吸与进餐的影响;电解质影响,如血钾过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状态的压抑与焦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二尖瓣脱垂、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肌病等。健康人中也可有出现ST—T改变。据专家们研究,正常人中有ST段异常的约占10~30%,T波改变者约占15~20%,尤以女性更为多见。
有ST-T改变的应结合自身的其他临床表现与症状。如果您没有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那么建议您定期随访复查心电图,建议6-12个月检查一次。
如您同时合并有血脂、血压、血尿酸增高则需要引起重视,建议监测动态心电图,必要时进一步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6、镜下红白细胞
正常尿液中是没有红白细胞的,镜下红白细胞是指在尿液检查中发现有红细胞或白细胞。
如果尿液中检出红白细胞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尿道的炎症引起的。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长期久坐少动的“坐班族”非常容易出现盆腔淤血,造成因盆腔器官充血导致尿液中出现红白细胞,如果你属于每天长时间坐姿工作的办公室一族,建议每一小时起立活动5分钟,倒倒茶、上个厕所、或者原地活动活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盆腔局部充血现象。
血红蛋白是临床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是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10%~20%,部分老年人,20%的女性和50%的孕妇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
如果贫血不十分严重,就不必去吃各种补品,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
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生素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
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
8、血糖异常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肌体糖代谢的有效指标。如空腹血糖≥7.1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首先需要明确检测血糖是否为空腹(保持禁食状态8小时以上),另外,过度饥饿、活动等因素对空腹血糖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无“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超过标准者,建议在短期内再次复查空腹血糖。如果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3个月定期随访。如果再次复查结果仍为异常,则建议进行口服糖耐量检查(OGTT)以明确诊断。
9、宫颈涂片阳性
宫颈涂片也称巴氏涂片,通过这项简单的检查,可以侦测到宫颈细胞微笑的变化,宫颈癌的死亡率因此至少降低了70%。
目前所采用的细胞学诊断标准是巴氏V级分类法。具体为:
巴氏Ⅰ级:正常细胞。建议每年定期检查随访。
巴氏Ⅱ级:有不正常细胞。妇科炎症如宫颈炎、滴虫感染、衣原体感染等都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建议针对性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次进行宫颈涂片检查。
巴氏Ⅲ级:有可疑的癌细胞,必须重新再做一次宫颈涂片检查,必要时进一步进行HPV检查和宫颈活检。
巴氏Ⅳ级:极为可疑的癌细胞,必须做HPV检查和宫颈活检,并进行全面检查。
巴氏Ⅴ级:确定有癌细胞,须做宫颈活检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癌症细胞侵犯程度。
10、癌胚抗原阳性
癌胚抗原是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通过采集血液标本来检测,应用于肿瘤筛查和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等。
癌胚抗原是一种光谱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常见于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等患者。如果本次体检癌胚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请务必引起重视!建议再次复查,并由专业医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联合多项检查,比如CT、磁共振、病理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需要提醒的是,吸烟可以影响癌胚抗原的检测结果。大量吸烟者中有20%-40%的人癌胚抗原也升高。此外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因此,不必一看到阳性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请到医院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
本年度的体检数据统计显示,在阿里员工当中,口腔疾病和眼部疾患的发病率都比较高。怎样才能恢复明眸皓齿的好状态呢?牙好,胃口才好;眼好,心情更好!
皓齿篇——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睡前刷牙更重要
阿里员工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疾患包括:牙结石、牙周病、龋齿、牙色素斑等。如何维护口腔健康?
水平颤动拂刷法
可别小看刷牙这短短3分钟,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保持口气清新。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直线下降,细菌容易生长,因此睡前刷牙非常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我天天早晚都刷牙,有时候中午还要再刷一次,为什么还是有口腔疾病?那么,您的刷牙方法真的是正确的吗?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有效清除牙龈沟内的牙菌斑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倡“水平颤动拂刷法”来刷牙,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手持牙刷刷柄,先将刷头放置于口腔内一侧的后牙牙颈部,刷毛与牙齿长轴大约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
★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往返动作在同一个部位至少刷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继续拂刷牙齿的唇(颊)舌(腭)面。
★刷完第一个部位之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与第一个部位保持有重叠的区域,继续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刷牙。
★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
温馨提醒:提倡使用含氟牙膏。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特比适用于有患龋齿倾向的人士。午餐后在办公室不方便刷牙,可以备一瓶漱口水,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此外,提倡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护理。洁牙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出血,洁牙后可能会出现牙龈轻度肿胀和短暂的牙齿敏感,但这都是暂时的,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
明眸篇——摆脱视觉亚健康
我们发现,患屈光不正的阿里员工比例很高。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方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为什么白领易患屈光不正?
好人生健康专家指出,白领朋友们长时间面对电脑,近距离用眼,辐射大,又常居空调房间,易受细菌的侵袭,经常忽视用眼卫生,使白领们的双眼总处于疲惫状态,很容易造成睫状肌功能紊乱,引起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发痒灼热、畏光流泪等眼部问题。
据报道,办公室人员23.39%的人感到眼干眼涩,29.17%的人有眼疲劳症状,19.67%的人看东西会模糊不清。疲劳对眼睛的伤害并不仅仅表现在“累”的感觉上。干眼症患者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屡创新高、眼疾低龄化等问题已非常严重。
屈光不正有怎样的危害呢?远视可引起慢性结膜炎、腺炎及睑缘炎;散光可并发胃肠道症状;高度近视眼并发的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核心白内障是致盲的前三位因素。
我的眼睛我做主
1、给眼睛创造好环境。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我们,在办公室近距离面对电脑,在家近距离面对电脑和电视,出了门也没有开阔的空间让我们的眼睛睫状肌得到松弛。没有条件我们就要创造条件:
★保持电脑屏幕跟眼睛的距离在50~60厘米;
★配备专用的电脑椅,调整好座位高度——荧光屏的几何中心最好位于视平面以下,但俯视的角度在15度角以内;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次使用电脑的持续时间不要太长,每用眼1小时分钟休息5分钟,到窗口远眺一会儿,这是预防眼睛疲劳的最有效方法。
2、勤眨眼。
每分钟眨眼6次,平均10秒眨一次眼睛,能保证眼膜分泌足够的泪液来滋润眼膜,帮助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3、慎用眼药水。
眼药水有非处方用药和处方用药。一般来说,即使是保健型的眼药水也不能经常点,而且不能使用很长时间,因为里面有防腐剂,长时间使用对眼睛不利。所以挑选眼药水的时候要注意看说明书里的成分说明。
4、隐形眼镜关注透氧率。
戴了隐形眼镜后,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膜缺氧。角膜原先是靠直接从空气中摄取氧气来呼吸的。现在,在上面盖了一层东西,虽然氧气还是能通过,总是变少了。根据研究,大多数人戴了隐形眼镜后,角膜能使用的氧气,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所以建议选择透氧率高一些的隐形眼镜。但终归不提倡长时间频繁带隐形眼镜。
5、吃好也能防眼病。
在肝脏、蛋黄、胡萝卜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对于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导致眼病的人来说,吃一些这类食物肯定是对眼睛有帮助的。还可以多吃一些水果,由于水果里面含有很多维生素C、D、E,在抗氧化和抗老化方面有一定作用。枸杞子有养肝明目的作用,长期服用对眼睛保健是有益的,美国已有实验室专门在研究枸杞子、银杏等植物对眼睛的帮助。
6、定期检查。
每年定期去医院做一两次眼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眼睛健康。
本年度体检数据显示,痔疮的发病率在检出的疾患中名列前茅,不禁让人大吃一惊!其实,痔疮非常常见,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男女均可得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痔疮青睐这些人
调查表明,痔疮患者以长时间坐着工作而少活动者居多,如办公白领员、会计、IT、编辑、麻将爱好者等。
久坐者。约九成的患者平时都较为偏爱坐软垫坐椅和沙发。长时间保持坐姿导致腹部血流速度减慢,会妨碍血液循环,下肢静脉血不能回流,血液循环受阻,直肠静脉丛易发生曲张,血液淤积,形成一个静脉团,这就是痔疮。当人们长时间坐在松软的沙发里时,身体陷在沙发里面,血液循环会受到阻碍,从而诱发或加重痔疮病情。
排便异常者。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人,或长期腹泻的人,或喜欢蹲在厕所里看书报的人,因用力排便或下蹲过久,很容易导致肛门部充血从而引起静脉曲张,使肛垫组织松弛,甚至致使牵拉固定肛垫的肌肉断裂,肛垫脱出肛门外而形成严重的痔疮。
不良饮食习惯者。大量饮酒,嗜食辛辣,如辣椒、芥末、胡椒、生姜等富刺激性食物,也易使直肠肛门粘膜皮肤受到刺激,局部充血,成为引发痔疮或加重病情的诱因。
工作疲劳者。积劳也是造成患痔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再加上饮酒、久坐不动等原因,共同加重臀部的淤血状态,引发痔疮。
有妊娠、分娩及盆腔腹腔疾病者。怀孕时胎儿压迫盆腔静脉,使直肠下部淤血,引起血管扩张,再加上怀孕期间内分泌素的影响也使骨盆血管、直肠血管扩张,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而导致痔疮的发生,分娩后痔疮症状会有所缓解。腹部和盆腔的肿瘤如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等压迫盆腔静脉可使直肠上端静脉淤血和扩张而诱发痔疮。
如何解决后“股”之忧
1、坐硬板凳。为预防痔疮,应该多坐硬板凳。这是因为当人坐在硬板凳上时,由于臀部有两个坐骨节支撑,就不会妨碍血液循环。痔疮患者首选硬椅子。
2、保持大便通畅。建议多吃水果及含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韭菜、芹菜、丝瓜、白菜、菠菜等,能增加大便容积,促进肠蠕动。平时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也有助于预防大便密结。
3、养成在早晨短时间排便的习惯。起床后的直立反射,尤其是早饭后胃结肠反射有助于促进排便,因此建议您最好养成每天早上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有了便意不要忍着,因为这样最容易造成习惯性便秘。排便时建议不要看书报,以避免久蹲不起。
4、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这些辛香调料确实吃起来过瘾,但是不仅对肠胃有刺激,更使直肠肛门血管充血、扩张、水肿,因此,建议您平时要少吃。
5、戒烟酒。男性痔疮多于烟酒有关。中医早有“酒痔”之说,“酒痔则每遇饮酒,发生疮肿,痛而流血”。《太平圣惠方》说:“夫酒痔者,由从饮酒过度,伤于肠胃之所成也,夫酒性酷热,而有大毒,酒毒渍于脏腑,使血脉充溢,积热不散,攻壅大肠,故令下血。”
酒对痔疮有明显的不良作用;而香烟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具有使血管收缩和使血液循环恶化作用,因此,能促使患部的瘀血增多,从而导致痔疮的发生和加重。
6、充分休息。网虫、晚睡党、麻将族们可要引起重视,不熬夜,不久坐,娱乐起来有所节制,工作起来张弛有度。
温馨提醒:坐姿工作时可以间歇性做提肛动作。每次5分钟左右,每天做2次。缩肛运动能提高肛管括约肌的力量,缓解静脉曲张。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被确诊糖尿病,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能吃了,在日常生活中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还常常会有饥饿感,非常的痛苦。其实,我们说糖尿病要控制饮食,并不是简单的不吃、少吃,而且绝非是忍饥挨饿或偏食,因为这样会使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控制饮食,是指要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营养的全面与均衡。
所以,第一步我们应该确定适合自己的总热量是多少,然后可以参考附录的各热量段食谱。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标准体重计算法:
计算标准体重
公式:男性:标准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100
女性:标准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105
例如某位老伯的身高是165厘米,那么他的标准体重应是165 -100 =
计算体重指数,判断自己的体型
公式:体重指数= 实际体重(公斤)&
身高(米)
判断方法:体重指数20-23.9为正常;
24-27.9为超重; 28以上为肥胖; 20 以下为消瘦。 该老伯的实际体重为80公斤,那么他的体重指数 = 80/ 1.652 =
29.38 ,则体型为肥胖。
根据劳动(活动)强度和体型,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每天所需总热量(千卡)=标准体重(公斤)&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
糖尿病患者所需热量可查下表:
糖尿病患者所需热量(千卡/公斤体重·天)
轻体力活动
中体力活动
重体力活动
同样以这位老伯为例,假设他已经退休,平时活动量不大,只是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所以判断其属于轻体力活动,同时由于其体型属于肥胖,所以查上表得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25千卡热量。
由此计算每天需要总热量 = 65 & 25 =
1625(千卡)
将食物总热量分到三大营养素
由前一节可以知道,每天碳水化合物的热量摄入应占55%~65%,脂肪的热量应占20%~25%,蛋白质的热量摄入应占15%。按以上比例计算出您每天所需的三大营养素的热量和重量。则:
碳水化合物:1625 & 60% =
975(千卡)
脂肪: 1625 & 25%=
406(千卡)
蛋白质: 1625 & 15% =
244(千卡)
光有各营养素的热量还不行,我们怎么才知道多少克的碳水化合物是975千卡呢?根据三大营养素的产热比,其克数的计算如下:
碳水化合物(克)=975 & 4 =
脂肪(克): =406 & 9 =
蛋白质(克): =244 & 4 =
最后根据具体食物中所含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来确定应该食物的摄入量(可参考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例如米面类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为8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8%左右;而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在3%左右。可以发现,这种方法虽然很精确,但是在具体实行中比较不方便,所以,下面的食品交换法就是一个可以简单方便的制定食谱的方法。
每个患者每天的总热量计算好以后,就要将其分配到各种米面、蔬菜、肉、豆制品、水果等食物上,利用食品交换原则,再查阅简单的等值食物交换表(附录)就可以轻松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来制定菜谱了。
(6)把每天所需总热量转化为食物的份数
为了便于患者掌握,将每90千卡食物作为1份,计算所需食物的份数。
还是以上述老伯为例,每天所需总热量1625 &
90 = 18.05,即他每天所需食物的份数为18份。
(7)一日三餐热量分配
按照“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分配一日三餐的热量。早餐约占30-35%,中餐占35-40%,晚餐占30-35%。则该老伯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如下:
早餐占30%,18&0.3 =
中餐占40%,18&0.4 =
晚餐占30%,18&0.3 =
根据以上份数可以安排三餐的食谱,如:
早餐5.4份可安排以下食品:牛奶200毫升(大约1.2份)、鸡蛋1个(大约1份)、馒头1两(大约2份)、凉拌芹菜2两(大约0.2份)。
中餐7.2份:米饭2两(4份)、青菜300克(1份)、草鱼2两(1份)、油12克(1.2份)。
晚餐5.4份:玉米粥2两(4份)、黄瓜炒木耳(黄瓜3两、木耳1两、油10克,共约1.4份)。
也可按1:2:2:2的比例安排一天四餐。
(8)食品交换注意事项
主食可以互换;肉类、蛋、鱼、豆制品可以互换;蔬菜与水果不能互换;吃了坚果类的食物要相应减少油脂的摄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零食及水果都应计算其热量,并包含在每一天的总热量中。
另外,更简单的方法是将每天的主食量固定,一般男性每天6两左右,女性每天4两左右,这里的主食包括所有米饭、面条、馒头、土豆、红薯等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这样再利用食品交换法安排剩下的副食份数。
乳腺囊性增生症在临床上又被称作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囊性病等,这些叫法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该组病症,目前称其为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生理性增生与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区别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不断增多。该病好发于25~40岁的女性,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特征。该病的病因尚未明了,但认为与卵巢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
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会随着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而相应发生着从生理性增生到复旧的周期性变化。而如果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就可能引起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完全,组织结构就发生紊乱,导致乳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末梢腺管或腺泡形成囊肿。其次,如果乳腺中的激素受体发生改变,也可能会导致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导致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典型症状
1、乳房胀痛。此症状与月经周期相关,多数情况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2、乳房肿块。一侧或两侧乳腺有弥漫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
改善生活习惯,预防乳腺疾病
1、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尤其是工作忙、压力大的职业女性,出现较长时间的精神郁闷甚或抑郁时,一定要学会排解,寻找几个闺中密友聊一聊、谈谈心,宣泄负性情绪,对调节体内内分泌系统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月经前期的情绪稳定很关键,应尽量平稳心情。
2、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有调查称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发病率较高,根据这一点,高学历女性更要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应充足,少熬夜工作或学习。应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也可做些扩胸等可以增强胸部健美的运动。最好不要佩戴过紧或是有挤压隆胸效果的胸罩,这影响乳房的新陈代谢和淋巴回流,容易导致乳腺增生。
3、注意饮食结构,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绿叶蔬菜、新鲜水果,在月经前期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特别指出的是,在无医嘱的情况下,不要自行服用蜂胶、蜂王浆、花粉及一些含激素的口服液,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不要随别服用这些补品来改变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现状。
4、母乳喂养可保护乳腺。
专家建议哺乳时间要充分。女性产后不哺乳或哺乳不足8个月,会造成乳汁瘀积,引发乳腺疾病的概率升高。有研究称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也会增加乳腺疾病的概率,且流产会伤害身体,故应尽量避免。
5、注重乳腺专业检查。
20-35岁的女性应3年进行一次红外线或乳腺外科检查;35岁以上的女性应该1-2年做一次;50岁以上的女性应一年一次;高危人群(乳腺病家族史、卵巢癌、腺体癌),有重度增生的女性应半年检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
6、乳房自检很关键
建议每月一次自检,时间固定在月经过后一周。
看: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之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边乳房。
卧:平躺下来,右肩下放一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重复“触”的方法,检查两侧乳房。
除了乳房,亦须检查腋下有无淋巴肿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
温馨提醒:如果乳房肿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去医院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一旦出现乳头溢液或肿块突然增大等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防止出现隐患。
如果有人感觉胃口不好、厌油腻,有经验的人就会建议去医院查一个肝功能,通常肝功能也是体检中的一个常规项目。检测肝脏功能是否正常,对于年老体弱常常吃药的人士尤其重要,因为药物有时会对肝肾产生损害。
肝功能检查前准备:抽血前须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小时,通常是抽血前一晚8点后不要吃东西,12点后不要喝水。对于初次肝功能检查者,尤应如此。抽血检查前三天最好停止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注意休息,不要劳累、熬夜等;前一天的饮食最好戒酒、清淡饮食,以免对肝功能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肝功能指标解读
1、肝细胞损伤检查:一般为血清酶类检测,项目一般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
转氨酶是人们通常关注和易出现波动的项目,如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GPT或ALT)和谷草转氨酶(又名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GOT或AST)。谷丙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谷草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当肝细胞受损发生炎症或坏死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除了炎症,肝细胞损伤也可以是酗酒、药物等引起的,故抽血检查前应戒酒和慎用药物。
2、肝脏排泄功能检查:检测肝脏对某些物质的排泄清除能力,项目有胆红素、胆汁酸等。
血液中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或自然死亡,这些红细胞能够释放间接胆红素。正常的肝脏会将这些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经胆汁排入消化道,最终排出体外。如果胆红素未能正常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表现为眼黄、尿黄、皮肤黄染。除了肝脏受损之外,红细胞破坏过多、直接胆红素排泄受阻等也可以引起肝功能化验单中胆红素偏高。
一般情况下,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常见于肝脏疾病;而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可能提示胆管有淤阻。
3、肝脏贮备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项目一般为血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等。
重型肝炎时,白蛋白可明显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当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为预后恶劣的征兆,也是肝脏失代偿期的表现,如肝硬化病人后期白蛋白会偏低。
肝脏受炎症刺激通常会出现球蛋白合成增加,急性肝炎时可一过性升高,恢复期后即降至正常,如球蛋白持续升高预示肝炎慢性化。
慢性肝炎时白蛋白正常,但球蛋白升高,故比值下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而球蛋白合成增加,比值明显下降甚至倒置。
温馨提示: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象学检查等全面地综合分析,故一旦有检测指标偏离正常值,应在医生指导下作其他检查来确诊疾病及早治疗。
疫苗是人类在与传染病长期进行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一项伟大发明。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被认为是最经济、最有效方法。
疫苗种类繁多,相当一部分人不明白计划免疫和非计划免疫的区别,认为凡是计划免疫的疫苗都应该打,而非计划免疫的则可打可不打。还有什么计划免疫、非计划免疫、一类疫苗、二类疫苗这些专业名词,搞得头都晕了。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是安全问题,一些家长对疫苗的作用和安全性产生质疑,尤其对二类疫苗到底打不打拿不定主意。
一类疫苗&二类疫苗
同样是免疫接种,有的不花钱,有的却要花钱去买。这是因为免疫接种分为计划免疫和非计划免疫两种,也就是常说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有11种,可预防12种传染病。这11种疫苗分别是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无细胞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这11种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由国家财政支付,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免费接种服务。随着中国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发展,纳入第一类疫苗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中,免费接种的人群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通过预防接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健康保护。
第二类疫苗由家长自愿、自费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主要包括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霍乱疫苗等。此外,还有像狂犬疫苗、艾滋病疫苗等针对非常规人群的疫苗。
自愿接种不等于可种可不种
自愿接种不等于可种可不种。像流脑、乙脑这些季节性很强的传染病,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特别大,尤其是过集体生活的幼儿园、学校里的孩子,容易交叉感染。此外,老年体弱者也容易感染。而接种疫苗不仅会帮助人体抵御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能节约家庭医疗开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下有七类不宜接种疫苗的情况: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正在发烧的,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到两周的,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有过敏体质及喘哮、荨麻疹、接种疫苗曾发生过敏的。
正确理解预防接种禁忌症
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对于正常机体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疫苗说明书中,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有某种疾患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这就是预防接种的禁忌症。
禁忌症是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苗后会极大地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它是以个体的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很少有绝对的禁忌症,接种或不接种都有风险,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专家或权威的担保而消失。对待禁忌症正确态度应该是在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风险分析,权衡接种与不接种的风险,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禁忌症患者预防接种考虑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巧合疾病的风险、影响预防接种的效果。
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接种后发热或局部肿痛等轻微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罕见。如果健康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是1/100万,禁忌症患者的风险是健康者的10倍,则其不良反应的概率是1/10万,这个概率还是非常低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常规使用疫苗的益处大多高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增加巧合疾病的风险:有些发热或症状是某种疾病的前驱期表现,预防接种之后,疾病因其自然规律而发作,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预防接种引起的。
影响预防接种的效果: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心肝肾疾病等情况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但因发病的后果严重而接种的不良反应轻微,故患者仍有必要接种。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禁忌症并非绝对禁止接种,而是提醒受种者在预防接种后可能发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当这种风险明显超过预防接种的收益时,则应避免接种;当这种风险不超过预防接种的收益时,接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温馨提示:不要自己盲目购买疫苗接种,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科学地接种疫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体检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