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传染大人吗吗?得了腮腺炎传染大人吗吗?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晓明大夫本人发表
宝宝会被传染腮腺炎吗?应该怎么办?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宝宝会被传染腮腺炎吗?应该怎么办?
宝宝会被传染腮腺炎吗?应该怎么办?
病情描述:
步教授,请教您一下。我四天前得了流行性腮腺炎,打吊瓶治疗后现在差不多好了。我在家里很注意保持和宝宝之间的距离,睡觉也是分房睡的。不过我家宝宝昨天开始发烧,有时37度6,有时38度,有时36度7,我怕把我的流腮传染给宝宝。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大夫说我家宝宝腮腺没有肿大,没有办法判断是不是流腮,发烧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让我们回家吃感冒药,再观察几天。宝宝现在14个月大,我怕耽误病情,能在家里暂时观察两天吗?会被我传染吗?你能给我一点儿建议吗?谢谢啦!
希望提供的帮助:
宝宝现在14个月大,我怕耽误病情,能在家里暂时观察两天吗?会被我传染吗?你能给我一点儿建议吗?谢谢啦!
所就诊医院科室:
大连开发区医院 儿科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
四季抗病毒合剂
服用说明:
一次4ml,一日三次
l***发表于
副主任医师
腮腺没肿大,真的很难判断是否得了腮腺炎,我只能安慰你们,大多孩子得腮腺炎症状较轻,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病程7一10天,暂时按感冒治疗是可以的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赵晓明大夫本人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赵晓明大夫的信息
小儿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可通话专家
华西妇产儿童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青浦中心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未收录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快速登录:
腮腺炎好治吗
21456关注度
腮腺炎好治吗
病情描述:腮腺炎怎么治】,肿痛。难受
妹妹您好:及时去医院传染病科就医、积极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并预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祝妹妹早日恢复健康!
也许这里有符合你的答案
病情描述:小孩腮腺炎老是发我要不要去看下耳科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主要是病毒感染所致的,是可以五官科就诊的[]
病情描述:腮腺炎今天得十天了上学还会传染别人吗
腮腺炎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患有腮腺炎如果没有痊愈上学可能导致传染[]
病情描述:得了腮腺炎己经十天了,肿胀已完全消失,可以去上学吗?检查及治疗情况:炎虎宁,热炎宁,外敷仙人掌
这个病在腮腺肿胀完全消失后,或发病十天后就可以解除隔离了,所以你孩子可以上学了。[]
用户还喜欢看
用户最为关注的腮腺炎问题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该病有传染性
多发人群:
儿童、青少年
相关症状:
常用检查:
并发疾病: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腮腺炎的传染期是几天?
腮腺炎的传染期是几天?
09-04-19 & 发布
腮腺炎是会传染的`所以得了这个病最好不要再去学校~不过对于得过腮腺炎的人是不会被传染的,潜伏期我不太清楚,没听说这个病还有潜伏期的,治疗的话还是需要吃药的,吃些消炎的药,比如阿莫西林,小孩子的话阿奇霉素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青霉素过敏的话可以服用环丙沙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急性起病起两周内,也就是急性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有症状起的两周内隔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腮腺炎  腮腺炎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有的地方也有"猪头肥"的说法.因为有时会肿的比较严重而趋于"猪头" ,所以人们也有叫这种症状为"猪头肥"的习惯.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   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倾向。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三)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提示特异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  2.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尿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尿的改变。  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医治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你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大多数地区要求学龄前儿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终身免疫,则需被动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1)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以淡漠、颈项强直、呕吐等为常见症状;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  2.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患者最小年龄3岁,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30%。早期症状为发热、寒战、头痛、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有明显疼痛、肿胀、触痛,邻近皮肤水肿、发红,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并常伴有附睾炎,后者也可单独出现。  3.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4.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  5.其他0--14天出现症状。此外尚可发生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  6.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中草药疗效较好,可请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一般说腮腺炎得过一次,人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几次以上.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治疗】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预防2000例,结果预防效果为100%[1]。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2153例,均获痊愈[2,3]。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296例,均在1~7天内痊愈[4,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350例,全部治愈;95%患儿在3天内治愈[6]。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100例,均在5次内恢复,多于1~2次痊愈[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8%,以发病后1~2天接受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效果较好[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60例,总有效率为97.4~100%。通过对照发现.耳针治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9,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5例,其中刺络拔罐78例,获效满意;水罐207例,治愈率在95%以上,多在5~7天内获愈[11,12]。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730例,结果,治愈647例(治疗2~5日内),无效83例,总有效率为88.4%[13~15]。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针灸治疗】 :  一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二)预防法  先在被预防者的耳尖穴用细三梭针点剌出血1~2滴,然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压2次,每次50下。3~4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二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明显时酌加配穴。少商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采用疾徐手法(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刺激宜强,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的针感向病所放散,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次,重者2次。  三 体针加敷贴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角孙。  配穴:颊车、曲池。  (二)治法  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四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  配穴:曲池、内关。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下同)。  (二)治法  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1次,重者2次。  五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手三里、温溜。  配穴:颈椎1~5、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剌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1次。  六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翳风、颊车、外关、合谷。  (二)治法  每次取2~3穴。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1.5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每日1次。  七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屏尖、面颊。  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  (二)治法  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1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1次,反复运针2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八 拔罐  (一)取穴  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治法  共有二种拔罐法,宜任选一种。一为刺络拔罐之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另一为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九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配穴:耳尖(耳穴)、列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芯草1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芯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芯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泡,嘱患者勿抓破,白泡可自行消退。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十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少商、关冲、少泽。  配穴:大敦、合谷、关元、大椎。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取,头痛加合谷,发热不退加大椎,并发睾丸炎加关元、大敦。取准穴后,用消毒三棱针(或28号0.5寸毫针)在主穴上点刺,并挤压出血3~6滴。双侧肿大取双侧,单侧肿大取一侧。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点刺,合谷、关元以28~30号毫针刺,得气后施泻法或平补平泻不留针。轻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对5日以上腮部肿胀不消者,外敷锡类散膏,淋巴结肿大者外贴紫金锭膏,具体方法为:将锡类散或紫金锭0.1~0.2克,倒在3~5厘米见方的胶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匀涂于胶布中央,贴于患处,隔日1次。   ·体针法  (1)取穴:常用穴:翳风、颊车、少商、合谷。  备用穴:列缺、丰隆、解溪、听会。  (2)操作:常用穴为主,效果不明显时加备用穴。少商穴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其余穴位进针得气后,采用疾徐补泻手法。方法为:先快速进针至一定深度,得气,慢慢提插捻转,分层退针用较强的刺激,反复运针数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侧穴)的针感向肿胀的腮腺部放射,然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针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度o  ·电针法  (1)取穴:常用穴:阿是穴(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合谷、角孙、少商。  备用穴;曲池、内关。  (2)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L 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穴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每穴出血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也用同样针刺方法。每日1次,重者2次。  十一 ·灯火灸法  (1)取穴,常用穴:角孙。  备用穴:列缺。  (2)操作:一般选角孙,如效果不显著改取列缺。均取患侧穴。可先剪去角孙穴区头发,面积约5  分硬币大小,用7—10厘米长的灯心草,蘸少量菜子油或豆油,点燃,迅速将其点灼穴位皮肤,一点即起,当灯心草油火接触皮肤时,就会发出“啪”的响声,施灸后穴处可出现绿豆大白泡,嘱患者勿抓破,让其自行消退,一般1次即可。如效果不明显时,可以同样方法点灼列缺穴。如无灯芯草,可用火柴棒划然后呈垂直方向迅速按灸角孙穴,火灸后皮肤发红或呈白  色,不必处理。  腮腺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在距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经咬肌表面前行,绕过咬肌前缘转向深部,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部粘膜,开口处形成一个粘膜乳头,恰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腮腺炎传染大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