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性乙肝疫苗乙肝

当季多发症状
当前位置: &
乙肝(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HBV)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疾病用药:暂无
疾病自测:暂无
乙肝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一.急性肝炎的治疗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二.慢性肝炎的治疗
  主要包括抗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因病情易反复和HBV复制指标持续阳性,可按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1.抗病毒治疗
  对慢性HBV感染,病毒复制指标持续阳性者,抗病毒治疗是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抗病毒药物,效果都不十分满意。应用后可暂时抑制HBV复制,停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使原被抑制的指标又回复到原水平。有些药物作用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由于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限,且仅当病毒复制活跃时才能显效,故近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倾向于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1)干扰素(Interferons,IFN)是目前公认的对HBV复制有一定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为:①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主要通过抗病毒蛋白(AVP),导致mRNA裂解,阻止HBV复制;②诱导受感染肝细胞膜Ⅰ类MHC抗原表达。促进Tc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效应。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基因工程干扰素,包括干扰素&-1b、&-2a、&-2b。①重组干扰素&-2b(干扰能,Intron A):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周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3~6月。HBeAg及HBV-DNA转阴率可达30~70%,抑制HBV复制效果肯定。但绝大多数仍HBeAg持续阳性,可能与HBV-DNA整合有关。②&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干扰灵):每次200万~6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2个月,近期HBeAg转阴率55%。
  干扰素的疗效,各家报告不一,HBeAg阴转率一般在40%~50%。为了提高疗效,有用皮质激素撤除后再用干扰素,但需注意病情较重的慢活肝忌用,否则可使病情恶化。对认为 由前C基因突变的HBV感染者,即抗-HBe阳性、HBV-DNA阳性的慢性肝炎,采用大剂量干扰素,疗效不理想。&及&干扰素对HBV复制疗效不如&-IFN。
  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①慢活肝优于慢迁肝;②女性较男性疗效好;③ALT增高者疗效优于ALT正常者;④HBsAg、HBeAg、HBV-DNA效价低者疗效较好;⑤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者疗效较用过无效者好;⑥剂量与疗程,大剂量与长疗程者似较好。
  副作用与疗程长短、剂量大小有关。最常见是&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但继续应用或减量后常逐渐减轻。多为一过性发热,常见于首剂,未发现和疗效的关系。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停药后常自然恢复,不能影响治疗。目前多认为与其他抗病毒药或免疫调节药联用、可能提高疗效。
  (2)无环鸟苷(Acyclovir,ACV,国产阿普洛韦):此药为核苷类似物,对各种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它在体内经胸腺嘧啶激酶(TK)活化转变为具有抗病素活性的三磷酸无环鸟苷,后者具有抑制DNAp和中止病毒DNA链延伸作用,因此对具有TK的病毒如疱疹病毒作用较好,HBV不具有TK,故作用一般,多认为与干扰素合用疗效较好。用法为每日15mg/kg,分上下午稀释后静脉滴注,持续2小时,每日1次,连用30日,然后停15日再用15日,疗程为60日。国内报告疗效不一,效果不如&-干扰素。
  (3)阿糖腺苷(Ara-A)及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两者均为嘌呤类似物,能选择性抑制病毒DNAP和核苷酸还原酶活性,阻止DNA型病毒复制。由于Ara-A、Ara-AMP副作用较大,近年已少用。
  (4)聚肌胞(PolyI:C):为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导剂,国内应用较久,疗效一直未能肯定。对慢乙肝疗效不显著。用法为4mg,肌肉注射,每周2次,疗程3~6月。
  2.免疫调节药 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
  (1)胸腺肽:通过影响cAMP而增强T细胞活性。用法为每日10~2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2~3月。
  (2)白细胞介素2(IL-2) 能刺激免疫效应细胞增殖及诱生&-干扰素。用法为每日U,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28~56日。部分患者HBeAg转阴。
  (3)淋巴因子激活性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ited Killer Cell,简称LAK细胞),系用淋巴因子(如IL-2和&-IFN)刺激其前体细胞而得。国内报告可使部分患者HBeAg及HBV-DNA转阴。
  3.保护肝细胞药物
  (1)益肝灵 由水飞蓟草种子提取的黄体甙,可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用法为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3月。
  (2)强力宁 自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损害有效,对肝炎治疗,以降酶作用较好,停药后有反跳。现有同类产品甘利欣注射液,经研究降酶效果优于强力宁。用法为150mg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月,注意对心、肾功能衰竭、严重低血钾、高血钠症禁用。孕妇及婴幼儿不宜用。
  (3)齐墩果酸片:用法为80mg,每日3次服用,疗程3月。联苯双酯,用法为15~25mg,每日3次服用,转氨酶正常后减量维持,疗程6月。均有降酶作用。
  三.重型肝炎的治疗
  参阅暴发性肝衰竭治疗部分。
  四.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治疗
  凡有HBV复制指标阳性者,适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IFN。
  总之,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经药物研究指出,其关键在于药物能否抑制HBV的超螺旋共价闭合环形DNA(ccc DNA),而现有抗病毒药对肝细胞核中病毒cccDNA无作用,故停药后cccDNA重新工为病毒复制中转录的模板,病毒复制。近来肝炎的生物靶向治疗有报道,反义核糖核酸可封闭病毒复制的关键编码基因,这种基因水平的靶向治疗可能给乙肝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所以乙肝治疗还需注重对症支持疗法,中西药物综合治疗。
乙肝相关信息
问题描述:请在此提交你的问题,医生将为你免费解答
关注疾病排行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亲爱的用户:
是否确定?
相关推荐:
一周热卖排行
乙肝怎么治疗?三分药治,七分调理
得了乙肝怎么办?乙肝的治疗,三分药治,七分调理。调理在个人,药治就上健一网。健一网,作为华润集团旗下医药网,是中国大的药房网,线下连锁门店近1000家覆盖全国,健一网专注于医学服务,药品种类齐全,出售各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玻璃酸钠滴眼液
玻璃酸钠滴眼液 5毫升
仲景 仲景 六味地黄丸 360丸(浓缩丸)
智灵 智灵牌冬虫夏草胶丸 冬虫夏草
养血生发胶囊 30粒
30片 惠氏 善存
多维元素片(29) 30片
吴太集团 感康 复方氨酚烷胺片 12片
东阿阿胶 铁盒 阿胶 250克
斯利安 斯利安 叶酸片 31片
仲景 仲景 知柏地黄丸
360丸(浓缩丸)
妇科千金片
同仁堂 同仁堂 同仁乌鸡白凤丸 10丸
同仁堂 同仁堂 五子衍宗丸 60克
预定成功,到货后我们将尽快给您回复!
您所需要的商品因热销导致暂无库存,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为您全力采购。
友情链接:
健一网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掌握更新健康产品信息
健一网客户端下载
手机端购买惊喜更多
8:30-21:00节假照常客服热线:
&& && && && &&
&& && && &&
Copyright (C) j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 上海健一网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
8082,tomcat-j1-3目前乙肝治疗的主要方法|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
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
从我国的临床情况来看,大多数肝癌或肝硬化病人都有乙肝病史。也就是说,乙肝的可怕后果是形成肝硬化与肝癌,最终危及生命。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是“谈乙肝而色变”,病人也是急切盼望能找到一种特效药或特殊治法来根
目前乙肝治疗的主要方法
  从我国的临床情况来看,大多数肝癌或肝硬化病人都有乙肝病史。也就是说,乙肝的可怕后果是形成肝硬化与肝癌,最终危及生命。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是“谈乙肝而色变”,病人也是急切盼望能找到一种特效药或特殊治法来根治自己的乙肝病。由于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与复制,能逃避药物对它的直接杀伤作用,目前新近推出的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贺普丁)能进入肝细胞内参与病毒合成进程,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对于病人来说,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既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又有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既有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又有肝纤维组织增生、微循环淤滞、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肝脏缺血缺氧及障碍;既有肝脏本身病变,还有肝外病变。每个病人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个体的特征。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程与病情的不同阶段及个体特性,合理用药,可选用以抗病毒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法。
如何正确认识乙肝治疗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根据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达9.75%,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人。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HBV感染可以通过多途径传播,尤其是经母婴传播传染给婴儿,新生儿和婴儿感染HBV后,约90%~95%成为慢性HBV感染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因此,防治HBV感染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大多数患者没有乙肝治疗的专业知识,跟着广告跑,在拿到医生处方后自己决定用药,想吃就吃,想停就停,不听医嘱。各种不当的乙肝治疗已经成为乙肝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乙肝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呢?   下面谈谈乙肝的正确治疗和我们南京万厚肝病医院专家组多年来对乙肝治疗的点滴体会。   一、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目前无肯定特效药物,急性乙型肝炎又是一种相对,所以在治疗上应强调隔离、休息、合理饮食、适当营养、注意对症,用药要保肝不伤肝。以促进肝细胞修复。注意对症用药,以中药制剂 为主,强调安全有效,一般不用特殊的抗病毒药物,不用免疫制剂,中药降酶也要格外慎用,对于成病人急性乙型肝炎来说,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自愈(像感冒一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最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HBsAg消失,血清HBsAb阳性标志乙肝毒被清除,这部分人可以说获得了根治。6个月后,如乙肝表面抗原仍为阳性,肝功异常,说明已转为慢性,此时必须加强抗病毒力度。   二、慢性乙型肝炎   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乙肝患者是慢性乙肝,长期难以治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还没有一种药品能够使慢性乙型肝炎彻底痊愈。   (一)慢性乙肝治疗原则:   1、任何一个迁延性或活动性的乙肝,其治疗的目标是将其恢复至乙肝的初始阶段,即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并使其长期稳定于此状态;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视为基本正常状态,不必刻意用药治疗,只要做好复查、随访、预防等项工作即可。在实际生活中,应严格区分乙肝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前者可划归正常人群,无须特殊治疗;后者才是真正的病人,必须进行治疗。   2、强调三分药治,七分调理,劳逸结合,选用抗病毒、调免疫、活血化瘀、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药,要有医师指导。因此治疗上应采取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脏炎症及阻逆的综合措施。这是目前中西医界达成的乙肝治疗之共识,其中尤以从抑制病毒入手、抗病毒治疗为阻断病情发展之关键。所以临床上很难期待通过一种所谓的“特效药”,甚至一方一药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是不现实、不客观、对病人不负责的作法。   目前用于抗病毒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两种。这两种药物并非所有的乙肝患者都能使用,它们仅对于处于活动性病变的病人有效,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差,两药仅能抑制病毒复制,很少能彻底清除病毒和感染。干扰素的优点是:符合适应证者,治疗数月后,e抗原就能转阴(“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完全效应率高,复发率相对较低。缺点是:适应证较窄,须炎症活动又不失代偿;有自身免疫、精神抑郁等禁忌证;不良反应较多。拉米夫定的优点是:抑制病毒快,可使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迅速转阴,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罕见。缺点是:e抗原清除较慢,清除率较低,需要延长疗程才能实现,耐药变异率以14-20%逐年递增。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使用并不能提高效率,拉米夫定和其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迪福韦、泛昔洛韦等)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和延缓耐药发生,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免疫增强剂(胸腺肽、白介素、免疫核糖核酸等)是否能够提高疗效尚无结论。干扰素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完全效应约40%,如按一些预测指标选择适应病例,可以提高。拉米夫定抑制病毒迅速,故临床症状恢复较好,多数病人转氨酶可在2-3个月内复常。抑制病毒的初始反应较迅速,但停药后病毒常再现,最终抑制的程度不及干扰素,拉米夫定并不阻断病毒蛋白的转译,只是在长期治疗、复制病毒已被清除或已抑制至极低水平(10000拷贝/毫升以下),才可能发生e抗原转换。   中药保肝降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价廉物美,恢复肝功能、调免疫、抗纤维化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占有一定优势,医生必须仔细,全面了解病情,分析研究患者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合理选择用药。具体体现在临床中通过对疾病特定阶段机体的免疫状态、病毒复制的强弱、肝功的损害、纤维化的有无及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情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据此确定现阶段的主、次矛盾,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取几个主方、辅方等一组方药同用,主次分明、全面兼顾。以扶正、祛邪、截断的核心治则,这一治疗体系与目前传统中医治疗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采用的不是一方一药,有计划地配合使用,充分体现、延伸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治疗原则,并使之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诱导肝脏炎坏死减轻,转氨酶水平正常,恢复肝功能,阻止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二)慢性乙肝治愈标准   乙肝治愈包括临床治愈、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所谓临床治愈是针对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而言,经过治疗肝功能完全复常即可判定为临床治愈。所谓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是针对所有乙肝人群而言,既包括病毒携带者,也包括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指乙肝病毒的主要复制指标(乙肝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呈阴性,肝功能正常,并且能够持续一年以上者。彻底治愈是指乙肝病毒的所有抗原指标转为阴性,肝组织检查未见乙肝病毒存在者。   从目前情况看,临床治愈相对容易,基本治愈难度大,彻底治愈几乎不可能。   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大部分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和基本治愈的,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经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常可以使e抗原转阴,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血清转氨酶正常,病情稳定。但一不注意,常会复发,因此应当坚持长时期的治疗,使病情较长期地稳定,才能基本痊愈。但表面抗原的阴转比较难,目前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年约有2%-4%的自然转阴率,经过治疗,转阴率可能稍高一点,但也很难超过10%   (三)不同的乙肝患者该如何处理   1、不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   如果临床上缺乏症状、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则多数为无症状性携带状态。对于这种病人,应着眼于维持体内免疫稳定,不宜盲目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因为一方面药物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另一方面,机体免疫耐受一旦被打破,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感染的肝细胞,继而诱发肝病变。干扰素对这种病人多数无效。目前国际上专家共识认为可以暂时不治疗,只需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酒、不过度疲劳,不使用损肝药物,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肝功能和B超。如果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行肝活检,发现肝内有明显炎症者,为防止这些病人快速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2、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   对于转氨酶反复升高,症状多且重,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阳性即所谓“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必需进行抗病毒、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以使病毒复制迅速得到抑制,减少肝细胞损害,减轻肝纤维化,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发生。即使病人不是“大三阳”但只要肝功能长期不正常,或已有肝硬化的早期表现,仍需抗病毒治疗。可应用对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的药物,也可应用免疫调节药物,通过强化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   另外不同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如有生化或病理学肝病证据,不论有无肝硬化,均宜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抗纤维化治疗。可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的目标是减少肝细胞损伤,保护肝脏功能,并让病人的肝脏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维持其终生不出现。对病毒复制活跃,肝损害明显的病人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要联合保肝降酶、调免疫、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   3、哪些病人适合抗病毒治疗,哪些人不宜抗病毒治疗。   化验检查两对半,E抗原阳者(大三阳)或HBVDNA阳性,乙肝小三阳或单纯表面抗原阳,且HBVDNA为阴性,一般不做抗病毒治疗,大三阳,肝功正常,肝脏无病理损伤,不宜抗病毒治疗,此时用药难奏效,病情处于轻度(慢性迁延性肝炎阶段),中度或重度(性活动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降为正常或接近正常时,晚期肝硬化,早期肝硬化阶段,重型肝炎阶段不宜使用抗病毒治疗。   对于病程较短,成人时感染的乙肝,女性病人,不合并有丁肝或丙肝,治疗前转氨酶水平较高者(肝炎病变活动者),病毒水平较低者,反之,病程长,婴幼儿时就感染者,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转氨酶正常时,疗效相对较差,病人,伴有骨髓抑制或糖尿病的病人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4、异型肝炎   对于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的所谓“小三阳”患者,应区别情况具体对待。如果经过一次肝炎发作或经正规抗病毒治疗,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或是"小二阳",有时甚至于转为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常意味着疾病康复;但如果血清中病毒基因仍高,,常说明病毒变异。在我国病人中70%左右有这种变异现象。具体表现为:症状、体征不断加重,疲乏劳累,腹胀纳差,面色萎黄或黎黑,肝掌,蜘蛛痣明显等等;肝功损害加剧,转氨酶、黄疸反复升高,白蛋白下降明显,球蛋白日见上升,凝血机制恶化;影像学检查揭示病情向严重方面演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上述病毒阴转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这些阴转大都是病毒变异造成的。病毒变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异的后果也是相当复杂的。病毒变异本身说明病毒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生命力顽强的生物体,它并非那么容易被消灭。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异,变异后,使乙肝病毒e抗原不能产生,以致检查e抗原为阴性,但它并不代表病毒复制的减轻或消失,病毒复制依然在暗中进行,使病情迁延不愈,容易发生肝硬化,甚至于发生爆发性肝坏死。此种情况应积极治疗。   另外,乙肝病毒的S基因区也可发生变异,其编码的乙肝表面抗原不能产生或表达,患者可出现表面抗原检查阴性,这在过去看来,是乙肝根本治愈的标志。而实际不然,它不仅导致医生的误判,还是导致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因此,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但是从目前看,尚无绝对有效的药物问世。   三、乙肝患者复查哪些检验项目。   一般急性肝炎治愈后,需一个月后复查一次肝功能;急性乙型肝炎功能正常可3-6个复查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0岁以下病人半年复查,30岁以上的人需3-4个月复查,如有症状,应立即检查。如有并发症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病人,除1-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外,3-6个月要做一次病毒指标检查,每年至少做一次肝脏B超检查,同时还应检测蛋白比值和乙肝五项,以观察有无蛋白比值倒置与。随时检查:如再次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尿少、腹胀等情况时须及时到医院检查。检测肝功能所需用血量甚少,不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与防功能。为了动态观察肝脏功能的变化,定期抽取少量是必要的。   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对乙肝的基本常识都欠缺了解,陷入深深的误区之中,头脑里充斥着不安、焦虑和惊恐的各种想法,这些想法包括:乙肝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乙肝患者定会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发展,结局很惨;乙肝治疗只要把病毒转阴了,就算好了,只要一见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肯定就是乙肝病人,不由分说就到处治疗等等。乙肝患者对于乙肝常识的无知和错觉,广大医务工作者同样也有不少责任,相当多的医务工作者知识老化、不求新知,抱残守缺,向患者灌输的依旧是过时的陈词滥调,自然起到了推助波澜的作用。新闻媒体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为那些不实的乙肝广告亮起绿灯,卫生主管部门、广告审批部门也常常是网开一面,睁只眼闭只眼,听任各种异端邪说、吹牛骗人把tulaoshi戏泛滥。也曾在一些科普杂志的篇章中,见到一些真正的乙肝权威、专家撰写的有关乙肝的科普文章,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看后令人反省,但是,科学的声音和那些连篇累牍、无孔不入的伪科学的噪音相比,实在有点太微弱了,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根本看不到,这一点,恐怕不单是乙肝一家情况如此,其实一些疑难病、慢性病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把乙肝的来龙去脉、点点滴滴如实地告诉给乙肝患者,让他们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比盲目地让病人用药要强百倍。
  我们希望广大乙肝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乙肝并没有什么可怕,有几点忠告一定要奉送给乙肝患者:   1.乙肝的结局并不像想象、谣传的那么可怕,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能平安度过一生,仅有极少数发展成为肝硬化。掌握乙肝命运的主人是自己,没有神药问世,自己的心理、精神、饮食、休闲等等十分重要,不要让乙肝把你给压跨了。   2.乙肝是一种普通的慢性病,其传染性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可怕,一般接触不会被传染,其主要传播是带有点“遗传”味道的垂直传播,只要切断了这道途径,乙肝的人数可以大大降低。   3.千万不要相信什么“转阴治疗”、“基因治疗”类似的乙肝广告,如果你想侥幸一试的话,除了把钱捐献给这些骗子外,你什么也得不到。   4.请你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等你的是意外的惊喜。
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
  1、干扰素(IFN)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干扰素α,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使肝细胞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及病毒蛋白的表达。另外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增强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抗原I和II的表达,激活巨噬细胞的抗原处理功能,聚集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增强NK细胞的活性,最终使感染的肝细胞被破坏。   IFN治疗停药后随访1年,血清HBVDNA和HBeAg的阴转率20%-60%。IFN的抗病毒作用只限于复制型HBVDNA,并不能清除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复制模板共价闭合环状(cccDNA),停药后可以重新复制,也不能清除与肝细胞DNA整合的病毒基因,故难以使其表达的HBsAg消失,且副作用较多。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每周3次,疗程6个月。也可每天1次,连续15-30天后改为每周3次。一般可使用1-2个疗程。   2、拉米夫定(3TC)主要抑制HBV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故对HBVDN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每天100毫克口服,2-4周HBVDNA即明显下降,12周时95%以上HBVDNA转阴,70%ALT降至正常。但它不作用于cccDNA,又不作用于病毒蛋白的合成,故HBeAg转阴率低,而且服药半年后易引起HBVDNA聚合酶的活性区域YMDD(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变异,即在HBVDNA聚合酶C区第552位蛋氨酸(M)被缬氨酸(V)取代,由YMDD变成YVDD。或蛋氨酸(M)被异亮氨酸(I)取代,由YMDD变成YIDD。病毒的变异率随疗程的延长而升高,疗程52周时病毒的变异率为20%左右,以后每年以10%-20速度递增。发生YMDD变异后,HBV可。以对3TC产生耐药,这时血清中HBVDNA水平及ALT重新升高,但YMDD变异株的复制能力低于野生株,因此YMDD变异后,HBVDNA升高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继续治疗对野生株仍然有效。本药停药后约有16%病情可重新活动,国内已有停药后出现重型肝炎而死亡的报道。本药的副作用较少,可以长期服用,应治疗至病人出现HBeAg转阴、抗HBe转阳后,再服半年,才能考虑停药,一般疗程为1-4年。   3、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化合物,主要作用是抑制HBVDNA聚合酶及病毒蛋白的合成,故对HBVDNA及e抗原均有作用。此药应用已20多年,国外因其神经肌毒性较大而渐被淘汰。国内近年采用偏小剂量并改静脉滴注为肌内注射使病人较能接受。据报道,每天每千克体重5-10毫克,肌内注射,共4周,使HBVDNA及HBeAg阴转率分别达42%和44%,但停药后易复发。用药后少数病人食欲减退、关节及肌肉疼痛,停药后自行消失。   4、泛昔洛韦(FCV)为新一代的嘌呤核苷类似物,能抑制HBVDNA聚合酶,口服后迅速吸收并转化(图老师整理)为潘昔洛韦,通过脱氧核苷酸激酶,成为有抗病毒作用的三磷酸盐,它可能对cccD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法国Trepo公布64个中心,随机双盲法治疗333例慢性乙型肝炎,16周后70%的HBVDNA转阴,50%ALT持续正常。它还能用于对3TC耐药者、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器官移植后的慢性乙型肝炎。FCV治疗后也可引起与3TC相似的HBV的变异,因此与3TC有交*耐药,短期治疗停药后复发率也很高。本药的不良反应较小,可长期应用(有用至51个月的报道)。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每天3次。   5、膦甲酸钠(PFA)为焦磷酸类似物,是非核苷类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商品名为“可耐”。能抑制HBVDNA聚合酶,可用于有病毒复制的重型肝类及对3TC耐药者。20世纪80年代,北欧治疗13例的HBV所致的暴发性肝炎,结果有11例康复。上海用国内生产的“可耐”治疗47例乙型肝炎,每次2.4克,静脉滴注,1天2次,4周后e抗原阴转50%,HBVDNA阴转27%,ALT复常41%。但该药能引起肌酐升高,应予注意。   6、阿德福韦(ADV)是核苷类似物。通过竞争病毒聚合酶而进入合成中的DNA,由于此药无3’羟基,其后的核苷酸不再能够连接,可起到DNA链终止剂作用。现在正在全球(包括中国)进行ADV每天10-30毫克治疗慢性HBV感染的Ⅲ期临床试验,一年的阶段性研究结果发现,其在肝组织学改善、ALT复常、病毒水平下降及HBeAg血清转换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且未见肾功能损害。由于ADV对HBV野毒株和拉米夫定或泛昔洛韦的耐药株都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更重要的是至今在HBV感染中尚未发现对ADV耐药变异。因此,它在新一代核苷类似物中,是被寄予希望的一种抗病毒药。   7、苦参素由苦豆子根提取,经上海、北京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明确的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双重作用,用药3个月乙型肝炎病人氨基转移酶复常率达90%,HBeAg与HBVDNA阴转率达45%-50%。用法:每次肌内注射0.4-0.6克,每日1次,3个月一个疗程。使用安全可*,无不良反应。苦参素与其他抗病毒药联合应用,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中华第一才子分享经验334
木小姐分享经验4528
木小姐分享经验642
山猪蝴蝶小竹子分享经验47
莫小言aa分享经验15
阑珊fire°分享经验6
186liuxing分享经验18
绝妙一笔70分享经验6
侯京阳分享经验4
小齑粉分享经验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慕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