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越鞠丸处方中为什么没有止咳化痰药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成药行业的扶持,中药品种的开发和使用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但与此同时,由于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复杂、疗效不同,若使用得当,可发挥良效;反之,轻则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本院为三甲综合性医院,中成药的门诊处方主要由西医医生开具,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为具体了解本院门诊医师在使用中成药方面的情况,笔者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筛查了本院2009年的中成药处方,并对其进行不合理用药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从本院中成药门诊处方中每天随意抽取20张,全年累计抽取总计7300张。评价依据中医药理论知识、药品说明书以及《处方管理办法》中对中药师审核处方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评价指标参照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确定本次研究指标为:诊断与用药不符、重复用药、违禁用药、药品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
  2 结果
  本次抽取处方总数为7 300张,其中不合理处方为2 141张,占抽样处方总数的29.3%。其不合理处方表现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2.1%,诊断与用药不符占26.9%,违禁用药占5.6%等(见表1)。不合理处方成因分析见表2。表1 2 141张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表2 2 141张不合理处方成因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由于中成药是按照固定处方制备,有一定的治疗范围,而临床病情常常错综复杂,有时需要联合用药。如果运用得当,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疗效;反之则可能适得其反。
  3.1 处方应用不合理的表现
  3.1.1 用药与诊断不符
  如孕康口服液误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牛黄清胃丸误用于治疗胃炎;热炎宁颗粒适应症本为风热感冒,却误用于治疗胆囊炎;根痛平片适应症为颈椎病,却误用于治疗头痛;舒肝和胃丸适应症为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却误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牛黄上清丸适应症为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却误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病等。
  3.1.2 重复用药
  即同时使用2种以上组方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一种疾病。如用感冒清热颗粒联合感冒软胶囊治疗感冒、牛黄上清丸联合牛黄清火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消痛贴膏联合麝香壮骨膏、狗皮膏治疗骨关节痛;右归胶囊联合苁蓉益肾颗粒治疗肾阳不足;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牛黄降压片治疗高血压;新清宁片联合牛黄解毒片治疗便秘等。
  有时为了提高疗效,多种中成药配合使用,有可能使其中的某项成分重复使用,使其剂量增大,如果含有毒性或药性峻烈的药材,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合用,因2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又如,通心络、诺迪康、心脑康胶囊、血塞通、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也含有很多相同中药成分。如果同类药物逍遥散为基础方,疏肝解郁治本,配伍野菊花、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治标。二诊时,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湿生痰,上犯头面,湿浊郁而成脓,加重痤疮。魏师采用内外兼治法,以小建中汤补脾建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解毒;皂角刺、浙贝母透脓外出。三诊时,患者适逢经期,阴血相对不足,肝失血养,血虚风燥,出现白色皮屑,魏师以四物汤养血调血,配防风祛风,桔梗升提宣肺,养血祛风,标本兼治,遂见疗效。患者3次就诊虽为同一病症,但详究其病机不同,魏师从肝脾论治,遣方用药,而获良效。
   合并使用,易导致相同药物超剂量。有资料表明,60%的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是由超剂量使用引起[1]。
  3.1.3 违禁用药 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没有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使用。《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十项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处方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如高血压慎用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等含有麻黄的中成药;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生脉饮、皮肤病血毒丸、八珍颗粒、苁蓉益肾颗粒等补益药物;给感冒患者不宜同时开具用于风寒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和用于风热感冒的双花口服液、银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含有甘遂的祛痰止咳颗粒与含有甘草的通宣理肺口服液等药不宜同时应用,因甘草反甘遂。
  3.1.4 药品配伍不合理 根据中药“十八反”理论,半夏、瓜蒌、川贝母与乌头、附子不能同用,芫花与甘草不能同用。如乳腺增生用小金胶囊(含乌头)与乳癖消片(含瓜蒌)、肝胃不合用附子理中丸(含附子)与香砂养胃丸(含半夏)、支气管炎用祛痰止咳颗粒(含芫花)与蛤蚧定喘胶囊(含甘草);祛痰止咳颗粒(含芫花)与京制咳嗽痰喘丸(含炙甘草)、京制咳嗽痰喘丸(含川贝)与温胃舒(含炙附子)同开等[2-3]。
  3.1.5 用法用量不合理 包括药品剂量超量和超疗程用药等。超剂量用药的品种有感冒清热颗粒、银黄颗粒、七叶神安片、活力苏口服液、血塞通片等,服法超过说明书1倍量,有可能引起药物毒副作用。《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合格处方必须有用法用量,且用法用量必须准确、规范,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或盖签章;若是失误,医师应修改剂量后在修改处重新签名或盖签章。
  另外,有些处方超疗程用药。如强骨胶囊(30粒/盒,1次1粒,1日3次),1个月最多开3盒,而医师却开6盒。《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 d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 d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30 d用药为限。
  3.2 导致用药不合理的原因
  3.2.1 缺乏辨证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药物也有寒、热、温、凉之性。若热证用温剂,犹如火上浇油;寒证用凉剂,可谓雪上加霜。中成药的命名很多是遵循古代方剂而来,不可仅根据一些通俗易懂的药名望文生义的来选取药物[4]。如人参再造丸是治疗寒湿痹痛、四肢麻木等症的药物,而不是起死回生的良药;开胸顺气丸是用于治疗食积、呕吐、泻痢等症,而不是用来治疗冠心病的。另外,中成药中还有许多名字很相似、功能主治却不相同的药物,如左归丸和右归丸、牛黄消炎丸和牛黄解毒片。因此,应用中成药时不仅要看清药名,更应掌握其主治和适应证,而不可望文生义。
  3.2.2 医生对中成药认识不足 一些西医师对中成药的药性、适应证、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对药品复杂的组方及所含的化学成分了解较少,对药名、规格、用法用量不很清楚,以致造成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另外,某些西医师有时仅凭经验开具中成药,在考虑疗效时,却对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考虑不足。因为中药配伍可能使某些有效成分、有害成分增多或降低,或是某些成分发生转化而改变,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当中有物理或化学的变化,具体情况颇为复杂。如果使用不当,也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4 建议与对策
  4.1 医务工作者要强化专业学习
  ①加强对中成药的认识,掌握其药物组成、功能与主治、临床应用,并了解其配伍禁忌、诊断和用药的匹配以及易混淆药品名等;②西医师和药师也要加强对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③建立门诊处方点评制度、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制度等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临床用药;建立公开通报或公示制度,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院性合理用药分析评价,对配伍用药的合理性、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的时间及用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在医疗质量反馈会上或通过简报等形式进行点评;④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医院监管部门应重点细抓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密切关注药品的销售情况,严肃查处药品促销。另外,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严厉打击医药营销中的不正之风,对回扣现象给予严肃查处,以避免滥用中成药的现象发生[5]。
  4.2 监管部门加大规范药品说明书的力度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源,是医师开处方、药师调配、护理给药、患者用药的重要依据,具有医学和法律上的意义。因此,不管是临床医师、药师、护师还是患者本身都必须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但目前我国在药品说明书的管理上有以下几点缺憾:①由于药品说明书不明确而引发的诉讼案件赔偿额很少,导致相关企业没有惨痛教训;②对消费者而言,诉讼最大的难题是对药品说明书违规认定难;③有关部门“包办”审批药品说明书的做法也很值得商榷。因为一旦出现事故,生产企业的抗辩理由是——说明书是国家批准的。因此,监管部门规范强化药品说明书的执行力势在必行。
  4.3 患者应加大用药安全防范意识
  患者大多对药品说明书认识不足,最常见的表现是用药时不看说明书(这主要是非处方品种);在医院的静点和注射治疗中,主动索要药品使用说明书的患者基本上没有。而我国目前法律没有强制性要求药师介绍药物不良反应,一些药师认为说多了可能给自己找麻烦。但为了用药安全,社会各方都需要正确看待药品的不良反应,患者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属于卫生部药监部门审批。
按《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从临床实验,到生产,都要经药监部门审批,你自己研究的药品未经临床实验是得不到承认的。请查阅《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
"上为末"是指将以上药物研为末的意思;指药物的加工方法.
以下还应有服用的剂量.如"每服一汤匙"."共为水丸如梧桐子大"也在"上为末"以后的加工方法.
你好:是需要提供整个完全的药方。
答: 病情分析:肾阴虚表现为内热盗汗,脉细数,舌质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可以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意见建议:阴虚则生内热,阳虚则生外寒。肾阳虚表现为怕冷,抗...
大家还关注
绿萝花配什么泡水喝 请问一下这个是新疆的...越鞠丸的组成及作用
本文导读:越鞠丸,什么是越鞠丸呢?越鞠丸有哪些中药组成呢?越鞠丸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  【名 称】越鞠丸
  【出 处】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卷三。
  【组 成】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主 治】是行气解郁,气、血、痰、火、湿、食等郁,胸膈痞闷,脘腹,吞酸呕吐,饮食不化;六郁牙齿痛,口疮,或胸满吐酸,饮食少思;妇女思想无穷,所欲不遂,带脉不约,发为白淫。
  【用 法】上药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9克,温水送下。亦常用作汤剂,水煎服。
  【方 论】
  1.《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手少阳药也。吴鹤皋曰: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香附开气郁;苍术燥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解火郁;神曲消食郁。陈来章曰:皆理气也,气畅则郁舒矣。
  2.《删补方论》:以气为本,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谷,气郁胸腹胀满,血郁胸膈刺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及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五药相须,共收疏解五郁之效。
  3、本方为气郁乃致血、痰、火、湿、食诸郁轻症的常用方。气郁则升降不行,运化失常,故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气郁或因血、痰、火、湿、食诸郁所致,而气郁有可导致血、痰、火、湿、食诸郁。因此本方着重于行气解郁,使气机通畅,则诸郁自解。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制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制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除,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
  4、从脏腑来说,涉及肝脾两脏,因肝藏血而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喜怒无常,忧思无度则肝气不舍,形成气郁,进而导致血郁、火郁;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影响脾土则脾失健运而致食郁,甚者会形成湿郁、痰郁。所以气、血、火三郁多责之于肝,食、湿、痰三郁多责之于脾。本方中香附行气开郁;川芎活血祛瘀;栀子清热泻火;神曲消食导滞;苍术燥湿健脾。
  5、朱震亨《百度百科》:朱氏创立了越鞠丸以统治六郁,方中用香附治气,川芎治血,栀子清火,苍术治痰湿,神曲治食,而其中香附又为主要者。
(责任编辑:醉笔)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您当前的位置:&>&&>&
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方:麦冬25克&& 半夏15克&& 粳米15克&& 大枣3枚&& 人参10克&& 甘草10 克 (人参可单煎同服)
适应症:用于气滞虚症的少阳病,伴有痉挛性咳嗽病症如急慢性喉炎,急慢性友气管炎,肺炎、喘息,百日咳、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溢血、妊娠咳嗽等。
方解:麦冬味甘、有滋润作用,可将上逆之气引而下行;半夏有理气作用,人参、半夏、半夏协同、有润燥解燥作用;甘草利气调味;大枣润胸、缓解逆之气;粳米补虚润胃。
药物功效:麦冬为滋阴药,半夏为化痰药,具有止呕和镇咳。
2.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组方:麻黄15克&&& 甘草10克&& (先煎麻黄后入甘草)(避风寒)
适应症:用于喘息发作,并呼吸困难时顿服。对于咳喘呼吸困难者施用。效果很好,亦可用于喘息并胸闷胀者。
方解:麻黄止咳止喘;甘草调味,协同止咳利痰。
药物功效:麻黄为止咳平喘药,治咳喘病的简便良方对支气喘息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的疗效。
3.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方:半夏15克&& 麻黄10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 细辛10克&
干姜10克&& 五味子10克(麻黄入先煎)
适应症:用于胸中,心下因水毒和寒邪所致引起的咳喘、浮肿。流感、支气管炎、喘息、肺炎、温性胸膜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急慢性肾炎和过敏性鼻炎等。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证、桂枝抑制水毒上冲,麻黄治咳喘;细辛干姜、半夏去胃内积水、芍药和五味子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半夏为化痰、桂枝温中药,细辛为解表药。
4.神秘汤《外如秘要》
组方:麻黄15 &&杏仁15&& 厚朴15&& 陈皮15 &&甘草10 &&柴胡10 &&苏叶10
适应症:用于呼吸困难痰少而兼有气郁的支气管喘息。
方解:麻黄发汗;祛风寒;治喘息;杏仁和麻黄协同;治风痰咳喘;陈皮顺气逐痰;厚朴利气镇静,兼痉治喘、苏叶去风寒解表;厚朴下气;柴胡祛表里之热,祛胸胁之邪、消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解郁顺气。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杏仁为止咳药;柴胡清热厚朴为理气药。 附记:本方对喘息和肺气肿,有良好疗效。
5.苏叶降气汤《和剂局方》
组方:苏叶15&& 半夏20&陈皮15&厚朴15&前胡15(或柴胡)&桂枝10&当归10&
大枣3枚&甘草10&干姜10
适应症:用于年老体虚《小便不利,多痰,呼吸紧迫,心下痞而脉弦紧洪大者,以呼吸困难和足发凉为主症。
方解:苏子、前胡、厚朴、陈皮、半夏、除痰、降上逆之气,并解毒散外寒;当归润血补血,桂枝引气下行,引之归原;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陈皮为理气药,厚朴理气药。前胡理气除痰当归为补血药。
附记:本方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有良好疗效。
6.二陈汤〈和剂局方〉
组方:半夏20克&茯苓20克&&& 陈皮15克&生干姜10克&& 甘草10克
适应症:用于胃内停而致的恶心,呕吐和痰食欠病如呕吐、头昏、心悸、上腹部不适、以及寒喘、温痰等。施用痰饮时,往往需要加味。
方解:半夏化痰利温,茯苓行水消痰,陈皮顺气止痰,甘草,干姜补脾胃。
药物功效:半夏为化痰药,茯苓利尿,陈皮理气。
附记:本方是治疗饮病的常用良方之一,为古今临床医生所喜用。
7.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
组方:白术20&茯苓20&陈皮20&& 苍术20&大麦芽15 &天麻15&&神曲15&黄芪15
&人参15 &泽泻10&黄柏10&&干姜10 &&生姜10
适应症:用于胃、肠虚弱、有贫血倾向的病人,以头痛,眩晕,呕吐为主症。如胃下垂、低血压、习惯性头痛、发作性眩晕、等。
方解:本方为补血脾胃方,黄芪人参补胃经不足;半夏、白术,苍术,陈皮、茯苓、治胃内停水;麦芽、神曲、帮助消化;干姜,生姜散胃内之寒,促进胃肠蠕动;黄柏,泽泻去胃和膀胱之热,有利尿作用;天麻镇惊熄风,对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陈皮为理气药。人参补气。
&8.枳砂二陈汤《万病回春》
组方: 半夏20&& 茯苓20&&陈皮15&香附10 &厚朴15&&延胡索15 &枳实15&
缩砂仁10 &茴香10 &&木香10&草蔻10&干姜10
适应症:用于痰化饮而胸痛;波及腰背,且有呕吐之病而胃痛,心神经痛,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方解:半夏、茯苓、陈皮为治痰饮常药,有清痰利湿作用。香附,木香,草蔻,缩砂仁,有宣脾通阳作用。枳实,厚朴,干姜,小茴香有利脾和胃作用。延胡索,香附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药物功效:枳实理气,砂仁理气、陈皮理气,厚朴理气镇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止咳化痰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