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炎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哪个好...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药治疗_好大夫在线
&|&&|&&|&&|&&|&&|&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药治疗
全网发布: 21:04:53
发表者:赵建伟
(访问人次:34964)
【摘要】& 目的 观察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150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均服用消积止痛汤,15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结论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消积止痛汤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在儿科门诊逐渐增多。幼儿及儿童在发生、扁桃体炎或仅是高热时往往伴腹痛,以往临床主要考虑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现由于高分辨率超声仪的广泛应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目前国内外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且相关报道较少。为此将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5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图像、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旨在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体会。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本组为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人,共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大结,无发热、腹泻。查体: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脐周有压痛。因小儿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约72 %的患儿曾有腹痛病史,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高热腹痛剧烈的患儿进行血常规化验,显示13 %的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45 %中性粒细胞升高。
&&& 1.2诊断方法
&&& 采用美国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 mhz。取仰卧位,扫查顺序依次为右侧腹、脐周、左侧腹,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观察并记录淋巴结位置、大小、回声、形态、长短轴比值(l/s值),并以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确认。结果显示:150例患儿皆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未见单发。淋巴结体积最大约24 mm×9 mm×9 mm,最小约7 mm×5 mm×5 mm。淋巴结长径5~10 mm 26例,占17 %;11~20 mm 118例,占79 %;&20 mm 6例,占4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现为低回团,结构清晰,cdf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内血流灌注。
&&& 2治疗方法
&&& 方用消积止痛汤:木香5 g、槟榔10 g、陈皮3 g、枳壳5 g、茯苓10 g、白术5 g、蒲公英10 g、鸡内金5 g、白芍10 g、甘草3 g。临证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咳嗽加杏仁、浙贝母止咳化痰;加葶苈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纳差加麦芽、谷芽消食健胃。配合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以化积消食导滞,清热解毒口服液以清脏腑热毒。15 d后统计疗效。
&&& 3治疗结果
&&& 3.1& 疗效标准(自拟)
&&&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未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治疗前缩小。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b超复查结果均无改善。
&&& 3.2治疗结果
&&& 本组150例中,治愈113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2 %。
&&& 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系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炎。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当身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毒素、细菌等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该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成为阻止病变扩散的直接屏障,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但该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检查手段,往往不能明确诊断,临床上只能对症处理,故导致该病反复发作。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观察,笔者体会有以下情况应考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腹痛多位于脐周,为阵发性、痉挛性痛,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腹部b超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常见病。
&&& 祖国医学一般将腹痛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湿阻型、气虚型、伤食积滞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由于邪气侵犯肠道,痰湿内阻中焦,引起肠胃功能紊乱。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方用自拟消积止痛汤行气导滞、消积止痛。方中木香行气止痛;槟榔下气导滞,二者合用,理气止痛、攻下积滞,共为君药。臣以枳壳行气化滞;陈皮理气和胃、健脾燥湿;茯苓、白术健脾和中;白芍柔肝止痛。佐以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鸡内金消食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笔者建议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后应门诊随访。此外,减少本病的发生关键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等生活习惯,同时要增强自身机体的免疫力。&&&&&&&&&&&&&&&& (以上文章来自网络转载,仅为个人学习参考,感谢原作者!)
发表于: 21:04:53
赵建伟大夫的信息
1.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疑难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观察,积极总结儿科疑难病的中西医结...
赵建伟,男,主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诊疗工作12年,一直致力于小儿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赵建伟的咨询范围:
患友您好,感谢您的信任,欢迎您与我沟通我专业内的疾病问题,我需要您提供如下信息:
1、简单病情描述:
曾经做过的治疗
其他疾病史
现在的情况
2、要求上传最近一次的各项检查报告单(B超、CT、核磁等影像资料,各类化验报告单、病理报告等)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京ICP证030609号 本站通用网址:凤凰网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 >>肠系膜淋巴结炎吃药治疗好吗?有何特效药
肠系膜淋巴结炎吃药治疗好吗?有何特效药
病情描述:
我想咨询一下 ,我家孩子2周4月大得了, 肠系膜淋巴结炎, 现在在吃药治疗,没有输液,这样是不是效果要慢呀?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3257条
医生建议:你好 ,根据您的情况 ,建议你用猫爪草胶囊散结,消肿。用于瘰疬,淋巴结核未,亦可用于。同时你带宝宝到正规医院专科进行系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判断一下病情,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没有确诊前不要擅自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的到你,祝生活愉快,早日康复!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3257条
医生建议:你好 ,根据您的情况 ,建议你用猫爪草胶囊散结,消肿。用于瘰疬,淋巴结核未,亦可用于。同时你带宝宝到正规医院专科进行系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判断一下病情,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没有确诊前不要擅自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的到你,祝生活愉快,早日康复!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万名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1869次浏览
就诊科室:
病变部位:
典型症状:
混淆疾病: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儿科热门问答
儿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疾病问题推荐
【猫爪草胶囊】
【肺结核】
【幽门管溃疡】
清热镇惊,祛风化痰。...
健客价:¥6.50
本品适用于化脓性链球...
健客价:¥3.80
白喉,炭疽,坏血病,疥...
健客价:¥22.00
用于敏感菌(不产β一...
健客价:¥9.50
小儿慢性细菌性痢疾,...
健客价:¥10.00
1、适用于敏感菌株引...
健客价:¥6.60
用于敏感菌(不产β一...
健客价:¥10.00
肠炎,心内膜炎,急性支...
健客价:¥7.50
清热镇惊,祛风化痰。...
健客价:¥0.00
清热镇惊,祛风化痰。...
健客价:¥0.00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摘要】&
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3个方面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并探讨该病的治则及辨证论治。指出中焦气机瘀滞,湿痰食互结,搏结肠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从病因着手,谨守病机,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解毒散结为主。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学;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病机;辨证论治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致再发性腹痛,伴发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独特作用,本研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1西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
  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lnann报道,故亦称为brennelnann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反复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或局部受凉或饮食不节导致肠壁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致肠蠕动紊乱有关。由于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长,且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淋巴系统更容易被入侵。细菌或病毒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2]。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埃可病毒1和4及柯萨奇病毒b1和b5。极少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也可引发本病。细菌可通过淋巴液或血液进入肠系膜淋巴结。此外,血吸虫、阿米巴原虫偶尔也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前者为肉芽肿炎症,后者可形成淋巴结脓肿[3]。
  2中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于&小儿腹痛&范畴。外邪侵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以温养者,均可致腹痛。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受内外因素干扰,腹痛可因外感时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所诱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为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疾病症状,且腹痛范围广,多位于脐周,压痛部位以脐周多见,也有表现上腹或下腹部疼痛者,部位不固定,辨证病位在脾及肠胃。
  21外感时邪小儿卫外功能不固,对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侵,以寒、暑、热、湿邪入侵为多见。外邪入侵腹中,脾胃运化功能失司,邪滞于中,气机阻滞,血运不畅,不通则痛。如风寒之邪侵入腹中,中阳受损,脾胃气机失调,经脉拘急运行受阻,故痛急。《素问&举痛论篇》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李倩,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第3期2010年第27卷广州中医药2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或恣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之品,伤及脾胃,邪滞中焦,引发腹痛。暴饮暴食,胃纳过盛,损伤脾胃,脾运失司,食滞内停,气滞中焦,若脾运化无权,又引泄泻。《证治汇补&腹痛》指出:&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食生冷,寒湿留滞,气机失于条畅,通降不利,而发腹痛。恣食辛辣油腻,酿生湿热,积滞蕴结于肠胃,阻碍气机,腹痛则发。
摘自:   
更多关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