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的身上有哪些宝可获得哪些帮助和资讯

当前位置: &
& 回顾2011年的医患事件,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我们...
王民医生信息页
回顾2011年的医患事件,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我们...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回顾2011年的医患事件,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我们医生与患者的关系?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关系。从行为学上来说,无论是“医”还是“患”,其出发点都只有一个——让病人康复起来。这本该是一对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为何却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医患关系僵局如何破冰,仅靠内心的自觉去重建信任够不够? 一、上海新华医院医生被刺事件新华医院医生被刺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卫生局最初将该事件定性为“极为恶劣的严重伤害无辜医务人员的事件”。随着案情的进一步披露,人们开始质疑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在媒体的再三追问下,上海市公安局针对公众及医务人员的质疑发出了三个“明确答复”,答复内容与上海市卫生局最初发布的新闻通稿内容有很大出入。 如果患方采取非正常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医院通常的做法是报警,以保障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而无论事情的起因和原由是什么,医患双方基本的人身安全应该得到保障,在***在场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伤害事件,实在让人费解。公安回复公众质疑时表示,出***“没有采取非常激烈的强制措施”是“有原因”的。那么“有原因”是否可以成为伤人的合法理由?而“没有医闹,那些人都是家属”是否就意味着家属无论采取何种非法手段都不能称之为“医闹”?医务人员的3个质疑:案发头两天医院已报警,案发*********医院,为何还是发生这样的伤人事件?是否有“职业医闹”参与?20多个家属参与,为什么只抓了6个人?上海公安的三个“明确答复”:第一,没有医闹,那些人都是家属。第二,警方接到报警之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在了解情况之后,并没有采取非常激烈的强制措施,是因为我们发现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一开始我们起到的作用也只能劝阻、调解。家属不是“无缘无故”地去闹,他们也是老百姓,我们得考虑双方的立场,人性化执法。第三,到底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结果?最简单的,可以去看我们的验伤记录。根本没有像外界传的那样严重。公安局新闻办一位警官说:“可能我这话说得不太客气,新华医院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家属会做这么极端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白衣天使的话,别人感谢你都来不及,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家属有他极端的情绪在里面,做这个事情不太理性,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他透露:“……我不知道新华医院有没有介绍过,为什么这些家属会闹。是因为新华医院单方停药停了两天,因为患方钱不够。”带着这些问题,《医师报》采访了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就这三个答复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究。任何情况下不能伤害医务人员《医师报》:“医闹”特指一种行为还是一类人?参与闹事的家属可不可以称为“医闹”?邓利强:目前对“医闹”的定义仍有争议,但普遍理解认为,“医闹”是指发生医疗纠纷后,不采取正常的途径进行合法维权,在医院用各种手段闹事就叫“医闹”。而如果有人以此为生,挑拨医患关系就称之为“职业医闹”。在答复中,认为参与闹事的人是家属,而非“医闹”的说法是混淆了概念。无论是不是“医闹”,也无论是家属还是社会人员,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造成人员伤害。警***作为造成“眼皮下”的暴力《医师报》:医疗纠纷发生时,公安机关是否有权利介入?虽然是以“医疗纠纷”为前提,但因此发生暴力事件,公安机关是否有责任制止?邓利强: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有合法的途径和渠道主张权利。医疗纠纷的原因可以通过鉴定等方式,得出合法且有证据效力的结论,用合法的方式主张权利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必然要求。不采取合法的途径本身并不应该给予同情,而对非法行为的纵容是“医闹”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答复中,警方表示“他们也是老百姓,我们得考虑双方的立场,人性化执法。”但问题是家属进行“医闹”本身已经属于非法行为,作为掌握公权力的司法机构,出现了危害公共秩序和威胁人身安全的事件后,理应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放任伤害事件的发生。如果伤害事件与警方的不作为或措施不到位有关联,则应该追究相关人员“不作为”的责任。事件中,医院在伤害事件发生前两天***警,***出警后发生伤害事件本身性质就非常严重,更不能以医务人员受伤害的程度轻作为没有尽到职***托词***察的职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事件发生前报警***事发*****察在场的情况下,仍有人被伤害,这本身就说明了事件的严重性。对此警方不应反思吗?认识错误是警方失职的根本原因《医师报》:暴力事件中,“有原因”及一方受伤害的轻重是否可以作为“未采取强制措施”的理由?医院暴力事件中,警方应担负哪些职责?邓利强:正如答复中所说“新华医院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事实上,任何医疗纠纷的发生,院方都应该找原因,以杜绝类似的医疗纠纷发生。但作为一个司法机构,阻止暴力事件的发生,查找暴力事件的原因是其应尽的职责。答复中,如果“为什么这些家属会闹,是因为新华医院单方停药停了两天,因为钱不够”是警方“人性化执法”的理由,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是有原因、有理由的暴力就应该被允许?显然这个逻辑不可能成立。这样的不当言论是对医生尊严的损害,也是对公权力职责的极大讽刺。2007年,公安部、卫生部就提出了平安医院的建设,2009年又进一步强化,而效果如何?在建设平安医院的浪潮中仍然出现了新华医院这样的伤害事件。警方如果仍以“家属不是‘无缘无故’地去闹”的思路认识问题,平安医院又谈何“平安”。公安出警后,如果有强有力的作为,就会打击“医闹”的气焰,维护法律的秩序和尊严。而消极作为,恰恰会助长“医闹”的气焰。医患关系紧张的态势持续了很长时间,经过平安医院建设,及《侵权责任法》、《人民调解法》的实施,在各方综合作用下,各地分别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医疗纠纷的解决和暴力事件的解决还是有契机的。但制度的明朗仍有待执行的严谨来试验,正如谚语“徒法不足以自行”所说,法律无法自己执行,执行法律的人必须履行职责,才能让法律得以实施。这才应是公权力机关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忠实于职责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医患双方利益的恰当平衡。二、“八毛门”事件以道歉收场 医患言和事件回顾:  在龙岗开牙医诊所的陈先生最近喜得贵子,可是儿子降生以后,发现肚子有点鼓,深圳市儿童医院给孩子拍了十几张X光片后,要求给降生仅6天的新生儿做一场大手术。手术费用可能超过10万。然而学医的陈先生隐约觉得有蹊跷,他拒绝了手术,并带孩子到广州治疗,结果仅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孩子的病。9月5日,陈先生一家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说法。媒体跟进:  日 下午,深圳新闻网记者和深圳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前往儿童医院采访了报料的陈先生和儿童医院医务科刘医生。当晚18:49分深圳新闻网首次报道了“医院要动十几万元的手术 最终8毛钱治愈”一文,引起广泛关注。  9月5日 深圳电视台公共频道18点新闻报道“8毛钱的病要动10万的“刀””。  9月7日 傍晚,深圳市儿童医院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向媒体通报了医院调查的结果。深圳新闻网22:37记者发稿“深圳市儿童医院:本院诊断正确拒绝赔偿”。  9月12日 晶报报道“婴儿腹胀再次入院洗肠”。  9月15日 晶报报道“深圳儿童医院发邀请"八毛门患儿"家长不买账”。  10月20日 晶报报道“八毛钱治愈患儿”在武汉接受手术,患儿在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被证实患先天性巨结肠。  10月28日 深圳新闻网头条报道患者父亲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10月31日 深圳新闻网公开信:八毛门,我们的错和爱。各方评论:“八毛门”里的真相焦虑和纠结  ■ 热点透视  “新生儿小强(化名)遭遇腹胀,深圳儿童医院建议做10万元的手术,而广州儿童医院的医生李成昌仅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孩子的病。”小强的父亲陈先生5日赶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说法,向深圳儿童医院提出了10万元的赔偿。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的现状,向来为舆论瞩目;医院里的怨气苦情,当然也是老百姓目光关注的焦点。事件中“10万元与0.8元”的巨大反差,无疑是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于是将积蓄已久的情绪点燃。而“波子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网络上的昵称)的微博介入,则使得局势进一步地变化。  在廖新波就此事发表的博客文章《如何将10万:08的真相告诉大家》里,他坦承最初的判断是“就媒体报道而推论,这是一件技术误诊的事件”,但后来随着他关注的事态发展,想法又发生了转变,他认为“后来蒙在事实真相上伪装纸一层层地剥开,让真相显露在大家的眼前”。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廖新波只是“提醒有关部门抓紧调查。把事实真相告诉媒体。”由此公众就将疑团抛给了正处风口浪尖的院方。深圳儿童医院表示,经过医院专家组调查,陈先生意见严重歪曲事实,对于小强的病情处置完全符合规范,他们不会赔偿,欢迎舆论以及卫生监管部门来监督。如此针锋相对的态度,反映事件仍在真相掘进与官方撇清的拉锯中纠结。对这桩全国热议的重大事件,公众自然期待新公布的事实能给出一个相对更可以接受的交代。  就事论事的话,所涉及的院方处置和诊疗环节上是否妥当的问题,需要专业而有公信力的判断。而对此类纠纷的调查主体构成和方式,却往往摆脱不了“自家人关起门来调查”的质疑。专业判断和公众知情之间的鸿沟怎样填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跳出事件本身,这不仅是简单的医患话题,背后传递出异常丰富的信息。公众对其背后若隐若现(或者说到目前为止尚不明朗)的“过度医疗”疑点充满忧虑,进而将一些表述当成唯一可以抓得住的事实抒发感慨,加之医患沟通长期以来不畅乃至处于情绪对立状态,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才最终导引出医院方面动辄得咎的尴尬。而“八毛门究竟是医术问题还是医德问题”这类言论,其实也正是这种焦虑的出气口。  另一方面,事实向来都是滚动而出,“真相”(或最接近真相的信息)的发掘总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的事态进展而言,也许不少人相信“广州八毛搞掂”等表述过于武断,而通过更全面的信息发掘和参照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许会改写他们对这一个案的观感:具体事件当中,医患强弱关系并非一边倒,因而也不再主题鲜明地构成对院方的控诉。  公众情绪的缓解和回归理性思考,医疗机构负面形象的改善,都有赖于更及时到位的调查介入、信息发布;而媒体挖掘追逐的热点题材,为什么中间甚至必需具有一些夸张煽情的因素?这一类话题,很有可能成为后续思考的新角度。(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哲)“八毛门”医患言和,还缺媒体道歉备受媒体关注的深圳“八毛门”事件,近来以让媒体难堪的方式关上了大门。新生儿生病,家长带患儿到深圳儿童医院就医,医生诊断称需花数万元做手术,家长拒绝后将孩子转到另一家医院,声称花八毛钱就治好了病。医院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可不久后孩子病情再恶化,家长将孩子带到武汉的医院,诊断结果与深圳儿童医院完全一致,处置方法也基本相同。家长因此向此前受到舆论冲击的医院公开道歉。  虽经过波折,可结局看起来还算不错:孩子在及时接受手术后已恢复健康,家长真诚道歉了,医院也接受了,称“理解家长爱子心切和当时的焦急心情”——冲突化解、医患握手言和的场景很是动人,可由此事件折射出的医患间的极不信任,以及在先前的冲突中撕开的医患裂痕,不是这种隔空的谅解可以弥合的。医患握手,媒体无法回避在此前报道中扮演的难堪角色:无疑,在这起医患冲突中,媒体带有偏见的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家长陈刚在公开道歉中说:因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和一时冲动,使得深圳儿童医院受到社会舆论的冲击——确实如此,问题首先出在家长的“无知”和“冲动”上,对事实的无知描述,误导了媒体,使媒体先入为主地将这一事件当成了“医院以高收费盘剥患者”的典型。  可是,在这件事上,媒体无法将自己假扮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受骗者。患者因无知和冲动,错怪了医院,可作为媒体,应该是医患间中立的第三方,一个客观的记录者和公正的旁观者,在医患发生冲突时站在不偏不倚的公允立场,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而不能被某一方牵着鼻子走,先入为主地选择站在某一方利益的立场上。问题就在这里,在这起冲突中,不少媒体基本是被声称“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陈刚牵着鼻子走的,缺乏专业的报道和独立的判断:本能地相信他是一个受害者,而医院是乱诊断乱收费,轻易被“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这个爆炸性的、对新闻人极具诱惑力的不实信息所俘虏,带着“抨击医疗乱象”的狂热,完成了一次对医院的“施暴”。  如果对患者夸张的描述保持一点儿警惕,多听听医院的声音,就孩子的病情多采访相关专家,多听听专业人士的判断,新闻就不至于如此被操纵了。可“八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冲突是那么诱人,那么符合报道者对“医疗乱象”的想像,那么适合做大新闻,于是,急于消费公众情绪的报道者便在患者的一面之词下失去了客观的理性。  在类似的冲突中,很多媒体人所以先入为主地选择站到患者一方去抨击医院,可能因为有一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患者,而不会成为医生。“八毛门”正是带着这种偏见找新闻的产物——正因为我们某一天都要进医院,都要将自己托付给医生,更须呵护这种医患关系,而不是放纵这种“我们都是患者”的多数人暴力。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伦理,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然后是治病救人;而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做报道时也不能陷入身份的迷思中,作为一个报道者,眼中只应有事实和真相。  “八毛门”的始作俑者陈刚道歉了,我觉得,那些在此一事件中被牵着鼻子走的、对医院造成伤害的媒体和媒体人也应该站出来道歉——为自己的无知、鲁莽、偏见、肤浅、浮躁、对舆论的误导、对医院的伤害说声对不起。修复紧张的医患关系,离不开负责任的媒体。( 来源:《 中国青年报 》 作者:曹林)“八毛门”:完美的句号和留下的问号  10月28日,“八毛门”患儿在武汉康复出院。当事人家长陈刚也发表了书面道歉信,承认深圳儿童医院此前诊断正确,向儿童医院医生护士说“对不起,请原谅”。(10月 29日《广州日报》)  “八毛门”一波三折。在经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之后,最后峰回路转,患儿家长用自己的道歉信为此事件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其余音缭绕出一个个问号。  何谓完美的句号?  道歉信终于还深圳医院了一个清白。回想“八毛门”事件的发展变化,最可能产生五味杂陈之感的大概是被置于曝光台上经历一一次次口诛笔伐的深圳儿童医院了吧?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本来对患儿的诊断没有任何问题的深圳儿童医院,突然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陷入了百口莫辩的窘境。现在好了,当初的诊断被得到了验证,而患儿家长的道歉,更导致风歇雨停,云开日出。  道歉信在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的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患儿家长自己的良知。回忆“八毛门”事件的发端,以患儿家长缺乏事实依据的揣测始,继而经媒体的添油加醋、推波助澜开始发酵,又通过社会的关注和诸多见风是雨、七嘴八舌的议论而形成高潮。但事情的真相毕竟是不以人们的猜测和议论为转移的,随着患儿病情和治疗情况的后续发展变化一步步印证了深圳儿童医院的诊断,“八毛门”患儿家属终于用道歉信的方式向社会和当事医院做出了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而“对不起,请原谅”这短短6个字,更向社会展示了一个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道德勇气和良知。尽管当初的无端猜测给当事医院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心灵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但最后毕竟回归理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八毛门”留下的问号何在?  首先,为何仅凭一个误解事实真相的患者家长的嘴巴就能误导媒体,并进而搅动天下舆论?作为个案,“八毛门”固然以令许多人意外的方式完美落幕,但却不该由此终止对其背后深层原因的探究。而显而易见的是,在弥漫在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得不到根本克服的情况下,“八毛门”关闭了,难保不会有这样那样的“五毛门”“六毛门”悄然开启。  其次,回顾事件的演变过程,尽管深圳儿童医院真理在手,但在一个时间内却处在令人尴尬的失语状态,即使说话,也在瞬间被淹没在网民口水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想象,时至今日,如果患者家长回避事实顾左右而言它,是不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那么,在类似医疗事件中,医疗机构如何与包括患者和媒体在内的有关各方实行良性互动,如何运用手中的话语权向社会揭示事情真相,是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另外,患儿家长的道歉信为社会提供的最大警示是什么?传媒的望文生义,受众的围观猜测,使诸多一般性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升温为真相被曲解的社会热点事件,并进而造成不良后果,而事情的结局呢?根本就没有任何赢家!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期,相关部门在满足社会知情权方面应负什么样的责任?公民如何在各类信息的刺激中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这都是无法不正视的问题。如果社会舆论只能靠事件中矛盾的一方甚至一个人的良知才能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事情的真相只能靠一个人的道德勇气才能大白于天下,社会舆论健康导向机制的建立又从何谈起?社会安定的基础又何其脆弱?!(人民网-观点频道王秀华)央视网评:“8毛门”原来只是我们希望的“真相”  “8毛门”近日波澜又起。9月14日《南方日报》报道,中秋节陈先生带孩子前往广州复诊,孩子情况也比较严重。消息很快在网络发酵,网友很快印证了患儿现住在广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54床。  孩子的病情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目前媒体还没有进一步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陈先生之所以强调带孩子去广州“主要是学习洗肠”而非“孩子病情加重”,是因为此前他对媒体称“用8毛钱治好10万元病”。在这一事件中,孩子成了陈先生和医院博弈的一粒“棋子”。  “用8毛钱治好10万元病”,这一事件被媒体传播引起网民围观时,围观的背后弥漫着的是对医院不信任的社会情绪。在医院逐利、医生收入普遍与科室收入挂钩、医患纠纷不断的现实背景下,用8毛钱治好10万元的病,这一事件恰好能印证医院的“无良”。然而从目前来看,“8毛钱治好10万元病”并非“真相”,而只是一个符合公众期待的“真相”罢了。当孩子病情加重进而复诊的消息传播开来时,公众对此前陈先生的“坚持”的做法,实在是五味杂陈。但无论如何,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无论是陈先生还是围观者的公众,都不应该以牺牲孩子健康隐瞒孩子病情为代价,以此来“印证”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真相”。  由于“8毛钱治愈”事件的传播,已有相似病情的新生儿家长在医生建议做手术时选择拒绝,因为很多家长相信了“8毛钱治愈10万元的病”,所以他们更加不再相信医生。但如今看来,“8毛钱治愈”只是陈先生的一面之辞,而且陈先生的孩子确实又复诊住院,这说明“8毛钱治愈”只是我们的“幻想”。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背景里,一些医生确实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但在生死关头,我们是不是还是应该相信医生,相信专业判断,而不要轻易做出所谓的道德判断耽误病情?  我们当然不应该用道德判断去评价患儿家长们为了维护正义而耽误孩子的病情,家长们的拒绝中凝聚着他们对医院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从哪里来?无非是因为医院长期以来的“不道德”所结下的恶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说,“医德归医德,科学归科学”,我们并不能因为医德的沦落而完全不相信医生对病情专业的判断。  当“8毛钱治愈10万元病”的消息传播时,它加剧了患者与医生信任链条的断裂,后果是更多患儿家长开始抗拒医生的建议。而当我们发现“8毛钱治愈”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陈先生的孩子不得不继续入院复诊时,现实中这不幸的一棒似乎又在一定程度上又弥合了患者与医生不信任的链条。当更多家长看到陈先生目前的遭遇后,他们或许不再像最初那般抗拒医生的收入建议,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医生的专业意见。  然而,无论如何这都不能算是医生的胜利。撕裂患者与医生间信任链条断裂的是医德的沦丧与医院过分逐利的欲望,那么若想修复这条信任链条,唯有从修复医德重塑医院公益性入手。我们并不能指望靠类似陈先生这样的“判断失误”来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从这个角度来看,“8毛钱治愈10万元病”只是我们所希望的“真相”这一案例,也有着一定的标本价值。(三、同仁血案 十七刀终结的医疗纠纷一名书法家患者操起菜刀砍向了一名医生,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这位被砍断肌腱的医生或许再也不能拿起手术刀。9月15日发生在北京同仁医院的这场血案,将日益恶劣的医患关系推入更深的泥沼中。阅读提要  一次手术王宝洺在博客中称:“破坏性手术,撕裂的肿瘤,好像被捅破马蜂窝的马蜂四处乱飞,癌细胞迅速发展、扩散,已经面临死亡。”北京同仁医院称,医疗事故的纠纷应该由第三方医疗事故鉴定机构鉴定。  二场官司一场医疗纠纷案,最后以暴力事件终结,转变成一场刑事案件,这在当今的中国,似乎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规律。  三问医患患者为何对医生有这么大的仇恨?医生行医环境为何越来越恶劣?恶性循环的医患关系该如何终结?  日下午,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楼四楼的耳鼻咽喉科二区门诊,嗓音评估室的大门紧闭,上面贴着一张“因故停诊”的纸条。楼上的保安明显多了不少,来往的患者和医生经过时,都不由自主地往这间评估室瞅上几眼。  9月15日下午3点54分,就在这个评估室里,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人操着菜刀,向一位女医生连砍了十七刀。随后,他扔掉了行凶的菜刀,坦然地离开了现场……  一个小时之后,该男子给妻子打电话称自己在北苑,让她“过来一趟”,也没说什么原因。又过了一小时,妻子赶到北苑,“他刚举手挥了挥帽***呼我********一把给按住了。”与此同时,北京同仁医院的手术室里,被砍成重伤的医生正在抢救,九个多小时之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一场医疗纠纷引发的血案  这场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是同仁医院耳鼻喉科43岁的主任医师徐文。事发当日同仁医院官网的声明中称,徐文是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于2009年当选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首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  而行凶者虽已被抓获,但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发给记者的文字回复中,简单描述为:王某,男,54岁,本市人。从实名微博透露的信息、现场外貌特征比对以及家属的确认,嫌犯是北京地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王宝洺。  记者从王宝洺博客上看到,这位生于1957年、别名为“半步斋主”的书法家,是中国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中医药大学书法客座教授,曾在国家奥体中心开办过“北京美术书画学校”,并与中央美院老师、学生合作,开办考前辅导培训班,收入颇丰。据传,他的书画作品在一些拍卖公司成交很活跃,每幅作品的平均成交价近万元。  而在日,王宝洺的博客从7:24到7:43的19分钟之内连续上传了8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涉及和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疗纠纷。从博文中透露的纠纷信息来看,王宝洺2006年9月起因为喉部不适在同仁医院看病,之后被确诊为喉癌住院治疗。10月19日,在同仁医院手术,喉癌部分切除,部分扩散。随后又在医科院肿瘤医院再次手术,喉部被全部切除,同时也失去了发音功能。  这场持续了5年之久的医疗纠纷中的另一个主角,就是同仁医院的徐文医生。在王宝洺的这八篇文章中,每篇文章都直指徐文,“徐女士对我进行了破坏性手术,使我本应可以彻底根治的小手术,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使散乱的癌细胞发展了扩散了……由于徐文的首次破坏性手术,使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两次大手术……那撕裂的肿瘤,好像被捅破的‘马蜂窝’四处乱飞,到处折腾迅速发展,扩散,已经面临死亡。请问医学博士居心何在?良心何在?德行何在?”  这八篇文章中的其中一篇,更是以《白衣恶魔丧天良,血债要用血来偿》为题目,文章中提到:“一年多以来,我在精神上、肉体上及经济上均造成巨大损失与伤害,每天生不如死,每天我只想报仇。”  这场持续多年的医疗纠纷,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在2008年也报道过。在节目中,王宝洺的妻子向记者哭诉:“你说这怎么办,这不是给我们坑了么,我们这一辈子就完了啊,他刚50岁啊。”  王宝洺自称,他得病前开办的书法学校每年收入都超过了50万元,所以2007年10月,他向法院起诉了同仁医院,要求一次性赔偿未来20年的收入损失和各项费用1700万元。但诉讼历经几年都没有结果。  于是,王宝洺和医院的恩怨持续多年之后,终于在9月15日的下午,当他在医院再次找到徐文医生的时候,愤怒达到了顶点,引发了一场血案。  对于这场医疗纠纷,据《新京报》9月17日报道,同仁医院表示医疗事故的纠纷应该由第三方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来鉴定。9月18日,同仁医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王宝洺在我院治疗经过”。 ■我们是要看医生还是砍医生?  9月15日,王宝洺将一腔怒火化作17刀无情地砍向了医生。在一个月之前的8月16日,29岁的陕西人卢成军因年初在广东东莞长安医院看病没好转,不远千里坐火车赶到东莞把医生刘中林砍死,将出来制止的医生砍伤。9月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穆新林副教授遭到患者家属殴打,左胫骨撕脱性骨折,颈椎半脱位,脊髓水肿。  此起彼伏的医院暴力事件,不断提醒人们,医患矛盾正在持续恶化。  8月16日,东莞长安医院砍医生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当晚8点20分赶到医院,却发现门诊秩序井然,恐惧、激动后的医护人员依然各就各位,“第一时间我对这里的医护人员在发生了如此恶性的事件后所表现出来的克制与坚守,由衷表示一种敬意!”  但当他把现场处理的情况通过微博公布之后,还有不少人不分青红皂白地首先认定医生和医院有错,甚至喊出“杀得好”这样失去理性的口号。于是,他激动地连发6条微博和一篇博文《他们真的该杀吗》。  在徐文被砍伤后的第二天晚上,在紧靠同仁医院的北京医院年轻医生宿舍楼里,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件事。一位见习医生说:“我父亲是医生,当年不顾他的反对,我坚持选择了学医,就是想和他一样救死扶伤。那是我的梦想,也坚持了很多年,但种种现实已经让我开始动摇了。”  这是一名即将成为医生的年轻人的无奈,而医生们如何看现在的行医环境呢?中国医师协会今年3月至4月进行的一项针对全国医生的《医师执业状况调查问卷》显示——近一半(48.51%)的医疗工作者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仅为19.02%。  此类调查还在2002年、2004年和2009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分别有63.67%、48.4%、63.61%的医师对其当时所处的医疗执业环境是不满意的。  面对不断恶化的行医环境,基层医务人员的各种抱怨,反映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亟待改善的医疗环境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焦点话题。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医卫组联组讨论时,几位政协委员发言直指各种医院暴力行为,这时,政协委员冯世良说:“有没有一个医生在手术失败后对病人家属说,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有没有一个医生在用药失误导致事故后,承认是我用药不当。我们如何对待患者,患者就会如何对待我们。选择了医生,就要奉献给病人,就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话音未落,会场顿时涌起一股声浪,多位委员纷纷起立要求发言。一位没有得到发言机会的政协委员说:“患者有了病,到底是该看医生,还是砍医生呢?”■从医疗纠纷到刑事案件——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规律  著名的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武器——手术刀、药物和语言。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王晓燕在《中国医院》杂志2011年第7期发表的题为《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语言的道德环境分析:基于B市五家医院的实地调查研究》的文章指出:有84.1%的医务人员和68.6%的患者认为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因素是医务人员语言不当。  有网友说:“对各类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凶手必须严惩。但是,如果医生好言相待,有一个和患者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会不会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一位老医生告诉记者,“医生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未知群体,这些患者的脾气秉性并不清楚,所以尽量保持平和的语气,不要带入个人感情,不要轻易许诺并不失关怀,交代病情和风险要客观、全面。这样才是一个医生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中国医师的调查中, 82.64%的受访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是“体制”造成的,包括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等。  调查中,针对医院内暴力行为的原因,有55.66%的医师选择了社会对医师的偏见,53.75%的医师选择了媒体的负面报道。他们认为这二者是医院场所内针对医务人员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  人民日报记者白剑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医生能否走出“诚信陷阱”,主要取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倘不革除体制弊端,而仅靠医生的道德救赎,就很难彻底扭转被动局面。这正如在一池污泥浊水中,让大多数鱼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几乎没有可能。惟有让“一潭浑水”变成“一池清水”,才能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据《京华时报》报道,徐文被砍后,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中科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同仁医院多名专家,经过长达9个多小时的救治。一名医生介绍,徐文左臂肱二头肌及肌腱被砍断。  同时,北京同仁医院还请来心理专家,对部分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辅导,以安抚医务人员情绪,保证医疗服务有序进行。 9月17日清晨,与伤痛进行了顽强抗争的徐文清醒了。醒来后她的第一句话是:“我还能为患者做手术吗?”令所有在场的人动容。当她得知医院为她安排了心理疏导时,她平静地拒绝了。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想想王宝洺砍向徐文医生的那十七刀,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公正判决;医生徐文,经受了十七刀的伤害,身心伤害将是永久的记忆,能否还能拿起手术刀都是一个未知。  一场医疗纠纷,最后以暴力事件终结,转变成一场刑事案件,这在当今的中国,似乎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规律。 事态进展:  9月19日,一则来源于新浪微博的消息透露,当日,同仁医院的部分医生在上午9时~10时停诊1小时,并在西区四楼门诊二区举办捐款活动,倡导改善行医环境,为徐文教授祈福!  另据《新京报》报道,王宝洺的妻子龚女士称,已经为丈夫委托了一名刑事辩护律师,该律师将为王宝洺提供法律帮助。四、“缝肛门事件”【事件回顾】  2010年7月,39岁的陈某把25岁的妻子林某送进产房,结果当生产完毕,林某疼痛难忍。陈某凭借经验认为,自己因为送红包太少而遭到助产士张吉荣的报复,妻子肛门被缝。爆料给媒体,当“深圳一产妇疑因少送红包肛门被缝”、“法医鉴定产妇肛门曾被缝扎”见诸报端,立马引起轩然大波。  2月11日央视新闻调查以《难以缝合的伤口》为题,报道了两年前发生在深圳凤凰医院“缝肛门”事件的最新进展。央视新闻调查公布的真相是,林某生产时因为突发痔疮病变,导致助产士顺手采取了止血措施。虽然血止住了,但是痔疮还在,于是造成假象肛门被缝。至于林某产后的疼痛和三天没大便,这都是医学常识。然而,常识面前,“缝肛门”事件爆发了。结果,凤凰医院关门,助产士张某下岗,陈某夫妇生活每况愈下。  但凡了解一点点医师职业行为或医学常识的人,都不可能相信此事件的发生,病人家属的不满情绪,是真实的可以理解的,媒体倾向于患者的声音固然可贵,但是能够靠近常识的声音更加可贵。报道要以事实为底线。幸好,“缝肛门”事件发生后的今天,真相慢慢大白于天下,尽管医患双方均得不偿失,苦不堪言,但是在彼此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医改这个民生事业肩负的使命无比光荣,责任无比重大,如果不痛下决心和狠心,那么就在医疗常识的大门前,不光医患双方没有赢家,连同我们孜孜以求的和谐社会也会在各种努力之中大打折扣。五、武汉“拆线事件”: 震惊之余 呼吁自律“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健康的守护者,医师应遵循病人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弘扬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恪守预防为主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这是2011年中国医师协会做出的《中国医师宣言》中开头的两句话。中国医师宣言刚刚发布,我们就惊闻武汉市第三医院的医生在为病人清创缝合后,医患之间因医疗费发生争执,当班医生竟然应患方要求将刚缝合好的手指又拆了线。  我们对此事件极为震惊,我们认为该事件当事医生的行为已超越了医务人员行为准则的底线,对此行为我们提出强烈批评。我们认为平等仁爱,坚守医乃仁术的忠告和济世救人的使命是医师的终极目的,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医师的行为都不可突破该行为底线。  一个时期以来,医患关系呈现十分紧张的态势,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政府和行业协会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应当看到,在改善医患关系的问题上,医师处于有可为也应当为的地位。如果没有医师的积极主动,改善医患关系的努力终将成为泡影。  在此,我们希望广大医师以此为戒,坚决杜绝违反医德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呼吁广大医师弘扬新时期医师执业精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守护健康,促进和谐,用我们的行动铸就医学职业的崇高和至善。六、医生眼中的“医跑跑”事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的火灾不但沸腾了舆论,也炙烤着整个医生群体。就像以往的恶性事件一样,“医跑跑”令他们自动地“分裂”:或者辩护同情,或者指责反思,或者迁怒媒体、政府。一位医生说,现在,不管哪个医院里出了纷争,医患、医媒之间都会道德对骂,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8月24日深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大楼3楼手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身亡。医院宣传科负责人称,事发时手术室内至少有6名医护人员在场,发现隔壁房间起火后撤离;手术台上的病人则因无法逃离不幸身亡。  此事发生以后,会员以医生为主的某网迅速发起讨论:“手术室起火,我们该做什么?”许多医生竞相跟帖发表意见。来自江苏苏州的“麻坛老枪”说,看到“苏州女医生当街人工呼吸救人”的新闻兀自欣喜,还兴致勃勃地给学生讲了堂“心肺复苏相关知识”课,然而“喜悦的心情马上又被昨晚10点钟上海某医院手术室的一把火化为灰烬。  邓继红的具体措施是:可以将伤口快速简单加压包扎止血,手术床和麻醉呼吸机无法搬动,可用手术室接送病人的推床搬动病人,用简易呼吸囊手控维持病人呼吸替代麻醉呼吸机(这些设备都是手术室麻醉科的常备设备),护送病人出逃。如果决策果断,六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配合迅速默契,此过程十分钟应该可以完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院方解释——手术床无法搬动,病人出血和全麻病人无自主呼吸无法搬动,导致医护人员在撒离时无法带走病人出逃的借口,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她说。  显然,邓继红也深知风口浪尖上的此番言论必受同道唾骂,故而她一再强调,“可能很多麻醉同行会骂我胳膊肘往外拐,为自己人添麻烦了。不过,我希望大家还是先沉住气,等我把话说完,觉得我是胡言乱语,再骂不迟。”“可能全国的同行已难抑胸中怒火,特别是医院院方领导,已把我骂个半死了吧?”  她在文中指出,“如果过去在全国的医院消防管理规章制度中,就有专门针对手术室火灾的规定:只要发现明火,在多少时间内无法扑灭,不管手术情况如何,都一律组织病人撤离。可能,医院的死者还有一线希望。”  但有医生指责,“事后诸葛亮好当,没有亲临现场是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的,为什么医生护士当时这么选择,肯定有他们的难言之隐。现在听不到当事人的说法,各种猜测都是枉然。”  这种认为医生的做法“情有可原”的看法在医生中非常有市场。来自湖南长沙的xxw1970说,每个人的命价都是一样的,医生是人,不是圣人。来自天津的chyshl说,貌似所谓“医师法”里没有医生充当消防队的义务,再说,就是医生真的去救火,会不会弄个“非法消防”之类的罪名?  来自浙江杭州的阿发说,医务人员逃离火场是应该的,对于“全麻”的病人只能表示遗憾。难道非要烧死一个医生才是合理的吗?  还有一位署名renxi的医生说,医生肯定也想过把病人转移的,但是肯定是权衡以后,条件所迫没办法救。大家都是同行,将心比心,出现危及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的话,还顾得别人死活吗?  也有很多人不认同这些人的看法。来自北京的“重力深渊之浮云”说,这种情况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让病人离开手术室……你甚至背着、托着也行,说难听点,大不了人送出来死了,你还可以说因为火灾捣乱……但是你什么都不做,把病人晾在里边,这怕是有点失职。身为外科医生,应该临危不乱,这点突发事件应该是可以从容应付的。虽然现在医患矛盾大,群众不理解医生,诽谤医生……但就事论事,该是错的就是错的,没什么可以狡辩的,身为医生更应该客观看待这件事。  来自哈尔滨的xfl1980看了一些同道的发言后感觉医风日下:医院手术室起火,医院与现场医护是否有责任?如病人得救,医院是否就没有责任了?单纯手术室起火,在转移病人过程中病人死亡与遗弃病人致其死亡的责任是否一致?“如果在战争状态,前线战士主动弃枪逃跑与作战后被俘是否一样?看来有些同仁真的不懂这其中的区别,那是高尚与卑鄙、勇敢与怯懦,天使与魔鬼的区别。”  安徽淮南的肾脏内科医生chenfei7952说,在这个医生地位极度低下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守住我们的职业操守。只要还是医生就应该恪守誓言。还有人呼吁,不要在谴责与反谴责中忽视了导致灾难的背景原因和制度因素。有医生认为,上海医院的这一事故,是消防认识不足、逃生手段落后造成的,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之后,消防管理水平严重滞后的困境。七、苏州“最美”女医生当街人工呼吸救人 事故发生8月17日午后,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金门路车水马龙,烈日当头,步行街上的行人比往常少了许多。  14时56分,一辆公交车沿金门路由东向西开过来,一辆电动自行车迎面驶来。  “嘎吱吱”,随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骑车人翻落在地,头部血流不止。  这场事故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公交司机不知所措,行人迅速围拢过来,开始紧急拨打110、120。  金阊区交巡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胡伟和同事急忙赶往现场。此时,路面巡警已经到达事故现场,焦急地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新生儿科医生丁欣 冲上全力抢救伤员在车祸发生之前的14时50分,53岁的司机戚家森驾驶着一辆120急救车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驶出,新生儿科医生丁欣和护士包薇洁坐在车上,这是一次普通的转运工作——丁欣接到上级命令,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有一名刚出生两三天的新生儿因为吃奶不好,父母很焦急,要求转到儿童医院。  做了4年医生,丁欣对新生儿医护很有经验。出发前,她已经向第三医院了解了患儿的情况,这次出诊她很有把握。  15时,快到金门路时,车速突然慢了下来,看到前面停着车,围着一群人,戚师傅判断“出车祸了”。  看到一辆1***急救********察迅速指挥车辆进入事故地点。  “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戚师傅心里想着。驶过出事地点两三米处,戚师傅把车停下来。  “报120了吗?”  “不是你们吗?”  “我们是儿童医院的,去接一新生儿。”  交警和戚师傅对话期间,丁欣和包薇洁已经下了车。  “地上淌了一摊血,伤者口鼻还在不断往外冒血。”丁欣觉得伤势“非常非常危重”。刚当了1年护士的包薇洁感到一阵惊慌,“场面十分惨烈”。  作为儿科医生,丁欣抢救新生儿很有经验,但从没抢救过成人,尤其是事故抢救,她当时有点儿不知所措。  顾不得干净的白大褂和裙子,她急忙跪在地上用听诊器听伤者的心跳。伤者心跳很微弱,意识不清。 ***赶快***********建议。  “不能动,必须原地抢救!”丁欣说。  丁欣果断地命令道:“去拿手套和织布(给新生儿擦奶的纸巾)!”  等不及包薇洁拿来织布,丁欣直接用白大褂擦拭伤者口鼻中的污血。  丁欣极力回忆医院每年为她们做的急救培训的内容,开始急救。先做心脏复苏,按压胸腔;按一下,伤者口鼻就冒一次血。为防止伤者窒息,包薇洁让伤者的头侧向一边,不断擦拭口中流出的鲜血。  女医师吸出了伤者口中的污血 为伤者做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伤者口鼻中积满了血,丁欣跪在地上俯下身,吸出了伤者口中的污血。  这一刻,站在一边的戚师傅震惊了:“就是父母出现这种现象,做儿女的都不一定能做到这样。”  “这个医生不错”、“难得可贵”、“做医生真不容易”,围观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此时的丁欣什么都没有听到。其间,包薇洁跑回车上,试图拿氧气瓶,但因氧气瓶固定在车上,管子不够长,没能成功。作为新生儿专用救护车,并没有更多的外科急救设备和药品。  做30次心脏复苏,做两次人工呼吸……周而复始,丁欣不知道自己做了几轮。她翻看伤者的瞳孔,听心跳,不断地判断伤者的情况。  “打通静脉,补充液体,防止伤员休克!”丁欣又一次命令道。  跪在滚烫的路面上,她不停地为伤者做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她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做了我能做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时也真没觉得路面有多烫。”  此时,戚师傅抓着伤员的手,丁欣和包薇洁正准备给伤员扎针输液。  又一辆120急救车到了,丁欣向急救医生讲述了伤员的情况,对方表示,不用输液,直接送医院。  做了简单交接后,丁欣一行3人前往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车上,丁欣用一瓶矿泉水冲洗了衣服上的血迹。到第三医院后,她急忙跑进卫生间,把白大褂清洗干净,“怕吓着病人”。  第二天,现场处置民警胡伟向领导汇报事故时,顺便讲了医生救人的事,希望能够表扬这名医生。领导当即同意,循着车牌号这一线索找到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之后联系媒体进行采访。苏州街头最美的女医师拒绝媒体采访 只做普通人  第一次采访,丁欣并没有露面,医院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写了稿子。第二次,当地新闻网坚决要见她本人,丁欣戴着帽子、口罩出来,坚持不摘口罩。  经请示领导后,她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最后要求记者“别把我拔得太高了”。八、“弃婴门”事件:反思而不是惩戒闹得沸沸扬扬的广东佛山“弃婴门”事件最近终有了调查结论。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组经过调查认为,当事医护人员确实存在不规范操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批责他们后,我们更应该深思,造成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纵观案件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无不暴露出当事医院管理制度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弊端。可以说,翻查该院临床诊疗规范以及各项制度、条例近乎完备详尽,覆盖了临床操作的方方面面,缺失的恰恰是对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  案例回放:  10月23日 怀孕32周的孕妇刘某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红十字医院就诊。  26日凌晨3时 刘某腹痛,刘某及家属找到医生曹某。曹某让护士注射,注射时护士发现刘某即将分娩,告知曹某,曹某因为要紧急处理一位大出血患者,于是吩咐身边的护士进行处理。  凌晨5时17分 婴儿出生,发现婴儿无呼吸,护士便告诉家属为“死婴”。随后,护士将婴儿放进塑料袋,放到处置室的厕所里。  10分钟后 家属前去查看,发现孩子的手脚在动,也有呼吸,于是赶紧呼叫医生抢救。因为抢救及时,婴儿得以存活。目前,医生介绍称,孩子情况良好,只是CT检查显示脑部发育不良,但这在早产儿中比较常见。  近日,当地卫生局对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对院长黄某行诫勉谈话,责成其作出深刻检讨;免去分管领导殷某某副院长职务;免去黄某某医务科科长、李某某妇产科主任职务;直接医护人员曹某、薛某、麻某继续停职接受调查。具体处罚决定将在经过立案、取证、听证等法定程序后作出。  【医疗规范】  医技不够还是责任心不够?  事件发生后,所有舆论矛头均指向医护人员。毫无疑问,在此事件中,医生的缺位、护士的非专业判断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正规的操作流程是什么?医生该如何正确操作才能规避风险?  如何接生早产儿  事发当天凌晨,孕妇阵痛时值班医生只曾检查过一次,随后家属三次呼叫医生,医生都未出现,只安排护士看了一下,“当职医生怎么可以无视患者紧急情况?”云南省潞西市妇幼保健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蒋成芹说,孕妇产前腹痛,医生应检查宫口开张等多种情况,从而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医生还应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甚至在产妇旁边观察整个进展情况,以防孕妇急产。  而且,出现难免早产后要有早产儿危重情况的意识,北京妇产医院陶旻枫教授表示,难免早产儿出生时情况一般都较危险,整个分娩过程中应有新生儿科医生参与,以便及时处理危机情况。同时可以对婴儿进行胎心监测,密切观察不良情况。蒋成芹也表示,接生早产儿应提前准备好抢救设备,如新生儿复苏、吸氧设备、常规设备和常用的急救药品等都应备齐,待婴儿一出生便立即进行新生儿评估,观察是否需要进行新生儿的复苏。  “早产儿因为发育不健全,易发生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陶旻枫特别指出,值班各级医生当天都住在医院产房,一旦发生危重情况能随叫随到。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毅教授在总结诊疗流程问题时表示,护士产前报批后医院会及时安排产房;接生完后,助产士、医生、新生儿科医生都会对新生儿应做出相应的评分;若婴儿正常,由育婴员送到暖箱;万一早产婴儿存在问题,会立即进一步诊断抢救。  如何判断婴儿存活  对于判断新生儿是否存活,蒋成芹介绍说,“肉眼看呼吸、心跳、皮肤颜色是无法判断婴儿是否死亡的,最常见的做法是用听诊器听心音,仔细观察新生儿有无呼吸,最好为新生儿做心电图或B超。”据此,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复苏指南》明确指出:孩子出生时无呼吸、无哭声、全身青紫,应该是出现了窒息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复苏;经规范复苏10分钟后,如果没有心跳,没有呼吸,才可以宣布死亡。  “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出生后都应该进行阿氏评分,从0到10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窒息。对于新生儿的评估要通过包括肤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反射等几项,由助产士和医生共同评价。”陶旻枫也提到。  一旦出现呼吸暂停或没有呼吸的迹象,婴儿儿会被送到新生儿科进行抢救。死亡判断应由新生儿医生作出,张毅继续补充。而且“整个抢救过程至少需要半小时,包括心肺复苏,间断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开通气道、气管插管等。这个过程应该是透明的,最好能让家长看整个抢救过程。”蒋成芹表示。  【 管理制度】  对“弃婴门”,广东省卫生厅认为,这是一起管理失职、责任心缺失、严重违反医疗诊疗常规和相关工作制度的责任事件,充分暴露出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不落实。  医院制度形同虚设  排班时应有预知能力  不可否认,医务人员确实存在违规行为,但正如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微博上评论:“有规章制度还会出现如此不负责任、视生命如垃圾的事件,这是执行不力的悲剧。”很多医疗专家也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对这个案件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是医院不重视管理、不严格落实医疗核心的悲剧!  对此,北京医院医务处处长魏亮瑜表示,不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就相当于将医疗部门制度及操作规范搁置于“真空中”,给医疗埋下“定时炸弹”。更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很多医院夜间值班常常安排新手或者实习生,夜间就诊的患者要么被要求白天再来,要么就是简单开药处理。值班制度规定,医院必须安排两组医务人员和一组备班人员,若值班人员有技术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以防急诊事件,而且抢救设备和抢救人员能及时到位,不能因为人手少就不做抢救。  其实,除了这次弃婴事件,在很多医疗纠纷案件中,医方都坚称人员配备不足而造成患者损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徐立伟分析说,医院在排班时应该有预知能力,应根据病种、病床数来分配值班人员。如在妇产科,按照正常的助产技术操作规范和助产技术服务基本要求,医院必须有两组医务人员值班,包括助产士、产科医生和产科主任,产科主任如果当时不在场,也须迅速赶回产房。  医院的各项制度都应该落到实处,如夜班值班医生要合理安排,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医院都因医务人员配备不齐的问题,再加上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执行起来也存在困难。“当前医院亟需做的就是合理配置现有医务人员,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徐立伟指出。  死婴尸体不应草率处理  上海海上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晔就该事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护士看到婴儿无呼吸的第一时间内应该是及时抢救,而不是宣判死亡。判定婴儿是否死亡,临床上有严格的标准,只有合法的主体依据临床判定标准和程序作出的判断才是合理、合法的。  即使婴儿死亡,也不能随意将死婴尸体丢到处置室。业内对死婴是否属于医疗垃圾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尽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于胎盘、引产胎儿、死婴的处置没有专门具体的规定,但据了解,各个医院对尸体的登记、交接、运转、存放、处理等各环节都有其明确规定。  “死婴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不能将其认定为医疗垃圾。”刘晔介绍说。如果按照尸体处理,就应该按照《殡葬管理条例》,将尸体交给家属处理,如果家属委托给医院处理,医院就应该按照正常的规范处理,无论如何不能将其丢弃在厕所里。  采访中,专家一致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对胎盘、引产胎儿以及死婴的处置。不能因为个别医院规章制度的缺失和执行乏力给医院管理埋下隐患。  各地都应出台助产规范  “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个医生、护士能左右的,各地都应出台助产规范的硬性规定”,这在助产机构申请审批时应评估的,而且整个审批过程有一定流程,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合格,如接产规范,诊疗规范,抢救规范等。出现这样的事件,可能不是一个医院的问题,应该是该地区整个产科质量管理和把关方面存在缺陷。原则上每个医院也都会定期有考核的,考核程序平时应认真落实,而不是到事后再去反思。上海同济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就该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制度的落实是搞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链接  佛山市南海区公布事件原因调查结果  ◎ 医生未能按照产科高危妊娠诊疗规范处理产妇及胎婴儿,发现难免早产后,未及时通知产房助产士及新生儿科医生到场处理,产后亦无对婴儿进行检查和采取抢救措施,无向上级医生请示汇报。  ◎ 护士发现产妇急产后,未及时报告医生,亦无按规定检查婴儿,就自行判断婴儿死亡。把误判为遗体的婴儿及胎盘临时放置于处置室洗手间亦违反相关管理规定。  ◎ 医院对科室专业人员配置不足。  ◎ 科室管理不到位。科室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不足,工作指引不清晰,医护、医患沟通欠缺,未能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结语  没错,医院里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医疗差错,那么导致医疗差错的罪魁祸首是谁?是被定位为“责任心缺失、职业道德缺失、素质低下”的医护人员,还是普遍缺乏医疗安全意识的医院?很遗憾,我们一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惩罚犯错误的人,而忽视导致这些错误的医院管理机制及医疗体制。  在国外,当医疗差错发生,医院管理者首先检讨自己,检查操作流程、医院制度是否存在问题,然后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差错,给予医护人员继续执业的信心;在国内,犯错者医护人员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落后医院管理机制及医疗体制的替罪羊。一旦犯错,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就结束。  人,孰能无过?对待错误的态度不是惩戒,而是开诚布公,把问题发生的原因摆上桌面共同讨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现漏网之鱼,进一步分析发生错误的根源。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事前能发现、事后能及时改正,并有效预防差错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处在正确系统合理机制下的医护人员不再犯低级错误。“弃婴门”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再不警惕,类似悲剧还将继续发生!九、广东“录音门”医生压力大想放弃从医【事件回顾】家长“句句录音”,医生“步步签字”  9月21号,患儿小涵因为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治疗,随后两次因为病重进入ICU病房,期间,患儿父亲对于医生的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会诊并录音,还找外省多位医生求证诊疗方案,录音门事件给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了解,有不少新医生因为受不了压力,放弃当医师,或买药或彻底改行。【医患专题】医患僵局 群体性怨恨待宣泄  “录音门”事件再起波澜,家长连发微博求救称孩子住院5个月自己濒临崩溃,酒后砸了医院一个摄像头。 实习生林宏贤南都记者冯宙锋摄  前日,“录音门”事件家长徐先生在“救救小涵”微博上连发10条微博求助,称孩子住院5个月了,自己的精神和经济都濒临崩溃。昨日,徐先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自己精神实在是承受不住,对省妇幼院方不愿意提供录像资料非常生气,酒后砸了医院一个摄像头。  医院报案警方介入  昨日上午11时,南都记者赶到采访徐先生时,医院5楼的装修声音很大,他也正好为楼上的装修头痛。小涵在病床上睡觉。“楼上装修搞得孩子睡不踏实,我刚找了楼上,让他们下午再敲打。”话没说几句,正好派出所的民警找他,徐先生直言是自己砸了医院的摄像头。  “我昨天心情很不好。去年9月22日,病例记录说有抢救经历,可是我一直在病房外守着,没有见到医生进去抢救啊。我要求医院调录像资料出来。可是医院说没有保存或者是坏了,我很气愤。昨天晚上大学校友来看孩子,我们喝了点酒,我就砸了摄像头。”徐先生说孩子入院已5个月,自己精神都快崩溃了,“没地方说道理”。  由于医院报了案,徐先生跟民警走之前从自己的背包拿出刚买的三条芹菜、两根黄瓜、一袋剁好的鸡肉,叮嘱妻子“别忘了给孩子煲汤”。  南都记者在儿科重症病房护士站旁看到,那只被砸烂摄像头似乎已经又重新被安装上了。只是周围的墙体破损似乎说明此前曾遭砸过。  家长称经济出现困难实际上,前日开始徐先生可能就已处于焦虑状态。  前日上午8时许,徐先生用“救救小涵”的新浪微博发出了10条微博。“自小涵去年9月21日入院到今天已经快5个月了,孩子的生命依旧命悬一线。我和孩子的妈妈无论是精神承受力和经济承受力方面都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了。我们家想通过各位爱心的网友再次寻求媒体的关注求助!救救小涵,无论怎样孩子是无辜的。”  微博发出后,前日下午南都记者采访徐先生时,他表示,自己之前跑北京做检查等花费了10多万元,在省妇幼也花费了10多万元,家里已向亲属借了几万元,现在手里能用的钱只有4万元,孩子的妈妈是家庭主妇,没有收入,眼看着孩子的治疗还要继续,但是费用跟不上。“我上了东方卫视做了期节目,有一名观众还捐了5000元给小涵治病。”  孩子因肺部问题喘得厉害  南都记者发现小涵睡觉时喘息动作还是比较大。小涵是在春节前转入普通病房,现在病床床头还挂着徐先生专门请的观音像,连氧气罐上都挂着一枚白色玉观音。墙上有一条龙,还有很多徐先生给孩子做的手工画。病房里电饭煲、小饮水机、果汁机、中药煲等一应俱全。  小涵妈妈戴着蓝色口罩在病床边拿着氧气管凑近孩子的鼻子,希望孩子睡得安稳一点。“孩子老是喘得厉害,一口气要是上不来就危险了。现在下地走两步都不稳,现在又出现支气管扩张。我们很担心孩子日后的生活。”但是她仍然坚持每天给孩子喝牛奶、鱼肝油,尽量给孩子补充营养。孩子此前出现了严重的脱皮,徐先生也按医嘱买了软膏,还特地找了中药,每天用来给孩子洗澡。小涵妈妈说现在孩子的皮肤好多了。  徐先生说孩子的肺部像“马赛克”一样了。他在微博上写小涵的肺部情况非常糟糕,每天靠氧气艰难维持着,孩子根本不敢活动。特别是这几天晚上睡觉时都会因无法正常呼吸而把自己给憋醒,前天晚上坐着突然一口气没有换过来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黑随即进入了ICU实施了紧急抢救。肺部的支气管扩张终生都难以治愈!即使保住了孩子的命,以后的生活质量都会很差。  徐先生在微博上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现在除了使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外已经没有办法实施有效治疗了。医院称孩子还不是哮喘 昨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邱亿腾表示,其实小涵的病情现在算比较平稳,只是肺部有问题。此前已经请了广州军区总医院的专家来会诊。专家说可能是肺泡蛋白沉积症,孩子老是喘是因为痰多,吸气进去,有痰堵住出不来所以造成支气管扩张,会影响肺功能。目前该院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吸痰以及防止感染。吸痰让孩子氧气充足,闭气不会那么严重。孩子现在还不是患哮喘,只是有喘息症状。“如果是肺部蛋白质沉积症,一种说法是愈后较差,一种是治愈率很高。如果是愈后差,确实是个悲哀的事情,家长的心情我们能理解。”  关于徐先生砸摄像头一事,邱亿腾说一早接到了徐先生短信道歉。“医院的录像资料保存时间大概是7-10天,因为没有太大保存价值,所以去年的录像没有保留。”  至于徐先生质疑去年9月22日抢救是否存在问题,该院副院长陈运彬表示,他对这个事情具体并不清楚,但是ICU医生是24小时值班的,而且也有可能是别的医生在旁参与抢救,家长没有在抢救现场而是在外面。建议家长还是让医生集中精力先把孩子的病治好再说。至于转院,院方是同意的,希望他能找到更好的医院。邱亿腾也表示此前已经帮徐先生联系过广东省、湖南省的医院,但是都未果。  ■微博摘录  孩子(小涵)这几个月在医院里已经是体无完肤了,如果因为其他原因而延误了治疗给孩子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是非常让人悲哀的,我每天都找医院领导来寻求救治孩子的事情,现在医院以种种理由来回避我,我们现在感到非常的无助,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还有什么办法救救我们的孩子?请有爱心的网友帮帮我们好吗?谢谢您  2月14日08:55来自新浪微博  上周医院IC U病房里来了两个传染性极强的小患者,医生担心小涵受到感染就把孩子转到了普通病区里的单间里,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单独来护理儿子了,这几天可把我们忙坏了,心里高兴啊!这么久都没有陪在孩子身边了,我和孩子妈妈轮流24小时地守着这个宝贝疙瘩,一定照顾好  1月9日09:31来自新浪微博晚上进IC U看小涵的时候他看着我突然下意识地叫了我一声:爸爸!我当时那个激动啊.....久违了的亲切声音我当时傻傻地愣了半天才知道答应,不觉间眼泪竟然流了!这样的感觉太棒了!两个多月来这是孩子第一次说这两个字,真的是激动加感动!儿子继续加油!  22:14 来自新浪微博  我们作为家长的打心里感激邱科长、谢丹宇主任为救治小涵而所作出的努力,将心比心我们现在真的非常感激医院为小涵做了这么多......除了感动.....感激......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全力来配合进行有效的治疗,谢谢……  21:29 来自新浪微博  ■院方通报(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医院:家长推诿拒绝抽血  南都讯 昨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发来小涵的情况通报称,患儿咳喘、气促较前稍好转,为阵发性发作,以晨起为主,哭闹、活动后症状加剧,咳嗽剧烈时伴颜面发绀,经吸氧、雾化、安静后可缓解,偶可咳出白色粘痰,痰量减少,无发热,睡眠一般,食欲好,大小便正常。精神反应可,头部皮肤见少许脱皮,呼吸稍促,活动后气促明显等。  日复查胸部C T平扫结果提示:原诊“细支气管炎;左上肺及右中肺炎性结节阴影?支气管扩张”复查:与前片()比较:原双肺马塞克征较前有减少,原左肺上叶前段及右肺中叶内侧段结节阴影较前明显缩小。2月11日拟抽血查血常规、血细胞形态、肝功能,其家长以各种理由推诿,至今未抽血。  小涵的肺部情况非常糟糕,每天靠氧气艰难维持着,孩子根本不敢活动。前天晚上坐着突然一口气没有换过来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黑随即进入IC U实施紧急抢救。  ———徐先生  医院采取对症治疗,主要是吸痰以及防止感染。吸痰让孩子氧气充足,闭气不会那么严重。孩子现在还不是患哮喘,只是有喘息症状。十、东莞男子疑患病未好 医院行凶砍死砍伤医生事件疑因就诊后病情未见好转,一卢某男子心生怨恨,手持菜刀潜入长安镇东莞市长安医院三楼内科专家门诊室,挥刀砍向曾今为他治病的两位医师,造成一名刘医生死亡,另一名伊医生被砍成重伤,仍在抢救中。卢某在作案后,当场被长安医院保安抓获并送长安公安分局。长安分局接报警后当即派员封锁案发现场予以调查取证。  据第一名来到事发现场的保安朱小顺介绍, 8月16日下午2时45分许,他正在医院门诊值班,从对讲机里听到专家门诊三楼有人在行凶,他什么也没想,一口气跑上事发三楼专家门诊室的走廊。他来到走廊时,眼前的情景让他傻眼:伊医生倒在血泊中,他用双手扶住自己的头,两条腿仍向行凶男子卢某踢去。  卢某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挥着菜刀,一次次朝伊医生身上砍去。“不要砍!”朱小顺大吼。“不要过来,不要过来,过来我砍死你!”卢某见朱小顺过来,也对着他吼。朱小顺没有胆怯,从走廊对面诊室抓起一条凳子,向卢某冲去。卢某见状,停止行凶,快速从朱小顺身旁冲了出去,往三楼走廊逃跑。“抓住他……”朱小顺一边追上去,一边高喊。  卢某逃到事发门诊对面的走廊时,保安经理梁志刚、保安季东坡闻讯冲了过来,卢某见状便逃到三楼另一条走廊。梁志刚、季东坡马上分开追赶围堵。  梁志刚手持干粉灭火器与持刀的卢某一度对峙。卢某挥刀砍向梁志刚,梁志刚迅速打开灭火器,对着卢某喷去,季东坡趁机用手中的灭火器砸向卢某持刀的手臂,将其手上的菜刀砸落。  卢某翻过走廊的护栏,朝连接二三楼的扶梯跳下,摔倒在二楼扶梯底部。梁志刚、朱小顺、季东坡等保安立即冲下二楼,与闻讯赶来的其他保安一起将卢某擒获。  昨日下午记者在长安医院三楼看到,走廊和地面仍可看见斑斑血迹,地上留有大量灭火器喷撒后留下的粉末。  被砍医生对待病人友善 医术不错  据医院的护士说,近年来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争执时有发生,但最后都得到妥善处理。医生被患者持刀砍死,在长安医院十多年来是第一次。“刘医生平时人缘很好,医术也不错,平时也很少与患者发生争执,没想到今天发生这样的事情。”  犯罪嫌疑人的病情未好 极端转为怀恨医生  据警方了解,今年年初,卢某因面部痉挛到长安医院就诊,医生刘某为其诊治,但病情未见好转。卢某于是辗转到广州、北京等地多家医院就诊,前后总共花费3万多元(其中在长安医院花费为136元),卢某觉得用了3万多元跑了多家医院诊治,病情均未见好转,于是对医生怀恨在心。8月16日凌晨,卢某从北京坐火车到东莞,购买了菜刀一把,于当天下午来到长安医院,将正在接诊的医生刘某砍伤致死,另一医生伊某出来制止时,又被其砍至重伤。廖新波副厅长慰问并发微博表敬意  昨天上午,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赶到长安医院,直接前往重症监护室探望慰问了在第一时间冲出来冒死与行凶者搏斗、不幸被砍成重伤的伊峰辉医生,为他送上了鲜花,向死者医生刘志霖的家属表示慰问。  昨天,廖新波还多次通过微博对这一事件发表自己个人的观点:“长安医院秩序井然,医护人员按部就班,就诊者不少。发生了如此恶性的事件,对医护人员表现的克制、坚守深表敬意!”  “一旦有恶性事件在医院发生,有的网友首先认定医生和医院有错,甚至喊出‘杀得好’等失去理性的口号。就这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而言,是凶手对医学的无知,将首次看病的医生当作靶子发泄,根本与诊断水平和医疗操守无关。我在这里要呼吁的是网友们正直、正义与良知的回归。”东莞市长安医院院长麦天恩希望公安机关严惩凶手,更希望广大市民多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理解各种病症治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给王民医生留言:
给王民医生的留言列表
&&&&131gbxa4520k&& 00:00
提问:左肾积水,左肾泥沙样结石,用什么方法能治好?
所患疾病:
左肾积水,左肾泥沙样结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女,48岁,2008年9月左彩超左肾积水,左肾泥沙样结石,左肾集合分离系统宽约1.1CM,左肾盂内可见点状强回音。2010年8月做彩超左肾集合分离系统约0.9CM,左肾盂内可见点状强回音较大者0.2*0.2CM。左肾积水,左肾泥沙样结石。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08年用石淋通片,2010年8月去医院又给开的石淋通片,现在正服用未见好转。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用什么方法能治好
医生回复:&&&&&&&& 00:00
通常泥沙样结石在使用排石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有利于结石排除。肾集合分离系统宽约1.1CM或0.9CM,还称不上“肾积水”,泥沙样结石是不会造成梗阻引起肾积水的。间隔两年的检查结果没有变化,不除外有壶腹型肾盂可能,是不需要治疗的。建议换一家医院再做一次检查。
&&&&watcjller913&& 00:00
提问:输尿管与肾连接部狭窄
所患疾病:
输尿管与肾连接部狭窄所致肾积水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8月2日
发烧持续不退,尿液刺激性气味 左侧肾积水4*7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手术是开放性的还是微创的
术后恢复怎么样
医生回复:&&&&&&&& 00:00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致肾积水伴有发热,尿液异常,考虑合并肾盂感染。微创和开放手术都可以达到治疗效果。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要根据医生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类型的理解,是否采取微创手术要根据医生对腔镜手术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术后恢复如何有很多因素影响,如具体术式选择、吻合口血运、吻合口张力、周围有无出血和渗出、有无尿瘘等等。
&&&&zghbcdecgq&& 00:00
提问:双J管植入后产生水肿等反应
所患疾病:
双J管植入后产生水肿等反应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女,今年57岁,于2009年12月诊断为宫颈鳞癌2期,同月进行了子宫摘除和淋巴组织清除术,2010年1月拟实施放疗时,发现有肾部积水,后进行了双J管植入术,排除积水,实施了17次放疗。2010年5月更换了J管,之后就一直存在尿路水肿,下肢肿胀、排尿不畅的情况,服用消炎药后可以得到稍微的缓解,但一直不能实现完全康复。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10年1月的j管植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做的,由于输尿管狭窄,但是植入的是两根国产管,大夫的意见是3个月后更换;为了减少手术次数,同年5月选择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换了进口的j管,大夫建议6个月以后更换。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咨询的主要问题:1.这种状况是否可以得到治疗;2.之前的大夫有两个意见:一是认为这个j管在放疗后的几年内,如果病情稳定,不在有复发,是可以拿掉的;另一种是认为这个j管是需要终生植入的,想了解这个j管是否可以拿掉。
医生回复:&&&&&&&& 00:00
盆腔手术后以及放射治疗都有可能出现腹膜后纤维化,尤其是后者。进而导致输尿管狭窄,引起肾积水,如果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将影响肾功能。这种输尿管狭窄可以行输尿管松解或输尿管再植术,以期永久性解决梗阻。但要放疗结束后根据输尿管狭窄阶段长度及位置等具体情况而定。双J管是否要终生使用只能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决定。如放疗结束后取出单侧双J管,定期观察肾盂积水程度的变化,如不进行性加重,或静脉尿路造影无梗阻,是可以取出的,但必须随诊检查!留置双J管期间的膀胱刺激症状或血尿可能反复或持续存在,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或过多活动;多饮水,增加尿量;可口服托特罗定或者索利那新,改善尿频尿痛等症状。
&&&&stabs99r-08-30 00:00
提问:我想做阴茎延长术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我今天20岁
阴茎短小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医生回复:&&&&&&&& 00:00
我们不开展非治疗性手术。
&&&&hutiaoxu123&& 00:00
提问:03年得了多发性硬化症,后就尿频尿急,至去年尿失禁,能治吗
所患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男,48岁,03年得了多发性硬化症,当时就尿潴留,是在上海中山医院治的。出院后尿频尿急,到去年就尿失禁。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去年在沈阳医大泌尿科治了,没见效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你们能治吗?
王民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王民 医生,或者
王民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王民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王民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131gbxa4520k 给留言
提问:左肾积水,左肾泥沙样结石,用什么方法能治好?
患者 watcjller913 给留言
提问:输尿管与肾连接部狭窄
所患疾病:
患者 zghbcdecgq 给留言
提问:双J管植入后产生水肿等反应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鲸的身上有哪些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