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医大家吧! 大家看看现在学中医大家的人越...

救救中医吧……
据卫生部办公室通知,执业范围为中医、中西医的今后不能再做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歧视中医、自己否定自己的国粹,让中医如何发展!在中国中医为国粹,两千年前华佗就已开颅、中医为何不能行关节置换手术?悲哀呀!救救中医吧! 强烈要求卫生部,更改此项严重影响中医发展的规定! 这些规定,据说由北京几所西医的大医院,大专家建议卫生部制定,卫生部的领导和这些专家难道不是中国人吗?不懂得中医吗?西医是西方医学,需要发展,但不能在压制、诋毁中意的基础上发展呀......中国人哪,你们是中国人,中医是祖国的国粹,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应该诋毁、压制中医发展,国务院、卫生部、中管局,你们能看到我们中医执业医师的呼声吗? 救救中医吧! 强烈要求卫生部,更改此项严重影响中医发展的规定!
骗子怎么拯救?
回复第1楼,@hlxc1971119骗子怎么拯救? --------------------------对中医的亵渎……
回复第2楼,@keytar2001回复第1楼,@hlxc1971119对中医的亵渎……
@keytar2001 救不了
纯中医很难学精
目前只能在中药上拯救
发这贴就这么你根本都不懂中医啊,楼主。中医怎么学?中医学什么?说白了中医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角,学得再深了就全是中国古典文化,举个例子,现在学校教医学生什么子午流注、五运六气之类的吗?但现实中一些老中医就是还在用这种方法取穴、组方、治病。学中医的人到最后学得深了全是学中国古典文化,学到最后就变成了“中国人”。现在马教、绿教、基教当权,一心要将中国“去中国化”,你觉得他们会怜悯中医?文化侵略、殖民是最重要的。废医存药是铁定了既定政策,只不过嘴上不说,暗度陈仓罢了。有几个真正的NB的中医是建国后培养的?据说民国时候不还正式废除中医么?只不过现在不直接说出来废除中医,改小火慢炖了罢了。现在的医学院的中医学生,毕业后连考研的都算上,最后真正干中医内科的能有百分之一就得不错了(这百分之一还有很大可能是人家祖传就干这个的),再算上针推啥的可能还得再加一个百分点?其他的肛肠、妇、儿、骨科等能算到真正中医这里面来还真不好说。一神论哲学思想体系培养出来的人的眼里是容不下不同的,中医,如果按既定政策走下去,就等着给中国传统文化陪葬吧。我们的后代马上就要管犹太人叫祖宗,管亚当夏娃叫祖宗,管亚伯拉罕叫祖宗,不承认他们是炎黄子孙了。
20:50:32骗子怎么拯救?-----------------------------呵呵。。。说话得过脑子。。。当然,洋奴例外
中医能治腰椎间盘突出吗
我只知道有病才需要“救”。
那些不明真相跟着JY和五毛一起骂中医的不明真相的人,也不想想:那些鼓吹中医无用的人会告诉你和西医重实体的观念不同的是,中医是注重脏腑重功能的?会告诉你其实中医也有过重视实体观察的?会告诉你现在随便问个合格的中医学生“王清任”,他会背诵出来的是三个逐瘀汤,而不是仅仅在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史中一笔带过的,《医林改错》里写的是什么?会告诉你什么叫欧洲的黑死病、鼠疫?而相对应的《伤寒杂病论》的序言里记述什么,且此后中国数千年有没有发生过如欧洲那样大范围的瘟疫?会告诉你谁是希波克拉底?什么是四体液学说?四体液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有什么共通点?会告诉你西医在没有大规模的实现化学药剂之前吃的是什么剂型?会告诉你西医也是从19世纪才真正开始走向以经验、推断为主转向理、化试验和病体的实体观察的道路的?会告诉你之前的西医也是靠经验、推断来诊疗的?
中医是经验学科,理论落后,以玄学为根基,千年来都没什么进步发展,这是科学吗?
@sarevok888 10楼
14:48:25中医是经验学科,理论落后,以玄学为根基,千年来都没什么进步发展,这是科学吗?-----------------------------如你所说,中医确实是经验医学,这也正是中医人才培养难的最大原因。但你所谓的“理论落后”不科学,是站在西医的角度,那么我站着中医的角度还可以说你西医是“脚疼割脚,头疼割头”,没有整体观念、辨证观念呢。“以玄学为根基”,是因为你不懂,所以你觉得“玄”,不一定证明理论本身是错的。你所谓的“千年来都没什么进步发展”的问题,实在没心思给你普及什么叫三丘、什么叫伤寒、什么叫金元四大家、什么叫温病学派,你还是买本中医史的书先看看吧。谁也没说中医要站在原地不要进步,但问题是中医应该在既有理论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规律来进步,而不是想现在这样直接一棍子把中医打死或者偷偷地简单地中医西化就了事。中成药是中国药企抗衡外企的法宝,是可以利用来增加收入的秘籍,而且这是外企学不来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要打死中医药,然后坐等外国的制药企业凭借已经取得的资金、技术优势垄断中国市场,最后在什么危急情况之下针对中国人基因研发出点儿什么基因武器之类的。到那会儿那帮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控场的无知者就该高兴了。
@sarevok888
14:48:25中医是经验学科,理论落后,以玄学为根基,千年来都没什么进步发展,这是科学吗?-----------------------------@wangfuminga 11楼
21:30:35如你所说,中医确实是经验医学,这也正是中医人才培养难的最大原因。但你所谓的“理论落后”不科学,是站在西医的角度,那么我站着中医的角度还可以说你西医是“脚疼割脚,头疼割头”,没有整体观念、辨证观念呢。“以玄学为根基”,是因为你不懂,所以你觉得“玄”,不一定证明理论本身是错的。你所谓的“千年来都没什么进步发展”的问题,实在没心思给你普及什么叫三丘、什么叫伤寒、什么......-----------------------------拿着阴阳五行做理论基础,科学度有限。还有那个针灸取穴,不同书的取法还不同,灸的壮数都不一样,也没个标准。取穴深度都各家说各家。什么五行阴阳,没一点实证,完全凭想象。
回复第9楼,@wangfuminga那些不明真相跟着JY和五毛一起骂中医的不明真相的人,也不想想: 那些鼓吹中医无用的人会告诉你和西医重实体的观念不同的是,中医是注重脏腑重功能的?会告诉你其实中医也有过重视实体观察的?会告诉你现在随便问个合格的中医学生“王清任”,他会背诵出来的是三个逐瘀汤,而不是仅仅在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史中一笔带过的,《医林改错》里写的是什么? 会告诉你什么叫欧洲的黑死病、鼠疫?而相对应的《伤寒杂病论》的序言里记述什么,且此后中国数千年有没有发生过如欧洲那样大范围的瘟疫? 会告诉你谁是希波克拉底?什么是四体液学说?四体液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有什么共通点? 会告诉你西医在没有大规模的实现化学药剂之前吃的是什么剂型? 会告诉你西医也是从19世纪才真正开始走向以经验、推断为主转向理、化试验和病体的实体观察的道路的?会告诉你之前的西医也是靠经验、推断来诊疗的?--------------------------关键还是要基于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在大量实验证据基础上总结规律。有很多人说到中医的问题,就立即想到西医,进而联想到了文化的入侵,或者是拿古代西方的医学做垫,体现中医的高明。其实我认为现代医学早已经脱离了西医的概念局限,不论是所谓的古代西医还是中医,或者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任何一种传统医疗理论,都是现代医学的借鉴对象,都为现代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hlxc3-03-08 20:50:32骗子怎么拯救?  -----------------------美国的GNC,他的产品都是些植物提取,在美国卖的很好,和中医的道理一样,中医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中医是万万不能的。
回复第9楼,
@wangfuminga那些不明真相跟着JY和五毛一起骂中医的不明真相的人,也不想想:会告诉你西医也是从19世纪才真正开始走向以经验、推断为主转向理、化试验和病体的实体观察的道路的?会告诉你之前的西医也是靠经验、推断来诊疗的?--------------------------@flylin84 13楼
07:22:10关键还是要基于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在大量实验证据基础上总结规律。有很多人说到中医的问题,就立即想到西医,进而联想到了文化的入侵,或者是拿古代西方的医学做垫,体现中医的高明。其实我认为现代医学早已经脱离了西医的概念局限,不论是所谓的古代西医还是中医,或者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任何一种传统医疗理论,都是现代医学的借鉴对象,都为现代医学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知道现在西医在现代科技的指导下,研究已然深入到了基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而中医别说啃经典这种理论上的“不作为”,甚至是连从业人员的素质都不断快速、大幅地降低、流失,而且市场也在不断流失,即便是这样了,还有人不断鼓吹灭绝中医,而国家的政策又是不断地加强对中医的限制。这种情况,不应该只是中医,甚至应该让全体中国人感到紧迫。或许照此速度发展下去,百年之后中医也就消亡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中医背后所蕴含的还有中国古典文化、哲学的精华。这背后确确实实是中华文化与以马教为首的西方教的文化之争!!中医是中华文化仅存的全息化的一点种子,如果连这点种子消亡了,我们的后代就完完全全地西化了。再说西医,现代西医都已经开始借鉴中医的方剂,开始化学研究了(虽然囿于现代生化技术水平,还仅限于简单的方子),而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也开始有中医的整体观念的雏形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不仅仅是人体与疾病的关系,甚至包括了天、地、气等外界大环境与人体以及所诱发疾病的关系,以及保健、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目的),照此发展下去,西医融合中医理念是必然趋势。所以,现在中医从业者和有良知的国人,不希望看到的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诋毁中医,而老百姓在现今的大的恶劣的医疗环境下自学中医(不怕完全不懂的,也不怕完全了解的,就怕一知半解的),还有某些假中医利用媒体宣传嚣张地行骗来败坏中医名声,以及那伟大的卫生部的各种2 13的歧视中医、限制中医的政策……最后各种合力加在一起,达到迅速灭亡中医的目的,而后中华文化的最后的种子被人遗忘,最后所谓的民族“复”兴,被民族“振兴”所取代。而在医学上,西医也要独自经历从重实体向实体、功能兼顾、从重细节到重全局的诊疗观念、手段的转变。对于西医来说,保留中医,未尝不会对在西医的进化中起到走捷径的作用。当然,对中医们来说,还是希望走出一条中医融合西医的道路的。
@hlxc1971119
20:50:32骗子怎么拯救?-----------------------@云雾6 14楼
07:28:05美国的GNC,他的产品都是些植物提取,在美国卖的很好,和中医的道理一样,中医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中医是万万不能的。-----------------------------那是西药,不是中医。中医都沦落到这种智商了,干么要救他?
@hlxc1971119
20:50:32骗子怎么拯救?-----------------------@云雾6
07:28:05美国的GNC,他的产品都是些植物提取,在美国卖的很好,和中医的道理一样,中医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中医是万万不能的。-----------------------------@艺云淡然 16楼
10:58:48那是西药,不是中医。中医都沦落到这种智商了,干么要救他?-----------------------------你的弱智,怎么救?
@wangfuminga 9楼
14:39:25那些不明真相跟着JY和五毛一起骂中医的不明真相的人,也不想想:那些鼓吹中医无用的人会告诉你和西医重实体的观念不同的是,中医是注重脏腑重功能的?会告诉你其实中医也有过重视实体观察的?会告诉你现在随便问个合格的中医学生“王清任”,他会背诵出来的是三个逐瘀汤,而不是仅仅在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史中一笔带过的,《医林改错》里写的是什么?会告诉你什么叫欧洲的黑死病、鼠疫?而相对应的《......-----------------------------+1
我还是相信中医的。不过国家的政策确实有待加强。。中医医生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哎。。。其实中医蛮贵的。我觉得西医太硬式介入,忽视人的整体协调的重要性。。
@hlxc1971119
20:50:32骗子怎么拯救?-----------------------@云雾6
07:28:05美国的GNC,他的产品都是些植物提取,在美国卖的很好,和中医的道理一样,中医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中医是万万不能的。-----------------------------@艺云淡然
10:58:48那是西药,不是中医。中医都沦落到这种智商了,干么要救他?-----------------------------@金子夹克 17楼
12:36:26你的弱智,怎么救?-----------------------------没必要搭理那五美分,看看他发的和回复的都是什么帖子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走狗。他只会发帖赚美分,哪里懂什么叫一级学科,什么叫二级学科,药学和中药学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他那脑容量哪里懂得这些啊。
让经络生长进人工关节,可以找中医。
大家还在看《救救中医吧---记者&郝光明》
&( 00:56:18)&
“救救中医吧”之一、百年后 还会有中医吗
今年3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体卫分组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告诉记者:“江总书记3月4日的发言是对中医工作没有批评的批评。”焦老和邓老尤其强调:“中医高等教育如在现在还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再过十年,恐怕能用老中医们那种传统的方法治病的中医就没有了。”
我们看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中医药学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同时,中医药界内的权威人士却对中医的前途深感忧虑,甚至有一种危机感。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先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中医的历史。
一部辛酸的近代史
近代以来,中医药学曾被斥为“唯心主义”、“民族的耻辱”,甚至被等同于骗人的“巫术”,而予以“废除”,这是尽人皆知的。正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所言:“中医近百年来受尽了摧残。”
1912年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在关于大专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只设西医课程,拒绝设置中医课程。为此,全国19省医药团体赴京请愿,遭到当时教育总长汪大燮拒绝。
民国时期中医药界求生存的斗争,在1929年形成高潮。1929年民国政府正式成立卫生部,随即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没有让一个中医参加。会上抛出了四项废止、限制中医药的提案,其中首先是打着“医学革命”旗帜的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提案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提案通过的消息一经公布,全国中医药界群情激愤,强烈抗议。这就是中国医药史上有名的“三·一七”斗争。“废止中医令”的提案虽然最后不得不被迫取消,但是轻视、歧视、排斥、打击中医的政策却一直在执行。
终民国之世,中医药界集会、抗议、请愿、游行、罢市、绝食,为中医药之生存延续而斗争,不绝于耳。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建国初期,卫生部门受余云岫思想的影响还比较深,余云岫本人仍受器重。余云岫说中医之所以有效,那是由于“精神之慰籍也”。而卫生部领导王斌也说“中医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有医生治疗的安慰作用”,称中医为“封建社会封建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取消中医的措施。后为党中央所觉察,给予批判。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了一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思潮,扭转一种思潮,并不容易,因此长期以来中医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医事业不被重视。据统计,全国24所中医学院的财产比一所南京工学院的财产还少几百万元。
十年浩劫更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口号,实际上否定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色。在这一口号下,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也落了空。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形势大好 危机四伏”
文革之后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1982年发展我国传统医学列入了我国宪法;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并拨专款发展中医;1988年国务院再次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呈现蓬勃发展局面。
但是,正如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所说:“好景不长,八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医事业实际上日趋衰败,活不好又死不了。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同仁,无不忧心忡忡。”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也指出:“中医中药的特色、优势和学术水平不但没有象党和人民所期望的那样得到继承和发展,反而陷入十分严重的危机和混乱之中,在其虚浮繁华的外表掩饰下,中医中药的实质和特色正在迅速蜕变和消亡。按老中医的话说是‘形势大好,危机四伏’。”崔月犁先生在北京市中医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中提到:“在我国有中医消亡的问题,是长期消灭、中期消灭、还是短期消灭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中医消亡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医后继乏人。
“几十年来,没有培养真正的中医”
全国知名的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和邓铁涛教授告诉记者:今年五月三十日是焦老(焦树德)八十岁寿辰,一位高层领导到中日友好医院给焦老祝寿,另外邀请了几位老中医来谈谈中医教育。除了焦邓二老,还有任老(任继学)、王永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等。在这次会议上基本取得了这样一个共识:可以说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大家都同意这种看法: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来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
近十多年,世界100多个国家学习中医药的学者普遍反映国内“中医水平越来越差”。德国一位学者反映:国内的中青年中医“真”的不多;法国一位学者反映:不少中青年中医对他们关心的中医药问题“一问三不知”。
湖北中医药学院的陈国权教授在读了现代教育报8月10月的“中医药院校还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吗”一文后来信告诉记者:“回答是否定的:不能!早已不能!!数年内也不能!!!”陈国权教授还告诉记者:以湖北中医学院为例,与西医院校相比,同为5年制,中医学专业的19门西医课占总学时3106的31.12%,是西医院校中医课的5-10倍;而19门中医课只占42.88%,其余26%为公共课。如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被社会讥刺为“两个中专生”。中医院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在浓浓的西化、西医氛围中岂止是自卑?许多人都有一种耻辱感,只能仰仗西医的鼻息艰难度日。因无法胜任中医工作而被迫就西、搞药、从政、经商者大有人在。北京一学者“很可能下个世纪就再也没有中医了”的预言并非无稽之谈。中医界后继乏人尤其是缺乏正宗中医之术的问题比贯彻56号文件以前更加严重。这种严酷的现实多被中医界表面的繁华所掩盖。
学生:“是传人,还是掘墓人?”
香港浸会大学的李致重教授告诉记者:“1981年,当‘文革’后第一批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我的母校)医疗系的学生即将毕业时,我所了解的学生专业思想的状况是:热爱并热心学习中医的不足10%;热爱西医并认为中医专业必须学好西医的占30%左右;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中、西医都学点,将来工作时好应付的占60%左右。”
199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应届毕业生自发组织的调查报告(刊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报》1996年1月25日第3版,标题是“1996我们走向何方”)显示:“92.9%的学生认为跟西医院校的学生相比,自己不具有优势”;“9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或一般”;“82.5%的学生是第一志愿报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而通过几年的学习却有许多学生对当初选择的正确性表示怀疑”;“67.7%的学生认为西医药类课程设置太少,9.9%的学生认为西医药类课程设置过多……72.7%的学生觉得在毕业前夕需要补充西医类知识”;“51.5%的学生认为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中医学前景不容乐观,另有26.3%的学生对中医药的前景竟然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们认为现行教育体制使得学生们“中医没有学好,西医没有学到”。上述情况,是中医教育的普遍问题,应该说全国各地中医药院校大多如此。
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一年也就遇上一、二位真心喜爱中医的学生”。
一些学者还指出: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必须是实验研究性的论文,没有突出中医药学术,要西医方法点头才行,再过十年,等这些研究生成为教授以后,中医就全变了。
难怪湖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李今庸曾作诗一首哀叹今日之中医教育:“吾人生性太愚钝,发展中医愧无能。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
德国著名汉学家、中医药学家满晰博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传统中医缺少传人,随着老一代中医的消失,中医的科学核心与精髓将处于被淹没的危险之中。
想学中医的也实在是无门可入,无路可走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小同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的学生,怀抱着想认真学习中医的希望,处于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体系下,常常感到失望、无奈和悲哀。入校几年,眼看周围本无兴趣的人埋头于外语,计算机之中,而原本感兴趣乃至想为中医做些什么的人也渐渐壮志消磨,随波逐流,不是不想好好学,是实在无门可入,无路可走。”
“刚入大学之时,本以为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谁知深入接触才发现,大家选择这所学校,有着各自的目的,有的是因为家长希望家中有个医生,有的是因为这是一条进京之路,还有的就是被调剂来的,只为了想学中医而来的寥寥无几。当然,高考时的选择毕竟有种种偶然,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然而,学习两年之后,问一问周围,立志要做中医的剩不下几个人,现在已如此,待到毕业后呢?有的同学甚至还不相信中医,生了病从不吃中药,认为那不如西药管用。在学校里学习了几年,却还有这样的想法,不知道教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学生的来信中提到:“我们是为了学中医而来,为什么上课老师不多讲些治病的临床经验,而反复陈述在小鼠、兔子身上验证的药理作用;为什么老师讲课一边说按课本写的去看病根本治不好,一边是考试时你们千万要按课本答题否则就会没分;为什么在中医院里病人没有经西医手段处理出了问题就算是大夫的责任而中医大夫不开中药,开一堆很贵的西药却不会被视为不学无术。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走在校园里,看见人来人往,他就感到十分绝望,因为这些名义上中医未来的接班人,没有一个能担当得起‘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任。民国时期国民党企图废除中医,这大概是中医遭到的最惨重的外部打击,然而中医依然生机旺盛,难道今天几千年的传统竟要毁在高喊着‘振兴中医’口号的我们手上?”
老中医:“我们是一代完人”
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曾就现在中医界忽视名老中医效应这一现象告诉记者:自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期以来,旧社会过来的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甚至身怀绝技的老中医陆续退休,其中不少已辞世,仅北京地区,从今年1月26日——2月3日即有董建华、赵绍琴及刘渡舟3位病故;56-59年入校,最迟毕业于65年,中医功夫扎实,且略知一点西医的承上启下的四届新中医,绝大多数也已退休。如果说中医界正在上演一场特大型空城计的话,并不为过。去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六届张仲景学术研讨会期间,来自江西的伤寒学家陈瑞春教授不无感伤地对我说:“全国现在有熊猫300余只,而拿得出手(即每周坐诊3-5个半天,平均每半天接诊30-50个病人)的名老中医比熊猫还少。”陈国权教授还沉痛地指出:“再过10年左右,当中央首长及外国总统患重病,在经西医治疗无效时,我们很难拿得出能独立于西医之外治病的像蒲辅周、叶心清、岳美中这样的名老中医了!”
记得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采访时,著名老中医张灿玾教授痛苦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些老中医私下里在一起聊天时常说:‘我们是一代完人’,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代完蛋的人。”意思是这一代老中医一死,中医也就没人了,很可能走向灭亡。崔月犁先生在《致江泽民同志的信》中也提到:“不少老中医反映说:老一代中医去世后,中医即可能被西医‘消化’,而走上灭亡。”
“救救中医吧”之二& .病入膏肓的中医,病根在哪里?
“教材越来越乱”
文革后,中医教材编了好几次,中医界的同志,尤其是一些老同志都有很大的忧虑,感觉到:所编教材的质量是越来越差。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告诉记者:“编写于九十年代初、中期的全国中医院校第六版教材的中医门类受到中医界的广泛指责,尤以经典为最,不伦不类,面目全非,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令人啼笑皆非。”
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张灿玾教授告诉记者:“就是那些理论课,虽然用的是中医的语言,但是已经偷梁换柱地塞进了很多西医的概念。中医经典课程,也教得很简单,学时也少。现在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文革之后,中医的教材建设没有能够积极地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也没有能够积极地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理论体系,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方面是不理想的。不是发展了,而是萎缩了。”
“基础教学空对空”
香港浸会大学的李致重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把中医药学比作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那么传统文化是其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基础医学为其本,临床医学为其主要枝干,方药和疗效则是其花、叶与果实。数十年来,中医本科教育从第一学年起,即陆续开设了大量西医的生理学、解剖学等。分明是“他山之石”,却美其名曰“医学基础课”。既然人们普遍认为“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那么两者的基础医学当然不会是相同的。中医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却把西医的基础医学课,当作公共的“医学基础”课。
在西医基础医学连同相关的实验教学充斥、取代了中医基础医学的位置以后,学生学起中医基础理论时,则如同隔山观火——课堂上听起来滔滔不绝,深入理解起来却空洞难明。因为学生们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没有象数思维的基本训练,恰恰又被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再现的西医之“本”占去了基础医学的地位,于是中医之“本”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
在中医的基础医学在教学中被虚化之后,学生所学的中医临床以及方药知识,则成为无源之水,成为与“根和本”相分离的“枯枝、败叶、干苹果”。这样的学生下到临床中去,疗效必定不会好。
老师自己也不信中医
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张灿玾教授指出:“中医的师资队伍,由于在自己的成长当中,遇到了太多干扰,越来越倾向于西化。现在的中壮年中医,甚至整个的中医师资队伍可以说:中医的东西越来越淡化,西医的东西越来越强化,而且对中医的信念越来越淡薄。教师自身的素质都不高,又怎么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呢?我还听说过: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就公开散布不信中医的言论。”
“现在中医院校执教的是哪一部分人呢?工农兵学员,再加上文革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文革后培养的学生和老四届(56-59年)可大不一样:越来越西化了。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日益淡薄,西医的冲击日益强化,中医西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些人现在都很少看古代典籍了。所谓的讲课,就是讲那本很不理想的教材。”
“教师本身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你自己信不信中医?你自己本身都不信中医,学生又怎么能信呢?不仅不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而且会使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动摇。这种现象在全国的中医院校都很普遍,并不是个别现象。”
数理化越好 越难接受中医
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著名老中医张灿玾教授在采访时说:“现在教育部划定医学属于理科,而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医却很难说清楚它是文科还是理科。而且中医要是没有文科基础,是很难学好的。”
“现在让理科生来学中医,理科生的文科基础是很差的,他们看不懂古代的医书。而且数理化培养出来的逻辑化、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也与学习中医所需要的象数思维有巨大的不同。过去每年学生刚入校时给他们讲阴阳五行学说时他们都很难接受,因为与他们已经形成的思想方式格格不入。”
“因此学生对中医就很怀疑:阴阳五行学说可信吗?对中医理论体系很难有信心。因为学生长期接受的是数理训练,习惯于从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进行思考,中医可不是这样。”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学友告诉记者:“为什么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中医不感兴趣,不肯好好学?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太过欠缺。在学校里,大学以前,孩子们恐怕接触不到一点关于中医的知识。不仅中医,传统文化皆然。从小学始,一整套的西方教育体系,培养出了掌握数理化的高素质学生,而这方面素质越高,骤然面对大谈阴阳五行的另一个体系时就会越难以接受。迷信科学的他们早已将这一切划入‘非科学’从而也就是‘非正确’的范围。没有了解,兴趣从何而来?又怎么会选择它作为终身职业呢?”
“中医与西医不同,它与中国传统一脉相承,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一个理科很好的学生,未必具有学习中医的悟性。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公式可套,也不能像解数学题那样一步步地演算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理科越好的学生,越难以接受中医的象数思维模式,对于中医一直招收理科生的问题值得再商榷。”
“再过几年中医院就只剩一块空牌子了”
学生所学知识的验证和进一步巩固都靠的是临床实习。
可是,香港浸会大学的李致重教授告诉记者:“当今的中医院校附属医院里,西医大夫、西医设备、西医诊断、西医治疗、西医医院管理模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仅从中药临床使用率这一点来看,不少附属医院达不到50%,有的甚至下降到20%。这种‘临床教学西代中’的局面不改变,如何能训练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呢?”
一些学者还指出:现在“中医院的急症差不多全西医化了,为中医急症而推广的一些制剂,几乎全是配合西医急症用药的,中医真正的东西已经很少看到”,因此大家担心“中医院再过几年就全变成西医院了,因为学术内容和治疗思路、方法变了,只会剩下一块空牌子”。
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中医院越来越西医化了。不管老师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曾为学生们树立信心做了多少努力,等学生们到了医院临床实习,也就几天工夫,学生的思想就全变了。”
提心吊胆,救死扶伤
香港浸会大学的李致重教授还告诉记者:“中医大学毕业后,还需要一个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和学习的过程,才可望在5-10年以后成为中医临床的行家里手。所以毕业以后的5-10年,是每一位大夫成长、成熟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毋庸忽视的是,初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工作时,年轻大夫最为担心、害怕的是出现医疗纠纷。”
“在国内,虽然‘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中西医并重’,已经进入国家《宪法》和卫生工作总方针,但是国家‘中医法’却至今没有出台。中医院的管理,至今仍不得不搬用西医院的那一套管理模式。至于医疗纠纷(不论技术问题还是责任问题)的评判标准,一直以来完全依照西医标准执行。无论你中医大夫的辨证论治再高明,没有法律的保证、支持,虽然是老道高手,面对急、危、重、难、杂病,也会瞻前顾后,甚至忧心忡忡的。年轻而又缺少实践经验的中医大夫,谁敢冒失业或问罪的危险,潜心于中医的辨证论治救死扶伤呢?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年轻的中医大夫不是在辨证论治上无所长进,便是随着客观形势而逐步西医化。当代中医名家少,这一点不能不考虑。”
“救救中医吧”之三: 在“科学化”的名义下,中医自己消灭中医
“中医不科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老中医张灿玾教授告诉记者:“在建国初期,曾提出‘中医科学化’这一口号。既然提出‘中医科学化’,不就是说中医不科学吗?后来,中央纠正了这个错误,不再提‘中医科学化’的口号。但是在整个中医的管理部门,拿西医的东西来考中医,逼着中医进修西医,其实就是逼着‘中医西化’。依照我的看法,对于中医最正确的提法就是‘继承’和‘发扬’。我认为,任何一门科学用这种态度来对待,都不会发生错误。而‘中医科学化’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中医不科学。”
“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怪圈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其成教授告诉记者:“中医现代化问题已经构成一个悖论:那就是中医学要现代化就要科学化,就要丢弃自己的特色;而不现代化,在现代科学技术面前又难以保持自己的特色。20世纪末的中医就处于这种两难的尴尬境地。”
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认为中医不科学,所以才要“科学化”。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张其成教授指出我们应该敢于承认中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即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因为它不能用数学描述,不能通过实验室检验。这是客观事实,没必要遮遮掩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模型论科学。(详细论证请参见张教授论文《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医学与哲学”第20卷第12期1999年12月) 
至于如何走出“现代化悖论”的怪圈,张教授强调:中医最终也只能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和优势发展。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医的当务之急不是去设法求证自己是否科学,不是去用近代科学的方法寻找自己的物质基础和西医争短长,而是要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去考虑一下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哪里、劣势在哪里,然后怎样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那么,中医是否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了呢?
弃其理论之“糟粕” 取其经验之“精华”
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傅景华研究员告诉记者:“近代以来,中医备受排斥、羞辱、打击和摧残,而中医学理论,特别是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中医哲学理论乃是这一历史事件中最先和最主要的受害者。为了自身的生存,中医学术界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力图运用西方的哲学和医学理论来证明自己也是科学,而不是唯心主义和玄学。于是人们千方百计地把阴阳、五行解释成具体的物质或物质元素,甚至电子、离子等等,总之是物质的。后来,人们又把阴阳看作矛盾的双方,因此是辩证的。不过,自己也承认这是朴素的和自发的。”
“可是,‘朴素’、‘自发’几乎是原始落后的同义语,所以理所当然地被人家看作是过时的。既然如此,中医学也就不成其为科学了。因而,只能把其‘实际医学知识’从中‘剥离出来’,用新的医学知识去替换,即所谓弃其理论之‘糟粕’,取其经验之‘精华’。”
长期以来,认为中医只有某些零星可用的方药,否定中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思想成为一种潮流,因此,一些人始终抱着“中医不科学”的思想不放,甚至阻挠中医学的发展。1989年1月5日国家科委将《经络研究》列为国家重大基础十二项科研之一。但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和生物学部某些人竟以经络立项“毫无科学根据”为由,企图全盘否定国家科委这一重大决定,致使这一国家最高科研项目长期未能列项。事实上,反对经络研究的这些人根本不懂中医学理论,更不虚心向中医学习,就粗暴干涉和否定其他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研究。尽管现在《经络研究》这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已恢复,但它反映的问题仍然是发人深省的。
正如傅景华研究员所说:“近百年来,在中医学的理论建设方面,人们千方百计地对其进行艰苦的概念替换和理论易辙,力图将其纳入西方医学的范畴,从而实现中医学的‘科学化’。但是,这个尽力推动着的愿望,却让人想起庄子寓言中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谋报浑沌之德,因谓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德国学者波克特的一段话发人深省:我反对“用西方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我希望“按照中医的本来面目,评价并确立中医的价值”。
是五千年文化,翌卫着神州
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在来信中说:“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学友也告诉记者:“中医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然而,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远离我们。现在的人们忽视甚至拒绝着传统的东西,却不知道他们丢掉了怎样的宝藏。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持,中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谈振兴中医,谈继承和发扬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几位老中医有倾囊相赠之心,几位学子有求学献身之志就可以实现的。那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良好的人文环境,那又何愁中医后继无人,何愁祖国医学不会发扬光大呢?”
正如傅景华研究员所说:“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而同时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学植根于悠久的华夏文明,其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中华传统一脉相承,并因此与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复兴,如果中华古学活的精神不能重现于当世,那么,中医就只能作为被解释、被验证、被改造的对象而存在。因此,我们真诚地期待着一场空前的传统文化的复兴运动,重现中华千古魂。只有在那时,当中医学作为东方文化的使者走进未来科学殿堂的时候,人类将真正开始对东方文化及中医药学的重新认识,并在人类宏大的精神背景下,实现那古老与年轻、鼎成与革新、阳刚与阴柔相反相成的和谐。”
“救救中医吧”之三: 中医还有药可医吗?
本清源——“深深植根在传统文化之中”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的樊正伦先生告诉记者:“中医这门学问是深深扎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的。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只要播下‘中医的种子’,就能长成‘中医的树’,所以古语有云:秀才学医,如笼抓鸡。只要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稍往医学上用劲,很容易成为中医,而且还都是成才的中医。因此,中医学自身的教育必须深深植根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
“自五四运动以来,很多人看到了西方文化的优越之处,于是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一种简单否定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把传统文化当做包袱放在了一边。近几十年来,这种思潮进一步强化,这种强化的结果,就是学中医的找不到方向。”
正如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傅景华研究员所指出的:中医之所以沦为今天这样一种被解释、被验证、被改造的对象而存在,就是因为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这种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在今天,“当传统文化在我们的主流生活中加速消失”(张祥龙教授语),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中国人自己的厌弃,传统文化被认为是“不科学、落后的”,使得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之中的中医也被指斥为“不科学、落后”,中医界中的很多人竭力推动的所谓“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就是想把中医从所谓“不科学、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剥离出来。因此,正如樊正伦先生所指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医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牧师领导和尚”
香港浸会大学的李致重教授指出:正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厌弃和对西方近代科学的盲目崇拜,使得半个世纪以来,用西医的规范和标准对中医进行验证、解释、改造的做法成为潮流,在这种形势下,中医怎么还能活下去?
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作者李约瑟博士于1984年在日本东京第17届世界内科学学术讨论会上重申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医和西医在技术上结合比较容易,但是要使两种医学哲学取得统一恐怕是极为困难的。
德国汉学家满晰博说得好:试图以西方医学科学中产生的只适用于西医的方法来重新评价中医学,这是不合理的,必然导致失败。这种尝试等于在白天观察星星,在没有月光的黑夜观察乌云。
中国人民大学的毕全忠教授也指出:长期以来,中医院校奉行“削中医之足”以“适西医之履”的教育体制,这套教育体制不能凸显中医学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苏宝刚教授告诉记者:喂猪有喂猪的方法,喂鸡有喂鸡的方法,用西医改造中医,就好象是“让牧师领导和尚”。(吕炳奎先生语)
全国知名的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和邓铁涛教授告诉记者:我们不能硬把具有五千年经验的中医往只有二百年经验的西医中去塞。焦邓二老强调:中医已经有五千年的经验,这不能丢。中医应该“卓然自立”。
崔月犁先生在衡阳会议上强调:中医就是中医,不能用西医消灭中医。中西医结合不是谁占领谁的问题,中西医结合应是一种高级结合,它所用的方法应既不同于原来中医的方法,也不同于西医的方法,是在更高层次上寻找结合点。我们不能挂着梅兰芳的牌子,却唱着流行歌曲的调子,保持中医的纯粹性是中医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保持中医的纯粹性最关键的就在于坚持中医的特色。湖北中医学会的李今庸教授在来信中告诉记者:“用西医的一套来替代中医是不行的。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没有正确发挥中医、西医、西学中医三支力量的作用,丢掉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搞得中不中、西不西,医疗质量下降,事业衰败,业务一落千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既然如此,那么中医的特色又是什么呢?
“中医药味”来自传统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苏宝刚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中医药院校没有中医味,学生没有中医药味”。之所以如此,苏教授指出:中医吸收了传统文化很多门学科的精粹。要想学好中医学,你就要去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兵学、文学、武术等等,中医学是建筑在传统文化的很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只有了解了这些,中医才能学好。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要“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具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古代名医注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培养自己深邃敏锐的哲学思辨和触类旁通的医学灵感。他们所反映的中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以“文、医、史、哲四位一体”为特征的。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孙思邈“弱冠善读庄老及百家之书”,张景岳深究先秦诸子及宋明理学,通晓天文历法、数术、吕律,主张学医必先知《易》。正是因为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学养,才使得他们达到了中医学的巅峰。
临床辨真伪
中医学的自然观及其阴阳、五行学说通过辨证论治与临床诊疗紧密结合在一起,渗透于诊察、处方、用药等各个环节,根本无法分离。历来的中医大家几乎全是集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于一身,鲜有脱离临床单凭书本而在中医学上真正有所建树者,更没有闻及从西医实验室里产生出中医药学家的。这种理论与临床、思想与经验的高度一致性与和谐统一,乃是中医学的高度科学性与顽强生命力的坚实基础。
湖北中医药学会的著名老中医李今庸教授指出:西医的基础学科如生理、病理、解剖等,可以以做实验为能事,发展本专业,可以完全不看病;中医的各科包括所谓基础学科在内能不看病吗?不看病行吗?肯定不行。中医如果不看病或者看不好病,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日本的泽泻久敬强调:“汉方医学的最大特点是一切研究都是以治疗作为核心而开展。汉方医学认识到,只有治疗才是医生的使命。汉方医学的特色就是以治疗为中心。”
大刀阔斧改革中医学校教育体制
明白了中医药学的特色,那么,如何根据中医的特色来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医院校的教育体制呢?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建议:
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模式
修改《教学大纲》,尽快组织编写第七版教材,充分体现以中医为主,即中医课时至少应占总学时的70%以上。西医课时宜与西医院校的中医课时对等,只学一本《西医学概论》(含部分基础、内科及化验检查)即可。
增加《医古文》课时
医古文是打开以经典著作为核心的中国医药学宝库的万能钥匙,与其提倡将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译成白话文,莫如将目前66学时的《医古文》增加到120学时或更多,至少与外语并重。
招文科生,开设人文课程
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中医院校的学生应主要改从文科生中招收(中药系照旧),并开设200学时以上的人文课程(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伦理学、社会学及中国古代科技史等)。
强化中医经典的地位和作用
“缺少经典的民族,是幼稚的孱弱的民族”。应立即恢复以四大经典命名的学科,并将之作为中医院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每门不少于120学时,且尽量学原著。
为名老中医终身配备固定的高徒
应为饮誉一方乃至全省、全国、国外的且尚能坚持应诊的名老中医终身配备固定高徒1-3名,而不限定在3年。师傅的报酬应与经济效益挂钩,徒弟待遇亦宜优厚。让师傅传其真,让徒弟得其真传。
执业中医师必须考四大经典
鉴于台湾执业中医师考中医四大经典及清代的《医宗金鉴》的作法,我们大陆也应将四大经典列入执业中医师的考试内容中。
“师带徒”是解决中医后继乏人的重要途径
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指出:我们是10亿人口的大国,不能光把眼睛盯在正规教育上。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兴办中医教育。其中一个办法,作为高、中等中医教育的补充,就是继续实行中医带徒,让具有真才实学、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或中年中医带徒。
历史的经验证明,中医带徒是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重要途径。在旧时代,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形式。这种自发形成的教育制度之所以沿用很久,主要是因为中医这门学科要求严细,实践性强,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尤其是某些专科,一技之长的绝招、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手法等等的继承,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学到的,它更适宜于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教。
中医带徒,从内容到形式都具备地道的中医特色,带徒出身而且学有成就者,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师承了老中医的医德医风和流派特长。学习上有个性、有深度、有细节、有诀窍,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独到的实践性。不少“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手法技巧,无不出自名师的点化和学生的领悟。
可喜的探索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告诉记者:通过和广东省中医院商讨,由邓老代表广东省中医院在全国聘请名老中医。后来,总共请到十四位名老中医,然后就组织拜师。弟子都是广东省中医院的骨干大夫。一位名老中医带两个徒弟,最多不超过三个。拜师以后,用师徒的形式把身份固定下来,然后弟子就可以把老师的学术观点、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传承下来。
后来,这些徒弟们又组织了“歧黄学术研究会”,每星期组织一次研讨,中医的学术风气就浓起来了。
广州中医药大学又和第一军医大学联系,让十四位名老中医带出的二十八个徒弟带一个研究生班,这样就给了中壮年压力,他们只有跟着老中医学好医术才能带好学生。
.cn/s/blog_abca562f01015xnu.html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大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