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病人秋冬时节适合进补如何注意身体?

秋冬季节,关节炎患者须注意保暖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天气转凉,到医院就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增加了不少,最近,衢化医院风湿免疫科平均每天都要接诊五六位前来咨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郑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双手中指关节最近肿胀、僵硬并伴有疼痛,洗衣、做饭等家务活都受到了影响,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衢化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金劼询问后了解到,其实在2个月前,郑女士就已经有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前驱症状了,只是当时以为是天气炎热加上更年期导致的症状,并未引起重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金医师介绍,这种病初发时,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前驱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它关节。近侧的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呈梭状肿大。郑女士就属于这种情况。
秋冬季节如何预防关节炎?金劼提醒,秋冬季节要防止受风寒侵袭,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另外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受风、受潮、受寒,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受凉、受潮等病史。
金医师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需要医生与患者建立充分的沟通与配合,否则一个好的调理方案,可能会因为沟通不到位,或病人的不配合而不能显现出预期的效果,或短期收效却得不到巩固而前功尽弃。
在治疗上,很多人认为抗风湿就是消炎止痛,其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较长时间坚持用药,治疗期间需要患者与医生协调配合,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王潘红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秋冬季节膝盖受寒当心患上关节炎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秋冬季节膝盖受寒当心患上关节炎
  随着天气转冷,关节炎又要让很多人“痛苦不堪”了。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奉春表示,目前,仅骨关节炎在我国就大约有5000万人以上。关节炎是一大类疾病,并不单纯指一个疾病,但在中国老百姓的概念中就是风湿、类风湿,实际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都属于关节炎,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一种关节炎疾病,美国统计过,我国最近也统计过,造成劳动力丧失的第一位疾病就是关节炎。
  痛风、关节受寒都易引发关节炎
  天已渐凉,但仍有不少女孩喜欢穿靴子、短裙或短裤行走在秋风中。虽然看上去很“动人”,却不知经常将膝关节、肩关节、腰椎等暴露在寒风中会对身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张奉春说,秋冬季不注意腿部保暖很容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我国目前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病的高峰年龄主要在40-50岁,以女性居多。所以女性从年轻时就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问题。”
  而对于男性来说,痛风也越来越普遍,这导致了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以前是年龄偏大的人发病高,现在年轻人也很多。刚开始是尿酸增加,随后尿酸结晶就造成痛风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控制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不可治愈,很多人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抱有消极心态。对此,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癌症,如果治疗得当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在面对类风湿关节炎时首先应保证良好心态,坚持长期去医院随诊。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应该有医生评估是否应该停药,擅自停药很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复。
  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治疗大多只能起到镇痛作用,而手术治疗对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药物治疗也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镇痛类药物,最常用但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第二类则是改善病情药物,能部分阻断疾病的进展。另外,近几年出现一类生物制剂,运用靶向疗法,抗炎作用非常强,代表药物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这类生物制剂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起效快,用药后几天甚至一天症状就能缓解了。其次是治疗效果强,传统药物治疗只有60%-70%有效,生物制剂可以达到70%-80%,传统药物治疗只部分缓解,总的情况缓解50%,用这个药物可以缓解到70%、80%甚至百分之百缓解。“国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尽管临床症状都消失了,但一部分病人的骨头破坏还在继续,而生物制剂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停止骨头破坏,早期用生物制剂可以使关节不变形,比较有利于患者管理自己。”
  ■提问
  阴雨天关节酸痛不都是关节炎
  Q阴雨天关节酸痛就是关节炎前兆吗?
  张奉春:阴雨天关节酸痛,不一定就会患关节炎。但阴雨天关节酸痛的人群中有的可能会发展为关节炎,但也有些人只是受凉后关节的不适,严格意义上说不一定就是关节炎。但建议阴雨天关节酸痛人群尽早去医院检查,及早鉴别是否患有关节炎,尽早治疗才能尽早控制疾病发展。
  关节炎的前兆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如果出现持续的关节疼再伴有关节肿痛,基本可以肯定患有关节炎。最经典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方法,我们按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定义,关节肿痛持续6周以上。完全按这个标准虽然有时无法早期诊断,但我们强调一旦有关节肿就要小心,通常有关节问题,而且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防护
  别老是一只手拎重物
  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保护关节,对于关节炎患者也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坚持适当锻炼:选择能增加关节灵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强肌肉力度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散步、骑自行车等,运动过程中注意防止关节承受不恰当的外力。
  避免关节的过度使用:如尽量分担负重(用两只手拿重物),使用大关节(如推门时,尽量使用肩而不是手),站立时保持良好的姿势。膝、髋关节炎患者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由坐位站起时,双手扶撑支持物或膝盖。
  注意患病关节的保护:对患病的关节应妥加保护,勿再损伤或活动过度。首先应给关节以足够的休息,必要时可用支架来减轻关节的负担,如肩或肘关节疼痛严重者,可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局部热敷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穿有弹性的鞋,用适当的鞋垫,也可穿戴护膝或缠绕弹性绷带,都可减轻疼痛。颈椎骨关节炎病人避免长期伏案、仰头或转颈,睡眠时用适当高度的枕头;腰椎患者最好睡硬板床。
  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手杖、助步器等辅助工具,以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不至于因关节疼痛而活动受限。
  采写/本报记者 贺潇 摄影/本报记者 李飞
 > 相关报道:  
&&&&&&工具:
更多关于&&的新闻&&&&&&&&&&&&
类风湿性关节炎冬季高发
医生提醒:市民要注意防寒避湿,为关节保暖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
  小寒已过,春节临近,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春节期间仍以寒冷天气为主,随着气温的下降,风湿病患者难熬的日子也来临了。近段时间,佛山市中医院风湿科的病人也明显增加,郑宝林副主任医师介绍,该科门诊量上升约两、三成,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数量也明显增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冬季天气寒冷,市民应做好防护,避免风、寒、湿等外邪侵袭。  郑宝林副主任医师介绍,风湿病是一类侵犯肌肉骨骼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和内脏血管及结缔组织的病症,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门诊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许多关节炎患者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下雨或气温下降之前,关节疼痛就会加重,就像可准确预报天气变化一般,这是因为阴冷天气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血液向人体重要器官收缩,关节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皮肤温度下降比健康人慢,周围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时间延长,而且收缩、舒张也不充分,关节得不到保暖;另一方面空气中湿度增加、气压降低时,发炎的关节囊腔内压力增高,从而导致疼痛加重和局部肿胀。因此,在气候突变及寒冷的情况下,关节炎病人的疼痛会加重,好像提前感知天气改变一般。  “现在患有风湿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是老年人,20-45岁左右的中青年人也为数不少。”郑宝林主任指出,生活中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会导致风湿病,冬季天气寒冷,市民要加强防寒保暖,室内空气要保持干爽温暖,尤其要对关节局部加强保暖。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冬季锻炼时要有所讲究,时间不宜在早晨,可以选在中午,或者下午,因为早晨气温过低,对关节防护不利,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钙质,多晒太阳,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品,避免过度进补和食用辛辣、油腻、冰冷的食品,同时要注意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若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节日还要尤其注意少喝啤酒,少打火锅,避免进食海鲜及动物内脏等高嘌呤类食物。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内服寒痛灵片、鹿角胶囊等本院传统中成药制剂,除了内服药物外,还可以进行浴疗等外治法,例如对于风寒痹痛型的患者,选用我院的本院制剂温经洗药等具有通筋活络、促进气血顺畅的中药汤液进行浸浴,是寒冬季节不错的保健方法。另外,中医有“药食同效”之说,可结合食疗进行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寒邪偏胜者宜多用茴香、花椒、羊肉等,肾虚为主宜吃猪腰、核桃等;气虚为主宜黄芪大枣炖母鸡,多吃甲鱼等,蛇及筋类可搭配吃。具体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体质不同而辨证食疗。  郑宝林主任提醒,现在有很多患者在患病后,在一家医院看了没多久,自我感觉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期望能快速止痛消肿,所以短时间内就会转院,这样患者不但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还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由于很多风湿性疾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因此,一旦患了风湿病,尤其是严重、难治性的,其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医生在治疗方面总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因此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潘丽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冬时节适合进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