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没有鬼比较科学的增大药?知道的说...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方舟子《科学成就健康》.doc12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编 保健品
第一章 科学地看待保健
如何识别假保健品
世上有抗衰老的灵丹妙药吗?
美国人如何“进补”
小酌可以清心
健康长寿的“秘诀”(1)
健康长寿的“秘诀”(2)
第二章 正确认识营养素
你会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吗?
我们有必要吃复合维生素片吗?
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善
我们需要补钙吗?
硒--在必需和有毒之间 第三章 常见保健品真相
“脑白金”能让你变年轻吗?
螺旋藻是健康食品吗?
揭开“诺丽”的神秘面纱
“天曲”究竟是什么?
丰胸产品的陷阱
人体需要“排毒”吗?
“增高产品”何时了
美容化妆品的秘密
 水的保健骗局
 干细胞美容骗局还在骗
附录1 常见“保健品”功效一览
第二编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
 第四章 认识现代医学
 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为什么要做对照试验
 “反应停”悲喜剧
 人类与瘟神的较量(1)
人类与瘟神的较量(2)
 禽流感的警示
“超级病菌”并没有那么可怕
 “疯牛病”是怎么一回事
 有必要储存脐带血吗(1)
 有必要储存脐带血吗(2)
 干细胞的医学前景 第五章 科学看待中药的毒副作用
 当心被慢慢毒死
 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
 “上火”、病毒与中毒
 当医生要你吃不该吃的药
 如此“中西医结合”
 人参与西洋参(1)
 人参与西洋参(2)
附录2 中药毒副作用备览
????一本大有益于人民健康的书 ????这是著名“反伪”学者,方舟子的一本新著――《科学成就健康》。
????这些年来,有很多学者揭露学术界中的腐败,揭露伪科学,揭露伪学术。其实,伪科学、伪学术的重灾区是医疗保健领域,尤其是营养品或保健品。在各式各样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楼上好几个回答都提到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确实是极具颠覆性的一本书,正好最近刚看完并且写了书评,贴上来:
这是我201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书,也是2015年整理书摘和反思的第一本书,承前启后,想来蛮有纪念意义。而作为一个喜爱文科的理科生,当看到这本书似乎打通了科学与文化、生物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界限,以一个全新的科学视角来审视动物及人类的“社会”生活时,则更加满怀惊喜。
作者道金斯在前言中即强调他并非提出了一套新的原创科学理论,而是以一种新的角度来重新阐述达尔文的进化论, 然而我觉得这并未丝毫有损本书的魅力。开辟一个新的理论固然可嘉,而用一种新的角度来打量熟悉的理论,让我们看到平时所忽视的东西,仍能让人啧啧称奇、惊喜万分。况而道金斯也并非全无原创,他关于“文化基因”——觅母(meme)的假说等本身早已成为觅母广为传播,不管真实与否,足以亮瞎眼球。
书中精彩的观点和论述不胜枚举,下面我仅列举部分印象深刻的, 权为纪念。1、 生物体是基因创造的生存机器。生命短暂,基因不朽。
作为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人,居然被说成了一个生存机器,实在有些触目惊心。然而不必细思恐极,这不过是作者一针见血的抽象罢了,在他说出这样的观点之前,我们不也就是这样活着吗? 这样貌似无理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当做一个认识自身的一个新角度就好。而况这一观点是可以自洽从而有足够说服力的。生物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水生到陆生的过程,而作为复制因子的基因当在细胞生命产生之前就已存在, 那么它何以脱离了“原始汤”进入细胞、走向各种各样的细胞生物本身?书中认为基因将生物体当做生存的机器和临时的运载工具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不论是何种生物,作为个体时生命是短暂的,在漫长的30亿年的进化历程中不过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道金斯 认为个体的生命是基因的生存机器,于是个体生命的最终任务便是将基因传递下去,避免其在基因库中消失。而个体本身的基因势必是会随着个体的消亡而消亡的,那么生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毫无疑问,通过繁殖。可以是低等生物及植物的无性繁殖,然而更重要的是动植物的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文将要提及的“瓶颈生命循环”)。通过繁殖,生物体成功地将自身基因的拷贝传给了子代,子代又传给子代,于是即便自身消亡,基因是不朽和永存的(与钻石的以恒定的原子结构永存不同,DNA是通过复制自身的拷贝永存)。于是,我们可以温情地感叹: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即便父母终将老去,然而子女永远年轻,基因会一代代的流传下去。于是,这也可以解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推而广之到近亲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有部分的基因是相同的,比和陌生人的更加相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子代其实得到的是父母1/2的基因,而非全部,另一方面在传递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偶然的突变。重组和传递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而突变的积累成为了进化的动力。
与人类制造的杰出机器——计算机做类比,基因好比程序。计算机是程序的生存机器,程序决定计算机的行为,而基因决定着生物体的行为,以及与程序不同的,还决定着生物体本身的建构。每一个生物体,与计算机类似,但却都是计算机无法比拟的精美绝伦的存在。而作为生物体的人类的更为出众之处,在于其意识和出色的学习能力,这使得人类能够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且不完全受制于基因。 2、利他行为与自私基因
孟子提倡“性善论”,而荀子提倡“性恶论”,各执一词且均能自圆其说,然而都强调教化的作用。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为免于世间之恶的污染故而需要教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故而需要教化使其向善。作为两个均能自洽的学说,我们可以任选其一信奉,莫衷一是。然而道金斯的观点抛出,却似乎给荀子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道金斯认为,基因在本质上是“自私”的,这事关生存,如果有一个基因“无私”,即为了其他基因的传递而牺牲自己,那么它势必会被淘汰(好心没好报,是不是有些残酷?)。因而至少从基因上说,我们无法期待一个幼儿会自发的形成无私的品质,表现出利他行为。然而,利他行为又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我们听过的大雁飞翔的人字或一字队列,还是鸟类在危险来临时候的报警,以及亲代对子代的抚养和照料,尤其放诸人类社会则利他行为更是司空见惯。
各种利他行为的客观存在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美好希望,然而道金斯的解释又将这一斑斓的肥皂泡打碎了。他用自私的基因的基本原理完满地解释了利他行为,毫无违和感。 一方面,类似于经济学中对于自私的理性人的基本界定,表面上的合作和互惠互利行为其实并不单纯,而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比如鸟类的报警声其实是出于纯粹的自私利益,它若不报警其实更加可能被捕食者猎杀,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其实是各有所图。另一方面,利他行为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均是基因为了自身繁衍的自私行为。如群居的昆虫蜜蜂、蚂蚁等职虫“无私”照顾幼体的行为其实是因为幼体与自己有高达3/4的亲缘关系指数(比与生育自己的蜂后还高),照顾幼体是为了自己的基因的更好的复制和传递。而父母对子代的照顾、近亲间的相互帮助和分享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此外,代际之间幼儿对喂食和哺乳的争夺以及父母的繁殖策略(动物界的计划生育),两性之间择偶的策略及对生育和抚养责任的分配,都生动地演绎了这一点。这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动物之中雌性个体在择偶时候的要求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人类的婚配。例如雌性鸟类大多需要雄性为其筑巢才肯与之交配,又如雌性个体更愿意与拥有领地的雄性交配,还有在一些动物中少数的强有力的雄性个体独享着种群中所有雌性个体的交配权。在这里我想我们似乎找到了有车有房方肯婚配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对性资源的垄断(如纳妾、包养)等现象的生物学依据。3、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
进化稳定策略
为了解释自私的基因为何产生了个体的利他行为,道金斯引入了博弈论的内容进行讨论。这也许是全书最为精彩的论述。19世纪的孟德尔因为引入数学中的统计学的分析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道金斯在此处阐述生物行为时同样引入了数学的分支博弈论。数学工具的运用使得论述变得精确而富有逻辑,让人耳目一新。生物学与数学,并没有无法逾越的鸿沟。
即便动植物不可能懂得数学原理,然而其生存却演绎着博弈的策略。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的重复博弈。如果单纯是一次性的囚徒困境,生物想必是无法产生利他行为的,就像偶然的一次交易商家不会轻易降价。然而由于是重复的博弈,利他行为才能作为进化稳定策略(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采取的策略)的一部分成为可能。为了应对各种情况,譬如捕食者、同类、配偶、子代等,表现出“善良”、“宽容”以及利他行为方能使得自己基因生存和繁衍下去的概率增大。每个生物体都在进化过程中无意识地学会了这一点,否则将会被淘汰。阿克塞尔罗德用计算机对此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是乐观的,虽然仍在自私的基因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但我们总算欣慰的看到,好人总算有好报,拥有善良和宽容的美德的策略在各种策略中胜出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所谓“自私”,是指表现出的行为的自私(在基因表现为要繁衍自己),而不是主观意识上的自私,毕竟基因其实是没有思维和意识的。4、文化基因——觅母(meme)
以上的部分观点使人有些泄气,如果那些我们高度赞扬的无私品质竟而出于自私的本质,互惠互利不过是一种权衡利弊,那么我们的社会岂不是太过阴暗?生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还好,最后道金斯没有冷酷到底,他在书的最后给了我们希望。他提出了觅母(meme)的概念,他认为这是在人类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基因,是一种全新的类似于基因(gene)的复制因子,如果开始的开始基因在地球上的“原始汤”中漂荡一样,觅母现如今正在人类文化的“原始汤”中漂荡,也许有一天它也能制造出自己的生存机器,就如基因制造出了我们作为生存机器一样。
由于在人类群体中文化的存在,觅母成了我们应该为之奋战的新的复制因子。基因仍然需要复制和传递,然而我们不必像动物一样钟情于生殖,毕竟三代以后的后代几乎不会记得我们在这方面的贡献(亲缘关系指数随着代距的递增递减),况而如今就算是苏格拉底的或者成吉思汗的基因到底在哪里流传我们大多数人也不再关心。 然而,一个伟大的思想,或者是一首不朽的诗歌、一支美妙的乐曲,往往是流芳百世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让这些文化的基因——觅母传递下去,基因不朽,然而它们比基因更加不朽。当然,我们最好不要只是一个传递者,更要争取做一个觅母的首创者,就像人类社会中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诗人所做的一样。由于文化的出现,我们的人生的终极任务,将不只是繁殖,还有文化的创造和传承。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刘慈欣《乡村教师》中以科幻的背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描述:
“上尉,你是个白痴吗?!”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当时还是师范生的我读了真是感动的稀里哗啦,教师这一在如今让很多人笑而不语的职业竟而被刘慈欣提到了宇宙的尺度,并且抽象出其作为人类文明传递的媒介的本质,还有怎样的对教师的赞美能抵得上?而读了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中关于觅母传播的论述,我似乎又一次体会到了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媒介的崇高本质,尽管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矫情,毕竟所有的正当行业都该被尊重,不唯教师。5、共生学说和瓶颈生命循环
本拟以觅母作结了,然而还是忍不住再分享一下书中的两个诱惑力十足的观点。
一个是共生学说:应该说共生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根瘤菌和豆类植物的互利共生,小榕蜂和无花果的共生,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的共生等,而最最普遍的应该是“内共生学说”,即认为每一个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际上来自于一种好氧菌寄生于细胞直至与细胞共生,而每一个植物绿色细胞中的叶绿体同样来自于另一种好氧菌——蓝藻。这一学说虽未能被证实,然而是能够很好解释诸如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且均含有DNA等使其成为半自主性细胞器的特点的。而道金斯做出了更大胆的假说:他认为也许我们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共生体!甚至可以看做是病毒的共生体!理由是病毒选择寄生的方式生活,且其与人体当中的多余的寄生基因(自私的DNA)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不同之处也许只在于传递的方式。基因通过精子和卵子传递,而病毒通过非常手段传播。这样的假说现在看来不免有些荒诞不经,然而却并非全无道理。
另一个是瓶颈生命循环,一个对现有事实解释的很巧妙的理论。在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来自于一个细胞——受精卵,而最后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我们生命的最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要制造受精卵这一细胞。于是,受精卵成了连接生命两端的通道和瓶颈。生命从受精卵这一瓶颈越走越宽,走完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历程,又越走越窄,回归到新的受精卵的诞生。而在这来去的中间,便是作为自由意志的我们生存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对现有事实,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一个有趣描述。不过如果了解到瓶颈生命循环的意义,则无疑更加震颤我们的思维。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得前后代个体之间保持了遗传上的稳定性(通过染色体的减半和恢复),然而遗传的只是DNA,并非生物的性状本身,这显然给生命的重塑和改进提供了机会。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完全可以青出于蓝胜于蓝。首先,我们并不遗传记忆和知识,决定了我们有一个全新的思维起点。染色体的重新洗牌和生命的重新建构,使我们回到了懵懂状态,个体的人生不可重来,但生命在代际交替之间重新开始,一切满怀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曾经有一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显然足够炫目,以致后来的几年间在中学掀起了阅读科幻作品的风潮,然而至少地球上的人类的记忆是无法移植和遗传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至于广袤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能在代际之间遗传知识和记忆,我们无从知晓。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提到的三体人倒似乎可以如此。其次,我们的生命的构建过程中,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胚胎的发育,其特定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十分精确,仿佛有一个“日历”一般,这是各种专门化的组织和器官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如果时间和空间混乱会怎样呢?电影《超体》中有一句话:生命在环境恶劣时选择永生,在环境舒适时选择衍生。对于永生,我的理解是诸如细胞癌变的情况,变成了不死细胞,然而却无法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组织器官;衍生则是诸如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形成特定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进而组合成全新的生命。只能分裂而不能分化,不断的重复而没有成长,即便永生不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得基因突变中只有精子或卵子的突变才会遗传给后代,这使得后代的基因十分统一(因为有相同源头),这些细胞可以为制造有效生存机器,即新生命个体的诞生快乐合作。
大致就说这么多吧,也许本书有很多观点还缺少实验证据,有待于未来的检验。然而诚如作者所言,如果你对于其观点太过震惊和怀疑,完全可以当做科幻小说来读。而我想,如果是科幻小说,这也许是最科学的科幻小说了。况且不论真实与否,这都是一个绝佳的理解世界的角度。如果我们能接受哲学对人生的多样阐释,为什么不能接受作者这也许真的是真理的对生命的新奇的诠释和展望呢?
于云南保山
整个自然科学的理念……1、科学界是世界上唯一以“亵渎”自己的“神”为最大乐趣的人群,这与世界其他人群,尤其是宗教人士,恰成鲜明对比为了勾引更多人来“渎神”,他们甚至为此设置了巨额奖金(比如著名的诺贝尔奖),以财富和名利奖励那些打前人的脸打的最狠的家伙。经典的“渎神”案例:泊松亮斑面对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学生菲涅尔提出的波动说,牛顿的死忠,泊松教授就提出了“泊松亮斑”来打菲涅尔的脸——按照菲涅尔的理论,条件合适时,光线照到不透明圆盘上,圆盘的影子中心可能出现一个亮点,就好象凸透镜一样,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所以泊松把话说的非常非常难听,搞得菲涅尔无地自容。菲涅尔打算放弃。但他的朋友鼓励他:“反正已经丢人了,干脆把实验做出来,死的更明白些吧”——结果,亮点出现了。泊松脸一下子就肿的像个面包……我不知道泊松后来是怎么厚着脸皮出门见人的。但我知道,在那之后,科学界就把那个亮斑叫“泊松亮斑”……却不顾这个称呼对泊松本人来说,是多么尖刻刺耳……这个亮斑就这样,同时打肿了泊松和牛顿的脸……这实在是喜大普奔的一件事……上帝不掷骰子实验证实,爱因斯坦这句话说错了。上帝不光掷骰子,还把骰子扔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虽然贵为掌控时空的大神(这要在其他宗教里,真得封圣甚至封神了),但他还是被我们抓住这句话,反复吊打至今仍乐此不疲。薛定谔的猫天国的薛定谔一定对这只比他名气还要大的猫感情复杂,因为我们总是握着猫爪挠他的脸……因为,真的有量子纠缠(叠加态),实验室里的量子计算机虽然离实用还有十万八千里,但的的确确是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工作的。而薛定谔放出这只猫,为的就是挖苦“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现在,这只猫成了挖苦他自己的工具……大神薛定谔掌控了万物的根本,但无法掌控我们那正握着猫爪子挠他脸的手……题外话:话说日本还真有座庙,供奉着爱因斯坦、法拉第等大神……总之,有让“祖师爷”难堪、有 打“神”的脸的机会,对科学爱好者这个奇葩团体来说,不仅不是什么“神难日”,反而因为昭示了新的科学突破就在眼前,才是最令人激动的、最值得期盼的 “宗教节日”。这种“我们的神又被亵渎了”的幸福感,外人,尤其是宗教信徒,肯定无法理解。2、为了保证每个人都可以被人幸福的打脸,科学不允许说含糊话经常有人说科学能“解释”什么什么……我们才不关心科学能不能解释什么什么。解释能吃么?科学不关心解释,只关心“预言”。比如说,光的反射和折射,牛顿用微粒说解释,预言很成功;后来用波动说解释,预言更成功。举例来说,镜子,牛顿解释成微粒的反弹,嗯,理所当然的,入射角等于出射角。然后,菲涅尔提出波动说,以波来解释镜子,入射角等于出射角就成了“干涉”原理的推论。相对应的,如果在镜子上涂上细密的、间距刚好合适的黑色条纹,就可以改变“干涉”规律,使得光线入射角和出射角不相等。这个牛顿就没法解释了。两个解释大相径庭,但都能准确“预言”光的折射和反射。只是后者还能预言出“”这样的奇特实体。那么,你们说,实践中,是解释重要,还是预言重要?再比如说,牛顿说物体有惯性,才不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车子跑快了为什么那么难停下来,这没意义。惯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预言“车子一旦跑快了,就不可能立即停下来”、可以预言“一辆轿车,时速100公里,以多大的力刹车,跑多远才能停下来”——差一丝一毫都不行。类似的,这个理论还可以预言行星的轨道等等……但是且慢,为什么水星每100年它的轨道进动,都会比牛顿你的预言差大约43角秒?(巴掌大的量角器,上面的一度的刻度大约有一个毫米那么宽;1角秒是它的1/3600。不妨找个量角器看看这才差了多大点吧……)爱因斯坦:我知道我知道,我能解释!——滚。能解释的理论多了去了。给个他们都做不出的预言让我们看看!爱因斯坦:(俩食指在脑门上叮咚叮咚的转啊转……哦,串了,那是一休……)我知道了,下次日全食的时候,你们看看紧贴太阳边缘的星星,它应该比正常的位置偏1.7角秒!爱丁顿:我去看我去看!能替亲爱的爱因斯坦跑腿实在是太幸福了!就这样,爱因斯坦的预言被证实了,他的(广义)相对论才被我们承认……为什么科学这么重视预言呢?因为我们要做事啊。如果一个理论在做事之前不能告诉我怎么做才能成功或者怎么做肯定行不通,那要它何用呢?当神敬啊?就好象相对论一样,幸亏有它的预言,不然GPS就悲剧了:总之,科学只重预言,因为不能预言的理论没法指导我们做事;而且,没有可验证预言的人如果封了神,我们也不可能有机会打到他脸;而我们,都是打脸狂人……嗯,“只重预言”有一个等价的说法,因为过于文绉绉了,很多人听不懂,这个说法就是“有可证伪性”:其实你拐个弯想想就明白了,不给预言,自然就没法验证预言是否成功,自然就没有“可证伪性”;而一旦给了预言,自然就可以想法验证预言是否成功,这自然就是“有可证伪性”。那么,用“要有预言”不就行了,为什么要用“可证伪性”这样诘屈聱牙的词呢?因为,预言可以打马虎眼啊。比如,我们见多了那种模棱两可、事先怎么追问都“天机不可泄露”事后说的头头是道的所谓“预言”。这种垃圾怎么可以接受?再如,一个只有特定的“奇人”才能掌握的“预言方法”,里面能藏多少猫腻呢?怎么可能杜绝串通作弊呢?所以,“可证伪性”所代表的精确要求是:1、预言方法任何有科学基础的人都能掌握,只能一个人掌握的宁可扔掉也不能接受,因为很可能是作弊;2、任何人在学会预言方法之后,都可以在随便哪个自己爱待的地方,无需任何额外提示就能完成验证过程。3、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错误的,很震撼?那就对了。科学不过是盲人摸象而已。每多摸到一点,知道的东西就会多一点。但大象太大、大象的肉体组织可以无限分割,里面有无限丰富的细节……所以,今天我们的认识,一定都不是真理。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真理长什么样子。4、所有科学理论都有正确的地方接上节:虽然只是盲人摸象,但摸过象的盲人,总是比没摸过象的盲人,对大象了解的更多一点、更真一点,对吧?大象像绳索?那是尾巴。但,在了解尾巴之前,我们至少可以确认,大象显然一定是有一个像绳索一样的器官的,不然我们怎么可能摸到?将来,不管把大象画成啥样、也不管能把尾巴详细解析到什么程度,但,外形像绳子的器官绝对会一直在画中存在——若不存在,那这幅画肯定错了。很多人,把科学错误理解成“成王败寇”,甚至“时髦的流行品”——就好象今天你们洋鬼子用洋枪洋炮压了我们一头;说不定将来风水轮流转,我们靠五行八卦、黑狗血月经布还真就把洋枪洋炮给破了。很可惜,这是妄想。既然科学理论是被一群打脸狂魔组团打出来的东西;那么科学理论在提出时,已经不知打了多少人的脸,结了多大的仇,没有“拉着别人手一起摸摸尾巴”的过程(即有可证伪性的理论被科学共同体验证通过的过程),怎么可能让脸上还挂着红彤彤5个指头印的对手忍下这口气?既然大家都摸到了尾巴,那么以后无论如何画象,画上的大象就一定要有类似尾巴的东西——不管它被叫做什么。类似的,科学理论不可能被“推翻”,只会被“修正”,从而能够适应更多的场合、得到更高的预言精度;换句话说,将来的理论必然能够兼容之前的成功理论;否则,既然之前的理论那么成功,那么只要随便设计个之前的理论能精确预言而新理论不能的实验,就可以当场把新理论打成猪头。比如,现在我们绝大部分时候还在用牛顿力学、只有涉及高能高速时才用相对论修正,因为低速场合,牛顿力学已经足够精确了——嗯,就好象前面提到的,水星进动,不用相对论修正,每100年才只差大约43角秒一样。——当然,叫爱因斯坦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也行,因为高速、高能场合,牛顿力学的确是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但你得知道,低速、低能量场合,牛顿力学还是非常非常精确的,只是相对论更精确罢了。——高速指的是与光相匹配的速度;高能指的是核能。几万吨TNT这样的“小”场面,还真用不着请出相对论来镇场子。5、牛顿力学、相对论都不是科学,科学是被金钱和荣誉奖励出来的、旺盛的打脸欲如前所述,既然所有科学理论都是错误的,只是所有科学理论都有正确的地方——那么,肯定有错的相对论什么的,怎么能代表科学呢?从某个角度看……科学不是个……生产不同版本“理论”的“软件公司”吗?的确是。就好象牛顿力学是物理v1.0,而相对论+量子力学是物理v2.0,将来的弦论能做出更精确预言时,就是物理v3.0……而且,科学理论和软件还真像,版本越高,理论就越精确、越普适……不仅如此,最老版本的理论只是不够精确、功能不够强大,但不需要“特殊服务”的话,它们照样能用……这简直和软件性质一模一样!物理v1.0本理论下可用于机械原理,上可用于行星轨道。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尽在其中。本理论仅剩最后两个小小的bug:
1、我们暂时没找到以太存在的证据
2、我们暂时没有办法解释黑体辐射当前开发团队主程,开尔文勋爵表示:这两个bug只是两朵小小的乌云罢了,将在物理v1.1版修正。届时,物理v1.0将是统治整个宇宙的唯一真理,这是无可置疑的。物理v2.0在本版本发布之前,我们先要说:开尔文勋爵,你错了,哇哈哈哈哈(开尔文:嗯?哦。别打扰我,我正在练习徒手画圆……你看,我画的越来越好了……)本版本引入了相对论修正和量子力学修正,这个翻天覆地的改进完美解决了开尔文勋爵的两朵“小小”的乌云,并把牛顿力学彻底打烂,哇哈哈哈哈……哦?牛顿呢?牛顿?让我们看看你的脸……当然,这个修正在低速、低能级的宏观领域,和物理v1.0版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在小数点后几十位之后,和牛顿力学只有一丁丁点的差异,不足以打牛顿的脸(我们可不傻,在这个领域肯定打不了牛顿的脸,只能打自己的脸,嘿嘿);但在高速、高能领域以及微观领域,牛顿,牛顿,别躲着,让大家看看你的脸!(开尔文:你们看不见我,你们看不见我,我画圈圈,我画圈圈……脸上是泪……是汗,还是雨……有点凉,哪怕其中有泪,这么凉也一定是雨……房间里怎么会有雨?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尔文大神,你在墙角掏个洞想干什么?当然,理论没有bug是不可能的。本版本当然也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相对论和量子论老是有点合不来;另外,对于微观粒子的某些行为,还存在一些分歧……好吧,争议……噢!噢!喔!下手轻点,爱因斯坦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扯扯胡子就行了,别打脸!爱因斯坦:别拦着我!我还很能打!你们听着,上帝,不扔骰子!不!绝不扔骰子!薛定谔:顶楼上!你们这些想入非非的家伙!没什么叠加态,没什么塌缩!这都是胡扯!如果原子核能同时既衰变又不衰变,那我弄个装置,放只猫进去,衰变了就杀猫,不衰变就不杀猫,那是不是这只猫就既被杀有不被杀?你们还敢扯爱因斯坦胡子?!小心我的猫在你们脸上挠出胡子!物理v3.0(beta)嗯,没错,这还是个beta版……其实还没到beta测试的阶段;因为弦论还没起步就被打成了膜论……4大基本力也只是有了能够统一的契机,但……我们还是有太多困难……不行,这个版本根本没法好好运行,很多东西可能根本就是错的……所以不能透露太多。现在提前召开记者招待会呢,是因为我们打到爱因斯坦的脸了!还有薛定谔,让那只猫挠你自己吧!哈哈……要说这事……哈哈……不行,让我先笑会儿,太好笑了……(扭头,隐隐听到耳光声……)好吧,事情的起源是,有位聪明的小伙子,是爱因斯坦的死忠粉,他叫贝尔——贝尔,出来!领你的耳~~光~~~~~当年爱因斯坦不是提出了EPR佯谬吗,大家打的不可开交,也没争出所以然来。后来,贝尔就想出了一个基于概率的不等式,这个不等式给出了一种通过实验证实爱因斯坦/薛定谔他们是正确的途径——很可惜,贝尔没有重复菲涅尔的幸运;或者说,贝尔和菲涅尔一样幸运……这个不等式,本来想证明爱因斯坦是对的,但实验的结果偏偏证明了,爱因斯坦是错的!喜大普奔!喜大普奔!不仅如此,我们的实验还显示,上帝不仅掷骰子,还把骰子扔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爱因斯坦呢?哇哈哈哈……还有,量子计算已经在实验室成功了N次,以不同的方式……(隐隐有声音传来:快,快逮住那只猫!就薛定谔那只……)(薛定谔:我溜……才不傻站这里挨猫爪子呢……我又不傻……你们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猫咪啊,给力点,别让他们……纳尼?已经抓住了?不,不要!我不喜欢红颜色的胡子T.T)薛定谔(灵机一动):等等,等等!我说等等!!!挠我脸可以,先解释下为何微观粒子能处于叠加态,却从来没有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猫!众人(垂头丧气):这就是物理v3.0不能进入beta测试的原因……哦……那个……之一……那么,科学这家软件公司,和其它公司有什么不同呢?科学等于一套机制。这套机制鼓励人们去打前人的脸,并通过打脸不断加深对世界的精确认识。为了有序的打脸,科学有很多要求。比如,必须给出预言(可证伪性),不能好高骛远的瞎扯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再比如,两个理论有冲突时,就必须以实验的形式决斗直到争出胜负,绝不能打马虎眼——就好象菲涅尔说光是波,泊松就提出泊松亮斑,经过实验之后,菲涅尔就赢得了决斗(泊松:咱能少提两句我的名字的那个……亮斑吗?);可惜,好景不长,光电效应这场决斗又证明了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喂,你们,脸紫的和茄子一样的泊松,还有蹲一边偷笑的菲涅尔,你们都错了。哪怕是神,也会犯错。挑神的错更有成就感,名声更响亮,奖金也更多。每个人都想打别人脸(打好了,名利那是滚滚而来),每个人都不想被别人打脸(但打下也没什么损失,又不真疼)……正是这种有序的打脸机制、以及鼓励打脸的意识形态,使得科学成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可靠最高产的软件……哦不,理论公司。同时,这种意识形态,也使得科学界成了地球上唯一以渎神为乐的奇葩群体。理所当然的,被这种意识形态“调教”出的人,即便成了“神”,也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甚至会热衷于打自己的脸、还会希望后来人能打自己的脸:否则,这个宇宙,就太简陋、乏味了。相比之下,其他“公司”,要么好高骛远,喜欢说些不着边际、毫无意义的话;要么食古不化,把公司领导(神,其实是古时候的智者)敬若神明,不敢改易一字一句,哪怕那些话早已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结果,即便真曾有真知灼见,也埋没在一片歌颂之中了。等科学造出了洋枪洋炮,他们只好黑狗血、月经布、敬神灵、喝符水,最后……还是被枪炮成片成片的屠杀掉了。至于科学制造出的千里传音神器(广播/手机)、飞行神器(飞机/火箭)等等等等,他们就是在例会上放开了吹牛,都从来没敢想过。经常有人问,科学是不是一种宗教?那些食古不化、只是偶然“信”了科学的家伙,我不敢打包票。或许他们的信法和宗教信徒并无二致。但对那些真正理解了科学的精义的人……你觉得,真的可以把这种以渎自己信奉的神为最大乐趣、最高追求,却从不谈虚无缥缈的天堂地狱神罚神赐、甚至拒绝承认“终极真理”的“奇葩”们看成“信徒”?
谢腰~(多图长答案预警)6年以来对于药学、生物的研究逐渐改变了我对生命的看法,一直想写一些东西来阐述它,借着这个机会,我把这些感想总结起来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算是我的一个小感慨吧,希望大家喜欢,文章欢迎转载,但请署名===========================这是一条生命线===============================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献给所有和我一样深爱着这个世界的人一切要从生命的起源说起(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有很多,我只举一个我觉得有道理的)有一位叫做米勒·乌瑞(Miller-Urey)的来自UCSD的科学家模拟了地球的早期状态(原文:Hill HG, Nuth JA (2003). "The catalytic potential of cosmic dust: implications for prebiotic chemistry in the solar nebula and other protoplanetary systems".Astrobiology3 (2): 291–304.),在一个反应装置里面加入了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等物质,并且模拟了加热,海洋,闪电等条件,最终检测到了氨基酸的产生.(下面这个是他的反应装置图)也就是说地球早期会有一些有机分子的存在,这些分子大部分没什么用,只是一个偶然的结果,一个分子拥有了利用其他资源复制自身的催化能力,我们称之为,复制者(Replicator)在那个没有生命的混沌之初,这个复制者没有任何的阻碍,它开始大量占据资源(懂一些生物学知识的同学可以类比朊病毒),但因为我们最初的复制者是如此简陋,以至于它并不能很好的复制出原本的自己,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废品,但其中的某一支,成为了更好的复制者,可能有着更高的催化效率,或者更低的出错概率,以及更长的碳链更复杂的结构~但复制者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自身结构的增大,其本身复制出错的几率也越来越高,以至于到了某个级别之后达到了一个奇怪的平衡,太多的残次品导致复制的效率十分低下直到有一群复制者合成出了核糖核苷酸,它们把这些东西与自己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发现这些东西用来存储信息十分稳定,于是,复制者们将自己的功能分成两块,一块活跃但不稳定的负责功能性,一块稳定但不活跃的负责遗传性,前者演变成了蛋白质,后者演变成了RNA功能的分化允许了复制者们超越结构规模的限制,达到了更复杂的程度,它们合成了磷脂双分子层,合成了多糖外壁,甚至开发出了如何利用太阳的能量来为己所用,于是细胞生物诞生了(原始的蓝藻cyanobacteria,这不是虫子……)有一部分的复制者们选择了面向太阳春暖花开,有一部分复制者们选择了吃掉别的物种来延续自己,这就是动物与植物最开始的起源但RNA依旧是易出错的存储介质,因此原核生物也有着遗传物质长度的限制,直到后来,复制者们发现了更稳定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苷酸,也就是DNA,这些复制者们专门给遗传序列放在一个细胞器里保护起来,于是,真核生物诞生了(左图为DNA双螺旋结构,右图为真核的酵母菌)这次革新大幅度的提升了遗传物质长度的界限,复制者们演变出了千奇百怪的形态与功能,地球从此繁荣了起来,动物,植物都有了极具特色的样子,生生不息的演化着直到有一天,一个会直立行走的物种渐渐获得了无上的智慧,用着他们的双手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环境——人类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但是,请不要忘了这一切是从何开始的从一个分子开始,我们,也只不过是复制者罢了生命本身毫无意义,它们不过是在挣扎着生存下去而已……——故事讲完了,不知道这个生命的故事有没有唤醒你们最根本、最原初的记忆呢,复制者们?以上
高中教师,喜爱文科的理科教师,文学生物学双学位,教育硕士在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有没有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