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会不论生老病死死,

佛教音乐影视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佛学问答: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
       
发布时间: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人关注&&&&&&
&&佛学问答: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
&  答:死从哪来呢?从生,没有出生就不会死亡,有生你就要面对老病死,所以你现在要一直研究,生从何来?生,是因为过去生做了许多的善恶业力,有了过去业力的牵引,加上你在中阴身时,见到父母在交配,产生很强烈的欲望;你爱爸爸把妈妈推开,出生做女人;你爱妈妈把爸爸推开,出生做男人。有这个业,你就要来投胎出生。像阿罗汉就是体悟到生老病死好苦,我不要生,那生从何来?从贪欲来。贪欲从何来?就是不了解世间的真相。那世间的真相是什么呢?就是无常、苦、空、无我。你要一直观察自己的身体,是五蕴组成的,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你爱染什么东西你就有苦,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有意义的,只要有一样执着就要来投胎。所以解脱道的人知道,一切都是变化无常、苦、空、无我的,因此不起爱染心,灭掉贪瞋痴,就不用来投胎。人生有生老病死苦,你要灭苦就要修行,那修行最快灭苦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出家好好修行。在家人我们只能劝他,保持人身的基本戒律、多做善事,你要完全达到出家人的离苦,可能比较没有办法。
-------------------------------------------------------------------------------------------------------------
-------------------------------------------------------------------------------------------------------------
标签:||||||||||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佛教导航@1999-
|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人,好生恶死,因不识生死之究竟,终身迷茫。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从何而去。生前忙忙碌碌,不得逍遥;死后沉沦苦海,不得安宁。故至人潜心修练,探得人体科学,诱导人们知来去,徐徐引出生死苦海。
《周易》曰:原始无终,故知生死之说即无终之说也。无始之始,强名曰乾,即本来觉性——灵光;无终之终,强名彼岸,即无上涅槃——不生不死。人,所以生,在于此;所以不死,也在于此。若死而不知,能不随生而存,随死而亡,六道轮回,出没无期吗?
人的生死全在原始灵光主持。人死,此灵光先舍身而后身亡;,此灵光先投胎而后成魂成形。故曰去与来,灵光先作主。
灵识与原本是同一物——灵光(原始状态)。简单地说:灵魂是常人的,他脱离肉体以后就没有清醒的意识,在空中随着大自然的气流飘飘荡荡,不知何处是。所以会迷失本性在六道中轮回。灵识是修炼有素的人,它脱离肉体后,仍然有清醒的意识,知道该去什么地方,不受六道轮回的逆转,所以它是有认知的灵,这种灵才是真正的灵。
若要道明人生的生老病死过程,没有什么形式比《周易》中的卦象更生动形象了。以下就以卦象来说明问题。
灵光未投胎前,犹如在泼墨相似的黑暗中,东西不辨,上下不分,飘飘荡荡,忽于有缘处出现一点光明,那一点光明即雌雄作时,到达高潮,阴阳之气碰撞所产生的性光,因光与光本同性,于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你的本真灵光遇到何种动物性光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性光中去,所以有六道轮回。除非你生前修成了灵识,才会识别那性光究竟为何物,能够作主投与不投。一旦投入进去,便随着爱流为魂然后成胎,禀受母气,顿俱四大(地、水、风、火),渐成诸根。心生五蕴(色、想、受、行、识),十月胎成,及期而育,人惊胎破,天翻地覆,头悬足撑,而出囫囵。本性真元藏于祖窍,昼居二目潜于泥丸;居两肾存于丹田。所以要做到天睡人睡,天醒人醒,方不违背自然规律。( 网:www.sanwen.net )
之后,乳以养其五脏,元气冲于六腑,骨弱如绵,肉滑如饴,精之至也;视而不瞬,号而不嘎,和之至也。此乃赤子混沌静无邪也,属纯阴之气坤卦??,懵懵懂懂,因为没有阳气,什么都不知道,根本谈不上认知,凭仅有的感官去感知知饥饿维持生存,只能吃了睡,睡了吃;一岁至三岁,长一阳元气,属复卦??,一阳初生,开始行走,学习说话;五岁长二阳元气,属临卦??,阳气渐多,能奔会跑;八岁长三阳元气,属泰卦??,阳气渐旺,开始懂事,可以启蒙;十岁长四阳元气,属壮卦??,阳气更旺,智力渐长;十三岁长五阳元气,属夬卦??,阳气丰盛,感知退位,认知全盛;十六岁长六阳元气,属乾卦??,纯阳之体,盗天地三百六十正气,以全周天造化之数。
此时,情欲萌动,元气即泄,不知禁忌,贪婪无限。故十六至二十四岁耗一阳元气,应于姤卦??,一阴初生,纯阳已散;至三十二岁耗二阳元气,应于遁卦??,二阴侵犯,阳气渐消,欲虑峰起,真元流荡;四十岁耗三元阳气,应于否卦??,天地不交,阴阳二气分离,渐渐感到疲乏,体重;四十八岁耗四阳元气,应于观卦??,阳气衰弱,阴气盛行,开始发体,健康状况不佳。五十六岁,耗五阳元气,应于剥卦??,五阴横溢,阳气不足,疾病渐多;六十四岁,阳气已尽,返于坤卦??,全阴用事,发苍苍,视茫茫,精神不佳,昏昏沉沉,开始健忘,所谓老还小也,如注意保健,可保天年。
可以看出,阳气的生长是从下至上逐渐增长;阳气的衰减是从上到下逐渐消亡。犹如树的生长一般,天发芽是从下面开始逐渐往上,落叶是从边缘逐渐向中心。天下万物,其理相通。
后天之真气既无,先天之元气何存?安能长生不死?所以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无穷,犹环之象。这既是我们的来路,也是我们的去路,了解这个过程,便知来去。
夫万物非生不得不生;非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死万生,不能自主,难脱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始无终,如捻佛珠。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沦。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而参未生之前;死从何去,而参魂游魄降之后。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知来然后知死处,莫问生从何来,知去然后知生处。
死之机,缘于生生之机。却不知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世人所以有生死,乃生死之机两相关,故生连着死,死连着生;至人所以无生死,乃生死之机不相关。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灵光也,也就是常人所说的灵魂也。存则心迷,复则心死。故至人曰:一切众生本来一点灵光因昏迷不见,天命之性流化迁移,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正的性根不复存在。
《周易》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为既济,未济。既济,表示即将有救济到来;未济,表示救济还没有到,提醒人们注意。这充分说明能熬过六十四岁,后面还可以周而复始,即一阳萌生,只要封精不泻,好生保养,可尽天年。封不住的话,就等于是拿当作定情礼物。现在说的天年为120岁。如果不保养元气,那就不好说了!可见人生缺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缺阳气。阳气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
孔子说:食色性也。说明了饮食与男女这两件事,是关乎性命的根本大事。所以有人提出:常无欲心安,常半饱寿延。在饮食上,小吃补营养,大吃损健康,多吃卧病床;在男女问题上,少碰是,多碰是麻烦;常碰是负担。只要达到阴阳平衡,可保天年!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四日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12-0412-0411-1611-1411-0308-0407-2207-2107-2007-19&推荐阅读并说 孔子说:食色性也。说明了饮食与男女这两件事,是关乎性命的根本大事。所以有人提出:常无欲心安,常半饱寿延。在饮食上,小吃补营养,大吃损健康,多吃卧病床;在男女问题上,少碰是快乐,多碰是麻烦;常碰是负担。只要达到阴阳平衡,可保天年!&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候!祝秋怡!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相关搜索
(C) 列表网&琼ICP备号-12&琼公网安备08人生的八大痛苦是什么,生老病死,伤离别,求不得,还有两个是什么?
人生的八大痛苦是什么,生老病死,伤离别,求不得,还有两个是什么?
09-05-27 &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六、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 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 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 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 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 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 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 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 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 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 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 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 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 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 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 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 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六、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苦苦:是 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 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坏苦:是指 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 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 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 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 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 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 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 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涅盘经》里面描述过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可另有一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行苦. 这是一个佛学院的弟子给出的答案.说“求不得”,个人认为,不是苦在“不得”上,而是苦在“求”上,一个“求”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付出;五阴炽盛,我查了下,包括色阴、受阴、想阴、行阴和识阴: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回答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六、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 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 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 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 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 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 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 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 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 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 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 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 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 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 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 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 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六、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 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 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 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 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 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 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 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 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 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 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 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 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 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 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 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 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论生老病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