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密闭式静脉输液回抽无血怎么办 输液是通畅的,应...

输液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8页免费12页2下载券6页免费26页免费6页免费 1页免费3页免费24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3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4页2下载券48页2下载券55页2下载券18页2下载券71页免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9.6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09年三基三严护理理论考试试卷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2009年三基三严护理理论考试试卷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79|
上传日期: 20:24:53|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2009年三基三严护理理论考试试卷.DOC《口腔科学》教案-口腔系
尚无内容。
  联系地址:山西省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  邮政编码:0460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cykq_
《口腔科学》教案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
2、掌握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3、掌握乳牙列与恒牙列
4、熟悉颌面部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涎腺等的解剖结构
5、熟悉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时间:3学时
口腔颌面部
口腔:是指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颌面部:指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1、&按解剖区域可分——额部、眼眶部、眶下部、颧部、鼻部、口唇部、颏部、颊部、腮腺咬肌部、耳部、颞部、颏下部、颌下部、颈部。
2、&三分区法:以眉弓线、口裂线分上中下三部分。
第一节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其上界为硬腭,下界为口底,前方和侧方是唇、颊和前庭沟,前方借上、下唇之间的口裂与外界相通,后方借舌腭弓、咽腭弓形成的咽峡与咽部相通。,以牙列为界分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解剖标志:
口腔前庭——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导管口、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脂垫尖
牙冠——切牙、侧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
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腭——硬腭、软腭
舌——舌体2/3、舌根1/3
口底——舌系带、舌下肉阜
组织解剖生理:
牙体——牙冠、牙根、牙颈
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体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构成。
牙釉质: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96%
牙本质:无机盐70%,有神经末梢
牙骨质:无机盐55%,借牙周膜与牙槽骨相连
牙髓: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
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牙槽骨: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
牙周膜:界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含有纤维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
牙龈:是口腔粘膜覆盖于牙颈部和牙槽骨的部分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以人字沟为界分舌前2/3的舌体和舌后1/3的舌根部。
舌背粘膜粗糙含有4种乳头: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丝状乳头;舌根部粘膜凹凸不平称为舌扁桃体
舌肌由舌内肌和舌外肌两部分组成,舌内肌主管舌的外形变化;舌外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舌腭肌)主管舌的前伸和多方向运动
舌的神经:舌体的感觉由舌神经主管、味觉由面神经的鼓索支配;舌根部的感觉和味觉由舌咽神经支配
舌的血供:来自舌动脉
腭——由硬腭和软腭构成
切牙乳头:是鼻腭神经出鼻腭孔的表面标志&&&&&&&&&
腭大孔:有腭大神经血管束穿出
乳牙、恒牙的标识与书写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第二节颌面部
上颌骨——为面中份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由一体、四突即上颌骨体、额突、颧突、腭突构成。
下颌骨——由下颌体和下颌升支两部分构成。
下颌支:喙突、髁突
下颌体:颏孔
咀嚼肌——闭口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开口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翼外肌
咬肌:起自颧骨和颧弓下缘,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侧面
颞肌:起自颞骨鳞部的颞凹,止于喙突
翼内肌:起自蝶骨翼外板内面和上颌结节,止于下颌角的内侧面
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颌二腹肌凹,后腹起自颞骨乳突切迹,前后腹在舌骨处形成中间腱,止于舌骨及其大角
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骨内侧下颌舌骨线,止于舌骨体
颏舌骨肌:起自下颌骨颏下棘,止于舌骨体
翼外肌:起端上头起于蝶骨大翼之颞下嵴及其下方的骨面,下头起自翼外板之外面,二头分别止于下颌关节盘前缘和髁突颈部
表情肌——起自骨壁,止于皮肤。主要有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额肌、笑肌、三角肌、颊肌等。均由面神经支配。
颌面部的血运十分丰富,主要来自颈动脉系统,由于其在中线处有广泛的吻合,而具有“无末梢”的特点。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颞浅动脉
舌动脉:自颈外动脉平舌骨大角水平分出,分布于舌、口底和牙龈
颌外动脉:分布于唇、颏、颊、内眦
颌内动脉:位于下颌骨髁状突颈部内侧,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
颞浅动脉:在腮腺组织内分出面横动脉,分布于耳前部、颧部和颊部,颞浅动脉分布于额、颞部头皮
静脉——分深、浅两面个静脉网,浅静脉网主要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面前静脉:是面浅部的主要回流静脉,起于内眦静脉,在颌下三角区的颌下腺浅面舌骨上缘处与面后静脉形成面总静脉,进入颈内静脉
面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颌内静脉在平髁状突颈的后面汇合而成,在下颌角平面分成前后两股,前股与面前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后股与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翼静脉丛:位于颞下凹,大部分在翼外肌的浅面,经颌内静脉汇入面后静脉
面部的淋巴管丰富且复杂,功能是协助体液回流并构成面部的防御屏障,分环形组和纵形组
环形组:位置表浅,主要包括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淋巴引流至颌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
纵形组:颈外侧群由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组成。颈浅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沿颈外静脉排列;颈深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排列,以颈总动脉为界,分为颈深上淋巴结群和颈深下淋巴结群。
三叉神经——为颌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和咀嚼肌的运动神经,是混合性脑神经。感觉纤维发自颅中凹的半月神经节,形成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运动纤维入下颌神经。
眼神经:分布于眼球和额部
上颌神经:按其行径和分支发出的部位分三段,即翼腭凹段、眶内段和面段。
翼腭凹段:
颧神经-经眶下裂、颧面孔支配颧部和颞前部的皮肤
蝶腭神经和蝶腭神经节-分支至蝶腭神经节分出鼻腭神经、腭大神经、腭小神经。鼻腭神经沿鼻中隔向前下出切牙孔,支上颌前牙、硬腭前部的粘骨膜和牙龈;腭大神经和腭小神经经翼腭管出腭大孔和腭小孔支配一侧前磨牙、磨牙区的硬腭粘膜、骨膜、牙龈以及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
上牙槽后神经-在上颌结节上方进入上牙槽神经孔
眶内段:分出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
面段:出眶下孔称为眶下神经
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是三叉神经最大的分支
运动神经支配翼内肌、咬肌、颞肌、翼外肌、下颌舌骨肌;
感觉神经主要有颊长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颊长神经:在喙突内侧沿升支前缘向前下,穿颊脂垫分布于下颌前磨牙、磨牙的颊侧牙龈、粘膜和皮肤
耳颞神经:支配颞下颌关节、耳廓、外耳道和颞部的皮肤感觉
舌神经:支配舌侧牙龈、舌前2/3、口底粘膜和舌下腺的感觉;舌神经接受面神经鼓索支的味觉纤维支配舌前2/3的味觉、副交感纤维支配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
下牙槽神经:进下颌孔,经下颌管出颏孔分出颏神经,支配一侧牙齿、牙龈、下唇粘膜和皮肤
面神经——面神经为面部表情肌的运动神经,面神经的鼓索支主管舌前2/3的味觉和舌下腺与颌下腺的分泌,面神经出茎乳突后,进入腮腺内分五支:
颞支:从腮腺上缘发出,支配耳廓肌、额肌、上睑的眼轮匝肌
颧支:在颧弓的下方向前支配下睑的眼轮匝肌、颧肌
颊支:自腮腺导管上下穿出,分上下颊支,支配颊肌、上唇方肌、笑肌和口轮匝肌
下颌缘支:支配下唇各肌
颈支:支配颈阔肌
口腔颌面部的涎腺组织由左右对称的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唇、颊、腭、舌等处粘膜下的小粘液腺构成,各有导管开口于口腔。
腮腺:位于耳垂下方和颌后窝内。面神经穿过腮腺实质,将腮腺分为深浅两叶。腮腺导管长约5CM,位于颧弓下1.5CM,导管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分泌液主要为浆液
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肉阜,分泌液主要为浆液,含有少量粘液
舌下腺:位于口底粘膜下,导管约8-20个开口于口底粘膜或颌下腺导管,主要分泌粘液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关节凹、下颌骨髁状突、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组成
下颌关节凹:呈横的卵园形,位于颞骨岩部下方,外耳道之前,前面是颞骨颧突根部的关节结节
髁状突:髁状突头呈横的卵园形,分前后两个斜面,前面为功能区
关节盘:位于关节凹与髁状突之间的卵园形软骨板
关节囊:为结缔组织形成的韧性很强的纤维囊
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颞下颌韧带三条,主要作用是限制下颌运动在正常范围之内
第三章牙体牙髓组织常见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龋病、牙髓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2、&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
3、&掌握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4、&了解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时间:2学时
定义——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牙体硬组织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临床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的改变
病因:四联因素
1、&细菌: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放线菌,这些细菌具有利用蔗糖产酸能力、对牙齿表面附着能力、及耐酸能力。只有在有牙菌斑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龋齿。牙菌斑由粘性基质(葡聚糖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外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牙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是产生龋病损害的直接原因。
2、&食物:蔗糖等碳水化合物与龋病的关系密切。致龋菌含有葡糖基转移酶(GTF)能利用蔗糖合成葡聚糖。
3、&宿主:主要因素包括牙和唾液
临床表现:
按进展速度分: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
按解剖部位分: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
按病变深度分:浅龋、中龋、深龋
浅龋:牙面有色、形、质的改变,无主观感觉和刺激痛;
中龋:牙本质浅层,对冷热酸甜敏感,刺激去除疼痛消失
深龋:牙本质深龋,刺激疼痛剧烈,食物嵌入可引起疼痛
1、&化学疗法:75%氟化钠甘油、10%硝酸银和氨硝酸银
2、&再矿化疗法
3、&窝沟封闭
修复性治疗(充填治疗)
用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成一定洞形,用人工材料填充洞形,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
治疗原则:终止病变发展,注意保护牙髓,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
1、&去除腐质
2、&制备窝洞: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组织,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3、&隔湿、消毒、干燥
4、&窝洞垫底
5、&窝洞充填
第五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牙髓病是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
根尖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各种类型的疾病。
1、&细菌感染&通过牙体;牙周;血源性途径感染牙髓
2、&物理因素&外伤、温度、电流
3、&化学因素&消毒药物、充填材料
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复性牙髓炎
是一种病变较轻的牙髓炎。主要特点是无自发痛史,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急性牙髓炎
临床特点:
1)剧烈疼痛&& 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2)检查有牙体病变或深牙周袋
3)探痛明显
4)温度刺激敏感
5)晚期可出现轻度叩痛
应急处理:开髓引流
2、&慢性牙髓炎
临床特点: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可出现阵发性的隐痛或钝痛,病程较长,有冷、热刺激痛史。有轻度叩痛或咬合痛,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
临床分为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溃疡型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3、&残髓炎
发生在根管治疗后残留了少量牙髓发炎
4、&逆行性牙髓炎
逆行性牙髓炎的感染来源于牙周病的深牙周袋。
患牙可表现为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症状;患牙有深达根尖区的牙周袋。
三、牙髓坏死
牙髓坏死常由各型牙髓炎发展而来,也可因创伤、温度、化学刺激等各种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
1)&患牙一般无自觉症状
2)&牙冠可存在深龋、其它牙体硬组织疾病或有深牙周袋
3)&牙冠变色
4)&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四、牙髓钙化
有两种形式,结节性钙化(髓石)和弥漫性钙化。X光片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
是引起根尖周病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大多数根尖周病都来源于牙髓病,细菌经由牙体感染牙髓波及根尖周组织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急性外伤;根管治疗刺激
3、&化学刺激
根管治疗药物使用药物不当
4、&免疫因素
根尖周组织对药物或细菌的超敏反应
一、急性根尖周炎&&
是从根尖部牙周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到根尖周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可发展为牙槽骨的局限性骨髓炎,严重时还将发生为颌骨骨髓炎。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临床特点:
1)&咬合痛,患牙有浮起感
2)&持续性钝痛,定位明确
3)&有牙体疾病或牙周袋
4)&叩诊疼痛明显
5)&牙髓坏死可见牙冠变色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临床病变可分: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粘膜下脓肿三个阶段
1)&持续、剧烈的跳疼,患牙伸长感明显,轻度松动
2)&定位明确
3)&叩痛敏感
4)&根尖部粘膜红肿、前庭沟变浅
5)&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二、慢性根尖周炎
是指根管内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出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症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病变类型包括根尖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1、&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的感染刺激后产生的一团炎性肉芽组织。
临床一般无疼痛症状,有时有咀嚼乏力或不适,多有深龋,牙髓多已坏死,X光片示围绕根尖部的圆形阴影,边界清楚。
2、慢性根尖周脓肿:可由慢性根尖肉芽肿中央的细胞坏死液化形成或由急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分有窦型和无窦型。
3、慢性根尖周囊肿:可以由慢性根尖周肉芽肿或慢性根尖周脓肿发展而来。X光片示患牙根尖周有圆形透射区,囊腔周围有一条阻射的白线。
4、慢性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是根尖周组织在受到轻微、缓和及长时间的刺激生产生的骨质增生反应,X线照片上表现为根尖部局限性的不透射影像。
治疗方法:
1、&应急治疗
(1)髓引流
(2)切开排脓
(3)安抚治疗
(5)消炎止痛
2、&治疗方法
(1)盖髓术
(2)牙髓切断术
(3)根管治疗术
第四章牙周和黏膜常见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边缘性龈炎、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2、&掌握复发性口疮,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原则
3、&了解增生性龈缘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牙龈纤维瘤病、牙龈瘤、急性龈乳头炎的病因、治疗
4、&了解疱疹性口炎、雪口病的临床表现、治疗
5、&了解天疱疮、白斑、扁平苔癣
时间:1学时
第一节牙龈病
牙龈:是由覆盖着牙槽突和牙颈部的口腔粘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构成,由游离龈、附着龈和牙间乳头三部分组成。
牙龈病:是指局限于牙龈未侵犯深部牙周组织、以炎症为主的一组疾病。
内分泌功能失调
慢性消耗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
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
宿主防御机能
牙周组织反应&
一、单纯性龈炎(边缘性龈炎)
长期堆积在龈缘附近的牙面上的菌斑是牙龈炎的始动因子。
临床表现为牙龈的炎症和出血:牙龈颜色、外形、质地、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的改变
治疗原则:通过洁治术,彻底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
第二节牙周炎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形成和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的松动,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病因:见上
临床表现:
1、&牙龈的炎症和出血
2、&牙周袋形成
3、&牙槽骨吸收
4、&牙齿松动、移位
第一阶段基础治疗:
1、&控制菌斑
2、&清除牙石、平整根面
3、&全身和局部使用药物
4、&调整咬合
5、&拔除无保留价值的病牙
6、&治疗龋齿、矫正不良修复体和食物嵌塞
7、&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贫血等
第二阶段牙周手术及松牙固定:
第三阶段强身固齿和永久性修复
第四阶段定期复查
第三节口腔单纯性疱疹
病因: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飞沫、唾液等途径传染。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1)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6岁以下儿童多见,也可见于成人。
(2)全身症状较重,常有感染史,潜伏期4-7天,有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咽喉疼痛等症状
(3)口腔粘膜、牙龈红肿充血、出现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
(4)病程约为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1)成人多见,全身症状轻
(2)口唇处多发,又称复发性唇疱疹。表现为口唇及周围成簇透明水疱,破溃、结痂,病程约10天,愈后不留瘢痕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200MG、一日五次,5-7日;干扰素;聚肌胞等
2、&免疫调节剂: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米唑
3、&局部用药:漱口液;金霉素糊剂等
第四节口腔念珠菌病
病因: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雪口病、鹅口疮)
临床表现: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新生儿多见
2、&好发于颊、腭、舌、唇部位,白色凝乳状斑片,用力擦掉后可见红的粘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
3、&患儿烦躁、啼哭、哺乳困难
1、&局部用药:2%-4%碳酸氢钠溶液、龙胆紫溶液、西地碘片
2、&全身抗真菌药物:酮糠唑等
第五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
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有关因素如下
1、&免疫因素: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
2、&遗传因素
3、&环境因素:心理因素、
4、&营养缺乏:(如锌、铜、铁、硒;维生素B族等)
5、&感染因素:病毒
6、&微循环障碍
7、&系统性疾病:溃疡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和数目不同分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
轻型阿弗他溃疡:
1、&最常见,占RAU的80%
2、&1-5个散在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直径2-4MM,表浅,黄色纤维素性假膜,灼痛明显
3、&一般1-2周愈合,有自愈性和复发性
1、&局部治疗:药膜、糊剂、含漱剂等
2、&全身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左旋米唑、丙种球蛋白)、中药、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第六节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它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
白斑是肉眼所见的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应该符合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增生,而不是单纯的上皮增生。
1、&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的发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白斑患者80%-90%有吸烟习惯,饮酒、吃烫食、酸辣食物、嚼槟榔等局部理化刺激也与白斑发生有关。
2、&白色念珠菌与白斑有密切关系,白斑患者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34%
3、&全身因素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微量元素如银(Sr)、锰(Mn)、钙(Ca)
临床表现:
1、斑块状&& 口腔粘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轻度隆起、高低不平
2、颗粒状&& 口角区粘膜多见、在充血的粘膜上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糜烂和刺激痛,本型多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
3、皱纹纸状白斑&& 多发生于口底和舌腹,表面粗糙、呈灰白色或白恶色
4、疣状&& 损害呈乳白色,厚而高起,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多发生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等部位
4、&以上各型发生溃疡时称为溃疡型
口腔白斑好发部位为颊、唇、舌、口角区、前庭沟、牙龈,颊部咬合线最常见。
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1、&去除刺激因素
2、&维甲酸软膏涂布
3、&对白斑治疗过程中有增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对溃疡型、疣状、颗粒状白斑应及时手术全部切除活检
第七节口腔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病。病损可同时发生于皮肤和粘膜。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不明。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病损: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大多左右对称,87.5%发生于颊部粘膜。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条纹,白纹可以向各个方向延伸,白纹稠密时可交织成网状,稀少时可呈树枝状,也可为单线条状。但分型无重要意义。
皮肤损害:
指(趾)甲病损:
诊断:根据口腔白色角化病损间以红色充血或正常粘膜,白色细线条帽针头大小的丘疹组成网状,环形,树枝状、斑块、条纹等图形可诊断。也可活检。
治疗:目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应消除精神因素、治疗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
1、&调理全身情况
2、&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涂抹;或选用10-25MG泼尼松龙加入利多卡因局部注射
3、&刮除牙石,消除局部刺激
4、&氯喹每次125MG,每日二次口服;
5、&用洗必泰或制霉菌素液漱口
6、&中药治疗
第五章口腔局部麻醉与镇痛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口腔浸润麻醉与阻滞麻醉
2、&了解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和防治
时间:1学时
第一节局部麻醉的定义
局麻:是用局部麻醉药暂时性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各种神经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无痛状态
口腔局部麻醉常用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第二节常用局麻药物
利多卡因:酰氨类中效局部麻醉药,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具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用法与剂量:2%-4%溶液用于口腔和气管表面麻醉;0.5%-1%用于局部浸润麻醉;1%-2%用于神经阻滞麻醉。成人一次剂量不超过400MG/H,心脏传导阻滞患者慎用。
丁卡因:毒性较大,组织穿透力强,用于表面麻醉,常用浓度1%,最大剂量50-75MG。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是将渗透力强的麻醉药物涂于或喷于皮肤或粘膜表面,使末梢神经麻痹,达到痛觉消失的目的。
常用药物:1%丁卡因
主要用途: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松动牙拔除;舌根、软腭、咽部检查;气管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组织内,阻断用药部位的神经末梢的传导
常用药物:0.25%-0.5%利多卡因
主要用途: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手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
阻滞麻醉: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枝周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常用药物:1 %-2%利多卡因
主要用途:颌面部和口腔手术
注射方法:
唇侧:骨膜上浸润麻醉
腭侧:切牙孔阻滞麻醉
颊侧:骨膜上浸润麻醉
腭侧:腭大孔阻滞麻醉
颊侧:上颌结节阻滞麻醉、骨膜上浸润麻醉近中颊根
腭侧:腭大孔阻滞麻醉
颊侧:上颌结节阻滞麻醉
腭侧:腭大孔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腭阻滞麻醉&&&&&&&&&&&
第四节局麻的并发症和防治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的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
原因:恐惧、饥饿、疲劳、全身健康较差及疼痛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防治:停止注药,放平体位,松解衣领,氧气吸入、针刺人中、注射高糖
临床表现:即刻反应是注药后数秒或数分种出现血压下降、肌肉松驰、呼吸抑制或停止、意识丧失;延迟反应常见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
防治:过敏性休克,应紧急抢救,1:1000肾上腺素注射等
原因:一次用药剂量过大,药物注射到血管内,单位时间内进入血液药量超过分解速度引起
临床表现:中毒性休克症状
防治:限制一次药量;注射回抽无血.。对于中毒反应,轻者与晕厥处理相同,重者给予吸氧、输液、升血压、应用激素等抢救。
第六章牙拔除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拔牙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了解拔牙的并发症及防治
3、&了解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拔牙术是口腔外科最基本是手术,与一般外科一样,能引起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全身性疾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等,所以正确掌握拔牙适应证和禁忌证是至关重要的。
拔牙的适应证
1、&龋坏,牙冠严重破坏不能修复,而且牙根和牙周情况不适合作桩冠或覆盖义齿
2、&晚期牙周病,牙齿松动已达三度,经常牙周溢脓,影响咀嚼功能
3、&严重的根尖周病变,已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手术或牙再植术等方法进行保留
4、&额外牙、错位牙、埋伏牙等导致邻牙及组织创伤,影响美观,或导致牙列拥挤
5、&乳牙滞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或根尖外露造成口腔粘膜溃疡
6、&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牙根吸收,位置不正,不能完全萌出的阻生牙
7、&牙外伤导致牙冠折断达牙根,无法修复的牙齿
8、&因正畸需要进行减数的牙和因义齿修复需拔除的牙
9、&颌骨良性肿瘤累及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需拔除的牙
10、引起上颌窦炎、颌骨骨髓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灶牙、可能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病、肾病、有关的病灶牙
1、&血液系统疾病:造成血液凝固性降低及出血时间延长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重症高血压、近期心肌梗死、心绞痛频繁发作、心功能3-4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等。高血压180/100MMHG以下
3、&糖尿病:8MMOL/L以下
4、&甲状腺功能亢进: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脉搏100次/分以下
5、&肾脏疾病
7、&月经及妊娠期:经期可引起代偿性出血;妊娠前3个月后3 个月易导致流产和早产
8、&急性炎症期
9、&恶性肿瘤和位于放疗区的患牙
拔牙创的愈合
牙拔除后,牙槽窝内充满血液,15分钟形成血凝块;24H有成纤维细胞生长,血块机化;3-4天龈缘上皮组织生长,一周后覆盖创面,牙槽窝内开始形成内芽组织,第六天有新骨生成;4周后,新骨充满牙槽窝,3个月左右完全形成新骨,牙槽骨趋于稳定
拔牙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1、&软组织损伤
2、&牙根折断
3、&牙槽骨损伤
4、&口腔上颌窦交通
5、&其它:神经损伤、下颌关节脱位、下颌骨骨折等
术后并发症:
1、拔牙后出血&&& 可因全身因素或局部因素引起
2、拔牙后感染
急性感染:与局部有炎症、糖尿病有关。术后第二天局部疼痛、肿胀或伴有开口受限
干槽症:牙槽窝骨壁的局限性骨髓炎,在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牙槽窝空虚或有腐败血凝块伴有恶臭、颌下淋巴结肿大
慢性感染:牙槽窝内异物引起。表现为拔牙创经久不愈,周围慢性炎症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2、&了解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向颅内护散的途径
3、&熟悉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病因,掌握临床表现与治疗
4、&熟悉颌周蜂窝组织炎病因临床表现,各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5、&了解颌骨骨髓炎的病因分型及各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6、&了解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7、&了解颜面部疖痈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8、&掌握颌面部炎症切开引流的指征和方法
时间:1学时
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端,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
(2)存在许多腔窦,这些部位的温度和湿度非常有利于细菌生长
(3)口腔中牙齿的存在为感染的发生提供了特殊的条件,细菌可通过牙齿的牙周引起感染
(4)在颌骨周围存在许多潜在的组织间隙,这些间隙中的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下,有利于感染的扩散并形成颌周的蜂窝组织炎
(5)面部的静脉缺少静脉瓣,并与颅内血管交通,故面部的感染有可能向颅内扩散
(6)血运丰富,有利于对感染的抵抗,大量的淋巴结,有利于机体的防御功能。但感染也可沿淋巴途径扩散,发生区域性的淋巴结炎
2、&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1)牙源性&& 是感染的主要来源。致病菌——病变的牙体、牙周组织——牙槽骨——颌周组织
(2)腺源性&& 是指由淋巴结感染扩散而来的感染。致病菌——淋巴结——颌面部组织
(3)血源性&& 是指通过血行播散导致的口腔颌面部感染。致病菌(身体其它部位的化脓性病灶)——血液循环——口腔颌面部
(4)外伤性&& 是指皮肤、粘膜破损后发生的继发性感染
(5)医源性&& 指由于医护人员的各种技术操作未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去做而导致的感染,包括局麻、手术、各种检查等
3、&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致病菌可分为两面大类: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和一些特殊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如结核、破伤风杆菌等)引起的特异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常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口腔颌面部感染标本厌氧菌的检出率达90%以上,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梭状杆菌)等,这些厌氧菌和需氧菌共同存在形成混合感染。
4、&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化脓性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不同菌种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和脓液的特征也有不同。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局部红肿明显,脓液色黄粘稠;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脓液较稀薄,色淡黄、有时呈褐色;
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脓液稀薄,色暗黄,有特殊的臭味;
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脓液呈黄绿色,也有特殊的臭味;
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脓液有一种霉变味;
结核性脓肿称为寒性脓肿(无明显的红肿热痛现象),破溃后经久不愈,脓液中可有干酪样的坏死组织;
5、&全身表现及并发症:
中毒性休克
化脓性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或海绵窦血栓
1、&局部手术治疗: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1)脓肿切开引流
目的:1、排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减少毒素吸收;2、减轻局部组织张力,减轻水肿及疼痛,缓解对呼吸道的压迫,防止发生窒息;3、预防感染扩散,向临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血液扩散,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4、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1、&引流切口应尽量做到低位、通畅、隐蔽和安全。
2、&尽量选择口内切口,面部切口顺皮纹方向,并选择在隐蔽部位。
3、&切口时注意保护重要组织结构如面神经、动脉血管、涎腺导管及腺体。
切开引流的时机的指征:
1、&发病时间: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
2、&感染局部触之有波动感;B超报告或穿刺有脓液;
3、&脓肿已破溃,引流不畅。
4、&广泛口底蜂窝组织炎(包括腐败坏死性)肿胀出现呼吸困难,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2、&全身治疗:
抗菌素&& 应遵循有效、足量、低毒的原则。青霉素首选,可加用甲硝唑等
3、物理疗法&& 早期超短波、红外线;后期可用磁疗、紫外线促进炎症吸收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是指第三磨牙在萌出过程中因阻生或萌出不全而产生的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常见于是8-25岁的青年。
病因:牙阻生——盲袋形成——细菌生长——创伤——机体抵抗力下降
临床表现: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疼痛、肿胀,可出现张口受限。全身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检查时见有阻生齿,冠周软组织肿胀,牙周袋溢脓,口臭,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颌周间隙感染。
1、&全身使用抗菌素治疗
2、&盲袋冲洗
3、&盲袋切除、拔牙
眶下间隙感染
眶下区肿痛,上下睑水肿,鼻唇沟变浅,前庭沟丰满
多来自上颌前牙的第一双尖牙
前庭沟粘膜转折处切开粘骨膜
咬肌间隙感染
表现为下颌角区红肿,咬肌痉挛,张口受限。
来自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颌磨牙根尖周炎
在下颌角下缘下2 CM水平切口
翼颌间隙感染
临床特点:
表现为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翼下颌皱壁肿胀
感染来源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感染
口外切口:同咬肌间隙脓肿切口;口内切口:翼下颌皱壁外纵形切口
颌下间隙感染
颌下区肿胀明显,皮肤充血发红、发亮,有凹陷性水肿和压痛
感染常来自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和下颌磨牙的根尖周感染,婴幼儿常继发于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
下颌下缘下1.5-2CM水平切口
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蜂窝织炎是口底弥散性多间隙感染,包括双侧颌下、双侧舌下和颏下五个间隙。
感染来源 可分为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下颌牙齿的化脓性或坏疽性根尖周炎或第三磨牙冠周炎扩散;扁桃体炎、口炎、颏下或颌下淋巴结炎;口咽部软组织损伤后继发口底多间隙感染扩散。
临床表现:
化脓性感染病人,全身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白细胞总数升高。波及整个口底间隙,肿胀范围广泛,口底和舌头抬高。
腐败坏死性感染病人,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体温不高,白细胞数也不高,呈中毒性休克状态;局部广泛肿胀,皮肤充血发红不明显,紧张发亮,扪之坚硬如木板,触之有捻发感,口底及舌抬高,累及舌根可压迫会厌导致呼吸困难。
首先防止窒息和中毒性休克。局部尽早作切开引流,切口为平行于下颌下缘的广泛切口。
第九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2、&掌握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
3、&熟悉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
4、&了解颌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咬伤的治疗原则
时间:1学时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易受到如工伤、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而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
在救治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检查,分清轻重缓急,首先抢救生命,然后及早进行专科救治。
口腔颌面部的创伤病理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伤后出血较多,如为闭合性损伤,易形成血肿;组织反应快而重,口底、舌下、颌下部位损伤影响呼吸道通畅;而血运丰富,组织抗感染及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创口易于愈合,只要未出现明显的化脓感染,在清创后可做初期严密缝合。
2、&颌骨上的牙齿,在高速撞击中,被打折或脱位的牙和碎骨片可进入邻近组织,增加周围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机会;颌骨骨折后牙列移位和咬合关系错乱有助于骨折的诊断;牙、牙槽骨、颌骨损伤后,常利用健康牙齿来进行复位后的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是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标准。
3、&口腔颌面部腔窦多,易引起感染
4、&易发生窒息,损伤后,可因组织移位、肿胀、舌后坠、血凝块及分泌物的堵塞而引起窒息。
5、&易并发颅脑损伤和颈椎损伤
6、&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7、&造成其他解剖结构损伤,如涎腺、面神经、三叉神经损伤
8、&面部畸形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救治原则
一、保持呼吸道畅通
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发生是急救的重要一环。
窒息的原因
1、&阻塞性窒息
1)&异物阻塞咽喉部:血块、异物、组织块堵塞咽喉部,特别是昏迷病人
2)&组织移位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引起舌后坠、上颌骨横断骨折后骨折块下移
3)&肿胀压迫:口底、舌根、咽侧及颈部损伤可因血肿或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2、&吸入性窒息:昏迷的病人直接把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肺泡引起窒息
症状是烦躁、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表现,严重的可出现三凹症状
阻塞性窒息应根据阻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救
吸入性窒息的病人应进行气管切开、吸出血性分泌物和其它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肺部感染并发症
应根据出血部位、性质、和现场条件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1、&指压止血:在受伤现场,可用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暂时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
3、&敷料填塞止血
4、&结扎止血:是常用的可靠止血方法
5、&局部和全身使用止血药物止血
包扎有压迫止血、暂时性固定、保护创面、减少污染等作用
运送过程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休克等
五、防止感染
应运抗生素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清创缝合原则
1、清洗伤口:彻底清洗伤口。一般认为,细菌在进入伤口6-12小时以内,处于静止和适应环境的时期,尚未大量繁殖,而且细菌停留在损伤组织的表面,易于通过机械冲洗而被清除。
先保护伤口,洗净创口周围皮肤,再在局麻下反复清洗。
2、清理伤口:伤口清洗后,再次消毒周围皮肤,铺消毒巾,进行清创处理。原则上尽量保留组织,清除异物,检查伤口。
3、缝合伤口:是否可以缝合伤口,与是否有异物和明显化脓感染有关,与伤后时间并无直接关系。缝合时,要注意关闭创面,恢复面容,对位整齐,缝合平整。
一、上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发生率低于下颌骨,占颌骨骨折的15-20%,骨折后伤情比较严重,常伴有颅脑损伤。
临床分类:
Le Fort在1901年提出上颌骨骨折的3型分类
Le FortI型&低位水平骨折,从梨状孔外下缘、根尖下、颧牙槽嵴、上颌结节上方
Le FortII型&中位骨折,经鼻骨、泪骨、眶底、颧颌缝达上颌骨翼突缝处
Le FortIII型&高位骨折,经鼻骨、泪骨、眶内下外壁、颧额缝、颧颞缝达上颌骨翼突缝,形成颅面分离
临床表现及诊断
1、骨折移位和咬合错乱&& 上颌骨向后下移位,面部变长,上颌骨异常动度,咬合错乱
2、眼镜症&& 眶周水肿、皮下瘀血出现眼镜症
3、&耳鼻症状&& 上颌骨一颅脑紧密相邻,当发生严重的颅面分离骨折时,常合并颅底骨折,骨折线经蝶窦、额窦或筛窦时,使硬脑膜破裂,出现脑脊液鼻漏;合并颞骨岩部的骨折,可出现脑脊液耳漏。
4、&X光片或CT检查:有助于确定骨折类型和骨折线部位
二、下颌骨骨折
在颌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
1、&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
2、&临床表现与诊断
1)&骨折段移位
2)&牙龈撕裂、出血和血肿
3)&咬合错乱
4)&功能障碍
5)&骨折段异常活动
6)&X光片可明确诊断类型、范围、性质
三、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是早期复位与固定,使之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愈合,并恢复原有的解剖关系。
一般上颌骨骨折在2周内,下颌骨骨折在3周内进行。但应注意先处理患者的其他严重合并伤,一般在全身情况稳定后进行局部处理。
复位和外固定
1、&复位方法:闭合复位、牵引复位,开放复位
2、&固定方法:
1)&口内固定:是利用上下颌牙齿做为固定的依托,用钢丝在牙齿上作不同的栓结固定。分为单颌固定、颌间固定
2)&口外固定:是一类通过外固定装置对骨折进行固定的方法
3)&骨间内固定:坚固内固定是目前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病人张口功能训练的克服颌间结扎给病人带来的不便的问题。
3、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有非手术的闭合性复位固定和切开复位固定两种方式。闭合性复位固定方法包括颌间牵引和固定,适用于髁突颈部骨折成角小于30度或髁突囊内骨折等情况。方法是在患者磨牙区垫一块橡皮垫,再加颅颌绷带或颌间牵引,固定时间2-3周。如髁状突移位明显且伴有功能障碍,则应手术复位。
颧骨和颧弓骨折
临床特点和诊断
1、&骨折移位:造成局部塌陷畸形
2、&张口受限:压迫颞肌并阴碍喙突运动出现张口受限
3、&复视:颧骨构成眶外侧壁和眶下缘的大部分,颧骨骨折移位后,眼球失去支持,可造成复视。
4、&出血和瘀血:颧骨眶壁损伤后局部出血,可浸入眶周皮下、眼睑和结膜下,在眶周形成明显瘀斑。
5、&神经症状:损伤眶下神经,可出现眶下皮肤麻木感;面神经颧支受损,出现患侧眼睑闭合不全
6、&X线片:颧弓切线位,可明确骨折的部位
张口受限的伤员,应进行复位处理。
1、&口内切开复位
2、&面部小切口切开复位
3、&颞部切开复位
4、&巾钳牵拉
5、&冠状切口切开复位
第十章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
2、&掌握颞下颌关节脱位治疗
3、&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和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包括咀嚼肌紊乱、结构紊乱、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
1、&咀嚼肌紊乱
包括肌筋膜疼痛、肌炎、肌痉挛等,以肌筋膜疼痛多见。
病因:外伤、寒冷刺激、精神紧张、咬合创伤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疼痛:咀嚼肌局部持续性疼痛,张口时疼痛加剧。
2)肌肉局部压痛,关节区无压痛
3)开口受限
治疗:休息、热敷、理疗、局部封闭
2、关节结构紊乱
主要指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1)关节盘后附着松弛,关节盘被翼外肌牵拉到髁状突横嵴之前,髁状突位置正常
2)咬合关系紊乱:深覆合或长期后牙缺失,髁状突后移,关节盘位置正常
临床表现:
1)可复性盘前移位:早期以关节弹响为主要症状,关节弹响发生于开口初和闭口末;后期可出现关节绞锁和疼痛
2)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张口位和闭口位时关节盘始终位于髁状突横嵴的前方,不出现关节弹响,有开口受限、关节疼痛
可复性盘前移以保守治疗为主。
合垫治疗;修复失牙及过度磨损牙齿;
颞下颌关节脱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指下颌髁状突超越下一步正常限度,突出到关节凹以外,难以自行复回原位。最常见的是前方脱位。
急性前方脱位
1、&打哈欠、大张口进食等张口度过大,使髁状突越过关节结节的前方
2、&大张口时,颏部受到外力的打击
3、&强力张口的医疗操作,如开口器、直接喉镜、气管镜、口腔科治疗
症状和体征
呈半张口状态,不能闭口,下颌中线偏向健侧;双侧脱位,下颌前伸,面下三分之一变长。检查见咬合错乱,关节窝空虚,X光片示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方
尽早复位,一般用手法复位
第十一章涎腺常见疾病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涎腺结石与涎腺炎的关系
2、&掌握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的指征及方法
时间:1学时
第十二章口腔颌面部肿瘤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2、&了解颌面部囊肿的特点及治疗
3、&了解颌面部常见肿瘤及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了解颌面部常见的癌前病变
时间:1学时
口腔颌面部囊肿和良性肿瘤
软组织囊肿
口腔颌面部囊肿主要是非牙源性囊肿。一类属于从口腔和邻近软组织内的胚胎性残余物而来的发育性囊肿如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腮裂囊肿;一类属于腺体潴留性囊肿,如皮脂腺囊肿、涎腺囊肿。
一、皮脂腺囊肿
病因:是因皮脂腺腺管被阻塞,大量皮脂和角质碎片积蓄、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症状和体征:好发于面部,生长缓慢,位于皮内,向表面球形突起,界线清楚,与皮肤粘连
治疗:手术切除
二、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病因:由胚胎发育期残留于组织内的上皮残余发展而来或由于创伤、手术伤口内植入上皮细胞而形成
临床表现:
1、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口底
2、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3、&检查见囊肿球形隆起,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触如面团样感
治疗:手术切除
三、甲状舌管囊肿
病因:甲状舌管在胚胎第4周形成,第6周开始退化、10周消失,如上皮残余可形成囊肿或异位甲状腺
临床表现:
常见于儿童,生长慢,位于舌骨上下,呈球形。与浅面组织无粘连,常与舌骨粘连,囊肿破溃可形成瘘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和舌骨体的一部分
四、腮裂囊肿
病因:胚胎3周,头部两面侧表面形成5对斜形突起的肋弓,相互平行。腮弓与腮弓之间形成沟状的腮裂,腮裂的底部向咽部突出形成咽囊,一般认为腮裂囊肿起源于胚胎鳃裂残余组织。
临床表现:
腮裂囊肿常见于面颈部侧方,来源于第1腮裂的囊肿常位于腮腺和下颌角以上区域;来源于第2腮裂的囊肿常见,常位于颈中上部,常向咽侧壁开口;来源于第3、4腮裂的囊肿常位于颈根部。
骨组织囊肿
颌面部骨组织囊肿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分为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二大类。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的,统称为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囊肿由胚胎时期面突融合处残余上皮形成,称为面裂囊肿
1、1牙源性囊肿
分炎症性和发育性两种
1、根尖囊肿
多发于青壮年,上颌多见,病程缓慢,口腔内可见深龋、残根或死髓牙,较大的囊肿可见病牙区颌骨膨隆。X线片根尖孤立的园形透光区,界线清楚,周围有白色的骨质反应线。
2、始基囊肿
囊肿是在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由于造釉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液体渗出,积蓄于内外釉上皮之间而形成囊肿。下颌第三磨牙区多见,临床上无症状,有缺牙和颌骨膨隆,X光片显示界线清晰的骨中透光区
3、含牙囊肿(滤泡囊肿)
是在牙釉质形成之后,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液体形成。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病人有先天性缺牙,缺牙区颌骨进行性膨胀,X光片可诊断
4、牙源性角化囊肿
角化囊肿可能起源于牙板或牙板残余。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X光片显示单囊或多囊改变,可以含牙,病理检查见纤维囊壁薄,其中常见牙源性上皮岛和子囊
治疗:手术摘除
二、面裂囊肿
1、粘液腺囊肿
病因:主要由于创伤引起小粘液腺导管损伤,使粘液分泌物积聚并逐渐膨胀形成潴留性囊肿
临床表现:可发生于口腔粘膜各处,以下唇和舌尖腹侧多见,呈现半透明小泡,破溃后流出透明的粘液
治疗:手术切除
2、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是发生于口底的半透明囊性肿物,俗称“哈蟆肿”
病因:因舌下腺导管的炎症、涎石、损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狭窄或阻塞,涎液不能排出而膨胀或因导管损伤或充盈膨胀而破裂,涎液渗入周围组织间而形成
临床表现:
囊肿位于口底一侧,向上膨隆,表面粘膜变薄,呈浅兰色,触柔软,有波动感
治疗:手术摘除囊肿和舌下腺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来源于牙周膜的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多为机械刺激和炎症刺激所致,妊娠性牙龈瘤与内分泌有关。常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以前磨牙区唇颊侧多见。治疗以手术切除
造釉细胞瘤
是起源于造釉器官的真性肿瘤,多数人认为来源于造釉器或牙板上皮,也有认为来源于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或口腔粘膜的基底细胞和由绐基囊肿或含牙囊肿的衬里上皮转变而来
多发生于下颌骨,以下颌角和下颌升支多见。颌骨膨隆造成面部不对称,肿瘤侵犯下颌骨可引起牙齿松动、移位脱落。
典型造釉细胞瘤的X光片具有以下特点:
1、&多房性圆形或卵圆形阴影
2、&肿瘤中含牙或不含牙
3、&邻近肿瘤的牙根呈锯齿状吸收
4、&因肿瘤对骨组织有一定的浸润性,肿瘤周边骨质常不光滑
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应当做扩大的骨切除
长治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