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丁卜振,不揍人小游戏

一般学中医学试题成然后得到资格从医需要几年? - 我就爱健康网
一般学中医学试题成然后得到资格从医需要几年?
中医代表人类未来的医学方向(下)
中医代表人类未来的医学方向(下)
贾谦 杜艳艳周立华欧阳卫权 李仲良张晓彤张建芳
五、振兴中医的政策建议
在国家高层领导特别重视中医药的今天,我们认为,主管部门应尽快做的事情有五: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顾问委员会,且要赋予其一定权力;向国务院建议将中药审批权、中医行医执照发放权收归中医局,以使中医都能把自己的汤药制成丸散膏丹,使民间中医都有行医权(这可马上增加15万铁杆中医);向国务院建议将中医药教育权收归中医局,并利用一切办法(中医带徒、卫校培养、民办中医药学院等)尽快为农村和城市社区培养一大批能临床的中医,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医科研与临床结合,对所有实验性科研一律不予支持;允许并支持中医在临床上治疗重大疾病,如艾滋病、戒毒等。其实,说来说去,最主要的事情是提高管理人员对中医药的深刻认识,提高自信心,如此,则会有所作为,中医振兴有望。
根据10多年的研究,特别是近两年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谨供参考:
&& (一)改革体制,完善体制
&& 1.按宪法办事,设立中医部
前面已经说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在国家卫生部之下,而卫生部是西医的一统天下,处处事事都会按西医药的思路办(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先入为主嘛,因而也不怨这些同志。),所以,国家中医局办事十分为难。
宪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中西医并重。将中医局设在卫生部,由卫生部管辖,本身就是重西轻中的表现。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呼吁设立中医部。作为中医原创国,体制原本应该是在以中医为主的卫生部或称中医部下设立西医局,而“在西医为主的卫生部下设中医局”应该是欧美国家的体制。
50多年的历史证明,卫生部是西医的一统天下,中医局区区几个人只能服从卫生部的西医思路,中医人数越管越少,质量越管越差,背离中医科学越来越远。卫生部部务会上也是一个管中医的副部长面对诸多部长、副部长。到省部级卫生厅更是如此。卫生部几十年的做法是只发展西医不发展中医,从SARS到艾滋病到“禽流感”,什么时候卫生部相信过中医有效、想到过让中医上一线?何以疾控中心里面没有中医?何以传染病医院没有中医?怎能相信今后中医局不独立出来却能够发展中医,振兴中医,让中医真正能为13亿人的健康服务?
因此,应该尽快成立中医部,以便使中医药能够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按照自身规律自主发展,结束牧师管和尚的局面。
进入中医部的同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不坚持“唯科学主义”、热爱中医药事业、愿意为13亿国人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服务。
鉴于中医后继乏人,建议趁老中医健在,中医局组织中医界、哲学界、法学界的真正相信中医,有民族自信心的同志,设立中医顾问委员会,在重大政策上、法规上为中医把脉,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方向。当然,要赋予顾问委员会一定的权力,不能流于形式。
2.完善中医管理体系,收回中药管理权,中西医分业管理
迄今,个别省市和不少的地县没有中医局,中医管理体系不完善。应该尽快予以完善。西医的卫生系统十分完善,一竿子插到底,而中医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却没有完整的管理系统,如何能算是宪法规定的中西医并重。
近年,中药由国家药监局管理,除了敛财,郑筱萸还精通怎样用西药的标准消灭中药。自从药品法出台以来,药监局前后出台了187个管理条例,用的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来扼杀中药。这是典型的按照西药的管理方法和标准来管理中药。中医与中药历来不分家,也决不能分家,因此中医药界普遍希望国家将中药的管理、审批权限仍旧收归国家中医局即将来的中医部管理。中药审批权收回后,应允许中医自制丸散膏丹使用,因为这是每一个合格中医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保证疗效的必要手段。
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不能用一种办法管理。因此,王永炎院士于2005年6月在天津会议上提出中西医分业管理。也就是说中医不得开西药,西医不得开中药,各管各的,除非一个人既考了中医执照又考了西医执照。其实,这已是韩国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
(二)&完善有关中医的法律
中医近百年日渐衰落,尽管主要是思想认识造成的,但在这种认识下制定的法律起了决定的作用,所谓:法规政策决定一个学科的存亡,决定一个产业的存亡,甚至决定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存亡。一个典型例子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法中规定西医是日本唯一合法的医疗保健体系,从此,日本中医断线近百年,到上世纪60年代才又开始重新使用中药,近年才开始中医教学。日本的这一错误做法,被我国的“海归”带回,掀起了“废医存药”的恶流,直至去年又出现了要彻底消灭中医的“逆流”。百年来中医日趋式微,是民族虚无主义以及由之制定的政策法规造成的。因此,今天要对中医满怀信心并以此重新制定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法规政策,给中医以宽松环境,保障中医药自主发展。
&& 1.尽快出台中医药法
人大已经决定给中医药立法,这是中医界的大喜事。我们曾一再表示,中医药法制定的立足点既不能放在管理上,也不能放在保护上,也不能放在创新上,而要放在“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上。
遗憾的是,在呈送卫生部的最终草稿中,仍然写入了“鼓励中医药院校开展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建议把这一段删去,否则,最终会断送中医药。不仅中医药法中别提,在各种文件、政策、规定中,也要拿出中国人的志气,别再提中西医结合了,我们从不排斥西医,只能提中西医配合;事实上,几十年来,中西医从来命运结合过,只是进行过配合治疗。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中医是先进的、成熟的甚至是超前的医学。
&& 2.制定中医执业医师法,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上所述,现行的《执业医师法》不适合对中医的管理,那只适合西医。按今天的《医师法》,会将中医彻底消灭光。需要尽快组织制定中医的执业医师法。
中医医师法应该承认师承、家传和自学。这是中医的发展规律之一,是几千年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绝非某些人说的是落后的方法。中医高等院校也必须尽早让学生跟师临床,否则,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临床中医。
中医行医证应由中医药管理局系统颁发,而不应该由卫生系统盖章。这不是争权,是因为卫生部、卫生局不懂中医,当然也不懂中医的发展规律和成才规律。中医执业医师证的发放权应该收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民间中医未受西化影响,保留了相当一部分中医精华,是振兴中医的主要力量之一。要看疗效而不是看文凭。只要是当地群众认可,当地卫生局推荐,就应该给他们发行医证。当然,民间中医所学的理论可能不系统,也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是以后应该引导和组织他们进一步学习提高的问题。
按清末民初的人口与中医比例,我们今天至少应有260万中医,实际只有22万,且绝大多数尚需进一步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当今中医数量太少,应不拘一格降人才。民间中医传承下来的种种中医精华,可以服务于民众健康,丰富中医理论。尤其是,当年民办的光明中医函授学院培养了10万中医,他们临床好,有真本事,治好了不少现代医学治不了的疑难症;就临床水平而言,他们不亚于正规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退一步说,他们的水平至少比卫校学生高吧,卫校毕业生都可以行医,光明中医函大毕业生何以不能,应该尽快予以承认。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提高疗效,而不是讲清理论。尽快给他们发行医证,既方便群众医疗,又可使他们不必违规行医,更可以使群众看到我们的中医局真是中医的娘家,真为中医办事,真能解决民众疾苦,真是要振兴中医,真是要复兴中华文化;也可显示出当年批准成立光明中医的行政延续性,也为中医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树立典范。
此外,就我们调研,在国家尚未来得及顾及艾滋病的2001年,14路民间中医主动上艾滋病村,免费为患者治疗,且不说疗效甚佳,就这种精神也是了不起的;他们没有行医资格,责任不在他们,在于有关部门执行了错误的不适用于中医的《执业医师法》。应该发给行医证,并把他们组织起来,一方面予以资助,继续艾滋病临床研究,以期从中筛选出较为普适的处方,并探索出什么情况下如何加减,如何综合治疗;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学习理论,进一步提高。
从本研究的《分报告集》中雷京国、卢中华给科技部程部长的信以及其他民间中医来信可以看出,他们热爱中医,渴望用他们掌握的中医知识为人民健康服务。程部长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应该在思想上、制度上彻底解放中医。”程部长还说:“尽快对《执业医师法》中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条文进行修订,改变有关管理政策,制定符合中医规律的准入考核标准和技术传承制度,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解放民间中医,量才使用,把长期游离于体制外的这支民间力量纳入正常渠道管理,变成国家的财富。”
总之,对目前的15万民间中医,都应该全面调查,一一登记,发给行医证。正如四川省刘晓峰副省长所要求的那样。这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壮大中医队伍的捷径。只有如此,中医在此次医改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 3.中医应该进入疾控中心
2003年SARS的流行,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若非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让中医介入治疗,损失将更大。中医介入艾滋病治疗,马上取得很好疗效,说明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是中医的绝对优势。
2004年以来,“禽流感”闹得沸沸扬扬。目前,各国都在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寻找杀灭病毒的药物及预防的疫苗,希图解决“禽流感”问题,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各种致病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药物与疫苗研究几乎永远赶不上病毒的变异。而且,疫苗使用率不到2%,如果“禽流感”大爆发,2%的疫苗注射率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中医历来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特别注意人体的自康复能力,这才是防治流感等疾病的根本。然而,我国的卫生防疫工作、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几乎完全忽视或淡忘了中医的药物特别是中医非药物疗法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仍然走西方已然淘汰的生物医学模式老路,忽视环境和社会因素,忽视人的能动性,把病人只当成被动治疗的对象。尤其是当前防治“禽流感”的理念与策略,只注重了病毒本身,而忽视了中医对人体在抗流感过程中自我保护的适应性反应和独立的主动性抗病能力的调动。
魏慧王强主任医师系统提出了“防治流行性感冒保健新法——新世纪医学模式应用”等全新的应对“禽流感”的中医的理念、思路、措施与方法(如艾灸法、按摩法、火罐法、热盐包法、电吹风法和导引运动法等),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少培训和推广实践,深受广大群众、专家与学者的欢迎与好评。
新世纪医学防治模式可以做到比当前采用的常规防治手段更加全面妥善、经济省钱、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而且人人可以学会,可操作性强。并能充分展现中国养生医学的以人为本、天人相应的理念与科学内涵。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治中,应采用与贯彻新世纪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治疗与在医生指导下自我主动治疗相结合)来应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国家中医局应该组织推广这样的非药物疗法,让所有的医生都能学会,让尽可能多的民众都能了解。
我们曾找过疾控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希望就中医介入“禽流感”问题与他谈谈,希望他能了解中医的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可以解决“禽流感”。然而,人家不感兴趣,让我们去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迄今为止,中医没有进入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这是卫生部同志不懂中医所致,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没有尽到自己为中医说话、为中医争取上前线机会的责任,也说明中医局并未真正认识中医的优势。
我们建议,中医局应该说服卫生部,应该让中医进入疾病控制中心,否则就是“对中医的无知和对中医现代疗效的抹杀”,也是对人民健康不负责任。
&& 4.允许中医自制丸散膏丹
日,为民间中医到艾滋病村免费治疗艾滋病问题,国家药监局注册司的同志与我们课题组讨论了一天。我们认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必须会把自己开的汤药制成丸散膏丹;治疗中,开始往往用汤剂,快;治到一定程度,改用丸散膏丹,方便。丸散膏丹是中医用药的一部分,应该允许中医自制丸散膏丹使用,只要不拿到市场销售,不能视为假药。药监局谢处长同意我们意见,允诺我们,他们很快会发红头文件,允许中医自制丸散膏丹。遗憾的是,不知哪两位大人物给郑筱萸写信,要求“严格中药管理”,于是,答应的红头文件就再也发不下来了。
不仅要允许中医自制丸散膏丹,而且应该允许医院自制院内制剂,别搞那么复杂的报批程序了,尤其不能再要求医院制剂室达到什么GMP标准。中药与食品一样,谁吃的汤药是在GMP车间熬制的?谁家的米饭、馒头是在GMP厨房做出来的?我们到甘肃武都调研,武都中医院过去几十种院内制剂都不生产了,因为没有钱改善制剂室,达不到(其实不必达到)GMP标准。这是置老百姓死活于不顾,只知自己按照死规定办事,实际是以“依法办事”掩盖自己的无能和官僚主义。
程津培部长说:要“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中草药;改革国家监督和管理的机制和办法,以道德机制和乡风民俗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 5.执业医师不应限制执业地点
《执业医师法》规定,执业医师由县级以上卫生部门注册,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但未对“执业地点”的含义进行界定;也未有条款明确规定禁止异地执业,可以推论《执业医师法》是允许异地执业的。但《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实质上是不允许医师跨省执业。
我国律师、注册会计师承揽业务不受地域限制。执业医师作为同样性质的专业人士,其承接诊疗业务也应不受地域限制。对待医师的管理可以借鉴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管理方式。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百名医学专家峰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约七成执业医师希望允许依法异地行医,即中国210万执业医师中,有71.7%呼吁“医师职业社会化”。
明确规定医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激励医术精湛的专家医师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有助于医疗打破垄断,鼓励人才流动、人才竞争。目前根据医疗机构所在地确定管理部门级别的做法,容易导致大医院垄断人才,限制人员流动。允许中医师异地执业能够使中医药事业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尤其是为农村医疗和社区保健提供便利服务,有利于消除由于脱离实际的硬性人为规定打击面过宽的弊病,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孤立和打击真正的江湖骗子。
(三)&中医教育必须全面改革
到1966年,我国中医高等院校共培养了5600名中医,这些毕业生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多数都是今日的骨干,可惜都已退休,垂垂老矣。
人才是关键,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已经喊了几十年。近28年培养的中医毕业生,数量不够,质量不行,全是“中西医结合人才”,学生基本上不会以中医思维看病,且毕业后90%以上不从事中医临床,或做医药代表或改行他业。因此,中医人才培养制度必须全面改革,中医高等教育也必须全面改革。
若不能尽快培养一大批铁杆中医,中医就真的彻底消亡了,届时,我们真的要从国外引进中医了。
&& 1.允许民间创办中医药学院
光明中医函大的成立,为我国中医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首开先河;不少人反映,他们组编的中医高等教育的函授教材,比正规中医院校的教材要好,为中医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医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临床人才;办学方向正确,花钱少,办了大事。今后,不仅应该允许光明中医重新恢复,而且应该鼓励创办更多的民办中医药学院,以解决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严重问题。如果我国不能在三五年内兴办三五十所中医民办中医药学院,光靠今天的32所中医高等院校,大约再有十年时间中医就彻底没有了。
有人会担心这样的学校拿不到国家承认的文凭,被称为“野鸡大学”。第一,国家没有必要把文凭发放卡得太紧,关键是看他是否学到了东西。光明中医的学生虽然没有教育部发的文凭,临床只有比正规院校的强;他们所以敢于“非法行医”,是因为他们医术高,有人找他们看病。第二,优胜劣汰,民办中医院校如果培养不出高水平中医,自然会被淘汰,何需多虑!
我们曾经在2005年的研究报告《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中说:“再过一段时间,我国足够强大了,中医药在国内也确立了自己的战略地位,成为国人健康保障的主要体系,世界各国会到我国取中医药的真经的。届时,我国将会在各国建立中医药连锁店,每个店有医有药,不仅给患者诊病给药,不仅施以各种非药物疗法,更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教给‘患者’如何自行养生保健、如何运动,那将不再是简单的治疗,而是新型的医学模式,不仅使人人享有健康,而且不会增加医疗保健费用。”换句话说,中医肯定要走向世界,解决世界人民健康问题。到那时,需要在世界建立上千万个连锁店,以每个店两个中医计算,也需要两千万中医。如果我们不采用各种途径培养人才,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2.要承认师承、家传、自学的成才之路,允许所有中医带徒
西学东渐之后,似乎什么都得办成西学的样子。卫生部下属单位就有博士说:“师徒模式也是不可取的,只能作为补充,是落后的手段。”其实,历史经验证明,有些人才固然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培养,也可以通过师承、家传、自学培养。京剧和中医就是如此。
邓铁涛老先生撰文说:蒲辅周先生,是杰出的医学家,他的学术水平,举国公认为一代宗师;他十五岁随父亲学医,三年独立应诊。岳美中先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不但没有学过西医,也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只短期读过陆渊雷的中医函授,但他也是20世纪一代宗师。研究流行性出血热取得卓越成绩的南京名医周仲英和江西名医万有生,也没有学过多少西医课。双桥老太太不识字,但她的拨正疗法使世界医学解决不了的腰腿痛,一次手法而愈。军医冯天有学得后,震动一时,立成名医,但只学得罗老太太一招耳。
邓老的这段话表明,中医人才并非只有院校才能培养。自学、家传、师承,均可培养出名医。中医属意会知识范畴,更适于师徒传承和自学,这已为几千年历史所证实。我们何必要把这一条中医成才之路堵死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为培养中医人才费尽了心机,想了许多办法。如,几次从全国遴选几百位名老中医,让他们带徒弟。想法很好,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步伐太小,只能培养数量有限的人才,或者说“把中医保护起来了”,但没有发展起来。包括民间中医在内的临床五年以上的中医,都应该可以带徒弟。中医讲究跟师,并非只跟一个老师。往往出徒之后,还要游学,到处拜师。犹如九纹龙史进的第一个师父打虎将李忠武艺不强,又多次拜师,直至最后拜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为师一样。广东省中医院有个欧阳卫权,除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到处拜师,这种精神值得中医界学习。
我们还记得,日本明治维新时宪法明确规定,西医是唯一合法的医疗保健体系,但也规定原有的中医仍可行医,只是不许带徒。当时的中医只是考虑自己可以行医,没有多想,故没有坚决反对。几年后才意识到这会断子绝孙,再反对也没用了。今天,我们已发文件对有一技之长者发给一技之长证,使之能合法行医。然而,如果不许他们以及所有中医带徒弟,光靠32所中医院校,中医还是要消亡的。日本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考虑,我们不能重蹈日本覆辙。
&& 3.中医高等教育内容和方法必须改革
一百年来,由不准中医办学到只许按照现代医学规范办中医院校来培养人才,并用现代医学基础理论替换了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一版不如一版,六版中医教材的编写,将原本精炼简略的内容编得繁琐重复,将原本系统的整体割裂得支离破碎,内容惟恐不杂,种数惟恐不多,划分惟恐不细,其结果无非是版权页上的编写人数增加了,印刷用的纸张油墨增加了,系统科学的联系打乱了,中医药学术被西医内容与编写者的私欲严重扭曲、扼杀了。今天,中医院校的教材把许多中医精华删去了,经典都变成了选修课;号称学的中医,多半内容是西医知识,学生头脑都搅混了;外语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博士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所以,李金庸李老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中医高等院校培养的是中医的掘墓人;崔月梨部长说毕业生是两个中专生。
韩启德委员长在广州讲:“按照邓老说的,在我们中医药大学里面,如果将外语及其它的课程等全部算上,与中医的比例达到2﹕8,能不能实现?如果有困难的话,能不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里面先做一个试验,让两三百人专门学中医,不学西医。”
其实,中医院校都可以试着做起来,诚如韩启德委员长所说,应该引领政策,而不是跟着政策跑。事实上,山东中医药大学近两年已经举办了传统中医班,初见成效。
教育部是管教育的,不懂中医,并不清楚中医院校应该教些什么内容。建议:趁老中医们健在,组织中医大家,尤其是没有西化的大家,并吸收民间中医参加,共同拟定教育内容,重新修订教材,让我们的学生学到中医的真谛,不要成为二把刀,更不要成为西医的医佐。
国家中医局应该在中医高等教育上引领政策,而不是跟在不符合中医教育规律的、应该修订完善的政策后面跑,中医教育应该走自己的路:
&& 中医高等院校的学生应该早临床早跟师;
学生进校首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借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 招收学生应该重悟性而非知识之多寡;
对中医院校学生而言,外语应是选修课,基本不开西医课;
应该试验从初中和小学毕业生中挑选学生,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过多的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教育,易于接受中医为代表的东方的形象思维,易于学好中医,易于出名家大师。
&& 中医教育之管理应该从教育部收归中医局。
&& 4.中医药院校学生应按50年代师范学生待遇
我国急需大量高水平中医,一则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则全面继承中医药学术精华,三则为中医走向世界建立全球性中医药诊所连锁店准备人才。但是,我国今日之中医院校一则少二则小三则许多人不了解而不愿上。为了吸引学生读中医,应该像五十年代师范学院培养中学教师一样,让中医院校学生免费上学,免费吃住,并发给一定的生活费。
为鼓励年轻人上师范,当教师,当年但凡师范院校的学生,一律享受助学金,吃住等一切费用全由国家负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学教师,保障了9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中教育。1985年,我国只有中学教师296.7万人,国家一重视,到2003年,增加到502.5万人,不到20年时间,一下增加了200余万人。只要重视中医人才培养,国家的中医院校、民办中医院校,加上允许五年以上中医带徒,允许家传,允许自学,用不了20年,中医人才也会达到二三百万甚至更多。
&& 5.不应取消中医的中专学校
西医要从初中生中招生,由于卫校条件所限,学三年不一定能当个好大夫。中医与西医不同,十五六岁学中医,三年就可学成;蒲辅周15岁随父学医,三年独立应诊;陆广莘17岁从师学医,三年自己开诊所。其实,只要有好教师,教材得当,中专一样可以培养出名医。岳美中不就是短期读过陆渊雷的中医函授吗?由此可见,卫校完全可以为农村多快好省的培养一大批不错的中医,不知为什么卫生部突然决定不许卫校再培养中医?建议卫生部收回成命,允许各地利用卫校为当地培养中医,尽快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四)中医医疗必须坚持中医特色
上面已经说过,中医有诸多优势,但必须坚持中医特色才能发挥中医优势。无论是中医院还是个体中医,都必须姓中,坚持中医特色。借现代化之名,大量购买、采用所谓先进的仪器设备,叫喊西医确诊疾病中医再分型治疗,必将把中医引向消亡之路;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被“把医疗推向市场”的错误政策逼迫而为的。
&& 一句话,中医医疗必须坚持中医特色。
&& 1.组织中医重温四大经典,坚定中医信念
数年前,邓铁涛老先生就建议广东省中医院组织所有中医重温四大经典。吕玉波院长精心组织,不仅组织学习、研讨四大经典,而且开研讨会出论文集,遂使广东省中医院在SARS肆虐期间敢以中医为主向SARS宣战,取得重大胜利。重温四大经典,坚定中医信念,培养铁杆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做出了表率,这也是他们对中医发展的一大贡献。今天,深圳市中医处也已开始组织全市中医轮流参加培训班,重新学习四大经典。如此,广东省很快会成为中医药强省。
中医后继乏人,已由百年前的80万人锐减为今天的22万人,且由于教育的问题,大多数不太相信中医,不太会用中医思路看病。尽管如此,这20多万中医毕竟都有相当深厚的中医功底,效仿广东省中医院,组织中医重温四大经典,用不了三两年,都会成为相当好的中医,成为中医继承发展的骨干。
&& 2.中医大夫晋升要以临床水平为主
当今我们处处学习西方,升职称、加工资,都依据论文数量和承担课题的级别及其“科学性”。这并非好办法。中医四大经典之所以可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时人们写文章并不是为了提职称挣稿费。今日论文数量可谓多矣,评职称、申请课题、报奖等全靠论文数量,全靠在外国杂志发表过多少论文,全靠SCI收录了几篇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有多少能流传三二十年?美国30年花2000亿美元研究癌症,发表175万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追求论文数量已经成了一种普遍恶习,也严重影响到中医界。
一个中医大夫的职责就是看病,不能要求他承担过几项什么等级的课题,不能要求他发表多少论文,尤其不能要求他的论文在国外发表,被SCI收录,因为外国没有中医、不懂中医,怎么会发表和收录你的中医论文呢?!如果一篇中医药论文被外国杂志发表,那往往就是将一味中药进行植物化学分析的文章,其实与中医药无涉。一位好的中医临床家主要是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治好患者的病,特别是急重症和疑难杂症,而不在于他发布了几篇论文。
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政策,迅速扭转这种怪现象,以疗效评价大夫的水平,以患者的的意见评价大夫水平。我国历史上从来就是以疗效评定大夫的。
&& 3.中医院管理条例应该废止
众所周知,西医认门,中医认人。也就是说,西医院的门越大越好,因其设备齐全,科室多,技术先进,各科室相互配合才能诊断。中医从不搞大型医院,且从不搞病床,都是家庭病床,中医遍布全国,十里八里,病人一叫就去,即使太医院为嫔妃看病亦是如此;中医不必好多医生联合诊断,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医生,关键在于医生水平要高,所以认人。
医院管理条例按西医院要求,将医院分为三六九等,每一等都有设备要求,人员要求,占地面积要求等等,与中医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中医不需要西医的各种设备仪器,那些东西对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几乎毫无用处。有人认为那些先进,那是对西医先进,对西医有用,对中医则不然。在特殊情况下仪器设备对中医也许会有点用,但望闻问切实际上解决了绝大多数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特色。李致重先生提出,中医见瘤不治瘤,仍是辨证论治。要求某等级的中医院要有什么仪器设备,实际上是邯郸学步,引导中医院丢弃自己的特色,邯郸步没学会,忘记了自己怎么走路,最后只能爬着回家。中医院不姓中,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又抬高了中医师开设门诊部的资格,已停止批准新设个人门诊部,旧有门诊必须大于300平方米,这增加了民间中医的注册难度。这实际上又是要限制中医。中医门诊要那么大的面积干什么?
中医院就是中医院,不是西医院,应有自己的标准;中医门诊就是中医门诊,无需仪器设备,要降低中医门诊准入条件。给中医点宽松环境。尤其应该鼓励中医师、特别是已从医院退休的老中医自行开业,以方便群众看病。而且医保应该允许到所有中医院、甚至个体中医那里看病。就是在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保险公司也为到中医诊所、针灸诊所看病付费;我们在民营饭店公款吃喝都能报销,却将民营中医医院和诊所排斥于报销范围之外,实际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 4.中医院应组织医生拜师学艺
在邓老建议下,广东省中医院延请全国名老中医前去带徒授艺,每位老中医带两位徒弟,并举行了盛大的拜师会,广为宣传,培养了大批人才,明显提高了临床水平。最近又聘请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和有绝招的民间中医前去讲课,带徒,开创了从民间吸取营养之先河,创造了要让中医院姓中的榜样。
我们发现,不少中医院组织其中医外出进修西医,或鼓励他们读西医博士。例如,河北省赵县中医院近些年共分配去20多个中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但是,这些原来学中医的学生现在大多数都能上手术台了。由于中医看病的收入实在太低,这些大学生都改行考了西医的执业医师,并到省里或者京城的大医院参加培训,成了西医外科、内科都看的“中西医结合大夫”,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能做开颅手术了。这种情况与广东省中医院适成鲜明对比。
建议鼓励中医院派人跟随名老中医学艺,而不要管他们是否有行医证,或请他们到中医院讲课和指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值得向他们学习。他们能把祖宗留下的中医精髓继承下来,这种继承本身就应该得到鼓励。
&& 5.中医的病历只应该写中医的诊断
按照有关部门规定,中医写病历时要用中西医两种说法写病历,既要按中医说法写明脉象、诊断,又必须按西医思路写清病名等。有领导对我们说:这是对中医要求高,是好事。这哪里是好事,是引导中医西化,同样是一种歧视:西医为什么不写两种病历?这种做法是要说明我们中医正在向西医水平努力!还是认为中医不科学,要去傍大款!
&& 建议明确规定中医不再书写西医格式的病历。
&& 6.中医医疗事故只能由中医鉴定
中西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医疗保健体系,西医不懂中医的思路与理论。西医的医疗事故从来是由西医鉴定的,从来不让中医介入;然而,中医方面的“医疗事故”可以说全部是由西医按照西医的标准去鉴定的。这是对中医的歧视。如果不算是一种霸权的话,也是越俎代庖。在西方,从来也没有把西医学划入科学范畴,中国有些人硬要说西医是科学;科学就科学吧,我们有些人硬要把“科学”当成真理的代名词,于是产生“唯科学主义”,于是要求中医的“医疗事故”必须由“科学的西医”来鉴定,于是中医只好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不敢运用自己的特长,不敢运用自己的方法和药物,不敢用中医中药治疗急症病人,只得跟西医一样去搞各种检查化验以保护自己,导致中医全盘西化,导致中医院不姓中,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导致中医超前的防治急性病的理论和技术退出了急症阵地。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所以,李可老先生“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现代医学天天在合法(却并不一定合理)地杀人,而且是把你口袋掏空以后再杀,而且杀了你你还得感谢他!(见《中医战略》序七,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任何医学都有治不好的病人,中医也不例外,但中医失误甚少。我们绝不应该让所谓科学的、根本不懂中医的专家来鉴定中医医疗事故。我们建议,中医的医疗事故只能由中医专家进行鉴定,也只有中医专家才有资格鉴定中医的医疗事故。
&& 7.允许坐堂医存在,允许老中医行医
中药与西药不同,中药必须辨证使用。西药可以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现在我们也跟在人家后面把中药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是漠视甚至抹杀中医药特色。比如,感冒了,应该买什么中药?今天二把刀的中医尚且分不清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叫一般百姓如何区分?如何去购买那些OTC“感冒”中药?把中药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郑筱萸扼杀中医药的举措之一。中药就不能如此划分。几千年来我们解决诸如此类问题靠的就是中药店的坐堂医。望闻问切之后,开一副汤药,或者开点成药(包括膏药),方便群众。坐堂医不能取消。如此,抹杀了中医特色,限制了中医优势的发挥。
今天,北京一些大的中药店依然有“坐堂医”,但相当一部分是假的,为某药厂推销其诸如治疗癌症的医药产品。这是以推销为目的的行为,自当取缔,不能与真正的坐堂医相提并论。
有些老中医退休了,如果回老家治病,因为执业医师证两年一换,两年以后没有工作单位了,你回到自己家乡就不给换,不给换你再行医,就是非法行医,马上就抓起来。老中医是国家宝贝,所以,要改变一些规定,如退休年龄、定点注册、退休后行医等。
&& (五)中医科研必须走自己的路
中医的科研几乎全是跟在西医后面爬行,完全忘记了中医药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只是千方百计用西医药的思路、方法、设备来验证中医的科学性。因此,在科研思路、招标思想、评审体系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 1.中医科研要走自己的路
几十年来,中医科研是模仿西医紧跟西医做法来“发展”中医,“验证”中医,丢了中医特色,所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成果。例如:西医有抗生素,我们就千方百计要从中药中找出能杀死细菌的中药;折腾了几年,从清热解毒的中药中没有找到杀细菌的中药,倒是没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五味子有一点作用,也不是很强。
西医要找抗病毒药,我们也要从中药中寻找抗病毒中药。SARS来了,开的是抗病毒的预防方子,说其中一味药——贯仲是抗病毒的。这还是中医吗?中医治SARS是这个原理吗?当然不是。
西医要搞耗子实验,我们也赶快搞动物模型,迄今也未见真正的模型搞出来;
西医研究到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我们也要求我们的中医研究生做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西方提出基因组,我们马上提出基因组是中医发展的突破口;
西方提出循证概念,我们拼命鼓吹,认为中医必须采用循证医学,据不少老专家说,循证方法并不适合中医,尤其不能将之称为“循证医学”。
&& 我们不能再邯郸学步了。
我们中医的科研应该搞出中医自己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例如中医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中药审评标准。我们不仅没有这么做,反倒几乎全面采用西医的诊断标准,按西药标准评判中药。中医的科研应该以临床为主,而不能以实验为主。
所以,这些年的科研成果对中医的临床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就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也只能误导临床。附录中欧阳卫权医生的文章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建议中医科研改变思路,但凡西医思路的,实验的,不要资助。也建议换一换评审专家,不要老是那么几个人,尤其是,中医药的科研,千万别请西医药专家评审,找几个真懂中医没有西化的人当评审专家,免得大家说我们的专家是学霸。我们觉得,这一点我们要向苏联学习:李森科事件出来后,苏联反思了,对所有590个学派都予以支持,而不仅仅支持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技竞争力依然很强,盖源于此。
如果不能改变这样的研究思路,为了不浪费纳税人的钱,为了不耽误研究人员的青春,为了不让中医药更快的灭亡,建议停止一切中医中药的科研。
&& 2.改变目前的科研支持思路
我们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中医项目能否立项,往往只看“先进的”生化指标和时髦的标题,大胆的假说,而不考虑是否合乎中医自身规律以及能否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个别人的学霸作风已经影响了对SARS、艾滋病、戒毒、癌症等课题的评审公平性。一个例子是:有人以“中医治虚劳研究”为标题投标,未果;后把标题改为“中医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机理研究”,中了市级课题;次年再以“中医药对CFS的作用机理”为标题,竟又中了更高层次的标。内容一样,三易标题,中标级别依次上升,成了“以西审中”的典型事例。
不应只根据专家意见决定是否立项,主管部门应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应有自己的科研支持思路,而且对于民间中医、民办机构同样应该支持。建议对民间的课题申请以及不符合主流思想的申请,特别予以支持,哪怕资助经费少一点也行。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从日心说到苏共布尔什维克(少数派)都是如此。
例如,八路民间中医主动到艾滋病村为患者免费治疗,效果甚好,吴仪同志也有批示,我们以及民间中医两次向有关领导汇报,原本应该肯定他们的成绩,组织人员到他们治疗点去考察,将他们组织起来,予以资助,极有可能筛选出较为普适的处方及辨证加减的方法,有千百万元就可产生重大成果,既为中华民族争光,又可解除患者之苦;却不去花这个钱。其实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瞧不起民间中医,犹如当年国民党军队看不起共产党的民兵、游击队一样:“你们老百姓都能打日本,还要我们军人干什么?”。说穿了,蒲辅周、岳美中等中医大家在调入中医研究院之前也是民间中医,也没有中医大学文凭。
又如,魏慧强教授提出新世纪医学模式,专家认为,完全可用以解决“禽流感”问题,可以作为防治现代医学没有有效防治途径的“禽流感”的重要防治措施;自2005年10月我们就这一方法召开研讨会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有关部门的人员踢皮球,至今不予支持推广。2006年,我国为“禽流感”防治花费了20亿元人民币,并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我们为此找过疾控中心,人家说,你们应该找中医局。
因此,建议主管部门改变中医科研支持思路,中医大有作为。不改变思路,好的东西会被掩盖,中医难以发展,人民健康难以保障。建议中医局深入调查,发现苗头,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以振兴中医为重,以群众健康为重,予以支持,而不论其出身和地位。
&& 3.中药研究不要变成植物化学研究
十年前开始大力推行中药现代化。提出现代化的原意也许很好,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各行各业都要与时俱进,关键在于现代化的路径、目的:是按中医药自身规律发展,还是跟在西医药后面“现代化”。目前中药研究已不再研究中药的药性,而是研究其化学成分,寻找“有效成分”,分离提取,走到了西药和西方植物药的路上。这些问题早已在2002年我们撰写的《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反思》一文中说清楚了。
中医中药历来不分家,硬按西医药方式分家;分家不说,中医院校的中药系或中药学院,所学课程完全是西方植物化学那一套:第一不认药,第二不会炮制,第三所学全是有效成分分离提取。这样的学生将来能当执业中药师吗?能承担中药的科研工作吗?能把中药传承下去吗?
我们搞出了青蒿素,有关大专家猛吹“中药现代化就是要搞像青蒿素这样的一类新中药”。其实他就没有弄清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他的学生自然更弄不清了:青蒿是中药,青蒿素是西药;中药就没有一类新药,一类新药就不是中药!
洋人从我们的八角茴香中提取出抗病毒的有效成分“达菲”,成了预防“禽流感”的“香饽饽”,我国也争相购买储存,不少人后悔我们自己没有研究出“
达菲”:我们的中药让人家研究出来了。
其实,我们不必后悔。“达菲”不是中药。中药只要搞成单体,就不再是中药,必然产生毒副作用,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药品寿命也不会太长。自日至日,全世界一共报告了103起与“达菲”有关的毒副作用案例。无独有偶,英国观察家报日罗宾·麦基报道(标题:禽流感药物具有致命威胁),发现服食“达菲”后的排泄物会污染水源,导致生态灾难,而且十分厉害。
中药的提取物不是中药。自从化学分析方法传入我国的近百年来,从植物中提取出了麻黄素、黄连素、青蒿素等六七十种素,没有一种是中药。中药应用几千年,没有因其毒副作用而被淘汰者(只有关木通被药监局错误地淘汰了),也没有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也不污染环境。八角无毒而达菲有毒正说明中药与西药不同,不能走人家的路。我们的科研必须研究中药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与归经,必须要把祖宗的认药、炮制全面继承下来。不要把中药研究变成植化研究。
化学分析有用,但不能说明中药的好坏与效能,正如对酒和茶的化学分析无法确定其优劣一样,也正如研究人参近百年而说不出其功效一样。
因此不要把植化当成中药现代化。
最好不要再提现代化了,第一,现代化易于使人误以为中医药太古老、太传统、不科学,否定了中医药的先进性;第二,现代化以西方科学为标准,以西医药为科学,事实上中西医药是完全不同的体系,中医药不可能向西医药靠拢。
&& 4.不要再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
过去,领导讲话,乃至有的文件,总是强调中医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科学化”,“现代化”,
“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中医是“传统医学”,译成英文则称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也许其心甚好,结果适得其反,使人们认为中医糟粕太多。其实,世界上任何学问都在不断发展,都在不断否定自己过去的一些东西,中医也不例外。但是,与世界其他医学相比,中医药学最完整,最系统,最先进,最能化繁为简地解决人们健康问题。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而非喊叫我们有糟粕,喊叫我们要“现代化”“科学化”。试想,现代医学的糟粕比我们中医多多了,百年来上市的化学合成药品绝大多数已被淘汰,我们为什么不喊叫现代医药学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呢?因为我们一些同志认为人家科学,人家现代。再试想,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中医精华不是都已经被当作糟粕抛弃了吗?不是有人喊叫四大经典要作为选修课吗?我们应该认识到,诸如此类提法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在作怪,是一种没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众所周知,“传统”一词作为名词用时,如发扬革命传统,是个正面词,而作为修饰词用,则有贬义。国内如此,国际如此。澳大利亚林子强先生早就提出,中医是中国医学,不要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由于他的提倡,澳大利亚说Chinese
Medicine,不说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因此,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自我贬低,中医不仅是传统的,而且是现代的,更是将来的,中医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方向。
标准化、规范化,这是对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有中医药自己的标准,自己的规范,而不是套人家的标准规范,不是亦步亦趋。医师法、药品法够标准了吧,那是人家的标准规范,不是我们中医的。又如,西医治疗艾滋病的标准是看CD4细胞是否上升,病毒载量是否下降,但一停药就反弹。我们提出的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标准是:患者能吃能睡能劳动,能上养老下养小,不要国家照顾,而不管其CD4细胞和病毒载量如何。我们的管理部门只认西医标准,因此对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成绩视而不见。如此,越是过于强调标准、规范,中医越完蛋。要时刻不忘的是,中医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我们要在原创性上作文章,要在方法论上作文章,要有自己的标准,绝不能与西医的接轨!
&& (六)转变价值观念,振兴中医
中医的日渐消亡,首先是两次“海归”带回来的崇洋观念和鸦片战争失败后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作祟,但价值观念的错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物价局总觉得中医这么简单,三个指头摸摸就看了病,太不值钱了。因此对中西医治疗的定价明显不当,显示出我们价值观念有问题。
众所周知,西医全凭仪器设备诊断,离开了仪器设备,可以说无法诊断。所以,西医的诊断费是挂号费加上各种检查化验费,少则几十,多则几千。中医则不然,诊断全凭望闻问切,四诊和参,全凭自己的知识,费用就那么几块钱的挂号费,中医知识真是不值钱啊!也难怪中医改行作西医,要生活不能没有钱哪!这也是逼迫中医院改姓西的重要原因之一。
&& 1.提高中医诊断收费标准
简便廉验本是中医一大优势,今天却变成了劣势——养活不了自己!因此,建议提高中医的诊断费用,或曰开方费。有些人会认为老百姓接受不了。当年肉类提价时不少人也这么认为,但群众都接受了。而且大部分中医诊断费(挂号费)应该予以报销,因为,它等同于西医的各种检查化验费。
在提高中医诊断费的同时,重要的是坚持中医特色,提高诊疗水平。河南中医药学院有一位毕业生到平顶山中医院工作,后又回学院念了“传统中医班”,一回医院,就在诊室门口贴了张条子:“本人不懂西医,不开西药”。由于坚持了中医特色,疗效卓著,天不亮就排队挂他的号,最多时挂到170人。
提高中医诊断收费标准,坚持中医特色,就能发挥中医优势。
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卫生经济学,比较中西医治疗的成本以及各自的知识价值,与物价局商量重新定价,让中医大夫也能够像西医大夫那样生活。
&& 2.给中医以公务员待遇
我国卫生系统中,计生人员、疾控人员是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无论什么情况,工资照发。只有医务人员工资只发60%,其余由自己“创收”。地县以下医院,这60%远远不能保证。西医院没关系,大量的检查化验和手术费用使他们能够生活得很好;中医院可惨了,简便廉验,不需要检查化验,不用吊针不作手术,实际收入往往远低于档案工资,远低于西医院。乡村医生连几十元的补助费都发不到手。
建议公益性中医医院职工均按公务员待遇。医务人员生活有了保障,自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们会坚持中医特色,从而会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同样,乡村医生也应予以生活补助。
这同样是一个价值观念问题。中医按公务员待遇,可以发挥中医优势,为国家节约大量医疗费,同时又可保障13亿人的健康。
我们现在只有22万中医,按年薪5万计算,为110亿元;就算几年后我们有了200万中医,工资总共不过1000亿元。即使按年薪10万元计算,也不过2000亿元。我国年医疗费6000亿元,中医按公务员待遇后所节省下来的医疗费用将远远超过其工资总数。
&& (七)做好中医科普宣传
&& 1.在中央电视台设立中医频道势在必行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集大成者。复兴中华文化,振兴中医,重新树立和打造中医药的新形象,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新闻媒体的配合。借助于电视和网络的宣传力量,将中医药的理论、技术、效果及其魅力展现出来,让国人了解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从而通过相关教育与学习,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和支持,并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铺垫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中央台设立中医药频道势在必行。
中央电视台的海外频道开设的《中华医药》栏目已深受海外观众欢迎,有极高的收视率。为什么不能面向国人,再开设一个涉及面更宽、节目更普及更深入的专门频道呢?!
众所周知,古往今来,中国人讲究“玩物丧志”,五代十国时某皇帝养了许多狗,给狗戴帽子封官,成为历史笑谈。今人养狗成风,谓之爱护动物,于是有了狗频道(112频道)——快乐宠物。宣传中医药难道不如宣传养狗重要?!
&& 2.组建讲师团,推广非药物疗法,宣传中医养生知识
前面已经说过,中医不仅用药,还用各种非药物疗法。这些方法非常有效,也为普通百姓所掌握,然而百年来的压制、打击,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这些方法简便易学,疗效显著,只需短期培训,几乎人人可以掌握,且可互教互学,相互治疗。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讲师团,征求志愿者,到农村推广非药物疗法,亦即推广魏慧强的新世纪医学模式,为农村培养一批懂得、熟练非药物疗法的乡村医生。
建议在中小学推广中医的养生体育,如五禽戏、八段锦,养生十三法,以及祝总骧教授提出的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等等。这有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中医养生本是中医的优势,人们反倒不了解,只知道什么“营养”,什么“补钙”,结果,一些人补钙补得内脏钙化。所以,中医养生知识要通过各种媒体予以宣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如此,可使人们不害病,健康长寿,这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尤其重要。
&&&(八)建立战略研究中心,编纂中医医藏
&& 1.在中医局下设立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
我们在2001年就曾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当时告诉我们,已经建立了。后来才知道是在信息所内成立了一个政策研究室,两个人。这是远远不够的。
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的任务并非仅仅给领导提供一些绝对数字,更不是报喜不报忧,那用处不大。应该将一些数字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应该组织中医的战略研讨、政策研讨,站在国务院的高度、为民族利益、为百姓健康提出中医如何发展。
中医药战略研究中心应该研究中西医疗效、诊断、经济学、方法论、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途径以及中医先进性、中医哲学原理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从而坚定我们的自信心,为领导提供战略性决策建议。
&& 2.设立专门机构收集研究民间中医的绝招
建议设立一家专门机构或一家中医院,专门负责收集、研究民间中医保存下来的精华和绝招。如在试用中有效,加以开发,并给予提供者以重奖或能形成产业时予以股份,如若试用效果不佳,则他以后不必再提。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必须道德良好,能够保密,谁泄漏谁负责,谨防有人剽窃他人成果。
不要不信民间中医的疗效。艾滋病、“禽流感”、戒毒、癌症、心脏病等疑难杂症方面,具有很多事例,惜我们没有认真调查,只听信几个“权威”意见,致使许多人报国无门,含恨离世,精华失传,或被迫离开祖国,为他国服务。有人在电话中泣不成声,诉说他倍受欺辱,只好背井离乡去投靠洋人的情况。
&& 3.编纂中医医藏,建立中医医史博物馆
我国道学、佛学均已建立了道藏、佛藏。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应该尽快组织力量编纂中医医藏,不使其精华失传。编纂过程中,要尽可能收集散落在海内外的文献资料,甚至不惜重金收购。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收集了相当一部分中医文物,各中医院校也都有所收藏,然而与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据我们所知,民间尚有相当一批极为珍贵的中医文物(例如张雅宗先生收藏几百件中医文物,据李经纬老师估计,价值上亿,比中国中医科学院收藏的文物价值还高),国家应该鼓励民间捐献(给以重奖)或向民间收购,建立国家级中医博物馆,向国人及全世界展示中医的博大精深及中医的悠久历史。
&&& 附录一
&& 韩启德副委员长
&& 视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院时的讲话
按照邓老说的,在我们中医药大学里面,如果将外语及其它的课程等全部算上,与中医的比例达到2﹕8,能不能实现?如果有困难的话,能不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里面先做一个试验,让两三百人专门学中医,不学西医。因为要让中医传承下来啊,如果再这样下去,像邓老这些宝贵的经验传不下去怎么办?
当然,现在师带徒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我们中医药大学又要学西医,又要学中医,学制一样长,和西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一样,有没有可能性啊?而且中医和西医的哲学体系不一样,我们的孩子高中毕业后还没有非常独立的思想,如果西医已经做到主任医师了,再来西学中的话,他就有鉴别。可是高中生进来既要接受中医的思维,又要接受西医的思维,要打架的,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无所适从。所以我们中医药大学要研究一下。
能不能强调一下,对某种疾病只能用中医来看?比如说带状疱疹,西医没办法解决,我就把中医做得很透,可以进行比较。其实(带状疱疹)很多都是自己好了,西医是没有办法的,好了以后,由于是老年人,疱疹下去了,但是疼痛去不掉,针刺的效果就好。所以,像带状疱疹、红斑狼疮、硬皮病,包括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说实在的,西医没办法解决,我不是说所有的病都用中医来看,像泌尿外科的病该做手术就做手术。我认为要让整个社会更加接受中医,应该选择某些疾病,而且用中医确实治好了。因为这些病是西医没有办法的,只有中医可以治好,所以中医的地位可能就会逐渐提高。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确实很无奈,像刚才邓老所说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我认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包括贸易等。但是就像不可能用一种文化来代替整个,西方文化再强势,好莱坞的电影再厉害,但是你想用西方文化来统一世界,这是不可能的。文化只能融合,我们中华文化始终是强调吸纳的,西方文化是强调排斥的,我们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几千年,就是因为她是吸纳各种文化的,中华文化是最有宽容性的,所谓和而不同。但是,面对今天这个社会现实,特别是全球化的背景,我们首先想的应该是如何将中医传承下去,还要不断发展。这个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刚才邓老从临床、科研、教学、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介绍,我觉得很全面,我认为这些意见都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在落实上下工夫。中央要支持,但怎么支持?关键还是一定要有行动。不只是说拿出多少钱就可以了,还要有政策、立法等等,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一些创新的思路。为什么呢?因为重视中医我们都已经讲了这么多年了,建国以后,从来就是把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作为基本国策政策发展的,这一点中央从来都是明确的,但是中医还是在不断地受排挤,不断地被边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想一些办法。
刚才邓老说有些人站出来说取消中医,反对中医,这也是好事。为什么呢?越是这样,去看看网站,所有的人都去批驳他,中医是不能轻易否定的,也是否定不了的。但是也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还要想办法去发扬中医。邓老发起的中医带徒弟,而且是全国的老中医都来带,就是一种创新。所以要在政策、财政方面给以支持。
我认为中医院校的教育是非常难的,牵涉到我们中医是否后继有人。如果按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我认为是很危险的。那么怎么改革?当然这也和政策有关,如中医院校的研究生要参加全国外语统考,这就把他们引导过去了。那你就要提出来,中医考研究生不要求,最起码不硬性要求一定要参加全国外语统考。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能不能做试点,看行不行?你反过来,考医古文,这样引导就不一样了。很多中学生对中医有兴趣,这样他们就开始看医古文了。中医这些宝库看不懂不行啊!倒是外国人现在在研究中医了。外国人如果对一种事物有兴趣,他就会不顾一切投入进去,他们甚至学中国古文。所以,我们应该想想办法,从教学上多想一些办法。
科研也要有自主权。刚才我看到一个临床的博士生很重视临床的科研。但是我觉得在现阶段,不要过于强求我们的研究生一定要把中医和现代科学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要求他,他势必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现代医学。比如研究肿瘤,他确实用中医去看了,总结病历看有无效果,但是他用了中药以后,也要去看细胞因子的变化。你说这个东西不好吧,也应该去研究。但你要知道他是研究生,你要研究生去研究那么难的问题,那他对中医的研究就不够了,一共才这么多时间。我们起码就要他研究中医理论,要和临床治疗紧密地结合。现在的一些评价方法,西方现代科学值得我们吸纳的东西,如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等,但是一定要为我们中医服务,不要将中医纳入到西医这个系统中,这是我们现阶段重中之重,一定要传承下来的。丢掉了以后就来不及了,所以要把传承作为现在的核心。只有传承下来才能创新,传承不下来,老祖宗的东西都没有了,根本都没有了,怎么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我们现在在这方面思路要开阔一点。
政策方面,捆绑你的东西应该是可以去除的。因为我们的总体方面是中西医并重,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又将中医药的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形势大好。但是要求我们大家去做。遇到什么问题,就去破什么规矩。不要被这个规矩牵着跑。像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这样的牵头单位,就要引领,而不是跟着政策跑,而要引领政策,去创造政策。
如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广州中医药大学到底还应该怎样创新?现在这种模式是不是最好的,还值得大家去研究。是不是还值得再去开辟一个能更好传承中医、更加弘扬中医优越性的模式。
我来这里之前是挺悲观的,我觉得很着急,我最着急的是我国几千年的优秀的中医药到我们这一代断掉了。你看邓老九十岁,还这么健康,这实在是我们的福气。但是话说回来,人总是有年限的,我们再不努力,还是培养一些不中不西的人,那么几十年后没有人去接班的时候怎么办?我今天来看了非常鼓舞。我们广东省中医院做了很多原来在我想象应该做的事情,今天都看到了。包括中医带徒弟、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传统一些疗法的运用。我很受鼓舞。
广东省委省政府这么重视,现在又提出要建设中医药强省,机遇很好。我觉得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中医也不是排斥现代医学,但是首先中医不是要把自己的特色丢掉。北京中医药大学可能和我们的做法有点不同,是因为任务不同,但是对于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来说,要把传承这个任务再加强。
我今天下午收获非常大,信心也增强了很多。我看到有这么一大批人热心中医药事业,还有这么多对中医药的传承有这么好的做法。我看到我们医院门庭若市,现在很多中医院都是门可罗雀,而且罗到的那几个“雀”还都是为西医来的。目前广东中医药的情况这么好,我觉得比北京的一些中医院还要好。所以,我才特别要问中医的比例占多少。现在大多数中医院中医占的比例是30%(我们中医院的比例占70%),这个做法是好的。现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都是历史最早的中医药院校,现在也是实力最强的,说明这个传统很重要。
我以前在农村那里支援,一次到农民家里去给他们看病。我学的是西医,一到那里,他伸了一个胳膊给我,我说你哪里不舒服啊。他很生气,说:我告诉你我还要你这个医生干嘛?我回去以后就学中医。学了九个月中医,后来又在实践中继续学。所以现在讲到中医我并不是完全不懂,而且很多病,我都是用中医治好的。我这是最低层次的。高层次的应该是将两种融合。我现在还是两种方法,两个拳头,哪个行用哪个,但是最终的还是希望能够融合,就像我们中国文化一样。
你说我们中国文化有多少是从外国吸收过来的,如佛教等很多文化都是从外面吸收过来的,但最终还是我们的中国文化,我们最后还是我们中国人的医学。现在的重点要放在传承上,同时要创新和借鉴现代医学。在这一点上,广州中医药大学能不能开出一条路子来,带动全国,不要被它限制。
比如说成果评定呀,少评一点没关系;资金申请呀,说实在的,为了拿资金、得成果,你就必须将中医丢掉了,这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你现在希望广东省给你一点支持,名义上好一点,包括要有院士。其实院士不一定中医看病最好。说实在话,并不见得不当院士就是中医不好。我们当好中医才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院士。
所以我总在说要引领,不要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今天和大家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谈,也算是我的发言了。最后希望你们努力去闯出一条路子,去引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日下午5时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
中医还能活下去吗?
张晓彤 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谈这个题目,不是哗众取宠,只是想讲几句真话。可能这几句真话,未必有人爱听。但无论如何,真话讲出来,心里比较舒服。另外,就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中医,或许对搞中医的人有些启发。
中医还能否活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大家听完我的报告后,会得出各自的结论。
&& 一、什么是活,什么是死?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心不跳就死了。现在被西方科学搅得有点乱,什么脑死亡,这个死亡,那个死亡的。最近有个传说,说一个卖蛇的人,把蛇头砍下来,20分钟以后蛇头跳起来咬伤了人。这怎么解释呢?死活真的很难判断吗?
什么是活,什么是死?中医在这个问题上更乱。其实,中医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是一样的,人若心不跳,神不在,就死了,因为心主神明。人死的概念和活的概念同他的学历有关系吗?没有;同他的地位有关系吗?没有;同他的历史有关吗?没有;同他的贡献有关系吗?没有;与他的钱财有关系吗?也没有。如果与这些有关系的话,那么秦始皇今天肯定还在,他有钱、有权、有势、有地位,是不是?他心不跳、神不在,他秦始皇也得走。
那么中医的心是什么,什么是中医的心跳?很多同志讲中医死不了,有悠久的历史,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做了无数的好事,造福中华民族,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死呢。现在还有人用实例来说明,我国有多少中医人才、多少中医大学、每年培养多少毕业生,在多少个国家开展了中医,中医怎么能死呢?
我认为中医的死或活的关键问题并不在这里。在与中医老专家探讨中,发现中医的命、中医的心跳只在于两个字“民意”,有民意则存,无民意则亡。中医若心不跳了,则必死无疑。
现在中医的心还跳不跳?最近,中医药报上有个调查说,九成的人都相信中医;电视台的调查也是这个结论,八、九成的人都相信中医。什么叫相信中医?后面还有一个数据,有了病找中医看的只有20%左右,中医药报上登的是27%。如果你相信某个人,就是有事不找他,这是真的相信他吗?当然不是。其实,调查的随意性是很大的。中医这么好,那么好,就是病来了不找中医,这是真的相信吗?
而且这27%去看中医的人,看的是什么中医呢?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医院,中药的使用率不到50%,使用中医的手段来治疗不到50%;如果20%再乘以50%的话,是多少?这与“相信中医”的比例恰恰相反,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90%的人不相信中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作为中医工作者,首先的一条就是要看清中医今天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局面,别像阿Q似的,不能面对现实。在面对中医的死或活的问题上,中医生存的依据是什么,心跳是什么?值得深思。历史上,中医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天这种局面:老百姓开始不相信中医了。这在中医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医不断发展?为什么近百年屡遭废黜却屹然不倒?原因在于中医有疗效,中医能治病,在于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在临床上有相当大的影响,老百姓相信中医。现在老百姓在医院里碰到的,有多一半都是只会写论文、只会答题而不会看病的假专家、假大夫,其疗效之差,直接影响了中医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必然使不相信中医者越来越多。
其实,现在社会上反对中医的人,都不懂中医吗?真的没认识到中医的优势吗?当然不是。他们真的就以为一个马兜铃酸事件能把西医、西药的毒副作用顶回去吗?他们不至于无知到这种地步吧,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反应停导致畸形儿,四环素牙、链霉素耳聋、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如要细数西药的毒副作用,简直不胜枚举。美国自己都承认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已上升到导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反对中医的人明明知道这些,为什么还装傻。在于有“机”可乘。这个机是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医工作者深思。
目前有水平的中医人才已经很少了,如北京市加流动人口有1500万,真正在临床上有相当经验的有好疗效的中医还有多少?不过几十人而已。湖北中医药学会会长李今庸老先生不久前来北京,我问他:“湖北好的中医还有多少?”他说:“还有几十个吧”。我说您的标准是不是太高了?我说三条标准:第一条能用望闻问切诊断,第二条能辨证处方,第三条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基本上还算个中医,有多少?李老说有200多人。湖北省有6000多万人口啊!二三十万人中才有一名中医。刚解放的时候全国至少有50万中医,今天有多少,佘部长前年答记者问说是24万人,包括助理医师;2006年是27万人。如果按照我刚才提到的三条标准来看,刚解放时不到这三条标准的话,根本就不能称其为中医,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按这三条标准来衡量今天的中医,还有多少?没有人去统计,只能估计,有人估计不超过3万人,我估计不超过1万,还有人估计不超过3000人。可是,中国人口是从5亿“减少”到13亿!中医是从50万人“发展到”3万人。这在中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 二、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医目前这种局面?
我与费老(费开扬)探讨过这个问题,费老讲了一句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导致中医目前这种局面的,不是外因,而是内因。不是因为先长了虫,我们的米面不能吃了,而是先腐了,才生虫。中医腐在哪里?那么多年都没有腐,唯独现在腐了?党中央讲“中西医并重”,就想起腐来了?邓小平讲中医不能丢,就想起腐来了?我们简直无法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
中医腐在哪里?我认为腐在走上了一条西化的不归之路。中医的西化表现在医、教、研、药的各个方面。
先看医疗,“SARS”来了,开的是抗病毒的方子,说其中一味药——贯仲是抗病毒的。全世界有众多专家、最先进的设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没有研究出抗病毒的药来。嘿,中医却先出来了。这是中医吗?中医治“SARS”是这个原理吗?当然不是。中医什么时候说过中药可以抗菌杀毒?中医就是调节人体内的条件,调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通过人体内的平衡,使病菌、病毒无法在体内生存和繁殖。什么时候中药造成过病毒变异?没有。为什么?中药不杀病毒,只是调整条件达到和平共处。中医西化的例子太多了,某中医权威说中医是多靶点的,这听起来多好,中药一下可以把所有的病都治好。这还是中医理论吗?中医讲究的是病机,就一个靶点,“夫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针对病机,一枪中的。什么“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现在满天下都这么喊,真对吗?上次我在中医大学讲课,我说你把大礼堂全部摆满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你来测张三、李四谁生气了?这测得出来吗?不能。但中医一号脉不就知道了吗?可是到了今天中医自己也喊起“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来了,中医西化到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了。
在教育上呢?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报告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每年毕业多少学生,具体数字不清楚,但我知道一个数字,每年中医院校毕业的95%学生不从事中医,而转行干其他的。在剩下的5%中有90%作为医药代表。从1980年恢复高考以来,当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称北京中医药学院)中医系学生分数线是最高的,到今天20多年了,这批学生中出了几个中医大家?可见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彭佩云同志讲过,我们中医高等教育几十年来基本上是失败的,我完全同意这个判断。中医教育失败在哪里?听听中医院校的校长怎样谈中医发展的方向:要有两个接轨,第一要与国际接轨,第二要与市场经济接轨。就这两条肯定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现在中医大学本硕连读7年,上了四年了还没有见过《黄帝内经》。我父亲崔月犁在世的时候对中医教育的判断仍然准确:中医大学培养的学生是“两个中专生”。现代中医就是这么教育的,也是这么西化的。李今庸老先生有一个判断就是:“培养中医掘墓人”。现在喊中医西化的、现代化的、标准化的人都是中医的毕业生,都是中医圈里的人在折腾,外面就一两人而已。
在科研上呢?解放以来,国家也投了不少钱,但绝大多数“科研”都是属于追踪西医,验明中医,搞中药成份提取,没有几个真正按中医的理论搞研究的。就象陆广莘教授说的,是“研究中医”,而不是中医科研。几十年来,不仅见不到如金元四大家似的继往开来者,也没见到如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梦英那样依中医理论研究温病式的科学创新者。都在那里喊与时俱进,实际上却是“与西俱进”,在人家的碗里讨饭吃。
药就更不用说了,凡是在第一线的大夫都有深切的体会,从审到批、管,哪个不是用篮球的规则来裁判足球啊。一天到晚都在弄中药的有效成分,谁说中药治病是有效成分在起作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哪去了?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被活活地砍掉了。药监局对中药的管理全部西化,没有一点中医的色彩。从药品管理法出台,前后出台了187个管理条例,用的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来扼杀中药。
邓老(邓铁涛)对中医药的西化归纳为“自我从属”。就是从属于西方、从属于洋人。跟在洋人后面,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会,自己原来的也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我看这是对我们中医走上西化不归之路的最形象、最贴切的比喻。
除中医自身西化外,还有两大势力推动中医西化。第一个帮你的是西方国家,西方拿出大笔的钱来宣传中医的西化,只有中医中药灭亡了,西药才能成为霸主。不断地制造事端,如马兜铃酸事件、大黄事件,等等。中医用药有自己的规律和理论,讲得十分清楚和精确,凭什么中医用药得听西方的,符合西方的标准呢?在人体生命科学高峰上,中医已经攀登到半山腰了,而西医还才到山脚。他们非但不虚心向我们学习,反倒要把我们也拉下去,这不是霸权是什么?
第二个就是西化的政策。从公布实施《职业医师法》短短几年查出了13万,占中医人数50%的“假”中医,我们就真的有这么多的假中医吗?没有。这是政策使然啊。几十年行医就是考不取的老中医大夫被取消行医资格、被抄家。除了政府承认的外,有几个人能同时符合师承条例那四条标准?这是用法规断了师徒传承之路。在价格政策方面,以针灸为例,在中国扎一次,原来5毛,现在5块,这是何等的低啊?看看美国多少、德国多少?中医接骨,痛苦小,疗效高,却百十元,西医手术,动辄上千。这种政策导向,想要人来学中医,实在是太难了。这么多的老大夫为什么自己的子女不学中医?人家子女说您治的病人不少于几十万人了,从医几十年了,您有什么呢?要车没有,要房也没有,要钱更没有了,有什么?您穷了一辈子,还让我们也跟着再穷一辈子?中医发展的阻力,谁来蹚开、谁来作主、谁来让中医先富起来?没有。中医不能先富起来,凭啥让年轻人来学中医?这明摆着要断中医的根嘛!就是让你没人,看你怎么发展!
教育上,潜心搞中医传统教育传承的人,会给你发医师证和毕业证吗?不给啊。山东搞中医少年班的试点,招初中生来学中医,中医药学得很好啊,毕业后很抢手,但当时经历了种种政策上的障碍,也没有继续办下来。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就没有人支持,办不下来?就是由于西化政策导致的。普及教育从来没有开设过中医的普及教育课。科研就不用说了,大批的科研经费用来弄中医的规范化,结果什么也不是。只是在用西医的东西来规范中医。
药上西化更盛,每年进口多少洋药?中国是中医药大国,有自己的中药标准,可是硬要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它。我们应该自己拿出国际通行的中医药标准,应该是国际权威化。反应停通过了FDA,为什么?不就是钱多嘛。谁有钱,谁就说了算。只要有钱,好的说得天花乱坠,坏的也说成好的。从1835年西药登陆中国以来,总共用过7000多种西药,但目前只有1000余种尚在临床上使用,其他6000多种被淘汰了,这都经过了西方科学的检验、双盲试验,还是被淘汰了,今天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药使用了几千年了,有哪种中药被淘汰过?政策的西化太可怕了,这带给中医的是致命的伤害。
这里要着重讲讲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我原来觉得中西医结合多好,你看芭蕾舞演员与足球运动员结婚,生出来的儿子又漂亮又结实,多好啊。结果呢?让患者一考,临床疗效不行,为什么?这得从根上谈,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学术的产物,而是毛泽东政治的产物。毛泽东作为政治家讲得很清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由此推之要把西方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就能产生中国新医学。“文化大革命”中,老中医全部被送进牛棚,说是封建迷信。而中西医结合成了“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是政治运动,这个口号就是典型的政治口号,与学术无关。学术上中西医结合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拿出来的结果不是中医的就是西医的。这两种医学怎么结合,一个是还原分析,一个是整体演绎,二者没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上不能结合。
为什么偏要结合?这恐怕有其他的原因了,可能是中医太难学,可能是社会上西化倾向太严重,等等。在《中医药法》草案征求意见时,很多人提到应该去掉中西医结合,但中医管理局就是不采纳,今年9月5日中医局报送的草案中依然强调中医药院校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早在号,我父亲崔月犁曾经给胡锦涛同志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中西医结合不但出不了重要成果,中医还很容易简单地被西医代替,中西医结合没有什么大的创新,中医反被消灭。”这是9年以前,就已经作出的判断。当时医学三股力量,中西医结合号称有5万人,医院也挂上中西医结合的招牌,好招揽病人。实际上中西医结合的口号不能再提了,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中医就是铁杆中医,西医就是铁杆西医。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费孝通老先生搞了一辈子的社会学,集一生的研究,最后总结了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实处理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就是这样简单,不需要太复杂。为何要搞这么复杂,其目的就是要消灭中医。这是我的结论。
&& 三、中医还能活下去吗?
中医和人一样,一定会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这是必然的。任何科学都不可能逃脱这个命运。中医应该什么时候消亡?我认为当生命科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时,当出现一种能更贴近于生命科学规律,能更深刻地揭示生命现象时,中医会自然而然地被取代,这就是中医的寿终正寝。但是,现在远不是这种情形,西方医学对生命的认识,远比中医要落后得多。中医科学尽管已历千年,仍然充满生机,发展前景极为宽广,应该说是正当壮年。如果现在消亡,那是夭折,是令人痛心疾首的英年早逝。如今对中医的民意,已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空前衰落的民意,正是中医空前衰败的真实反映。
那么中医还能活下去吗?我认为要活下去,要改变断代30年的局面,至少要做到三条:
第一条,所有的中医要争当铁杆中医。中医就是中医,踏踏实实地下苦功,把中医的东西学到手就已经很好了。中医有的是本事,能够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铁杆中医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根本。有铁杆中医,就有中医疗效。提高中医疗效,恢复中医声誉,只有这一条路,没有别的路可走。当前局面使中医难以参加到大的传染病的治疗当中去。如果还不能把中医挽救起来,再遇到像“SARS”这种大的传染病的时候,还能拿什么来抵御它们呢?
第二条,政策全面调整,把政策中所有西化的地方全部删除,踏踏实实地发展中国文化和中医药,医教研药概莫能外。中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实质都是西化,这些口号到了该收起来的时候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这个口号应是当前中医政策遵循的总方针。
第三条,全民教育。在普及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普及中医药知识,让老百姓做一个成熟的就医者,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尽量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别盲目追随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更不会去找假医和骗子,做到有病不要乱投医。做好全民教育就能留住中医的根,有了老百姓的相信就有了中医的不断发展。
我想,中医是否还能活下去的问题大家已有自己的答案了。这三条达不到,我看中医是死定了。就是办到了,中医的复兴也要有三、五十年的努力。邓铁涛邓老说他们是“一代完人”,这代人一死,中医就完了。前些日子焦树德焦老说,我原来以为我一死中医就完了,现在看来可能我比中医活得长些。老一代中医大家没有必要耸人听闻,这是他们的真实感受,也是他们的切肤之痛,在说这番话时,他们的心在流泪,在流血!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再努一把力,救救中医吧!
&& 谢谢大家耐心地听完了我的真话。
高效学习英语:强记是基础,教材是关键,开口说是首要任务
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之饮食篇
请看今日之域中,必是中医之天下!
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常年招生公告
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课程设置调整的通告
梧桐山中医学堂宗旨指导思想目标
我学中医和创办中医学堂的历程
习近平会见陈冯富珍: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
“名老中医”是如何炼成的?中医人要练童子功
院校教育不符合中医发展规律,执业医师要文凭是错误的
民间中医合法化已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议程
美国承认策划了消灭中医的阴谋与“取消中医”
非读书不足以成大医
未来的“李时珍”或许在这里诞生
——中医夏令营家长侧记
[转载]愉悦之旅,值得回味
难忘2013中医夏令营
中医学堂度暑假
感冒发烧到底应不应该吃退烧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411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揍人小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