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看看,看这个问题 苏东坡什么朝代的是哪个朝代的人?

中国名人故事 - 小苏轼为老师改诗
热门动画:
播放:241次
播放:208次
播放:159次
播放:156次
播放:144次
播放:121次
播放:106次
播放:103次
播放:103次
播放:102次
播放:156次
播放:13次
中国名人故事 - 小苏轼为老师改诗
分类:名人故事
修改时间: 21:33:26
播放次数:次
简介: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幼年时聪明好学,才智过人。大约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进入家乡――四川眉山寿昌书院读书。他的老师刘微之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不仅能教史书,而且会吟诗填词;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他常常将自己写的诗词让学生品评并现身说法地教他们怎样写诗作文。  有一天,刘微之作了一首《鹭鸶》诗,自己十分满意,便拿到学生那里,抑扬顿挫地高声吟诵起来。学生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听老师诵诗。虽不十分懂,但这是老师写的,而老师又那么得意,自然是一首好诗,所以都极口称颂。只有苏东坡弟兄俩,觉得诗虽好,但结尾两句还需修改。老师问:“你有什么意见?提出来一起斟酌。”  “先生,我想这最后两句……”此时,东坡已考虑成熟,他恭敬地站起来,吟着老师写的最后两句诗:“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先生,这雪片是不是指鹭鸶身上落下来的羽毛?”  “是,你说得对。”  “那么,羽毛怎么逐风斜呢?”  “嗯,这……”老师一下子被东坡问住了,他想了想,说:“我不过是想用一个‘逐’字,显示羽毛的动态,描摹出美的意境。”   老师这样的解释,东坡以为还不能说明问题,他很有把握似地说道:“鹭鸶被渔人忽然惊起,这惊起时掉落的羽毛,不可能随风斜斜地飘去。”  “唔,唔。”老师听了,沉吟不语。隔了一会儿,他问东坡道:“依你看,这两句应如何改呢?”  东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水边,常有蒹葭(即芦苇),白鹭惊起,那雪一般的羽毛,定会落在翠生生的蒹葭之上……  未等东坡说完,老师似有所悟地接过话头说:“有道理,这样一来,白色的羽毛,翠绿的蒹葭,色彩对照鲜明……”  东坡抢着说:“所以,把‘雪片逐风斜’改为‘雪片落蒹葭’,这样更好一些。”  好一个“雪片落蒹葭”,刘微之顿觉眼前出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着一“落”字,与“雪片”呼应,现出纷纷扬扬之状,而将“风斜”换作“蒹葭”,那江畔茂密的芦苇,也就鲜明地呈现在诗中了。
以上内容由网友上传,授权儿童学习网使用
1.把该网页地址粘贴在博客、QQ空间、论坛或其他地方,可以让更多朋友和您一起感受这个快乐的分享
2.把该网页地址直接推荐给QQ、MSN中的好友,让更多朋友感觉到您的热情
网友还看过
好听的故事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东坡柳有什么典故?为什么见画中有柳树便说那画中人是苏东坡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详见: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  章质夫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其咏杨花的《水龙吟》为一时佳作,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其时,东坡先生正谪居黄州,个人际遇与内心的苦楚百感交集,成就了本来风格豪放而亦有如此婉约苏东坡.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道:“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简单的说就是苏东坡的风格像柳树,是吧???
呵呵,真不知怎么说你好,兄弟?姐妹?
东坡先生流传千古的“大江东去”几乎已成标志,如此豪放的人,却情感这么细腻地写出如此婉约的词句,为什么呢??请查阅“乌台诗案”,了解其际遇沉浮,如果自己的人生再有一点阅历的话,会比较容易明白,否则,只能如你所说,“东坡风格似杨柳”了........
嗯,貌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样子,“乌台诗案”在下也略知一二,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一见到柳树就非要说那是苏子瞻。并非对兄台不敬,只是想搞清楚而已,还望不吝赐教。
东坡先生爱柳,前有古人--“五柳先生”陶渊明,也有细柳营--汉将军周亚夫,不能说见柳而云苏子瞻,是分场合与背景的,如果画中恰有一片水,那就不由令人想起东坡先生种柳遗风了,当初任杭州太守之时,为后人留下了“苏堤春晓”,至今犹为胜迹;再说陕西凤翔,至今亦传颂“苏公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东坡什么朝代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