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前注射了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和加替沙星多久...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在常温下(20℃)放置8 h内不同时间的最大吸收峰峰位和吸收度,并观察溶液的色泽及测定其pH值。结果:4 h内配伍液的吸收峰位、吸收度、色泽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4 h内稳定。 中国论文网 /6/view-2488795.htm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奥硝唑;加替沙星;配伍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7)02(b)-122-02   奥硝唑系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是继甲硝唑、替硝唑后的一种疗效更高、疗程更短、体内分布更广的强力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药物[1]。加替沙星是一种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革兰阴性菌、阳性菌活性,该药易溶于水,稳定性好,光毒性小,在体内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组织转运较好、生物利用度较高等药动学性质[2]。如将两者合用,则可有效治疗厌氧菌与其他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但两者能否配伍,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故笔者模拟两药临床常用量进行了体外配伍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UV-2201型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pHS-3C型精密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YB-3型澄明度检测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1.2 试药   注射用奥硝唑(规格:0.25 g,批号:)及奥硝唑对照品(由武汉生物化学制药厂提供);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 ml含加替沙星0.2 g和氯化钠0.9 g,批号:)及加替沙星对照品(由江苏扬子江制药厂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选择   精密量取奥硝唑对照品和加替沙星对照品各适量,分别以蒸馏水配制成约25 μg/ml的奥硝唑水溶液和10 μg/ml的加替沙星水溶液,以及含奥硝唑25 μg/ml和加替沙星10 μg/ml的混合水溶液,另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在190 nm~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结果发现,奥硝唑在319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加替沙星在29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光谱详见图1。   由图1可看出,奥硝唑和加替沙星的紫外吸收相互干扰,故选择319 nm为奥硝唑的测定波长,以加替沙星氯化钠溶液为空白,测定奥硝唑的吸收度;以291 nm为加替沙星的测定波长,以奥硝唑溶液为空白,测定加替沙星的吸收度[3,4]。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1 精密取奥硝唑对照品适量,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含奥硝唑4.23、8.46、12.69、16.92和25.38 μg/ml 的溶液,以蒸馏水作空白,在319 nm处测定吸收度,以A值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数据经处理,得回归方程为:A=0.8(r=0.9999),表明在4.23~25.38 μg/ml范围内,奥硝唑吸收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2.2.2 精密取加替沙星对照品适量,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含加替沙星5.0、7.5、10.0、12.5和15.0 μg/ml的溶液,以蒸馏水作空白,在291 nm处测定吸收度,以A值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数据经处理,得回归方程为:A=0.0(r= 0.9995),表明在5.0~15.0 μg/ml范围内,加替沙星吸收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2.3 回收率试验   精密配制浓度为含奥硝唑8.0、12.0、16.0 μg/ml和含加替沙星5.0、10.0、15.0 μg/ml的混合溶液,在319 nm波长处以加替沙星氯化钠溶液为空白,和在291 nm波长处以奥硝唑溶液为空白,分别测定吸收度,并代入相应的回归方程计算回收率。结果奥硝唑平均回收率为99.38%,RSD=0.25%;加替沙星平均回收率为101.24%,RSD=1.04%(表1)。   表1回收率试验结果      3 配伍稳定性试验      3.1 配伍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取注射用奥硝唑0.50 g加入到100 ml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摇匀得混合溶液。      3.2 外观及pH值   将“3.1”项混合液置于室温(20℃)下,分别在0、1、2、4、6、8 h时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混合液在6 h出现浑浊,有颜色加深现象,pH值没有明显变化(表2)。   表2 8 h内配伍液含量、pH值和外观的变化      3.3 含量变化   精密吸取“3.1”项混合液2 ml,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取稀释液5 ml加水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即得测定液。在室温(20℃)下,分别于0、1、2、4、6、8 h精密取样,用上述方法稀释成测定液,测定各自吸收度,并以0 h时含量为100%,通过回归方程计算两成分在其他时间的相对百分含量(表   2)。      3.4 吸收曲线变化   在测定含量的同时,对“3.3”项测定液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0 h~4 h内最大吸收峰无位移,吸收曲线形状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      4 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0℃)条件下,注射用奥硝唑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放置4 h内配伍液在外观、pH值、含量及紫外吸收方面均无明显变化,性质较稳定。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4 h后配伍液的颜色逐渐加深,6 h后配伍液变浑浊。有一点值得注意,加替沙星的吸收度呈一直增大的趋势,这是因为加替沙星7位上的3-甲基哌嗪基的哌嗪环在光照下打开,形成了3个分解物,从而影响了加替沙星的吸收度[5],提示加替沙星应注意避光保存。   因此临床上可以将两药直接配伍使用,但应避光,在4 h内用完。有关两药配伍后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未做试验,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Kamma JJ,Nakou M,Mitsis,et al.The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effects of systemic ornidazole in sites with and without subgingival debridement in early- onset periodontitis patients[J].J Periodontol,):1862.   [2]缪玉山,倪冲,施静香,等.加替沙星注射液的研制和质量控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8.   [3]钱小蔷.复方奥硝唑含漱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药房,2005,16   (5):350.   [4]杨继章,杨树民,刘瑞琴,等.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头孢曲松配伍的稳定   性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56.   [5]Mitsuyoshi N,Toshihiko U,Kazuhiro K,et al.Single and multiple dose   pharmacokine tics of AM-1155, a new 6-fluoro-8-methoxy quinolone,   in human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635.   (收稿日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适应症为本品主要用于由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各种中度以上的下列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或金黄葡萄球菌等所致。急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社区获得鼻窦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衣原体、嗜肺支原体、或嗜肺军团菌等所致者。非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炎):由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所致者。复杂性泌尿道感染:由在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所致者。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氏菌等所致者。非复杂性尿道和宫颈淋病:由奈瑟淋球菌所致者,以及发性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急性、非复杂性直肠感染。在治疗之前,为了分离鉴定治病微生物及确定其他加替沙星的敏感性,应做适当的培养和敏感性实验,但在获得细菌检查结果之前即可开始治疗。得到细菌检查结果后,可以继续合适的治疗。用途分类合成抗菌药
本品禁用于加替沙星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已有报道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包括症状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症,这些事件通常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但是,低血糖症,特别是高血糖症已经在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产生。除了糖尿病以外,服用加替沙星与血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影响葡萄糖代谢合并用药(特别是降血糖用药)。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控血糖。如果用加替沙星治疗的任何患者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症状的体征,必须立刻进行适当的治疗,并应该停用加替沙星。已有报道血糖的暂时异常,通常包括开始治疗3天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和血糖水平降低,有时导致严重低血糖症。也已经观察到了高血糖症,甚至某些病例为严重高血糖症。高血糖症通常在应用加替沙星第3天后发生。加替沙星上市后,已有报道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患者中极少数出现血糖严重异常。这些异常包括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痉挛和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丧失)。虽然少数导致致死后果,但是如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事件中大多数是可逆的。本品主要成份为加替沙星。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8-甲氧基-(3-甲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化-3-喹啉羧酸。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9H22FN3O4分子量:375.40 辅料:氯化钠和注射用水。本品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本品主要用于由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各种中度以上的下列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或金黄葡萄球菌等所致。急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社区获得鼻窦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衣原体、嗜肺支原体、或嗜肺军团菌等所致者。非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炎):由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所致者。复杂性泌尿道感染:由在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所致者。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氏菌等所致者。非复杂性尿道和宫颈淋病:由奈瑟淋球菌所致者,以及发性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急性、非复杂性直肠感染。在治疗之前,为了分离鉴定治病微生物及确定其他加替沙星的敏感性,应做适当的培养和敏感性实验,但在获得细菌检查结果之前即可开始治疗。得到细菌检查结果后,可以继续合适的治疗。(1)100ml;加替沙星0.1g与氯化钠0.9g;(2)100ml;加替沙星0.2g与氯化钠0.9g;(3)200ml;加替沙星0.4g与氯化钠1.8g。本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时,剂量为200mg,每日二次,疗程7至14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用药14日,治疗急性鼻窦炎时,连续10日,单纯性尿路感染,疗程为3至5日;非复杂性淋球菌尿路或直肠感染和女性宫颈淋球菌感染400mg。一次给药。本品静脉给药适用于上述伴有全身症状或中度以上感染。本品与口服片剂具生物等效。疗程中,可根据医生决定,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剂,无须调整剂量。建议本品400mg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严禁快速静脉滴注或肌内、鞘内、腹腔内和皮下给药。加替沙星主要经肾脏排出,肌酐清除率[40ml/min患者,包括血液透析和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应调整本品的剂量。血液透析病人应在每次血透结束后用药。可用下面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
体重(公斤)×(140-年龄)男性:肌酐清除率(ml/min)= -------------------------
72×血清肌酐(mg/dl)女性:0.85×男性肌酐值肾功能不全患者本品的推荐剂量(国外文献报告)肌酐清除率
维持剂量≥40ml/min
400mg/天<40ml/min
200mg/天血液透析
200mg/天腹膜透析
200mg/天维持剂量从用药第二天开始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单剂400mg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或淋病和每日200mg,使用3天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时,无须调整本品剂量。慢性肝脏疾病,中度肝功能不全,病人勿须调整剂量,尚无重度肝功能不全病人使用本品疗效和安全性资料。临床试验中所见不良反应多属轻度,主要见于静脉给药局部和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包括静脉炎,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及眩晕等。其他少见的临床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全身反应:变态反应,寒战,发热,背痛,胸痛,虚弱及面部水肿。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悸。消化系统: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舌炎,念珠菌性口腔炎,口腔炎,口腔溃疡,呕吐,食欲不振,胃炎及胃肠胀气。代谢与营养系统:外周水肿,高血糖及口渴。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痛,下肢痛性痉挛。神经系统:多梦,失眠,感觉异常,震颤,血管扩张,眩晕,激动,焦虑,混乱及紧张。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咽炎。皮肤及皮肤软组织:皮疹,出汗,皮肤干燥及瘙痒。特殊感官:视觉异常,味觉异常,耳鸣。泌尿生殖系统:排尿困难。而罕见的相关不良事件有:思维异常。不能耐受酒精,关节炎,虚弱,哮喘(支气管痉挛),共济失调,骨痛,心动过缓,胸痛,唇炎,结肠炎,意识模糊,惊厥,紫绀,人格解体,抑郁,糖尿病,吞咽困难,耳病,瘀斑,水肿,鼻衄,欣快感,眼痛,光敏感性,全身水肿,胃肠出血。牙龈炎,口臭,幻觉,呕血,血尿,敌意,感觉过敏,高血糖,肌张力增加,过度敢,低血糖,淋巴结病,斑丘疹,子宫出血,偏头痛,口腔水肿,肌痛,肌无力,颈痛,惊慌,妄想狂,嗅觉倒错,畏光,伪膜性肠炎,精神病,上脸下垂,直肠出血,紧张,胸骨下胸痛,心动过速,味觉丧失,口干,舌肿,疱疹等。实验室检查异常改变发生率低,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ALT或AST增高以及硷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电解质异常等。本品禁用于对加替沙星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糖尿病患者禁用。1.血糖异常已有报道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包括症状性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这些事件通常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但是,低血糖症,特别是高血糖症已经在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产生。除了糖尿病以外,服用加替沙星时与血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合并用药(特别是降血糖用药)。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控血糖。如果用加替沙星治疗的任何患者发生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症状和体征,必须立刻进行适当的治疗,并应该停用加替沙星。已有报道血糖的暂时异常,通常包括开始治疗3天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和血糖水平降低,有时导致严重低血糖症。也已经观察到了高血糖症,甚至某些病例为严重高血糖症。高血糖症通常在应用加替沙星第3天后发生。在加替沙星上市后,已有报道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患者中极少数出现严重血糖异常。这些异常包括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痉挛和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丧失)。虽然少数导致致死后果,但是如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事件中大多数是可逆的。2.加替沙星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类似,可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低血钾或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本品不宜与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III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正在使用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药物(如西沙比利,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慎用本品。3.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紧张、激动、失眠、焦虑、恶梦、颅内压增高等。对患有或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如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癫痫或存在癫痫发作因素等,应慎用本品。本品可能会引起眩晕和轻度头痛,从事驾驶汽车等机械作业或从事其他需要精神神经系统警觉或协调活动的患者应慎用。此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和抽搐发生的危险性。4.喹诺酮类药物有时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过敏反应。对首次发现皮疹或者其他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本品。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可根据临床需要用肾上腺素或其它复苏方法治疗,包括吸氧、输液、抗组胺药、皮质激素、升压胺类药物以及气道管理等。5.有报道接受包括本品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可能发生轻度至致命性伪膜性肠炎。因此,对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后出现腹泻的病人应考虑这一诊断。伪膜性肠炎的诊断成立后,即应开始治疗。轻度患者停用抗菌药物后即可恢复;中、重度患者,则应酌情补充液体、电解质,并针对艰难梭菌性肠炎抗菌治疗。6.尽管尚未见到类似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肩部、手部和跟键需要外科治疗或长时间功能丧失的现象,但如果病人在接受本品治疗时有疼痛感,出现炎症反应或肌健断裂等应停用本品,在未明确排除外肌健炎或肌健断裂前,患者应休息,并停止体育锻炼。肌健断裂在喹诺酮类治疗中或治疗后均可发生。7.已有病人在接受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光毒性反应。虽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未见本品在推荐剂量水平发生光毒性。但为保证医疗顺利实施,应避免过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线照射。如果出现晒伤样反应或发生皮肤损害,应及时就诊。8.本品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症状和抽搐发生的危险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应注意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9.本品必须采用无菌方法稀释和配制。在稀释和使用前必须查看有无颗粒状内溶物,一旦发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物则应弃去不用。本品仅供单次使用,故配制后未用完部分应弃去。严禁将其他制剂加入含本品的瓶中静脉滴注,也不可将其他静脉制剂与本品经同一静脉输液通道使用。如果同一静脉输液通道用于输注不同的药物,在使用本品前后必须用与本品和其他药物相容的溶液冲洗通道。如果本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则必须按本品和该合用药物推荐剂量和方法分别分开给药。10.本品在配制供静脉滴注用每毫升2毫克浓度的静脉滴注液时,为保证滴注液与血浆渗透压等张,不宜采用普通注射用水。11.本品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严禁快速静脉滴注或肌内,鞘内,腹腔内或皮下用药。加替沙星对孕妇,授乳妇女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孕妇应避免使用本品,授乳妇女使用时暂停授乳。品对儿童,青少年(18岁以下)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建议禁用本品。老年患者更易患有肾功能降低,并且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也可能较大,因此,在选择给药剂量时应该小心,监测肾功能对此会有帮助。加替沙星上市后,已有报道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老年患者血糖显著异常。老年患者可能患有未觉察的糖尿病、与年龄有关的肾功能降低,潜在疾病,以及/或者正在应用影响葡萄糖代谢的合并用药,这些因素可能对血糖异常构成特殊的危险。当准备给患者应用加替沙星时,建议医生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和/或高血糖症(血糖代谢异常现象)危险的患者进行讨论,使患者清楚怎样检控其血糖变化,以及发生这样的变化时所应采取的措施。1.本品与丙磺舒合用,可减缓加替沙星经肾排除。2.本品与地高辛同时服用,未见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单在部分受者发现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故应监测服用地高辛患者的地高辛毒性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对表现出毒性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适当调整地高辛剂量。但不推荐事先调整两药剂量。3.同时使用加替沙星和影响葡萄糖代谢的药物可增加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危险(见禁症和警告:血糖异常)抗糖尿病药物:合并应用格列本脲和其他降血糖药物后,观察到影响葡萄糖代谢的药效学变化。当格列本沙星和加替沙星合并用药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不宜使用高于推荐剂量的治疗。如发生过量,应并严密观察(包括心电图监测)病人病情变化,给予支持治疗,适当补充液体。血液透析(每4小时约清除14%)和长期腹膜透析(8天约清除11%)不能有效地从体内清除。药理作用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体外试验和临床使用结果均表明,本品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1.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2.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3.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毒理研究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本品对多种菌株无致突变作用,但是体外对沙门氏菌株TA102的有致突变作用。中国仓鼠V79细胞的基因突变和中国仓鼠CHL/IU细胞的遗传学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类似的结果在其它喹诺酮类的药物也可见,这可能是由高浓度下本品对真核生的Ⅱ型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所致。本品经口和静脉给药的小鼠微核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细胞遗传学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DNA修复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大鼠经口给予剂量高达200mg/kg(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计,与人最大推荐剂量等效),对大鼠生育力和生殖无不良反应。大鼠和家兔经口给予剂量分别达150mg/kg和50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7和1.9倍),未见有致畸胎作用。但是,大鼠在器官形成期,经口或静脉给予剂量分别达200mg/kg和60mg/kg可引起胎儿骨骼畸形;经口或静脉给剂量分别≥150mg/kg和≥30mg/kg时,可引起胎儿骨骼骨化延迟,包括出现波形肋骨。提示在此剂量下,有轻度的胎儿毒性。此毒性在其它的喹诺酮类药物也可见。大鼠在妊娠后期最初阶段经口给药剂量达200mg/kg,并持续给药至哺乳期,可见后期的植入后胚胎丢失增加和新生儿和围生期的死亡率升高。这些发现也提示了本品的胎儿毒性。由于尚无在怀孕妇女进行的充分和严格的研究,所以怀孕期间,只有在本品对母亲的潜在临床利益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才能使用本品。本品可从大鼠乳汁中分泌,但是尚不知是否可从人乳中分泌。由于许多药物可从人乳中分泌,所以哺育期妇女应慎用。致癌性:B6C3F1小鼠经掺食给药18月,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90mg/kg和81mg/kg[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13和0.18倍]:Fischer344大鼠经掺食给药2年,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139mg/kg和47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81和0.36倍),结果均未提示本品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是雄性动物当剂量达100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0.74倍)时,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加巨粒细胞淋巴(LGL)白血病的发生率,尽管这种增加稍高于已有历史性对照的范围,但是并不能认为雄性动物高剂量下的这些发现会影响到本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据文献报告,本品静脉滴注约1小时左右达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给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成比例增加。静脉滴注本200mg至800mg,每天一次,连续14天,加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和非时间信赖性,并在第3天时可达血药稳态浓度。400mg每天一次静脉注射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分别约为4.6mg/L和0.4mg/L。加替沙星片口服与本品静脉注射生物等效,口服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6%,且静脉注射后1小时的药动学与口服同等剂量片剂相同,提示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交替使用。加替沙星蛋白结合率约为20%,与浓度无关。加替沙星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浓度相近,而在胆汁,肺泡巨噬细胞,肺实质,肺表皮细胞层,支气管粘膜,窦粘膜,阴道,宫颈,前列腺液,精液等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加替沙星无酶诱导作用,不改变自身或其它同服药物的代谢消除。加替沙星在体内代谢极低,主要以原型排泄。本品注射后48小时,药物原型在尿中的回收率达70%以上,而其乙二胺和甲乙二胺代谢物两种代谢物在尿中的浓度不足1%。加替沙星的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为7-14小时,本品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粪便中原药回收率约5%,提示加替沙星也经胆道和肠道排除。老年人(大于65岁)男女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00mg加替沙星后,发现老年女性受试者与年轻女性相比有轻微的要带动力学差异,老年女性的血药浓度增加了21%,曲线下面积增加32%。这种差异主要由于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并无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决定用量。中度肝功能不全病人,一次口服400mg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值较正常肝功能受试者分别轻度增高32%和23%。由于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呈浓度信赖性,因此在这类病人中,血药峰浓度轻微增高,并不降低加替沙星的疗效。故该类患者使用本品无须调整剂量。尚无重度肝损害病人中加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资料。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者单次口服400mg加替沙量,随肾功能下降的程度不同加替沙星的表观总清除率(CI/F)相应降低,全身暴露量(曲线下面积AUC)相应增加。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40ml/min)病人加替沙星清除率减少57%,重度(肌酐清除率[30ml/min)病人则减少77%。与肾功能正常受试者相比,中度肾功能不全者的加替沙星的全身暴露量增加2倍,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增加4倍。平均峰浓度略有增高。建议肌酐清除率[40ml/min,包括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者,加替沙星减量使用。(见用法用量)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每天口服本品400mg,连续10天,药代动力学参数,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葡萄糖体内稳定性试验(空腹血清葡萄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测定)与健康人相似。首剂静脉注射或口服加替沙星后,血清胰岛素—过性轻度增加和血糖降低。经优降糖治疗已控制病情的糖尿病人多次口服本品,虽服药后血清胰岛素浓度降低,但无血糖水平变化。遮光、密封保存。玻璃输液瓶:100ml/瓶/盒玻璃输液瓶:200ml/瓶/盒24个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 WS-908(X-673)-200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