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典邮票”

非典与饮食健康_百度百科
非典与饮食健康
《非典与饮食健康》是200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介绍了“非典”的基本知识,“非典”的清洁、消毒预防,饮食强身预防,中医药膳预防“非典”,中药治疗“非典”以及“非典”病程各期及恢复期辅助饮食疗法等内容。[1]
平装: 121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32 ISBN:
《非典与饮食健康》介绍了“非典”的基本知识,“非典”的清洁、消毒预防,饮食强身预防,中医药膳预防“非典”,中药治疗“非典”以及“非典”病程各期及恢复期辅助饮食疗法等内容。
一、“非典”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
2 与有关肺炎和肺部感染的区别
3 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4 肺炎的传染性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6 冠状病毒
7 “非典”病毒的变种
8 “非典”的临床表现
9 “非典”的传染毒力
10 “非典”的传染源
11 “非典”的传播途径
12 影响“非典”传染和流行的因素
13 “非典”的易感人群
14 “非典”的潜伏期
15 中医对“非典”的认识
二、“非典”的清洁、消毒预防
1 戴口罩的方法
2 洗手与洗手的方法
3 消毒药水的浓度要适宜
4 家庭消毒方法
5 手的消毒方法
6 食物和食具消毒方法
7 厕所消毒方法
8 通风与消毒
9 普通群众预防“非典”的主要措施
10 预防“非典”综合方法和简易措施
11 预防“非典”,提高免疫力
12 预防“非典”的健身三大主题:户外、绿地、阳光
13 外治法擦胸揉腹可增强免疫力
14 预防“非典”应慎调情志、起居有节
15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非典”
1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抑制“非典”病原生长药物
17 “非典”防治方案
三、饮食强身预防
1 中医认为“非典”属于“温病”的范畴
2 重视食疗
3 注意饮食忌宜
4 要多喝茶饮
5 多喝清热润肺汤羹
6 水果类食疗方
7 蔬菜类食疗方
8 用于儿童的食疗方
9 几种保健点心
四、中医药膳预防“非典”
五、中医治疗“非典”
六、“非典”病程各期及恢复期辅助饮食疗法
.豆瓣[引用日期]【非典10周年】还记得在10年前的非典时期,你做过最难忘/疯狂的事情是什么?求超越! | 健康朝九晚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746985人加入此小组
今年是非典(SARS)爆发10周年,10年前,非典从电视上的“患病案例”,变成了全城恐慌……LZ在北京,记得当时上初三,最早还只是电视上说最近有传染病,后来事态一下扩大,然后好多高官下台,王岐山上台,每天通告死亡人数……自己那会儿还没太明白这事儿有多重要,但是爸妈真是吓的够呛,天天消毒,天天熏醋,然后超市里的板蓝根就从来没有过货……学校在事态扩大以后就停课了,然后我记得当时还挺高兴的,因为初三本来课业负担重,停课以后天天就歇着。但是北京市教委那会儿紧急推出了远程教育系统,每天电视播课程,网络下载课程,然后我们班主任还特意快递卷子到我家……不过那会儿的电视和网络课程基本没用……每个人的进度不一样,电视上的题特别简单,所以基本就是过过样子。学习的话就是自己做卷子,记得LZ那会儿做了2个月的物理化学卷子,结果最后教委通知说物理化学不考了!当时就掀桌了……到病情稳定以后,学校复课,一个班分两半,上午一半下午一半,随便讲了讲就中考了。另外那会儿北京基本没人,记得LZ干过最厉害的事是跟同学骑车去王府井天安门,也没带口罩。不过实际上长安街上真的是一个人也没有,王府井大街,天安门没封,但是也没人。现在想想跟行尸走肉里面差不多了……大家有什么非典时候的故事么,或者说非典是不是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求分享求开眼……PS,你可能会对这一篇感兴趣:
+ 加入我的果篮
03年时在北京上大四,学校说是封校,但是单独北门没人管,骑车直接就出去了 出入很自由不少男女朋友隔着被封的大铁门在那里聊天什么的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完全不知道这事儿有多重要,无知者无谓,也没戴过口罩。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网!吧!不!开!门!那时,我在玩《奇迹》。急死了。
由于非典,我筹划了一年多的的 “重庆大轰炸”宣传活动没搞成。而且在我毕业前也没机会了。从此似乎就有些懒的搞这些活动了。
引用 的话:网!吧!不!开!门!那时,我在玩《奇迹》。急死了。那时花落在北京?
果壳网副主编
我lg单位,包飞机,飞到海南——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把电脑也带上了飞机一起带走——结果到了三亚,就被当地政府要求全部隔离(北京来的,当时绝对受全国人民歧视),把他们封闭在一个度假村中,之后又给集体轰到了海口。作为一个大度的企业,他们是允许带家属的,可是我没有跟着去,因为作为一个科普杂志的编辑,我们主编认为,这事儿还不到这地步——所以我不仅没走,还通过远程工作,操作了当期的封面故事——就是这主题:人与瘟疫,没有尽头的战争。搞笑的是,主编大人却因为发烧,一家三口(和老父老母一起)全家隔离,每天需要什么写小纸条递出来放地上,由居委会买了东西放门口。我们真正放羊也就主编大人被隔离的那两周,之前一直都上班来着,只是外面没有饭吃。等主编大人隔离完毕,大部分风头都过去了,我们也就恢复正常了。——留下了好习惯,自己带午饭。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我在上海,所以没啥太大的动静,就记得我们学校体育系的一个女生正好那段时间去了趟北京,回来就被关在校医院了,呆了一个多星期才出来。和她一起的还关了两个类似情况的。
在要求本地生在留校和回家(出去你就别回来)二选一中选了前者,并电话告知家人,然后暗自冲回家取衣物,给家人在白板上留言,公交车巨空,心想着太爽了每天上午和同寝相约早起去机房看文下午操场上全都是人,大家好像觉得锻炼一下就没问题了后来顺利在学期内通过考试,幸福地在假期里没有回来上课和参加补考那段日子,很充实不过基本和平时的正常生活没什么两样,情绪也没啥波动借机和大家多玩了一把从来没做多余防护,也没带口罩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引用 的话:那时花落在北京?武汉
Guokr.TV Producer
高一…… 每天教室要消毒,所以苦练篮球技艺。运动少女满赛!
我没干啥疯狂的事,就是碰巧感冒发烧并带病坚持上学来着...
去西安写生,回学校就被隔离了一周。接着没多久就暑假了,没回家,天天租碟看。
彼时高三,身在北京,放了一个多月的假,放到都不想参加高考了。
果壳网运营
骑车把女盆友(现老婆)从城中心拉到圆明园边上逃荒算不算?是的,逃荒,那辆车上有两个人,还有米、面、蔬菜、油、电脑、书、各色小饰品、各色娃娃。。。
初三,放假好几个月,每两周从学校领一堆卷子,在家里无聊得都要长毛了。。。然后就是过氧乙酸太难闻了!!
表示一例也没有
老师天天发板蓝根..
就不吐槽板蓝根有用没了
医学硕士生
非典时候上高三,一直以来都是走读的我,在这个时期,眼睁睁看着学弟学妹们都不上课回家去了,迫于高考的压力,高三年级全体住校封闭。于是,是非典开启了人生里的住宿生活呢。门口一条黄线,我妈每礼拜就送一些饼干点心,站在校门口喊,我在校园里面不能迈过黄线靠近校门,讲到这怎么觉得想起了什么什么文革小说的场景似的。由于全体住校,私下促成了很多恋爱党,本来不查房的,结果高考前一夜11点钟,忽然校领导们偷偷得要过来看看学生们都在不在宿舍。你妹啊~睡着了也被你吵醒了。而且据说抓获了很多当晚在操场约会还未归的恋人们~~唉~~好多零零碎碎的回忆啊~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十年前的大禁闭,人生第一次丢手机。。一个红色外壳的3330
对外汉语硕士
那时高二,只记得在家看电视看着看着忽然下面滚出一行字:因为非典,所以从xx号到xx号学校放假。掰指头算了算,总共十几天呢,堪比寒假,然后一阵狂喜……但是……完全不记得假期我都干了啥。
飞行爱好者,航模控
当年在中关村上班,租房住在交大西门附近,坐16支(你们没听说过这公交吧)。交大是重疫区。5月的一天,下班坐公交,上车就两三个人,那时候上车是投币或买票1元,掏兜发现最小面额10块的,售票员阿姨说找~不~开!结果一直到“大柳树北站”我该下车了,上车的人楞没超过9个(或者4个?难道是1个?反正还是找不开)。我下车时,售票员阿姨说,算了,甭买票了,还关切的问了一句:怎么住这儿啊。。。。
果壳网副主编
引用 的话:骑车把女盆友(现老婆)从城中心拉到圆明园边上逃荒算不算?是的,逃荒,那辆车上有两个人,还有米、面、蔬菜、油、电脑、书、各色小饰品、各色娃娃。。。各色娃娃……你们生了多少个啊?
果壳网副主编
引用 的话:当年在中关村上班,租房住在交大西门附近,坐16支(你们没听说过这公交吧)。交大是重疫区。5月的一天,下班坐公交,上车就两三个人,那时候上车是投币或买票1元,掏兜发现最小面额10块的,售票员阿姨说找~不~开!结果一直到“大柳树北站”我该下车了,上车的人楞没超过9个(或者4个?难道是1个?反正还是找不开)。我下车时,售票员阿姨说,算了,甭买票了,还关切的问了一句:怎么住这儿啊。。。。交大绝对重疫区,全校隔离了,是吧?
引用 的话:当年在中关村上班,租房住在交大西门附近,坐16支(你们没听说过这公交吧)。交大是重疫区。5月的一天,下班坐公交,上车就两三个人,那时候上车是投币或买票1元,掏兜发现最小面额10块的,售票员阿姨说找~不~开!结果一直到“大柳树北站”我该下车了,上车的人楞没超过9个(或者4个?难道是1个?反正还是找不开)。我下车时,售票员阿姨说,算了,甭买票了,还关切的问了一句:怎么住这儿啊。。。。我听过!!我好像也坐了是不是去西直门的
当时强烈要求学校放假来着。
哦哦对了,当时(基本是被迫)喝了很多我们家门口某中医院研制的中药。。。
引用 的话:当年在中关村上班,租房住在交大西门附近,坐16支(你们没听说过这公交吧)。交大是重疫区。5月的一天,下班坐公交,上车就两三个人,那时候上车是投币或买票1元,掏兜发现最小面额10块的,售票员阿姨说找~不~开!结果一直到“大柳树北站”我该下车了,上车的人楞没超过9个(或者4个?难道是1个?反正还是找不开)。我下车时,售票员阿姨说,算了,甭买票了,还关切的问了一句:怎么住这儿啊。。。。车上绝不超过10个人
我老老实实的把空中课堂全听了。。。疯狂不。。。。。
我爸从日本弄来了很多口罩,当时日本还有核辐射。我妈单位有个疑似然后我妈也被隔离起来。我妈天天给我打电话说,这不错。供吃供住。
植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印象挺深刻1.02月24日,农历大年十三,准备大四开学。因为面试进入了中科院植物所,所以老爸特别奖励机票一张(我平常都是坐火车的说)。从西安飞昆明,因为是早班飞机,于是前一晚就住在机场旁边的酒店里。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新闻说,广东爆发的疫情是子虚乌有,大家不要传谣什么的。于是天真的认为就是有人造谣,心说,这些人哪那么多闲工夫。后来才知道,这些瞒报促成了疫情爆发。2.4月1日,从昆明到贵州东北部考察踩点,一切都很平静。顺利做火车过去,然后顺利做或者回到昆明,因为花还没有开,所以,等待半个月之后再去。3.4月16日,去昆明机场接从泰国来的Partner,Hans,一个很有风度的瑞士裔泰国老先生。国际航班的人都带着口罩。老先生说有肺炎传染,我相当不解。因为,当时还没有任何信号说此次疫情很严重。4.4月20日,从昆明出发去贵阳。然后和导师汇合,租车去试验点,一切平静如水。5.4月22日,在山上转了两天,一切正常。导师接到电话,北京的形式已经非常紧张了。6.4月24日,导师再次接到电话,植物所要封闭园区,外地啊归来的人要先隔离一个月。于是,导师决定先赶回北京。我和Hans继续在山上观察传粉过程。非典性肺炎这个词开始迅速成为大家的口头语。此时,贵州没有报告病例。7.4月30日,据说有两个染病的外出打工者不想被拉去医院,从广东溜回了我们的试验点附近。空气极度紧张,我去买了白口罩和板蓝根。第一次感觉白口罩这么贵,普通棉口罩,10块一个,不还价。一人买一个备用。后来,又听说,那两个人只是开车回来,后被截住了,没有到村上来。于是,纠结了几天。8.5月4日,花期临近结束。不敢坐长途大巴,只能租车去昆明,然后飞回昆明。此时,云南没有报告病例。在机场,第一次出现了体温探测仪。前一天坐车吹风有点多,脑袋稍稍发热。过安检的时候没事,但是登机的时候,报警了,娘的!这要被隔离?还好,空姐特别好,让我在舱门口站了一下,再检查,温度正常,赶紧回昆明。9.5月5日,到昆明,送走了Hans。但是学校宿舍是挺麻烦,需要到校医院开证明,或者留院观察。鉴于当时,疫情已经比较稳定,而且贵州和云南也没有病例。所以,也就没有深究。10.在接下来的6月里,我们在昆明各大餐饮聚集地出没(那时很少有人在外就餐),享受着比平常好数倍的服务(吃火锅的时候都是一人旁边一个服务员,下菜捞菜,估计他们也快闷死了)。这大概是大学四年最放松的一段时间7月,SARS慢慢结束了,随之结束的还有我们的大学生活。打好包,收好各种行李,跟宿舍说了再见。此时,疫情乌云已经散去,窗外阳光明媚。
闹非典的时候得了典,够疯狂吧?
非典的时候因为住在厂洼校外公寓(外研社西侧北京电视台大院),可以凭出入证自由进出学校,就在美了不到一星期的时候突然公寓传出第二天不让我们外出消息,于是就急忙到公寓的超市去买供给,结果走到门前感觉到一种透明感,超市已经被洗劫一空,于是骑着自行车跟一室友去白石桥家乐福买了一大堆吃的,当时给我们配的铁皮柜子是那种立柜数条的,我买的吃的喝的塞了整整一柜子,一开门就能井喷,结果刚禁了一天,就因为影响北京电视台员工出入取消了对我们外出的封锁,但是吃的买完了,我吃了整整两个多星期的即食食品...直到现在我都轻易不碰方便面、午餐肉、火腿肠之类的东西...对,还又那会实在没什么事可做,每天睁眼11点,吃点午饭直接出发,12点半准时出现在篮球场,一直到晚上7、8点天黑为止~中间不吃饭,不休息,8点多钟回宿舍跟宿舍一大哥在楼下饭店打包份锅包肉外加凉菜(随机),一人一瓶红星二锅头,用暖壶盖子当杯子,喝完就睡,天天如此~哈哈哈
果壳网心事鉴定组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
上高一呢。期中考试突然取消了。这辈子的中药那时候都喝了(真是愚昧无知啊!)我觉得我们学校网校不错啊,非典那会儿在家学的东西基本上是高中学的最扎实的部分了吧……那段时间在家上学,是12年中小学生涯中最快乐最素质教育的时光啦~~每天上午打羽毛球,下午学习,晚上逛公园……对了,我还跟我妈戴着口罩逛西单来着,我见过的人最少的西单。
引用 的话:印象挺深刻1.农历大年十三,准备大四开学。因为面试进入了中科院植物所,所以老爸特别奖励机票一张(我平常都是坐火车的说)。从西安飞昆明,因为是早班飞机,于是前一晚就住在机场旁边的酒店里。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新闻说,广东爆发的疫情是子虚乌有,大家不要传谣什么的。于是天真的认为就是有人造谣,心说,这些人哪那么多闲工夫。后来才知道,这些瞒报促成了疫情爆发。2.4月1日,从昆明到贵州东北部考察踩点,一切都很平静。顺利做火车过去,然后顺利做或者回到昆明,因为花还没有开,所以,等待半个月之后再去。3.4月16日,去昆明机场接从泰国来的Partner,Hans,一个很有风度的瑞士裔泰国老先生。国际航班的人都带着口罩。老先生说有肺炎传染,我相当不解。因为,当时还没有任何信号说此次疫情很严重。4.4月20日,从昆明出发去贵阳。然后和导师汇合,租车去试验点,一切平静如水。5.4月22日,在山上转了两天,一切正常。导师接到电话,北京的形式已经非常紧张了。6.4月24日,导师再次接到电话,植物所要封闭园区,外地啊归来的人要先隔离一个月。于是,导师决定先赶回北京。我和Hans继续在山上观察传粉过程。非典性肺炎这个词开始迅速成为大家的口头语。此时,贵州没有报告病例。7.4月30日,据说有两个染病的外出打工者不想被拉去医院,从广东溜回了我们的试验点附近。空气极度紧张,我去买了白口罩和板蓝根。第一次感觉白口罩这么贵,普通棉口罩,10块一个,不还价。一人买一个备用。后来,又听说,那两个人只是开车回来,后被截住了,没有到村上来。于是,纠结了几天。8.5月4日,花期临近结束。不敢坐长途大巴,只能租车去昆明,然后飞回昆明。此时,云南没有报告病例。在机场,第一次出现了体温探测仪。前一天坐车吹风有点多,脑袋稍稍发热。过安检的时候没事,但是登机的时候,报警了,娘的!这要被隔离?还好,空姐特别好,让我在舱门口站了一下,再检查,温度正常,赶紧回昆明。9.5月5日,到昆明,送走了Hans。但是学校宿舍是挺麻烦,需要到校医院开证明,或者留院观察。鉴于当时,疫情已经比较稳定,而且贵州和云南也没有病例。所以,也就没有深究。10.在接下来的6月里,我们在昆明各大餐饮聚集地出没(那时很少有人在外就餐),享受着比平常好数倍的服务(吃火锅的时候都是一人旁边一个服务员,下菜捞菜,估计他们也快闷死了)。这大概是大学四年最放松的一段时间7月,SARS慢慢结束了,随之结束的还有我们的大学生活。打好包,收好各种行李,跟宿舍说了再见。此时,疫情乌云已经散去,窗外阳光明媚。太详细了!!
用户界面设计师
十年了?!长沙的早春,一直到梅雨,总是充满了雨气、苔藓、青葱、潮湿、炎热、汗、花香与小鸟。记得是大三,摄影课期间。非典噩梦来临的毫无预兆,奔赴凤凰古城的摄影实习计划被永远搁置了,然后是严格的作息、饮食、甚至灯火管制。宿管一时间很有纳粹的风格,而课程几乎都被打乱和重新安排了。当然基础科目已经没有了,所以专业课的上座率比艾德伍德的当年电影上座率还要低……很多曾经幽静的,适合携伴侣小憩的甜蜜区域被永久隔离……终于,很多商店歇业了,继而是几乎所有的商店与饭馆,旅店。再也见不到后街的繁忙景象……终于,很多楼宇被清空,甚至某课室的抽屉中还留着一本没带走的笔记,这让我想到了普里皮亚季大撤离……终于,很多道路都被醒目的红白隔离带装点。终于,很多人选择了回家。剩下的留校者,面对的是,空前的充裕时间!那么,要做什么?没有恐慌,没有心悸,却代之以一种只有年轻才会有的妙趣横生感看书与CS,成为了永恒的两个主题。这像极了二战中被俘虏的美军在集中营的生活,放风与劳作之外,就是暗无天日的纸牌,永远的纸牌……足不出户,食不果腹,没日没夜,乐此不疲,无人过问……谨以上文先给曾经年轻的我,以及十年前所有一起遭遇那段岁月的人们
飞行爱好者,航模控
还想起一个好玩的,那时候和我同住的室友是我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当时供职正大福瑞达,做医药代表,他们公司在非典期间,搞了一大批“消毒液”,据他说是女性洗液换包装。。。。。。那会儿在我们屋里堆了一地呀,一直到03年冬天都没推出去呀,后来那哥们就跳槽了。
飞行爱好者,航模控
引用 的话:车上绝不超过10个人好吧,我数学是体育老师交的。我是想说,上车的只要没有1块钱,2、5面额的都找不开。。。
引用 的话:还想起一个好玩的,那时候和我同住的室友是我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当时供职正大福瑞达,做医药代表,他们公司在非典期间,搞了一大批“消毒液”,据他说是女性洗液换包装。。。。。。那会儿在我们屋里堆了一地呀,一直到03年冬天都没推出去呀,后来那哥们就跳槽了。想起到处弥漫着八四消毒液味儿
十年前正在准备高考,早上9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学校早晚两口集体消毒,早上量体温。(没有喝中药的痛苦经历)由于我市一例都没有所以一直上课到考试,考试当天,要量过体温才可以进考场的,体温高的、发烧、感冒、咳嗽、头疼的在一个隔离考场考试。这个帖子绝对是年龄暴露贴!
对外汉语硕士
啊,对了,记忆犹新的还有之后上海交大倚天小组做的flash。叫非典风波啥的。很可乐。不知有没有人有印象。
我想起了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改变我自修成为一名同人女 为今后沉迷于论坛奠定了基础
果壳视频编辑,实验党
初四(嗯,我们那时候义务教育是五四制的),我市始终没有感染病例,所以也没怎么当回事,学校封校了一样翻墙出去玩
飞行爱好者,航模控
引用 的话:交大绝对重疫区,全校隔离了,是吧?俺是在大柳树附近租房子,现在还十分还念那边,蟹老宋、大明明小吃。。。
飞行爱好者,航模控
引用 的话:我听过!!我好像也坐了是不是去西直门的西直门——二里庄
果壳阅读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
大三,宿舍楼里同层一个宿舍有师姐被感染,她们全宿舍被拉出去隔离,疾控中心(?)来了全副防毒武装的人在周围喷洒各种消毒液,整个楼的人都被吓破胆了。这个师姐病情非常严重,是被架走的,一度有谣言说她已经去世了,当然后来学校辟谣说并没有。但是我们不可避免地都惶惶然了好长时间,一开始除了睡觉基本不在楼里呆着,不是操场跑圈,就是找个草坪打牌。自习室也异常空旷。封校期间要每天挂着牌子在校园内行走,上面写着自己宿舍楼的编号,吃饭去指定的食堂,洗澡在指定的时间,我们楼的人大概是非常遭人嫌恶的。不过一开始的惶恐过后,大家都过得非常懒散悠闲,学校电视台每晚播放4集《寻秦记》,应该有半个多学校的人会定时端坐收看。当时在宿舍的七个人有种相依为命的深情,早上一块儿起床,一块儿量体温、跑步、打牌、吃饭、洗澡。唯一的北京室友在封校之前回家了,她在最小的室友过生日那天从外边买了蛋糕带回来,我们隔着铁栏杆过了个生日……隔壁宿舍的所有人都赶在封校之前逃出了学校,就再也没能回来,只好写小纸条隔着铁门递进来,让我们帮回宿舍拿东西。我们就顺理成章地把她们屋当成了网吧。到了6月底,终于解封了,本来没什么事要出校门,还是到东门的天桥上来回走了一遍,就为了感受感受自由的空气。
在上海,公交车很空,路上很空,阳光真好,就坐很久的公交车转转。
那时初2 整天早晨起来量体温 以至于到现在对式的温度计一点兴趣都没有(你们到底对温度计干了什么啊喂!)
那年上初三1、学校统计每一位同学的家庭人员外出情况,2、每天量体温数遍并统计给老师,忘记具体几遍了3、每位同学的娘亲都送来大量板蓝根,一顿狂喝4、然后中考体育测试取消,只考文化课与实验课
那年我高三,备考,一度谣传说考试延后。高三党们表示:早死早了,延后个毛。但是学校的补课全部取消,老师在学校答疑,考前两周大家宅在家里复习,班主任每天打电话问体温,每天早上量体温,填回执单。考前出门了一次,公交车空空荡荡,魔都好寂静。报纸上说魔都只有三例,淡定地不戴口罩。比起高考,传染病算什么,再严重的肺炎也不是人人都会死的,但是高考是哪怕断手断脚也要去考的。
天文爱好者
小一。。。现在还有空中课堂的徽章
什么措施都木有的感觉……本人就在广州……也没咋重视……车照坐……课照上最多学校熬熬醋……发烧别回校啥的我就在非典时候发过一次烧……被校医赶回家了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典邮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