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因本人常年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性紫癫困扰.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
& & & & & & & & & 
快速搜索:
请输入疾病名称、症状或其它关键字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是以全身皮下紫癜或内脏粘膜出血为其临床表现特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及小儿。西医认为本病与免疫有关,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对发病急暴的患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近期疗效肯定。但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患者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激素,长期大量地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
&&& 中医无此或类似病名,一般把它归人“血证”、“虚劳”等范畴。从其临床表现看,有人认为本病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杂疮毒门》中的“葡萄疫”相似;也有人认为明代李梃《医学人门?斑疹门》中所载“内伤发斑”的症情与之相符,论述最早。但古代论血证,有吐、衄、便、溲的不同,原因病机各别,论虚劳,也有五脏六腑之区分,对于本病无整套的理法方药可资承袭。
&&&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始于50年代,当时对本病的认识比较粗浅,分类也不明细,常与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及过敏等引起的紫癜混在一起。明确提出本病,且具有一定样本数的报道见于1959年。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国内发表的近30篇文献报道大多属个案,除8篇病例数在6例以上和2篇综述以外,其余均为3例以下的个案报道。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在总体上无明显进展,尚处于积累、蕴酿阶段。80年代以后,才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有关研究不断被报道,在数量上超过了前30年的几倍,病例数也大大增加。至1989年为止,己报道的病例数(除个案外),累计已有2800多例,疗效一般在80~95%之间,其中有对小样本病例进行探讨性分析,也有更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对本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标准等也渐趋于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治疗专方。不少医者认识到,中医药治疗本病,既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又无副作用,尤其对于依赖激素的患者,更具优点。当然,中药疗效缓慢,对急性期重病人,宜用西药先稳定病情,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对顽固性病例则宜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或长期服用中药。&
&&& 对本病的机理研究已有所开展,如:舌、脉、症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活血化瘀中药对本病患者的巨核细胞形态及血小板表面相关IgG的影响;中药治疗本病对其免疫功能及巨噬细胞活性的关系等,但所见报道不多,尚属起步阶段。
兄弟站点:
& 版权所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遗传给孩子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遗传给孩子吗?
男 | 24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了,这十个月内,血小板基本维持在70—80左右,中间偶尔会因为感冒降低到50—60……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做过脾切除手术后康复,两年后复发,复发后靠激素维持……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遗传给孩子吗?现用激素维持,激素停用后多久可以要孩子,才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有影响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4634称赞:33
&&&&&&病情分析:&&&&&&ITA的具体机制现在还没研究透,不好说会不会遗传。&&&&&&指导意见:&&&&&&你目前这个情况不建议挺激素,停了害怕再降下去。
疾病百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挂号科室:血液科
温馨提示: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系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分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好发人群:女性多见
常见症状: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7.9
参考价格:13
参考价格:1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斑。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
参考价格:¥52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病毒感染
B.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E.血小板功能异常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与牛奶同服
B.与维生素C同服
C.与肉类同服
D.与氨基酸同服
E.与果糖同服
A.贫血纠正后即停铁剂
B.不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C.忌与维生素C同服
D.与牛奶同服
E.首选二价铁
A.造血功能障碍
B.造血物质缺乏
D.红细胞破坏过多
E.红细胞丢失过多
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血块收缩不良
D.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E.血小板减少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杨洪涌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全网发布: 12:0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以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85%以上病人血小板或血清表面有IgG抗体,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病人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称为伊文氏(Evans)综合征。ITP的发病率:本病为常见出血性疾病,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发病率约为1/20,000,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30岁以下占60-70%,40岁以上不超过10%,发病无地域差别,死亡率小于1%,多死于内脏特别是颅内出血。预后大多良好。急性型有自限性,慢性型甚少自愈,易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年。本病属中医血证中紫癜、崩漏等范畴。[病因及发病机理]ITP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一)发病因素:本病为后天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龄因素:急性型多见于2-6岁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2、性别因素:慢性型以青年女性为多,男:女发病率为1:3-4;急性型性别差异不明显。3、免疫因素:慢性ITP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具体病因未明。急性ITP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这些病毒包括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等,甚至某些病毒活疫苗注射亦可通过激发免疫反应引起急性ITP。(二)发病机理:ITP发病的基本环节可能是病毒感染等因素,产生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膜上Fc受体结合,并激活或刺激抗血小板抗体(主要是PAIgG)增高,使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受到破坏,其破坏的主要场所是脾、肝及骨髓。急性ITP是由于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与病毒(抗原)有关的抗体,再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并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或抗病毒抗体与相应抗体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表面所致。慢性ITP的发生,主要是由脾脏产生的血小板抗体IgG(PAIgG)先通过其Fab片段与血小板膜上的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暴露出Fc片段,并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引起血小板吞噬或破坏;另外,免疫复合物(CIC)通过其IgG分子上Fc片段与血小板上Fc受体结合,并激活补体C3,使C3固定于血小板上,最终被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细胞免疫在本病的作用尚不清楚,已知ITP病人辅助性及抑制性T细胞失调,TA细胞功能缺陷。祖国医学认为,ITP的病因病理是感受风热暑湿或温毒疫疠之邪,邪热入里;或饮食偏嗜,过食辛辣燥热醇酒等品;或药食失误,湿毒内生;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均可致邪热内炽,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或湿热交蒸,气血沸腾,脉络受伤,血溢脉外而成本病。或感受燥暑风热之邪;或热病伤阴,或过食辛辣煎炸之食,耗伤阴液;或劳欲伤肾,阴精亏耗;或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烦劳而阳气鸱张,均可致虚火内盛,灼伤血络,血溢脉外而为本病。或禀赋不足,脾肾素虚;或忧思劳倦伤脾,惊恐、劳欲伤肾;或感受寒湿之邪;或大病之后,损伤脾肾阳气,致脾虚则统摄无权,肾虚则封藏失职,均可致血溢脉外而成本病。尚有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热病耗伤气阴,阳气虚则推动无力,阴血亏则血行艰涩;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或血出之后,停而留瘀,瘀血内阻脉络,新血不得归经而外溢而成者。总之,本病病机有五:热入营血,血热妄行;阴虚火旺,络伤血溢;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湿热交蒸,脉络受损。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肌肤、血脉,其发生又与脏腑,尤其是脾、胃、肝、肺、肾等有关。脾主肌肉,与胃相表里,脾胃气虚,气不摄血,则血溢肌肤而成紫斑;肝不藏血,或肝郁化火,灼伤血络,均可致血溢脉外,而成紫斑;肾气虚则封藏失职,肾阴虚则虚火灼络,均可致紫斑。另外,心主血脉,心火过亢,迫血外溢;肺朝百脉,外合皮毛,外邪入里,常先犯肺,传里化热,灼伤血络,均可致紫斑。急性ITP多由外感传里,热毒内炽,热入营血;或饮食不节,食滞化火,或肝郁化火,迫血妄行;甚者耗伤气阴,转为慢性;慢性ITP常由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或由外感或由内伤饮食、劳倦、七情等,致脾、胃、肝、肾虚损,或虚火伤络,气虚不摄而发病,血出之后,瘀血内留,每因感邪或过劳而诱发或加重,终致本虚标实之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一)紫癜是ITP主要特征。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及脏器,但以皮肤粘膜为主。出血点大小不一,扁平,多为针尖样,少数为大片瘀斑,压之不褪色,以四肢多见。龈血与鼻衄、泌尿生殖系统亦常有出血,口腔粘膜血疱常提示血小板严重减少。颅内或视网膜出血较少见,可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昏迷,甚至致死或致盲。(二)脾脏多不大或轻度肿大。(三)急性型常见于儿童,亦可见于成人。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前1周-3周常有呼吸道或其它系统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有发热,恶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或血肿。病程约数天至数月。少数可转慢性。(四)慢性型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一般无前驱感染史。起病缓慢隐袭,皮肤出血以下肢远端多见,女性患者可以月经过多为主要甚至唯一表现。常反复发作,病程数月或数年。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血小板: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型及慢性型急性发作期常少于20×109/L,少于10×109/L时常有广泛、自发出血倾向;慢性型多在30-80×109/L之间,高于50×109/L以上时常无症状。常可见巨大或畸形血小板。(二)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急性出血时,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急性型可有嗜酸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增多。(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出血严重者可见正细胞性贫血,长期慢性出血,可因缺铁而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四)骨髓象: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成熟障碍,以颗粒巨或裸核为主,产板巨少或不见,血小板罕见;粒细胞及红细胞系统基本正常。(五)血小板抗体IgG(PAIgG)增多。(六)血小板寿命缩短:急性型可少于数小时,慢性型1天-3天。[鉴别诊断]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除有出血症状外,常有原发病的特征。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如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感染病史及原发病的症状体征,骨髓中巨核细胞,甚至白细胞、红细胞系统均可减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前有明显的用药史,停药后出血数天内停止,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若7天-10天内仍未恢复正常,则基本上可除外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再障病人则多全血减少,骨髓象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减低,脂肪成分增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若血小板减少,必有骨髓中相应细胞系统幼稚细胞明显增多。二、伊文氏(Evans)综合症:除血小板减少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外,尚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Coomb’s试验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血小板减少外,尚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定向障碍,嗜睡和抽搐等,并有溶血,或心肌损害,但Coom’s试验阴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很难与ITP鉴别,但患者常有家族史,家系调查有助诊断。三、过敏性紫癜:多可找到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原;而ITP找不到原因。皮肤紫癜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可高出皮面,常伴瘙痒,四肢尤以下肢伸面为主,可伴见荨麻疹;而ITP则出血呈针尖样,可融合成片,不规则形,全身散在性,分布不均,不高出皮面,一般不痒,无寻麻疹。可有腹部绞痛伴便血;ITP则可见便血而无腹痛。可有关节肿痛;ITP则无。可有血尿伴肾炎表现;ITP则单纯血尿而无肾炎表现。血块回缩试验正常;ITP则回缩不良。血象血小板计数正常,嗜酸球可增多;ITP则血小板数减少,嗜酸球正常。骨髓象巨核细胞无质与数之改变;ITP可见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或数量增多。[危重指标]1、皮肤粘膜广泛或严重出血。2、颅内出血或眼底出血。3、大量或持续阴道或鼻腔出血不止失血性休克。4、血小板计数少于10×109/L。[治疗]一、西医治疗(一)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二)治疗措施1、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抗体生成,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及吞噬作用,以防止血小板在脾窦阻留,从而减少血小板破坏;还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轻出血;并能刺激骨髓造血。对于初治ITP,一般均主张使用激素,且剂量宜大,疗程宜短。常用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mg-2mg,3-4周后不管有否疗效,均宜递减至逐渐停药。一般减量方法是,达到缓解后每周递减5mg,直至每天20mg以下,使血小板维持在50×109/L以上,维持治疗一般不超过6个月,以免发生副作用。治疗6周未达缓解,考虑为皮质激素治疗失败。不能为使血小板恢复正常而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2、丹那唑(Danazol):是一种合成雄性激素,男性化副作用少。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使抗体产生减少而提高血小板数。剂量: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6个月后减量至停药。复发者,再服有效。目前有取代皮质激素成为ITP首选之势。亦可与皮质激素联用。3、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术:脾切除是治疗慢性ITP的有效方法。术中即可有血小板回升,术后24小时可明显上升,1-2周达高峰,维持正常水平2个月以上为有效。近期完全缓解率可达70%-80%;但复发率达30-50%,可能与存在副脾或肝脏参与血小板破坏有关。脾动脉栓塞术近年较流行,创伤较少但疗效较差。切脾适应症:①经内科治疗积极治疗半年以上无效者;②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30mg/d以上才能止血者;③激素禁忌症者;④有颅内出血倾向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者;⑤妊娠6个月内严重出血者。禁忌症:①年龄在2岁以下者;②有心脏病及其他并发症者;③首次发病的早期病例;④妊娠晚期;⑤急性爆发型患者。4、免疫抑制剂;为三线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免疫抑制剂适应症:①激素或切脾无效者;②伴有脾功能亢进而又不能切脾者。可用长春新碱每周1mg-2mg,连用4周,1-2周内血小板回升,但停药后血小板多不能维持;或用环磷酰胺每日每公斤体重1.5mg-3mg,分3次口服,或每平方米体表面积0.3g-0.6g,静脉注射,每3周1次;或硫唑嘌呤每天每公斤体重1mg-3mg,口服,常须4周以上才见效;或环胞素A,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分两次服,缺点是昂贵。5、他莫昔芬:可竞争抑制雌激素与T细胞结合而升高血小板。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见效慢,宜连续用药3个月以上,待血小板复常后2个月再停药。6、成分输血:一般仅用于ITP急救治疗或切脾术前准备或难治性ITP。⑴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疗效佳,但价格高。机理:①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②封闭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③保护血小板免被抗体覆盖和致敏;④清除病毒感染灶。用法:每公斤体重0.4g,连用5天,或在血小板减少时周期性给予每公斤体重0.5g。⑵ 血浆置换术:能去除血浆中大量血小板抗体,使病情近期缓解。用法:每次用新鲜血浆ml,至少连用2次-3次。缺点是费用高,且反复使用易产生同种免疫抗体。⑶ 浓缩血小板:一般不宜使用,因ITP输血小板大部分被破坏,疗效差而成本高。仅用于救急止血或切脾术前。二、中医治疗(一)证候特征ITP的起病有急有缓,表现以紫斑、齿衄、舌衄、鼻衄、尿血、崩漏为多,亦可见咳血,便血,甚者可见动风闭窍、暴盲等危侯。属实火者起病急,病程较短,紫斑色紫红,或融合成片,分布肢体阳面较多,甚则遍布周身,兼有血热妄行证候;属虚火者起病或急或缓,病程较短或长,紫斑色绛红,分布肢体阴面较多,兼有阴虚火旺证候;属气虚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色淡红,兼有脾肾气虚证候;属血瘀者起病或急或缓,紫斑色紫暗,兼有瘀血内阻或气滞血瘀证候。(二)治疗要点治疗ITP应当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出血首当止血;血出之后,离经之血停留体内,即为瘀血,故止血消斑既是本病治标之法,又是基本治法。辨证治本方面,血热妄行者,配以清热凉血;阴虚火旺者,兼宜滋阴清热;气虚不摄者,结合益气摄血;瘀血阻络者,并当活血宁络。证情兼夹者,据其具体辨证,灵活配用上述法则。(三)分型治疗1、血热妄行主证& 起病较急,皮下出现瘀斑瘀点,色紫红,或融合成片,甚则遍布全身,发热夜甚,心烦或口渴,便秘,尿黄,常伴鼻衄、齿衄,尿血,便血,血色深红质粘稠,舌红绛,苔薄黄,脉弦数或细滑数。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例方& 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化斑汤。常用药& 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玄参、麦冬、紫草、地榆炭、侧柏炭、栀子炭、茜草根、银花、连翘。应急措施紫地合剂50ml或紫地宁血散4克-8克,每日3次,口服。江南卷柏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注射液20ml-40ml加生理盐水250ml-500ml中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20ml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阴虚火旺主证& 皮肤散在性瘀斑瘀点,色鲜红,或青紫,时轻时重,夜间出血更多,或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崩漏,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午后及夜间尤甚,或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 滋阴清热,宁络止血。例方& 茜根散合二至丸。常用药& 茜草根、侧柏叶、仙鹤草、生地、阿胶、女贞子、旱莲草、赤芍、紫草、丹参、丹皮、地骨皮、蒲黄炭、栀子炭。应急措施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20ml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20ml-30ml加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血康口服液10ml-20ml,每日3次-4次,口服。3.气虚不摄主证& 紫斑色淡红,或散在分布,反复发作,遇劳加重,头晕疲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呆便溏,口淡声低,舌淡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治法& 健脾养血,益气摄血。例方& 归脾汤。常用药&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鸡血藤、血余炭、花蕊石、棕榈炭、三七、山药、阿胶。应急措施黄芪注射液10ml-3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丽参注射液10ml-2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20ml-3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4.瘀血阻络主证& 皮下紫斑,色暗青紫,或皮下或肌层下血肿,或胁下症块,大便色黑,或面色黎黑,眼眶暗黑,唇甲色暗,月经瘀黑成块或棕黑如咖啡,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粗张瘀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 活血化瘀,宁络止血。例方& 桃红四物汤。常用药&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三七、制大黄、炒蒲黄、紫珠草、茜根、仙鹤草。应急措施血康口服液10ml-20ml,每日3次,口服。云南白药0.5g-1g,每日3次,口服。紫地合剂50ml或紫地宁血散4-8g,每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2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5.湿热蕴蒸主证& 紫斑,或兼鼻衄,齿衄,甚或尿血、便血,血色深红或鲜红,或身热不扬,胸闷恶心,纳呆溲黄,头身困重,口粘,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 清热去湿,凉血止血例方& 二妙散合槐角丸。常用药& 苍术、黄柏、槐花、地榆、黄芩、防风、枳壳、竹茹、苏叶、黄连、茜根叶、地肤子、白藓皮、仙鹤草、土茯苓。应急措施双黄连粉针剂2g-3g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20ml-3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临症提要]一、ITP的确诊必须强调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应仔细询问病史包括感染史、服药史、毒物接触史、家族成员出血史或乙肝、红斑狼疮病史;查肝胆B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若脾大明显,肝大,淋巴结大,黄疸,肝功能,凝血时间明显异常,常提示为肝病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尚需查骨髓穿刺。可据此排除再障、白血病、PNH或MDS等其他血液病。若脾大而骨髓巨核细胞无成熟障碍,应考虑脾亢。二、ITP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病、硬皮病、结节性性多动脉炎、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溃疡性结肠炎、间质性肺炎、甲亢、桥本氏病等;还可与慢淋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重叠。三、时时注意出血倾向,严防大出血发生。对于出血较多,血小板数少于20×109/L者,应尽量减少活动,保护头颅及视力,慎防颅内或眼底出血,并用漱口药物代替刷牙,以减少齿衄,禁用推拿按摩及热敷治疗;若伴高热,忌用酒精擦浴;若ITP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或视力减退明显,或抽搐,意识障碍等,应高度怀疑颅内出血及眼底出血,宜尽快积极抢救,如绝对卧床,加床栏防坠床,给予吸氧、吸痰,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并尽早使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皮质激素等止血药,输注机采血小板1U或使用IVIg,急查眼底情况,待病情较为稳定,血小板数多于30×109/L后,再行头颅CT、腰穿检查,较为妥当。四、血小板数少于50×109/L或出血明显者,忌行手术,包括拔牙等小手术,若确有非手术不可的情况,应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达70×109/L以上再行手术。ITP病人血小板数少于50×109/L时,还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给药,宜用口服或静脉给药,以防发生肌层下血肿;并忌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H1-受体阻断剂等。五、对于ITP的治疗,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切脾等法,副作用较明显,且易复发;而中医治疗则起效较慢而稳定;若采用中西医两法并举,则可相辅相成。一般初发患者,血小板计数多于20×109/L,单纯皮肤粘摸出血者,可首选中医辨证治疗,而不用西药治疗。若初发血小板少于20×109/L,或皮肤粘膜出血严重或内脏出血,儿童患者首选中医辨证治疗加IVIg,既能起到IVIg升血小板而止血作用,又能发挥中药及静丙抗病毒优势;成人或经济条件较差者,可考虑中医辨证治疗配合小剂量激素(0.4mg—0.5mg/kg/d)泼尼松,或再加丹那唑0.2g,每日3次,疗效更佳)。鼻衄较多者可用紫地合剂或凝血酶200U加去甲肾上腺素1mg加生理盐水30ml纱条填塞止血;龈血不止者可用紫地合剂含漱(口含15分钟—20分钟再吐掉),或用上述凝血酶加去甲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含漱或蘸棉球压迫止血;崩漏者可予炔诺酮片5.0mg,每日4次,口服。六、ITP属祖国医学之紫斑、崩漏等范畴,其主要病机是热入营血,血热妄行,或阴虚火旺,络伤血溢;或气虚不摄,血溢脉外;或瘀血阻滞,血不归经;湿热内蕴,脉络受损。治疗首当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实火宜清,虚火宜降;气虚宜补,血瘀宜消。上窍出血多为气火上逆,可在清热凉血止血方中加入川牛膝、旋覆花、代赭石、生大黄、花蕊石、沉香等引气下行;血溢下窍而为便血、尿血者,常为气虚不摄,可在方中加党参、黄芪、龙骨、牡蛎、乌贼骨、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固涩收敛。临床总应随证施治,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血止斑消之后,又当结合辨证,予以宁血补虚,不宜过早停药,以防紫斑复发。本病若伴见动风、闭窍(脑出血)、暴盲(眼底出血),鼻衄、血崩、厥脱证(失血性休克)是为危重症,宜急用中西成药止血,熄风开窍,或回阳固脱,配合输注成分血(如血小板、静脉用丙球、浓缩红细胞、血浆等),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具体参见第三节急性出血性疾病)。另外,治疗本病忌用发汗解表,辛热燥火之法。(杨洪涌)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血小板...”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2:58
杨洪涌大夫的信息
杨洪涌大夫电话咨询
杨洪涌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杨洪涌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杨洪涌大夫提问
杨洪涌的咨询范围:
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各种紫癜、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
2、血栓性疾病,如易栓症等。
3、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
4、疲劳综合征等。
5、老年性疾病等。
另外,对于已同时咨询多名专家的病人,暂不回答。
杨洪涌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血液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