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北国商城城 我这两天刚买了几块散月饼 吃...

你现在的位置:
又到中秋,难忘小时候吃月饼的日子
作者:记者李春红(李书扬/摄) &&
编辑:zhangxin
1961年,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包装月饼。(资料片)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种类繁多,人们选购月饼时往往带着营养、健康的理念,而不再单纯追求口感了。
  社区·关注
  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年市民可以过上 “第一个被赋予法定假日”的中秋节。中秋节的主角——月饼如今已不仅仅是一种食品,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吃月饼,实际吃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气氛、一种情感。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不同年龄的人,他们吃着月饼成长,感受城市的变迁,见证城市发展的历史。
  新闻溯源
  中秋节的来历
  1 拜月说
  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2 嫦娥说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嫦娥便返回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
  3 拜土地说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80岁人记忆中的中秋节】
  人群标志: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已经80多岁了,而孩提时代的事情似乎就在眼前。他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所置身的历史背景,都可以在中国革命史中找到详细的记录。回首往事,只觉得风尘压身。看着孙辈天真的笑脸,他们喜欢用回忆填充岁月。
  怀念农家院里的小饭桌
  讲述人:李庆魁 湖南富祥社区84岁
  虽说生命走过了84个春秋,但提起中秋节,我还是难忘在老家海城将军屯的时光。那时我十几岁,因为物资匮乏,月饼对我们的吸引程度是后辈人都无法理解的。
  那时的月饼质量挺好,大小和现在差不多,只是没有太多的样式,馅儿里只有花生仁和青丝玫瑰。我还记得当时的包装,是那种土黄色的包装纸,然后在上面包上一张印有月饼图案的红纸,再用纸绳系上。
  一到中秋节,借着月光,我们家会在院子当中摆上饭桌,再摆上月饼,为了让桌子更丰盛一些,再摆上毛豆、山里红。因为没有电灯,我们会借着皎洁的月光边吃月饼边赏月(当时根本没有赏月一说,叫贡月,看月亮时,心里会虔诚地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吃月饼时,我会两手并用,一口咬下去,总有些香香的酥皮要往下掉,舍不得丢掉,就用另一只手接着,再送到嘴里。
  吃完后,父母会在我们兴致正浓时赶我们上炕睡觉,因为第二天父母还要早起下地干农活。
  【70岁人记忆中的中秋节】
  人群标志:
  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这一代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很高的觉悟,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时间观念非常强,并能对自己严格要求,他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感到畏惧。
  一块月饼要分成4块吃
  讲述人:周淑华东长甸交通社区70岁
  我是沈阳人,后来随军跟着老伴来到了鞍山。对于中秋节,在老家沈阳的记忆较为清晰和难忘。
  我家兄妹6个,每到中秋节前夕,家里就提前两天备好了月饼。这期间每次从月饼包前经过,都要咽几口唾沫,因为那个年代,中秋节是一年当中比较重大的节日,吃月饼自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中秋节,妈妈和爸爸会把每块月饼分成4块。那时的月饼跟现在差不多一边大,拿着一小丫月饼,一口咬上去,真甜啊,细细嚼,然后还舍不得咽,想让月饼在嘴里多停留一会儿,然后再用舌头细细地抿,一不小心,里面的青丝玫瑰掉在地上,还要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舍不得吃。
  爸爸妈妈看着我们6个孩子吃完,再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一小块留给最小的弟弟,然后我们就羡慕地看着弟弟吃。
  【50岁人记忆中的中秋节】
  人群标志:
  他们生在红旗下,青春年少时就开始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当他们想正式开始美好生活时,改革的阵痛需要他们承受,内退、下岗成为他们中许多人的选择。
  整整4年没吃到月饼
  讲述人:赵媛娜 铁西裕华社区55岁
  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人有个别样的人生,更有着别样的中秋节。
  1971年我16岁,在原31中学念初中。那一年12月,我到盘锦的清水农场下乡,我是那一批知青中年龄最小的。清水农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地里不怎么种蔬菜,因为盘锦那地方全是盐碱地,一眼望去全是荒地,几乎看不到树。当时一个青年点里200多人,200多人共用一个食堂,吃的菜都是清汤寡水,菜汤里就那么几片白菜片儿。
  我们那地方只有一个小卖店,只卖一种特别粗糙的饼干,即使是那样粗糙的饼干我们平时也是买不起的。如果要买别的糕点之类的东西,要步行30多里路。
  在清水农场我过了四个中秋节,这四个中秋节我没吃到过一块月饼。第一个中秋节,晚上我们干完活,我心里期待着伙食能有所改善,但事与愿违,吃的晚饭和平时没什么区别,惟一不同的是,晚上临睡觉时,我会望望天上的月亮,然后就开始想家,想着想着,就哭了。
  【30岁人记忆中的中秋节】
  人群标志: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 “上半场”,他们赶上了第一批全国统一教材;考上大学后,他们是第一批交学费的;毕业时,他们是第一批双向选择的;结婚时,他们是最后一批必须婚检的。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我最美的记忆
  讲述人:秦翠焕中天社区32岁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
  爷爷为我打月饼啊,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心啊。
  这首歌是电影《啊,摇篮》的插曲,现在我还记得旋律,只要一提月饼,我就会在心中唱这首歌,我想同龄人一定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记得那时我上小学,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一句一句教我们唱。
  我12岁那年的中秋节,家里点着30瓦的电灯泡。一到晚上,我们家就围坐在小饭桌旁,吃月饼。边吃月饼,我边和姐姐同唱这首《爷爷为我打月饼》。这是一首民歌式的儿童歌曲,唱着唱着,脑海里就会浮现电影里的镜头和音乐书上的插图。歌曲中的爷爷是位老红军,当时好像内战,延安保育院的儿童撤离延安的一段经历,孩子们跟着一起做月饼,孩子们唱着唱着,都以为爷爷睡着了,没承想,在这亲切动人的歌声中,老爷爷却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们。一想起这个片段,我的眼睛就会湿润。
  所以每次唱起这首歌,我总会融入很多的感情,有时唱着唱着就哭了。
  记者感言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月饼的品种都很单一,用料仅为花生、芝麻和豆沙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对月饼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是油酥香甜,就算佳品,更不讲究什么包装,大油纸一包了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什么闽式、广式、潮式等名目繁多,用料也五花八门,果仁、莲蓉、枣泥、板栗等等均可入馅。到了现在,人们买月饼时要带着营养、健康的理念七挑八选,而不是单纯追求口感了。
相关阅读:
北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Copyright (C) 1998 - 2014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所有 北国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沈网警备案号
北国网官方微信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60937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243号
制作单位:北国网
运营部电话:顺丰优选商城全集无删减版_顺丰优选商城月饼_顺丰优选网购商城
"顺丰优选商城" 详细介绍以前吃月饼掉块渣我都不拾,现在不行了,必须拾起来,好交税!_北国商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93贴子:
以前吃月饼掉块渣我都不拾,现在不行了,必须拾起来,好交税!收藏
以前吃月饼掉块渣我都不拾,现在不行了,必须拾起来,好交税!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西藏一小学387名学生没吃过月饼 河北爱心组织欲圆梦
由于交通不便、生活困难,中秋吃月饼对吉隆镇的孩子们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李国伟供图
□首席记者 安迪
本报“‘爱心手拉手’河北民间公益联盟”成员——河北省402爱心社得知中尼边境的西藏吉隆镇完全小学387名学生从没吃过月饼,为了让这些孩子在中秋佳节之际能吃上一个月饼,与当地边防检查站合作,在网上发起了月饼认捐活动。
网上月饼认捐
助边境藏族小学生圆梦
月饼是什么味道?好吃不好吃?又一个中秋临近,今年10岁的藏族孤儿达瓦加参仍不敢奢望奶奶能给他买块月饼尝一尝。
达瓦加参是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完全小学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吉隆镇完全小学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虽然中秋在当地也渐成节日,但因当地属于高原特困山区,吉隆镇完小像达瓦加参这样没见过、没吃过月饼的藏族儿童共有387人。
近日,本报“‘爱心手拉手’河北民间公益联盟”成员——我省402爱心社通过QQ群得知这些藏族儿童没吃过月饼的情况后,为了让这些孩子在中秋佳节之际能吃上一个月饼,与当地边防检查站合作,在网上发起了月饼认捐活动。
402爱心社呼吁,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为了帮助该校藏族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402爱心社决定携手吉隆县边防检查站开展“浓情中秋、情系边疆”活动,筹集捐款认购月饼。
当地人均年纯收入仅650元
中秋临近,月饼已陆续上市,难道吉隆镇从来不卖月饼吗?8月20日上午,记者通过QQ联系上了这次月饼认捐活动的发起者——西藏吉隆边防检查站援藏干部李国伟。
李国伟今年7月25日才来到吉隆边防检查站。李国伟说,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隶属于日喀则地区,而吉隆镇位于该县的南部,与邻国尼泊尔接壤,海拔3000米左右。虽然吉隆镇在中国国土上,但是这里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140公里,而离日喀则市却有480公里。如果早上7点从吉隆镇乘坐长途车去日喀则市,中途要翻过几座海拔5000米的雪山,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行驶15个小时,到了日喀则,可能已是晚上10点。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致使吉隆镇难以摘掉“高原特困山区”的穷帽子,当地耕地很少,藏民主要收入就是靠打零工和挖虫草,人均年纯收入只有650元。不过,由于交通不便,物流不畅,这里的物价却很高,“一个2斤左右的西瓜就能卖到15元钱左右。”
一个月饼差不多15元一个
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收入低,大部分村民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吉隆镇。李国伟不想让当地年轻一代也延续这种生活,所以,来到吉隆后,他格外关注藏族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
通过走访,李国伟了解到,吉隆镇完全小学是该镇4个村委会适龄儿童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全校6个年级,387名学生,99%为藏族儿童。这些藏族孩子还没有熟练掌握汉语,甚至连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月饼没见过、没吃过。
没见过、没吃过月饼是因为当地月饼少,且卖得贵,一个月饼差不多卖15元一个。李国伟知道后,决定想法买些月饼送给这里的孩子们,让这些藏族孩子们在今年中秋之际见一见、尝一尝月饼。
387名学生,即使一人一块月饼也要387块,买月饼的钱从哪来呢?李国伟想到了互联网,因为他是我省402爱心社捐衣QQ群里的一员,所以他把自己的想法先和402爱心社负责人李雪来做了沟通。李雪来当即决定发起月饼认捐,然后委托边防检查站武警官兵就近集中采购。
【责任编辑:张昭】
与"西藏一小学387名学生没吃过月饼 河北爱心组织欲圆梦"相关的新闻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或通过投稿邮箱:()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
河北新闻网官方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泉北国商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