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治疗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学成后各是什么职业?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是在原运城市卫生学校基础上组建。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运城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公立高等职业院校,以护理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兼顾医学技术类和药学类教育。学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复旦西街2155号,西邻舜帝陵景区,东邻运城学院,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创办时间1970年所属地区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主要奖项2012年4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四星级学校”
1、1970年,运城地区卫生学校成立;
2、2001年,运城撤地改市,原运城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运城市卫生学校;
3、200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学院;
4、2011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运城市卫生学校升格为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学校占地380亩,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有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大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等,可满足6000名在校生学习和生活。建有解剖、化学、生理、病理、药理、生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口腔等专业实验室以及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综合技能训练室等共计70余个,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学校拥有一座二级甲等附属医院,还在运城市13个县(市、区)、大型厂矿医院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50多个教学医院及实习基地。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爱岗敬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418人(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206人,其中高级讲师61人,双师型教师75人,硕士研究生17人;职业教育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在省内外各类职业教育学术团体担任会长、理事长、理事15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名,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8人。学校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2000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7项,共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46篇,主编、参编教材35部,出版专著15部。
现设有医士、护士、中医、检验、口腔、药剂、妇幼、康复、医疗、计划生育、针灸推拿等14个中等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高级护理两个大专专业。校办学成绩突出。2002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被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5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同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多次受到山西省教育厅和卫生厅表彰,先后荣获省卫生厅授予的“文明卫校”、“优秀学校”称号,荣获省教委授予的“合格中专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中专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1]
2012年6月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年度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2年4月被省教育厅评为“四星级学校”
2012年12月被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授予全省高等学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12月被省集邮协会授予全省集邮活动先进组织;
2012年2月被市文明委授予“运城市文明和谐单位”;
2012年2月在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考核优秀单位,荣获“优秀领导班子”称号。
2012年3月被市直工委授予“五型四好三满意党建工作”达标单位;
2012年6月被市政府授予“园林式校园”称号;
2012年被市卫生局授予全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在全市120多家单位纪检监察工作中,我校名列第6名,并代表学校类接受全省纪检工作大检查。
2012年3月被市人口计生委授予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3月荣获市妇联组织的市直妇女庆“三八“趣味运动会第一名,并被市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
2012年5月校团委被市直工委授予市直五四红旗团委;
2012年10月被市老龄委授予老龄工作先进集体,被市老干局授予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5月张红洲校长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2年10月刘晓霞老师荣获“创新杯”全国中职院校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一等奖。
2012年5月张雅平老师被团省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2012年4月在省职教学会举办的德育论文评审中,我校老师荣获三个三等奖。
2012年11月在省职教学会举办的“美丽瞬间”摄影大赛上,吴一卫等8位老师的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2012年11月在全省高中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
2012年4月在全省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上,我校老师荣获两个三等奖,一个二等奖,学生荣获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2012年11月在全省职业院校“感恩资助,立志成才”演讲比赛上,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张贝同学荣获一等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护理职业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以“立足运城、服务山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创新实践,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精业尚能,厚德济生”的校训,树立“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求是、表率、敬业”的教风,“勤学、善思、砺能、笃行”的学风,大力弘扬“明德至善,精勤不倦”的校园精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建校42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了各类医学人才2万4千余人,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实行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双轨制。设有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5个高职专业,以及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剂、口腔修复工艺、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与配镜、康复技术、中医(针灸推拿)、农村医学、助产、计划生育、美容保健等12个中专专业。招收高考、对口升学、“3+2”的大专生和中考生。在护理专业开展了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孕产期保健护理、婴幼儿护理学、康复护理学、营养与膳食等专科护理学。
1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中专专业设置  农村医学专业  农村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展社区预防、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营养指导、健康检查、急救、慢性病的系统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流行病学的调查;制定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诊治与预防。  农村医学专业主要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常用诊疗技术、疾病概要、康复医学概要、健康教育、预防医学、保健学基础、急救知识与技术。  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运用专业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病的护理;具有规范、熟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病人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知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护理专业开设主要课程: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免疫学、药物应用、健康评估、护理操作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  检验专业  检验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医学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将常规检验项目与临床疾病相联系,利用化验单分析疾病的进展情况。  检验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疾病概要、临床检验、寄生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知识;熟练制作口腔牙齿修复体和矫治器,分析和解决义齿加工实践中的问题;对口腔工艺设备正确使用和保养维修,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正确使用口腔修复常用材料;口腔保健和口腔疾病预防。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开设主要课程: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保健、口腔疾病、口腔材料学、牙齿固定修复、可摘义齿修复、口腔正畸、口腔医学美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知识和影像技术专业知识;医学影像设备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常规影像技术操作能力;维护常用医学影像设备及排除简单故障;对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出影像学诊断;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卫生宣传和健康指导能力。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主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X线物理与防护、病理学、疾病概要、医学影像设备、X线摄影化学与暗示技术、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  药剂专业  药剂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必需的药学、医学、工程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运用药学等专业知识全面分析、综合处理各种疾病用药问题;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品采购、检验和管理;医院常规制剂制备和操作。  药剂专业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中医药学基础、天然药物学基础、药物分析、药事管理、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疾病概要、常用制剂技术与设备、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  眼视光与配镜专业  眼视光与配镜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协同临床眼科医生开展眼视光技术工作,从事眼镜专业验光、配镜业务;利用眼科预防保健知识,进行社区眼初级保健及健康教育。  眼视光与配镜专业主要课程:解剖生理学、疾病学基础、眼科疾病基础、临床视光学基础、验光技术、眼镜光学基础、配镜技术、眼科器械、隐形眼镜技术。  康复技术专业  康复技术专业是新世纪新兴的一门医学理疗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扎实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主要针对残损、慢性病、老年病、脑瘫、脑出血、脑梗塞等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掌握常用的护理技能和康复护理技能。  康复技术专业主要课程: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疾病概要、药物学、中医学基础、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技术、疾病康复学。  中医(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推拿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扎实的针灸推拿知识与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断技能与处方处理;针灸治疗各种常见病、慢性病。  针灸推拿技术专业主要课程: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药理学、西医内科、外科概论、针灸推拿、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
    1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中专专业就业方向  中专专业就业方向  护理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  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可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操作技能,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等工作。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义齿加工中心(加工厂)等单位从事口腔工艺技术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熟悉掌握常用影像技术操作技能,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领域放射科从事影像技术等工作。  药剂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可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的技术岗位工作。  眼视光与配镜专业毕业后既能协助临床眼科医生开展眼视光技术工作和初级眼保健工作,又能从事眼睛专业验光、配镜业务的复合型眼视光技术人员。  康复技术专业毕业后可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从事康复治疗的技术指导工作。  中医(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可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从事基层医疗、针灸、推拿和中医骨伤科方面的技术工作。
2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大专专业设置  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专业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应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整体观理论和现代护理知识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观察护理对象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能力;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应急护理、抢救配合和监护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自我管理、病区管理和病人管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护理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营养学、康复护理学、精神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医疗技能;掌握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口腔流行性疾病的普查及预防;具有熟练的制作常用修复体的能力;具有一般的制作常用矫治器的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口腔修复常用材料的能力;具有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防冶知识。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疾病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要、牙体学、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可摘义齿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口腔材料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内科学和口腔外科学)、口腔医学美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等。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常用康复功能评定技术、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针灸推拿等)。能对伤、病、残、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如偏瘫、截瘫、脑瘫、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冠心病、慢阻肺等)的病史进行分析,对其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并制定出合理的康复计划,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传统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定;能运用康复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等提供整体康复服务。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解剖学、运动学基础、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心理学、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包括腧穴、针灸、推拿等)、疾病康复。
2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大专专业就业方向  护理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老人院、社会福利院)从事临床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在不同级别的医疗单位或加工厂开展口腔医学工艺技术、口腔修复临床工作及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  康复治疗技术毕业生可在康复中心、专科康复医院、综合医院康复科、疗养院、民政福利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工作。
校长 张红洲,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学系,多年来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医疗行政管理工作。现为中国睡眠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理事,运城市医学会专家库成员。1995年任运城地区头针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任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2000年11月主持附院全面工作,2004年任市卫校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2008年11月任运城市卫校党委书记,2011年5月任运城市卫校校长。  2001年运城市“五强党员”,2002年运城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山西省“抗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运城市第三届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山西省医政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运城市老龄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校党委书记 王凤婷,女,1963年生,山西省芮城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山西省电子工业学校,1988年-1990年在山西省委党校脱产学习取得大专学历,2001年取得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83年-1988年在芮城县妇联会工作。1991年-1998年在芮城县纪委工作,曾任副局级监察员、正局级监察员、监督室主任等职。1998年-2007年在芮城县东垆乡政府工作,任乡长、书记职务。2007年-2011年任运城市农机局副局长。2011年5月任运城市卫校党委书记。  1995年荣获运城地委“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芮城县人大授予“优秀人民公仆”称号。2004年被评为运城市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女乡官”。
校党委副书记 董国华,男,1964年3月生,临猗县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级职称。1983年9月—1990年7月 运城地区东郊学校教研组长,团委副书记;1990年8月—1995年8月 运城地区实验中学教研组长;1995年9月—2000年6月 运城地区教育督导室科员,从事督政、督教、督学工作;2000年7月—2008年9月 永济中学副校长、支委。先后分管过政教、教学、行政、工团等工作;  2008年10月—2011年9月 永济中学党支部书记,2011年10月—至今运城市卫生学校任专职副书记(正校级)。1999年被评为山西省教育督导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德育先进工作者。
纪检委书记 刘瑜,女,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副处级干部。1976年12月-1980年11月在部队服役,1981年-1984年9月在运城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1984年11月--1987年任共青团运城地委干事,1987年--1990年3月任运城行署临察局干事,1990年3月--2002年3月先后任运城市纪委,监委副科级监察员、正科级监察员,2002年3月任运城市卫生学校纪检委书记、党委委员。  1983年荣获运城地委“五讲四美先进个人”,1989年荣获运城市“优秀党员”,1992年全区“纪检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荣获市直工委“学理论标兵”,2002年10月参加“梁雨润事迹报告团”,受到市委嘉奖,2003年荣获市直工委“抗击非典优秀党员”,2003年获全市“纪检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获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2008年被运城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一等功”。
副校长 王维宏,男,1966年生,山西新绛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运城地区会计学校,分配到运城地区卫校工作。1993年取得山西财经学院大专学历。2003年取得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96年取得会计师、统计师资格。历任运城市卫校财务科干事,2002年至2005年6月任财务科副科长,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任财务科科长,2008年11月任运城市卫校副校长。  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省卫生厅先进个人,2005年市卫生系统财务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市财政系统先进个人。  副校长 许朝阳,男, 汉族, 1968年生, 山西永济人。中共党员。2005年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毕业。1988年—1990年在运城地区机电公司工作,1990年12月—1998年8月在运城地委组织部电教室工作,1998年8月—2004年2月任地委组织部电教室副科级组织员,2004年2月—2008年11月任市委组织部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主任科员。  2002年市委“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工作者”,山西省委组织部、省广播电视局“全省第七届党员教育电视片优秀撰稿奖”,2003年市委组织部“优秀党员”,2005年省委干部下乡领导组“模范工作队员”,2006年市直工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工作者”。[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医生培养模式“广种薄收”
&&&&每年有60万医学毕业生,仅10万穿上“白大褂”&&“医改推进了多年,核心因素是人,卓越医生改革是在为医改‘加力’。”这是我国医改专家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普遍评价。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同时提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还需“大改”。&&“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据我掌握的一个数字,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广种薄收’式的医生培养模式该变变了。”她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都认为,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培养模式有必要转为“量少质优”。&&A&&“广种薄收”影响医生临床技能&&在校学习的前5年基本“不临床”,后几年才在医院见习与实习,但还要做研究写论文……这是陈育德眼中作为顶尖医生培养殿堂之一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未来医生的培养模式。“8年应该出个好医生了,但由于‘重理论轻临床’的课程设置,结果连医学博士的看病能力都不容乐观。”&&我国目前的医学生学制一般分为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三种。据卫生部《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底,我国的执业(助理)医生已达到246.6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此数字位居世界第一。印度和美国约为75万,英国仅为16万。&&媒体报道显示,我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李玲认为,在当前培养模式下,不仅大量人才被浪费,而且很难保证每个医学生在临床技能上都被“精耕细作”。&&陈育德告诉记者,在美国学医,一般分为“双4年”,后4年完全用于临床医学。但在国内学医,在被一再压缩的临床实习环节,近年来因扩招而频频遭遇临床实习医院严重不足、有责任心的医生“师傅”越来越少等尴尬。&&“有一年,我们学院的本科医学生一下增加了1000多人。为了安排实习,学校只有想尽办法往现有的实习医院‘塞人’,再降低要求,让周边县市区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小医院都成了实习医院。没有学生愿意到没有教学经验、医疗水平也不高的医院实习,但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一位医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感叹。&&记者随机采访了8位地方院校的医学本科生后发现,类似遭遇在6个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上演。有的实习点因为“人满为患”,只能打扫医生办公室、整理粘贴病人化验单、查房;8人中有3人的有效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对基本术前准备工作、写病历等基本功,也自感“不能规范操作”。&&“医生是实践的学科,如果靠‘大把地进、大把地出’,没有尽职尽责的好医生带领,没有足够的实习基地,甚至解剖也不用尸体,怎么能磨练出一名卓越医生,又怎么能让患者放心地‘以健康相托’?”李玲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感觉“学不到真东西”,一部分医学生已把这一年实习期当成了复习考研、准备转行的缓冲期。另一部分“坚守者”则在走上医生岗位后,还不得不继续尚未完成的实习。&&B&&基层还是留不住人才&&《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的卫生技术人员一共620.3万人,其中,各级医院占了370.6万人,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合计却不足200万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国医院数量共约2万家,而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站)加起来,超过了7万家。&&《公报》还显示,2011年年底,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一共112.6万人,却要服务66万多个村卫生室。&&“这说明学医的人多了,基层卫生机构还是难留人才。现在的大学本科基本不为农村培养乡村医生。”李玲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一项对380名医学本科生所做的就业意愿调查显示:八成医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愿意去基层的不足二成。&&陈育德告诉记者,在“毕业包分配”的年代,一些县、乡镇一级卫生院还有大学生,现在,他们大多已经或面临退休,后续力量却跟不上。“医学生中的拔尖人才本来就少,近年又大量流向国外,愿意去西部的、去基层的更少,以后乡亲们找谁去看病?”&&更严峻的是农村全科医生的匮乏。李玲告诉记者,“全科医生”是指能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对乡村患者尤其重要。按照理想比例,中国至少应配备60万名全科医生,但据媒体公开报道,我国目前只有7.8万,且素质不容乐观。&&国家“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到2015年,要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定向免费培养已成为“利器”之一。但在两位专家看来,问题要根本解决,还有三个“拦路虎”值得注意。&&“首先是整体人数不足。这15万人能满足城市社区卫生站的需求就已很不易。”李玲指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周期是8年,短期内要让基层“解渴”不现实,以至于一部分全科医生要靠内科医生“转岗培训”而来。&&陈育德认为,如今医学生的教育模式,也不利于塑造“能适应基层的”全科医生。“现在,医学院对知识点分割很细、很窄,没有广厚的医学技能沉淀,即使是全科医生知识面也不全,看病非常依赖化验、检查以及仪器设备。在农村,没有这些设备怎么办?医生的看病能力,恐怕大打折扣。”&&更大的“拦路虎”恐怕在于,乡村靠什么留住好医生。在上述医学生就业意愿调查中,记者看到,多数医学生“回避”基层的理由是:练不出好技术,没有好编制,未来缺乏进步资本。&&“这提示改革者,要为基层的医护人员设计一套职业规划:有他们单独的上升通道,持续的培养计划,更优厚的待遇。”李玲认为,“应该把‘为基层培养人才’与一般医学教育区别开。为基层培养人才是定向的,最好是本地人,语言相通、有文化认同感,比较能够在地方上留得住。”&&C&&保证每个医学生学成后都能从医&&李玲和陈育德都表示,应让医学教育“精英化”,做到量少质优地有计划培养,“一个医学生都不浪费”。&&“培养一个医生是非常昂贵的。以美国为例,医学生在博士毕业后,要接受近10年的住院医生培训和专科医生培训,到独立执业时,欠银行数十万美元是常事。”李玲说。据教育部的数据,中央本级财政2008年给医学教育生的人均拨款,先从7100元提高到了1.15万元,2011年又提高到1.4万元,今年,还将进一步大幅提高。&&在中国最大的医生网络交流平台之一丁香园论坛上,记者却看到,以“不当医生,医学生还能做什么?”为主题的帖子,从2008年起就常演不衰。不少医学生抱怨“毕业即失业”,只有转行当医药代表、研究人员、教师或出国,更有医学生哀叹自己“入错行”。&&“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其最终产品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医德和医术是重中之重。既然用大笔投入和医德说教,来培养水平参差不齐、每年流失约50万名的医学生,为什么不集中力量,培养一批生源好、水平高、乐于奉献的卓越医生呢?”李玲认为,医学教育每年应有计划地甄选医学生,再施以卓越医生培养教育,使医学生回归应有的职业高度。“保证每个医学生,学成后都能从医。每个从医的学生,各项素质都过硬。”&&卓越计划也提出,要着力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调控”未来医生的培养规模。该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根据需求,原则上不增设医学院校,不增设临床医学专业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省市、高校,要坚决缩减招生数量。”&&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就业压力增大、从业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优质的医学生源正在逐年减少。“医生是一个制度的产物,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效果有赖于公立医院是否真正地回归公益性,也有赖于整个医患关系的改善。”李玲说,“医生的奉献也扎根于社会土壤,如果基本的信任没有了,医生怎么做都不对。医生失望,优质生源流失,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自己。”&&&&&据《北京青年报》&&●链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日,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确定将在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开展4项试点,旨在为医改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该计划实施周期为10年,分批进行立项建设,其根本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称,希望通过这一改革试点,回归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内在要求,培养适应医改需要的好医生,并通过与卫生部、发改委、人事部等部门的合作,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复医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