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虽然让我很难过,但它的的确确一天天 英语的过了。

旅途周刊的日志
《旅途1+1教育周刊》第234期
热33已有 2233 次阅读&
&&&&&&&&&&&&&&&&&&&&&& &&&&&&&&&&&&&&&&&&&&&&&&&&&&&&&&&&&&&&&&&&&&& &第<FONT color=#f期&& 日&&&&&&&&&&&&&&&&&&&&&&&&&& 主编:张文质& 孙明霞&&& 责编:孙明霞& 周顺海& 青流& 范玲玲
&&&&&&&&&&&&&&&&&&&&&&&&&&&&&&&&&&&&&&&&&&& &&&&&&&&&&&&&&&&&&&&&&&&&&&&&&&&&&& &&&&&& &让读书精彩我们的人生&&&&&&&&&&&&&&&&&&&&&&&&&&&&&&&&&&&&&&&&&&&&&&&&& 文◎刘长龙&&&暑期到了,照例要部署假期师生读书征文,合并几个通知编发本校读书征文通知,发放书籍。设计编印了师生读书笔记,放假会上进行了详细安排。&&&根据教办“教师读书,学校埋单”和不主张大部头理论著作的指导思想,推荐阅读《哈佛家训》,每套六本,教师人手一本交换阅读。书来之前上网浏览了大致内容,这部书是哲理故事式的思想沙龙,具有极大可读性,克服了阅读疲惫,可以使教师在阅读中愉悦身心,在启迪中涤洗思维。&&&针对这部书的特点,在教师读书笔记的封面印上了醒目的“开启生命的源泉”。扉页设计上,在以前曾有过乏味的教育名家的思想、教师的赞美诗,这次我想,何不与《哈佛家训》一致起来,也来一篇哲理故事?于是附上了一篇《走出温暖港湾,奔向浩瀚大海》,期望用故事的形式给教师带来思考,引导教师通过读书让暑期生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同时通过读书活化思维,突破惯性和惰性的牢笼,改变个人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放假会议上,我结合上届“新华书店杯”师生读书征文情况,总结通报了征文推选及获奖情况,提出了暑期读书措施和要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没忘力陈不足,寒假期间的读书征文收交,电子稿收上来后,让外校教师帮忙进行了择选,二百多篇师生文章我又挨着翻看了一遍。结果发现,固然有好作品,但有些在假期中根本就没做好打仗准备,抑或临阵连枪都不磨,十行八行的不少,网上照抄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极个别的责任学科教师一点儿未动,读书效果与预期是有很大差距的。一番启发只企盼读书活动能深入扎实的得以推进,较以前能有所改观。&&&为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追求幸福教育生活,也为配合校园读书活动,学校倡导教师注册“1+1”教育社区,述说教育故事,记录生活点滴,达到相互交流提高的目的。网上的日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哪怕是三言两语小豆腐块的体会感悟,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好在已有很多老师走进社区了,改变就有希望,团结就有力量,行动就有提高,还是那句老话“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老师们,行动起来吧!让书籍走进我们的生活,那种收获真的可以精彩我们的人生!&&&老师们,行动起来吧!让读书促进我们的成长,那种幸福实在是由内而外的!(原址:)
刊& 首&&& 让读书精彩我们的人生&& 文◎刘长龙人& 事&&& 摩西老师——我生命里的缘&& 文◎风斓云舒&&& 我的老师(节选)&& 文◎过河小卒品& 读&&& 让读书成为生命的必需——读《教育人文读本》有感&& 文◎秋风蝶雨&&& 你是贵族——《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之读后感(节选)&& 文◎邱磊课& 堂&&& 落实课堂词句的训练,搭起孩子写作的基石——《称赞》一课教学反思&& 文◎元宝&&& “三思”小学语文教学&& 文◎孟宪云沉& 思&&&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文◎陈晓霞&&& 我的玩笑有那么深邃吗?&& 文◎平淡如风行& 知&&& 教育是等待的艺术&& 文◎麦田守望&&&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 文◎赵昕细& 节&&& 教育,始终是个主旋律&& 文◎陈蕾&&& 惦记也是一种爱&& 文◎王立文独& 语&&& 洗刷心灵的尘垢&& 文◎李兵&&& 倾诉的最好借口&& 文◎云间呢喃
&&& 摩西老师——我生命里的缘&&& 文◎风斓云舒&&& 我信缘,我更坚信你是我生命里那份最美丽的缘——云舒心语&& (一)偶遇&& 最初见到“摩西”这个名字那应该是在沈丽新老师的博文里了,因为最初走进1加1除明霞老师外,最先引起我关注的当属沈丽新老师了;每每一打开博就会先去明霞老师和丽新老师家串串门,即使不言不语单单只看着那清新亮丽的照片、读着那些温婉动人的文字便是一种极大的幸福了!&&& 还记得那是放寒假不久的一个午后,一边喝茶一边上网漫游,依然习惯性的溜进丽新老师“家”中拜读她新近的博文。就在那天“摩西”这个名字印入脑际,虽不知“摩西”为何意,但却很喜欢这个名字,亦或许是知道了他是《唐诗的江山》的作者的缘故吧,虽然没读过此书,单只看书名就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很多时候自己会因为一个人而喜欢上一本书,也有很多时候自己也会因为一本书而喜欢上一个人,单纯的喜欢而已!当看到博文的评论时知道了摩西既是夏昆老师,于是便一路寻了去——来到了夏老师在1加1的家里。主人不在所以我便可以肆无忌惮的浏览——头像中的摩西满脸的络腮胡子,头发也似乎是卷的,手里还拿着吸到半截的烟(什么牌子的我没放大镜就看不清楚了,嘿嘿)当时自己真是有点晕了,看起来粗狂、桀骜不逊的一个人——说他是唱摇滚的艺人或是画家我还信,要说他是作家或者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我真觉得不是眼睛欺骗了心,就是文字欺骗了眼睛,好在当看到他脸上那淡定的笑以及他背后那片蔚蓝的天时,自己才安慰自己说暂且就当他是摩西好了(当时暗自想或许那是从什么地方借来的图片吧),然当浏览夏老师的博文时自己更是望而却步了——打开一篇是读史札记,再打开一篇依然是读史札记,而因云舒学识浅薄对那些博文根本就是“雾里看花”,因此看了几篇便悄悄溜之大吉了,当然临溜之前还没忘记加好友的!加了之后自己便也就随之忘记了!这种忘记直到被批准加入优培小组那天!&& (二)巧遇&&& 还记得那是元月30日的晚上打开电脑,习惯性的先登录1加1,在社区动态里竟发现文质先生刚发表的“第二期“1+1教育写作优培计划”开始报名”的日志,心里一阵狂喜,赶紧打开仔细研读。读完之后内心增添了一种忐忑。因为单单是自我简述就要3000字,这足可以看出要想获得批准进入优培岂是容易之事。思忖再三自己还是决定报名—因为不管最终结局是什么自己毕竟去努力过,即使不能被批准自己也就不会后悔的。接着便安要求开始去写自我简述,说实话云舒整理简述的过程无疑是把过去的生活重新再现一次,而这里面那种忧伤和痛苦是无言而语的。那三千多字的简述云舒竟然分5个晚上才勉强写完,写完了自己竟没有力气再重新审视一遍,就那样把最原始的文字发给了优培小组。接下来的日子是漫长的等待,每天都登陆,每天都守望—直到2月24日的那个下午当打开电脑时竟然收到优培小组发来的信息——这便也预示着云舒的申请获得了批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狂喜找不到任何文字来表达。&&& 在第一时间里小心翼翼的进入了优培小组这个新家,就像是初入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一样在新家里小心翼翼又满怀好奇的看着——蓦然那一脸的络腮胡子触动了我的视觉,审视的的确确是我曾去看过的“摩西”,当时就心生疑问——难道摩西也会是新生?转念又一想摩西写过书(此处修改过,因为在老师的博文里得知他不喜欢被人称之为oo此处省略2字)应该不会是新生的,那么肯定是来当指导老师的. 想到这里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一篇篇令云舒看着头发晕的“读史札记”,于是便暗暗祈祷千万别是摩西做自己的指导老师,否则光那读史就注定自己肯定是个天天挨训的学困生了,一想到天天要挨老师的训云舒便不寒而栗.转念又一想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啊,自己真是杞人忧天—那么多老师怎么自己可能单单巧遇摩西呢!(可后来事实证明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巧)于是自己便不再有什么忧虑,依然每天按时到优培小组报到,幸福而期待着,好奇而心动着!2月25日在优培小组的“第二期“1+1教育写作优培计划”指导老师简介”这篇日志中云舒对摩西是指导老师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对此云舒没有太多的惊讶—因为早在预料之中。而当2月26日云舒打开优培小组发表的日志—“第二期优培计划学员分配及近期安排”时却不禁呆了,因为白屏黑字在第二期优培计划学员分配里赫然显示着云舒的指导老师恰恰正是摩西—当时云舒暗自惊叹::一切本是天注定啊!而现在想想这份缘也许就在云舒初次见到“摩西”这两个字时便已注定了。既然这是注定的缘分,云舒便欣然接受了,只是接下来便有点小心翼翼,有点诚惶诚恐了。还记得我和卢声怡师兄都不约而同的开始阅读老师的日志,只希望从中对老师多些了解,而且也便如刚见到老师的小学生一样互相交换着对老师的看法.卢兄最先告诉我老师喜欢读史,而我则补充告诉他老师还喜欢唐诗宋词,喜欢音乐……而这些爱好对于我和卢兄似乎都沾不上边,于是我的诚惶诚恐有了共鸣—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受老师训的准备. 直到晚上遇见尔笑后这种担忧才似乎略微减去一些,尔笑说摩西老师人好而且厉害我肯定会学到很多东西的。虽然知道尔笑所说的厉害是指学识,而我却在思维里又平添了另一种厉害,换言之便是严厉了。因为严师出高徒啊,此时惶恐里多了一份庆幸!&&& (三)知遇&&&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而自己似乎也是常常感性大于理性,记得上学时常常是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所以便会喜欢某一学科;相反亦然。而要想确认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人,必须要先了解这个人,看看他是不是和自己是“同类”。于是频繁的走进摩西的博客,试图在他的文字里了解他,走近他!与此同时自己也开始在网上搜索“摩西”二字是何意。还记得当时先生说:干嘛不亲自问问你老师呢?非在网上费心劳神地查找?自己的回答依旧印在心上—“摩西是我老师,我又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见了我就问人家名字是什么意思,那我岂不是很没有礼貌吗?”而当自己查找到“摩西”时,便也隐隐感知到老师留有那具有特色的大胡子的因由了。逐页浏览着关于摩西的文字,林林总总那么多,这也便让自己一路看一路感慨,同时自己眼里的那个粗狂、桀骜不驯的摩西便也浸入了细腻、感性、浪漫、淡泊甚至还有一丝丝忧伤……莫名心就这样在文字近了,莫名惶恐便一丝丝退却!在心底一遍一遍的和摩西握手、问候!也一次次的庆幸着和摩西的美丽相遇!&&&& (原址:)
&&& 我 的 老 师(节选)&&& 文◎过河小卒&&& 七岁入学,二十一岁中专毕业,教过我的老师可谓多矣,在这众多的老师中选中一位,而且用三千字的篇幅去精雕细刻,以我的能力,就难免要杜撰,难免添油加醋,而如果要将这些教师尽数罗列,笔力不胜之外,也写得不像作文,倒像列账单了。所以我斟酌再三,只好忍痛割爱,择其要者,为我理想中的老师,画一个群体的典型的画像。&&& 学前班,温柔慈祥的杨老师&&& 到了进学前班的年龄,我迈入了简陋的校舍,我的启蒙老师杨红梅却不简陋。她雍容大方,衣着得体,和蔼可亲。那时她大约四十多岁,上课的时候,总是笑容可掬的守在教室门口迎接着我们每个孩子。她教我们读拼音,认汉字,数数字。学生中难免有淘气的,总是迟到的,上着课憋不住要去厕所的,甚至跑不及拉在裤子里的,在课堂上男生揪住女生小辫子惹她们哭的……,当个幼儿老师,得应付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麻烦。可我们从没有见过杨老师生过气着过急,总是和颜悦色,“你是个好孩子,乖,要听话。”这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一次上算术课,杨老师让我们算数,我们只会用查手指头算十以内的加法,超过十就束手无策了。忽然我就灵机一动,手指头数不过来不还有脚趾头吗,于是趁杨老师不注意,我就光了脚板,扳着脚趾头数数。现在想来那绝不是我的聪明,别人也许都想到了,只是我大胆而已。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女生举手去杨老师那里告状呢。杨老师走了过来,非但没有批评我,还抚摩着我的小脑袋瓜儿,直夸我聪明。&&&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夕,已经到了当奶奶年龄的杨老师就像个大娃娃,她教我们唱歌,放学后把我们留下来陪我们排练舞蹈。说来不怕笑话,作为男生当年我也是训练对象,我还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过舞蹈呢?&&& 我们的学前班,当时叫育红班,距离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岁月的风尘并没有将尘封的往事泯灭,反而历久弥新,校园里的欢声笑语,低矮简陋但是充满快乐的校舍,温柔慈爱的杨老师将永远留在人生的底片上为我所珍藏。&&& 小学,给了我写作自信的李老师&&& 说起来李等苏老师还是我的亲戚,她是我奶奶的侄孙女,按辈分我得叫她表姐。她人长得漂亮,打扮也时尚。她也是能歌善舞的人,当时没有录音机,她为了教给我们唱歌,自学了识谱。当年的一些流行歌曲《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小草》……,到现在我还能哼唱出来,这些歌曲美妙的旋律最早就是从她的音乐课堂上飘出来的。她教我们语文,每次写作文,我的作文都要被她当做范文来读。每次学校举行作文大赛,她都会举荐我,把我留下来字斟句酌得改,我的作文每次还都能得一等奖。小学毕业那年,邢台地区科委举行两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大赛。我在自然课上刚学了《凸透镜》一文,上午放了学,中午我就在家里拿凸透镜在烈日下做实验,看它把放着的火柴头点燃。我把这经历写成作文交给李老师,她帮我改了一下就交上去了。谁料不几天,学校就让我填表,说是作文在地区获奖了。一天早自习,跑完早操,学校专门为我的作文获奖召开了颁奖大会。我从校长手里接过了一大堆奖品。放学后小伙伴们有帮我提书包的,又拿着我发的新书翻看的,又拿过我的奖品高级钢笔在手上画的,还有两个伙伴抬着发给我的牌匾,我被他们簇拥着,众星捧月一般。我感到了无上的荣耀,那一年我居然成了村里的小名人,每次从人家门前过,人都说:“就是那个孩子,作文在地区获了奖”。那年暑假,我还参加了市科委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第一次逛了省会石家庄。&&& 如果说我现在还爱写文字,如果说我现在还能胜任一个语文老师的工作,如果我还能有能力在报纸上发几篇小豆腐块儿,那是李老师给了我最早的动力,给了我最早的荣耀。&&& 中学,张老师让我咸鱼翻身&&& 到了中学,我的语文还是保持领先势头,可数学始终是我的软肋。聊起语文,我博古通今,眉飞色舞,谈到数学我就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一次次的考试失利让我提到应用题就脑袋大,手足无措的感觉。初一的年底期末考试,我的语文考了75分,在全学区占了第一,可数学只考了24分,虽然总分是班里第三名,可我还是自卑的抬不起头来,直到遇见了张辉老师。(原址:)
&&& 让读书成为生命的必需&&& ——读《教育人文读本》有感&&& 文◎秋风蝶雨&&& (一)&&& 或许是太忙太累也或许是人的惰性使然,一本《教育人文读本》在我的包里,跟着我来来回回好几天,我终究也没能好好地认真对待她。直到那天,坐在车上等人,不经意间我翻开了《教育人文读本》。那一刻,我震撼了,甚至有一种懊悔:为什么那么迟才去看她,才去接触她。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丛林里,有一个个明亮的事物,在慢慢升腾,轻轻移动。我也渐渐体会到我们校长的良苦用心:在面对这么一大群不怎么读书的教师群体,他为我们所做的努力!&&& 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读书才是教师的本分,也是教师保持智慧鲜活、散发人文气质的唯一途径。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读书风尚,“以读书求进步,以读书求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这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21世纪的老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紧跟教育的发展方向。而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记得99年的时候,当“三讲”教育之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真可谓意气风发,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来勉励自己勤读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事的消磨,不知不觉中,先前的激情和活力渐渐被一种不可名状的疲倦和懈怠所代替,自己手中拿的,眼睛看的只有两本书:即教参、教科书。审视一下周围的人,几乎可以说从没有看见谁煞有其事的捧着书籍在阅读。都说没有时间!都说压力大!仔细想想,我们每天的时间的确被大量的工作任务挤占,被许多繁琐的事务分割:沉重的教学压力,繁琐的学校事务,各种各样的检查,一叠叠的作业,再加上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何况还有家庭、孩子的拖累,整天似乎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天天累死累活哪有时间读书!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大多数老师是以可怜的老本,努力支撑维持着现状,其中包括我自己,可悲啊!&&&&& &&& (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没读书找到了非常恰当的理由,心安理得。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少读书,甚至不读书,使我们缺乏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引导,以致于我们的业务滑坡了:知识老化充电不足,跟不上时代;教学上吃老本,缺乏创新的激情;教育观念落后保守,在“无意”中束缚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的教学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自己厌倦,学生也厌倦,觉得生活是这样的平淡无奇。然而,在同样的压力下,为什么还成就了那么多有作为的教师呢?远的暂且不说,在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因读书而独具“魅力”的人。自从加入到“生命化课题”及“读书俱乐部”以来,我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幸聆听了张文质教授关于生命化教育的讲座,看了老九的博客,他们侃侃而谈,语言生动,见解精辟,理论丰富,知识渊博;又看到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那么精妙,语言是那样华丽,生成是那样灵动。观教师素养大赛,选手们出色的表现更让我羡慕不已。他们和普通的教师一样,在三尺讲桌上默默耕耘;但他们又那么出色,除了他们自身的特长外,还在于他们的努力。我不尽感慨:同样是一天24小时,可别人的教育生涯怎么就那么多姿多彩呢?是啊!“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敬佩他人的同时,我真该为自己的读书人生设定目标,真该坐下来好好地读点书了!&&& (三)&&& 如果现在有人这样问: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否扎根于实践,滋养于读书;你是否有关于教科书以外的见解 ;你是否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这时如果你语塞了,答得理不直气不壮了。那这就说明你的知识不够了,你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求了,危机已在我们的面前了。而要化解这个危机感,只有一条途径:读书!读书!再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境地。 &&& 教师,以培养人为已任,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必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挑战: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我们不懂的事情太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如果不思学习或者对学习无所用心,势必成为一只迷途的羊羔,被时代所抛弃。作为教师,以育人为目的,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活到老,学到老,力争做天问不倒,才能对社会,对学生,对家长负责,不致于“误人子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时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地读书,适时的充电。一次充电,终身受益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不学习,不充电,别说无从吸纳新知,连旧知都会打折,自身素质没有长进,反而只会显得更无知。也许,你要说:“我已经接受了几年的专业训练了,还需要学习吗?”家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四)&&& 是啊!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合格的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到成为一个实践教育家,只就知识、才情方面的差距而言,何止十万八千里: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丰富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信手拈来,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的运用自如,这些都是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问一答十,举一反三,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进行“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书山万丈平地起,积累知识最重要。只要我们肯读书,知识何愁不渊博深广,资源何愁不源源而来,教学何愁不富有新意呢?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留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尊敬呢?&&&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有对熟悉业务的要求。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今天,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铁饭碗”的思想仍在作怪,“骗师”有之,“混师”有之。学为师,不学为师。三尺讲台一站,口沫横飞,今天抄这课,明天抄那课……只要我不犯错误,或者错误不被发现,学不学都一样可以混,甚至可以混得有头有脸,美其名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不学无术的“骗师”虽然只是极个别,但也是不容忽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师资水平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如果在我们的素质教育中,有此“骗师”的存在,其后果实不堪设想。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艰巨、长期的伟大工程。而这项工程的“实施队伍”,当然是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没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教师驾驭素质教育的得心应手的本领,何来学生素质的提高?现在掌握素质教育规律的教师为数不多,更多的是面临着如何提高认识,学会运用的现实问题。所以,这又进一步向我们提出了—-师者,更应该读书。&&& (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育还在成长,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读书的内容还要不断的丰满、不断的转变!但不管怎样,必读书、书必读!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已经变得越来越渺小了。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教科书和教参,我们不能再埋怨时间不够用,而是要振作起来多读书,读好书!读读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以了解教育新动态;读读关于自己、关于学生的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读点文学的书,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读点历史,让自己擦亮眼睛,以洞悉一切;读生活、读人生,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要做教育智慧型的教师,我要培养有人生智慧的学生。老师们,我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不读书,怎能让人类的文明传播下去呢?&&& 虽然,我曾经浪费了一段时间,但是我想对同仁们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虽然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但看书的时间只要挤挤还是有的,关键是愿不愿意去读。 “酒鬼总有时间喝酒,书虫总会挤时间看书”的,坐下来读点书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生命的必需,做一名有书卷气的教师吧! (原址:)
&&& 你 是 贵 族&&&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之读后感(节选)&&& 文◎邱磊&&& 初见《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是以《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的自然延续看待的。事实上,你的确可以从“眼对眼”、“手对手”、“肩并肩”等教育理念中看到某种继承性来,而且,若是你阅读过《父》,可能对本书的观点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等看到后面,却被深深的吸引住,因为许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常识性误区不断挑战着你的神经,它们或是被忽视,或是被“文化”搪塞,或是受条件限制,已经成为侵蚀孩子健康成长的无形之手,一步步将他(她)推到更高的风险之中,父母、爷爷奶奶浑然不觉,等出了问题再弥补,其实已经过了“生命的季节”。所以,任何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期待的父母,手捧这本书,一定会经历一个“兴奋——思考(他比)——反思(自比)——责任”的过程。读到最后,你才会感受到自己离一名优秀的家长还相去甚远,会发现有太多的准备工作和完善工作需要自己重视和弥补,“只有父母长得好,孩子才可能成长得好”,读到这一句,你才知道,孩子对父母究竟是多大的事业。&&& 全书的首起,是对为人父母者——不管是“已经”,还是“将要”的我们——讲的期许和忠告,以及大的教育原则。当然,换个角度说,既然你已经决定翻开这一页,就天然的成为了作者嘱咐的对象。不过重点在于,这段全新旅程的起点,恰恰是影响我们今后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氛围内取得教育成功的积极因素之一:由每一个浅显易读的汉字,组成的词、句、段、章正慢慢汇聚成一股力量,柔和、温润而不失排山倒海之势,而你也必须拿出全部的智慧和勇气才足以承接和驾驭。所以,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相信自己的子女将来能“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何不把握这股力量,让这种“相信”早一日变成轮廓更加清晰的“确信”呢?(原址:)
&&& 落实课堂词句的训练,搭起孩子写作的基石&&& ——《称赞》一课教学反思&&& 文◎元宝&&& 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围坐在会议室就这周上的校内公开课进行交流。会议室虽陈旧,但同事们滔滔不绝的评议却是对语文教学的新思考。我执教了《称赞》这篇有趣味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小刺猬善于发现小獾的闪光点,并真诚地称赞了它,从而也得到了小獾发自内心的称赞。大家也称赞着我的这堂课,“老师的前期准备工作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老师的语言精练、生动”、“孩子们朗读得有声有色”……我不禁高兴起来,心想:来学校有一段时间了,终于上了一堂让人叫好的课,切身体会到像故事中小刺猬和小獾一样的“高兴极了”。正得意时,张老师微笑着说:“很欣赏老师引导孩子感悟文中的‘粗糙’这个词的别出心裁,但就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来说,还可以更到位。”张老师的一语点醒了我,脑海中不禁回放起这一个教学环节。&&& 片段:&&& 师:展示自画的3个板凳图,你们觉得小獾做得小板凳怎样?&&& 生:很粗糙。(从故事中读到了)&&& 师:出示“粗糙”一词,齐读两遍。你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两块木板,谁想来摸一摸,告诉大家摸了木板后有什么感觉?&&& 生:这块很平,光滑,那块粗粗的。&&& 师:小獾做的这三个板凳也像这样不光滑,很——&&& 生:很粗糙。(通过“触觉、视觉”懂了)&&&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粗糙的?&&& 生1:奶奶的手背。&&& 生2:树皮。&&& 生3:米。&&& ……&&& 是啊,在我的用心下孩子们直观地明白了“粗糙”这个词,但没有意识到从他们口中说出的仅仅是只言片语,全都是零零碎碎的语言,没有把句子表达清楚。很明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的教学不够到位:&&& 1、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起步,是语文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要打好这个阶段语文素养的底子,必须进行有效的词句训练,它是学生在课堂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起点。&&& 2、没有根据学情进行有效的词句教学,班级里的孩子有的来自祖国版图里的一个小镇,有的来自闽地里的一个小村,绝大多数是农民子弟,他们不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听妈妈讲故事中长大,日积月累地已具备了较好的语文素养。受家长们的影响孩子们有的说着方言,有的操着半掺的普通话,说话时常常是只有半句或是词不达意,意思表达不清楚。特殊的学情警示我进行规范有效的词句训练每天都不能放松,不仅要和他们一起学习语言,品尝语言,而且还要让孩子们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俗话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慎于始”,低年级的课堂词句训练是学生系统地走近语言、运用语言的开始。只有会用词语并且运用词语恰当了,打造出坚实丰富的词句“砖砖瓦瓦”,把句子表达清楚了,他们日后才能构建起坚固美观的段,能写“一篇好文章”的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才有最终实现的可能。因此如何开展课堂词句训练,让课堂词句训练落实得更加扎实有效成了我自从教学《称赞》后不断思索的问题,根据教材进行有目的的、有重点的、规范的词句训练也成了我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 1、以教材为例,抓文本中的重点词进行模仿练习,引导孩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月亮的心愿》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有效的教学资源,观看图画上珍珍在做什么。有的说珍珍端水,为妈妈洗脸;有的说珍珍拿毛巾放在妈妈额头上,因为妈妈发烧了。在他们对“照顾”这个词语的理解由直观的印象转向了内在后,我让他们用“照顾”说话,有的说:“珍珍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端水为妈妈洗脸。”这句话比课文的句子更具体了;有的说:“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为妈妈倒杯热水,妈妈喝了会舒服点儿。”还有的说:“我的脚扭伤了,妈妈没有上班,留在家里照顾我。”孩子们对“照顾”这个词感受更深刻。再如:在学习了《画家和牧童》中的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孩子用“一……就……”练习说话。有的说:“我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有的学生说:“我一见到爷爷奶奶就向他们问好。”孩子们的脑海中很快就浮现出生活中的画面。这类虽是单纯的词句模仿训练,是纯粹的语言文字训练,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教得不折不扣,每个孩子都应该正确无误地完成。&&& 2、让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表达个人的思想,在表达中建构自己的语言,同时学会语言的运用。比如学习《春雨的色彩》时,在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好鸟儿们的争论后,要求他们运用故事中有关词句“春雨是……色,你们瞧……”展开表达。 “春雨是红色的,春雨淋在三角梅上,三角梅红了”“春雨是多彩的,你们瞧,春雨落到紫竹梅上,紫色的花儿开了。春雨洒在茉莉上,白色的茉莉也开了。”……孩子们的心里蕴藏着一段段美丽的童话,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春雨在自己眼睛里的色彩。这样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并且越来越认为自己能说会道了。&&& 3、想象说话,发展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结合文字进行大胆地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中,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句话:“小猴子的话刚说完,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如果你就是森林了的动物会说些什么?一生说:“太好了,我不用去树上住了!”另一生说:“猴王万岁,我不用担心爬不上树了。”还有的说:“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这样,孩子们在想象中入情入境,同时也发展了语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后,家长们与我交流时他们忍不住夸孩子口才越来越好了;老师读到班级孩子的写话练习时,称赞他们写的句子具体、生动,段落流畅。我心想:这都得归功于课堂中扎扎实实的词句训练,训练中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断地碰撞着,真挚的情感不断地流露着,纯真的思想不断地交汇着,在语文课堂里尽情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也悟得了些许说话谋句的“道”。这一个个简单的句子,一个个短小的段落也许在低年级还只是一朵朵“小花”,但相信不久的将来,等他们汲取了更多语言的养分了,一定会成为一束束光彩夺目的“奇葩”。在今后的教学中词句训练这道风景线也将会更加亮丽、更到位、更有价值。(原址:)
&&& “三思”小学语文教学&&& 文◎孟宪云&&&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带领五(2)班全体同学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体现教育新理念,深钻教材,探索教法。  课堂40分钟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五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由于学生的自觉能力较差,所以仅靠我自己督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把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的自觉能力分成了8个小组,每小组的组长是一位能够认真负责的学生,他们每天检查组员的作业,了解组员的学习兴趣,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我汇报。我每周都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适当的表扬,由于小组长都是好胜心比较强的孩子,所以班中真正形成了一种谁都不甘示弱的学习氛围。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导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事、写人、读后感为主,并且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我们班还积极响应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号召,在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并要求学生每天中午来到学校和放学后都坚持读书。在双休日里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要读书一个小时,并要写好读书笔记。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适当的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后黑板,安排每天都有一位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的段落写上去,要求学生读读并记在积累本上。经过近两个月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例如在教《草船借箭》的时候,我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后,开始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血神。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名著,懂得了知识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 三、从课内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班级的图书架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左宗棠》等爱国人士后,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左宗棠、王承书等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为人,领略他们的风采。并要求学生制作出图文并貌的有关爱国人士的版报。&&& 当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诸多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还未彻底根除。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比较差,写的字不规范,也不工整,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这些我都还没有彻底根除。&&&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总之,一学期来,我勤恳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且做到乐学,爱学语文。至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下学期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其教育改正。(原址:)
&&&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文◎陈晓霞  在教育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有一个阶段,班里连续几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每天下午同学们来上课的时候,总会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桌子上被人胡乱地涂上了许多的粉笔灰。到底是谁干的呢?一时间,同学们众说纷纭,大家做出了种种的猜测。为了查出真相,我们采用排除法,把种种可能进行一一排查。时间在一天天的推移,案情却毫无进展,而“凶手”在这样严密的监控下,还时不时地“作案”,到底是怎么了,得罪了哪一方的神圣,同学们甚至都开始害怕起来了。事情就这样僵持了两个星期,直到有一天,两位女同学到我的办公室,偷偷地告诉我,真正的凶手是——班长, 这是她们多天蹲点发现的结果。我被这个结果震得目瞪口呆,怎么可能是班长干的呢?她可是班上同学们学习的楷模,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呀!!  这样的结果,对我来说真是当头一棒,平时表现如此优异,让我如此信任的班长怎么会干出这种恶劣的行径呢?是什么使她出此下策呢?是什么使她愿意冒着随时可能被同学揭穿、被老师谴责的严重后果的风险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把班长叫到我的办公室询问,她直言不讳地承认了事情确实是她干的。当我问她“为什么”的时候,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看到一个同学某些方面比她优秀,心生怨恨,用涂抹粉笔灰的办法报复,为了不让他人发觉,还故意把其他无关同学的桌子也给抹上了,造成假象。  突然,有一股寒气从我的脚下直往上窜,我的内心在颤抖,我到底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了呢?难道是我的教育不够细致,还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又或许是我平时对待学生不够宽容,以至于她无法容忍别人比她更优秀?我没有在全班面前揭穿她,只是告诉她:“我很难过,老师还没有教会你什么是宽容。”  这件事发生之后,我时刻反省自己的课堂,课堂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孩子心智的成长。在处理学生的事情中,我亦小心翼翼,也许我的处理方法将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方法。  当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是否培养了孩子作为社会的人应具有的良好品质。当只有知识,而没有品质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我们培养的一群又一群的人一旦有些人走上歪路,那我们曾给予的知识,会成为他们对社会的破坏力,而破坏力与知识正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教的知识越多,破坏力就越大。  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对学生应当施行农业式的教育,而不是工业式的教育。所谓农业式的教育,是自然的、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所谓工业式的教育,是过分人工的、刻意锻造的、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也许农业式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去培养学生灵魂的健康。只有灵魂健康的人,才可能为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否则极有可能成为危害国家的危险份子。(原址:)
&&& 我的玩笑有那么深邃吗?&&& 文◎平淡如风&&& 前段期间复习,一天上课时,班里有一个女学生,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试卷,我提醒她抓紧时间。在教室里转了几圈,走到她处,还是那表情,又提醒了一句。第三次转到她身边时,还是老样子。我发威了,当然是很可笑的发威:“总分130分,考不到120分就倒扣你20分”(纸老虎骗子,我有扣她分的条件和资格吗)这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我对她的要求一点没拔高。&&& 中午放学通常很晚离开办公室,回家经过教室时有时会遇上学生因特殊情况在校吃饭的,我都邀她们和我一块回家吃。我不是个视学生成绩为第一位的老师,只要有进步的或是较遵守纪律的一概视为好学生,那个数学考个位数的小女孩也受邀去过。这个让我“恐吓”的女孩去的最多,活泼大方小动作挺多,可一到我家里就闷头吃饭,简直判若两人,每次都是预热一番才恢复叽叽喳喳本性。平日里她也不时地塞给我几颗糖块、一个苹果、几块饼干。有时借我的手当成她转送别人的,多数情况“坦然”“受贿”,不然真是拂了她们的心意。&&& 成绩出来后,我查了一下她的试卷,做图操作题(琢磨了教材和学生复习情况半宿,考前半小时只辅导一题 结果考试真蒙上原数了)4分,这小女孩全错了(达到这120的目标就差4分呢)。翻遍了全部试卷,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答题粗心、答题不检查。考前我在黑板上留了框架式的8个字:认真(审题、书写、检查)。还很可笑地给学生解读了一番。我提醒学生注意的,这孩子全犯了(其实学生反复犯错也正常吧)。&&& 有“恐吓”,得有下文,不然老师总象言而无信的骗子。昨天,她站在队列外沿,和学生玩闹的心上来了。我轻轻的弹了一下她的脑袋瓜,跟她提到了考前辅导的那题,告诉她那题4分 又重提倒扣分的事,笑着告诉她得弹完四下。轻轻地没等弹完,她眼泪都出来了。我都没摆出严肃的样子,有必要哭吗?&&& 我开玩笑的水平有这么低劣吗?&&& 想到她昨儿的眼泪,今天有点……给她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 在我越来越接近痴呆的记忆中,我的玩笑话惹哭过两个学生,吓住过一个学生。第一次惹哭小女孩是多年前的事了,参教的第二年吧,那年当班主任,考完试后即将放长假,事情特多忙不过来,担心学生们在教室里吵闹打架,就当着学生的面刷刷几笔画了一只青蛙的简笔画,告诉他们:谁要是说话谁就是这只青蛙。过了一会返回教室,静悄悄的,问及纪律情况,有人检举一个叫王芳的女学生,我指着青蛙,笑着问她:我以为画的是谁呢,原来你就是这只青蛙啊。轰堂大笑中,那女孩趴在桌子上哭了。哄了老半天,还眼泪汪汪的。放学了,那女孩抽抽咽咽地拦住我:老师,我上课说话是问别人有没有你的电话号码……&&& 也许这是一个偶然,笑着的批评真有催泪的作用吗?学生一级换一级,现在的学生真个板起脸来批评,也是站立无相、挤眼吐舌,呵呵,近似小无赖了,不是最喜小儿无赖之无赖。&&& 最严肃的玩笑。那个被玩笑话吓住的也是一个女孩子。上着课,一学生嗝气,极有规律的几秒钟一个,学生先是偷笑,后是群笑、大笑,看样子吆喝无用,真吆喝也是教师自取其辱,能管得了嗝气!治疗嗝气我只记得惊吓法。我拍了一下手,静场,板着脸怒气冲冲地问那女生:李**,上节课我在讲桌了放了五毛钱,别人说你拿去了,你拿去干什么……那女生一脸惊愕地望着我,班里静到极点,眼神在我和她之间扫描。过了一会,真没再打嗝。治疗成功,我低头偷偷地乐了……&&& 惊吓治疗嗝气乡间非常普遍,谁从小没嗝过几次气啊。我没想很多,此事很快忘到脑后。谁料又有了新的下文。过了几天,班里的一学生在路上遇见我,说李**真没拿那五毛钱,还特意强调“真的、真的没拿”。我咯噔一下,我以为学生们知道这种治疗常识,他们真把玩笑话当真了。为什么学生常把玩笑话当真,却把真话当玩笑呢?亟待解决的是先澄清事实,免得大家把她当贼看;当然,学生们也都学会了这种惊吓法治嗝气的常识,他们也会吓唬“嗝”人了……饿死师父&&& 为什么学生常把玩笑话当真,却把真话当玩笑呢?(原址:)
&&& 教育是等待的艺术&&& 文◎麦田守望&&& 男孩两岁多了,说话还结结巴巴,而此时别的孩子都已经很流畅地表达了,有的孩子还能背出不少唐诗。母亲为此犯愁,父亲比较麻木,没有太多的反应。&&& 在整个幼儿园阶段,男孩显得羞怯、胆小甚至懦弱,不善言语,从未给大人讲过故事——而父母每天晚上睡前都是要给男孩讲故事的。母亲纳闷,给孩子讲了那么多故事,傻小子怎么记不住一个呢?母亲的心理就两字——着急。父亲不太在意,安慰孩子他妈说,小孩这么小,能看出什么?并讲了格赛尔的“爬楼梯”实验及其成熟理论,孩子应是晚熟,到时自然会开窍的。&&& 男孩6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当地的入学年龄为6岁),父母领他去见校长,校长说,只要接受能力没问题就上吧。于是,男孩成为一名小学生。谁知,上学第一天中午,托管就没有接到男孩,给弄丢了。母亲接信,吓得半死。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男孩的妈妈带他去学钢琴,他却坐在钢琴前哈欠连天,手指不知往哪里放,老师强行将他的指头往琴键上按,他怎么也找不到北,第三次,老师给男孩的妈妈说,您还是不要勉强吧。时兴学珠心算,妈妈又带男孩去学,学了一年多,结果是男孩怎么算也不对。学校推荐学树童英语,说如何的好,妈妈有赶紧给男孩报名,每个周六早早将他送去学习,两年下来,男孩既不会读又不会写,询问老师,老师说其实该同学很聪明的,希望继续给小孩报名学下去,父母心想,别安慰了,打住吧。别的小孩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自己的孩子咋这样呢?妈妈能不着急?父亲倒是还沉得住气,心想小孩还小,小学就是玩的,加那么多偏食,学那么多干嘛?顺其自然吧。&&& 然而,男孩连学校的“正餐”也吃不了哦——字写不好(甚至连名字也写不对(父亲后悔没将男孩的名字起简单些、笔画少一些),作业错误率奇高,运算速度慢,考试经常是不及格,能拿7、80分就不错了。妈妈开始失望,父亲开始怀疑,难道男孩真的智商不如人?并试探着让男孩留级。但是,男孩坚决拒绝说,让我留级还不如让我死!男孩知道:人活着,尊严第一。就这样,男孩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小学六年学习的时光。&&& 男孩的爸爸还算懂点教育,及时说服家人。与其说是孩子有问题,还不如我们大人有问题。我们做家长的太急功近利了。人的成长过程和自然界的生物生长没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得顺乎其自然——而我们成人却一再干着拔苗助长的事;另一方面,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生物也因种子、土壤、阳光、水分的不同而生长得不同哦)。人比人气死人。人生几十上百年的历程,是漫长的马拉松,起跑没跑好,开始跑慢一点的,未必就是被淘汰出局的,得讲究耐力和韧劲。于是,父母改变了期望值,调整了心态,变求全责备为欣赏悦纳、变挑剔为鼓励、变不安为淡定、变着急为等待。&&& 男孩和两个同年龄的小朋友去学游泳,经过两天的适应后,教练将他们扔进深水池里,第二天,两个同伴都坚决不去了,只有男孩还傻乎乎的再去坚持,并将游泳学会。老爸聊以自慰,觉得除了文化知识,孺子尚可教矣。后来,男孩又主动要求去学习跆拳道和攀岩,父母赶紧鼓励他去,这样可以改变他胆小、怯弱的缺点,培养勇敢精神,渐渐地,男孩瘦弱的身体结实起来。四年级时,偶然的机会,男孩要求学小提琴,于是家里每天又有了半小时的琴声,并且一直坚持到紧张的中考都不间断。为了让他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父母还带男孩到北京、新疆、香港等地旅游,多次让他在假期里一人乘飞机回老家。&&& 男孩上了初中,学习仍然稀里糊涂,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在父母眼里,男孩是很可爱的——纯真、品行好、形象可人。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男孩最引以为豪的是,从未像别的同学那样,因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的批评甚至打骂;从未因自己成绩不好而自卑——有时还自我表扬,说自己比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抗挫折能力强多了,偶尔还自嘲道:只是考试成绩好有什么用,综合素质好才是最主要的。&&& 初三上学期末的一天晚上,男孩的父亲出差刚回到家,男孩就赶紧迎上去说道:“老爸,我准备写本小说,已经构思好了。”父亲先是一愣,没搞错吧。随后,父亲大悟:臭小子开窍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能不能写出小说来不重要——人生难得少年狂,重要的是孩子有思想、有追求、想学习了。自此,父母发现男孩学习用功了,并在初三下学期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把从小学——初中九年的课程全部补上,升中考试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升中考试结束了,次日凌晨6点多钟,别的同学还未从考后的放纵和沉睡中醒来,男孩已经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奔向他的目的地——北京新东方。(原址:)
&&&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 文◎赵昕&&& 晚上过来休息时,手机落在儿子屋里了。今早起来去早市,取过手机,一条短信让我大吃一惊:&&&您好,七月六号是天塌的日子,我的命也很苦,父母相继离去四五年,家属又重病在身,我还有什么?父母没养好,妻子没享福,老天对我太不公,我不是称职的儿子,也不是称职的丈夫,他们为什么不给我孝敬和疼爱的时间?工作天天忙,时间多数忙工作,我真的不甘心……&&& 是我中学同学的短信。我们一起考取的师范,毕业分配一起回到了乡镇,同学写得一手好字,人也诙谐幽默,属于比较宽容豁达的那种类型。工作一年后,他给我介绍了对象,就是孩子的爸爸。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工作性质相同,常常听到他们电话互相谈论工作,互相为对方出主意。如今,同学担任镇上中心校校长,兼职教委副主任。&&& 因为马上有急事出去,只能短信告诉他,千万别急,人生在世,没有不遇事的,不过早晚罢了。&&& 我只是觉得心里太苦了,一起抚养孩子长大,孩子才十三岁啊。他这样回道。&&& 马上电话给另个同学,告诉他预备好明天一起去医院看同学的老婆。因为打算今天去看老师的,想明天去看同学。&&& 前几天约过孙强同学,一起去看身患重病的中学老师,刚好上午他电话说,今天有空,在校门口等着他,马上到。他来了,我们娘俩赶快坐上去,买了鸡蛋牛奶,一气儿就到了花园小区,可是,家里铁门锁着。只好电话问孙老师现在哪里。&&& 电话里声音异常虚弱,只隐约听见“在医院”这样的字眼。就把电话递给同学,让他听,说在中心医院呢,只能折回。风尘仆仆赶回离出发地点不远的中心医院,到了康复楼找了很久,也没有孙老师的名字。再次电话打回去,说在中医院呢。&&& 累得难受。晕车。加上对医院的特殊反应,非常不舒服。孙强同学说:把现在这些礼物先看同学吧,看了他们吃饭后去看老师!&&& 就到了十楼。同学的老婆已经手术,身体非常虚弱,但是看见我显然非常激动,说你怎么来了啊?我没有回话,凑到她身边问:吃饭可以吗?跟我那年一样啊,我也是住在妇科的,差点就不行了,幸亏来得及时。躺下来歇歇,挺好的,别太累着自己了。&&& 子宫肌瘤,手术完了,休息几天,就出院了。她的声音刚刚能够听见。&&& 妇科疾病很正常,没事的,有我同学伺候,很快就会康复的,想吃什么,告诉我,我离着近,可以随时做点好吃的来送。&&& 看着同学老婆娇美的面容,跟她儿子大脸套着小脸的相似,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不敢久留,就起身告辞,同学送出来说:手术前会诊过,手术时医生说胃里也有硬块了。真不行,就去省立医院。&&& 这里的医术还是不错的,别胡思乱想,再说,跑这么远,家里人怎么去伺候啊?别急,咱们同学都会帮你的。&&& 我知道自己的话多么苍白。遇上这样的事情,只能一个人扛着。&&& 吃了饭,再次向中医院进发。好歹找到了老师所在的病房,进的门来,发现老师正躺在铺的非常平整的一张床上,瘦的像一根竹竿。枕头前方的白床单上,放着他常常穿的一件非常平展洁净的国防服外套,老师身穿一件白色的T恤,手里,正在把玩着自己的手机绳系。&&& 看得出老人在克制自己的感情。慢慢的,看见他苍老的眼窝里开始有泪流出,那泪并不汹涌,只是贮在眼窝里。我问:您吃点东西吗?摇头吃力的说:周恩来从发病到去世,做了八次手术!八次!&&& 他伸出手做出“八”的手势。我不敢答言。&&& 喝点什么吧,老师。&&& 嗯,就喝点果汁吧。护工扳住他的臂膀起身,我顺手扶住老人后背,看见他原来瘦弱的身体愈加瘦弱,几乎是皮包骨头的感觉。&&& 护工在倒果汁,往一个杯子里。&&& 少了!少了!他依然是做教师时指挥我们的样子。&&& 喝完了躺下,他开始闭眼,紧紧的闭着双眼。“别来看我了,也别带东西来,把你带来的东西带走吧,我吃不下,也没人吃的。”&&& 我不知道,这位无儿无女的老人,曾经在教育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甚至书法上堪称“黄前一支笔”的老人,此刻是多么的难受。想起我初中毕业前,他把我和王菁同学叫到他宿舍里,搬出很多书法,让我俩尽情的欣赏,一边自己翻看,一边介绍说:你看看,这些都是毛泽东的,毛泽东人物伟大,字也写得潇洒;这些,是鲁迅的,看看,鲁迅先生严谨,字也写得中规中矩;还有,这些,是郭沫若的……&&& 还有,课堂上,他讲到激昂之处,我都看到他的嘴巴似乎要竖起来,眼里射出特别亮的光芒。&&& 甚至又一次,一位年轻老师在他进教室门时骂道:老不死的,你赶快死吧,死了我花一块钱买个花圈送你!气得嘴唇都哆嗦的他,立刻小声喊我和另个同学道:你俩来,跟我来!到了他的宿舍,他愤然的对我们说:你们听见了,我说什么了,就这样当着学生的面骂我?!&&& 当时,完全不谙世事的我,只能哑然听着他的义愤之词。后来,才略略懂得了些,原来他的“道德洁癖”使自己树敌太多!&&& 孩子,你在很多地方,特别像我,太正直,太重感情,这样,会让自己受伤啊。上次看他的时候,搀着他走在人行道上,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 这位老人,如今,要在这样冷寂的医院里,一个人守着白白的墙壁,枯守着剩下的岁月。&&& 老师,前些日子,我同事去明堂园游玩,中间电话对我说:他们在大津口北边一个有水库的地方游玩呢。那个水库叫什么来着?我当时立刻告诉他们,那水库上面的题字,就是我老师写的。&&& 他突然睁开眼睛,再现了亮亮的光芒说:是天龙水库!&&& 声音异常的大。&&& 想问他给我写的书法写了没有,但终于没有问。记得前年第一次看他时,看见他体力尚好,我们聊了很久,后来我向他索要一幅字。他爽快的答应,说,我的那些书法,想都留给你,我的这些侄子侄女们,没人能够欣赏啊;可是,你不能太求急,我要慢慢写,给我时间吧,孩子。&&& 退休后的老师,肯定没有了当年饱蘸墨汁笔走龙蛇的激越。去年约着同学带老师一起去母校玩,每到一处,他总是招手对我说:赵昕,来,到我身边来!看到同学写在走廊里的字,他马上评判:不错,写的有点功力!&&& 时隔一年,老师已经没有了到处走走的力气了。上次电话问他,还回不回市府这边住,他叹气说:恐怕不能回去了,要在花园小区住到永远了。&&& 他一直在侄子侄女处轮流住着。虽然大家待他都很好,但是,看他的表情,好像对现状不是怎么满意。这样追求完美的老人,估计到了哪里也不会多么如意的。&&& 去年还在一起喝酒聊天的一群人,不久就会永远消失两个。我的老师,我同学的老婆。一个,年过花甲;另个,正值中年。&&& 这些,别人无论多么遗憾,都不能替。想起龙应台最新散文里的一句话: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有些事,必须一个人面对。&&& 我也一样,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别人只能到医院看看我,叹息一声;面对茫茫黑夜和淡然寂寞的白天,我定要忍着痛,把剩下的日子,一个人过完。(原址:)
&&& 教育,始终是个主旋律&&& 文◎陈蕾&&& (一)&&& 虽然今天我放假,但今天是朵儿的上学日。&&& 其实,说是上学,实际是早教,一周一次。&&& 自打她上早教那天起,我就一直有一个困惑:在早教班里碰到的孩子,都对早教无比兴趣,都喜欢上学,可是为什么长着长着就那么讨厌学校了呢?我不清楚这其中究竟经历了什么,但有一点我非常肯定,那就是他们的课程非常有意思,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 今天朵儿上的是绘本《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课。&&& 艺术课和音乐课是我最爱的,也是朵儿最爱的。这类课上,老师的设计实在是富有创造性,平平常常的东西常常能奇迹般能演绎出如此美好的景象来。当然,也或许是因为我本人缺乏这方面的细胞,所以备感喜爱。&&& 拉拉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动画片,然后教小朋友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小蝌蚪。朵儿画得很认真,一只、两只,按照老师教给的小方法——抓握毛笔“小脚点地立起来”,还蛮像的呢!接着用刷子把红色的颜料涂抹在硬纸皮做的荷花瓣上,然后重重地印在画好的荷花上,为荷花穿上粉色的衣服。再用相同的方法,也为大螃蟹上色了。朵儿的第一幅水墨画就此诞生了,是不是还真有模有样的呀?嘻。&&& 课后还和拉拉老师聊了许多关于培养艺术细胞的事。她说,在涂鸦方面,家长要模仿孩子的画,而不是让孩子模仿家长,家长不应给出太多的范式。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奇特的,作为家长应该去鼓励,而不应该限制。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模仿孩子作画,然后询问孩子在画什么,不需要批评,无所谓像不像。&&& 回家之后,朵儿还要求朵爸买毛笔和宣纸,看那架势是打算在家里继续作画了呢!&&& (二)&&& 我现在的生活常常是在幼儿教育和中学教育之间切换的。&&& 下午把明天的主题发言稿整理了一下,修改了好几次,心里总惦记着不能在张老师面前丢人,毕竟我还是有些好面子的。从最初的概括到最后的细节描写的加入,虽然短短数字不能完全展示我的教育教学经历,但也能把我最想表达的东西大致地说清楚了。&&& 在我看来,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吴非老师的这本《致青年教师》,我想我会用“教师最美的生命姿态”来描述。教师首先是一个生命,因此,他和其他所有职业的人们一样,有喜有忧,有成就有挫折,有希望有无奈……我们只有先认同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拥有最普通的情感,才能当好老师。然而,这份职业又不同于其他,因为它是面向人、培养人的一份工作,所以,此时教师的生命姿态还必须有爱和理想。有了爱,才能培养出有爱的人,有了理想,才能“为明天的社会培育合格的人”。&&& (三)&&& 晚饭后,带着朵儿去江滨公园散步。&&& 我抱着她一起坐在临江的石凳上,江风阵阵袭来,在这样的夏夜格外沁人心脾。&&& 灯光下,大桥、楼房都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远处观光的小船来来回回。&&& 朵儿好久没在这样的夜色中看过轮船了,特别开心。&&& 她对着船儿喊:&&& “小船,你开过来吧!”&&& “小船,你要去哪里呀?”&&& “妈妈,小船要回去找妈妈了,它要睡觉了。”&&& “妈妈,小船还会不会回来呀?”&&& ……&&& 我那烦躁的心似乎被她的这一声声问候所平复,于是温柔地解答着她所有的问题。&&& 她终于敌不住倦意,但嘴里仍呢喃着“妈妈,小船回来的时候,你要把我叫起来啊”,伏在我的肩上,在这样迷人的夜色里,沉沉地睡去了。(原址:)
&&& 惦记也是一种爱&&& 文◎王立文&&& 周日晚自习,揣在口袋里手机震得我发麻。就走到教室外接了这个电话,那边传来一个女人急匆匆的声音:“王老师,小婷来了吗?”我回答,已经在写作业了,你怎么问这个问题?她缓了口气,说:“每次周日到校后,我都要她给我回个电话,今天她没有打电话。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给你打来电话,打扰你了。”&&& 很巧的是,这周五学生放假后,也接到小婷妈妈的电话:“王老师,你们今天放假吗?”我说,放假啦,有什么事啊?她说:“小婷还没有到家,是不是到老家去了?”这个的确我不知道,我让她问问老家里的人。&&& 在与小婷妈妈通话后,我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孩子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在生活上给予我们及其所能的照顾,在情感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小婷妈妈的反映正像《游子吟》中老母亲一样盼望她平安,不知小婷是否能领会妈妈的用心?&&& 我专门为了这事找到小婷,对她说起,妈妈询问她没有到家的事情。她略有些埋怨的说:“那天我晚了一班车,四点五十才上车,五点半到沙市。”我说,你你可以向妈妈解释一下原因啊。上周日妈妈说她到校后,没有回电话,你每周到校后都要给妈妈会电话吗?她说:“妈妈到校后,就给她回答电话,我觉得很烦的。”我说,这是妈妈对你的担心啊。小婷也赞同我的意见,但她说:“每周都打电话,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我说,我觉得你有些没心没肺的。她哈哈大笑,点头称是的。我很欣赏她这种通达的个性。&&& 我们聊到她家的情况。她说:“我和爸爸的关系要好一些。每周五,爸爸都会在家做好饭等我。我与爸爸在一起生活,妈妈距离较远,一个人生活。”我说,你可以给妈妈打个电话聊聊啊。她说:“我刚才忘记说了,爸爸的电话我记得很熟,张口就出。但妈妈的电话,我记不住。妈妈还怪我,两个月没给她打电话了。”停顿了一会,她接着说:“由于每次都给爸爸打电话,妈妈都吃醋了。爸爸也叫我多给妈妈打电话,但妈妈每次下班都九点了,我都睡觉了。妈妈觉得不在乎她,不把她当回事。还说,不要太在乎5角钱。我事情多,就忘记给她打电话。”&&& 我说,曾看见过你妈妈多次到学校看望你。她给我讲了个笑话:“一次妈妈来看我,我远远的看见一个人,觉得有些眼熟的,我不知所措,竟然问了一句,你是哪位?”我大吃一惊,自己的妈妈怎么会不认识?她解释道:“妈妈带了墨镜,还是背影,我是说怎么这么熟呢?”原来如此。&&& 我说,你与爸妈的关系亲密程度不同,你觉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她想了想,说:“爸爸基本能满足我的物质要求,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只要适合爸爸都会同意的。”我说,爸爸很宽容的,妈妈呢?她皱了皱眉头,说:“妈妈把我当做一个小孩子,做事还有些犹豫。比如我想买一件衣服,她不同意的话,就会比较粗暴的拒绝,不会说明理由。还有,一次妈妈带我剪发,结果停了电。一个星期后,我要剪发,妈妈却会说,剪头发有什么作用。妈妈有些矛盾的,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临走前,我对她说:“不管妈妈有什么问题,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妈妈是在乎你、疼爱你的。以后,多给妈妈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她点头答应,临走前,调皮的说:“Bye bye!”(原址:)
&&& 洗刷心灵的尘垢&&& 文◎李兵&&& &&& 人之所以快乐在于少欲寡念。&&& 私欲泛滥,心则不静。其实人都是有私欲的,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私欲不可太多,多了则如洪水泛滥,常常淹没自己,殃及别人,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无法流芳千古,只能遗臭万年。贩毒抢劫者,因为钱欲;尔虞我诈者,因为权欲;杀人放火者,因为愤欲;喜近女色者,因为淫欲......钱欲盛者无所不想为,权欲盛者无所不能为,愤欲盛者无所不敢为,淫欲盛者无所不愿为,其结果必然是心理失衡,行动失范,最终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玩火自焚!假如人人都少一点私欲,见钱不开眼,见权不垂涎,有愤心中平,坐怀能不乱,那么不仅会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权利,更主要的是能为自己赢得一份可贵的尊重。&&& 杂念过多,未免太累。早年读《圣经》,始知“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欲望。一个人希望越多,失望就越多,也就越痛苦。”心有杂念,昼不思饮食,夜难以安寝,得很渺茫,失却居多,苦了自己,恼了别人,此又何苦?古人云:“人到无求品自高”,我掉句书袋:心无杂念能常乐。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徜徉于自然之中,赏山水之美景,享天地之雅趣,心悠悠,情悠悠,得到的是一份淡定,收获的是一份超然,岂不美哉!&&& 心静自然凉,心洁自然纯,所以我们要学会不断地为心灵除尘——除却私欲,除却杂念,让自己时刻拥有一颗纯真纯正的心。带着这种心,我们投身生活,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善待自己,悦纳他人,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 清心寡欲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少欲寡念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追求。少欲可免俗,寡念自逍遥。我欣赏那份天马行空般的自在,渴盼那种云龙飞驾般的洒脱。&&& 洗去心灵的尘垢吧,达观的人生最给力!(原址:)
&&& 倾诉的最好借口&&& 文◎云间呢喃&&& 越来越强烈的觉得,我似乎只能当教师,无意中误入教师队伍,看来不只只是宿命、缘分,原来是上天对我的恩赐。原来我的简单、呆板、认真、性情化都是和教师这个职业融为一体的,附带的还有我的勤俭、朴素、传统、敬业也是为这个职业定做的,所以,才能有平平淡淡但自得其乐的日子。&&&&&& &&& 越来越认清自己,原来要达到自身的认同和自我的完整也很简单,就这么忙忙碌碌,但心向往之,所以乐个自在,忙碌的我因为得到内心的认同,所以,没有赋于额外的负担,内心的我为真我雀跃,达到最好的统一,轻松却又艰辛的找到真实的自己。&&& 于是常常对自己说,这就是我自己,真好。&&& 好象没有追求了,兴之所至,似乎是童年那个贪玩的孩子,往往直到日暮,听见母亲的呼唤,才慌忙往家赶,回家的路上有些留连,也有几分忐忑:会不会遭母亲埋怨?但让人看到的却是张因为欢快而无法掩饰的兴奋不已的脸。&&& 那种欢快自己是知道的,竟然不会因担心而遮掩。&&& 我给自己说教育更多的是顺其自然,每棵草儿都开花,但每种花却各有风采,不起眼的满天星也很惹人喜爱,所以,少了几分絮叨,多了几分沉默。&&& 这是时间沉淀给我的,也是阅读对我最好的馈赠。 &&& 很多语言是自己的心声,因为找到,多了份欣喜,少了份孤单。文字是可以使人消除寂寞的。也为自己的倾诉找到了理由、知己。 &&& 细细碎碎的生活,让我越来越象我自己。&&& 找到自己其实不难,就这么漫游在自己神往的国度里。&&& 生活本身的需要是自己倾诉的最好借口。(原址:)
hold住课堂的秘诀在这里……
奖励学生的15个窍门,有用又有趣!(教师收藏)
老师最能打动学生的16句话!你说过几句?
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只差“5分钟”,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并不知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天天 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