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患上了抑郁症怎么治都好几年了,一直没有治...

  如果我现在跟认识我的同事或朋友说,我曾经有抑郁症,还是很严重的那种,对方肯定会惊掉下巴。  不是吧,看不出来啊。那当然,精神方面的疾病是随便能看出来的吗,但这是真事。  我认为我自己并不是很阳光乐观的那种人,但也绝不是内心黑暗悲观的那种,我的心态还有些早熟。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有立志成为一个以后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要求的一个人。毕业以后,我一直努力,从未在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各种考试,努力工作,锻炼身体,之间也有过一些困难,但我都能克服。工作中我从不找借口推诿。西点名句no excute(没有任何借口),是我信奉的信条。我更知道,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不进则退。在这些强大的动力推动下,我在我的工作中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收入上升很快。我看看我的同龄人,还有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大部分还是普通职员。  在单位,没人会否认我年青有为,前途光明。我也不谦虚的觉得说得很对。我觉得自己是强大的,身体上,经济上。但我一直没有意识一点,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点。  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我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个习惯,每次考完试后都会想着自己是不是考得不好啊,不好然后又怎么怎么样啊。但是往往成绩出来以后,都还可以,然后自己心情也不错。后面慢慢养成了做什么事都想到做不好就怎样怎样,把事情提前预计得很坏很深,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在医学上这种心态是一种病,学名叫焦虑症。现在我才明白,当你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只要认真努力的把它做好,剩下的事只能顺其自然,因为有些事情的结果并不是你能掌控的。活了几十多年才明白这个道理,很笨。  所谓习惯成自然,这个习惯够我受的。后面,我发生了一件大事,至亲离去。  在医院的那几个月里,我整天惶恐不安,想着这怎办那怎么办,没有一天正常吃饭睡觉。亲人离开以后,我发现我自己精神出问题了,也就是“传说”中的抑郁症。  抑郁症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我走路都成了问题,腿像以前听说过的灌了铅一样走不动,吃饭是硬吞才能吃下去,因为知道不吃饭会死,但是吃完经常吐出来。睡觉更不用说,曾经一周才睡8小时,吃不下睡不了还得要正常上班,苦啊。甚至有时身体发僵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了,人还能有这种感觉? 好奇怪,正常人应该觉得匪夷所思吧,但是这是真的。难怪得了抑郁症想自杀,天天这种状态没有几个人能坚持。  去医院求助医生吧,医生当然知道是抑郁症,还说他见得太多了,先是恭喜我得了现在最时尚的病,得这种病的很多都是优秀人士,完美主义者哪,像你这种性格和情况最容易发生了。然后方程式般给我在心理疏导了一下,最后说回去按时吃药。走的时候特别交代我,千万不能随便停药,定时来回访他。  吃药有什么可怕的,回去吃呗。吃了些天,吃饭有点胃口了,也能睡点觉了。但是老天觉得给我的磨练还不够,因为后面发现我的肝脏可能因为吃药受损了。  治疗抑郁症的药可不是吃一两个月就行的,严重的要吃几年,怎么才吃两个星期就伤肝了呢,不可能啊。这是医生的原话。但化验结果摆在那里呢,真的受损啊。没办法,换另一种药再来。好在治疗抑郁症的药有好几种,后面还是不行,再换,再来。最后竟然把号称治疗抑郁症的“五朵金花”的五种药吃了个遍,还不行,呵呵。最后医生说,从医多年我还没见过你这种情况的,我对你真不懂怎么办,你能不吃药靠意志治疗吗,或者做点瑜伽冥想什么的,呵呵,到了这个时候我反而清醒了,原来有些事情,是只能靠自己的。  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回想我的种种,都是想靠别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现在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想好以后,就释怀了。但是也不能不遵循科学,自己看书学习抑郁症,自己研究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去问一下医生,毕竟医生还是专业的。  时光如梭,3年的时间一下过去了。。。。。  棋圣聂卫平有一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他常跟他的弟子说,人生如棋,你需要深思熟虑、步步为营。或许,你处心积虑的经营,可能在瞬间崩溃。但是你并不会放弃,因为这是棋局的一部分,这更像生活的意义。更多的时候,你是在和自己对弈,就是看你能否克服自己那脆弱的灵魂,越是在艰难的时候你越是需要勇气、信念和毅力。。。。。。  可以说,得了一次抑郁症,我学到了很多。回想和抑郁症抗争的日子,我更是收获了信心,这是一笔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从年少到老,除非发生那些意外的事,否则一般会活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了,要想一点大事都不发生,从概率学原理上,是不太可能的。没人能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那些说他这辈子都是平平淡淡的过了的人,其实他并不是真没发生事,而是发生了事他也能正常生活,他的心其实是经过调整的,最后让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人,从而从容的说出这番话。这种心态是值得学习的。  泰戈尔说过,一个人能爬得多高并不能证明他的伟大,伟大的人是能从高处跌落到谷底还能重新爬上去。。。。。。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丰子恺的这句话自己送给自己,也把这句话和患上抑郁症的大家一起共勉。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有相似的经历。会关注楼主的动态,希望有机会与楼主私下聊聊
  也知道关键在心态可是做不到啊
  同感,我孕期也抑郁症,靠吃药控制,吃了六个月有点改善,期间几个部门都来疏导和帮助,慢慢好了,这里有专门管理孕妇和孩子的plunket,还有管理家庭和女人孩子的City mission,还有医院精神和心理科医生,这些组织都是全免费服务,药物也是全免费,他们在我最严重时期每天来家访(医生建议我住院,因为还有女儿上学需要照顾,我不能住院)陪我,后来每周来家访,直到现在一年半了,他们仍然每周访问,无论生活中任何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一步步帮助我解决!当生活充满希望,一切变得非常容易,身心自然舒畅很多,慢慢就好了!  
  楼主你好,我也经历过抑郁症,抑郁症的症状常常让我有种被束缚的感觉。但是抑郁症不是绝症这个帖子提到一位重度抑郁症康复的例子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抑郁症:常见但不简单
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疾病,其曾经带走了张国荣、三毛、贾宏声等众多知名人物的生命。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抑郁症几乎一无所知。
  10年前,北京曾经对抑郁症患者群体做过一项流行病学的统计,结论是每百人中,就会有6-7名抑郁症患者。并且,他们之中约有1/4的患者会选择自杀。
  10年后的今天,抑郁症患者的群体并没有缩小。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高达11%。也就是说,在我们周围,抑郁症患者,依然随处可见。
  突然抑郁,或许是基因的问题
  北京安定医院李晓虹副主任医师的门诊患者唐欢(化名),本来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北京姑娘。她的父母拥有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且父母对唐欢也是疼爱有加,这曾让不少人羡慕。可这样一位家庭和睦、生活富足的女孩,毫无因由地开始成绩下降、失眠、终日闷闷不乐,回到家在房间一躺,不读书不学习,甚至连平时上网聊天的爱好也没了。每天愁眉不展的样子让家人非常着急,有时看到她消沉颓废的样子妈妈忍不住唠叨几句,说多了她会回几句嘴,就再没有话了。
  接诊时,李晓虹听孩子爸爸描述着孩子以前乐观、明朗的状态,看到的却是一个表情悲伤、语速缓慢的忧郁姑娘。经过详细的了解之后,李晓虹告诉孩子爸爸,女孩病了,是抑郁症。女孩的那些失眠、闷闷不乐,动力低下,乐趣丧失的表现,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特征。
  &我们真的找不到她抑郁的理由。&虽然在求诊之前,孩子爸爸已经做好了女儿生病的思想准备,但当医生给出这样的结论时,他还是非常不解。
  但这种不解,对李晓虹而言,却早已经习惯。因为,&不是所有的人,患上抑郁症都需要抑郁的理由,抑郁症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是基因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3年,世界科学权威杂志《Science》报道了人体内的5-HTT(一种负责转运5-HT的蛋白质,5-HT是参与情绪调节的重要的化学物质)基因有三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基因与应激事件关联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如果个体的基因型为短/短等位基因(s/s),遭遇较多应激事件时较容易患抑郁症。抗抑郁药物通过升高患者体内的5-HT水平改善情绪,消除抑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也就是说,很多抑郁症患者自身携带了容易导致抑郁的敏感基因。这类患者如果再遭遇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如离异、丧偶、失业、失恋等,就很容易发病。&李晓虹告诉记者,一些看着生活很幸福的人,没有遭遇负性的生活事件也可能发病,这可能是生物学问题,患者体内用于提升情绪的化学物质水平降低了,通过抗抑郁药物可以恢复,唐欢就是这样的患者。不过,李晓虹同时表示,即使是携带了抑郁症的敏感基因,也未必一定会发病,这通常还需要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导火索。如果这个人没有携带这些敏感基因,即使遭遇了负性的生活事件,可能也不发病。
  过度悲伤也容易导致抑郁
  也有不少抑郁症患者,其发病是负性生活事件直接刺激所致。
  50多岁的王阿姨是被儿子带来医院的。在就诊之前的3个多月,王阿姨的老伴李民(化名)在卫生间上吊自杀了。自老伴去世之后,王阿姨就开始郁郁寡欢,睡眠很差且常常早早醒来,每天无精打采,原本开朗、麻利儿的老太太逐渐地没有心力带孙子了,家务活儿也做不了了。与之相伴的是老太太食欲下降,心情感受变差,整天躺在床上,生活中再也找不到可以快乐的理由,天空也在她的视野里由蓝色变成了灰色。因为生无可恋,老太太几次想和老伴一起走。可送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却说临床上没有发现王阿姨患上什么重大疾病,所以也不能解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王阿姨的这些症状。这时,王阿姨的儿子突然醒悟过来,父亲去世前的几年,也一直是这种郁郁寡欢的状态。他也才终于意识,母亲和父亲可能都发病于精神或心理类疾病。就诊过程中,医生了解到,王阿姨和老伴在婚后一直相濡以沫,老伴突然去世之后,她一直很自责,老是认为在老伴患上抑郁症的那段时间,如果自己能够及时发现,老伴可能就不会离开。
  &其实,遭遇亲人离世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哀伤反应期,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这个哀伤期限超过2个月且没有恢复的迹象,就需要考虑其已经从生理现象发展成为病理现象,这时候就需要专业医生来治疗了。&李晓虹介绍,病理状态的哀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患者的功能水平会逐步受到损害并达到更加严重的病态,甚至走向自杀的不归路,这既是社会的损失,也是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最终王阿姨接受了药物治疗。3个月后,王阿姨告诉医生,终于体会到自己病了,因为现在看到的天空又变回蓝色了。不仅如此,王阿姨的体力和精力也逐渐恢复,每天愿意出去活动了,欢声笑语又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中。看见母亲逐渐康复,王阿姨的儿子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母亲的病情好转,忧的是母亲会对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形成依赖。
  对此,李晓虹表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安全已经得到证实,抗抑郁药物不存在依赖性,但由于长期服用,骤然停药容易出现撤药反应,患者在停药时的确需要科学管理,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递减式停药等。
  青少年要警惕&双相抑郁&的发生
  在临床以及家长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管护的过程中,可能遇上这样的情况,本来少言寡语的孩子在用药一段时间之后,如同改头换面一般,工作和生活都变得亢奋。患者由此认为自己是个健康人,抗抑郁的药物也不吃了,到哪儿都神采奕奕,精力旺盛到超乎想象。
  对此,李晓虹提醒家长们注意,此时可能未必是孩子痊愈,而是患者病情走向抑郁症的另一个方向&&躁狂。李晓虹曾经接诊过一名8年制的医学博士患者李扬(化名),其在大学阶段被发现患上抑郁症。患病初期李扬坚持配合治疗,病情控制得还不错,毕业后留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做临床医生。在毕业后的第一年,李扬坚持吃药,还找了女朋友。但慢慢地他对服药这件事儿也开始掉以轻心,认为自己没病,不再服药。过了一段时间,同事们逐渐发现,李扬变得不讲道理,爱管闲事,经常和同事们发生矛盾,便逐渐开始疏远他。久而久之,李扬觉得大家都亏欠他,自己明明很出色,却被大家疏远,便心里不服气,接二连三地制造不愉快事件。因同患者的关系也屡生冲突,李扬被医院安排去了边缘科室的医疗岗位,再后来因为其反复发病,女朋友也跟他分手了。
  &其实李扬就是一例典型的由抑郁转向躁狂的&双相抑郁&患者。如果一直坚持积极的科学治疗,他本来可能拥有很辉煌的职业成就,但是很遗憾,因为其反复发病且不配合治疗,最终丧失了工作能力,生活也需要年迈的父母来照顾。&李晓虹惋惜地告诉记者,双相抑郁的治疗要比单相抑郁复杂得多,早期与单相抑郁症状相似,很难识别,需要长期追踪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管是哪种抑郁症的治疗,都需要患者坚定信心地积极配合。并且,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一起克服诸多困难,才能迎来曙光。而要迎来众多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曙光,还需要整个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医生们的共同努力。对于业界的现状,李晓虹并不乐观。在她周围,因为工作环境不良,如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挨打、遭遇医闹等因素而转行的医生屡见不鲜,但国内的此类患者群体却数量庞大。因而李晓虹的愿望,是国家能够培养更多此类专科医生,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更好地保障这类医生的权益,并增加该系统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比如在精神类专科医院引入社工、志愿者等。
相关新闻↓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