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个新闻学或者传播学的毕业生,有没有人告诉我我...

无冕之王行天下 新闻传播学类四大专业解析 - 大洋新闻
您的位置:>> >>
无冕之王行天下 新闻传播学类四大专业解析
09:59 来源: 新华社
  专业能影响着一个人未来,专业选得好意味着以后就业更容易、发展潜力更大。因此,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对专业选择应该特别关注,但是面对众多高校上千个不同的专业,考生到底怎样挑选专业呢?本文从过来人的角度为你解析新闻传播类四大专业的详细情况。
传媒记者位居中国最具前途职业前列,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也因此成为高考报考的热门专业
  专业名称:新闻学
  特约嘉宾:齐 齐
  小时候,看见表姐在电视上亮相,我很是羡慕,用“心痒难耐”来形容不为过。长大之后,知道表姐的职业是记者,跟“新闻”打交道。于是在高考硝烟还有点弥漫的时候,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我咬牙报了新闻学专业。
  学了新闻学专业,才明白一个道理,别看那些站在前线的记者报道时是那么从容,其实他们都是经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真刀实枪的实践锻炼。在大学里,我们学习的专业课程可多了,有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关于为什么要学习“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这个课程,我们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一句话给了我们答案:“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
  在记者这个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是一个杂家。于是乎,我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跑到图书馆浏览各类书籍。有一次,我在寝室里看佛学专著正入神,同宿舍的姐妹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这是打算出家当尼姑吗?搞得我好笑又好气。
  大四上学期,按照往年规律我们都得毕业实习,我是在学校所在市的一家报社实习的。实习的第一天,俺们那个《生活周刊》的主任直接对我说,小齐啊,你去做一个关于网吧的调查吧。第一天就有活干了我很是高兴,可是没人带我,整个调查需要我一个人做。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之后,一头扎进了向来很不屑去的网吧。最后,没想到这个调查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受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新闻是年轻人的事业,是锻炼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事业。新闻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如果你对时事政治很有兴趣,对新闻热点也比较敏感,同时文笔较好,善于和人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新闻学专业,相信记者生涯会让你受益终生。
  关于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我认为是比较广的,他们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有一些人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
  特约嘉宾:小 米
  我还在哑哑学语的时候,老爸竟然破天荒地花了他两个月的工资买来一台黑白电视机,想想那个时候还是九十年代初。后来老妈告诉我,当时老爸不知听谁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文盲的老爸动了歪脑筋,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区区十七寸的黑白电视。没成想,老爸歪打正着,电视还真对我产生了魔力,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便一脚踏进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有了近距离的对话之后,才搞懂这个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类。原本以为进了这个专业的门就能扛起摄像机,拿起话筒,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李老师却把我们深锁在理论知识的大门里,让我们天天学习那枯燥如纸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理论连篇的电视摄像,浪费脑力和时间的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
  等到大二上学期,老李终于开了恩,那把理论知识重门的大锁终于“咣当”一声打开了。我们像笼中的金丝雀被放生了,拿着摄像机、话筒,把我们那美丽的校园上上下下拍了个遍。很快老李就给了我们任务,没有明确主题,让我们自己找个主题,一周后要看成果。恰好那几天黄海朝文学社搞了一个“春天送你一首诗”的大型文学活动,还请了诗人舒婷参加。我和小胖想好拍摄的主题后就开始行动了。活动当天,舒婷的到来让我们的南园大礼堂顿时“蓬荜生辉”,一拨拨俨若诗歌爱好者将我们要拍摄的对象舒婷团团围住。我和小胖那个急啊,只见小胖晃动着笨重的身体硬生生地将摄像筒从人缝里伸了进去。拍摄完后,当我们高兴地吹着口哨回到宿舍打开摄像机一看时,我的妈呀,摄像机里除了一只只大手外还是大手。自然,那次我们遭受了老李的“口诛笔伐”。
  时间像手中的沙子一点点漏去,到了挥一挥手和母校告别的时候了。离校前班里的最后一次聚会,除了看到同学们分别时的泪水,还分享了同学们找到工作的喜悦。他们大部分都进了电视台,有一部分进了报社,还有一些考上了公务员、研究生。我忘不了老李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班就业率时的得瑟,也忘不了与我们朝夕相对的那些亲爱的老师们。踩着岁月的节拍,我们笑靥如花,大步前行。
(编辑: 詹詹)
   上一页 1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州日报大洋网()
随时随地畅享资讯
订制《广州日报》手机报:发送AA到
订制《信息时报》手机报:发送AB到
向朋友推荐
分享本文到:
【】 【大 中 小】 【】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用户名:密码:
数据下载中...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
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去年6月下旬,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我利用空隙时间,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由于没有详细、准确的记录,所以只能写“随记”。传播学不能取代新闻学与我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四川日报高级记者、《新闻界》杂志主编艾风说:我是较早接触传播学的,这方面的主要著作都读过。现在看到的传播学著作,都不讲如何采访、写稿、编稿。如果我们的大学新闻系都改为“传播学系”,按现有的传播学来授课,培养出一批不会或不善于采访,不善于写稿、编稿的毕业生,有哪个新闻单位要这样的人呢?大学教师和新闻单位的同志,都赞成艾风的意见。有的说:传播学在西方兴起几十年了,“新闻记者”仍然叫“新闻记者”,并不叫“传播员”或“传播者”。新闻单位同志说:如果我们派出去采访新闻的不叫“新闻记者”,而是叫“传播者”,谁会接寺?如果报纸上...&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历史简述 自从新闻教育在美国诞生,美国就开始了关于新闻教育的研究。最初的新闻教育研究多是关于新闻教育应该如何设置课程,相继在一些学院开设写作、编辑、采访等课程,例如康奈尔大学在1888年首先开设写作课程,密苏里大学在1908年第一个设立了新闻系并开设了采访、编辑等课程。普力策创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以后,新闻教育研究的重心渐渐过渡到是否应该引进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以扩充新闻学的需要。20世纪中叶,传播学的诞生一度掀起了新闻学与传播学是否要融合或者分离的讨论。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的引进有助于扩大新闻学的视野,加深新闻学的理论底蕴,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使得新闻教育丧失了它原本的初衷,脱离了新闻教育培养人才的轨道。不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新闻教育应该注重理论还是实践的问题,一直是新闻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始拓宽思路,将焦点从“怎样研究新闻教育”转到“新闻教育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上。...&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迈克尔·舒德森是当代美国最为知名的媒介社会学家之一,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传播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新闻学、社会学、美国新闻史及大众文化等领域。他研究视域上的独到之处在于从社会学方位开展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体现出当前美国社会学与传播学研究紧密融合、互促的新型发展变局。迈克尔·舒德森关于“新闻生产”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学术论文《新闻生产的社会学》的发表。此后,他在相关的多部学术著作中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补与完善。例如,在《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中,舒德森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域,对民主制与新闻界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生动的勾描和深层次的辨析;在《新闻的力量》(论文集)与《新闻社会学》这两本重量级的著述中,舒德森将新闻业置于社会整体系统这一复杂的多元化场域中进行观察和考量,通过历时性梳理与现实横向性比照揭开了作为特殊文化形式的新闻业的神秘面纱。可以说,在舒德森的众多的著作当中,“新闻”与“...&
(本文共79页)
权威出处:
语类一词源于法文genre,原意为种类,语文中引申指各类文学作品体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巴赫金首先将该词扩大到非文学领域,用来指各种语篇形式,如促销话语、学术报告、法律文件等。中国学者将其译为语类、文类、体裁等。马丁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语类定义为有一定结构、有特定的目标的社会活动,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内运作,并通过利用语言资源达到语类的交际目的。语类以社会交际功能为指向,是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交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言图式结构。汉语网络时评是一种新近崛起的语类,是网络传播媒介代表个人或机构,将其认为重要的某些新闻事实置于网络平台上进行评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的论说性新闻语类。汉语网络时评具有话语社团约定俗成的语类结构,作者通过在结构的各个部分策略性地利用语言资源实现其交际目的。关于汉语网络时评研究的当前成果主要来自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学者。他们的关注焦点是网络时评的选题与编辑,传播与组织管理等。目前我们似乎还不能找到从语言学角...&
(本文共215页)
权威出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今中国社会也正在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这三大发展趋势,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这“三变”与“三化”,都对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报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人们对新时期党报定位与功能的认识,往往停留在领导人的一些表述上,或者停留在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视野中,而欠缺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意义上深入的综合分析,欠缺对党报定位与功能的规律性探讨。认识上的模糊和分歧,在党报实践领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立足于在党报一线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站在党报之外考察党报,站在新闻学之外的视角考察党报理论,站在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考察党报的定位和功能,目的是探寻“如何设计、实现党报在新时期的定位和功能...&
(本文共136页)
权威出处:
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国内学者多有论述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文有仁将其归纳为喉舌观、党性观、真实观、效益观、自由观 ;中国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总结为真实性观念、党性观念、群众性观念、耳目喉舌观念、批评监督观念等。而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我国新闻界有些人公开提出 ,新闻学的弊病就在于“党性、喉舌之类政治概念仍然是核心内容。”如《新闻传播学》(作者黄旦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5年第一版 )一书便说 :“多少年来 ,传统新闻学一直没有冲出报学的樊篱 ,无法挣脱政治的束缚 ,以传者为中心 ,囿于静态的微观的研究 ,止于主观的经验的描述 ,视野狭窄 ,方法单一 ,缺乏宏观透视与整体把握 ,脱离传播实际 ,没有多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使熟悉这一领域的人常常唉声叹气。”这本书还说“传统新闻学面临危机、陷入绝境” ;“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 ,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 ,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 ,时代的趋势 ,历史的必然 ,并...&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编辑出版专业属于中文类新闻学么?
我是安徽大学新闻院的毕业生,我们学院分为四个专业:新闻学(狭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编辑出版时原属于新闻学的新兴学科)
这四个专业的分类是近年来 新闻学界 的新设的理论体系,这和社会上对新闻学(广义的分法) 在认知上有所差异。
我报考了安徽省国税局,可是审核遇到了严重问题:填编辑出版是根本审核不过的(而且我搜了编辑出版的抓也要求,国家公务员只有极少数注明编辑出版专业)
我想不通的是在许多大类限定里面,比如文学类,为甚么就不能包括编辑出版专业?
请问编辑出版专业,有多少国家部门不甚了解?
否则,问什么明明说招收中文类,而且注明中文类包括新闻学,却没有包括编辑出版。
我最想弄清楚编辑出版到底属于哪一个大类?
编辑出版专业能不能报考安徽省国税局?
我是武汉理工编辑出版专业的,咱这专业太小,又是新专业,单单明确了的岗位少之又少,而编辑出版是属于新闻传播类,再往上走是文科类、社科类,我也是报了很多,想报湖北国税局,结果都被刷了。
建议你还是打电话咨询比较好,或者按照明确的岗位要求,换个地方,比如重庆的就有明确编辑专业的。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人告诉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