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自残主流(前几天开始的),不知怎么回...

  自残,就是自己伤害自己。其实,自残并不是特殊儿童专有的,仔细想想,催胸顿足这个成语,来自于何时?当我们被气得完全没有理智的时候,催胸顿足好像还不是最严重的表达方式,对吧?割腕自杀,这个,不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时有看到。这个,是一种相对严重的自我伤害;吃安眠药的,跳楼的......  这些人真的很想死么?有几个跳楼的,是真正跳下去的?有几个吃了安眠药后,不告诉其他人的?割腕自杀,也是一样。悄无声息离开的人,还是少数。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要喝某人结婚恋爱,被别人坚决反对,实在找不到办法的时候,做什么?“对不起,我已经不爱你了!”“你到底要不要我?你说呀!”剧情常常是这样的,“既然你不要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跳下去了!我真的跳下去了!”为什么说这些话?不就是为了让对方答应我们的要求么?被迫跳下去的人,也不是没有。  这些,是典型的“自残”。为什么自残?为了自我满足,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为了让别人满足我们的要求,为了让自己的愿望尽快实现......  千万不要说我们这些患自闭症和智障的宝贝们不懂得威胁大人;千万不要小看我们这些宝贝的理解力!  也许,在某些方面,他们可能真的比一般的孩子要差,很多东西他们真的不懂。但在如何收拾我们这些大人,如何整治我吗这些大人上,他们是专业的,是专家!  (最近关注家长的空间比较多,其中有两个孩子,很典型,问题?睡觉。半夜12点,一两点不睡觉,起床哭闹,起床说话,起来唱歌看碟子......孩子真的熬得住?白天不休息,晚上还精力旺盛?这样的孩子有,但非常的少。  当时叫一个叫家宝的孩子,他妈妈特别强调,家宝睡觉很不乖,半夜不睡觉是常事。他们怕我们老师招架不住。我问了孩子睡觉的时间,马上回答他:“你不用担心,孩子一定不会有问题。”半信半疑的......  第二天早上,家宝的妈妈很早就打电话过来,她真的担心儿子昨晚在幼儿园搞事......很遗憾,她失望了。因为,儿子在幼儿园睡觉非常乖。之后也是。为什么?因为,白天,他没有机会不瞌睡;晚上,其他小朋友睡觉,他跟着就睡觉了,有这样的氛围。家宝在家之所以折磨了父母7年多,怪谁?只能怨我们不懂孩子,太溺爱孩子,对孩子不讲原则!不遵循自然规律,而希望对孩子好,去遵循孩子的规律。美名其曰叫对孩子好,事实是,我们把孩子折磨得人不像人.......无意的伤害呀!)  回到正题上来,孩子为什么要自残?孩子的自残是如何开始的?  因为理解力不够好,因为心里的想法其他人真的不明白,于是,孩子出现“催胸顿足”现象,看到孩子打自己,这怎么可以?“你不要打了,我给你!”“宝贝乖,妈妈给你买!”“不做就不做了,妈妈帮你做!”孩子猛然发现:哈哈,原来我打我自己,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真好!  “一哭二闹三打滚”,是所有孩子都会使用的手段,自残,只是在程度上比这几个方法恶劣了一点点而已。在大街上,要是我们家孩子想买冰激凌,大冬天的,我们一定不会答应。忽然,宝贝倒地,大哭大闹又打滚,请问,如何处理?继续丢人?还是妥协?围观的人二三十个哦!“买吧,买吧!真是丢人现眼!”孩子得逞了!要是孩子自己打自己,那还了得?“买吧,买吧!”如果不买,旁边就会有人说:“这人一定是前娘后母!这孩子不是他亲生的!”谁敢不服?  我说孩子知道看脸色,我说孩子是在威胁我们大人,有家长说:“我坚决不信他有这么聪明!”为了证明我说的是事实。他回家,专门去研究他家那个自残的儿子。  儿子哭了,想要喝可乐,谁都不给他拿,装着没看见,这个孩子不会说话。他开始打自己,哭得很大声。妈妈撑不住了,想跑出去拿可乐,被拦截了......爸爸坐在一边,开始还看着儿子......慢慢的,他的脸转向了一边......  儿子对面,爸爸专门准备了一面镜子......慢慢的,他发现,儿子哭声没那么大了;儿子时不时的从手指缝里往外看,打也轻轻的了,因为没人看,他不打了!  “儿子,你怎么了?”这是实验台词哈,就是告诉孩子,我还在看你哦!“砰砰....”他又开始出手了!打自己!  爸爸又转脸过去.......儿子那边,再也没有了声音......  就这样,这个孩子的自残,就在悄无声息中得到了解决。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孩子表达,慢慢的教会孩子表达。如何教会?当然是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改善孩子的综合能力了。这个,换个时间再谈。  解决自残的第一种方法,我刚刚已经讲了,就是忽略。这对一部分孩子,是有用的。但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有用。  还有一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厌恶疗法”--看见不良行为出现,就是我们要消除的行为出现,就予以厌恶刺激,让他难受,有不愉快的体验。以后,只要这样的行为想出现时,这种不愉快马上就会出现在他的脑子里,从而自然阻断这种异常行为。  关于厌恶疗法,我在前一篇日志里面已经有讲过,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如果需要,请去看看《如何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篇日志。  自残行为的纠正,用哪一种方法,如何用,还需要注意孩子的个人特点。  使用厌恶疗法,我们还要注意:孩子的痛觉是否敏感?哪些地方的痛觉敏感?孩子最讨厌什么?他最讨厌的,如果不影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我们是可以作为刺激物的。比如,浩浩怕水打湿衣服,其他什么都不怕。所以,每一次犯相同的错误--开关水龙头玩水,那是在夏天,我们不骂他也不做其他的,就是往他衣服上洒水,然后再找人看着他,坚决不准换。他的那种难受,让我们看了都觉得不舒服。多几次后,他不再去玩水龙头了。因为,不论谁看到他玩水龙头,结局都一样!这样,只要他一看到水龙头,想伸手,全身那种不舒服就会出现,他马上就停手了。  孩子自残和那种不愉快的体验,需要链接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对付我们,伤害他们自己。  长痛不如短痛,为了孩子,让孩子哭几次,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换孩子后面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轻松和愉快,值得么?狠狠心,一下子就过去了!即使我们流着泪和孩子一起哭,一起改变,也是值得的,您以为呢?  为了孩子,辛苦了!  看到家长为了孩子被折腾折磨,说真的,我既心疼你们,也觉得你们可恶!真的!看看你们,每天晚上不能休息,白天还是要继续做事,多累!但再想想你们,每天为了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你们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孩子,想想,是不是自作自受呢?  正常孩子有半夜不睡觉起来闹而不被收拾的吗?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正常?最起码的生活自理,吃喝拉撒都不能正常?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孩子不正常,不可能正常!所以,我们直接把孩子划入了“异类”,给他们贴上了标签:“不正常”。所以,不吃饭,不睡觉,不拉屎,不走路,不......这些,我们都能接受,因为,孩子不正常!  孩子为什么连这些都不正常?要知道,小狗都可以做到这些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做不到?是他们真的很差么?是他们真的学不会么?不是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子不正常,我们不给孩子改变和提高的机会!是我们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权权利!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正常?谁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不正常?  如果谁回答:“我!”那你一定不正常!  可是,我们做的呢?这个已经属于过去,不再探讨。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我想,您应该已经知道了。  为了孩子,辛苦了!谢谢!为了孩子,加油!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创造奇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儿子持刀自残挟母一天一夜(组图)
谢女士前往派出所做笔录母亲离开后,小冯仍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  向母亲要钱买手机未果,23岁的小冯把母亲反锁房间并以母亲性命及自残相威胁不让任何人靠近。直至昨天中午2时多,经过一天一夜的僵持,小冯的母亲谢女士终于走出了房间。她的身上没有什么伤,只是被儿子踹了几脚。警方介入。
  至昨晚9时30分记者截稿时,小冯依旧不肯打开反锁的房门。
  早报记者 康云 陈小芬 文/图
  儿子持刀挟母
  反锁出租屋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事发地厦门钟宅5012号民宅,这是一栋五层楼的民房,事发房间位于3楼。在这栋民宅对面的房子里,警方及相关救援人员依旧在现场守着。同时在这里守候的还有小冯的舅舅和姨妈,他们是前天晚上连夜从宁化赶到厦门的。
  记者了解到,小冯今年23岁,是三明宁化人,平常很爱上网。他和母亲谢女士都租住在钟宅。小冯单独住一个地方,偶尔会去母亲的出租房。前天中午,小冯和母亲在出租屋里发生争执,之后便持刀把母亲反锁房间不让人靠近,不仅如此他还在自己手腕上划了几刀。
  前天中午,在厦门打工的小冯的表哥来到出租屋,发现情况不妙赶紧报警,并打电话通知老家亲人赶过来。尽管亲人们轮番劝说,警方也在门外与小冯交谈,但他仍无动于衷。
  门内母子无语
  门外亲人守候
  考虑到小冯有自残倾向以及小冯的母亲还在里面,警方及相关救援人员没有贸然采取行动,门里门外一直僵持着。
  直到昨日下午2时许,谢女士终于从被挟持的出租房里走了出来。看到守候在外的亲人,谢女士落下了伤心的眼泪。此时,距离她前日被挟持的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天一夜了,而此时小冯却依旧待在房间里不肯开门。
  谢女士出来后回忆称,前天中午,小冯跑到家里向她要钱,他想要买一个能上网的手机。谢女士最近只领到半个月的工资,手里只有900元,这是家里的生活费,不能给小冯;但谢女士也没有把家里的窘境告诉小冯,只是告诉他家里没有钱,没有办法给他。
  后来,小冯的表哥小曾过来,看到小冯打他母亲,感觉不妙,赶紧报警。
  谢女士称,“他一看到生人情绪就更难以控制了。”这时,小冯拿出美工刀在自己手腕上划了几刀,之后又把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同时,他将门反锁,不让谢女士出去。
  从这一刻,小冯就自己待在房间里,而谢女士就待在旁边那个小厨房里。这一夜,母子俩就那样待着,两个人一声不吭,一夜都没合眼。母亲要给他上药,小冯也不肯,自己用纱布简单包扎了一下。
  直到昨天中午时分,谢女士担心儿子的伤口,她对小冯说:“我自己无所谓,你的手上流了那么多血,还是要看一下。”也许是母亲无私的爱感染了小冯,于是小冯留下了母亲的手机,让她离开了房间。
  “孩子很聪明
  但太自卑”
  “孩子其实很聪明但就是太自卑,老是觉得别人什么都比他强!”在谈及小冯时,谢女士不时流露出对儿子的爱意,但也能感受到她深深的自责。
  谢女士告诉记者,小冯从小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但是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小冯高考前,父亲因癌症过世,小冯的性情就大变。
  谢女士说,小冯后来考上了四川的一所知名大学。由于没有钱,家里只能贷款让小冯上大学。“或许从那时候开始,他就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在小冯读大二的时候,谢女士接到了学校辅导员的电话,说小冯经常半夜在学校里大喊大叫,扰乱同学的正常生活,建议让小冯休学一段时间。小冯从学校回来后,就不愿意再回学校了。从那以后,小冯更不爱说话了。谢女士在厦门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不到2000元,他们在钟宅租了两个房间,小冯的生活费全靠母亲支持。小冯向母亲要钱,但遇到母亲不给的时候,就会动手打人。
  “前几天他还说要让我去买老鼠药。”说到这句话的时候,谢女士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我就只有这一个儿子。”
  小冯的舅舅也说,小冯很聪明,高考成绩在700多个考生中排在37名,是亲戚中惟一的大学生,大家都为他骄傲。据了解,在厦门时,小冯曾去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说有轻微的抑郁症,小冯吃了些药,情况有所好转。
  “他非常自卑,长期生活在压抑中。”舅舅说,小冯来厦门时,还到一家电子厂上班,精神状况都很好,每天早上还会去晨跑,不过只上了一个月的班,就说很多人瞧不起他,就不去了。 (首位报料人 骆小姐 线索费80元)
(本文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微博推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95290条
评论168402条
评论156953条
评论137332条
评论126551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心疼——孩子自残怎么办?
字体:[][][]
  【网友问】前几天晚上我到儿子房间给他盖被子,无意中看到他手臂上的针头样的痕迹以及烟头烫出的伤疤。第二天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自己扎的、烫的。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在父母吵架的时候或者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这样做会使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我感觉那些伤疤就像是划在了自己身上一样疼……请帮帮我的儿子!
  【专家答】这位母亲你好!听到了你对儿子的描述,我也感到非常心痛。你儿子出现的这种自残行为,主要原因是面对挫折时心中的痛苦无处发泄,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便使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争吵或者老师的批评时,会这些错误都归罪到了自己的头上,认为是自己的出现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破裂,或是自己太笨导致老师批评自己。这种归因方式导致孩子身上会背负着很大压力和负罪感,所以他选择了自残的方式来惩罚自己或是发泄自己。
  中学时期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还不健全,会受到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等方面的很大影响,因此家庭和外界的关心、关爱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又是矛盾的。虽然他们在这段时期情绪不稳定,甚至有些脆弱,但是他们又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法,非常想展示出自己成熟和独立的一面。在这种冲突的心理状态下孩子会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在家庭和学校中又不能得到自信和安全感的话,他们则会表现出了自责及自虐的倾向。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在他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引导,帮他们走出心理的泥潭。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对待孩子凭自己的主观判断采用包办、干涉或者职责的方式,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反抗或者厌烦的心理,这种心理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您多和孩子沟通,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以及耐心在儿子的身上,比如放学回家后陪孩子聊聊天、看看电视,跟孩子聊一些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友情况,并试着多鼓励他,帮助他建立起家庭的安全感以及对自己的自信心。此外,您还可以引导儿子寻找一些发泄的途径,比如跟孩子一起读书、唱歌或者体育活动等等,这样在面对压力时他就能够将发泄对象从自己转移到外界。最重要的一点,您要告诉儿子,家庭中的冲突是父母的事,与孩子无关。况且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有些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不要将错误完全归结于自己。最后,建议您跟孩子的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一下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等,是否有欺负现象存在。
  希望您的儿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解析人:林崇德教授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团队 北师大心理咨询志愿者0718o辛伟)&
&&& &精彩回顾:
责任编辑:张 慧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残主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