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的作用 总共有多少 穴位 又都有什么作用

&&您当前的位置:&>&&>&
全身最重要的12个穴道——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身上有12经络,以应12个月,有365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360个。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361穴。361个穴道,分布在12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其中全身有12个穴位最重要: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天星12穴:
三里,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和为穴位,曲池秘合谷为穴道;委中与承山在上;
就是说虽然人体全身有360个穴之多,不出这12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
这12个穴道中,四个在手至肘,八个在膝至足。
手阳明的,原气驻留的穴道,位置在大拇指跟食指的中间这个虎口,虎口开叉的上面一。它可以治疗&头疼并面肿&,在《四总穴歌》里头,有这么一句&面口合谷收&,就是颜面以及口部的毛病都可以找合谷治疗;合谷还可以治疗&疟病热还寒&,就是疟疾先热而后冷的打摆子症状。也可治齿龃及鼻衄,就是蛀牙和流鼻血;&口噤不开言&,牙齿咬得很紧,不能张口说话,可以在此穴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可是要注意,合谷跟另一个叫的穴道,在孕妇身上要小心,有可能导致流产。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太子,他很喜欢医学,有一次看到一位孕妇,把了脉后,希望证实自己的判断,要剖腹看一看到底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或者是双胞胎,跟他同行的医师徐文伯说不可以这样,用针剌合谷及这个胎就可以顺利产出;所以合谷、在孕妇身上不可以随便扎针,要非常小心的。
是的,叉交大拇指与食指,而食指指到在手腕的上侧的挠骨边缘就是这个穴,可用以治偏头痛,还可以治疗遍身麻痹,痰涎向上涌出,牙齿咬紧的口噤,如果能补泻得宜,应手就可以好了。《四总穴歌》有&头项寻列缺&,就是说只要头部的与颈项的病都能用此穴治疗。
是的,在手腕上方一,也就是神门上一的位置,此穴可以治疗&欲言声不出&以及懊恼怔忡这一类的心理层面的毛病。假如病人实,就有四肢重以及头、腮、面颊红的情况;如果病人虚就不能吃东西,暴瘖,突然地哑了,或脸面没有颜色而且不光泽;都可以使用此穴治疗。
是在手肘上面的手阳明的合穴,找寻的方法是:手臂稍微弯曲起来,把手掌对着自己的心脏,手臂上最高的这一条经络线就称之为&手阳明大肠经&,在这个经络上面的手肘弯弯处的穴道就叫做&&。
有歌说&曲池拱手取&,拱着手找寻;&屈指骨边求&,在骨头的边缘可以找到它;曲池的作用是&善治肘中痛&,可用以治疗肘的疼痛。又能治疗&偏风&,也就是中风半身不遂症状,还有手不能弯曲、不能收回来,表示这个手已经没有力,神经功能差了,不能拉弓射箭了,因此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说&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要拉弓射箭,必须要用到这条大肠经的肌肉的劲,却使不上力了。大肠经发生问题时也会&筋缓莫梳头&,扎也有治疗的能力,还可以用治&喉痹促欲死&,就是喉头的血液循环差了,好像气管不能吸到气了,又治疗发热、全身性蕁麻疹、瘾疹,由这点来看曲池穴还有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是在的穴道,在臀部腰下头胯的枢纽上侧边,是一个大穴,上面的肌肉非常的肥厚,要用很长的针才能扎到穴位,有的时候甚至要用到六寸长的针。取穴方法:侧卧,底下的腿弯曲,上面的腿伸直。它可以治疗&折腰莫能顾&,就是腰像是被折了似的,不能够弯腰也不能回头。对风、寒、湿三痹都有效;又可治从胯部连到小腿肚的疼痛;转身的时候又重又痛,根本就难以忍受的,扎也很快就可以好了。
6、穴:属于足阳明的合穴,是养生治病的重要穴道。
1)三里穴的位置在&三里下,三寸两筋间&。就是说,又叫&犊鼻&,在膝盖上有两个洞,长得有点像牛鼻子,外侧的叫&外犊鼻&,内侧的叫&内犊鼻&。就在外犊鼻之下三寸,离膝胫骨棱一个拇指寸远,也就是在两筋之中。
2)主要功用治&胃中寒&,也可用以治疗心腹胀。胃中寒的症状,例如肠鸣,有&幽幽&&&似水走动的声音,并且腹泻。《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就是说只要是胃肠的病都可以找三里穴。外科方面,可以用治腿肿、膝、胻(胫骨)酸。内科方面,伤寒型的感冒,以及羸瘦、劳损,都是因为慢性病,而肠胃功能已经很差了,变得羸瘦,还有&气蛊&,气蛊就是腹部因为消化不良以及水份不能良好地排泄而发生鼓胀的样子。还有,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养老用穴道,三十岁以上的人,针灸三里穴眼睛变宽,会看得清楚;因为大部分的人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形成所谓的&老花眼&了,眼睛可以看远,不能看近。常扎这个穴就会变得很好,但是取穴要精确。针入八分或艾灸三壮。如果经常地针灸这个穴道,不但可以养老,而且假如要走远路,或要爬山,步行的能力也会比较好得多。还有这么一句话&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三里要经常用艾灸,烧出灸疤来,甚至于让它经常都是湿淋淋的,让它常有出脓的现象,可以治疗老年性的病,例如血压高之类的毛病,经常灸它,可获得很好的血液循环,血压就不会升得太高。
7、:为的合穴,位于膝下方外侧一寸处。膝的前下方有一条胫骨,胫骨后面的一条骨(即腓骨,中医学叫&辅骨&,辅骨的茎突也就是一个小骨头的前下方的凹陷处为(见下图)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讲,&阳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 主治筋痛。可治&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膝肿、麻木、疼痛,以及叫做偏风的半身不遂、而&举足不能起&,只要扎针深入六分,极其神妙。凡是了足踝、膝,或了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筋之会,阳陵泉&来治疗。
是足太阳的合穴,位于膝盖的后面,大腿与小腿交会的腿弯弯处,又叫做&膕&的横纹正中央。可以用来治疗腰痛不能站直起来,而且引到背脊梁都沉重不堪,筋也不能够舒展开来,&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四总穴歌》也有&腰背委中求&的用法。又可以治疗&风痹复无常&,什么叫风痹呢?痹就是血液不通,古时候把痹病分为三大类叫做风、寒、湿三痹,风痹是会走动的又叫做&行痹&,寒痹是会很痛的所以又叫做&痛痹&,湿痹是重着而不动的所以又叫&着痹&,风痹是于风所引起的血液脉络的不通,因此叫他做&风痹&或叫做&行痹&,为什么讲&无常&?就是因为它痛不固定一处,到处跑着痛。&膝头难屈伸&也可用这个穴治疗,不能够弯屈、也不能够伸展,那么&针入即安康&。注:这个穴道不可以使用艾灸,因为它底下有一个很大的血管。
也是足太阳的穴道,在现代医学称之为腓肠肌的下方,古人叫做腨,也就是小腿肚,这个地方长得像鱼的腹部,所以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里头,就叫它&鱼腹&,它位于腨肠分肉间,善于治疗腰痛,又可以通大便,用来治疗痔疾、大便难,又能治&脚气并膝肿&。如果肢体的&展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剌便安&,扎了针就会痊愈了。
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当中有3个膀胱经的穴道,委中、承山还有昆仑,位置在足外踝的后方与足跟筋的中间,它可以用来治疗足抽筋,腰和臀部疼痛。也被用来治暴喘满冲心,也就是突然的发喘,心区满胀;又可以用来治疗举步行不得,一动就疼得呻吟,如果想要求得安乐,可考虑用治疗。昆仑加委中用来治疗腰背痛效果非常的确实。
是的,在足大趾二指之间的脚丫子直上大约二寸的地方,这个穴道最主要的作用,可用以判断以及了解人的生死,在这个穴下方有一个动脉经过,如果量测发现这儿的血脉不动了,这个人生命就垂危了。这个穴也能医&惊痫风&,惊痫是什么呢?就是被惊吓而发生抽筋、口吐白沫、眼睛向上翻等等这种现象,中医把突发的病叫做风,所以称之为&惊痫风&。太冲也可以治疗咽喉的毛病以及心脏病,由于主筋,所以它还能治两足走路不方便。并且还可用以治七种疝气中的&偏肿坠&现象,也就是从一边的阴囊或者从大阴唇穿出来,就是个很好用的穴道。除了用太冲穴以外,还有一个穴叫做&三角灸&,在肚脐的下方,而左偏坠可以灸右边,右偏坠可以灸左边,再加上太冲穴,效果非常的好。另外太冲也可以治疗眼目似云朦,就是眼睛前面朦朦的,好像盖了个东西似的。它又能够治疗腰痛,而且还&针下有神功&。
是足阳明的荥穴,它在脚的第二指、第三指的中间的这个脚丫子上五分,最主要可用以治疗四肢冰冷的现象,可以用治喜爱安静而不喜欢声音的&胃经热象&,长风疹块的瘾疹现象,咽喉痛,呵欠频数及牙疼。其实频频呵欠就是缺氧了,牙疼在中医的概念上面,认为牙属于阳明,下牙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牙属足阳明胃经,这里的牙疼就是上牙疼。另外虚极而不能吃东西,针这个穴立刻就好了。
相关阅读:
上一篇:&&&&
推荐资讯&&
评论:全身最重要的12个穴道——几乎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养生穴位图 人的身体有哪些穴位
编辑:shimin
  导语:穴位也叫腧穴。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临床上腧穴有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由于腧穴有沟通表里的作用,内在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可以反应于体表腧穴,相应的腧穴会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凹陷等反应。因此,利用腧穴的这些病理反应可以帮助诊断疾病。身体健康的人按摩穴位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先认识这些穴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头部正面穴位图: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24小时关注
一周内关注【图】穴位图解大全按摩有哪些方法?细数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
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 &一、穴位:脾经(脾土) & &位置:拇指桡侧面。 &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约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三、穴位:肾经(肾水) & &位置:小指掌面。 &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约补100~200次。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清100~300次。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五、穴位:心经(心火) & &位置:中指掌面。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约补100~200次。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清100~300次。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 &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 &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 & &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 &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 & & && 6.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 & & &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大椎”之处。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用这种治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此穴位称为“风门”,治疗要领同上(手无法到达请别人帮忙),连续做10次。 & & &
没有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穴位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