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的那些字是什么,就是“有些事现在不去做,…

独孤水's Blog
[ 21:46:39]
11:05:31]&&&&& 2008年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早上起来,手机的短信依旧在响个不停。&&& 新年了,2008,你不会以我的意志而决定你的步伐,你终究还是来了,不快,不慢……&&& 我该怎么迎接你?体味你?感觉你?站在2008年的头顶,我无从知晓……&&& 2006年曾经因为一时的激动与愤懑,写下过一篇文字《告全体青年书》,这篇文字在一年之后,大热……&&& 2008年,我想从这里开始吧,至于我提到的那些建议和希望,我想从我做起,一点一点,一条一条的说给
自己听,一点一点,一条一条的说给大家听,是对?是错?我想在一年之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回望这个年景
开篇,会有个结论……&&& 当然,我想无论是对,还是错,我都明白我写他的意义,无论我是否可以承担的起,我的力量是否可以支
撑的起,我都想说……&&&& 独立思考,独立判别,则思想强;锻炼身体,热爱生活,则体质强;思想、体质强大,则青年强,青年强
,强于世界,这样,中国才能强于世界。
&&&& 在那篇文字里,曾经有这样一条建议,争论的最无休止,“请不要在言语间夹杂英文,如果你的说话对象
是洋人无可厚非,请不要面对自己的同胞说外语,请不要用‘外语说的多了,想不起来中国字眼’来为自己做
解释。”&&&& 巧合的是,在2007过去的那一年,还有2008的第一天,我再次遇到与这条建议相近的事情。&&&& 2007年的7月,来自美国、加拿大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170名优秀华人学者与国内60余名相关领域的教授相
聚清华大学。组织者号称这场聚会是“海内外生命科学领域华人学者首次共同研讨学术前沿话题”,论坛向青
年学生免费开放……这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学术聚会……&&&& 就是这样一场华人的聚会,这样一场在中国北京举办,演讲者和听众都是中国人的聚会,所有语言竟然不
是汉语,而是“英语”。我有些诧异,他们论坛的中心的确高深,“生命科学”,这也许是世界上少数群体可
以共同言语的话题,然而这个美国最受投资者青睐的领域中,中国学者却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我们足以骄
傲,美国也不用自卑,因为他们眼中的中国精英们彼此间用的是美国人的语言。&&&& 为什么呢?华人精英们说,“英语是这个领域的官方语言。很多术语,用中国话说不明白,用英语才能解
释清楚。”听着听着,我的心里有些沉重……&&&& &&&& 2008年的1月1日,在北京友谊宾馆,新东方学校&#雅思中国行”开始了北京站的活动,新东方雅思培
训方面的负责人们,在给大学生们作着一场很具有煽动性的演说。“出国,我们可以培养独立、自信、职业的
价值观念。”“为什么不选择到美国留学,因为留在美国的优势正在下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一定要去看一看”……&&&& 听着听着,我有了自己的问题,不出国,独立、自信、职业的价值观念我们就无法具备吗?出了国,就一
定要留下吗?&&&& 这个演讲者最后也承认,努力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出国不等于高收入和事业的成功,但他却在不遗余力地
告诉青年学生们,不出国,就缺少很多高收入和事业成功的机会,出国是为了前途着想……
&&&& 很遗憾,这两件事情的主角们,中文都不是太好,虽然他们是中国人,那些只能用英语讨论学术问题的科
学家们,说起母语,就磕磕绊绊;这位新东方的高管的母语中,感叹一些事情,只能说出“无比”、“无以伦
比”之类的词汇……
&&&& 我的英语不太灵光,但碰到外国人迷路,点菜什么的时候,也可以提供帮助!&&&& 也许我是学文的,对理工这些科学了解不多,更对尖端的技术无从知晓,也许象他们说的生命科学中的入
门语言是英语,一些术语用英语才说的明白,用中文就说不明白。但他们想过没有,好几千年前,我们的科学
技术最发达,尖端的术语只有中国话才能说明白?那外国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想过没有,在我们闭关锁
国之后,那些近代的科技,那些外国的文明进入中国,那些中国本来没有的东西,是怎么在中国扎根的呢?是
不是有一些科学家和先驱们,用外国话把中国的文明介绍到世界,一些中国前辈,用中国话,把外国的科技带
回祖国,于是外国人有的,我们也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传播给他们,国防、科技,外国人有的,我们也
要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受欺负,外国人没有的,我们给他们,这样才显得我大国之质?&&& 如果大家都是那些科学家的语调,用中国话说不明白,那外国的技术,我们永远也掌握不了。更何况在生
命科学的领域里,中国人的研究是先进水平之一,你永远用人家的母语研究这项科学,你永远也只能给人家的
国家当狗,当佣人。如果你永远用人家的语言研究这项科学,那么我们国家的相关领域永远不是第一,最好也
就只能作第二。&& 这样的道理,科学家不懂?他懂?他就甘愿做狗。
&&& 其实,我不是反对学英语和一切外国语言,英语是应该学,学了可以了解另外的族群再说些什么,学了可
以知道另外的世界有什么精彩,但英语不该替代母语,中国人应该先学好母语。&&&& 我反对的是,在中国话里夹杂着英文单词,两个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聊天,肆无忌惮地用中文、英文混合句
式;问她或他,为什么不说中文,人家的理由很酷,说英语说得多了,这个词只会用英语表达,中文想不起来
了。天那,您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肯定的是,一定是个假洋鬼子。&&&& 林语堂先生早就说过,早就讽刺过这样的中国人,说中文夹杂着洋文,就好象是吃肉,没剔干净牙,还把
夹杂着肉屑的牙缝,给别人看(大致如此,原文没我这么通俗)。现如今,喜欢给别人看牙缝的人是越来越多
,好象牙缝里有肉,就是生活高尚,剔不干净牙,就是时尚,就是酷,就是拉风,就是IN,这都什么和什么呀
。&&& 上面提到的那些形容词,虽然只有一个英文单词,但也属于不会好好说话的范畴,比如,你北京人,就好
好说北京话,响应国家号召说说普通话,你上海人好好说普通话,别忘了你们上海话,你河南人就说河南话,
也学学普通话,别都想当广东人,台湾人,香港人,话里话外带着南方腔,我老土,我是听不出什么时尚来。&&& 东施笑颦,邯郸学步,看看,不好好学中国话,这些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时下的年青人,明白的不多了
,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你就是想把自己的黄皮肤漂白,也变不成纯白色,血缘也不纯粹,这在外国,可能更
受歧视,说中国话,做好中国人,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接受外国文化。&&& 为了奥运会,全面学外语,街道里的大爷大妈,一起唱英文歌,一起高喊,“ask me ask me, I can
speak english”这会不会吓着外国客人呢?&&& 全世界都在学汉语,我们却全中国人都在学英语,学英语不是错,但请大家说好中国话!&&& 还是那句话,我要求不了别人,但可以要求自己,和我说话,请说中国话!
&&& &(字节数: 4059) [原创
1:35:33]&&&
&&(字节数: 7509) [原创
0:32:19]&&&
在床头,一直放着一本书,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每晚的翻看,我渐渐有些理解她放弃生命的原因,这是一本读起来都会很沉重的书,不堪回首,惨绝人寰,在面对那些幸存下来的同胞时,重揭伤疤,受者和听者等心境是何等的压抑,似乎有人在扼住你的喉咙,无法呼吸,也许离开尘世,可以不再去想,不用再去面对,对于,这个女子,该是种解脱……
70年前的那一天,12月,寒冷,我想在那个当时的首都,应该也是如此的感觉,逃亡,逃亡,面对着一群野兽,我们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家,那样的屈辱,我们的士兵,那样的任人宰割,我们的同胞,那样的妻离子散,血肉横飞。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苦难,但那个将耻辱凌驾在我们头顶的国家,我无法释怀,我清晰地记得,两年前,到了那作城市,站在那片尸骨旁,我放下一捧白菊花……
沉重,在那累累的白骨
一路上,眼中的南京,似乎空气中有层灰暗的颜色,笼罩着这个古都,似乎从空气中就能够感觉到这个多难城市微弱的脉搏。记得从一本书上看过,虽然有虎踞龙盘之称的南京,但似乎这个城市缺少帝王之相,在这个城市建都的朝代都长久不了,于是,东吴如此,大明两朝之后随即迁都,国民政府打不过日本,逃到重庆,还都之后依然失败于解放战争,逃到了台湾,王朝更迭,气象有无,皇家的事,你永远也说不清,但却真苦了这个城市的子民。
“你是做教育的吧。”正在奇怪热情的南京出租车司机的判断,“那个看了有些心惊胆战。”司机的话让我觉得他的逻辑有些问题,做教育的才去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了之后又怎样呢?去教育其他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来看看。”我望着窗外,一字一顿的说出这句话,司机师傅无语,我也无语,默默地注视着阴阕笼罩下的南京城。
“到了,这里不需要门票。”我望了望窗外,走下车子,看到了在图片上看到的那个纪念碑,那个警钟,在暗色调的空气下,岩石塑造的纪念馆屹立在那里,我望着她,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走近她,想走进一段尘封的历史。
在纪念馆外,买了6朵白菊花,8朵黄菊花,68年了,为了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同胞。门口肃立着肃穆的牌子,不树我也会清声缓行,怕惊醒那些死难的同胞,怕让他们再次受到伤害,胸口,喉咙象堵塞了什么东西,压抑,压抑的让我行走都有些困难。
一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什么学校的中学生,排着队慢慢的走;一群头戴红帽的旅行团团员,在一个小黄旗的带领下,胡乱的穿行;三三两两的人东看看,西看看;我和兜兜手拉手,默默的行走在陵园中,双手的相握,让我们无语也知对方的心声。
排着队的学生们,在纸上记录了什么,该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调皮的男生跑前跑后,只对白骨是否是真的,子弹是否是真的感兴趣,在铭刻着死难同胞名字的石壁前,不知道他们是看到了和自己同学同名的名字,还是觉得60多年前人们名字起的滑稽,居然就有人嘻嘻地笑出声了,举着黄旗的导游完成任务一样给他的游客介绍着历史,带着红帽子的游客有的唏嘘,有的也明显的不以为然。兜兜和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我的眼眶中没有泪,我却听到心中的泪流,其实68年前的浩劫是国耻,但历史的那一天将永远留存,而如今部分国人的漠视,当他们长大,当他们的孩子长大,他们是否还知道南京大屠杀?当一个民族忘记自己曾经的苦难,那么亡国距离他也已经不远……
“为什么死难的人,尸骨不能入土为安?”兜兜喃喃的自语,我没有回答,我想,死难的同胞虽然没能有传统的归宿,但毕竟他们的尸骨放在那里,是为了让后来的同胞记得那段古难,我想那些已经飘散的生命,也会安心,可当他们的名字遭受到无知孩子的笑声,无知国人漠视的时候,我,他们,同样的悲伤和感到耻辱!
这里不该是景点,这里不该是旅游资源,这是一个伤口,燎刻在每个生长在这个国家的人们身上的伤疤,来这里是为了记住,记住仇恨,记住祖国曾经的苦难。路过每一座纪念碑,每一座埋葬同胞的坟冢,放上一枝菊花,你们为我们承载了古难,你们生命的消逝,是替你们的后辈消逝,你们鲜血的淋漓,让你们后辈的鲜血快乐的流淌,安息吧,那些遭受蹂躏的同胞……
我期望着,在今后的每年,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一下沈阳,或者去一下南京,去祭奠一下沉睡在地下的百骨,去铭记那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两年前的4月,北京,我没有汇入那游行的队伍,游行结束,我却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写了多篇,北京高校学子倡导理智爱国的假新闻,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同样是坚定的反日分子,我没有参加游行,但我从心里支持尊敬游行队伍的人们!就好象我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但丝毫不防碍我仇视那个曾经践踏过我的祖国的弹丸小岛!
日,我在工人体育场,看到中国足球输掉了他们最不该输掉的比赛,我在奏日本国歌的时候选择了坐下,我在比赛输掉了之后在三里屯一个小酒吧中喝掉了几瓶啤酒,在凌晨4点的时候写下了曾经被上万名网友肯定的《这一夜,我需要女人》的文字,那天,我听得到我的心在流血……
2005年的一天,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喂……”,
“您好,我找田海燕……”,
“田海燕?您哪里?”,
“我日本大使馆”,‘靠,难道我的誓言要破?(我心理说)“没这人”我挂短电话;
电话又响,“您那里是XX报吗?”
“是呀”,“我还是日本大使馆,我们每年都会邀请报社的记者采访日本对华援助的项目,您知道日本对华援助吗?”
“我知道,不是要停吗?”我没好气的应付着,
“没停,没停,”那边忙不迭的说,
“去哪采访,去日本呀”我问,
“不是,不是,是中国安徽”,
“我们这真没叫田海燕的。”我说,“你打的这个电话以前是个叫海燕的记者的电话,但不姓田,姓戚,戚继光的戚,你知道戚继光吗?抗击倭寇那个戚继光的戚……”
我一口气的说,听到那边的沉默和尴尬的“哦,哦”,我感觉到无比的痛快!“你发个传真吧。”我再次挂短电话,一会儿,传真来了,上面是个日本名字,“靠,看来誓言真的破了”我懊悔着,电话再次响起,“传真您收到了吗?”“你是日本人?”我问,我已经准备用京骂招呼他了,“不是,我是中国人”对方说,“早说呀你……”我心下放松,暗自咒骂,你装什么装呀!!!
我不是个理智的人,我是个情绪化的人,我坚持认为血债血还,我认为民族主义是我政治观的基础,这个民族不是汉,而是中华民族!于是,我立下了誓言,终身不和日本人说话,于是我甚至不用日本造的餐具,于是买车我只有一个条件,不买日本车,于是我自己买的东西不再选择日货,我要求不了别人,我只能管好自己。&(字节数: 3709) [原创
0:31:23]&&&
8019985000
&(字节数: 9600) [原创
23:20:51]&&&
200733TAXITAXI
20071031155200TAXI710651.6
&&(字节数: 67701) [原创
23:57:30]&&&
SPA1500600
8IT445002000
200819.37200630
&&(字节数: 8673) [原创
11:16:24]&&&
&&(字节数: 10071) [原创
22:38:02]&&&
这该仅仅是几张面孔的刻画,这同样不仅仅只是几个人的面孔,这面孔下可能会有你,有我,有别的什么人……
&& 我终究还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多,有职业操守的人多,讲职业道德的人多,这些面孔所表露下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而不是主流……
&& 可望着这样的面孔,想象着这些面孔不再只是一个人,这些面孔再慢慢增多的时候,我却又总是有些苦闷,是我想得太多,还是这社会本该如此……
&&& 面孔听上去周正一些,但我也想说,取名嘴脸,并非贬义……
领导的嘴脸
&& 国新办,武警站岗,发布厅,司局级干部,也只能坐在台下,那天,该是12日,上午10时将有一场新闻发布会,主角是部长,教育部的部长。
&& 9时20分,新闻发布会现场还没有太多的记者,只是电视台的人在支架子,调试机器;教育部的工作人员,整理着材料,审视着各种细节,与部长同台就坐的其他负责人甚至也跟着忙前忙后,以等待着领导的到来,大概是9时40分左右,听到相熟的教育部工作人员同身边的同事耳语,刚通过电话,部长5分钟后到。随即,发布厅中又只剩下了记者,部长麾下的要员已整齐地在门口等待领导的来临。
接近10时,发布厅主席台上已经灯火通明,教育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充当模特,帮助电视台记者取景;中央电视台的某个看上去还算面熟的主持人,手拿话筒,嘴嚼口香糖,一手插兜,脚下似乎踩着什么东西,恐是由于身材的缘故,为方便主持,只好人工增高,他旁若无人地和对讲机中的人交流,一时间,他似乎成了主角……
回头的一刹那,部长出现了,很自然地走在最前头,面无表情,许是想让别人感到不怒自威……后面的随行者,很自觉地慢走一步,能让部长走得从容不迫,神情看上去有那么些谦恭,但又似乎有点自得,领导身边的人嘛……
坐上主席台,部长有了笑容,望着讲稿,照本宣科,“我很高兴回答大家的提问”,在稿纸上,这是一句冷冰冰的话,部长说出来,也只是听到了设计好的客气,仅此而已。
新京报记者的提问,大学欠债,我本以为部长还会如平日里一样,外交辞令,或者是说些“有用的废话”,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的部长今天却是侃侃而谈,没有回避,甚至主动爆料……
“大家都很关心高校的债务问题,我们正在努力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在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去年招生规模540万,1998年全日制招生规模108万,去年是1998年的5倍,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一次伟大的奠基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大大加强,固定资产增加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新增的账面固定资产有五千多亿。这五千多亿的账面资产,实际上是抓住机遇形成的优质资产,现在估价的话,这个资产实际上要大得很多。在这五千多亿资产的形成过程中,国家基本建设的财政投入大概500多亿,形成的债务大概2000多亿,还有2000多亿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通过大家的支持来解决的。在这方面,各地的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确实给了很大支持。所以这样来看,2000多亿的高校债务应该说是历史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是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是像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严重的一个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不善的问题、不勤俭节约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不是主流,是支流。”
“今天有些反常?”相熟的记者互相议论着部长的爆料,“部长亲口说的,这是大新闻呀。”教育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说,“该不会是17大,要卸任吧。”我们打趣着。
中国的领导似乎有这样的传统,快退休了,快离任了,才似乎轻松,可以自如的面对提问,去触及一些平常不触及,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比如之前被塑造成“英雄”的张保庆,在坦然地向媒体说出那些助学政策落实不利省份的时候,他也即将退休离任;比如人大的校长纪宝成,当他离开教育部之后,开始抨击国家针对北大、清华拨款的倾斜,曾经在教育部掌管高校的他,如今被抨击的政策可能是他自己制订的……再比如《南方周末》上曾经刊登的那些文化部、中组部等依然卸任的负责人们,他们都似世外高人一样对现行的政策进行品评,可以理解,无官一身轻吗,而且有些政策也是前任留下的债,但当你们在任时制定某些政策的时候,即便你们不能坦然面对媒体,是不是也该考虑长远些,把你们如今坦然说出的东西提前考虑在内,不指望你替前任还债,但毕竟挽回多少是多少,至少可以不打自己的嘴巴,至少可以不在事后诸葛……
发布会结束了,部长让记者围住,前拥后堵,寸步难行,但依然要保持微笑,全然没有了刚进场时那份“不怒自威”,真够难为他的了,一个香港商业电台的记者,操着基本听不懂的普通话,说出了一个不怀好意的问题,“内地学生到香港上去,对内地香港有什么影响吗?”部长停下了脚步,笑笑说,内地好,香港也好,随即留下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的香港记者,走进了贵宾室……
&&&&& 望着那背影,部长在想什么?不知道,反正我在想,这样前呼后拥的场面还有多久?&(字节数: 3999) [原创
13:34:39]&&&
&&(字节数: 3828) [原创
13:33:32]&&&
&(字节数: 4221) [原创
23:21:11]&&&
3001984200819932001
199392000BEIJING
3002008100
&(字节数: 6726) [原创
17:15:21]&&&
12666611003131815220080003000
1004033010
5000112460
&(字节数: 10884) [原创
17:57:21]&&&&&&&& 今天一整天,其实是从昨天下午开始,这心就总是在悬着,因为按着传统的评判方式,我职业生涯中少有的“失职”了,对于我这样一个靠写字谋生的人来说,“失职”也就是漏新闻了。&&&&&&& 我们的教育部长在湖北开了个会,会上说了一句和会议主题没有任何关系的话,今年以后禁止公办学校再举办复读班了。其实整个新闻事实就在我们的部长的这句话上。昨天下午我从新浪上看到了这条消息,被放到了首页上,是武汉的媒体报道的,内容很简单,且大部分都是在诉说着那个部长开的会。&&&&&&& 昨天一天,都是私事,看到了新闻,懒惰了一下,警惕性放松了一下,不想在周末去打搅关系不错的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再加上我当时对这个新闻的判断不仅仅只是这样一句话,这样一句话,既然没有抢到第一个,教育部也没请我去报道,自然就留着找机会慢慢地做吧。&&&&&&& 今天一早,送老婆上班,然后回爸妈家继续回笼,蹲在马桶上,看北青,好家伙,昨天被我留着的料已经被人家忽悠半个版了,晨报也是个长篇,晚报也是追了个头条,已经被调整为娱乐+生活的《信报》似乎没有做,京华也是没有做,被我留着,我效力的媒体自然也没有消息。所以,直到现在抽空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还在担心,领导不会突然走到我的面前,质问我,这个稿怎么回事?虽然我已经想好了应对的说辞。&&&&&&&& 部长是在“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说那句新闻事实的,但其实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就已经出台相关的规定了。看到的北京媒体一口同声的都说得到了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确认,但我只看到北青报把新闻发言人的姓名写了出来,我想在这行当里混的人,似乎都明白,说真名实姓,和不说真名实姓,只说有关负责人的区别吧,更何况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如今是个新闻人物,或者说已经是新闻要素了。在京媒体的报道角度很一致,基本上是先证实一下,然后说北京其实2002年就有相关的政策,然后把矛头一致指向,公办高中下属的培训中心,变相举办复读班,禁令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虽然心中有“漏新闻”的忐忑,惭愧和不安,但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得意,因为我注意到的细节和判断,在已经刊发的媒体上并没有出现。让我们再次回头看看教育部部长开的是个什么会,“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看到“招生任务”了吗?,什么是招生任务,招生任务是多少呢?“今年全国中职教育招生,要在去年基础上扩招50万人,达到800万人”这个招生数量被称为任务说明什么?说明中职的招生计划肯定不是供不应求,教育部加大了资助中职学生的力度,所有农村户口的孩子都可以获得资助,这是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在这个会议上提到高中复读,什么原因呢?这其实也是个新闻价值一点不小的新闻!我想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大力宣传中职教育,这该是一个提早分留高中生,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高校扩招虽然已经形成了国家决议说是成功的,还有当初倡导的常委还健在,但这项政策给高校,给就业、给教育造成的困境显而易见,不能明着反对,或者取消,那么我们就用中职扩大招生的办法使参加高考的考生降低,缓解限制高校扩招幅度,逐渐改变政策,这样,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可以得到缓解。&&&&&&&& 其实,看看现在的社会,学一门手艺的中职生,真不见得比大学本科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查,毕竟无论是修车,还是修电器,再或是烹饪专业,您也要比全国每年18万新闻专业毕业生舒服得多,因为每每这些毕业生毕业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先于他们一年毕业的人还没找到工作呢。可家长和孩子却不这样想,考不上大学,或者说考不上好学校,我宁肯复读,我也不去读别的学校,于是,300分的复读,600分的也复读,非上北大,非上清华,北大、清华怎么了?是保险箱?进入之后您不靠自己,北大、清华毕业时也不会帮你找工作。&&&&&&& 这样一看,我们教育部禁止公办学校办复读班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一个什么侵占国家资源这么简单了吧,这实际上也是为完成“中职招生任务”的策略之一。其他媒体并没有发现这个角度,因为他们只想着别漏新闻,我也只是多想了一步,但我没有写,于是,很可能我这个比他们多发现些什么的人,很可能下场要比他们差很多……&&&&&&& 以前常常听同行说“漏新闻”的压力,我经常回问一句,什么叫“漏新闻”?是怕“漏”,还是怕什么?有些东西是不是新闻,是不是别人有的,我就一定得有,别人报的,我就一定也得报,于是你可以很轻易的在临近两天的报纸上找到几乎相同的东西,或者是在几份同天的报纸上找到几乎相同的稿件,怕“漏”已经让媒体类同,失去了判断力和分辨能力。&&&&&&&&& 而整日沉寂在“别漏”压力中的记者,就只会写雷同的稿件,彼此传一下了……&&&&&&&&& 这样的新闻,这样的报纸,看也没多大意义,没多少服务性 &&&&&&&& 漏也无妨!&(字节数: 2662) [原创
0:29:32]&&&
&&(字节数: 11487) [原创
23:17:22]&&&
“变形金刚,随时变形装……”昨晚上,坐在电影院里虽然没有听到这儿时熟悉的旋律;虽然东方广场的电影院正在装修,虽然卖饮料爆米花的地方排着长长的长队,虽然由于票不好买而没有坐在影院正中的位置,虽然和妻因为一点小事呕着气,虽然晚上由于赶时间只是吃了麦当劳,虽然有很多的虽然,但当影院暗淡下来,银幕亮起来的时候,变形金刚,儿时注就的那种虔诚,已经让我无暇再去想那些虽然,目光没有再离开过银幕一秒……&&&&&&&&& 上个世纪80年代,我正在上小学,那时的男孩子,每天晚上六时左右,都会被一个电视节目所吸引,那时的家长不用担心放学找不到孩子,因为这个电视节目,所有的男孩子都会在六时左右出现在自己的家里,或者同学的家里。那是,一周还要上六天学,爸爸对我管理严格,电视只能周末看,所以,那时,周末停播的《变形金刚》基本我只能在同学家里过过瘾,即便是昨天晚上,大大方方的和爸妈说晚上带媳妇看电影,我也还是没敢告诉老爷子,是去看一部动画片演变成的电影……&&&&&&&& 那时在学校里,如果哪个同学拥有一款“孩之宝”的变形金刚,那基本上会成为学校的焦点,男孩子们都会主动接近他,期待着能一睹变形金刚的真容,虽然那一款玩具当时也就是十几元,可更多孩子的父母一月工资也就是百元左右。印象里我是到了快上初中的时候,才拥有了自己的变形金刚,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的是爸爸朋友送我的礼物,小的是爸爸卖的,大的已经记不得是什么变形金刚了,只记得小的是“救护车”,那时的救护车,不是电影中的“悍马”,就是一辆普通的救护车,车身颜色也不是电影里的黄色,而是现实生活中救护车的白色,我算是同学中间拥有变形金刚最晚的了,可我的“救护车”还是在同学间得到了瞩目。&&&&&&& 那时在学校里,课间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男孩子们会根据“石头、剪子、布”分成“汽车人”和“霸天虎”两派,然后各自再对照自己喜欢的角色或者是自己拥有的变形金刚给自己取诨号,阵营一经分开,就永不再变。首领自然是“擎天柱”和“威震天”,可往往这两个角色没有人选,也许是怕自己担不起领袖的责任,也许是没有一个可以服众的首领,于是,两个首领就被我们给放在塞伯坦星球,或者是他俩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遥控指挥,我们就在崇文区一所小学的操场上,周围的楼群中开始了互相的争斗,争夺“能量块”。这种游戏,我们当时乐此不疲;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去当好人“汽车人”,有人还就喜欢做“霸天虎”,我们用自己的声带去模仿变形声音,身体僵硬的扭转几下,完成变形,变形动作都是自己依照动画片设计的,还有敬业的同学说话都是模仿动画片中的强调,比如说话象“唱歌”的声波,导致我后来每每想起这段,即便已经忘了该同学的长相,但还是能想起,他鼓动声带,说出音符的声音……
&& 应该是初中的时候,自己买了一帮磁带,那上面是动画片主题曲的集锦,包括《兔子等着瞧》、《小矮人》、《黑猫警长》、《蓝精灵》、《花仙子》、《葫芦娃》……当然也有《变形金刚》,“变形金刚,随时变形装……”整个曲子,我只能唱出这一句,10多年过去了,我依旧可以不走调地唱出这一句,这也许就代表着那些机器人在我心里的印记……
&& 其实,大部分变形金刚的情节,自己已经记得不是太清晰,电影中的情节,虽然有些牵强,甚至有些让你摸不着头绪,或者是有些地方过渡的太快,缺少必要的交代,汽车人和霸天虎一起打斗的时候,区别不大,分不清楚是谁打谁,但当看到擎天柱第一次变身,看到大黄蜂第一个来到地球,听到擎天柱那句,汽车人,变形出发,心跳加速的感觉让我快乐无比……擎天柱智勇双全,爱好和平,慈爱有加,虽然武力上永远不如威震天,但不妨碍他成为领袖,他回答兄弟关于为什么要帮助地球人的时候,那句“关键时刻,我可以牺牲自己毁灭变形块,我们不能让地球人灭亡来承担我们的错误”,让每一个幻想做英雄的人热血沸腾;大黄蜂,论武力,也许他是最弱的,因为他本身只不过是一款甲克虫,但论感情丰富,论生活情趣,论调皮可爱,大黄蜂肯定是变形金刚世界中的第一,挡风玻璃上挂着的大黄蜂图画,帮助男主人泡妞自动播放的浪漫歌谣,甚至是听到女主角抱怨他变形汽车的老土,立即表演车技,再次变身一辆炫目跑车,那种敏感,逞强的大男孩形象让他轻易俘虏女人们的心,而这种敏感,逞强,哪个男人少年时不曾有过?……&& 看完电影,望着自己的车,不自觉地就在漆黑但已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加快了车速,晚风吹过头发,轰鸣的机器,我不幻想他能够站起来成为变形金刚,我只幻想在速度中,我和那些来自塞伯坦星球的儿时偶像们,距离的更近,“变形金刚,随时变形装……”嘴中又不自觉地哼唱起……&(字节数: 2779) [原创
0:08:52]&&&
&& 成都城的南郊,有一处祠堂,唤作武侯祠,虽然这里有汉昭烈帝刘备的衣冠冢,但祠堂却用刘备臣子诸葛亮的官衔命名。
从锦里那边的后门进入,第一座大殿遍是供奉了刘、关、张三位灵位的殿堂,三具金体栩栩如生,望着他们,好象眼前穿越时空,看到那桃花分飞中,缓缓拜下的身躯……
拜下的是身躯,缔结的是忠义,神像前,操着东北口音的游客让我帮他拍照,就拍刘关张,从取景框中望着他,我想他为自己留下的影子,该是为了祈祷和纪念三位先人的忠义。
我想,我们的国家,从古至今,崇尚的品德中,忠义该是排名靠前的美德,而由忠义衍生出或者是与忠义相伴相生的诚信更该是传统美德中占具一把交椅,然而,这两种品质,在如今的中国,你看得还多吗?是不是满眼充斥着都是这两种美丽道德的相悖一面呢?
呜呼,这一番感叹,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最近几日看到,听到,经历过的种种。
看看我们的体育
查尔顿,也许郑智(ZZ)不去,那里的球迷不会知道山东鲁能,中国的球迷也很少了解这个俱乐部,ZZ去了,表现得好些,媒体开始拿他与同样名称简写为ZZ的齐达内相提并论,即便是没去之前,对于这样一只英超弱旅,濒临降级的球队,媒体的一致论调是,中国ZZ应该可以在更强的球队中效力,在这样一只降级圈徘徊的球队,ZZ收获不了什么,中国媒体在一致鼓吹,查尔顿降级后,中国ZZ一定会离开那里,而通过报道来看,中国ZZ似乎也不是太看重自己查尔顿球员的身份,于是,英国的媒体从中国的报纸上抄来稿件,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最后查尔顿最终降级,我想ZZ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扰乱军心的作用,在英国这样一个,出身便是某个球队球迷至死不变,在“一日为蓝,终身为蓝”,在“你永远不会独行”这样的足球氛围中,一个连世界杯只参加过一次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对人家指指点点?哪怕就是这只查尔顿与中国国家队打比赛也未必会输,这样的一个国家,那些一出生就已经是查尔顿球迷的小孩子怎么看中国ZZ,怎么了解中国,中国人又给他们什么印象呢?
很巧,在过去的那个月,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又有两人登陆NBA,这本是好事,易虽然选秀是没有姚明的成绩好,也是第六位就被雄鹿选中,而我们的易呢,却根本不想去雄鹿,在经济人的操纵下,根本不与雄鹿的官员接触,于是每次体育报道,您都可以看到,易被追逐,而雄鹿就好象没人要的小媳妇,真不知道中国人还想要什么,既然你要到NBA去打球,你承认人家联盟比你中国的强大,那么你就要服从人家的游戏规则,被人摘了牌,您就好好干,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委身小俱乐部,可您小俱乐部都不打,都打不好,您怎么可能去大俱乐部,你拿什么让人家相信你呢?一个止步于世界八强的国家的球员,怎么这么威风成为了大牌,人家雄鹿估计打你中国队,即便姚大明在,也未见得会输,你小易凭什么调三拣四,您是被人挑的,人家美国人会怎么看我们中国人,人正愁找不到把柄,在美国人民心目中诋毁中国呢,如今,我们送上门了……
要说实力,我想卧龙应该是他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了,相当于足球界的小罗,篮球界的乔丹,而刘备的国家呢,怎么看怎么也是三国时期的弱队,好比查尔顿,好比雄鹿,早晚有降级的那天,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条,西蜀是第一个被结束国家历史的三国之一,那么一个大明星,委身小俱乐部,安心在小俱乐部里效力,取得的成就似乎要比孙、曹那些名将大得多?名望甚至超过了俱乐部的老板,为的是什么,忠义,诚信,我答应效力你了,我也来了,我也签了约了,那么我就踏踏实实的干我能干的事,尽全力干好我能干的事。
如果想如今的中国人,那么诸葛先生应该去曹操那里,成天和刘备说,你这里不适合我发展,那估计武侯祠,如今也早就不在了,拜托,ZZ还有易,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国的时候,去趟武侯祠,或许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大有帮助,还有就是一句口号式的奉劝,在国外,您不仅仅代表您自己,您还代表中国人,中国给了你名,给了你钱,你别到外面去给在中国人显眼去,就成了!!!&(字节数: 2011) [原创
20:11:05]&&&&&&&&&&& 1977年,张秀独自一人骑车从白纸坊到位于菜市口大街的15中参加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次高考,30年后的昨天,早上5时,张秀就起床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小女儿准备早点;30年前,改变自己命运的高考,如今在女儿眼中,虽然紧张,但也只不过是一个必须参加的考试,决定命运的色彩渐渐淡去,“太不一样了。”当已是一所中职院校领导的张秀对比自己和女儿面对的同一级别考试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张秀今年已经50出头,在她77级级的大学同学中间,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的似乎只有她一个。1974年,按照20%的比例选拔进高中的张秀曾经短暂的憧憬过大学,但很快,她的梦想就破灭了,1975年她插队到农村开始了劳动,1976年回城,被分配到位于大北窑附近的北京手扶拖拉机厂,坐起了“翻沙工”,整日里望模子中填沙,大压,巨大的劳动强度每天都折磨着张秀,“昔日琼奖种庄稼,今日鬼处翻黑沙,种种幻想已破灭……”30年前张秀工友的打油诗她如今依旧可以熟练地背诵出来,在她看来,这诗是当时她内心的清晰写照。&&&&&&& “那时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已经是10月底了,车间主任根本就不同意我们报考,也不给复习时间,但我就是想考。”张秀告诉记者。张秀的父亲当时并不支持她参加高考,家里姐弟三人,在父亲看来,作为家中老大的张秀应该承担起补贴家用的责任,参加高考就意味着少了一个人的收入,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我母亲属于中国传统贤妻良母,她支持儿女的决定,细心的照顾我。”说起母亲,张秀眼中一片温情。从大北窑的厂子到白纸坊的家,张秀每天往返需要坐4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她从学校借来高中教材,每天就利用车上的时间复习功课。回到家,吃点饭,翻沙工工作强度迫使张秀不得不先睡上几个小时,夜晚12点,她起床再继续看书,每天就只睡四个小时,只为她心中的大学梦想。那年的高考在冬天,张秀独自一人来到考场,“只记得黑压压的一片人,但心里却有点兴奋。”回想着当时的情景,张秀依旧激动。最终,张秀虽然没有考上第一志愿北京广播学院采编专业,但依旧被后来的扩招录取进北京师范学院(如今的首都师范大学)。成为胡同中少有的大学生之后,父亲对于张秀参加高考的不满也渐渐被荣耀所替代。&&&&&&&& 与母亲当年赶考的种种曲折相比,如今张秀女儿的应考环境则要幸福得多。被母亲宠爱的唤为小亭的女儿自小学就一直是名校学生,高中也是在海淀一所著名示范高中分校就读,她不用为复习时间而苦恼,她甚至还有时间在复习之余听听歌星的歌,看看自己喜欢的动漫书;她也没有当时母亲参加高考时面对的种种阻碍;母亲和父亲为她的应考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支持着她选择自己的高考志愿,甚至不去过多过问女儿的复习情况,只是简单的提醒,以避免女儿过度紧张;小亭也不用独自去考场,甚至不用乘坐公共汽车,考试前一天,母亲父亲就共同陪她去考场踩点,考试当天早上5时母亲就起床为她准备早饭,父亲开车与母亲一起送女儿到距离家只有20分钟车程的考点应考,为了让女儿吃好饭休息好,张秀夫妇还为女儿预订了午饭和休息的场所……&&&&&&&& “高考当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但考上与否似乎并不影响我们的就业;但孩子不同,虽然高考决定命运的色彩已经不浓,而且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但如今的高考已经是孩子能否立足社会的门槛了。”张秀如此看待30年前后,她们母女共同面对的高考,而小亭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给她讲当初自己的高考故事……&&&&&&&& “裂变,彻底的不同,我们那时的校园生活用幸福,用功刻苦形容,图书馆里到处是人,如今呢的大学呢?”张秀这样看待30年光阴改变的大学。“第一天,还算顺利,不敢多问孩子,盼她考上个理想的本科吧。”距离高考还有一天,在张秀眼里,她的女儿势必将比她更幸福的感受高考,而在小亭眼中,她也许根本无法理解高考带给她母亲什么,将会带给她些什么…… &(字节数: 2020) [原创
20:09:22]&&&&&&&& 昨天早上6时左右,北京西藏中学的生活老师逐一叫醒250余名将参加高考的藏族学生;6时30分,通州区潞和中学住宿部的生活老师挨屋叫醒参加高考的住宿生,其中还有131名将在北京参加高考的新疆学生;在这个牵动着本市12.5万考生和数十万家长的日子里,这些藏族考生、新疆考生与本市各所中学中高考前夜还住宿在学校的考生,高考路上,他们没有家长的陪伴,高考期间,他们只能在老师的照顾下,同学的彼此鼓励中,独自拼搏。
藏族考生结伴徒步进考场&&&&&& 早上7时左右,北京西藏中学250多名藏族考生已吃完早饭,集合在一起听校长最后一次叮嘱,7时30分左右,他们按班级排队,各班的班主任开始清点人数,副校长张梅一遍遍叮嘱考生再看看自己的考试用具是否都带齐了,准考证带没带…&#分左右,250余名藏族考生的应考队伍在8名教师的护送下,徒步走向近三站地外的北京化工大学附中考点。&&&&&& 经过大约20分钟左右的徒步行走,藏族应考队伍达到考点,护送教师们纷纷打开自己的书包帮助藏族考生保管不能带进考点的手机、课本等物品,同时依然一遍遍地叮嘱考生,作题要仔细,多检查检查,别早出来。望着一个个走进考点的学生,老师们和其他陪考的家长们一样聚集在考点外,在他们心中,这些藏族考生就是他们的孩子,这时,一个藏族男孩回过头,把拳头放在胸前向老师示意,后来他告诉记者,这是表示请老师放心,我有信心的意思。语文考试结束了,面对着作文题,一些藏族考生表示出些许迷茫,老师们拍拍他们的头,“没关系,还有后面的考试,你们一定没问题。”&&&&&&& 下午14时10分,藏族学生们再次集合出发,迎接第二门数学的考试。在高考期间,西藏中学的教师将护送自己的学生在这三站地的路上往返5趟。“这是今年北京唯一一批藏族考生,这也是历年藏族考生最多的一次。”张梅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些藏族考生今年统一使用汉语试卷,考试科目比普通北京考生多一门藏语文,“藏语文的试卷是从西藏直接寄到北京的。”张梅介绍道。由于多考一门,该考点的监考教师的工作时间将延长,藏族孩子们为表达对监考老师的感谢,他们明天(9日)应考藏语文时,将会为监考教师敬献哈达。&&&&&&& 据了解,高考结束后,这些藏族考生将乘座火车走青藏铁路返回家乡,这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
新疆考生:回家乡作教师&&&&&&& “老师,我害怕,怎么办?”高考前一天,潞河中学副校长李权在校园中被一个新疆学生叫住,“别着急,慢慢说说,你害怕在哪里?”李权停下脚步,安静地倾听着考生的焦虑心情。“这个时候,他们其实就需要一个人倾听,他们远离家乡,身旁没有父母的陪伴,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这些老师。”李权向记者解释着倾听的妙用……今年在通州潞河中学考点,该校131名新疆班学生在老师的呵护下应考,这也是本市今年唯一一批新疆班高中毕业生。&&&&&&&& 在等待进入考场的时间里,老师成了新疆班学生的“主心骨”。“老师,我昨晚上又没睡好,但现在也不困。”一个来自喀什的女生向自己的班主任描述着自己昨晚的情况,“老师,我感觉还可以,昨天和父母通过电话了,他们说谢谢你们的照顾。”来自伊犁的女生告诉自己的老师。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潞河中学特地安排心理教师到岗,随时为学生解决心理焦虑等问题,大多数学生选择向老师倾诉。&&&&&&& “我报考了教育专业,毕业后我要回家乡去教书。”新疆班的一位女生告诉记者,131名新疆毕业生中,选择与教育有关或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比例很高,”家乡送我们出来念书,我们也要回家乡为那里的孩子服务。”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新疆班学生心中的共识。&&&&&&& 此外,在大兴、房山,山区的考生们被学校提早从家中接到学校,他们在老师的精心照顾下独自迎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这也许是他们献给18岁最好的成人礼。
&&(字节数: 2119) [原创
20:07:43]&&&&&&&&&&&&& 昨天是高考第一天,全市12.5万名考生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中第一次大考。高考第一天,紧张、轻松、可怜天下父母心、病患考生的自强自立、老师学校的热情关照,各种各样的情绪心情同日上演。&&&&&&&
最早到的父母&&&&&&& &&&&&& 昨天早上4时半,家住平谷的一对夫妇就离开家门,坐长途车赶往市里,想去看一眼在北大附中主校的儿子,儿子9时将参加高考第一科的考试。&&&&&& 5时50分左右,老两口赶到海淀剧场附近的北大附中门前,为了让儿子多睡一会儿,这对夫妇没有惊动儿子,简单吃了点早饭就坐在校门外的台阶上安静地等着儿子。6时40分,父亲给儿子打了电话,7时左右,瘦高的儿子从学校里慢慢的走出,接过父母手中的水果,安静地听着父母的鼓励,不愿多说一句话。嘱咐完儿子,父母似乎松了一口气,“不来不放心呀,反正单位给假了,就来看看儿子。”父亲念叨着,“初中从平谷考到这里,今年报了北京工商大学,应该问题不大吧。”母亲望着回校收拾东西的儿子叨唠着。&最奢侈的父母&&&& 一个自己的孩子,一个自己孩子的同学,夫妇分开两辆车护送两个孩子前来备考,自制高考车证,孩子考试期间,母亲还不忘上网查查股票行情,这或许算得上是记者昨日看到的陪考阵容最强大的父母。&&&&& “早上5点多,我就出来,就怕堵车,6点多我就把车停在停车场里了,就怕没车位。”开考后,利用等待孩子考试的时间上网看股票的母亲与记者闲聊着,5元钱一小时的停车费用,6时到11时30分,这位母亲将至少付出27。5元的停车费。
&虽然9时才开考,8时15分考生才被允许进入考点,但在7时左右,北大附中、知春里中学、中关村中学、人大附中的校门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考生和护送他们赶考的家长,“怕交通堵塞,耽误孩子考试,还是早点来心理塌实。”家长 们大都如此解释早来的理由。开考后,虽然昨天气温高达36度,但家长们簇拥在考点外,即便是戴起了墨镜、遮上了报纸,也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这一场景的人们,心中大都浮现出这样的评价。
自强自立的“特殊考生”&&&&&&& 每年的高考都不乏考前遇到各种意外,导致疾病或者伤痛的“特殊考生”应考的故事,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特殊考生”们大都表现得十分坚强,只要自己能走,就一定要坚持自己走进考场。&&&&&&& 知春里中学是今年高职班单考单招的考点,这个考点有两位腰椎或脚患有伤痛的“特殊考生”。家长本来是要用轮椅送他们到考点参加考试,但两个孩子十分坚强的拒绝了家长,她们彼此手拉着手,彼此鼓励的慢慢走进考场,母亲望着他们的背影,眼中沁满了泪水。&&&&&&& 通州潞河中学,一个女考生在高考前刚刚动了手术,拉了一周的课,但她坚持要参加这次高考。学校本已为她准备了不影响伤处的特殊座椅,由于校门距离考场有一段距离,学校怕她难以坚持,准备用担架抬她入场,但这位女生对学校的关照同样没有接受,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走向考场。
空调绿豆汤为考生降温&&&&&& 由于高考两天气温都将达到35度以上,为避免考生由于天气炎热发生意外,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各区县以及各考点都采取措施,积极为考生防暑降温。&&&&&& 海淀区招生考试中心在开考前一天,紧急与全区26个考点磋商,将考点校的报告大厅、集体教室、多媒体教室、食堂等空间全部开放,开足空调、电扇,让考生在凉爽的休息区域里待考,以避免考生在高温的室外环境下待考。&&&&&& 北京西藏中学食堂的大师傅们特地在午饭和晚饭为藏族学生准备了冰镇绿豆汤;潞河中学为新疆班学生免费加餐,以保证考生饮食,快速恢复体力和精力备考。
&& &(字节数: 2245) [原创
23:27:05]&&&
&&&& “让作弊的考生因为自己的行为,一辈子都会受到影响。”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负责人说这话时,头颅微含,犀利的目光从眼睛中自下而上的喷射出,牙齿咬合,一字一顿;这个神情,这个语气,足可以领略出这个相当于科举考试中大主考身份的官员对“作弊”的深恶痛绝!&&&&&& 今年高考将施行的国家、省市两级的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将会如实记录从今年高考以来所有国家教育考试严重违规的考生违规事实,并终身不得删除,供录取院校以及今后的用人单位查询。虽然这有点不给人机会的味道,虽然马上就有中青报记者说出,作弊是不对,但这个办法是不是对还是学生的考生有点太残酷的问题,但我们的主考官丝毫不为所动,眼神依旧犀利,手中的折扇似乎因为心情激动扇得更快,老爷子的额头上也因为激动而汗珠密布……“为什么我们总是这样,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不首先想他是否应该获得惩罚,而总在想惩罚是不是对他残酷了呢?”主考官直视着中青报记者的眼睛,依旧有些凶狠地说出这个问那个记者,也是问整个社会的问题,是呀,为什么?为什么呢?&&&&&& 我个人而言,我很赞成这个做法,任何一个在国家考试中作弊的人都应该受到惩罚,更何况在上考场之前,是签了《诚信承诺书》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承诺都无法履行的话,那么我觉得什么样的惩罚都不过分。国家教育考试,听听这名字,公安、武警押送考卷,泄露考题当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论处,所有命题教师要入闱出题,所有印刷厂工人也要入闱印卷,他们需要到考试结束以后才可出闱,与考生有亲属关系的人,不能参与考试相关工作……全国1010万考生需要通过这次考试改变命运,接受高等教育,全国至少2020万名家长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龙成凤,全国2000多家报纸,上百家电视台、电台以及他们背后的上亿民众都关心这样一次考试,身处其中的考生,你作弊,你作弊不仅是自己投机取巧,无视国家教育考试的尊严,而且,你多得一分,就以为着靠自己实力的考生,少了一分被录取的机会,你不仅在损害着其他考生的利益,还在破坏着国家考试的公平,这样的考生,他的行为不应该受到严惩吗?高考虽不是科举考试,但地位其实相同,古时科举考试作弊是要杀头的,如今让作弊污点伴随一生的惩罚,这算重吗?
当然不重,而且还是轻的呢!
所谓终身记录不得撤消,也只是存在于一个网络空间中,一个网页上,这个网页,一般人是无法登陆的,按照教育部的表述,这个网页,只有录取院校或者是用人单位可以登陆,也就是说,只要有权看了网页的人,不说出你曾经作过弊,那么外界根本也不会知道,你大可自欺欺人的炫耀自己的高考成绩,“不公开,是为了保护这些考生的隐私?”教育部的官员这么说。录取院校或是用人单位在录取考生,或者雇佣员工的时候,可以登陆查询,可如果高校、用人单位不查询,那么你作弊的行为一样无法影响什么,只不过是储存在一个不被人知道和发现的网络空间中,这又奈我何?
如此,教育部,无非只是威慑,只是吓唬一下,那些本就心虚的作弊者!
真的想罚,那么直接记入考生档案,被发现作弊,直接终身禁止参加高考(考生如果悔改,还有以同等学力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可能,这才是治病救人),被发现作弊,写入考生电子档案,这样,录取院校想不看都难,被发现作弊直接告知用人单位,写入人事档案,这样才真是处罚,才真是重刑,可教育部没用,或许,教育部还是仁慈的,或许说他们是谨慎的,因为这个中国最难干,最招骂的部委,在过去的岁月里招惹了太多的腥臊……
为了压缩可能出现的团体作弊,内外勾结,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省份根据实际采取办法管理提前离开考场的考生,而今年允许考生离开考场的时间也从开考后一个小时,挪后到考试结束前半小时。我想对于高考这样的考试,不排除有天才可以提前信心百倍的离开考场,大多数人,不会拿这个考试开玩笑,还记得自己参加高考时,老师嘱咐最多的就是,谁也不许提前交卷,再多检查检查。我高考最后一科结束的时候,远没有当初设想的可能会发泄似的嚎叫,有的只是忐忑,结束了,命运交给了别人。那么教育部此举也许真会切断内外的联系,但教育部又没有办法说,不许提前离场,那样自然又会有人说不人道,侵犯了某某的权力……
看看,我们中国就是好人多,好到只会挑政府的刺,真把你放到那个位置上,还不知道会怎样?
高考,就这样的马上来了,今天是6月1日,下周的四,1010万考生又要开始高考了,30年前的10月,从那恢复高考后第一拨考生开始,一年一批,为了走进大学的校门,下周四这些做在考场里的孩子,有些是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们的孩子,也许他们根本还不知道今年有好几十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他们知道的只是参加一场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天,又接到指令,不许抄作高考,不抄做是对的,但怎么纪念这30周年,该是每个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毕竟如今冲锋陷阵的我们这些记者,都经历过这种考试!
教育部学生司的司长充满感情的说,高考正在成为教育公平的助推器……
她说的很好,至少我这样认为……
恢复小学考试,彻底解决小升初的问题,让考试这种相对公平的手段去冲毁那些看似文明,看似公平的所谓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吧!!!&(字节数: 3064)1 |
已成功添加“”到 个分组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