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半月婴儿腹泻腹胀腹泻吃什么药怎么回事?

6个半月宝宝前两周感冒咳嗽腹泻腹胀好了后
悬赏1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6个半月宝宝前两周感冒咳嗽腹泻腹胀好了后,这周仍然夜里腹胀。请问用吃什么药么,能不能吃什么食疗,谢谢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4:09:07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21300称赞:810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建议您可以试试按摩。让小儿仰躺在床上,按摩者用右手掌根部紧贴腹肌,自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方向边柔边推,按此方向反复进行,手法不宜太重,每次持续约十分钟,每日施术2~3次,祝您的孩子早日康复!您好,孩子大便黄绿色,有奶瓣的现象,是孩子有些消化不好的,要注意给孩子少食多餐的,食物方面要吃热一些的。
帮助网友:13494称赞:221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请你花几分钟时间点击左侧闪动按钮,来咨询我,让我针对你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然后为你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最后祝你早日康复!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检查、腹部B超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421·
浏览:392·
浏览:160·
浏览:460·
参考价:15
参考价:10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
参考价格:¥8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参考价格:¥4.9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宝宝腹胀腹泻怎么办】小儿腹泻腹胀怎么办
每楼一个针对【宝宝腹胀腹泻怎么办】小儿腹泻腹胀怎么办方面的问题解答(www.niubb.net)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站链接地址;如需在文中注明原作者或者删除这篇由网友热心分享的文章,请附具体文章标题、作者邮件联系bianji爱特niubb.net。
发生小儿腹胀怎么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佳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起腹胀的原因:(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吸入空气 小儿哺乳时,因母亲乳头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养时,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适,或哭闹时均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 (3)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4)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腹胀的治疗,我建议对于孩子尽量不要用药物治疗,因为孩子都对药物有排斥感,所以建议您通过饮食治疗,下面我介绍两种饮食治疗腹胀的方案,食品都是日常家里面常备的.①枣肉鸡内金饼:大枣肉,生姜,生内金,面粉,白糖适量.先将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饼,烘熟.每次吃2~3个,每日2~3次,连服1周. ②鲫鱼姜椒汤:鲫鱼一条,生姜30克,胡椒1克.鲫鱼去鳞及内脏,姜切片与胡椒一同放入鱼肚内,加适量水炖熟,加少许盐,饮汤食鱼.每天1 次,连食1周.可以食用日常家里常备或者在市场上容易买到的食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水果或者中药适合与适合与治疗腹胀:金橘:腹胀时嚼食一,二枚,可以缓解付账的症状.槟榔:能下气除胀,又能消食解酒.萝卜:能健胃消食,顺气宽中.希望您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最佳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起腹胀的原因:(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2)吸入空气 小儿哺乳时,因母亲乳头凹陷或含接不好,人工喂养时,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适,或哭闹时均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4)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腹胀的治疗,我建议对于孩子尽量不要用药物治疗,因为孩子都对药物有排斥感,所以建议您通过饮食治疗,下面我介绍两种饮食治疗腹胀的方案,食品都是日常家里面常备的.①枣肉鸡内金饼:大枣肉,生姜,生内金,面粉,白糖适量.先将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饼,烘熟.每次吃2~*个,每日2~*次,连*1周.②鲫鱼姜椒汤:鲫鱼一条,生姜*0克,胡椒1克.鲫鱼去鳞及内脏,姜切片与胡椒一同放入鱼肚内,加适量水炖熟,加少许盐,饮汤食鱼.每天1 次,连食1周.可以食用日常家里常备或者在市场上容*买到的食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水果或者中药适合与适合与治疗腹胀:金橘:腹胀时嚼食一,二枚,可以缓解付账的症状.槟榔:能下气除胀,又能消食解酒.萝卜:能健胃消食,顺气宽中.希望您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小儿腹泻,便秘怎么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佳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正常大便的观察要点1、胎便 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2、母乳喂养儿粪便 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3、人工喂养儿粪便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4、混合喂养儿粪便 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形形色色的异常大便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1、 泡沫样大便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2、 奇臭难闻大便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3、 发亮大便 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4、 绿色大便 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5、蛋花汤样大便 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6、豆腐渣样大便 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7、水样大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8、灰白色大便 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9、柏油样大便 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爱心提醒: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10、鲜红色血便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11、果酱样大便 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12、黏液脓性鲜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13、洗肉水样血便 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PART2:夏秋季腹泻的预防要点明明从周一开始拉肚子,而且越拉身体越软,浑身没有精神,也不想吃东西。妈妈忙送他去医院,发现医院里同样拉肚子的宝宝还真不少。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其主要的病原是轮状病毒,这种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小肠粘膜,使小肠壁绒毛萎缩,以致水电解质转运发生障碍而出现腹泻。其临状表现为,发病高峰在每年的8_11月份,9月份是发病的高峰;年龄多在6_18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常同时有呕吐和腹胀,宝宝不愿或拒绝吃奶;起病1_2日内出现腹泻,少则一天几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爱心提醒:严重的腹泻往往造成宝宝机体内水和电介质紊乱,甚至发生脱水和休克。预防秋季腹泻,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倡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以使宝宝能得到大量的免疫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尤其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夏秋季最为重要,尽量避免夏季断奶。2、合理喂养 做到饮食定时定量,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一起添加。3、饮食卫生 平时应重视饮食卫生,最好每天上午喂奶前将全部餐具彻底煮沸消毒一次,分次使用,以防病从口入。4、增强体质 要加强小儿体质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及早治疗小儿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等一些易致慢性腹泻的疾病。不要长期使用抗生素,以避免肠道菌群紊乱。5、 避免接触传染 一旦发现周围邻居或托儿所内孩子患了秋季腹泻,应注意隔离,以防传染而得病。PART3:宝宝经常便秘怎么办?便秘是宝宝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便秘会引起腹胀、食欲不振和睡眠不安,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采取措施,保持大便通畅,促进宝宝身心健康。策略一:调整饮食因母乳或牛奶量不足,应适当增加奶量。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有助于通便。5_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添加粥、面条、肉糜、鱼泥、碎菜和水果等辅食,这些食物含纤维素较多,有利于大便成形,刺激肠蠕动,从而达到通便的目的。策略二:训练定时排便对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训练其定时排便的习惯。幼儿可以在清晨或进食后定时坐盆,建立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最好能做到每天定时排便一次,逐步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策略三:增加有助通便的食品经常便秘的宝宝,可让其每天清晨饮用蜂蜜水。蜂蜜具有润肺补中、润燥滑肠、清热解毒等功效,因此有良好的通便作用。饮用蜂蜜水每次不得少于60毫升,太少无效,若用温开水冲服效果更好。1岁以内宝宝不宜食用蜂蜜。香蕉也是治疗小儿便秘的良好食物。一般吃上一两根香蕉,短期内即能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如经以上方法均告无效,可将肥皂削成条状,塞入肛门,刺激直肠,或用涂油的肛温表插入肛门,轻轻转动几下,刺激直肠壁均会引起便意,以达到通便的目的
小儿腹泻怎么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有回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简介: 小儿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证,多发于夏秋季节,有时也称&秋季腹泻&。根据病因不同,本病又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前者是由细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大便镜检查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后者多见于婴幼儿,常有喂养不当的病史,大便中含有不消化饮食物、脂肪球,或粪糖原阳性。临床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患儿,每天腹泻10次以上,伴有明显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须住院治疗。中医学称为&泄泻&。 诊断要点: 大便稀薄或水样便,排便次数增多,周岁以内每天5次以上,2周岁以上每天多于3次,即可诊断本病。 西药治疗: 感染性腹泻应积极控制感染,可选用黄连素5~10毫克/公斤/日或新诺明50毫克/公斤/日,口服。中药治疗: 1.伤食型 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臭气很重,矢气较多,口臭纳呆,常伴呕吐。舌苔厚腻,脉滑。 中成药: ①保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儿滞灵冲剂,每次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食疗: ①莱菔子9克,鸡内金6克,淮山药、白糖各适量。将莱菔子、鸡内金水煎取汁,去药渣。将山药研粉,与药汁一起煮粥,调入白糖服食。连服3~5天。 ②鲜胡萝卜2个,炒山楂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天1剂,分数次服用,连服2~3天。 2.风寒型 表现:大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脉浮。 中成药: ①藿香正气丸,每次2~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暑湿感冒冲剂,每次5~1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食疗: ①防风3~5克,藿香2~3克,葱白2茎,白蔻1克。加水共煎,沸后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 30克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每天分2次服完,连服3天。 ②藿香5克,白蔻15克,生姜2片,水煎沸后10分钟,取汁代茶饮,或加红糖调味服。 3.湿热型 表现:发热或不发热,大便如水样,内有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或有少许粘液,每天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 中成药: 葛根芩连片,每次1~2片(每片重0.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生苡米30克,白头翁15克,高梁米、白糖各适量。高梁米放锅内爆炒,取6克与苡米、白头翁同煎取汁,加白糖调服。每天1剂,分2~3次服用,连服数天。 ②鲜竹叶15克,生石膏20克,扁豆10克,荷叶蒂1个。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入粳米50克,同煮成稀粥,每天分2~3次服食。 4.脾虚型 表现:时泻时止,日久不愈,大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食后即泻,面色苍白,睡眠露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中成药: ①小儿止泻片,每次3克,生日2~3次,温开水送服。 ②参苓白术丸,每次2克,每日2次,空腹时大枣煎汤送服。 食疗: ①党参6克,茯苓9克,大枣5枚,炒米3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粥服食,每天1剂,分次服用,连服2~3天。 ②鸡内金1个,淮山药30克,糯米适量,鸡内金和山药炒香研末,每次5克,同糯米煮粥食,每天1剂,连续数剂。 5.脾肾阳虚 表现:久泻不愈,日轻夜重,黎明更甚,大便如水样,有不消化食物,腹痛喜暖,形体日见消瘦,四肢发凉。舌淡苔滑润脉沉迟弱。 中成药: ①附子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2~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②四神丸,每次3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均可合用十味石榴丸,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栗子仁与白糖适量。将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调匀喂服。每天1~2次,连服3~5天。 家庭自疗: 1.按摩:家长用左手固定患儿拇指,右手拇指推患儿拇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再揉足三里50~100次。让患儿仰卧,家长用四指(拇指除外)按顺时针方向揉腹患儿中脘至脐中5~10次。最后,患儿俯卧,家长用双手提捏脊。 2.灸法;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注意以施灸部倍皮肤红晕为度。或取神阙穴,按艾炷隔盐灸法施灸。 3.刮痧:主刮脊柱两旁,臂内侧直至肘窝、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刮内关经穴部位,腹胀加刮里内庭经穴部位,发热加刮合谷、曲池经穴部位,泻甚加刮阴陵泉经穴部位。操作方法,轻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 4.敷贴:①胡椒10粒,研成细末,撒于患儿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连敷4~5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型。②朱砂、白矾、樟脑、松香各等份,分别研末,再混合研匀,装瓷瓶内,勿令泄气,2日后即融合成膏。用时挑少许药膏捻成绿豆大小,置脐中,以胶布覆 。③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6克,胡椒30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克,用茶油或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封贴脐部,每天1次。 5.熏洗:鬼针草30克煎汤,泡洗两足,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消化不良。 生活提示: 小儿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较快,本病易发生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预防的关键是补充水分和适量食盐。严重脱水的患儿,应到医院全面检查,静脉补液治疗。患病以后要减少进食量,严重病儿,开始时应禁食8~12小时,以后可给少量母乳或米汤等易消化的食物。要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湿水冲洗臀部,然后上滑石粉以保持干燥,对于体质较差的婴幼,平时要注意防病,喂养要定时定量,增添副食不宜太快,品种不宜太多,且要注意饮食卫生。只供参考。
7个月小儿腹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佳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简介: 小儿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证,多发于夏秋季节,有时也称&秋季腹泻&。根据病因不同,本病又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前者是由细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大便镜检查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后者多见于婴幼儿,常有喂养不当的病史,大便中含有不消化饮食物、脂肪球,或粪糖原阳性。临床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患儿,每天腹泻10次以上,伴有明显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须住院治疗。中医学称为&泄泻&。 诊断要点: 大便稀薄或水样便,排便次数增多,周岁以内每天5次以上,2周岁以上每天多于3次,即可诊断本病。 西药治疗: 感染性腹泻应积极控制感染,可选用黄连素5~10毫克/公斤/日或新诺明50毫克/公斤/日,口服。中药治疗: 1.伤食型 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臭气很重,矢气较多,口臭纳呆,常伴呕吐。舌苔厚腻,脉滑。 中成药: ①保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儿滞灵冲剂,每次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食疗: ①莱菔子9克,鸡内金6克,淮山药、白糖各适量。将莱菔子、鸡内金水煎取汁,去药渣。将山药研粉,与药汁一起煮粥,调入白糖服食。连服3~5天。 ②鲜胡萝卜2个,炒山楂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天1剂,分数次服用,连服2~3天。 2.风寒型 表现:大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脉浮。 中成药: ①藿香正气丸,每次2~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暑湿感冒冲剂,每次5~1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食疗: ①防风3~5克,藿香2~3克,葱白2茎,白蔻1克。加水共煎,沸后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 30克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每天分2次服完,连服3天。 ②藿香5克,白蔻15克,生姜2片,水煎沸后10分钟,取汁代茶饮,或加红糖调味服。 3.湿热型 表现:发热或不发热,大便如水样,内有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或有少许粘液,每天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 中成药: 葛根芩连片,每次1~2片(每片重0.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生苡米30克,白头翁15克,高梁米、白糖各适量。高梁米放锅内爆炒,取6克与苡米、白头翁同煎取汁,加白糖调服。每天1剂,分2~3次服用,连服数天。 ②鲜竹叶15克,生石膏20克,扁豆10克,荷叶蒂1个。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入粳米50克,同煮成稀粥,每天分2~3次服食。 4.脾虚型 表现:时泻时止,日久不愈,大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食后即泻,面色苍白,睡眠露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中成药: ①小儿止泻片,每次3克,生日2~3次,温开水送服。 ②参苓白术丸,每次2克,每日2次,空腹时大枣煎汤送服。 食疗: ①党参6克,茯苓9克,大枣5枚,炒米3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粥服食,每天1剂,分次服用,连服2~3天。 ②鸡内金1个,淮山药30克,糯米适量,鸡内金和山药炒香研末,每次5克,同糯米煮粥食,每天1剂,连续数剂。 5.脾肾阳虚 表现:久泻不愈,日轻夜重,黎明更甚,大便如水样,有不消化食物,腹痛喜暖,形体日见消瘦,四肢发凉。舌淡苔滑润脉沉迟弱。 中成药: ①附子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2~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②四神丸,每次3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均可合用十味石榴丸,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栗子仁与白糖适量。将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调匀喂服。每天1~2次,连服3~5天。 家庭自疗: 1.按摩:家长用左手固定患儿拇指,右手拇指推患儿拇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再揉足三里50~100次。让患儿仰卧,家长用四指(拇指除外)按顺时针方向揉腹患儿中脘至脐中5~10次。最后,患儿俯卧,家长用双手提捏脊。 2.灸法;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注意以施灸部倍皮肤红晕为度。或取神阙穴,按艾炷隔盐灸法施灸。 3.刮痧:主刮脊柱两旁,臂内侧直至肘窝、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刮内关经穴部位,腹胀加刮里内庭经穴部位,发热加刮合谷、曲池经穴部位,泻甚加刮阴陵泉经穴部位。操作方法,轻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 4.敷贴:①胡椒10粒,研成细末,撒于患儿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连敷4~5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型。②朱砂、白矾、樟脑、松香各等份,分别研末,再混合研匀,装瓷瓶内,勿令泄气,2日后即融合成膏。用时挑少许药膏捻成绿豆大小,置脐中,以胶布覆 。③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6克,胡椒30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克,用茶油或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封贴脐部,每天1次。 5.熏洗:鬼针草30克煎汤,泡洗两足,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消化不良。 生活提示: 小儿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较快,本病易发生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预防的关键是补充水分和适量食盐。严重脱水的患儿,应到医院全面检查,静脉补液治疗。患病以后要减少进食量,严重病儿,开始时应禁食8~12小时,以后可给少量母乳或米汤等易消化的食物。要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湿水冲洗臀部,然后上滑石粉以保持干燥,对于体质较差的婴幼,平时要注意防病,喂养要定时定量,增添副食不宜太快,品种不宜太多,且要注意饮食卫生。只供参考。
儿子二岁半,腹泻有三天,每天腹泻三到五次。症状:象放屁一样蹦出一些稀屎,而且崩的周围都是。并漂在水面上呈蛋花状。但今天又发现发烧了。现请教各位该给孩子吃什么药?孩子这几天胃口不好,饭吃的很少,该给孩子做些什么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佳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简介: 小儿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证,多发于夏秋季节,有时也称&秋季腹泻&。根据病因不同,本病又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前者是由细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大便镜检查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后者多见于婴幼儿,常有喂养不当的病史,大便中含有不消化饮食物、脂肪球,或粪糖原阳性。临床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患儿,每天腹泻10次以上,伴有明显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须住院治疗。中医学称为&泄泻&。&&诊断要点: 大便稀薄或水样便,排便次数增多,周岁以内每天5次以上,2周岁以上每天多于3次,即可诊断本病。&&西药治疗: 感染性腹泻应积极控制感染,可选用黄连素5~10毫克/公斤/日或新诺明50毫克/公斤/日,口服。 中药治疗: 1.伤食型 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臭气很重,矢气较多,口臭纳呆,常伴呕吐。舌苔厚腻,脉滑。 中成药: ①保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儿滞灵冲剂,每次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食疗: ①莱菔子9克,鸡内金6克,淮山药、白糖各适量。将莱菔子、鸡内金水煎取汁,去药渣。将山药研粉,与药汁一起煮粥,调入白糖服食。连服3~5天。 ②鲜胡萝卜2个,炒山楂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天1剂,分数次服用,连服2~3天。 2.风寒型 表现:大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气轻,肠鸣腹痛,或伴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脉浮。 中成药: ①藿香正气丸,每次2~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暑湿感冒冲剂,每次5~1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食疗: ①防风3~5克,藿香2~3克,葱白2茎,白蔻1克。加水共煎,沸后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 30克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每天分2次服完,连服3天。 ②藿香5克,白蔻15克,生姜2片,水煎沸后10分钟,取汁代茶饮,或加红糖调味服。 3.湿热型 表现:发热或不发热,大便如水样,内有不消化食物,色绿或黄,或有少许粘液,每天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 中成药: 葛根芩连片,每次1~2片(每片重0.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生苡米30克,白头翁15克,高梁米、白糖各适量。高梁米放锅内爆炒,取6克与苡米、白头翁同煎取汁,加白糖调服。每天1剂,分2~3次服用,连服数天。 ②鲜竹叶15克,生石膏20克,扁豆10克,荷叶蒂1个。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入粳米50克,同煮成稀粥,每天分2~3次服食。 4.脾虚型 表现:时泻时止,日久不愈,大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食后即泻,面色苍白,睡眠露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中成药: ①小儿止泻片,每次3克,生日2~3次,温开水送服。 ②参苓白术丸,每次2克,每日2次,空腹时大枣煎汤送服。 食疗: ①党参6克,茯苓9克,大枣5枚,炒米3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粥服食,每天1剂,分次服用,连服2~3天。 ②鸡内金1个,淮山药30克,糯米适量,鸡内金和山药炒香研末,每次5克,同糯米煮粥食,每天1剂,连续数剂。 5.脾肾阳虚 表现:久泻不愈,日轻夜重,黎明更甚,大便如水样,有不消化食物,腹痛喜暖,形体日见消瘦,四肢发凉。舌淡苔滑润脉沉迟弱。 中成药: ①附子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2~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②四神丸,每次3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均可合用十味石榴丸,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栗子仁与白糖适量。将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调匀喂服。每天1~2次,连服3~5天。&&家庭自疗: 1.按摩:家长用左手固定患儿拇指,右手拇指推患儿拇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同法推食指桡侧100~500次,再揉足三里50~100次。让患儿仰卧,家长用四指(拇指除外)按顺时针方向揉腹患儿中脘至脐中5~10次。最后,患儿俯卧,家长用双手提捏脊。 2.灸法;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注意以施灸部倍皮肤红晕为度。或取神阙穴,按艾炷隔盐灸法施灸。 3.刮痧:主刮脊柱两旁,臂内侧直至肘窝、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刮内关经穴部位,腹胀加刮里内庭经穴部位,发热加刮合谷、曲池经穴部位,泻甚加刮阴陵泉经穴部位。操作方法,轻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 4.敷贴:①胡椒10粒,研成细末,撒于患儿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连敷4~5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型。②朱砂、白矾、樟脑、松香各等份,分别研末,再混合研匀,装瓷瓶内,勿令泄气,2日后即融合成膏。用时挑少许药膏捻成绿豆大小,置脐中,以胶布覆 。③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6克,胡椒30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克,用茶油或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封贴脐部,每天1次。 5.熏洗:鬼针草30克煎汤,泡洗两足,每日1次,连用3天。适用于消化不良。&&生活提示: 小儿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较快,本病易发生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预防的关键是补充水分和适量食盐。严重脱水的患儿,应到医院全面检查,静脉补液治疗。患病以后要减少进食量,严重病儿,开始时应禁食8~12小时,以后可给少量母乳或米汤等易消化的食物。要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湿水冲洗臀部,然后上滑石粉以保持干燥,对于体质较差的婴幼,平时要注意防病,喂养要定时定量,增添副食不宜太快,品种不宜太多,且要注意饮食卫生。 只供参考。
我的孩子今年一岁零五个月啦,最近一个月吃饭总是很少,用手敲肚子的时候能听到鼓音,因为吃的饭不多,只喜吃母乳,但因为我白天工作不在家,只能晚上回去喂她(因母乳量少),近来宝宝瘦了很多,体温正常,大便有点软,但也基本上是每天一次,舌胎发黄,且厚。
我给她吃了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之前还给她吃过鸡内金(炒后研碎的)
请问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该如何喂养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佳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厌食是指小儿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证。可因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功能,或因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致使进食欲望下降所致。多见于1~6岁小儿,城市多发,一般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转为疳证。中医治疗厌食分三个证型:①积滞不化(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治疗用消积健脾法);②胃阴不足(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少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少,舌质偏红等;治疗用养胃滋阴法);③脾胃气虚(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治疗用健脾益气法)。常用于厌食的非处方药如小儿消食片、小儿喜食糖浆、小儿胃宝丸、健胃消食片、启脾丸、小儿健胃糖浆等。〖药名〗健胃消食片〖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组成与规格〗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每片0.5克。〖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1/2量;3~7岁1/3量。〖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药名〗小儿消食片〖功能与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组成与规格〗鸡内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麦芽(炒),槟榔,陈皮。每片0.3克。〖用法用量〗口服。1~3岁每次2~4片,3~7岁每次4~6片,成年人每次6~8片,每日3次。〖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药名〗小儿参术健脾丸〖功能与主治〗开胃,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组成与规格〗党参、芡实(麸炒)、莲子肉(土炒)、六神曲(麸炒)、薏苡仁(土炒)、白术(土炒)、白扁豆(土炒)、陈皮、麦芽(清炒)、甘草(蜜炙)、山药(麸炒)、山楂(清炒)、茯苓。每丸重3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三岁以下小儿酌减。〖药名〗小儿健胃糖浆〖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脾胃阴虚,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体瘦,口干,食少饮多。〖禁忌证〗因饮食不节而致积滞内停者不宜。〖药物相互作用〗忌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组成与规格〗沙参,稻芽,白芍,玉竹,麦芽(炒),山楂,麦冬,陈皮,荷叶,牡丹皮,山药。〖用法用量〗口服。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周岁以内婴儿4毫升。〖药名〗小儿喜食糖浆〖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化积。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组成与规格〗六神曲(炒),枳壳(炒),白术(炒),山楂、稻芽(炒),麦芽(炒)。每瓶100毫升。〖用法用量〗口服。1~5岁每次3~5毫升,5岁以上每次10~15毫升,周岁以内1~3毫升,每日3次。其他剂型:小儿喜食片,口服,1~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药名〗启脾丸〖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慢性胃肠炎、贫血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组成与规格〗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每丸3克。〖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3岁以内儿童酌减。〖药名〗小儿胃宝丸〖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养胃。用于伤食伤乳,呕吐泄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组成与规格〗山楂(炒),山药(炒),麦芽(炒),六神曲(炒),鸡蛋壳(焙)。每丸0.5克。〖用法用量〗口服。1~2岁每次2~3粒,3岁以上每次5~6粒,每日3次。其他剂型:小儿胃宝片,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3岁以上酌增。〖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药名〗婴儿素〖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食物。〖组成与规格〗白扁豆(炒),山药,鸡内金(炒),川贝母,木香(炒),碳酸氢钠,牛黄。每瓶(袋)0.5克。〖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1~3岁每次0.5~1克,周岁以内每次0.25克,每日2次。〖药名〗龙牡壮骨颗粒〖功能与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组成与规格〗党参、黄芪、麦冬、龟板(醋制)、白术(炒)、山药、五味子(醋制)、龙骨、牡蛎(煅)、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鸡内金(炒)、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性状〗颗粒,每袋装5粒。黄色或黄棕色的颗粒;味甜。〖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二岁以下一次5克,二岁至七岁一次7克,七岁以上一次10克,一日3次。腹胀腹胀是腹部膨胀的感觉,常有腹部膨隆胀大(也可仅为自觉胀满不适而无客观表现),可以是全腹性的,也可仅为局部性的。可以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胃肠道积气、积食或积粪、胃肠运动功能失调、功能性腹壁肌张力增加或腹腔内气体、积液,也可能是腹腔内肿物、后腹膜疾病)或者是腹内其他某肿疾病而事先未估计到(如肝炎、肝硬化、结肠炎等)。局部的长期的胀满不适提示有可能与该部位的脏器疾病有关,应结合其它伴随的有关症状、体征提示检查和诊断的思路)。症状明显、而无其他严重症状体征时,短期的对症治疗,在缓解不适的同时应注意积极观察可能的腹胀病因,以免延误。治疗胃肠胀气按理应先治疗胀气的病因,但多数情况下难于一时根治,因而一般在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即消除胀气,可用消胀药
||||苏ICP备号-1——|的阅读与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胀腹泻吃什么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