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不加碘的食用盐吗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那有不加碘的食用盐吗碘盐哪种好呢?


防治碘缺乏病日
科学补碘,利国利民保健康
2023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0个“防治碘缺乏病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性,提高大众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碘”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二、碘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三、碘缺乏会有什么危害?
1、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
2、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
3、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
4、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四、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
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五、食用碘盐和甲状腺癌发生有关系吗?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当天,长春市16个县(市)区、开发区选择社区、学校、公园等场所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开展免费咨询等形式向学生、居民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防治碘缺乏病日
2023.5.15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国家疾控局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介绍,2024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碘缺乏病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通过推行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国2010年以来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为缺碘地区,如果没有持续的科学补碘措施,碘缺乏病可能会卷土重来。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体不能生成,需从外环境获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外环境(水、土壤等)都缺碘,生长在缺碘环境中的动植物含碘量也较低,导致以这些动植物为食的居民碘摄入量不够。
    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预防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是补碘。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一旦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是否有关联?与《通知》同日发布的2024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核心信息指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介绍,近年来,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二是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高分辨率B超等设备和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指南》还提到,沿海地区盛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沿海地区居民食用富碘食物的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膳食中的碘大部分来自加碘盐,食用未加碘食盐,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哪些人不宜吃加碘盐?甲亢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因治疗需要,可遵照医嘱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生活在高水碘地区的居民,如果从饮水和食物中已经摄入足量碘,应食用未加碘食盐。水源性高碘地区改水后,如水中碘含量下降至碘缺乏水平,居民无法从饮水中摄入足够的碘时,需要食用加碘盐。(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晓倩)
    郑州抓获涉传销人员130余人
江西挖出巨型阴沉木
76集团军在高原进行演习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获批
NHK自揭731细菌战暴行
全国建2442公里红色旅游公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不加碘的食用盐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