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知道的说下喜喜良茶喜茶的美式咖啡怎么样样啊?推荐购买吗

【简介】感谢网友“千瑞珍”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中国餐桌礼仪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从几千年前的周朝开始就已经有礼制的诞生了。古代人走路要讲礼仪,坐着要讲礼仪,穿着要讲礼仪,吃饭更要讲礼仪,因此中国的餐桌礼仪可谓是源远流长。虽然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餐桌礼仪已经从简,但还是有着诸多讲究。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餐桌礼仪。关于座位。1、一般来说,面朝大门的座位是留给最年长或者最尊贵的客人的,所谓面朝大门即为尊说的就是这个。2、剩下的客人以这个面朝大门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大门边上的位置靠近。3、中国历史悠久,不同的时代左右的尊卑也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是以右为尊的,成语无出其右中的.右指的就是上的意思。因此,餐桌上也是右边的宾客要比左边的尊贵。4、而大门旁边的位置则是主人坐的,一来方便为宾客引座,二来方便结账。关于吃的。1、首先客人要提前做好功课,根据客人的喜好以及自己的预算确定宴请地点。2、等宾客来齐之后,把菜单交由主客,由主客开始传阅菜单并点菜,切忌只交由主客点菜,一方面主客会觉得客人不够体面,另一方面会招来其他客人的不满。3、而客人们点菜则不可以过于大包大揽,有必要的时候也应该让主人点菜,点菜的时候尽量点价格适中的菜,并且点菜之前要问一下其他人都没有忌口的。4、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可以点一个菜,并且只能点一个菜,所点的菜最好与已经点过的菜形成互补,避免出现荤多菜少或者菜少荤多的情况。关于喝的。1、倒茶或者倒酒的时候要用两只手,一只手扶住茶壶或者酒瓶,另一只手缓缓倒入杯中。2、敬酒的时候,如果是碰杯敬酒,那么敬的人要喝完,如果是不碰杯敬酒那么敬的人不需要喝完,但是观察对方,不能比对方喝得少。3、敬酒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右手拿杯,左手托底,并且敬别人酒的时候酒杯要拿得比别人低一些,即使你是领导。关于筷子。1、筷子作为中国特色的饮食工具,有着特殊的礼仪和禁忌。2、摆放筷子的时候,要注意一双筷子一定要放在一起,如果把筷子放在来面前餐盘的两边,这是是与对方绝交的意思。3、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这是极大的不礼貌。4、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里,因为古人认为这样很像祭祀插香,是很不吉利的。5、同一道菜不可以连续夹三次上;嘴里吃着东西不能同时伸筷子关于吃鱼。1、有鱼谐音有余,因此鱼类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与其他菜肴相比,有着特殊的讲究。2、吃鱼要从鱼头下方的背部开始吃起,如果一上来就夹鱼肚,会被认为是小家出身。3、吃鱼切忌翻身,因为古时候的人相信翻鱼等于翻船,如果吃鱼爱翻身那么下次捕鱼的时候就会翻船。到了现代,虽然已经不那么迷信了,但翻鱼还是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等吃完一面鱼肉以后,将中间的鱼骨挑出,再继续吃另一面。4、如何摆放鱼也是有讲究的,正确的摆放方法是讲鱼头朝向饭局中最尊贵的客人,避免鱼尾冲长者、贵者。篇2:中国汉族饮食礼仪文化在中国古 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余种。“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 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这告诉我们,进献王者的饮食要符合一定的礼教。《礼记·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 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民间平民的饮食之礼则“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乡饮酒,是乡人以时会聚 饮酒之礼,在这种庆祝会上,最受恭敬的是长者。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投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 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译成现代的文字,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 边。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 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大鱼脊向宾客的右方。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礼记·曲礼》载:“共食不 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辞以篓。濡肉齿决,于内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这段话的大意是讲:大家共同吃饭时,不 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 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 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 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于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个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 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篇3:饮食礼仪文化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 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 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 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 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下面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个视频 (请点击)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 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 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 方面。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 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 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 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 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 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 作品中多有体现。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 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 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 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 乐与悲哀。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 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 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 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 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 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 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 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 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 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 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 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 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 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 的菜肴。由于中国人喜欢全体共 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 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 长形餐桌。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 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 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 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 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 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 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 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 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 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 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 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 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 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 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 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 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 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离席时的礼仪第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 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 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 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第二:进餐时的礼仪 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 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 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 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 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 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 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 内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 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 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 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 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 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 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 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 们的重视.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 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 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 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 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 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 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 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 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 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 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 谢谢您的热情招待, 欢迎您及家人有空到 我家做客。篇4:有关中国饮食礼仪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有时显得相当严肃,有的朝代皇帝还曾下诏整肃,不容许随便行事。宋真宗曾下诏批评朝中筵宴仪容下端的现象,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景德二年(10)九月,诏曰:朝会陈仪,衣冠就列,将以训上下、彰文物,宜慎等威,用符纪律。况屡颁于条令,宜自顾于典刑。稍历岁时,渐成懈慢。特申明制,以儆具僚。自今宴会,宜令御史台预定位次,各令端肃,不得喧哗。违者,殿上委大夫、中丞,朵殿委知杂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使,察视弹奏;同职殿直以上赴起居、入殿庭行私礼者,委閤门弹奏;其军员,令殿前侍卫司各差都校一人提辖,但亏失礼容,即送所属勘断讫奏。……朝中筵宴,预宴者动辄成百上千,免不了会生出一些混乱,所以组织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并不太多,我们可以由《明会典》上读到相关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诸宴通例”说:(筵宴)先期,礼部行各衙门,开与宴官员职名,画位次进呈,仍悬长安门示众。宴之日,纠仪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东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锦衣卫、鸿胪寺、礼科亦各委官纠举。凡午门外饮赐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题准光禄寺,将与宴官员各照衙门官品,开写职衔姓名,贴注席上。务于候朝外所整齐班行,俟叩头毕,候大臣就坐,方许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预先入坐及越次失仪。……又题准光禄寺掌贴注与宴职名,鸿胪寺专掌序列贴注班次。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禄寺行鸿胪寺,查取与宴官班次贴注。若贴注不明,品物不备,责在光禄寺;若班次或混,礼度有乖,责在鸿胪寺。篇5:有关中国饮食礼仪圆形餐桌一直是中国人用餐时的首选。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要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方可开始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是需要等的。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米饭一般不会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骨盘中。堆放的盘子如果骨头过多,必须及时用干净的盘子替换。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也有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上。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先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篇6:中国古代饮食礼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有着长远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注重情趣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古人喝酒时也有很多礼仪。无酒不成席。传统礼仪中,有专门的筵席礼仪。酒在筵席中不仅是礼的需要,更起着乐的作用,是故有“依酒成礼”、“借酒助兴”、“以酒作乐”等说法。《尚书·酒诰》就有如下规定:“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周朝对此有更细致的规定:进门不脱鞋,边喝酒边聊天是为“礼”,脱鞋席地再喝,是为“宴”;能喝者喝,不能喝者不喝,这叫做“沤”;大家一起喝,是为“沉”,喝得出不了门,叫“湎”。君子可以“礼”、“宴”,可以“沤”,但不可以“沉”、“湎”,也就是说前三种做法符合礼节,后两者是喝酒时应该严格禁止的。古人在宴席上总是离不开酒,自然喝酒时的礼仪规范也不少。宴席上在祭食礼仪后,便接着行饮酒的礼仪。主人举杯向宾客敬酒,叫“献”;宾客回敬主人,叫“酢”;主人先自饮酒,再劝宾客饮酒,这叫“酬”。饮酒时,要小口细品,而不能大口喝酒,更不能喝得酩酊大醉,否则就会大出洋相,甚至召来杀身之祸。篇7:德国饮食礼仪文化饮食习惯德国人是十分讲究饮食的。在肉类方面,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德国人一般胃口较大,喜食油腻之物,所以德国的胖人极多。在饮料方面,德国人最欣赏的是啤酒。德国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烹饪方法以烤、焖、串烧、烩为主。蓝格的桌布上摆着一筐面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国面包很有咬劲,牙齿好的人才能品尝出味道。德式的汤一般比较浓厚,喜欢把原料打碎在汤里,这大概与当地天寒地冻的气候有关。据说德国人生性比较俭朴,水煮香肠,一锅浓浓的马铃薯豆子汤,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面包,一顿饭便打发了。此外,德国美食还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汤、德式生鱼片、德式烤杂肉、德式肉肠、酸菜、德式苹果酥、煎甜饼等。自助餐发明于德国。在外出用餐时,德国人很爱选择这一进餐方式。在一日三餐之中,德国人最重视的是晚餐。用餐的时候,他们习惯于关闭电灯,点燃蜡烛,以朦胧的烛光烘托出优雅的气氛。就餐礼仪德国人十分重视就餐时的坐姿。按照从小接受的教育,德国人坐在餐桌旁始终保持上身笔直,两臂尽量贴近身体,以免影响旁边的人,一般只有手腕以上部分在桌面上。(聊天和抽烟时例外)在进餐过程中,吃相比坐相更重要。在餐具使用上,德国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礼仪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切食物要大小适合,切忌叉起一大块再一口一口从叉子上咬着吃,也不能把食物全都切成小块再一一叉食。另外,在德国吃饭,盘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满,在一盘全都吃完后再续添。尽量不要剩食物在盘子里,这不仅不礼貌,而且还会令主人很尴尬。饮料也是如此,喝完一杯再去续杯,不要随喝随续。另外,德国人也不流行“干杯”,慢慢来,没必要一口喝光。与国内一样,嘴里有东西时不要开口说话,德国人会耐心等你咽下去。在德文里,德国人称喝汤为“吃”汤,因为德国人从不把汤盘端起来喝,而是用勺子一勺一勺的送到嘴里“吃”。如果汤比较烫,也不能用嘴去吹,只能等着它自己慢慢变凉。另外,就餐时不要发出怪声,不要吧唧嘴与国内没什么不同。而像剔牙、挖鼻孔、挖耳朵、抖腿、不停扭动身体也被视为有伤大雅甚至粗俗或缺少教养的表现。在德国的观念中,宴会即社交,令主人最难堪的不是碰翻酒杯或者刀叉落一地的情况,而是面对一圈埋头吃喝,不吭不响的食客。参加宴会可不仅仅是“一饱口福”,首先这是个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社交场合,然后是展示个人口才与修养的机会。当然,谈话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涉及影响食欲或者使气氛紧张的内容,比如夸奖女主人的手艺就是一个优秀的主题,席间不时应上几句赞扬,绝对能让宴会始终气氛融洽。注意事项在馆子里吃,一顿消费15欧左右,另还需给小费。很多学生没有给小费的习惯,这个当然需要自己看清楚问清楚,每个地方规定不一样,一般5%-10%,即使喝咖啡也应该给一点,该给却不给,是非常不礼貌的。不得不说,很多中国同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态度,在很多服务员眼中,中国人不讲礼貌且小气,在小费礼仪方面的确需要留意一下,特别是在外旅游期间。入乡随俗友好待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给别人尊重的人,才值得被尊重。近年来,素食主义在德国越来越受追捧。“素食主义者(Vegetarianer/in)”只吃蔬果,而“纯素食主义者(Veganer/in)”甚至不吃任何与动物有关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蜂蜜。包括我身边很多德国朋友,尤其是女生,倾向素食主义。有的是个人选择,认为这样更健康养生,也利于保持身材;有的是因为家庭,父母辈都素食,他们自己受影响也喜欢。篇8:韩国饮食礼仪文化介绍1、餐位有主次 长辈为尊韩国的用餐礼仪非常的讲究,对于餐桌的宾主座次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要优先服务长辈。因此,不能随意座位,而且要等长辈先动筷子后晚辈才能动筷。2、用餐顺序如果和韩国朋友一起就餐,那就要遵守韩国人的用餐顺序,即饭菜上齐后,先用勺子盛一口汤喝完,再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米饭,在这之后就可以随便吃任何东西了。而且餐桌上的每一样食物都应该品尝一下,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3、勺子为主要餐具 筷子只能用于夹菜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同,韩国人都是用勺子吃饭、喝汤和捞汤里的菜,筷子只用来夹菜。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即使汤碗中的菜你用勺子怎么也捞不上来,也千万不要用筷子去夹。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筷子和勺子同时拿在手中,用筷子时就把勺子放在桌上或筷架上,同样的,用勺子时就把筷子放在桌上或筷架上。4、不要端碗吃饭喝汤在韩国端着碗吃饭喝汤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用餐时一定要把碗放在桌子上,用勺子一口一口的慢慢吃。由于不用端碗,用餐时,左手通常都是规规矩矩的放在桌子下面。另外,不喜欢吃的菜可以不吃或少吃,但不能够挑挑拣拣,这是非常无礼的体现,而共享的食物,也要夹到自己的盘子里再食用,酱料也是如此。5、餐桌吃饭时 务必要端坐餐桌是韩国传统的矮腿小桌,比如我们去吃韩定食,就会用到餐桌。就食时,选用跪坐在自己的脚跟上的姿势,如果用手摸脚、或双腿叉开或伸直都是不礼貌的行为,甚至会被认为是侮辱人的行为。如果要与人交换调料、酱料,一定要用右手,用左手交接物品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6、就餐时要注意保持小声、安静韩国人认为吃饭是休息、享受的时候,因此用餐时,很少交谈,即使交谈声音也不大,交谈的内容也是一些轻松的话题;我们在用餐时也要注意别漏出嘴里的食物,咀嚼的声音要小;如果咳嗽或是打喷嚏,要将脸转向一侧用手或是纸巾、手绢等捂着嘴,并表示不好意思;需要使用牙签时要用一只手遮着使用。7、就餐完毕也要遵守礼仪用餐结束后,应将勺子和筷子放在桌子或筷架上,不能将筷子立在食物上,也不能把勺子和筷子搭放在饭碗上,用过的餐巾要叠好放在桌子上。与长辈或上级一起用餐时,应等长辈或上级放下勺子和筷子后再放下自己的勺子和筷子,要等长辈或上级起身离开后,才可以起身离开。在结束一餐后,一定要说“我吃好了”或“谢谢您的款待”等问候语,以表达对主人的感谢,也是自身礼仪的体现。礼仪文化不能端起饭碗吃饭:韩国人认为端起饭碗吃饭这种行为不规矩。如果去到韩国家庭做客或有韩国客人在场,出于尊重,要记得桌子上的饭碗是不能用手端起来的,而且也不能用嘴直接去接触桌上的饭碗。因为在韩国人的观念里,“你吃饭又没人抢,干吗要抓着碗不放呢?是不是担心别人抢你的饭吃?”所以,一定要把碗放在桌上,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而这时,另一只手就得听话,既然不端碗,就老老实实地藏在桌子下面。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在炕上吃饭的坐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向你走来,她从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在餐桌吃饭的坐法:韩国人的餐桌是矮脚的小桌,宾主席地盘腿而坐。年青人更会在长辈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脚底上,绝不能将双腿伸直,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如果遇上房间太小,可以将餐桌摆在院子里,铺上席子便可。用餐习惯:韩国人用餐的习惯是不大声说话、咀嚼声音小、尽量不谈商业话题。他们认为,吃饭就是休息、享受的时候,伤脑筋的话题尽量少提。给长辈倒酒时得用双手,喝时得侧身手掩以示敬意。有趣的是,如果你看到韩国人给你倒上杯7分满的白酒,千万别介意,这是出于“盈则满”的儒家理念,涵盖着祝福启示的意味;而且,他们只为别人倒酒,自己的酒杯是不倒的,“劝酒、劝酒”,要人家劝了,帮着倒了酒,才能喝。吃饭的顺序: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筷子的用法:筷子只负责夹菜,而扒饭、捞汤则是勺子的专利。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麽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饮食的特点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生拌鱼肉,是把生肉、生鱼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丝的萝卜、梨等,再浇上加醋的酱或辣酱拌成。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味素等各种原料烹调而成。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使用饭碗也很有讲究,分男用、女用和儿童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韩国饮食礼仪文化篇9: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礼仪有哪些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一、宴饮之礼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有时显得相当严肃,有的朝代皇帝还曾下诏整肃,不容许随便行事。宋真宗曾下诏批评朝中筵宴仪容下端的现象,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景德二年(10)九月,诏曰:朝会陈仪,衣冠就列,将以训上下、彰文物,宜慎等威,用符纪律。况屡颁于条令,宜自顾于典刑。稍历岁时,渐成懈慢。特申明制,以儆具僚。自今宴会,宜令御史台预定位次,各令端肃,不得喧哗。违者,殿上委大夫、中丞,朵殿委知杂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使,察视弹奏;同职殿直以上赴起居、入殿庭行私礼者,委閤门弹奏;其军员,令殿前侍卫司各差都校一人提辖,但亏失礼容,即送所属勘断讫奏。朝中筵宴,预宴者动辄成百上千,免不了会生出一些混乱,所以组织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并不太多,我们可以由《明会典》上读到相关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诸宴通例”说:(筵宴)先期,礼部行各衙门,开与宴官员职名,画位次进呈,仍悬长安门示众。宴之日,纠仪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东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锦衣卫、鸿胪寺、礼科亦各委官纠举。凡午门外饮赐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题准光禄寺,将与宴官员各照衙门官品,开写职衔姓名,贴注席上。务于候朝外所整齐班行,俟叩头毕,候大臣就坐,方许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预先入坐及越次失仪。……又题准光禄寺掌贴注与宴职名,鸿胪寺专掌序列贴注班次。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禄寺行鸿胪寺,查取与宴官班次贴注。若贴注不明,品物不备,责在光禄寺;若班次或混,礼度有乖,责在鸿胪寺。二、待客之礼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与《礼记》中已有明细的礼仪条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礼仪的具体内容。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完事了,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导,要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烦就多了。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长者如有酒食赐与少者和僮仆等低贱者,他们不必辞谢,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不给。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记住要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完事,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喷饭的事。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你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的了。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给你,若盛器不易洗涤干净,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则于饮食卫生有碍。尊卑之礼,历来是食礼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女于父母,下属对上司,少小对尊长,要表现出尊重和恭敬。对此,不仅经典立为文,朝庭著为令,家庭亦以为训。《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两度下令,都为的是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洪武五年(1372年),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老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十二年(1379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这样的训条: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饮食礼仪中的中国传统文化1.入座礼仪桌席上得位置很是讲究,从桌位入座情况并可知晓此人的辈分及重要程度。座次是根据“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先邀请宾客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入座时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切勿先不动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动,更不要制造异响,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2.进餐礼仪有贵客到来时,主人及宾客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表示的是吃饭时尽量不要出声音。打喷嚏也需要转身进行,以示尊敬。3.布菜礼仪每上一道新菜,都需等长辈、宾客先行动筷,表示对他们尊敬,如若要给宾客或长辈布菜,最好使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4.进食礼仪“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共饭不泽手。”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中国饮食礼仪的内容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篇10:韩国饮食礼仪和文化不能端起饭碗吃饭:韩国人认为端起饭碗吃饭这种行为不规矩。如果去到韩国家庭做客或有韩国客人在场,出于尊重,要记得桌子上的饭碗是不能用手端起来的,而且也不能用嘴直接去接触桌上的饭碗。因为在韩国人的观念里,“你吃饭又没人抢,干吗要抓着碗不放呢?是不是担心别人抢你的饭吃?”所以,一定要把碗放在桌上,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而这时,另一只手就得听话,既然不端碗,就老老实实地藏在桌子下面。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在炕上吃饭的坐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向你走来,她从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在餐桌吃饭的坐法:韩国人的餐桌是矮脚的小桌,宾主席地盘腿而坐。年青人更会在长辈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脚底上,绝不能将双腿伸直,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如果遇上房间太小,可以将餐桌摆在院子里,铺上席子便可。用餐习惯:韩国人用餐的.习惯是不大声说话、咀嚼声音小、尽量不谈商业话题。他们认为,吃饭就是休息、享受的时候,伤脑筋的话题尽量少提。给长辈倒酒时得用双手,喝时得侧身手掩以示敬意。有趣的是,如果你看到韩国人给你倒上杯7分满的白酒,千万别介意,这是出于“盈则满”的儒家理念,涵盖着祝福启示的意味;而且,他们只为别人倒酒,自己的酒杯是不倒的,“劝酒、劝酒”,要人家劝了,帮着倒了酒,才能喝。吃饭的顺序: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筷子的用法:筷子只负责夹菜,而扒饭、捞汤则是勺子的专利。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麽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韩国特别礼仪介绍在韩国,男子见面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交谈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日本贸易摩擦及男主人妻子等话题。韩国人自尊心很强,与之交谈应避免公开批评或表示异议。韩国重男,出门时妇女让男子先走,宴会时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场合,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两人在过道上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间通过。在韩国长者得到特别尊重,在长者面前不能抽烟,与长者谈话要摘掉墨镜。韩国接待礼仪韩国人家里如有贵客临门,主人感到十分荣幸,一般会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应尽量多喝酒,多吃饭菜。吃得越多,主人越发感到有面子。在饮酒时,韩国人很讲究礼仪。在酒席上按身份、地位和辈份高低依次斟酒,位高者先举杯,其他人依次跟随。级别与辈份悬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饮。在特殊情况下,晚辈和下级可背脸而饮。传统观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执杯或取酒被认为不礼貌的。经允许,下级、晚辈可向上级、前辈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词,为上级、前辈斟酒,一连三杯,敬酒人自己不饮。要注意的是,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饮酒碰杯进时,身份低者要将杯举得低,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是失礼。篇11:浅谈中国礼仪文化什么是礼仪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古代礼仪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中国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餐桌上的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礼仪的发展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在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在人类发展的最初期,人们对火山,地震,电闪雷鸣等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也无法知道为什么。认为天地间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对天地鬼神的惧怕,敬仰。人们就会举行一些形式,用物品来祭拜。从礼字的繁体“礼”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古代国君用来祭天祭地的建筑。这样就诞生了礼的萌芽。到了周朝,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应是制礼第一人。春秋末年的.孔子的出现,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爱及人”一直影响至今。《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典籍的问世,更全面直观的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 到了封建社会,礼渐渐被转为礼制,成为了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工具。代表人物叔孙通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朝仪制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民国,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四维八纲” 新中国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扬弃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产生崇尚礼仪崇尚文明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我国同国际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不仅体现的是自身利益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国国格,展现我国“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基本礼仪仪表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服饰礼仪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问候礼仪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介绍礼仪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篇12:浅谈中国礼仪文化晚辈不能叫或说长辈的名字,即“避讳”,如长辈乳名叫“狗娃”,则小辈把狗唤作“喜喜”或“犬犬”什么的。与年迈之人议其后事,只能说“你百年以后......”,忌说“你死了后.......”。禁止在土旺之日上坟,或在住宅内修造动土。认为太岁当值,动土要犯煞,对家人不利。也有忌土旺之日挖坟下葬的。忌讳说人“死”。把老人或长辈死,汉族说成“过世了”,“去世了”,“没喽(了)”;回族称“无常了”。把小孩死,说成“糟踏了”。人亡于战事,说“折了”。忌讳说人“肥”。老人发胖,说“发福”;把成年人肥说“胖子”;把小孩胖说成“憨了”。小孩瘦说“癯(方言读que)了”,忌说“瘦”。人病危治疗无效,只说“病害输了”,忌说“不得好”。父母去世服孝(重孝)期间,禁忌外出到别人家去。百日内忌剃头、刮脸、忌洗衣服,忌在院内泼污水。妇人怀孕叫“身子不空”(kong)或“身子不闲”,忌说“怀娃娃”。妇女行经,说“衣服不净”或“身子不净”,忌说“有月经”。妇人生小孩坐月子期间,除自己丈夫,其他男人忌讳进产妇房。产妇并忌四十天内出入大门。孕妇忌入产房、新房、丧房,有的忌看社火。妊娠期忌吃兔肉、骆驼肉,不然说要生豁嘴孩子。春节时,禁忌女人回娘家过年。帮助病人翻身,忌说“重得很”。家中无主男,忌他人男子借宿。在别人家作客,忌讳吃剩饭,亦忌讳在饭桌未收拾前离开,否则会说“走福”。晚间到别人家叫门,以扣门环为好,忌讳直呼其名。深山砍柴、干活亦忌呼姓名,均以“唉”、“噢”应和。进村庄忌唱山歌。做客、请客,有长者在,均忌衣冠不整,斜躺横卧。客人来家,须让先入。客人在,忌骂人训子。生日忌吃炒面(熟面)、米饭和馓饭。否则认为爱说散话,老人爱唠叨。对回民当面忌说“猪”,把猪说成“黑羊儿”,把猪肉说成“大肉”。回民对汉民也是如此说。忌讳妇女新婚三日内不扫地;忌损坏器物。新春伊始,忌扫地,忌损坏器皿,忌恶语,忌说“骚”,“死”,忌骂人等不吉利话。春节期间,妇女禁忌做针线,此俗今已废。儿童忌抡舞香火、火绳之类。吃饭时忌敲碗边,忌摸碗内。路忌拾帽,俗云:“见了帽,打着撂;见了鞋,靸着来”。也忌拾绳,民谚:“拾了绳,跟上隼”(方言读shun)。忌送小儿衣物给他人,若送,必摘取纽扣。亦忌夜间晾小儿衣物于屋外。穿上衣服让他人钉纽扣或小缝补时,口内必衔一物。婴幼儿忌压囟门,忌捏腮蛋,忌搔脚掌心。母鸡叫鸣,狗夜哭叫,乌鸦落在房顶上或夜鸽子(猫头鹰)晚间在近处鸣叫,都认为不详,要立即宰杀掉或把它撵走。清明、谷雨、端午节、忌用耕牛。俗云:“耕牛生得苦,只等清明、谷雨、五月五”,意为不使役。农历逢七忌杀猪,逢八忌宰羊,据说七日、八日分别为猪和羊的生日。商人忌大清早给人借钱,交谈忌说“折(she)”、“烂”等不吉利话。司机忌讳“翻了”、“翻过喽“之类不吉利话。商人亦忌开市前赊账。烧瓦窑的说窑事,说“俊得很”或“亮得很”,忌说“红得很”。打铁的说炉事,说“嫩得很”,忌说“红得很”。与盲人交谈忌说“瞎子”,而说“麻眼儿”。与跛子或瘸子交谈,忌说“跛”、“瘸”等,而说“腿胯不好”。与聋子嫡亲交谈,忌说“聋子”,只说“耳朵背”。说人年龄忌“九”,若逢五十九,则说六十。出门看不清路,忌说“没路了”,只说“看不清了”。旧时游客、酒贩进旅店时说“进店了”,忌说“到(倒)了”。石匠打磨子,忌说“斜”,(因与“削”谐音,“削”方言为“断”)而说“不端”。木匠干活砍破了手,忌说“砍烂了”,而说“出血了”或“见红了”。给晚辈起名,忌讳与长辈重字同音。有太阳时,妇人忌讳从炕里掏灰,否则认为要生白头发孩子。亲人离家出外,家里人忌讳马上扫地。妇人为娘家亲人服孝,首次要进婆家门时,须于门外换衣,并从门前柴火堆上跨进,忌直接进入大门。客人在家忌扫地,否则有逐客之意。晚上水火忌出门,忌扫地,否则谓之“除福”。到别人家去烧纸,忌讳将所买纸张全部拿走,总要留一两张。给讨饭者施舍,忌讳全给,要留一点谓之“留福”。★ 德国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鞠躬文化礼仪★ 中国礼仪文化的起源介绍★ 浅谈中国饮食作文★ 浅谈中国饮食论文★ 英国饮食餐桌礼仪★ 西餐饮食的礼仪★ 中国传统的饮食礼仪★ 日本饮食用餐礼仪
红杏(烂尾啊!)王倚云一等女儿睡着就偷偷离开家门。  何幼亚在街角等她。  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夜,该怎么形容呢,气温一定已低过零度,呵气成雾,倚云穿着件会被环保人士泼红漆的黑嘉玛貂皮长大衣,可是仍然雪雪呼冷。  晴天,没有云,满天星斗,更加冷得无阻无拦。  何幼亚的车子引擎开着,那样他才可以取暖。  看见她的倩影,他连忙下车来。
两个人的身形很快合在一起,紧紧拥抱。  倚云把脸贴在他胸膛上,发觉他强壮的手臂渐渐勒紧,她无法呼吸,并且,肋骨、胸肌、都开始发痛。  可是她没有抗议,她需要这种热情激烈的表示。 半晌,她问:“你等了很久?”  他不出声,深深嗅她秀发,双手探进她的大衣里,找到纤腰,搂住。  他把她拉上车,开亮了小小阅读灯,看她面孔。  “我想念你。”  她叹口气,“已经到了不能一刻不见的地步了。”  他握着她微微颤抖的手。 
“让我们私奔吧。”  倚云不置信,“你说什么?”  “不顾一切,我与你偷偷消失。”  倚云伸出手来轻轻摸他英俊的脸,“那怎么行,我有家庭。”  “那个家,在你看见我的时候,已经名存实亡。”  倚云苦笑,“不,那个家,在我还没有看见你之前,早已名存实亡。”  “那你还有什么顾虑?”  “妹妹。”妹妹是她三岁大的女儿。  “将来才同她解释。”  “不,妹妹会哭。”  “孩子无论如何一定会哭。”  “妹妹由我亲手带大,从不假手他人,我自己替她沐浴更衣修理头发以及饮食。”他不置信,“你没有保母?”  “有,只做些粗活。”  真想不到,他十分感动。  这个女子懂得付出,可惜他在她婚后三年才认识她。  “那么,把妹妹带着一起走。”  倚云嗤一声笑出来,“我第一次听见三个人一齐私奔的故事。”  他不去理她,“让我们跑到南欧某个小镇去落脚,孩子上学,我们天天在一起...倚云打断他,“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何幼亚吻她的手,“做人为了是什么呢,只能活一次,很快到中年,届时凡事有心无力,后悔都来不及。”  她看着他。  他们像所有情侣一样,热吻起来。  不需要再说什么,何幼亚把车开走。  他的家在山上,如鹰之巢,性能差一点的车都开不上去。
他的跑车咆吼几声停下来。  室内暖气像春天一样。  一进门便看到他为她布置的一大瓶白色芬芳的鲜花。  何幼亚是所有女性的梦中情人。  他英俊高大笑容动人,有生活情趣,谈吐幽默,敏感细心,还有,他有钱。  本身是专业人士,最近又承继了遗产,工作时间可缩至最短。  像他那样条件的男性,的确有资格邀人私奔。  每次他们约会,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选在深夜见面,不是因为避任何人耳目,而是为着妹妹熟睡。  音乐响起,他们跳舞。  是,倚云愿意整日整夜这样享受,尽管累得双眼睁不开来,可是灵魂却有一种奇异的快乐满足感觉,她在恋爱。  她呢喃地问:“私奔后怎样生活?”  “在一起。”  “谁煮饭?”  “我。”  “谁教孩子功课?”  “我。”  “谁打扫地方?”  “我。”  倚云笑着吻他。  “别担心,我有能力照顾妇孺。”  “啊,我本身环境也不差。”  “差点忘记你是大名鼎鼎的室内装修师。”  “不敢不敢。”  倚云咕咕她笑。  无论同他说何种普通的话,她都满心欢喜,恋爱感觉像空气中电极一样。  “收拾两件行李跟我走。”  “妹妹的东西比较多。”  “那么,三件。”
“未知妹妹如何与你相处的。”  “不试一试,你永远不会知道。”  他再一次拥抱她。  她瘦了,衣带渐宽,叫他更添一种好感。  天蒙蒙亮起来。  她不得不说:“我要走了。”  “最痛恨这句话。”  “今晚见。”  他拉住她。  “妹妹要上学。”  爱屋及乌,他放开她,送她回家。  倚云开门进屋,叹口气。  她做了一杯黑咖啡喝。
私奔。  这是所有生活不愉快女性的梦想。  照顾这个家已有多年。  对方粗心鲁莽,不懂感激,处处留难,令生活更加苦闷。  真是一点留恋的余地都没有。  同这样的人谈判离婚是没有可能的事,唯一途径是单方面出走,然后由律师代表入禀申请分手,三年后各走各路。  她有权追求快乐。  经过寝室,听见丈夫鼻鼾如雷。  他们从来没有共用过一间卧室,因为那鼾声实在太过惊人。  倚云一直走到女儿房间,把门推开一条线,看到那小小人似洋娃娃似睡着。  小小手小小脚,面孔圆圆,像母亲一样,有着两道浓眉。  已经足三岁,在上幼儿班,会简单应对了。  倚云泛起一个笑脸。  她回房洗脸更衣。  稍后,保母也起来了,为妹妹做早餐。  倚云去唤孩子起床,搂着一会儿,告诉她妈妈爱她,帮她洗脸漱口更衣。  家里唯一的男人仍然沉睡,没有人提到他,也无人理会他会睡到什么时候。倚云与妹妹上车,送她上学,吩咐保母收拾买菜。  然后,她到公司走了一趟。  装修公司就叫倚云,生意极佳,助手得力,谢谢天,在事业上倚云顺利得不得了。  她看过几张图则,覆客人电话,忽然觉得累得睁不开双眼。  “想回家眠一眠。”  秘书说:“今日没事了,你可以回去。”
“我先去接妹妹。”  “派阿李去不就得了。”  “唉,妹妹的同学玲玲家也有工人司机,结果你以为他接,她又以为你接,那可怜的小孩结果一个人坐在教务署痛哭。”  倚云取过外套出门去。 妹妹在校门口看到她飞奔过来拥抱。  是这种力量使她留守在家中。  回到家,发觉丈夫已经外出。  保母安排妹妹吃饭,她的头一碰到枕头已经去到另一境界。  外边的公司事忙,家里亦千头万绪,有时坐在书桌前看帐单就需一两个小时。  倚云蓦然惊醒,是发觉有人站在她面前。  她厌倦且害怕地喊出来,“去,去!”  “太太,是我。”保母的声音。  倚云这才松口气。
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她都不敢正眼看丈夫,侧侧身避开算数,虽然住在一间屋子里,一整天说不上一句话。  幸运的是对方好似永远在睡觉,醒来便往外跑,极少在家。  倚云问:“什么事?” “妹妹不愿洗澡。”  “我来。”  她撑着起来。  有一天,这孩子仍然要离开她……读大学、恋爱、结婚、生子,她也会离开孩子,人的寿命有限,七老或八十,总得辞世。  就因为如此,今日更要积极。  是几时认识何幼亚?一日,富翁彭志明晚宴,请业务上有往来的年轻朋友。  倚云帮他装修过游艇,故此赴会。  虽是小型晚会,也有三四十人。  倚云一向作风低调,穿一身深灰丝绒长袖小圆领晚装,珠耳环,淡妆。  一进门便看到好几个露背脊露胸的艳女围住一个男生在说话,笑声明亮,不知多风骚。  倚云挑个冷角落坐下。  主人家立刻过来同她招呼。  “倚云,没有人看到游艇内部不赞的。”  倚云微笑,“彭先生,下次给你装修飞机。”  那彭某乐得呵呵笑,“可惜找不到私人飞机场。”  倚云甚记惦妹妹,她等闲不肯晚上出来应酬,天黑之前必然回家陪女儿,可是人在江湖,总有破例的时候。  吃的是自助餐,倚云一向怕胖,只吃一碟蔬菜。  有人在她身后笑说:“吃得比小兔子还少。”  她转过头去。  那是一张叫任何女子都会惊喜的漂亮面孔。  她认得他。  刚才众女围着的,就是这个人。  “我能坐在你身边吗?”  “请坐。”  “我是何幼亚。”
“呵,彭先生那座海畔别墅的建师。”  “不敢当。”  “我去过那处,设计一流。”  何幼亚挟挟眼,“现在仍是那位关小姐住在该处吗?”  倚云英,“好像是。”  “你装修的游艇也不坏呀,走进去,简直不发觉是一艘船。”  倚云只是微笑。  笑容可能有点茫然,因为此际她在想:她小时候也是一个标致的女孩,可是却从不认识如此出色的男生。  她低下头。  “我给你去斟杯香槟。”  “我不喝酒。”  他看着她只是笑。  倚云忽然说:“好吧。”略为放纵些何妨。  她恨少坐到宴会散场,今晚是例外。  何幼亚送她到停车场,看到她开的是亨马吉普车,不禁抚着额角喊:“你就是我要找的女子。”  倚云告诉他:“我已婚。”  他在灯光下凝视她,“世上无人十全十美。”  倚云不知说什么才好。  她驾车回家。  一家人早就睡了。  孩子还小,保母事多劳累,都需争取睡眠。  最令倚云不解的是一个壮男每天也睡足十多小时,终日昏昏沉沉。  他好似从来未曾清醒过,也不想看清楚这个世界,实在稀奇。  感情已经破裂,不会有什么好话说出口来,倚云在亲友之前避谈此人。  久而久之,他像不存在一样,即使发生什么事,也无人会觉得有什么分别,当然也不会有人想念他。  世事十分公平,拒绝付出,便没有收获。  可是倚云渐渐为自己不值,她不愿为此人殉葬。  谈过分手。  “你要是肯走,生活上我必不亏待你。”他抬起头,“我住在这里很好,我不想走,谢谢。”  他不愿走,唯一的途径就是她走。  她走的话,必须带着女儿走。  已经在选择房子,却碰见了何幼亚。  搬走的事反而耽搁下来。  搬这个家是需要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三者算下来,倚云最少的是时间。  过一个圣诞节,倚云忙得跳舞。  客人那里要送礼,总不能每人果篮一只,敷衍了事,早在年中已开始物色考究,合当事人品味的礼物,到了这个时候叫助手仔细打包写贺卡。  公司里伙计送银行礼券即可,不过谁多谁少也错不得。女儿学校里做话剧,妹妹演的是一朵花,倚云与保母在后台跑进跑出,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背上挂着录映机,像不知观赏何种盛大演出。  正忙,一只手搭在她肩上。  她转过头去,是何幼亚。  “你怎么会来这里?”声音无比讶异。  他微笑,“秘书告诉我。”  “好,派你任摄影师。”  倚云把摄影机交给他。  “得令。”  “你知道谁是妹妹?”  “美妈生美女,我会认得。”  倚云松一口气。  散场时他帮她拎着衣服杂物上车。  保母带着孩子坐到驾驶位,倚云犹疑片刻说:“你们先回家,我去喝杯咖啡。”  保母颔首,把车开走。
倚云看着何幼亚笑,“肯赏脸吗?”  何幼亚忽然握住倚云双手深深亲吻,“感谢上帝我找到了你。”  她登上他的跑车,他载她到闹市,天已经黑了,下雨,车水马龙,二人肩靠肩,倚云心中荡漾。
即使错,她也错得起。  错之前,可以享受男欢女爱,也是值得。  他在她耳边说:“我会叫你快乐。”  她相信这是真的。  到了今日,她人有名气,银行有存款,上错了车,大可立刻下来,自家的司机马上把她载回家中,不愁风吹雨打,谁敢说她不是。
再不放肆,没有时间了。  妹妹将来总会明白的吧。  这一次她需走得非常非常远。  且要速战速决。  倚云把公司的事逐一交给助手。  他们讶异的问:“你有远行?”  “我想放假。”  “手头上几单生意二至六个月内可以全部完成。”  倚云点头。  “新生意怎么办?”  “你们都是独当一面的能手。”  “若接不到生意呢?”  “休息好了。”  她不在乎。 
伙计们发呆。  这不是他们所认识的王倚云。  倚云在创业初期真是分秒必争,锱铢必计,事事亲力亲为,不辞劳苦。  伙计们想,可见老板娘是赚足了。  回头是岸,到了上岸晒太阳的时候啦。  生意已上了轨道,老板退居幕后策划,照样可以赚钱。  一切都计划好了。  就差倚云这两条腿。  她决定几时走,大可以几时走。  下雪了。  她发觉行车道自动融雪系统出了毛病,立刻找人来修理。
保母说:“太太,我替你铲雪。”  “不,”倚云说:“这不是女人做的工作。”  保母松口气,“那我去叫先生。”  倚云诧异地反问:“先生,什么先生?”  这间屋子何尝有男主人。  她看看情况,不太坏,把四驱吉普车驶出来,使劲地来回压几下。  雪下得漫山遍野鹅毛似。 
倚云忽然想起她小时看过的故事林冲雪下上梁山。  离开了这个家,前程如何,到底令人疑猜。  正在犹疑,丈夫出来了。  与她擦身而过,他并非假装没看见她,根本直走直过,眼里没她这个人。  王倚云不怒反笑,是该走了,不走还待何时。  还对着一个思路没发沟通的人干什么。  那日她亲自接送幼儿。  老师说:“进步得很快,很愿意学习,不过爱哭,已经与她说过多次,希望改过。”  倚云又迟疑。  把孩子留下,势必哭得更厉害了。  带着一起走吧。  她同何幼亚说:“让我们到伦敦去。”  何幼亚讶异,“缘何伦敦?”  “孩子在伦敦读书比较好。”  “那么,就伦敦吧。”  “你不介意阴雨?”
何幼亚答:“我不想追求其他任何事,我只希望与你共度余生。“说得真好。  倚云亦希望如此。  “去到何处都是一样,让我们把孩子带大,反正半退休了,不愁没有时间。”  “那么,保母也一起。”  “我去订船票,一家人乘船才好玩呢。”  倚云笑出来。  带着孩子一起私奔。  丈夫势必报警寻人。  她知道这个人的脾气,他拿孩子来要胁她,倘若把孩子与房子留下,他可以过生活,则她永不回头地无人追究。  带着孩子走并非明智之举。  要立刻快刀斩乱麻。  倚云与何幼亚约好时间。  “下星期日凌晨一时,我们乘夜班飞机走。”  “午夜飞行。”何幼亚笑。  “我们到纽约去。”  “这次,真的考虑清楚了?”  倚云紧紧拥抱他,“我已丧失思考能力。”  他握着她的肩膀摇两摇,“你一定要想清楚。”  “是。”  “这是一个死约,若凌晨一时见不到你,我们以后再不见面。”  倚云怔怔看着他,应该如此,再拖下去,两人都会燃烧殆尽,对他来说,也太不公平。  她镇定地点点头。  星期日晚,小孩特别乖,倚云平静一如往日。  妹妹九时半睡着,她跟着上床。  十二时左右,悄悄起来,收拾细软,家里有几件珠宝,都是她自己买来撑场面用,当然带走,令外,是两件皮裘。  她将它们套入布袋,拎在手里,轻轻走到客厅,刚欲打开大门,忽然听得身后有小小声音说:“妈妈,你到哪里去?”  倚云怔住,慢慢转过身子,看见微弱灯光下小小孩子赤足站着,抬起头问话。  妹妹口齿极少如此伶俐,她不是一个爱说话的幼儿。  倚云手足无措。  这时,妹妹忽然走过来,小手臂紧紧抱住她,“妈妈,不要离开我。”  倚云泪流满面,蹲下抱住女儿。  妹妹继续说下去:“我做梦,看见一只极大极坏的老鼠,它只有一只眼睛,可怕得很,我又找不到你。”  她哀哀哭泣。  倚云抱起她,走到沙发坐下。  “不怕不怕,妈妈在这里。”  “妈妈不要离开我。”  “怎么会,妈妈永远不会走。”  孩子的饮泣渐渐平复。  倚云呆呆把孩子抱在怀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渐渐亮了。  保母惺忪起来,“妹妹怎么走了出来?”  倚云叹口气,“今日还要上学呢。”
掀开窗,看到何幼亚的车停在对面马路。  倚云喜悦地跑出去。  “我以为我们已经完了。”  何幼亚显然也整夜不寐,苦笑道:“私奔也许不是好主意。”  “你愿意等我吗?”  “你的计划如何?”  “我想正式申请离婚。”  何幼亚无奈地说:“女士有权改变主意。”  英俊的他此刻带点憔悴,他下车拥抱倚云,“我愿意等待。”  倚云含泪说:“我多幸运。”  她转头回家去送孩子上学。  那幼儿已经走出来,看到妈妈,十分高兴,像是已经忘却昨夜噩梦,走得太急,一跤在雪地上。  倚云过去抱起她。————————————————————————————————————————临记 全文  王娓美毕业後在电视台找到工作,因勤奋聪敏的缘故,升得很快,现时的职位是助导。  听上去蛮不错,好像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则是一名总打杂。  人人收工,她还在处理後事,人家未到,她已得打点开工诸般细节,天天做十多小时。  幸亏年纪轻,对工作有无限热情,又有花不尽的精力,与其泡夜总会,不如动工。  因毫无计较,故此上下都喜欢她。  给它的机会也相应增加。  最近她给调到节目组去。  那节目叫“你已经上了电视!”  外国是一早有的……安排一个局面,引起途人注意,捕捉他们尴尬表情,然後告诉他们:你已经上了电视!  上一回,约来一名二岁幼儿,把他放在百货公司门口,他母亲与工作人员均躲在背後。  不到一刻,已有好心的太太发觉孩子哭泣,找来警察。  他们跳出去叫:“你已经上了电视!”  结果被酱察痛痛斥责。  捱骂的,当然是娓美。  娓美希望调到资讯节目去。  上司说:“你别以为娱乐节目无聊,观众需要欢笑,在如此苦闷的一般生涯里,能使大众开颜,岂非功德无量。”  “可是||”“做满这十叁集再作打算吧。”  娓美无奈,只得回到岗位上。  开会之际,她尽量出主意,预求节目内容幽默诙谐,却不会沦为恶作剧。  像拿水喷人之类得统统取消,试想想无辜途人如穿着名贵衣物赶着去开会,岂会容忍此等待遇。  真伤脑筋。  导演建议:“在什麽情况之下,男士不介意被打趣?”  男生哄笑,“那要看作弄我们的是谁了。”  娓美笑问:“是个漂亮女生呢?”  “没问题,没问题。”  “那好,就在美女上着手。”  “对,美女摔跤、美女问路、美女哭泣,反正是美女有难,待英雄来救。”  “然後,由那漂亮的女郎莺声呖呖地宣布:“你已经上了电视”。”  “好极了,一致通过。”  有了美女做主题,一切好办,顺风顺水。  节目收视率急急攀升。  “娓美是名福将。”  大家竖起大拇指。  福个头,一切都是拚命动脑筋的结果。  他们什至动用美女在咖啡座上朝有女伴的男士挤眉弄眼勾搭。  男士们的热烈反应令娓美再叁浩叹。  挑男朋友时眼睛真要睁得亮。  “节目不如改名“美人计”。”  “不,下一辑也许动用俊男。”  “女生才不吃这一套。”  “尽管一试。”  “女性才不会有那麽大弱点。”  “娓美是少数帮女人的女人。”  娓美给他们看白眼。  他们在工作裹得到不少欢笑,有时几乎笑得眼泪都流下来。  娓美四处物色真正美女。  节目收视率上佳,甚至有女明星愿意客串。  名气不重要,容颜必需真正明丽,使人看了眼前一亮那种。  大都会,什麽样的人没有呢,娓美非常成功地发掘了标致的人儿。  节目中的临记事後有几名被戏剧组看中最後签约成为演员的。  而“你已经上了电视”也拍了十叁集又十叁集,上演超过一年,家传户晓。  这一天,像任何一天开工的日子,媲美绝早到场安排拍摄。  所有工作人员陆续到齐,除了今日的临记。  导演间:“谁没有来?”  “戚喜喜。”  “是什麽人?”  “一名时装模特儿。”  “人呢?”  “已传呼过她几次,无回音,大概是爽约了。”  “是遇到哪一个国家的王子嫁过去做王妃了吧,贵人善忘,漏了通知我们,罢罢罢,取消此人。”  左右上下见导演发怒,大气都不敢透。  只有娓美说:“今日不拍,下周来不及放映。”  “谁说不拍?”  拍谁?  “娓美,你上阵。”  “谁,我?”  “是,你,你就是今日的香饵。”  “喂,导演,这不大好吧。”  “必要时全民皆兵。”  “导演||”“给娓美换服装。”  摄影连忙走过来,“娓美,帮帮忙,两个小时後可以收工了。”  作法自毙。  “对了,场记,记住,照付演员费。”  服装挑出衣物来,化妆笑嘻嘻前来服务。  娓美只得挑一条彩色斑烂的牛仔裤及兔毛上衣换上。  发型师帮她梳了一个鸡窝头。  大家前来一看,啧啧称奇,“娓美,真人不露相,稍事修饰,活脱脱一个标致女。”  娓美没好气,把剧本背熟了,准备出场。  剧情需要她问途人借叁十元车钱:“先生,我的荷包被劫,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日後还你,兼请你喝茶”,看有几个羊牯上当。  “补一补口红。”  “不用了。”  娓美四周围看一看,希望那名模特儿最终会来报到。  可是没有。  昨夜舞会中,她也许真的遇见了王子,今日已不必开工。  都会充满传奇,有什麽奇怪。  所以你看,老中青叁代女性均拚死命妆扮肉身,不遗馀力,任由脑筋生。  娓美索性往电灯柱上一靠,作一个撩人姿势。  工作人员全部匿藏好了。  娓美开始做戏。  她截住一个中年男子。  “先生……”  那人并不相信她,可是想了一想,还是给她叁十元与一张名片。  长得漂亮,就是有这个好处。  第二名,是位同龄女性。  那位女士笑了,“派出所在附近,你该速速报。”拒绝上当。  娓美刚想物色第叁名善长,电光石火之间,有人打横窜出,动作快若闪电,一手抓住她手袋肩带,大力一扯,手袋到手後飞奔。  娓美被大力拉倒在地,慌忙中大声呼叫,“抢劫!抢劫!”  说时迟那时快,身边即时窜出一名男子,飞身扑上急追。  工作人员也自匿藏之处奔出来,报警的报警,急救的急救,忙作一团。  幸亏穿着长裤,不过膝盖仍然跌得开花。  摄影师是唯一没有离开岗位的一个人,忙着拍摄劫案实景。  娓美还在喊:“追,追。”  “追什麽,皮包不及性命重要。”  可是那边厢那个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已经押着疑犯回来。  此际,察亦已经赶到,立刻接收了疑犯。  娓美抬起头。  她轻轻说:“我的英雄。”感动得双目通红。  那勇士笑了,粗眉大眼,雪白牙齿,气定神闲。  他问:“在拍戏?”  “是,在拍戏,不过,这贼是真贼。”  “你是女主角?”  “不,我是临记,不不不,我本是副导演。”  人群挤拢,有人叫娓美。  娓美一转头,就不见了她的英雄。  警察跌足,“重要证人怎麽跑掉了?”  真的,娓美好惆怅,对,怎麽走掉了?  娓美到医院敷药後返回公司。  上司来慰问她。  她说:“现在,调我到任何部门去都不怕了,新闻组如何?战地记者亦可胜任。”  过两日,遇劫片断原装放映。  倒楣劫匪面目清晰入镜。  但英雄却拍不清楚。  电视台宣布:“这位先生,我们愿意赠送纪念品给阁下,请前来联络。”  可是,人家做好事,不一定盼望回报。  那皮包是真的,里头的确装着娓美的血汗钱、信用卡及身份证。  千万别以为是拍戏那麽简单。  戏如人生。  已经拍摄了那麽多集,顺顺利利,轮到她客串,好,麻烦来了。  人家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她主持正义的。  歹徒身边藏有利刀一把,随时出动。  每天黄昏,娓美都到接待处电话间询问:“有无消息?”  答案都是“没有。”  娓美有说不出的惆怅。  那时该把他一手抓住。  左手挣脱抓右手,右手滑掉抓左手。  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人长得也端正,跑路姿势似飞跃的羚羊,怕是运动好手。  男伴,毋须富有或是出名,至要紧有爱心有责任感。  适龄的四方仁人君子实在不少,可是符合上述简单条款者则绝无仅有。  对了,那爽约的模特儿戚喜喜去了何处?  场记这样说:“她现在不是戚喜喜了,她已叫戚哈哈。”  “为什麽?”  “找到大老板啦,前天有人在香奈儿专门店看到她,一次过结帐叁十八万。”  “哗。”  “还同你做临记?”  “我的演员费还没收到。”  “所以,清白的钱不好赚。”  娓美笑,“你的醒世恒言也真多了一点。”  “听说,你要求调到新闻组去?”  “只听说有新闻精英,你听过有谐趣精英没有?”  “人望高处,信焉。”  “可是盼望归盼望,上头不睬我。”  “可是我听传言,你要升导演了。”  “嘘。”  “怕什麽,老林会被调到戏剧组去。”  “那麽,他也升级。”  “明升暗降。”  接着叁两个星期,导演牢骚特多。  ||“长江後浪推前浪,一下子盖过我们,叫我跌跌撞撞,踉跄不已。”  “前辈不是尊称,乃系讽刺,叫你前辈,你好退位让贤了。”  “人会念旧?不是你提拔他,而是他自己有出息。”  娓美佯装听不见。  接着,上头宣布她升级接管节目。  出头了。  坐在导演椅上,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感觉,可是表面上一点都不露出来,表情语气仍然同从前做助手时一模一样。  娓美至恨那种一朝得志,语无伦次之人,又稍有地拉,即玩政治,急急排挤他人之徒。  她决定绝对不犯类似错误。  “你已经上了电视”变为长寿节目,都会开始流行“你以为你上了电视”口头,成功。  可是当日英雄全无影琮。  人海茫茫,何处去找。  娓美在工馀时常嗟叹升级容易知己难觅。  只得埋头工作工作工作。  抬起头来之际,只觉天已老,地已荒。  寂寞的一颗心,不知如何处置。  一个不小心,被那种无良的人一手扔到街上,血淋淋指着嘲笑,“神经病,自来骚,交心哩,谁稀罕!”  见过大意的女友,心被挖走,从此眼大无神,心神恍惚,呵,可怕。  娓美用手掩住脸。  “导演,导演”,所有导演均没有名字,谁敢直呼导演芳名?  娓美醒觉问:“叫我?”  “是,导演,请来看,剧本上有极大矛盾。”  娓美即时与编剧联络,听那才子发牢骚。  “一星期写十二小时的电视制作,还希望精彩绝伦?”  “可是,总得及格。”  “及不及格是私人偏见,你可以把当今收入最高名气至大的作家踩得一文不值。”  “我不会那样盲目。”  “因为他不是你的编剧。”  “拜托你,别顾左右言他,小宋,把本子改一改。”  “拍闹剧似你这般认真诚少有。”  “是,我做什麽都如此紧张。”  “有好处吗?”  “如果我是撰稿人,努力会使我日後不致沦为老稿匠。”  “去你的!”  娓美哄撮他,“乖乖把本子改一改,将来成了名发了财,请我们大吃大喝。”  “你见过开平治五○○跑车的文人没有?”  “说你是井底蛙真不错,谁在报上捱批捱斗至多的,谁便是那个幸运者。  编剧小宋长长吁出一口气。  “努力加油。”  “写这种剧本,一辈子不出头。”  “一个人需敬业乐业。”  “你升得快,自然对人生充满希望。”  “放下电话,努力工作。”  娓美没有工馀时间,廿四小时应召,习惯了,也不觉什麽不妥。  一日,下班,车子停在斑马线上,见一年轻男子紧紧拉着女朋友的手走过,生怕人或车会挤到她似。  娓美同身边的同事说:“看到没有?”  “看到。”  “该刹那,这女孩自临记燮为主角。”  同事亦感慨,“那当然,稍後成为人家的妻子、母亲,甚至是祖母,均地位超卓。”  “我同你,始终是人间大临记。”  同事骇笑,“喂,王娓美,缘何如此自卑?”  娓美也笑了,“最近情绪低落。”  “是太累了吧,你需要放假。”  那日回到公司,接待处说:“王导演,有人打电话来说,他是当日替你追回手袋的英雄。”  娓美眼睛发亮,“有无留下电话号码?”  “有,在这裹。”  娓美兴奋得双手冒汗,正要拨过去,被助手一手挡住。  “慢着。”  “为什麽?”  “兵不厌诈,让我们替你过滤过再说。”  “这不大好吧,人家会怎麽想。”  “你打算在什麽地方与他相认?”  “请他来公司员工餐厅,自己人多,最安全。”  电话接通,助手与那人说了两句,约好时间。  “他说他一小时後可以来到。”  “那麽快?”  “值得怀疑。”  “他有什麽样的声音。”  “声线也太稚气。”  娓美仍怀着一丝希望。  时间到了,她在员工餐厅静候。  只见一名少年带看他的女朋友探头探脑进来找王娓美导演。  但是心底也不期然升起一阵失望的惶。  那少年尴尬地说:“我们混进电视台是想看明星拿签名。”  娓美一本正经地说:“可是,说谎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值得原谅。”  “求求你,反正我们已经进来了。”  娓美叫来护卫员。  “送这两位出去。”  “导演||”“不用多说,帮你,即表示欺骗可以达到目的,下次请循正途。”  助手过来,“这些少年,净对看明星有兴趣。”  “你小时候呢?”  “我也剪过画报印花索取过明星照片。”  “後来呢?”  “照片全被严肃的母亲扔掉。”  “那真是做母亲的全盛时代,一家之主,皇后似,掌生杀大权,有权管孩子课馀兴趣。”  “可不是。”  娓美抬起头,“那样好的少年时代都会过去。”  大家忍不住嗟叹。  “而我,永远不会与我那英雄重逢。”娓美几乎没哭出来。  “也许,那人与你想像有很大的出入,可能,他家里乱成一片,从不打扫,又或者,他晚上专扯鼻鼾,又或许他会是名大男人沙文主义者,他母亲既噜苏又苛求,更可能他是有妇之夭,已有叁名孩子。”  娓美不出声。  “当然,在狗一般的生涯里,有点精神寄托,也不是坏事。”  娓美看看钟,“开工时间到了。”  这已是最後一辑最後一集。  拍完这一集“你已经上了电视”,娓美将调升到戏剧组去。  她盼望了好久的事终於成事实。  算一算,入行已有叁年多,或是说,入行只有叁年多。  电视台是谋求出身之地,并非终老之处。  需在当红之际谋求更佳出路。  那一日,他们又来到街头。  工作人员都表示不舍得。  “喂喂喂,”娓美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听到导演的忠告没有?开工!”  场记忽忽报告:“导演,临记没来。”  “什麽?”  “是模特儿李玲玲。”  “把这名字记下来,永不录用。”  “是,导演,但是,今日不能拍摄了。”  娓美说:“找个女生顶替呀。”  场记十分尴尬,“导演,今日我们这组只有你是女生。”  工作人员迸笑边鼓掌。  娓美一怔,“我才不会客串。”  “导演,最後一集,留作纪念。”  “天意注定。”  娓美只得叹口气,“这是什麽世界?换了是个男导演,也需充作醢记?”  “男导演是爱莫能助。”  地球上最会说话的精灵鬼统统聚集在演艺界。  “化妆,服装,还不快来侍候?”  打扮停当,娓美照镜子。  “老多了。”她摇摇头。  “更年轻漂亮才真。”助导急急称赞。  靓妆的娓美佯装拖着叁大件行李,无法抬上计程车,看有否途人愿意帮忙。  随後,她又会换上素衣着,戴上眼镜,扮老姑婆,看男士们反应如何。  两者待遇之差别,足以使观众笑着嗟叹。  果然,漂亮女子招来无数男士笑着帮忙。  可是,素妆的她却站在路边老半天无人理睬。  正想以一句世态炎凉收工之际,忽然有人在她身後说:“小姐,可要我帮你?”  声音好不熟悉,娓美一抬起头,张大嘴合不拢来,“呀,是你。”  你说巧不巧,那人正是它的英雄。  那人也认出了她,“又是你。”  “是,”娓美傻笑,“你又来救我了。”  “今天又是拍电视?”  “是。”  “你又担任临记?”他用手擦擦鼻子笑。  “未请教尊姓大名。”  “孙日升。”  “电视台找你,你为何总不现身?”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那边有人叫:“导演,收工没有?”  对方颔首,“你升了导演,恭喜恭喜。”  “喂,同我们一起去喝杯茶如何?”  “我||”娓美鼓起勇气,“不是太太不准吧。”  “我还没有结婚。”  娓美向助手挤挤眼,再接再励,“已是下班时分了。”  “我是一间书店老板,位就在对面。”  娓美说:“我们慢慢谈。”  她是导演,她有剧本。————————————————————————————————————————错先生   这是她们女孩子的术语。  看到适合的男生,叫他对先生,相反的,当然是错先生。  她们都在找对先生。  学业事业都很重要,可是,一个理想的伴侣不可少。  无论如何,有个投机的人陪着一起走人生路,是世上最开心的事。  耐想在十六岁那年就发觉了这一点。  少女的她长得清丽动人,有许多异性约会,父亲忠告她:“不可影响功课,不可超过十一时回家,余者你自己小心。”母亲则买回一大堆生理卫生书籍,向她详细讲解。  玉太太说得那样详细婉转诙谐,令得耐想的女同学慕名而来。  “王阿姨,我们也想听。”  王太太有点不好意思,“你们家长没向你们说及这些吗?”  “唏,我妈提都不提。”  “只差没说婴儿从肚脐钻出来。”  王太太几乎没开班授徒。  她班上人越来越多,课后还有茶点招待。  自身体发育说起,到怀孕生子,差点连育婴都包括在课文之内。  她自外国购得录映带返来播映,更比图片详尽。  同学家长均十分明理,不以为忤。  班主任知道了,吓一跳,轻轻王太太说话。  “王太太,也许,需要避嫌,你说是不是。”  玉太太无奈,“我明白,可是,同学们不请自来。”  班主任答:“只说课程己经结束好了。”  耐想却问题多多,“为什么人类会渴望异性的爱?父母那么疼惜,还不足够吗?”  王太太答:“这是天性,人类构造如此,否则如何传宗接代,别忘记上古时代,每种生物最要紧任务便是繁殖。”  耐想恍然大悟,“是,彼时生存环境恶劣,弄得不好,便濒临绝种。”  “适者生存,故此到了青春期,内分泌自然倾向吸引异性,当然,进化到今日,已经不止那么简单了,对异性,我们的要求一日比一日高:希望他知情识趣,还有,经济有基础,并且,学养涵养均佳。”  “好像越来越复杂。”  “是呀。”  耐想老气横秋地说:“市面上好像并无货色。”  “有是有的,需眼明手快,并且,运气很重要。”  晃眼数年过去,耐想顺利大学毕业。  也认识过几个男孩子,至今约会一样多。  耐想已经有点感慨:“比较起来,读书真是太容易了,只要愿意温习,一定拿到高分,感情却不然,十分耕耘,都没有一分收获。”  表姐庭如看她一眼,“你有耕耘吗,我看都是那些男生管接管送,请吃请喝。”“呵,我不必化妆穿衣花时间精神?”  “彼此彼此。”  “反正我还没找到对先生。”  “找份好工作是正经。”  “可是──”  “你想廿一结婚,生两名,一辈子做家庭主妇?”  “当然不。”  “写应征信吧。”  “政府工好不好?比较清闲,有大把时间找对象。”  表姐不去理她,“你自己想清楚吧。”  耐想并没有到政府部门做工,她一进广告公司,就觉得有兴趣。  那时,她尺高子文在一起。  文人虽好,可是总像少了一点东西。  那叫突出。  他太普通了。  地下铁路的车卡门一打开,一涌而出的人,十个有八个是他那般模样。  细心、耐性、迁就,他都是一流,可是耐想始终不欲他进一步发展。  “资质太普通,将来生的孩子也不会出色。”  表姐揶揄,“哗,优生学。”  “当然,”耐想神气活现,“那些娶笨妻的人,孩子都不肯读书。”  “那么,疏远小高,不要给他太多幻想。”  “他很了解。”  可是耐想还是把高某留在身边,叫他做这个做那个。  有时也讨好他:“没了你子文,不知怎么办。”  很没有良心的样子,可是,所有年轻漂亮的女子,全部没有良心。  然后,有一天,在公司一个会议中,耐想看到了文烈。  她和他一照脸,立刻怔住,毫无因原地涨红了脸。  过一刻,慢慢转过头去,生怕别人看到她失态。  她从未见过那样漂亮的男生,外型足可打九十分。  阿曼尼西装在他身上无比熨贴,头发梳理得恰到好处,额前有一个小小漩涡,使人想伸手过去拨弄一下,皮肤光洁,眼睛含笑意,鼻梁高且挺,端的神气。  耐想在会议中比往日静。  他是地产商客户刘纬民的主要建筑师。  耐想心裹想:这是我的对先生了。  无论如何对,她都不会同有妇之夫来往。  耐想注意他的手。  没有指环,不过,那确是一双艺术家的手,手指优雅纤长,手掌十分宽大。会议散后,上司对耐想说:“以后由你跟这个客户。”  耐想轻轻咳嗽一声,“关于建筑师文烈──”  上司诧异,“他怎么样?”  “他已婚还是未婚?”  上司笑了,“留待你自己去寻找答案。”  耐想没好气,“这都不肯说,叫人如何尊心工作。”  “耐想,你已被宠坏。”  “我不是那样的人。”  “好,他未婚,刚自美国加州返来,此刻还住在酒店裹,都告诉你了,好安心工作了吧。”  耐想笑笑。  首先,她要做一件事。  只是该疏远高子文的时候了。  她把他约出来。  小高说:“耐想,正好我也要找你。”  下班后他如常来接她,二人到咖啡座坐下。  耐想从来不把他请到小公寓,怕请客容易送客难,旱有伏笔。  高子文像是非常开心。  耐想心中有点不忍,一会儿,当他听到坏消息,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子文,我有一事想同你讲。”  高子文说:“耐想,我也有事告诉你。”  耐想做了一件叫她后悔的事,她笑着说:“子文,你先说。”  好一个高子文,他自口袋裹取出一只信封,交给耐想。  耐想一团云似看着他,不明所以然。  高子文补白:“耐想,我下个月结婚。”  耐想扬起眉毛,睁大双眼,意外得说不出话来。  什么?  半晌,她咳嗽一声,“子文,往来没听你说起过。”  高子文有点不好意思,“没有把握之际不方便说。”  呵,没想到他这样稳重。  “可是,子文,我是你的好朋友。”  “所以,第一个给你送帖子。”  信封裹原来是喜帖。  “那位小姐可是熟人?”  “不,你们没见过。”  “是谁?”  “她是地产商刘纬民的女儿刘雪英。”  耐想纳罕到睁大眼睛。  “岳父不嫌我资质普通,真叫我高兴,他将资助我出去自立门户。”  “恭喜恭喜。”  “耐想,那天早点到。”  真没想到这事会有如此结局,耐想重重吁出一口气。  她还以为她是主动。  原来,那老实人一点也不老实,早已有打算,而她,大概是做了他的后备。事到如今,耐想索性大方地说:“子文,不少女子要抱憾终身了。”  高子文欢欢喜喜地她话别。  耐想松一回气,现在,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文烈身上。  事情出乎意料之外顺利。  他们再次在会议上见面,她藉故问他一些问题,他很乐意详尽解释,熟络了,一起去吃饭,接着,是约会:逛画展,到海边散步……  耐想宣怖她找到了对先生,把文烈的名片给亲友看。  表姐看到,只说:“原来是专业人士。”  “是,一技傍身,永远无忧。”  表姐只是笑一笑。  “又是什么?”  “美国这几年不利建筑师,经济不景,房屋经纪比他们赚得更多。”  “你这个人真市侩。”  “这是事实。”  “你妒忌我。”  庭如凝视她:“你命那么好,妒忌你也不稀奇。”  耐想十分重视这段感情,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  把文烈介招给她最尊重的长辈认识,请他到她家中,亲自做菜式招待他。毫无保留。  任何人都会感觉到,她对他有意思。  文烈当然不是傻瓜。  他表现得很好很有分寸,成为耐想正式男友。  正当大家庆幸耐想心有所属之际,耐想却渐渐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呵是,人生哪有那么如意之事。  第一,耐想发贵文烈没有节蓄。  他一点资产也无,那意思是,房子是租来的,车子欠银行债,而薪水仅够开销。第二,他家境十分普通,父亲早已退休,年迈,不但没有遗产,将来会是他的负担。第三,文烈有一个奇怪的嗜好,他集邮,一到周未空闲之时,他埋头打开邮票簿,不闻不问,把自己从世界隔绝。  乍听,像是高贵嗜好:什么,男友并不吃喝嫖赌,光是集邮也不行?  可是文烈往往叫耐想一个人坐在客厅看电视,他则津津有味沉醉个人小天地。耐想鼓励他出外走走,他抬起头诧异地问:“为什么,家裹不舒服吗?”还有,耐想发现,他比她大整整八年。  这八年岁月,到了中年,会是一个很大距离,他会比她早八年退休,家庭担子,将完全落在她一个人肩膀上。  耐想踌躇了。  她并没有想像中快乐。  文烈陪她出来应酬时,却因为她争足体面,外形一表人才不在话下,他不大说话,沉默显得一个人高贵,亲友都觉得文烈是理想对象。  一天,耐想庭如见面。  庭如说:“蜜运中居然还抽得出时间给我们,太慷慨了。”  耐想不出声。  “怎么样,有心事?”  耐想苦笑。  “小姐,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十全十美的事,期望太高,对人对己都不公平。”耐想还是不出声。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话说出来,大家商量。”  耐想开口了,“庭如,他家十分破烂。”  “你又不是同他家人结婚。”  “可是孩子将来没有得体的祖父母、姑、叔、表兄弟姐妹,却是捐失。”“那你想得太远了。”  耐想吁出一口气。  “还有什么?”  “他人没有什么上进心,个性似艺术家。”  “耐想,一个无缝不钻、如水银泻地似的人是极之恶浊讨厌的,决非你我可予容忍。”“我们二人都没有钱。”  “钱可以赚。”  “赚钱是极之辛苦腌的一件事。”  “那还用你提点。”  “我想在婚后退休。”  表姐笑,“那是没有可能的事,你别痴心妄想了。”  耐想懊恼,“那还不如不婚。”  “任君撰择。”  “我有种感受,假如不嫁文烈,就永远不会结婚了。”  庭如骇笑问:“那是很严重的问题吗。”  “嘿,独身到四十八岁时你便知道滋味。”  “耐想,你思虑过度。”  耐想低下头。  “记住,如果不满意,趁此刻回头还来得及。”  已经来不及了。  她对他期望过高,已给他树立了一个太好的形象,不但亲友相信文烈条件完美,连她自己也深信不疑。  要把那形象推翻已经太迟。  他们第一次吵架,是因为文烈把相等六个月薪水的代价打电话到纽约竞投得一枚邮票。这对耐想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这样岂不是倾家荡产?”  文烈莫名其妙,“这是我的薪酬。”  “将来怎么办?”  “什么将来?”  “将来退休,只得一堆邮票薄,怎么办?”  文烈怔住,“那是三十年以后的事了。”  “那么,家中开销、子女学费又怎么办?”  “嗨嗨嗨,慢着,”文烈高双手,“你在说什么?我们尚未结婚,你就开始管我怎么花钱,这对我好似不大公平。”  耐想一怒而去。  近半年她已常常超支,买了酒食不住往文烈处挪,实在有点辛苦。  她关在家中想了一整夜。  第二天,公司宣布她升了职,一喜之下,忘记隔夜之怨,立刻把文烈叫出来庆祝。文烈满以为一切意气已告一段落。  这倒也是真的,接着一段日子,耐想忙得不可开交,使她更想结婚。  安定下来,好专心工作。  她给文烈强烈暗示。  文烈摊摊手,“你知我是穷措大。”  耐想不语。  “我连像样的居所也提供不起。”  他很坦白,并没有给她幻想,只给她难堪。  耐想知道她又遭到滑铁卢。  那是说,一切都靠她了,房子、家具、日用品……  倒不是费用开销问题,而是精力不足。  下班往往拖到六七点,周未最好休息,什么时间去筹备那样复杂的事。  最好由男方家长代办,出钱出力,经验老到,设想周全,可是,文家没有那样能斡的老人。  耐想十分踌躇。  寒假,庭如陪她到东京去了一趟。  逛百货公司,两个人挑凯丝咪毛衣。  “你看,只有日本人做浅紫色凯丝咪,英人就不会。”  “这样吃喝穿惯了,最终怎么办?”  “自己养活自己。”庭如答。  “老姑婆生涯如何?”  “我还没老,不便作答。”  “可以想像。”  “错,人生路不知多转折,超过你想像。”  在银座喝咖啡时庭如问她:“不是说要筹备婚礼吗?”  “我可没有空。”耐想即时低下头。  “耐想,那就算了。”  “愿听忠言。”  “结婚,不过为两人合作建立家庭,那样,一切艰巨过程才可以兴致勃勃克服,对方若懒洋洋不起劲,只想坐享其成,那太辛苦了。”  耐想点点头,“我知道。”  “跳探戈需两个人。”  “是。”  “这世上容不得名士派,今朝风流,日后吃苦,若不懂节谷防饥这种事,必定无以为续,我不是想占人便宜,我只是不想吃亏。”  耐想答:“若果真的爱上了,那也没有办法。”  庭如嗤一声笑出来,“我们可能那样无条件爱另一人吗?陌陌生生,他又没生我,我又没生他。”  耐想叹口气。  “他的收入其实也不俗。”  “但他不愿家人分享。”  耐想无奈,“这是他的缺点。”  她回去作最后努力。  “文烈,或许,你应当同业主多些联络。”  文烈十分纳罕,“你在教我如何工作?”  “不敢,我只想提示,也许那样可以接到更多生意。”  文烈笑了,“那不是我的本性,我不擅交际应酬陪老板去夜总会。”  耐想不出声。  “你想改变我?”  耐想扬扬手,“当我没说过。”  “我还以为你最懂得欣赏我。”  耐想取起外套,“我忽然想起,公司有点事,我得回去走一趟。”  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的公寓。  文烈并没有追出来呼喊挽留解释赔罪,过了二十岁就很少有那种激情,况且,他可能觉得女友匪夷所思:居然想改变他为人。  耐想走进一家酒吧喝一杯。  旁边有一桌男生约三四个人。  他们看她一会儿,过来邀请她。  耐想很客气地说:“我在等人。”  喝完一品脱啤酒,耐想的怒气渐消,正打算走,邻桌又过来邀请。  “朋友失约,同我们聊天也一样。”  正在此时,忽然有人大声叫:“南茜,不好意思,我迟到。”  一位高大的男士过来拉起她的手就走。  到了门口他即时放开她的手,“唐突了。”  耐想说:“谢谢你替我解围。”  “我在一旁留意你很久。”  “你也一个人?”  “是。”  “同伴呢?”  “没约人。”  “不是像我一般来散心吧。”  那男生苦笑,“猜对了,今晚我向女友求婚被拒。”  耐想不禁笑出来,“何故?”  “钻戒太小。”  耐想代抱不平,“有指环就已经够好。”  那男生似沉冤得雪,“你真的那么想?”  “清心直说。”  他掏出戒子,“你看。”  耐想看了一眼,“很体面,很精致,是我就十分开心。”  那男生笑了,“明日将退还珠宝店去。”  “不如留着,将来,你总会找到理想伴侣。”  “谢谢你。”  他帮她截计程车。  他拉着车门说:“我可否知道你的电话号码?”  耐想温和地答:“现在不是时候,你养伤还需要一段时间。”  她关上车门。  那夜她没睡好,辗转反侧,只觉悲忿莫名,投资了一年时间精力,结果中了空宝。早上起来得早,天蒙亮,她理出门上班。  办公室裹只得她一个人,她喝茶看文件,乐得清静。  大老板巡过来,耐想连忙站起来。  “早,多几人似你就好了。”  耐想只是赔笑。  “耐想,派你到伦敦去六个月如何?”  救命星菩萨来了。  “求之不得。”  “你上司会把详情告诉你。”  耐想松口气,真没想到替她解围的会是她自己的工作能力。  这一去,能不回来,暂时就不必回来了。  文烈送她飞机时说:“多多保重。”  耐想一抬眼,“我表姐来了。”  庭如轻轻说:“看,柳暗花明又一村。”  耐想紧紧搂着表姐走开。  “你错先生就此结束?”  “说不定,他是别人的对先生。”  庭如笑,“有什么稀奇,他又不是坏人,大把有奁的女士愿意贴住宅一层,工人两个,让他下班后专心集邮,你不够资格,就不必怨人。”  耐想无限惆怅,“真是,有本事的女子,爱嫁谁便嫁谁,爱做什么就是什么。”庭如感慨,“练得武艺高强了,届时,任何人都是对先生。”  耐想讪笑,“从前只有男性才会拍着胸口说:大丈夫何患无妻。”  “一样啦,你此去好好斡,祝你返来扬名立万,自立门户,必定有理想人才配你。”耐想点点头。  不知怎地,她没有再抬头去找文烈。  她忽忽挽着行李朝海关走去。————————————————————————————————————————归家娘   门打开,请她入内的是一个年轻男子。  咦,原来的主人呢?  室内陈设一样不变,可是主人换了样子。  舜芳说:“我从前来过,主人是位中年女士。”  “啊,”那年轻人不经意地说:“她退休了,生意顶了给我做,一样灵。”  舜芳心中骇笑,面子上却不做出来。  既来之则安之。  “你把出生年月日说一说。”  舜芳详细道出。  就在这时,电话铃响了。  那承继人跑到另一间房去听电话,站起时把一本书碰到地下。  舜芳以为他片刻便会回来,可是他把客人丢在客厅里不理。  舜芳的目光落到那本书上,咦,那不是她翻过两次的线装书吗?  风吹过,书一页一页掀动,舜芳看到内容,怔住了。  一页一页内容完全相同,全是女子身披穿孔锦袍向江边凝望,无论是一四七条或二○五条,全部一样。  舜芳忽然嗤一声笑出来,江湖伎俩?一本书一张图就好骗钱,她猜想这种书有两本,一本画男人,另一本画女人,分别给男宾及女客欣赏。  她吁出长长一口气,黯然放下一张钞票,开门离去。那半仙还没讲完电话呢,不知与对方有何纠缠。  看样子谁也不能为她指点迷津,而生活上总得靠自己,不然的话,袍子上绝对不止三个大洞。  回到公司,她站在落地长窗之前,凝望对岸。  半晌,她请助手进来。  舜芳抬起头,“请取销梁超明投资个案。”  助手听了,松一口气。  “你一直不赞成吧。”  “从来没有同意过。”  舜芳笑笑,“原来,袍子上的洞,可以弥补。”  助手莫名其妙,“你说什么?”  舜芳说:“开会时间到了。”  桂明不是不觉得烦恼的。  幸亏签名照片还可以办到,但对进一步要求如参观片场就恕难从命。  一日下午,他放学回家,一进门已听到高谈阔论之声,知道又有客人。  父亲是大嗓门,桂明听得他说:“本地电影市场不容小觑,外埠固然重要,但...“有人打断他:“匡兄,收入一半来自外埠,连非洲国都有钱可赚。”  桂明知道那是当今大导演张清。  他经过客厅,有人看见他,连忙招呼:“弟弟,放学了?”  他站定,称呼过,回房做功课。  桂明摊开算术部,发觉计算机不在桌子上。  他走到父亲书房去借用。  一推开门,楞住。  书房里一直有张长沙发,是父亲休息用,桂明看到上面躺着一只白茸茸长毛动物,大小与外型都像一只漂亮硕健的狗。  这是谁的宠物?  刚在这个时候,他房内的电话响了。  桂明回转去听电话,是同学打来问功课,说了几句,挂上。  他记住书房里那只白色神气的狗,连忙走回去。  一看之下,比上次更吃惊。  沙发上躺看的不是一只狗,而是一个人。 还是一个美女呢。  她刚刚睡醒,星目惺忪,伸一个懒腰,神情十分娇慵。  少年桂明看得呆住。  天下竟有这么好看的女子。  同一般女明星不同,她脸容秀美之外还十分清纯矜贵,只穿白衬衫长裤,已经相当好看。  当下她笑吟吟,“小弟弟,你是谁?”  “我叫胡桂明。”  她说:“我是施子萍。”  桂明问:“你是演员?”  施小姐笑靥如花,“我刚入行,希望做大明星。”  桂明又问:“那只狗是你带来的?”  施小姐讶异,“狗,什么狗?”  “我刚才明明看到有只狗。”  施小姐眯眯笑,“你看错了,何来的狗?”  佳明疑惑不已。  明明是一只嘴巴尖尖白色的狐狸狗,一霎眼不见。  “小弟,陪我说说话。”  “你要喝茶吗?”  “不,我不喝,告诉我,你几岁?”  桂明据实相告:“十四。” “我十八,比你大四岁。”  那只算一个小姐姐。  桂明老气横秋,“你想清楚了?拍戏,其实很辛苦。”  “我已经踏上不归路。”  她笑咪咪,丝毫没有悔意。  桂明正想多说几句,他母亲探进头来,“桂明,别缠住施小姐,我们大人要出去吃饭。”  桂明忽然烧红了脸。  那施小姐一骨碌自沙发起来,跟着胡太太走。  这时,桂明肯定自己眼花,屋里何来的狗。  大人出去,桂明专心做功课。  说也奇怪,身边彷佛还隐约留着施小姐清脆的笑声以及芬芳的香水味。  要到长大了,桂明才知道,那叫做魅力。  一个美女的魅力,是要叫旁人不忘记她。  彼时,正是他父亲最受欢迎的时刻,桂明见过的美女实在不少,但,那些都是普通的美女,施小姐却是美人中的美人。  她很快红了起来,报上娱乐版时时有她新闻。  再上来胡宅的时候,打扮不一样了,身上衣着名贵光鲜,可是对桂明,却一般友善。  “桂明,过来过来,我给你看。”她伸出玉臂,手腕上戴着一只闪闪生光的钻表。  “怎么样,好不好看?”  她报了一个价,桂明哗一声,足够他读四年大学。  施小姐有雪白皮肤,细腻得像凝脂般,戴上宝石,更加夺目。  她得意洋洋,“有人自愿送给我。”  那多好。  “现在我比较有钱了,桂明,你有看我的戏吗?”  桂明摇摇头。  “你这书呆子,听说你功课好极了,名列前茅,可是这样说?”  桂明微笑。“将来,你也为我写剧本。”  “我怕没有那样的天才。”  “你将来预备做什么?”  “做一个快乐健康人。”  施小姐侧侧头,“你说得挺有意思。”  她笑靥如花,百看不厌,桂明乐意亲近她。  她对桂明,亦另眼相看。  过年,胡太太对儿子说:“桂明,施小姐的司机给你送来这盒礼物。”  胡匡在一旁听得,笑道:“什么,已经有司机了?”  胡太太也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现在人家开平治五○○跑车。”  胡匡长叹,“什么士别三日,读书人隔三十年还是老样子,捱清茶淡饭,可是美人隔一日,就能叫你侧目。”  胡太太说:“你别妄自菲薄,我们总算可以过日子啦。”  胡匡说:“趁这几年多写些,辛苦点,将来老了,希望做老作家而不是老稿匠。”  胡太太颔首,“生活潦倒者即沦为稿匠。”  桂明拆开礼盒。  胡太太问:“是什么东西?”  过来一看,啊一声赞叹。  是整套钢笔座水晶玻璃墨水瓶及书写垫。  胡匡咦一声,“送给我用还差不多。”  “太郑重了。”  “她与桂明最投缘。”  “嗳。”  桂明乐得泪盈于睫。  过两日她来了。  披着一件三个骨长度的貂皮,柔软如丝。  桂明一向反对女人穿动物死的皮毛,可是施小姐穿上是那样矜贵好看,叫他把宗旨丢到非洲去。  她殷殷垂询:“桂明你好吗?”  桂明与她坐下闲谈。  “我新戏卖座极佳。”  “我知道。”  “公司要捧我做电影皇后呢。”  “你一定可以胜任。”  “你真的那样想?”施小姐惊喜。  “每个观众都如此想。”  她高兴极了,站起来转个圈,“可是,我男朋友催我结婚。”  “不不不,千万别,”桂明喊出来:“你起码要多拍一百电影。”  施小姐笑了,“那太辛苦啦。” 胡匡敲敲书房门,“小萍,来听听这新角色性格。”  “马上来。”她如一只蝴蝶般飞去。  第二天。  胡匡说:“这个角色的确适合她:美丽而不贞,纯真中带些妖媚,十分讨好。”  “为什么小说与电影中总少不了美女?”  胡匡反问:“你要不要看丑人作怪?”  胡太太笑了。  可是,桂明心目中的女神心事渐多。  一次,她送来整套大英百科全书。  胡太太说:“小萍你太破费了。”  “桂明用得着,我抢先送来,免得重复。”  桂明一直想要套成人百科全书,大喜过望。  他陪她坐在露台闲聊。  “桂明,我恋爱了。”  “是谁?”  “一个富翁的儿子。”“那不好,”桂明说:“他们多数要听富翁父亲的命令办事,没有自主能力。”  施小姐怔怔地苦笑,“你都知道,可是,我厌恶我的出身,我艳羡他那个阶层。”  “那是不对的,你自力更生,身份比他矜贵。”  施小姐握住桂明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  可是仍然没精打采。  美人心神恍惚有点憔悴,只有更加美。  她走了以后,胡太太说:“真奇,特地来一趟,就是为着与佳明说几句话。”  “这两年来,她名利双收,人却一贯谦和,她会更红。”  “说想结婚。”  胡匡嗤一声笑,“那种三世祖要结婚恐怕得问过太婆。”  “这不叫齐大非偶,叫无力者非偶。”“施小萍冰雪聪明,她会明白的。”  待桂明中学毕业,她还没有结婚。  这个时候,导演制片都得看她脸色做人了。  可是,她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  桂明这时已是一名青年,对她的倾慕之情却有增无减。  他说:“九月我将到英国读法律。”  施小姐颔首,“你父亲真能干,一枝笔可支付你留学费用。”  “是,听说不是很多写作人做得到。”  “简直绝无仅有。”  桂明微笑说:“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都可以。”  “真的?”  “对你,桂明。我不说假话。”  桂明吃一惊,“你对别人说假话吗?”  她笑,“通嘴胡言,从无真话。”  桂明骇笑。  “愿听你的要求。”  “我想要一张你的放大签名照片。”  “明日我令人送来。”  “谢谢你。”  “桂明,来,让我拥抱你,别忘记我。”  桂明说:“谁会忘记你。”  “会的,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终有一日,观众会忘记我。”  “那么,你今日更要小心打算。”  “我会,桂明,你放心。”  她紧紧抱住年轻人,然后松手,“千万保持联络,世上只有你真正关心我。”  桂明走了。行李中最贵重的,是银相架里施小萍的签名照片。  同学并不迷明星,无人对照片有太大兴趣。  洋同学间:“你的姐姐?”  桂明但笑不答。  小女朋友甚有妒意,“她发型过时了。”  又有人问:“有二十六七岁月吧,多老。”  “这到底是谁?”  也有人比较熟悉行情,“我知道,是明星吧,叫施小萍,非常红,但形象不算正派。”虽然都装作不经意,但当这一颗明星在大学宿舍出现之际,大家还不是目不转睛。  施小萍穿一套咖啡色羊毛衣裤,披皮裘,长发随意束在脑后,不知怎地,雪白面孔同大学古典建筑出奇配对。  接待处通知桂明,说他有访客。  桂明来到楼下,一看呆住。  他以为自己做梦。  揉揉双眼,发觉是真的,大喜叫嚷。  施小萍也十分欢欣,“在街上碰见,一定认不出来,你高了这么多。”  其实桂明早已高足,不过施小姐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好了。  她喃喃:“长这么大了,是大学生了,认识你之际,才那么一点点小个子。”  他俩紧紧拥抱。  同学们投来艳羡的目光。  “你怎么不预早通知我。”  “我在伦敦拍外景,顺道而已。”  “逗留几天?”  “明日去巴黎。”桂明不敢露出失望之情,他已经够满足了。  “你爸好吗?”  “托赖,最近他已减产,乐得清闲,听说有新一批编剧,讲究不眠不休开会,并且愿意改稿,修改重写十次八次都面不改色。”  “是,”施小姐颔首,“风气已变。”  “幸亏家父一向有打算。”  “请我喝英人著名的下午茶如何?”  他俩到附近小餐厅坐下。“我有礼物给你。”  桂明惊道:“实在不能再收你的重礼了。”  可是施小姐已经送上一只名贵手表。  却之不恭,桂明说:“谢谢你。”  她握着他的手,“桂明,我恋爱了。”  桂明犹疑,“上次听你说要结婚。”  她笑,“忘记上次,这次是真的。”  自古中外电影皇后对感情事总有点迷糊,施小萍也不例外,桂明不以为忤。“仍是公子哥儿吗?”  “不,他有自己的生意。”  “记者可知道此事?”  “知道。”  “下次别让他们知道。”  “还有下次?”施小萍骇笑,作势欲打桂明。  “喧扰得太厉害,妨碍事业。”  “我决定息影。”  “千万不。”  施小姐没好气,似笑非笑地说:“别告诉我施小萍属于大众。”  “这是事实。”  “我累了。”“休息完再来呀,我真不明白,电影事业给你名、利、地位,以及精神寄托,可是你一直十分厌憎这一行。”  施小萍疑视他,“嗯,到底是大学生了,口吻不一样。”  “清心直说,得罪了你吧。”  “不,只有你会对我说真话。”  “我怕你不高兴。”  “谁对我真心我总知道。”  “电影是你事业,别轻易言弃。”  “做一行厌一行。”  “既然生活无忧,大可半退休。”  “正打算如此。”  桂明忽然提醒她,“钱财要小心。”  施小萍笑了。  她从来不担心这个,财来自有方,各路英雄争向献媚,唯恐她不收礼物,本身片酬也不弱,收入不菲。  “谢谢你忠告。”  “那位幸运的先生干哪一行?”  “他是一名基金经理。”  原来做的是投机生意。  她把照片给他看。  人长得还算登样。  施小萍看着表,“导演军令如山,我要回去了。”  桂明送她上车。  她看着他微笑,然后关上车门。  桂明好不失落,一颗心巴不得跟着她飞出去。  翌年暑假,他回家度假。  第一件事便是找他的偶像。  胡太太说:“你找施小萍?”  “正是。”  “这不是时候,她闹情绪,已经躲起不见人。”  什么?  胡匡伸一个懒腰,“一代美女隐退,另一代又冒出来,还是靠脑力好,待所有美女都老去,褪色、没落,我那一枝笔仍然继续写。”  桂明追问:“发生什么事?”  “她男朋友生意失败,连带坑了她的私蓄,她得从头开始。”  桂明楞住,最坏的事终于发生。  胡匡说:“别替她担心,一下子又翻身。”  胡太太沉吟,“美色大不如前,看样子不容易。”  “一定有办法,她们,都是狐狸精托世。”  桂明一震。  “普通女子,哪里会去得那么高那么远,又拥有那么多那么不知足。”  桂明几乎把电话打烂。  在录音机上留下姓名原委。  终于,在半夜,回音到了。  施小萍声音相当平静:“桂明,回来了?”有三分欣喜,“我们非见个面不可。”  桂明放下心来,“我以为你不再欢迎我。”  “怎么会,你是我唯一朋友,现在方便来我家吗?”  “十五分钟后到。”  人开门给他,桂明轻轻走进光线柔和的公寓,推开书房门,他以为眼花,长沙发上躺着一只白色长毛的小动物。  他吃惊,险些叫出来,它像煞他少年时见过的那只狐犬。  但是沙发上的它忽然蠕动起来,啊,原来是盖着白色皮裘的施小萍。  桂明松口气,过去握住她的手。  她醒来,看见桂明,呜咽一下,“我以为你不爱我了。”  桂明轻轻说:“我永远爱你。”  她低声饮泣。  桂明心碎,他一动不动陪伴她到天明。  美女憔悴许多仍是美女。  太阳升起,她精神略佳。  佳明问:“有何打算?”  “已接了三套电影。”  桂明宽慰,“那多好。”  “本行吹淡风,势必不能像从前那样一年轧十二部片了。”  “损失重吗?”  “三千余万。”  “那还算不幸中大幸。”  “尚余些房产,一时又脱不了手,故只得重操故业。”  “以后,要带眼识人。”  “说得是。”  他们紧紧拥抱。  施小萍似乎振作许多。  整个暑假他都陪着她。  被记者拍下照片,传他是她的新男友。  桂明对传言一笑置之。  等暑假完毕,施小萍彷佛已似没事人一样了。  至少,表面上与没事人一样,而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面子上做得好,已经不简单。  桂明心安理得的回英。  胡匡问妻子:“他俩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手上拿着一本刊物,封面正是施小萍与他儿子。  胡太太却丝毫不担心,“他们一直像姐弟。”  “会不会有暧昧?”  “你倒想,”胡太太大笑,“凭什么,人家男朋友全是什么样身份的人!”  “这倒是真的。”  “放心,施小萍不会如此糊涂。”  “说得对。”  “她同他谈得来是真的。”  “你说奇不奇怪。”  “她历尽沧桑,自然懂得欣赏真纯的友谊。”  “对了,施小萍究竟什么出身?”  “她很少提起,彷佛是人家的养女……”  桂明听不到这些,即使听到,也不会在乎。  他毕业那年,父母没来参观毕业礼,施小萍却来了。  她比起她自己的全盛时代,姿色已经差很远,可是不知底细的人看到她,仍然百份百惊艳。  她帮桂明拍照。  在校园小息时她问:“有女朋友没有?”  桂明英笑,“大丈夫何患无妻。”  她却说:“我秋季将嫁到新加坡。”  “啊。”  “突然吧?”  “还好,恭喜你。”  “从此息影。”  “那人对你好就可以。”  “他愿意与我平分财产。”  “呵那就很爱你了,不过,需签署合约。”  “都已签好作实。”  桂明点点头,防人之心不可无,吃次亏学次乖。  “送我回酒店吧。”  在车上她在后座打盹。  自倒后镜看去,桂明忽然又看见雪白毛茸茸一堆,像煞一只狐狸在后座蜷伏。  他转头一看,却只看到睡梦中带笑的施小萍。  又眼花了,他想。  这次分手,她作归家娘,而他,将踏入社会拼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茶的美式咖啡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