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胃病,有没有靠谱中医院治疗脾胃虚弱的中医专家调养脾胃的机构啊?

有两种邪气,最容易对脾胃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寒冷,二是痰湿。寒冷对脾气的伤害,是直接损伤阳气;犹如棍棒相加,拳脚相向,直可将脾气打得体无完肤。痰湿的手段,则不在暴力,而在绵柔;宛如滚刀之肉,泥沼之途,令脾气深陷其中不可拔足。故运之不能动,化之不易形。脾之所以能运能化,关键在脾中的一团阳气。寒凉对这团阳气的直接损伤,在当今生活中,日渐普遍。损伤阳气的途径,不外两条:寒从外入,与冰冷饮食。放在古代,寒邪入侵,多是冬春季节风寒从表而入;但在今天,在空调和冰棍冷饮的帮助下,寒邪的施展空间大了许多。脾胃受损,饮食是最重要的途径。所以,日常调护,饮食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对饮食的调节,大体包括三个方面:饮食的量、质和节律。量的方面,一般情况下,饮食以七八成饱为宜。也就是,已经吃饱,但不觉得撑的状态。可以保证每天气血的供应量,又不至于让脾胃过劳。性质方面,了解一些常识,比如生冷伤阳生湿,肥甘碍气生痰,辛辣耗气伤阴生热;在渴饮进餐时,留意适可而止,避免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最后,饮食保持一定的节奏,也属于基本的常识。水谷在胃肠里的运行,大体规律是,胃中实,肠中虚;之后肠中渐实,胃中虚。如果节奏经常被打乱,要么胃肠皆虚,比如废寝忘食,则胃肠难为无米炊;要么胃肠皆实,比如零食不断,则胃肠终日不得闲,都是令脾胃虚弱的原因。在质、量、节律之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习惯的力量。一旦某种动作重复进行,到了习惯的程度,假以时日,累积形成的复利效应,足以重建或毁掉一个人的健康。每次都吃到撑,顿顿肥甘、生冷,从不把规律饮食当回事,即使先天条件再优越,女性35岁左右,男性40岁左右,也就到了开始品尝苦果的时候。相反的,养成的习惯如果是,七八成饱,饮食有度、有节,即使偶尔越过雷池,身体也会有足够的力量修复。强健的脾胃,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那么,如果脾胃已经出了问题,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果是短期内,因为饮食无度,或不当,造成的胃肠积滞,最需要的是两点,消积和行气,欲令积滞消散而后快。常用药,比如加味保和丸。需要提醒的是,凡此类以消导为主的药物,多不宜久服,恐有耗气之嫌。一般的食积,一两天,两三袋药即可平复。再最严重的,两三天,四五袋药也无妨。最多连续5天,七八袋药,如果症状仍未见明显改善,一定是治疗思路出了问题,不宜再服。如果脾胃的问题已是经年累月,以虚弱为主,对上面提到的几点事项,就尤其需要注意了。虚弱严重时,在质方面,粥,尤其小米粥,会是不错的选择。谷物,经水火长时共制后,化谷对脾气的消耗会更少。在量和节奏方面,少食多餐是耳熟能详的做法。少食,希望减少脾胃负担;多餐,旨在保障气血供应。除饮食本身外,运动对脾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所谓“脾主四肢肌肉”,适当的运动,对保持周身气血的畅达,令脾胃强健,都大有裨益。需要提示的是,运动本身,也是对气的一种损耗。适当的运动,令气行得以伸张,自然有益;剧烈的运动,会让筋骨在磨练中变得强健,也很好。不过,如果自身的气不足,稍剧烈的运动,便会大汗淋漓,这时再一味强调运动量,就只是白白消耗掉宝贵的气,与强健的本意,南辕北辙了。经脉方面,与脾胃关系最密切的,是两条:足阳明、足太阴。其中,阳明属阳,主动,与脾运的关系更密切;太阴属阴,性静,与脾化更相关。根据问题所在,选择小腿段三里-巨虚区域,或阴陵-地机附近,以及腹部的三脘、天枢,背部的应结压痛处,针刺、艾灸、按揉,都是有效的调治方法。本文节选自无疾学社公号之《你的脾胃,最怕什么?》、《脾胃的日常调养》篇。《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课程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1万名朋友加入学习。希望系统学习中医的朋友,不要错过。想要了解更多请搜索公众号:noillclub,关注后即可查看无疾老师的《如果有一天,胃气不堪重负》《胃气,是什么?》《说说脾胃的两个好朋友》《饮食不当,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腹泻,大都有湿》《湿邪会便秘,也会腹泻?》《腹泻和便溏,不是一回事》《“初头硬,后必溏”详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为什么?》《美食诱惑,最能惑住谁?》《保和丸和加味保和丸》《胆固醇,中医怎么看?》《痰湿,怎么治?》《健脾祛湿,用什么?》《湿气,怎么治?》《瘦人怎么才能长胖?》《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阴虚,到底什么意思?》《六味地黄丸,谁最该吃?》《疾病,从哪里来?(含音频)》《肾精不够了,怎么补?》《16分钟听懂五脏病(纯干货)》《抑郁,怎么回事?怎么治?》《润肠通便的中成药,怎么选?》《失眠,中医怎么看?怎么办?》等文章;也可微信添加朋友“wujicm”帮您解答。在现代医学里,脾只是免疫器官,而不是消化系统。中医把它归到消化系统,只不过因为它在胃的旁边又比较小,就认为它可能是帮助消化的而已。实际上帮助消化的是肝,它分泌胆汁,还有胆囊储存胆汁,按时定量释放到胃里帮助消化脂类物质。因为胃里面有酸性胃液,普通细菌不能在里面活动,所以益生菌是不能帮助胃消化的,最多有些受胶囊等保护的益生菌类药,到肠道里能帮助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功能。通常我们所说的胃不好,一种是指消化功能不好,这个时候现代医学通常是吃增强胃动力的药,比如多潘立酮同。另一种是指胃因为炎症等胀气或者疼痛,也有相应专门针对的各种药。有很多胃胀的人,其实不用吃任何药,只要减少点饭量,少吃点零食,少喝酒等就好了。中医所谓的调脾胃的药,代表性的是健胃消食片一类的药,含山楂、陈皮、太子参或党参,山药,麦芽(炒)这些东西,一般就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觉得一看到就使人有口欲的食物,加上一些所谓的补气的参类。这些药不能说一概无效,但是总体无效的可能性比较大。通常在大家的印象中,脾胃不好的人长期吃中药,脾胃仍然不好,就是这个原因。不过像健胃消食片这类的药,成份还是安全的,没有任何毒性,有很多药方长期吃是有毒性的,在古代我们不知道,在现代,就算你相信中医,也最好要查一查成份是否有毒性,不要调脾胃反害了脾胃,保肝护胆的反害了肝胆。因为小病导致大病,就太不划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院治疗脾胃虚弱的中医专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