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下,佛山君兰综合门诊部门诊吴丽娜医生看小儿腹泻怎么样?

课精,题准!医考就选好大夫医考题库app,官网下载www.hdf123.com或者应用市场搜索好大夫或好大夫医考下载!绪论与小儿生长发育A1型题1. 小儿各年龄分期,正确的是 ( D )A. 围产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7天B. 新生儿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56天C. 婴儿期:生后至满2岁之前D. 幼儿期:生后满1岁至满3岁之前E. 学龄前期:生后5岁至满7岁之前2.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 ( D )A.6—8周 B.3—4个月 C.7—10个月D.1-1.5岁 E.2—2.5岁3. 1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长是 ( C )体重(kg) 身长(㎝)A. 7 65B. 8 70C. 9 75D. 10 80E. 11 854. 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为原出生体重的 ( C )A.9~12% B.5~10% C.3~9% D.3~5% E.4~6%5. 小儿机体发育所遵循的规律,正确的是 ( C )A. 是一个连续平均的过程 B.年龄越大发育越快C. 婴儿期发育最快 D.各系统发育快慢一致E. 体格上的个体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6. 11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应有 ( C )A.8个 B 9个 C 10个 D 11个 E 12个7. 小儿神经发育正确的是 ( C )A. 生后1个月,出现拥抱反射 B. 生后2个月出现握持反射C. 3-4个月以下,克匿格征可阳性 D. 1岁以内腹壁反射容易引发E. 2岁以下,巴彬斯基征应为阴性8. 某患儿所在幼儿园老师反映其身高体重均远远低于同龄儿,为了解其骨骼发育情况,应作下列哪项检查 ( E )A. 血常规 B. 胸部X线摄片 C. 肝功能 D. 腰椎穿刺 E. 腕部X线照片9. 小儿骨骼发育中,正确的是 ( E )A. 前囟最晚闭合的年龄为10个月B. 后囟一般闭合的年龄在出生后2周C. 颅缝一般闭合的年龄为2个月D. 腕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为1岁半E. 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10. 符合幼儿期特点的是 ( C )A. 体格发育最快 B. 识别危险的能力强C. 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 D. 不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E. 自身免疫力增强,传染病发生率低A2型题1. 婴儿体重4kg,前囟1.5cm× 1.5㎝,后囟0.2㎝,能微笑,头不能竖立,最可能的月龄是 ( C )A.生后7天 B.生后15天 C.生后1~2个月D. 生后3~4个月 E.生后4~5个月2. 牙16只,会用勺子吃饭,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最可能的年龄是 ( B )A.1岁 B.2岁 C.3岁D.4岁 E.5岁3. 健康儿,能大笑,开始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脊柱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对“再见”还不懂,其年龄可能是 ( C )A. 3-4个月 B. 5-6个月 C. 7-8个月 D. 9-10个月 E. 11-12个月4. 正常10个月小儿,下列哪项属不正常 ( D )A.体重8.5kg B.身长73cm C.乳牙4颗D. 头围48cm E. 能推车走几步5. 正常婴儿,体重7.2kg,能独坐一会儿,能用手摇玩具,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最可能的年龄是 ( C )A. 4个月 B. 5个月 C. 6个月 D. 7个月 E. 8个月6. 女孩,5岁,出现下列那种情况不属于行为问题 ( D )A. 屏气发作 B. 遗尿症 C. 儿童擦腿综合症 D. 学习障碍 E. 吮拇指癖7. 关于4个月婴儿,下列说法哪项不妥 ( A )A.啼哭应考虑系看见陌生人所致 B.会笑出声C. 尚未出牙 D.骨缝已闭合E. 能抬头与挺胸8. 小儿体检时摄腕部X线照片,示腕部骨化中心有钩骨、头状骨、三角骨,该小儿最可能的年龄属 ( B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A3型题㈠问题 1~3女孩,体重9.2kg,身长76㎝,头围46㎝,牙齿8个。1. 该小儿的年龄是 ( B )A.10个月 B.12个月 C.15个月 D.16个月 E.18个月2. 关于该小儿的粗细动作、语言的发育应除外 ( C )A.能独走 B.能弯腰拾东西C.能爬台阶 D.能叫出物品的名字E.指出自己的手、眼3. 该小儿必须完成的疫苗接种应除外 ( B )A.卡介苗 B.风疹疫苗 C.百白破混合制剂D.乙肝疫苗 E.麻疹疫苗㈡问题 4~6男婴,营养状况良好,体重7kg,能坐,见生人即哭,前囟2×2cm。4. 男婴最可能的年龄是:( B )A.4~5个 B.5—6个月 C.7~8个月D.8~9个月 E. 10一12个月5 该患儿身长约:( B )A. 50㎝ B. 65cm C. 70cmD. 80㎝ E.85cm6. 其头围大约为:( C )A. 34cm B. 40㎝ C. 44cmD. 46cm E. 48cmA4型题⑴问题1~4一家长带小孩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该患儿体格检查结果如下:体重l0.5kg,身长80cm,前囟已闭,出牙12颗,胸围大于头围。患儿父母体健,双亲无遗传病史,患儿出生后正常,母乳喂养至6个月后改人工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既往体健,无创伤及惊厥史。经一系列检查,患儿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智力正常。1. 衡量该小儿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 A )A.体重 B.身长C.上、下部量 D.坐高E.头围2. 该小儿最可能的年龄是 ( C )A.9个月 B.12个月C 18个月 D.24个月E.30个月3. 下列哪项动作该儿尚不能进行 ( E )A.独走 B.弯腰拾东西C.能爬台阶 D.能蹲着玩E.能跑4. 该儿对周围人与社会的反应应除外 ( C )A.会大笑,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B.能叫出物品名字,如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部位C.能唱短歌谣D.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E.对人和事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会用杯喝水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A1型题:11. 全脂奶粉稀释成全乳时标准配制方法是 ( A )按重量 按体积A.1:8 l:4B.1:6 1:4C.1:8 1:6D.1:4 l:8E.1:4 1:612. 供给婴儿能量的主要营养素之间的比例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为 ( C )A. 10%、20%、70%B. 20%、20%、60%C. 15%、35%、50%D. 30%、20%、50%E. 20%、l0%、70%13. 小儿特有的能量需求方面是 ( B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D.活动所需 E.排泄损失能量14. 母乳喂养的断奶时间一般选择何时为宜 ( C )A. 出生后4~5个月 B. 出生后6~9个月C. 出生后12个月左右 D. 出生后13~15个月E. 出生后18个月15. 符合母乳特点的是 ( E )A. 蛋白质总量高 B. 白蛋白少 C. 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高D. 乳糖量少 E. 钙磷比例适当16. 人乳和牛乳相比较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B )A.人乳含免疫因子较多 B.人乳含钙较多C. 人乳含乳糖较多 D.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E.人乳含蛋白质较少17. 下列哪项不符合辅食添加原则 ( C )A. 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B.在健康时添加C.可同时添加2种以上辅食 D.如小儿拒绝吃以后应再试E.从少到多18. 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 ( B )A.身长低于正常 B.体重不增或减轻C.上行性凹陷性水肿 D.肌张力低下E. 智力发育落后19. 营养不良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 ( C )A.躯干一臀部四肢一腹部一面颊部B.面颊部一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C.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一面颊部D.四肢一躯干一腹部一面颊部E. 躯干一臀部一腹部一面颊部20. 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是 ( A )A.喂养不当 B.先天不足 C.活动增加D.免疫缺陷 E.缺少锻炼21. 佝偻病初期的表现是 ( A )A.易激惹、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 B.各种骨骼畸型C.手镯征 D.肌张力低下 E.出牙延迟22. 营养不良的并发症,不包括 ( D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感染性疾病C.维生素缺乏症 D.脑发育不全E.自发性低血糖23. 6个月以内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 ( D )A.方颅 B.胸廓畸形 C.手镯、脚镯征D.颅骨软化 E.下肢畸形24. 引起单纯性肥胖的病因那项是错误的 ( D )A.营养摄入过多 B.活动过少C.父母肥胖 D.由疾病引起E.精神创伤25. 轻度肥胖的标准为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的 ( B )A.10%~19% B.20%~29%C.30%~39% D.40%~49%E.50%~59%26. 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 B )A. 缺钙 B.缺乏维生素D C.甲状旁腺功能不全D.食物中热能和蛋白质不足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27. 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剂量应为 ( A )A.依病情不同而剂量不同B.不同病期,剂量相同C.先用小剂量逐渐加大剂量D.剂量越大越好E.剂量越小越安全28. 营养不良合并贫血,最多见的是 ( D )A.缺乏VitB12所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缺乏叶酸所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29. 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那项不正确 ( C )A. 缺乏维生素D B. 血中钙离子降低C.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D.多见于4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E.出现全身惊厥手足搐搦症30. 体重6kg的婴儿,每天需要牛奶和水量是 ( B )A.8%糖牛奶550ml,水2401nlB.8%糖牛奶660ml,水240mlC.8%糖牛奶900mi,不必再加水D.8%糖牛奶750ml,水150ndE.8%糖牛奶860ml,水240ml31. 哪项符合佝偻病激期改变 ( D )A.血清钙正常 B.血清磷增高C.钙磷乘积大多高于30 D.碱性磷酸酶增高E.长骨x线检查骨质密度增高32. 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 D )A.血浆蛋白浓度降低B.感染、发热、饥饿时由于组织分解,血清磷升高C. 采用突击疗法治疗佝偻病后诱发D.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E. 维生素D缺乏,骨样组织钙化不良33. 正常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卡的简单计算方法是 ( A )A.1岁以内ll0kca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10kcalB.1岁以内l00kcal,以后每增加2岁减去15kcalC.1岁以内l00kcal,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l0kcalD.1岁以内120kcal,以后每增加2岁减去15kcalE.1岁以内115kcal,以后每增加4岁减去25kcal34. 佝偻病初期长骨X线表现为 ( B )A.骨骺软骨明显增宽 B.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C.骨质普遍稀疏 D.无明显变化E.骨干弯曲35. 哪项不符合重度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 C )A.腹部皮下脂肪完全消失B.肌肉萎缩C.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30%D.表情呆滞,反应低下E.皮肤干皱,弹性消失36. 在营养不良的治疗中,哪项是错误的 ( C )A.注意去除病因B.改善喂养,调整饮食C.重度营养不良应早期及时供应足够的热能D.促进消化和代谢功能E.不应过快地改掉原有饮食A2型题:9. 3个月的健康小儿,体重6.5kg,每日需要多少8%的糖牛奶和水分( C )8%糖奶(ml) 另给水分(ml)A. 500 200B. 600 250C. 700 250D. 800 100E. 800 20010. 4个月人工喂养儿,平时多汗,易惊夜啼,突然双眼直视,反复四肢抽动数次,抽后神志清醒,体查颅骨有乒乓球感。最可能的诊断是:( E )A.佝偻病活动早期 B.婴儿低血糖症C.颅内感染 D.婴儿痉挛症E.婴儿手足搐搦症11. 一岁营养不良小儿,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脆,指甲少光泽,近几日出现眨眼、畏光。应给予的治疗首先是 ( D )A.供给高热量饮食 B.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C.普通胰岛素肌注 D.VitA制剂治疗E.静脉注射高价营养液12. 1岁患儿,重症营养不良,突然发生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应首先考虑 ( C )A.心力衰竭 B.低血钠症 C.低血糖症D.低血钙症 E.继发感染13. 4个月男婴,因夜惊多汗,烦躁2个月就诊,患儿生后母乳喂养,未加辅食,医生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对家长说明此患儿可能的致病原因。哪项是不正确的( E )A.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 B.食物中钙磷比例不适当C.日光照射不足 D.婴儿生长发育快E.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不足14. 9个月女婴,冬季出生,足月顺产,混合喂养,未加辅食,今晨突然面肌、眼角、口角抽动约半分钟,抽后一般好,不发热,不呕吐。查体:体重7kg,T37℃,会笑,前囟平坦,颈无抵抗,面神经征可疑阳性,余未见异常。首先想到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 ( D )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做腰穿B.败血症,做血培养C.癫痫,做脑电图D.低钙惊厥,查血钙E.低血糖,查血糖15. 11个月中度营养不良,家长自行给其喂服维生素D2万IU/d,1个月后患儿更加厌食,间有呕吐、倦怠,继而烦躁不安,烦渴、尿频,尿镜检:蛋白+,RBC3~8个/HP,管型0~1个/HP。可能的诊断是 ( C )A.肾性佝偻病 B.远端肾小管中毒C.维生素D中毒 D.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E.软骨营养不良16. 2岁小儿,仍以母乳为主,渐消瘦,多哭烦躁,身长80㎝,体重7.2kg,腹壁皮下脂肪0.1㎝,血Hb10g/dl,饮食疗法,开始的热卡量应是 ( B )A.20~30Kcal/kg/d B.40~60Kcal/kg/dC.70~90Kcal/kg/d D.100~120Kcal/kg/dE.120~140kcal/kg/d17. 女婴7个月,体重5.5ks,生后母乳喂养,量少,未加辅食,尚未出牙,不会爬。体检:神志清,精神可,稍苍白,腹部皮下脂肪0.3cm,肌肉松弛。可能的诊断是 ( C )A.正常儿童 B.轻度营养不良C.中度营养不良 D.重度营养不良E.佝偻病18. 2岁小儿,方颅、手镯及脚镯明显,下肢为“O”形腿,长骨X线片干骺端毛刷状及杯口样改变。下列那项措施最合适 ( B )A.预防量的维生素D口服 B.用治疗量维生素D口服C.给予大剂量钙剂口服 D.收住院进一步确诊E.估计不会再发展,可不必治疗19. 1岁男婴,因食欲差来门诊,母乳少,长期以米糊稀饭喂养,未添加其它辅食,诊为轻度营养不良。在下列临床表现中最先出现 ( D )A.皮下脂肪减少 B.身长低于正常C.肌张力低下 D.体重不增或减轻E.皮肤干燥20. 1岁半患儿多汗烦躁,前囟未闭,方颅,鸡胸,“()”形腿,血清钙、磷偏低,治疗主要 ( D )A.手术纠正骨骼畸形B.口服钙片1~3g/dC.口服维生素D 400IU/dD.口服维生素D 4000IU/d,持续1个月后改用预防量E.口服维生素D l0000IU/d,持续1个月后改用预防量21. 1岁,经常腹泻,母乳喂养未加辅食,体重7kg,身长70㎝,皮下脂肪厚度0.3㎝,情绪不稳定。其诊断最可能是 ( B )A.轻度营养不良 B.中度营养不良C.营养发育正常 D.佝偻病活动期E.中度脱水22. 11个月婴儿,夜惊、多汗,出牙4颗,方颅 ,前囟2㎝×2㎝,串珠肋,血钙2mmol/L(8mg/d1),钙磷乘积25,在门诊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正规治疗2个月,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此时摄腕骨X线片,可能出现哪种表现 ( C )A.X线正常 B.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消失C.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D.长骨短粗和弯曲,干骺端变宽呈喇叭状E.骨骺线检查正常,但可见弯曲畸形23. 小儿5个月,烦躁不安,多汗,后枕部脱发有“乒乓头”。诊断及治疗为 ( E )A.佝偻病初期,维生素D 0.5万—1万IU/dB.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 500—1 0001U/dC.佝偻病恢复期,维生素D400~8001U/dD.佝偻病初期,维生素D 1万-2万IU/dE.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 2000-4000IU/d24. 5个月小儿,人工喂养,体重4kg,腹部皮下脂肪0.3em,皮肤弹性差,肌肉明显松弛,两眼近角膜外侧缘有结膜于燥斑。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 B )A.中度营养不良伴维生素C缺乏B.中度营养不良伴维生素A缺乏C.轻度营养不良伴维生素C缺乏D.重度营养不良伴维生素D缺乏E.重度营养不良伴维生素A缺乏25. 7个月女婴,因3~4天来咳嗽人院,以往曾多次患“肺炎、肠炎”。查体:体重5.2kg,身长62㎝,心(—),肺有干罗音,肌肉松弛。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 ( B )A.皮下脂肪0.3㎝ B.皮下脂肪0.8㎝C.结膜毕脱氏斑 D.肌张力减低E.皮肤粘膜苍白26. 1岁婴儿,2个月前多汗、惊厥,出牙3颗就诊。查体前囟2㎝×2㎝,方颅、串珠肋,血钙2mmol/L(8mg/d1),钙磷乘积28,注射维生素D30万1U,口服钙剂治疗1个月后睡眠安静,出汗减少,出牙5颗。继续采用何种治疗方案最合理 ( E )A.继续使用钙剂 B.停用维生素D及钙剂C.再给l—2次维生素D:肌注并口服钙D.每日给维生素D 5 000IU口服,同时给钙E.每日给维生素D 400IU口服,同时给钙A3型题:㈠问题 7~9女孩4个月,冬季出生,足月顺产,单纯牛奶喂养,近半月来烦躁、多汗、夜间睡眠不好。7.门诊体检时特别应注意的体征是( B )A.前囟张力 B.颅骨软化C.方颅 D.头围E.鸡胸8.为明确诊断应作的实验室检查( A )A.拍颅骨X片 B.血糖C.腕骨X片 D.骨扫描E.脑电图9.指导患儿用VitD治疗方案是( C )A.400IU/d,持续1个月 B.1000IU/d,持续1个月C. 3000IU/d,持续2-4周 D. 10万IU/d,持续1周E. 30万IU/d,持续1周㈡问题 10~11患儿女,4个月,因惊厥5分钟来院就诊,患儿牛乳喂养,未添加辅食。1日来好哭闹,流涕,无发热、咳嗽、吐泻。查体:T37.8℃,双眼凝视,面肌颤动,面色发绀,四肢抖动,双肺有痰鸣,心腹(—),前囟平软2㎝×2㎝,脑膜刺激征(—),枕部有乒乓球感。10.患儿的初步诊断是( C )A.高热惊厥 B.癫痫C.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D.化脓性脑膜炎E.颅内出血11.首选的急救措施为( B )A.肌注维生素D330万1UB.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C.肌注苯巴比妥D.青霉素静脉点滴E.20%甘霹醇静注㈢问题 12~14患儿男,10天,为足月顺产儿,母乳喂养,家长为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来医院咨询。12. 医生的下列指导那项不恰当( B )A.坚持母乳喂养B.1个月开始添加蛋黄、鱼泥等C.坚持日光浴D.2周开始添加鱼肝油E.适时补充钙剂13. 小儿有以下哪些表现应考虑有佝偻病的早期表现 ( D )A.有郝氏沟及肋骨外翻 B.有方颅或乒乓头C.精神萎靡 D.睡眠不实,多汗,易惊E.抽搐或手足搐搦14. 为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医生应指导家长( B )A.生后4周起口服维生素D800IU/dB.生后2周起口服维生素D400IU/dC.生后3个月起口服维生素D0.5万~1万IU/dD.生后4个月起口服维生素D1万~2万IU/dE.生后1个月起肌注维生素D330万IU/次,每2~4周1次,共3次㈣问题 15~171岁6个月男婴,因间断咳嗽1周就诊,每日呕吐1-2次胃内容物。患儿是第一胎足月顺产儿,生后母乳喂养至今,未添加辅食。平时易患“肺炎、肠炎”。查体:精神萎靡,营养差,体重5.9kg,身长75cm,前囟已闭,心肺(—),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消失,四肢肌张力低下,活动尚可,神志尚清。15.此患儿可诊断( C )A.营养不良轻度 B.营养不良中度C.营养不良重度 D.营养不良中度伴重度脱水E.营养不良轻度伴重度脱水16. 此患儿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B )A.糖代谢失常,发生低血糖 B.脂肪代谢失常,出现高胆固醇血症C.伴发维生素A缺乏症 D.免疫功能低下E.肾浓缩功能降低17.患儿下列起始治疗措施有哪项不妥当 ( A )A.10%葡萄糖每日100ml/kg供给 B.开始供给热量每日167~250kJ/kgC.口服胃蛋白酶、胰酶以助消化 D.口服各种维生素E.用苯丙酸诺龙促进同化作用㈤问题 18~19患儿,2岁,自幼单纯母乳喂养,经常腹泻,体重6kg,身长75㎝,头围47㎝,精神较萎靡,腹壁皮下脂肪消失18. 患儿最初的治疗方案是( E )A.高热量饮食 B.高蛋白饮食C.继续母乳喂养 D.静脉输入高张葡萄糖补充热量E.开始供给低热量和营养物质,而后逐渐增加19. 此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E )A.低钙惊厥 B.高渗性脱水C.心力衰竭 D.肾小管酸中毒E.胃肠功能紊乱㈥问题 20~221岁6个月男婴,腹泻1个月,每日3~5次,时稀时稠。其为足月儿,生后奶粉加牛奶喂养,未加辅食。查体:神情,表情呆滞,体重5kg,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皮肤弹性差,泪少,心率120次/分,肺(—),腹软,腹壁脂肪消失。20.入院诊断考虑( D )A.轻度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重度脱水B.中度营养不良,慢性腹泻,中度脱水C.重度营养不良,慢性腹泻,轻度脱水D.重度营养不良,迁延性腹泻,中度脱水E.中度营养不良,迁延性腹泻,重度脱水21.治疗方案中哪项不妥( D )A.补液总量比一般少1/3,速度宜稍慢B.尽可能给高蛋白、高热量、易吸收、消化的食物C.注意预防自发性低血糖D.立即给足够的热量,每日120—150kcal/kgE.扩容后应注意补钾,给钾约l周22. 患儿住院过程中,晨起突然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浅表,多汗,首先应采取哪项紧急措施( E )A.静脉注射洛贝林 B.静脉注射毛花甙丙C.静脉注射氨茶碱 D.静脉注射甘露醇E.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㈦问题 23~241岁患儿,生后牛奶喂养,未加辅食,晒太阳少,平日易腹泻。体检:发育营养中等,无特殊外貌,有肋骨串珠及郝氏沟,轻度鸡胸,化验血钙2.0mmol/L,血磷1.0mmol/L,碱性磷酸酶高。23.该患儿最可能出现的检查异常为 ( E )A.X线片长骨短粗和弯曲D.甲状旁腺素下降C.智商明显下降D.尿磷排出明显减少E.25(OH)D3下降24.该患儿诊断及治疗为 ( B )A.佝偻病后遗症期,不需治疗B.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330万IU,肌注。C.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360万IU/次,每2~4周1次,用2次D.甲状腺功能低下,补充甲状腺素E.软骨营养不良,无特效治A4型题:⑴问题 5~810个月小儿,双胎之一,因间断腹泻、食欲不佳,体重不增就诊。查体:欠活泼,体重7kg,身长74㎝,腹部皮下脂肪0.4㎝,两眼近角膜外侧缘有结膜干燥斑。5. 该患儿应诊断为 ( B )A.正常儿 B.轻度营养不良E. 克汀病6. 关于该患儿的药物治疗,下列那项不必要( C )A.胃蛋白酶、胰酶 B.各种维生素C.抗生素 D.苯丙酸诺龙E.胰岛素、葡萄糖疗法7. 次日晨患儿突然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脉搏减慢,呼吸暂停。该患儿最可能为( D )A.低钠血症 B.低钙血症C.感染性休克 D.自发性低血糖E.低镁血症8. 该患儿合并有( A )A.维生素A缺乏 B.维生素B缺乏C.维生素C缺乏 D.维生素D缺乏E.维生素E缺乏⑵问题 9~12小儿,5个月。在家突发惊厥2-3次,每次发作约1min,无发热,抽搐后神志清,一般情况好,智力发育正常,体检两侧头颅有乒乓球感。9.引起惊厥最可能的原因是( D )A.低血糖 B.婴儿痉挛症C.低镁血症 D.低钙血症E.克汀病10.治疗应首选下( A )A.静注葡萄糖钙 B.口服钙粉C.抗癫痫药物 D.维生素D肌注E.静滴葡萄糖11.惊厥控制后应如何继续治疗( B )A.增加营养 B.维生素D治疗C.补充甲状腺素 D.补充维生素B1E.继续抗癫痫药12.如在门诊突发惊厥,首先采用的治疗方法 ( B )A.用钙剂 B.注射地西泮(安定)C.用维生素D D.抗癫痫药E.补充维生素B1⑶问题 13~16患儿,6个月。早产儿,出生体重2200g,母乳喂养,现体重8kg,家长发现孩子多汗、夜惊,体检患儿前囟大、方头、肋串珠。13.最可能的诊断是 ( D )A.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B.软骨发育不良C.维生素A缺乏 D.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E.营养不良14. 最可能的病因是( B )A.日照不足 B.生长过速C.慢性腹泻 D.药物影响E.母乳喂养15. 最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是( E )A.碱性磷酸酶升高 B.血钙、血磷下降C.甲状旁腺素升高 D.促甲状腺素下降16. 如维生素D应用剂量过大,怀疑维生素D中毒,以下那项是错误的 ( C )A.有维生素D过量的病史 B.早期血钙>3mmol/LC.早期血钙<3mmol/L D.可出现氮质血症E.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钙化带增宽致密⑷问题 17~20一母亲来儿科保健门诊咨询,诉其子年龄5个月,体重6kg。17..该婴儿最合理的喂养方法是:( C )A.单纯母乳喂养B.牛奶+面糊C.母乳+米糊、稀粥、蛋黄、菜泥、鱼泥D.母乳+豆浆、烂面条E.牛奶+鸡蛋、碎菜和粥18.该儿每天食入的奶量应按:( B )A.年龄计算B.实际体重及所需能量计算C.胃容量计算D.所需能量计算E.标准体重及所需的水分计算19.该儿若系人工喂养,每天营养需要正确的是:( A )A.每天总能量2761.44kJB.每天给5%糖牛奶660mlC.每天给总液量660mlD.每天加一个鸡蛋E.每天加肉末少许,甜饼干3块,豆浆lOOml20. 该小儿每天每公斤供给能量和水分的标准为( A )A.460.24kJ,150mlB.502.08kJ, 150mlC.334.72kJ, 100mlD.376.56kJ, 125mlE.418.4kJ, 90mlB型题:⑴问题 13~15A.占总能量的50%—60%B.占总能量的25%—30%C.占总能量的7%—8%D.占总能量的10%E.占总能量的5%13.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 ( B )14.婴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 ( A )15.婴儿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C )⑵问题 16~18A.3个月以内B.3~6个月C.6个月以上D.8~9个月以上E.12个月16. 颅骨软化多见于 ( B )17. 方颅多见于 ( D )18. 胸廓畸形多见于 ( E )⑶问题 19~22A.血清钙正常,血磷偏低,碱性磷酸酶增高B.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C.血清钙磷趋向正常,长骨钙化带重新出现D.血清钙降低,血磷升高,有“O”型腿E.血清钙、磷降低,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19. 佝偻病初期 ( A )20. 佝偻病激期 ( E )21. 佝偻病恢复期 ( C )22. 佝偻病后遗症期 ( B )⑷问题 23~26A.轻度营养不良B.中度营养不良C.重度营养不良D.恶性营养不良E.正常儿23. 1岁女婴,体重5kg,身高71cm,极度消瘦,神情呆滞,肌张力低下 ( C )24. 6个月男婴,体重7kg,身高68cm,皮肤红润,腹壁皮下脂肪lcm,肌张力正常 ( E )25. 8个月女婴,体重6kg,身高69cm,活泼,皮肤红润,腹壁皮下脂肪0.8cm,肌张力正常 ( A )26. 2岁6个月男婴,体重8.5kg,身高80cm,明显消瘦,喜哭吵,皮肤苍白,腹壁皮下脂肪0.3cm ( B )⑸问题 27~29A.每日热量可自120kcal/kg开始,蛋白质3g/kg开始B.每日热量可自150kcal/kg开始,蛋白质自3.5~4.5g/kg开始C.每日热量可自60kcal/kg开始,蛋白质2g/kg开始D.每日热量可自40kcal/kg开始,蛋白质根据耐受性由少到多E.每日热量可自100~120kcal/kg开始,蛋白质自3.5~4.5g/kg开始27.1岁男儿,近半年来食欲差,好哭。查体:神清,精神略差,体重6.5kg,心肺(—),腹部皮下脂肪0.3cm,治疗此患儿时热量及蛋白质的补充应选 ( C )28.患儿男,1岁6个月,生后米糊喂养,未加辅食,因腹泻20余天来院就诊。查体:神清,精神萎靡老人貌,体重4.5kg,心肺(—),腹软,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多皱褶,此患儿热量及蛋白质补充应选用 ( D )29.患儿女,7个月,因易哭而来院就诊。查体:神清,精神尚可,体重6kg,心肺(—),腹软,腹壁皮下脂肪厚0.5cm,四肢活动好,此患儿热量及蛋白质补充应选用 ( A )⑹问题 30~32A.血清钙正常,血清磷降低B.血钙、血磷均低C.血钙正常,血磷升高D.血钙降低,血磷升高E.血钙降低,血磷正常30. 患儿女,4个月,足月顺产,未加辅食,因1天突然面肌抽动3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来院。查体:体温37.4℃,神清,精神好,前囟平,心肺(—),布氏征(—),巴氏征(—)。化验检查结果是 ( D )31. 患儿男,5个月,母乳喂养,未加辅食,因烦躁、夜惊、多汗就诊,查体神清、反应可,前囟2.5㎝× 2.5㎝,可见枕秃,心肺(—),腹膨软,肌力肌张力正常,化验检查结果是 ( A )32.患儿男,11个月,母乳喂养,未加辅食,很少晒太阳,平常易腹泻,查体:发育中等,有方颅和轻度鸡胸及肋骨串珠,心肺(—),腹膨、软,四肢肌肉松弛。化验检查结果是( B )

采访对象:方鹤松
方鹤松,1929年8月10日出生,江苏溧阳人。曾任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传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本科学历。1956年9月分配到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现北京友谊医院),曾任儿科副主任。1963年到首都医科大学任教20年。1983年调入首都儿科研究所。1997年2月退休。曾先后从事危重病与微循环、小儿腹泻病、微生态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曾任卫生部腹泻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全国科技大会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建国40周年百项优秀科技贡献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采访组: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成长经历,您为什么会选择学医?
方鹤松:1929年8月10日我出生在江苏省溧阳市,那里是新四军的根据地。在战争年代,学校经常停课,学生们只能辗转于各学校,我在江苏省溧阳中学毕业前,已经更换了5所学校。
我在溧阳中学读书时,有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一位是我的班主任,他经常说“乱世读书治世用,别看现在国家动乱,将来还是需要人才的”,他劝勉我们好好读书,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另一位是生物老师,他说自己的理想是学医,做一名像华佗、扁鹊、李时珍那样医术高超、救人无数的医生,或者像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一样,发现青霉素,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虽然理想没有实现,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医,改变我们国家尤其是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老师的话让我深有感触,旧社会生活卫生水平低下,老百姓饮食营养不足,容易得肺痨,就是肺结核,这个病当时是不治之症,也没有人懂得如何预防,不少孩子因为生病而夭折。就是从那时起,我立志学医,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就成为了我的人生格言。
老师告诉我,“想要学医,各门功课都要优异,几万人才录取几十名学生,很难”,为了离理想更近一步,我更加刻苦学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结束后,我同时收到了北京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选择了首都北京,在北京医学院学习了5年,我想做一名外科医生,就选择了外科专业。在生产实习3个月的时候,接到学校通知,北京儿童医院开院,需要从我们班抽调40名同学去儿科,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就带头去了北京儿童医院。
从外科转到儿科,一开始我很不习惯,但随着接触的孩子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顺手,我逐渐喜欢上了儿科。1956年实习结束,我分配到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工作。
年轻时的方鹤松
采访组:您参与的一项研究曾获得国家级奖项,您能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吗?
方鹤松:上世纪50年代初,建国初期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传染病猖厥流行,在儿科领域,中毒型痢疾是第一致死的疾病,死亡率高达20%-30%。看到这些病死的孩子,家长痛心疾首,我也跟着一起伤心落泪,只恨自己水平太低,不能救活这些孩子。后来,北京市委卫生体育部部长崔月犁同志到医院调研,让我们想办法攻克这个难题。
儿科主任祝寿河接到任务后,在科室里组建了科研团队,开展对小儿中毒型痢疾的研究,我有幸成为祝寿河主任的第一助手。我们对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引起死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不断的惊厥抽搐,二是呼吸衰竭,三是循环衰竭。我们还发现,这些孩子都是在发病24小时内死亡,只要过了24小时就有可能生还。
怎样守住这三关,让孩子扛过24小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联想到了北极熊。北极熊每年都要冬眠半年,不吃不喝只是睡觉,这期间它的呼吸、心率会下降,新陈代谢水平也下降到最低点。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孩子“冬眠”,降低耗氧量,维持他的生命?祝寿河主任想到了外科手术时使用的低温麻醉方法,低温麻醉就是在全身麻醉下,用物理方法降低患者的体温,以此降低机体基础代谢、减少耗氧量、保护机体或器官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我们请来麻醉科医生指导,为两名病情最危重的中毒型痢疾患儿进行“人工冬眠”,给他们注射“冬眠药”,等孩子入睡后,在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大动脉血管处放上冰袋,体温降到35℃,孩子睡着了,脸上还红扑扑的,24小时后,孩子醒过来了,病情也转危为安。两例危重型患儿的治疗取得了成功,我主要负责“冬眠药”的剂量以及实施方法的研究。
我们就将“人工冬眠疗法”在一次儿科学术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引起了各家医院的关注。1958年,由北京友谊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儿童医院、东单三条儿童医院成立一个中毒型痢疾研究小组,把我临时调到了中毒型痢疾患儿最多的北京儿童医院。同年,协作组使用“人工冬眠疗法”共治疗了80例中毒型痢疾患儿,病死率由22.3%下降到4.2%,文章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全国各地争相学习,救活了好多患儿。
“人工冬眠疗法”能救活很多孩子,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操作比较复杂,要有专人看护。为了找到更简单快捷的方法,友谊医院儿科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病理生理研究室,观察人体微循环障碍的情况,通过对中毒型痢疾、暴发型流脑、感染性休克、休克型大叶肺炎等危重病的研究,发现了微循环障碍的变化规律。于是,我们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请他们帮忙寻找一种能够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药物研究所的同志从青海省唐古拉山找到一种中草药——唐古特山莨菪,从中提取出一种叫“山莨菪碱”的成分(简称“654”),对改善微循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新药氢溴酸山莨菪碱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我们将研究成果向崔月犁同志汇报,他很高兴,让我们尽快在临床上观察使用。1965年4月,我们开始运用“山莨菪碱”治疗中毒型痢疾和暴发型流脑,随后,采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山莨菪碱(简称“654-2”)为主,配合其他一些方法的综合疗法治疗暴发型流脑、感染性休克、休克性肺炎等危重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中毒型痢疾病死率进一步下降到1%以下,暴发型流脑病死率由60%下降到8.97%。“山莨菪碱治疗急性微循环障碍性疾病”也因此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新药氢溴酸山莨菪碱(包括天然品654及合成品654-2)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采访组:您是小儿腹泻病的学科带头人,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这项研究的?
方鹤松:中毒型痢疾和暴发型流脑两种危重病基本控制住了,我开始考虑下一个研究课题。1978年我查阅国外文献时发现,第三世界5岁以下小儿每年有500万人因腹泻病而死亡,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把腹泻病作为儿科第一项研究课题,但是研究资料里没有中国的资料。
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对小儿腹泻病的研究。我对北京友谊医院小儿科20年来收治的小儿腹泻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小儿腹泻病在咱们国家有两个流行高峰,一个高峰是发生在6-8月,是夏天,我们称为夏季腹泻,发病原因主要是痢疾杆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另一个高峰发生在10-12月,是秋冬季节,但长期以来病源不明。我在国外文献中看到,澳大利亚学者Bishop1973年发现秋冬季节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于是我查阅了所有轮状病毒相关材料,撰写了一篇“婴儿腹泻新病原——轮状病毒”的综述,发表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同时联合北京友谊医院病毒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室、东单三条儿童医院,采用免疫电镜和双份血清法对轮状病毒进行研究,结果证明我国秋冬季节的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达到83.7%。1981年,在国内率先报道“中国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由此带动了全国病毒性腹泻的研究。
1983年,首都儿科研究所成立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市卫生局把我调到首都儿科研究所任副所长。我继续开展小儿腹泻病的研究,1985年到1988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我牵头开展了中国七省一市(福建省、广东省、云南省、四川省、山西省、陕西省、湖北省、北京市)小儿腹泻病的防治研究,通过11万人次的大面积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查清了我们国家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情况。
在我国,每个孩子每年要得2±0.03次腹泻病,发病次数低于第三世界国家,但高于美国、日本第一世界国家。同时也发现了小儿腹泻病和气候的关系以及性别特点,秋季腹泻多为轮状病毒引起,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且患病男孩多于女孩。更重要的是我们查清了引起小儿腹泻的危险因素,制定出了小儿腹泻病的预防方法,并在7省示范县进行一年临床试验,使小儿腹泻病发病率下降了51.7%。
我们还对7省1市的293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了细菌、病毒和寄生原虫等病原学检查,基本查清了我国小儿腹泻的病原,包括轮状病毒、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接下来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成为临床医生选择用药的重要依据。
我们通过对北京市城郊五家医院的儿科病房进行全年监测,摸清了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和传播途径,研究出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提出了控制交叉感染的对策。
当时北京市一家妇幼保健院收治了一名鼠伤寒患儿,有发热、呕吐和腹泻的症状,由于院感工作不到位,出现同病房患者交叉感染的情况。我们在病房的门把手、床边、床沿、柜子等各个地方采取样本,查看污染情况,发现病房的环境污染达到40%以上。后来我们采用过氧乙酸烟熏消毒方法,连续几次后,环境污染降到10%以下,病人交叉感染的问题就解决了。
1989年9月,北京市卫生局主持召开“七省一市研究成果”鉴定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卫生部代表出席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小儿腹泻病的控制有深远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说:“这是世界上小儿腹泻研究的最大样本,对全世界小儿腹泻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对这一研究成果都给予了报道。
2004年,方鹤松主持中国腹泻病高峰会
我作为小儿腹泻病的学科带头人,主持了第三届、第四届全国腹泻病学术大会,卫生部成立国家腹泻病专家委员会后,我被聘请为顾问委员,并将小儿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编辑工作交给了中华儿科学会消化学组和首都儿科研究所。1992年4月,由我起草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经有关医学院校及医疗保健、妇幼、防疫机构从事腹泻病临床及预防控制方面的专家修订后正式颁布,在全国推广执行。我认为沿用多年的腹泻病旧的治疗方法,比如禁食、过多应用静脉输液及滥用抗生素,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应当废弃,建议建立新疗法,包括继续饮食、大力推广口服补液及纠正滥用抗生素。根据七省一市小儿腹泻病原监测结果,我提出两点,一是约占70%的水样便腹泻是由病毒或产毒素细菌引起不需要应用抗生素;二是只有约30%的脓血便腹泻是由侵袭性细菌引起才需要应用抗生素,这就为腹泻病应用抗生素提出了一个准则。
“厌氧菌对小儿腹泻发病激励及治疗作用的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我开始研究小儿腹泻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我们体内的益生菌群,95%是双歧杆菌,1%是乳酸杆菌,3%是其他厌氧菌,剩下的1%是由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组成的需氧菌,它们组成一个微生态。我们发现健康儿童的粪便中,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比例是1000∶1,腹泻儿童的比例是1∶1,厌氧菌减少了1000倍,这就说明肠道里的微生态严重紊乱了,紊乱以后是可以引起腹泻病的。所以,我们使用双歧杆菌治疗腹泻病,效果还不错。这个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为微生态制剂在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国内小儿腹泻病首创了微生态疗法,这项研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方鹤松在出诊
采访组:您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工作后,创建了传染科,为什么要建立传染科?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方鹤松:1983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开院,我受上级安排,从北京友谊医院调入首都儿科研究所。上级领导安排我离开临床担任副所长,一心做行政管理工作。但我最主要的任务是做科研、做临床,完全离开临床我不干,我不做领导都行。最终,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做科研、做临床,三分之二的时间做行政。
我在友谊医院的研究方向是中毒型痢疾、脑炎等传染病,首儿所有单独的病房,却没有做传染病医生。在传染科创建时期,确实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的原则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科室开诊后,腹泻、腮腺炎、脑炎等带有一定传染性疾病患儿都住进我们病房了。那段时间,我带领科里的年轻医生出诊、查房、做科研、拿课题,困难一点点被克服,科室也越来越壮大。我退休后,传染科改为感染消化科,后来又分成了消化内科和感染科。
采访组:您主张中西医结合,这是为什么?
方鹤松:上世纪70年代,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发现当时我国医药市场里全是进口药,中成药很少,而且我们买进来的中药比卖出去的中药花费更多,因为卖出去的是中药饮片或草药,到了国外开发出一个新产品,再高价卖给中国。所以崔部长提出要加快中医的研究。
1974年,北京市卫生局组织开办了面向临床主任的北京市第六期西学中班,班长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张金哲院士,胡亚美院士和江载芳教授是我的同学。
学中医前,我只会用中成药,但是中成药不能加减,不灵活。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可以灵活使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施治。老师告诉我们,“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要好好学,但是不能满足于此,要把自己的经验加进去,让方子更精炼”。我遵照老师的话,不断总结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常用的中药方剂。比如治疗感冒的“利咽化扁治感汤”,治疗咳嗽的“清肺止咳汤”“治喘汤”,治疗肚子疼、消化不良的“增食安腹汤”“化积增食汤”,有的孩子烂嘴巴、口疮长得很厉害,用了“口炎汤”五天左右就好了,这些方剂临床效果很明显。
我们还对“增食安腹汤”进行了临床试验,发现治疗小儿厌食症后的肚子疼效果很好。后来开发成口服液“神曲消食口服液”,用来治疗儿童消化不良、厌食等,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和欢迎。
1988年,获得“坚持中西医结合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中医有成套的理论依据,有很好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去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治病救人,无问西中。我认为只要能更好更快地解决患者的痛苦,就应当利用。所以我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198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还为我颁发了“坚持中西医结合30年贡献奖”。
采访组:您是什么时候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方鹤松:在北京医学院上学时,前两年学习被称为预科班,上课地点就在北大红楼,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医学专业知识,也培养了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怀。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上学完全靠国家助学金。1955年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接受党的教育,要听党的召唤,再加上医生工作的特殊性,我养成了随时出发的习惯。家里有一个旅行包,里面装着洗漱用具和换洗衣物,一有号召,不用收拾,提起背包就能出发。
1973年-1974年,我参加了延安市中医医院(现为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巡回医疗队,用“654疗法”治好了很多中毒型痢疾的病人。有一次到农村卫生院,刚进院门就听到大家喊,“方大夫来啦!方大夫来啦!”我一看是孕妇难产,助产师没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虽然是儿科医生,但是上学时也学过妇产科的基本知识,知道这是臀位产,就上去帮忙,帮助她把孩子平安生下来了。孩子奶奶高兴极了,拿出一筐鸡蛋送我,我不收,她就天天送。
1984年,延安市中医医院邀请我给医务人员讲课、指导工作。我就和王文博医生、卢兢医生一起去了延安。当地百姓听说方队长回来了,都来到医院,一天里我接诊了120个病人,药房的中草药都卖光了。
我是党员,又是医院骨干,国家培养了我,我必须为党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每次有巡回医疗下基层的任务,我都积极报名参加。
方鹤松与“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合影
采访组:您对年轻医生有什么期盼和叮嘱?
方鹤松:对年轻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满足于医疗工作,要踏踏实实做科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远见卓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医者,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山君兰综合门诊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