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脊髓是什么病跟肾有什么关系?

肾主骨与生髓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称齿为骨之余。既然牙齿与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于牙齿松动等病证,临床上亦常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肾主骨这一理论,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证实。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方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
距离2023医师笔试考试天免费试听
免费直播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高频考点报考指南模拟试卷复习经验立即领取
文章目录肾主骨,肾与骨的关系肾主骨,壮骨必得先补肾一、肾主生髓长骨中医学认为,骨并非独立存在的,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上,它都属于肾功能的范畴。中医理论明确提出“肾藏精主骨髓”,《素问·宣明五气篇》也说“肾主骨”,说明骨的强弱与肾之精气的盛衰有着极大的联系。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便会强健有力,骨质坚韧,活动自如;肾精亏虚,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便会痿弱无力.影响骨骼发育。现代研究表明,肾在体内,很难直接观察,而骨为。肾之外合,位置比较浅显,易于观察和感知,所以在临床上,骨的症状成为判断肾脏症状的客观标志。一般而言,可以通过观察骨的形态、感觉、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肾的健康与否。如果表现出骨酸、骨疹、骨痛等症状,则说明肾精不足。同时中医也有“齿为骨之余”的说法,说明牙齿酸痛、松动、脱落等均为肾虚的表征,也从侧面证明骨与肾的关系。因此,中医在治疗骨骼疾病的时候,多从肾主骨出发,采用补肾壮骨的中药材,如牛膝、续断、狗脊、补骨脂、骨碎补、胡桃肉等进行治疗。二、久立伤骨.损于肾中医理论中,一直都有“久立伤骨”的论断,认为长时间站立必然会加重骨骼负担,导致骨损伤。而在日常生活中,站立过久确实会感觉到腰酸背痛、腿软足麻、足背水肿等,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也是腰肌劳损、骨骼变形、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由此可见,久立伤骨所言非虚。现代研究同样表明,人在站立时需要腰部和下肢力量的支撑,这些部位的骨骼、肌肉、韧带等持续受力、紧张,非常容易形成劳损,久而久之就会引起骨骼、肌肉、筋膜病变?肾精为骨的物质基础,骨骼在受力、运动时对肾精的需求量会增加,所以骨骼持续受力相应地对肾精的耗损量也有所增加。骨骼使用时间越久,承担的负荷越重,肾精的消耗也越大。故持久站立及负重等行为会伤肾。当今社会,从事“站立”职业的人为数不少,如教师、售货员、空姐、服务员、理发师等都是“久站一族”,也是“久立伤骨伤肾”的受害者。虽然由于职业限制,“久站”不可避免,但只要在工作中多加防护.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还是可以将“久立”的危害降到最低点,如可根据条件,经常变换姿势,不要一种姿势保持过久。可能的话,最好站立1~2小时后休息几分钟;或站立I~2小时后,换其他体位工作一段时间.使身体得到放松和休息。如果由于条件所限,必须保持站立体位,也可通过轮换双脚承受身体重心的方法进行休息,或每隔的紧张。在鞋子选择方面,应穿矮跟或中跟鞋,以减轻腰背脊椎的压力。鞋宜稍肥一些,鞋底不宜过硬,以减轻脚部疲劳和不适感。日常饮食中可多吃一些补肾健骨的食物,如核桃、栗子、骨头汤等。如果久站后自觉腰背酸痛、脚膝酸软,也可适当服用青娥丸、六味地黄丸等补肾药物。肾主骨生髓是什么意思因肾藏精,精能生髓,骨靠髓养,肾主骨因。肾精充足,髓源充沛,发育健壮,坚固有力。反之髓空,软弱无力,发育不良,囟门迟闭。牙为骨余,肾精充养,肾精旺盛,齿固坚强。年老体衰,。肾气退缩,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脑为髓海,脑髓相通,肾精充足,脑髓满盈。身强力壮,耳目聪明,记忆力强,思维析清。发为血余,根源在肾,气血旺盛,发能光泽。因精与血,转化资生,肾旺发密,肾衰脱顶。因肾主藏精,而精能生髓,髓居骨中,骨赖髓以充养,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肾生骨髓”《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肾)其充在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曰:“肾主身之骨髓。”若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反之,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去濡养则出现骨髓空虚,骨骼脆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足,小儿囟门迟闭,骨软弱无力等。若肾为邪气所伤,以致肾精不足而骨髓空虚,则出现腰膝酸软,甚至腿痿难行。所以《素问·痿论篇》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萎。”肾主骨,齿与骨同出一源,故牙齿也由肾中精气所充养,《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故有“牙为骨之余”之说。肾精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三者皆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故《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脑为奇恒之腑,”位于颅内,其功能主司人的精神活动。肾中精气充盈,脑髓充实,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思维清晰,记忆力强,听视敏捷,精力充沛。反之,肾中精气不足,髓海失养则精神委靡,思维迟钝,记忆力差,视听衰退。故《灵枢·海论》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实际上也是指肾中精气主骨生髓生理功能的体现。精与血相互资生,精髓又能化生为血,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则来源于血,故曰:“发为血之余。”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其生机则根于肾气,故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是肾精盛衰的反映,是肾的外候,故曰:“其华在发。”青壮年肾精充足,头发茂密,黑而光泽;老年肾气衰弱,头发变白脱落。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八八则齿发去。”说明肾气关乎人的生长盛衰与齿发的关系。
2014-05-12 17:02:41
浏览次数:
1. 什么是感染性疾病?儿童为什么易患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各类感染因子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多种多样,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多疾病对儿童的危害性很大。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以下几大类: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及朊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感染性疾病每年可导致1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死亡。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过去认为与感染无关的一些疾病,比如某些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溃疡病等,实际上与感染有密切关联。儿童因为免疫功能还不成熟,机体的抵抗力不足,比如小儿体内的抗体比成人少、杀灭病原体的淋巴细胞不足、小儿的皮肤粘膜容易破损等,而且儿童时期身体正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与稳定,所以儿童与成人比较,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2. 感染性疾病有什么特点?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项:⑴
感染性疾病有可传播性。许多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定的可传播性或称为传染性,即具有感染性的病原体可由受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有不少病原体可以直接由病人传播给周围人群;也有不少需要中间环节,即所谓的中间宿主,比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需要经过蚊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⑵
感染性疾病有流行性。一些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可以是零散地发病,但也可以连续传播,,形成疾病的流行。若短时间内集中发生较多的病例,我们称之为此种疾病的爆发。有些传染病流行范围超过国界,甚至更广泛,我们称之为大流行。⑶
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其共同特点:①感染性疾病都有潜伏期,其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可以是数小时或数日,时间长的可达数年甚至几十年。潜伏期内一般无症状,但从潜伏期的后期开始具有传染性,即患儿此时经不同途径从体内排出感染因子,能传染给其他人了。②多数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定的前驱期,这是指从潜伏期末到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这一段时期,通常为1~3天。在此期内患儿常有发烧、头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③传染性疾病有明显的发病期,此时疾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逐渐出现,有轻到重发展,然后逐渐缓解。有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情况有其特点,比如患儿可以使持续高烧、体温在一天内明显波动或间隔一天发热一天等等;或出现特异性的皮疹,这些对诊断都有很大帮助。④感染性疾病到了恢复期,其症状体征逐渐消失,身体逐渐康复;但也不是所有感染性疾病在恢复期都平安无事,比如伤寒在恢复期容易出现肠穿孔。还有一些感染性疾病在恢复期之后进入后遗症期,比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有可能有神经系统受损的后遗症出现。⑷
感染性疾病具有能进行实验室诊断的特点。感染性疾病一般均可通过实验室的检查而确定诊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另外有一些病原体,比如线虫、蠕虫等肉眼可见,这时不需要经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⑸
许多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许多乃至大多数这类疾病的预防方法。目前人类对不少传染病已有疫苗预防其被传染,对其他一些尚无疫苗的疾病,通过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也可防止其流行,这些对减少、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3.我的孩子总是得各种感染性疾病,我到底该怎么办?反复感染即指反复经常性感染。导致反复感染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非免疫因素(如皮肤黏膜屏障损伤)和免疫性原因。反复感染的孩子,建议家长及早就医,对所患感染性疾病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体、由于易患因素,如果是某一特定部位的反复感染,建议尽早专科就诊,除外局部因素。各种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功能异常是造成儿童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白细胞活性功能缺陷、胸腺衍生的免疫活性细胞病变、炎症反应受损、补体功能不足和调理素不足、丙种球蛋白缺乏等,建议尽早专科医生就诊,进行必要的咨询与筛查,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避免反复感染。4.什么是人畜共患病?会传染吗?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一种传统的提法,是指人类与其饲养的畜禽之间存在共患疾病,人类与与野生脊椎动物之间也存在不少共患疾病,后者甚至在猛恶程度上甚于前者。于是,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人畜共患病”这一概念扩大为“人兽共患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而“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医学界已不再使用。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分类方式,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可以从其病原、宿主,流行病学或病原的生活史等角度而有多种分类法。已经查明: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疾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两大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畜禽共患疾病之中,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禽流行性感冒等。人类可以通过接触动物的唾液、粪溺、皮毛等传染人畜共患病。1)通过唾液传播。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2)通过粪溺传播。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3)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4)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5. 小儿患了幼儿急疹怎么办?幼儿急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或7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婴幼儿期常见,主要特点为小儿发热3~4天,然后发热消退,继而出现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面部与躯干,可持续3~4天。这经常是婴儿第一次发热,家长很着急与紧张,往往不知所措。其实,一般的幼儿急疹不需特殊的治疗,在医生诊断之后,按医生的嘱托服药。家长应在家中细心护理患儿。患儿高烧时要注意适当多喂水,酌情给与退烧药;并可给小儿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同时注意环境温度不宜过高,给患儿穿的衣服要宽松舒适,以便身体热量的散发。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患儿高烧时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所以当体温迅速升高时,要及时服用退热药,并可同时采用酒精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另外,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家长应带患儿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合并症或危重的病情发生。6. 水痘与带状疱疹有什么关系吗?水痘与带状疱疹这两个病有密切的关系。从病原体方面来讲,引起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从发病机制方面来讲,儿童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引起水痘,病情恢复后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身体的脊髓后根神经结等处;在此之后的岁月里如遇寒冷、药物、创伤、严重疾病或放射线等因素的刺激,病毒有可能被激活,从而出现带状疱疹。所以,这两个病是同一个病原体引起的,事相互关联的两个病。7. 为什么要按要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因为脊髓灰质炎糖丸是一种疫苗,是专门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这个病的疫苗。我们都知道,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个病多发生于儿童阶段,可以引起肢体的瘫痪,所以又常被称作小儿麻痹。这个病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毒多是经过从粪便到口腔的途径、也可经密切接触或呼吸道的途径,从本病病人或已经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但没有发病的人,传染给对这个病没有免疫力的人。另外,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病毒侵入及损坏脊髓及脑干等神经系统灰质细胞,引起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以导致残疾或危害生命的、发展迅速疾病;即一旦患病,病情有可能很严重,并可能导致瘫痪残疾的情形出现。很值得庆幸的是,科研工作者研制出了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这是一种口服的、减毒的活疫苗,非常有效。我国多年来坚持实施的计划免疫中,口服这种疫苗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已取得了很大成就,极大限度地预防了本病的发生。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按要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一项对儿童、对社会及国家负责的重要举措。家长应在防疫保健部门的管理下,积极配合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这项工作。8. 猩红热与急性肾炎有什么关系?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患了猩红热会出现明显的发热,体温可达40℃;咽部及扁桃体充血肿胀,并可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在发热的第二天可以见到皮疹出现,小儿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发红,有均匀密集的红色细小皮疹分布,这些主要与链球菌分泌的多种致热性外毒素有关。这里要强调的是:由于少数患儿会对细菌毒素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病程的第2~3周时,患儿会发生肾脏及心脏、关节滑膜等处的胶原纤维变性或坏死、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单核细胞浸润等病变,因而在临床上会出现急性肾炎以及风湿热等疾病。9.A族链球菌感染后要注意什么?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脓皮病、肺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后,可以出现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这是由于链球菌或其部分成份具有抗原性,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物质(包括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抗原与相应的免疫物质可发生特异性结合或反应,这样可清除抗原而防止细菌的侵袭,若这一反应超过了正常人的生理水平,可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害,由此产生的疾病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建议患儿尽早就诊,在发现为A族链球菌感染急性感染后,最重要的是立即给以足量的抗菌药物,可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头孢类药物,主张疗程不应少于10天。同时在急性期多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尊医嘱进行心电图、尿常规等检查,必要时予以输液等对症治疗,之后应遵医嘱规律进行长效青霉素治疗并随诊。10. 小儿得了百日咳真的会咳嗽100天吗?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个病的主要特点是患儿有剧烈的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且在咳嗽之后出现鸡鸣样的吼声,病程较长可以达2~3个月,所以说大概有持续约100天左右的咳嗽。但患儿表现的咳嗽是一个发生、发展和恢复的过程,最初7~10天患儿是感冒样症状,出现发热、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经3~4天发热消退,其他症状好转,但咳嗽逐渐加重。随后患儿进入痉挛性咳嗽期,咳嗽的特点是突然发作、连续多次短促而痉挛性咳嗽后,随即深吸气一次,由于此时声带处于紧张状态,故发出鸡鸣样哮吼声,这种咳嗽连续多次的发生,直至咳出痰液或发生呕吐为止,这一时期被称之为痉咳期,要持续2~4周或更长。痉咳期之后进入恢复期,痉咳逐渐减少并减轻,其他症状随之好转,最终痊愈。11. 什么是败血症?败血症是指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即这是一种全身的感染性疾病。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等,这些病原菌从能身体许多部位侵入小儿机体,比如肺脏、肠道、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新生儿的脐部、皮肤破损处等等。由于小儿免疫系统还不成熟,因此各种病原菌侵袭后较容易地进入血液循环而发生全身感染。细菌繁殖后产生的大量毒素,使机体免疫细胞等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引起休克、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另外,病原菌经血液播散到全身组织器官,可引起迁徙性化脓性炎症或脓肿。这些就是败血症的危害之处,所以小儿如有感染应尽快诊治。12. 小儿接种卡介苗有什么作用?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是于1908年卡氏(Callmette)和介氏(Guérin)两人应用牛型的结核杆菌制成的,在研制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反复培养,病菌失去了致病的性能,接种到人体后使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主要措施。所以我国计划免疫规定新生儿期首次接种卡介苗,7岁及12岁各复种一次,但对于患有过敏性疾病、严重肝、肾、心脏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的小儿,对正在发热、腹泻、全身性湿疹或皮肤病的小儿,以及患急性传染病后1个月内的小儿、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的小儿则不能接种。13 小儿隐球菌病是怎么回事?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经常表现为肺炎和脑膜炎,但在全身播散性感染时许多器官均可受累及,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发病。新型隐球菌存在于鸽粪、土壤、正常人的皮肤与粪便中,干燥的鸽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从而感染肺部是这个病的主要感染方式;但其也可通过皮肤粘膜入侵致体内。新型隐球菌经血流到脑膜、脑、骨胳和皮肤,也有可能经鼻腔嗅神经纤维及淋巴管到达脑膜。隐球菌病与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代谢药等因素有关。由于这个病不常见,而且仅靠临床表现很难诊断,所以对于治疗不顺利、临床表现上不典型的肺部感染、脑膜炎及皮肤粘膜病变,应早作特殊的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14. 小儿得了蛔虫病除了肚子痛还会有什么表现?蛔虫病是因为蛔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小儿感染蛔虫后,病情轻重差异很大。蛔虫的成虫经常可引起患儿肚脐周围的阵阵疼痛,程度一般不太严重,腹痛一会儿然后自己就缓解了。蛔虫病的患儿还可出现食欲减退,有时会出现患儿喜欢吃一些奇怪的东西的现象,比如吃墙皮、土块等等,我们称其为异食癖。如有大量蛔虫寄生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除此之外,蛔虫的蚴虫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的症状,这是由于大量蚴虫进入肺部所致,可引发蛔虫性哮喘、继发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或肺炎,从而出现高热、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当蚴虫移行到肝脏、脑、或眼部,可引起相应器官病变的表现,比如肝脏肿大、癫痫等。另外,还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需尽快医治的腹痛。比如,肠道中的蛔虫如果成团,或因毒素刺激出现肠痉挛、肠套叠,均能引起肠梗阻,这时患儿会出现剧烈而且不断加重的腹痛,伴反复呕吐,停止排气与排大便;另外肠中的蛔虫还可引起肠穿孔与阑尾炎,患儿也会出现剧烈而持续的的腹痛。再有,肠中的蛔虫如果进入胆道,患儿的腹痛会表现为突然剧烈的右上腹绞痛,常伴恶心、呕吐,可以吐出胆汁与蛔虫。15.孩子发热家长该怎么办?发热是人体应对疾病出的正常反应,也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无需药物退热(既往有低热惊厥病史的儿童除外),使用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1)如果是新生儿发热,可采用“散包降温”,家长可以打开包被,松解衣服,但不脱去衣服,同时可多喂温开水,也可用温水洗澡。禁止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2)2岁以内的幼儿首选温水温湿敷和温水擦浴(同时也适用其他年龄儿童)。温湿敷:即用毛巾浸于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取出后拧去水分,敷于患儿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温水擦浴:水温以体温相近为宜(以手腕内测试不烫为原则),从四肢到全身均可擦。擦浴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达到散热的目的,而且患儿也感到舒适。同时方便、经济、效果好,无危险性。不宜采用冷水擦浴,冷水会引起患儿血管的收缩,不利于物理降温,而且不适感明显。(3)2岁以上幼儿可用酒精擦浴:用纱布蘸取30%~50%温水酒精(市面上销售的消毒用酒精是75%的,需要用等体积的温水稀释),自上而下(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以及手心、脚心)擦拭血管丰富区域,达到蒸发降温的目的。擦浴时要避开幼儿前胸和后背,观察面色变化,30分钟测体温一次,以防着凉和降温过度。但酒精擦浴目前使用较少了,主要是酒精有一定的皮肤刺激性,患儿使用有不适感,也易引起孩子哭闹。(4)头枕冰袋:头枕冰袋可降低颅脑温度,有减少代谢及耗氧、保护大脑的作用,但在新生儿禁用。(5)物理降温应该注意,如果患儿是有出血倾向的患儿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禁用擦浴;降温要适度,要密切关注患儿表现,以防降温过快过低引起虚脱,降温时要注意多饮水。如果患儿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摄氏度,父母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及时就医,如果就医途中和等候就诊时体温过高,可先使用儿童适用的退热药及时处置。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适用于儿童的各种剂型(溶液剂、咀嚼片、颗粒剂)的口服退热药,在注意给药剂量的前提下,这些药物都是安全的。由于目前儿童退热药目前在一些药店随意销售,家长用药时,可能会误读剂量,给孩子过量使用,还要注意不能重复用药。重复用药有两个含义:一是当孩子退烧不迅速时,加用(或误用)其他退烧药(多数复方感冒药中均含有退热药成分),造成药物药效的叠加;二是在几小时内频繁的使用同一种药物。剂量过大后,退热过剧烈,可能导致孩子大汗和虚脱,重复用药也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退烧药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和给药间隔,即使是在药店自行购药,也要仔细请教驻店药师或医师,避免盲目用药。蚕豆病即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的患者由于使用解热镇痛药可能会引起溶血,在这类发烧儿童的退热用药上应该特别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用药。3个月以内的婴儿,器官尚在发育,尚未成熟,用药治疗上禁忌与注意事项较多,一般不主张用药,出现发热一般只用物理降温。特别提醒家长婴幼儿发烧别捂汗,体表散热是关键。多数人认为发烧的时候应该盖上被子捂一身汗,但是这种土方法并不适用于婴幼儿,甚至还是适得其反。婴幼儿绝对不能用捂的办法(退烧),因为儿童是通过体表散热的,所以一定要让他的衣物宽松,而且不能穿得过多,如果穿得太多可能导致体温短时间内急剧上升,甚至可以引起高热惊厥。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松开孩子衣服是一种降温方法。持续发热、高烧不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盲目自我药疗。16.儿童急性发热怎样选择退热药?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对致病因素的防御反应。儿童急性发热一般指病程在一周之内的发热,根据导致发热机制不同,可将发热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和非致热原性发热。其中致热原性发热是指致热原可为来自体外的外源性致热原和自机体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而非致热原性发热,是指可因机体产热过多、散热减少或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失调引起。
当儿童急性发热体温38.5℃以上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对5岁以下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治疗有利于降低儿童严重疾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解热镇痛药属对症治疗,有时可因用药掩盖了症状而影响诊断,故对诊断不明的小儿应慎重使用退热药。儿童急性发热时,应首先从疾病发生过程、体格检查着手,力求早日明确诊断。对3个月以下的小儿,体温超过38.5℃:小婴儿反复发热伴随嗜睡、吸气性凹陷、鼻翼扇动、呼吸频率增快、面色苍白、前囟饱满、喂养困难、尿量少等应及时就诊,力求在积极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进行退热处理。对于
6个月以上的儿童,当体温38.5℃以上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再次发热时,应积极退热,以防再次惊厥发作。发热患儿在就医途中,切记勿用过多衣物包裹患儿,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松开孩子衣服让其散热。有专业知识、有经验的家长在选择非处方(OTC)退烧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间隔时间给儿童服用退热药,不可随意增加次数。
家长用药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非常重要,了解该药品的有效成分、用药禁忌与注意事项,严格按照遗嘱或说明书用药。目前认为,应该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少、选用专为儿童设计的口服滴剂,可更方便掌握准确的剂量,是较好的选择,不推荐使用针剂。最适合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解热镇痛药,可采用交替给药的方式退热,增加退热疗效;根据儿童年龄、体重计算药量,避免用药过量或过频,也避免长期应用解热镇痛药,一般应用时间小于1周,更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因其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除非有特殊部位感染或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等情况时。当体温超过38.5℃~39℃,可予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15mg/kg,4~6小时1次,口服或直肠给药。3~12岁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直肠给药,每次150~300mg,每天1次,2岁以下需遵医嘱。应用该药有时可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注意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时,不应和其他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同时服用,连续使用三天后仍未达到退烧效果,应就医治疗,并详细给医生说明用药史。另一个常用的药物布洛芬的用法是:布洛芬每次5~10 mg/kg,
6~8小时1次,口服。注意布洛芬应用可能出现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偶有皮疹和耳鸣、头痛及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而加重溃疡的报道,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注意不能长期大量服用,不能超剂量服用,连续使用仍未达到退烧效果,应就医治疗,并详细给医生说明用药史。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不可仅给予退热处理,要积极寻找病因,以期尽早明确诊断。17.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在流行季节,应加强手足口病的筛查与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应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不要惊慌。如果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口腔有溃疡时可服用维生素,局部使用金霉素甘油,促使溃疡愈合。由于口腔溃疡使宝宝进食困难,宜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局部应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在托幼园所中若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予以隔离,所玩的玩具也应进行消毒。此病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无不良后果。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18.口蹄疫和手足口病是一回事吗?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怎么回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该病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不典型性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目前国内外学者不断摸索改进实验室诊断方法,寻找新的检测项目,以求早期诊断,合理治疗。20.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指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EB病毒大量存在于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唾液腺及唾液中,并可间歇性地从这些病毒携带者和患者的口咽部排出病毒,儿童可以通过与无症状携带者或患者密切接触,通过口-口传播途径,也可经过输血传播获得病毒,大约50%儿童在5岁前已获得感染,其中大多数为亚临床感染,典型的临床感染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孩子常有有全身不适、头痛、头晕等前驱症状,出现发热、咽痛、鼻塞、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也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可有肺炎、心肌炎、急性肾炎、腮腺肿大等。其他并发症尚有胃肠道出血、心包炎、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感染、脾破裂等,也可出现急性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有部分患者可并发其它病原体感染。22.巨细胞病毒会通过乳汁传染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小婴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吃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我国极其广泛,一般人群HCMV抗体阳性率为86%~96%,孕妇95%左右,婴儿至周岁时已达80%以上,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于出生14天内(含14天)证实有HCMV感染,为宫内感染;而出生14天内证实无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有感染证据的围生期感染,往往是经产道、母乳或输血途径获得;而生后感染(postnatal
infection)或获得性感染(acquired
infection):常在出生12周后经水平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包括乳汁等;通过血制品或器官等)获得。已感染HCMV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无需处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需处理带病毒母乳。-15℃以下冻存至少24h可明显降低病毒滴度,再加巴斯德灭菌法(62.5℃)可消除病毒感染性。23.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种类有多种,每一种类型都具有独自的抗菌范围。如果抗生素选择错误或者一种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不良后果。1) 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如庆大霉素是一
抗菌作用较强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使用方便,无需皮试且价格便宜,因而备受人们青睐,且在基层门诊部应用非常广泛,但过滥使用,它的毒副作用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这类药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损害第Ⅷ脑神经和肾脏,对小儿应慎用。2 )产生细菌耐药性滥用抗生素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实验表明,现在常用抗生素中,几乎每种药物在其治疗菌种范围内都存在大量的适应性增强的耐药菌。耐药性的日益广泛已成为急需人们认真对待的紧迫问题,这也表明药物滥用情况的严重性。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一样,曾给人类带来福音并救患者于病魔之中的抗生素在一些不知其性的医务工作者“物极必反”的滥用后,又显露了它危害人体本身的副作用,因为不论哪种抗生素,或
或少对细菌都具有耐药性的诱导作用。如果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给药方法不了解,很可能造成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剂量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剂量过低则对细菌起不到应用的抗菌作用,达不到满意的疗效。而这种低剂量药物作用下的细菌非但没有被杀死,反而更易增加耐药性。在患者对旧抗生素品种仍然敏感的情况下,如果盲目使用新品种,很容易使患者体内细菌对新品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一旦重症感染时抗生素对耐药菌也会束手无策了。3 )加重病情造成二重感染在抗生素的副作用中,还有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症下药”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它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而加重原有病情或造成二重感染,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加重患儿病情,增加医疗费用。4) “无的放矢”,延误病情在临床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患者病情不清,对许多病毒引起的疾病都使用了抗生素,结果不仅延误了治疗,使病情得以继续发展,而且因为“无的放矢”地大量使用了抗生素,破坏了患者体内菌群的平衡,导致新的疾患,同时对药物资源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浪费。实验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可使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故对病毒感染者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一定要查找病因,对症下药。综上所述,抗生素的使用看似简单而又普遍,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后果非常严重、急需人们给予重视的问题。正是由于它具有抗菌作用性强、过滥使用副作用大的双重性,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应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慎而又慎,一定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机制、理化性质、用法、用量、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过滥使用,做到有的放矢。24.怎样避免耐药菌感染?避免耐药菌感染应首先强调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同时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菌感染。医院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此外,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各科室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等都是减少耐药菌感染的因素。25.什么是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为什么再发?怎么早期诊断,避免复发?再发性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再发化脑,是指每次发病都具有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特点;(2)经足量足疗程抗菌素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3)化脓性脑膜炎再发次数≥2次,再发间隔≥3周;(4)两次发作之间无任何不适。先天解剖异常是造成化脑再发的主要因素,其中以皮毛窦、先天性内耳畸形合并脑脊液耳漏占多数。这些先天性结构异常易成为细菌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门户;脊柱或头面部手术或外伤亦是导致病原菌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的因素,而免疫功能异常则是引起再发化脑的另一原因。无论对首发还是再发化脓性脑膜炎病人,我们都应积极寻找病因,应尽可能寻找能引起化脑再发的因素。随着影像学及实验室技术的发展,为寻找再发化脑病因方面提供能够了安全、快捷、准确性高的诊断手段,但病史的采集、仔细的体格检查在寻找患儿再发病因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有无耳聋、耳鼻流清水、头颅外伤或手术史、反复感染史、是否存在皮毛窦等,可指导临床医师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寻找化脑再发原因。一旦发现有先天解剖结构畸形,应及时手术治疗,防止再发,发现免疫缺陷病例,通过替代疗法、免疫重建以减少再发机会。26.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脑膜炎?由于儿童防御、免疫功能较成人弱,病原菌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引起脑膜炎。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婴幼儿的皮肤、粘膜、胃肠道以及新生儿的脐部是感染的侵入门户。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既可以作为病灶窝藏细菌,也可因病变扩展波及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化脑也可通过颅骨外伤、骨折成为细菌侵入的门户。一些孩子如果有背部中线结构异常,如皮毛窦、皮样囊肿或脑脊膜膨出也易患脑膜炎。如果儿童有先天免疫缺陷因素,如细胞免27.孩子得了脑膜炎,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孩子得了脑膜炎以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后遗症,影响以后的生活。脑膜炎的预后与病情轻重和并发症,以及治疗及时有关,急性期如有严重抽搐、长时间神志不清和其他明显脑损伤的表现,可能出现轻到重度智力低下、瘫痪、耳聋、失明、癫痫、脑积水等。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呕吐、头痛、颈部僵硬、怕光或嗜睡,请立即就医。28.什么是原发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因免疫系统遗传缺陷或先天发育不全造成免疫功能障碍所致的少见病,与遗传相关,按免疫缺陷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体液免疫缺陷为主、细胞免疫缺陷为主、两者兼有的联合性免疫缺陷以及补体缺陷、吞噬细胞缺陷等不同的缺陷类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多在婴幼儿期开始出现反复感染,严重威胁生命,可以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肿瘤等。临床上对于
一年中有8次以上中耳炎,或2次以上严重鼻窦炎,或2次以上肺炎,或在非常见部位发生深部感染2次以上,或反复发生深部皮肤或脏器感染,或需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才能清除感染,或由非常见或条件性致病菌感染,或家庭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病史的孩子等病史的患儿要注意免疫缺陷病可能,建议尽早进行原发免疫缺陷病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29.女童会得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吗?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仅见于男孩,病儿多于生后4~12个月开始出现反复感染症状,易发生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由于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病例有一半以上是散发的,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也是一种严重抗体缺乏综合征,伴有B细胞降低或缺如,类似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但是没有酪氨酸激酶异常的特征,这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发病不分性别,可伴有其它的遗传缺陷。所以临床上对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应进行基因诊断,而对于女童符合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诊断标准病例应采用实验室诊断技术如常染色体定位的方法筛查需要检查的基因以明确临床类型。30.怎么根治原发免疫缺陷病?原则上应根据不同的免疫缺陷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就是同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严重程度或者病情不同阶段治疗原则不一样,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治疗方案。如原发性抗体缺陷病,应该定期的给病人补充抗体,而且这个抗体补充还需要根据病人的代谢特点制定一个细化的方案,总的目的维持体内抗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保证不发生感染,而酶缺乏患者应补充所缺乏的酶,这些都属于替代治疗。根治原发免疫缺陷病最主要治疗方法是免疫重建,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健康免疫系统,基因治疗也是一种理想的根治原发免疫缺陷病的方法,但真正用到病人身上还需要一定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脊髓是什么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