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表现主要依靠康复训练进行恢复吗?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包括sca1-21。成年期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共济失调等是本病的共同特征,并表现在连续数代中发病年龄提前和病情加重(遗传早现)。
目录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体征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诊断检查
康复治疗共济失调的方法
共济失调的饮食
细数共济失调的病因有哪些
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体征  1、sca共同症状体征是,30-40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走路摇晃、突然跌倒和讲话含糊不清,以及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痴呆和远端肌萎缩等;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痉挛步态、音叉振动觉及本体觉丧失。通常起病后 10-20年不能行走。  2、除共同临床表现外,各亚型有各自的特点,如sca1眼肌麻痹,上视不能较明显;sca2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球慢扫视运动较明显;sca3肌萎缩、面肌及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sca8常有发音困难;sca5病情进展非常缓慢,症状较轻;sca6早期大腿肌肉痉挛、下视震颤、复视和位置性眩晕;sca10纯小脑征和癫痫发作;sca7视力减退或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损害也较突出。2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诊断检查  (一) 辅助检查  1、ct或mri显示小脑萎缩很明显,有时可见脑干萎缩;脑干诱发电位可出现异常,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检查正常。  2、确诊sca及区分亚型可行pcr分析,用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相应基因cag扩增,证明sca的基因缺陷。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典型共同症状,以及伴眼肌麻痹、锥体外系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现,结合mri检查发现小脑、脑干萎缩,排除其他累及小脑和脑干变性病可临床确诊。然而,临床仅根据各亚型特征性症状、体征确诊仍不准确(sca7除外),可用pcr法准确判定洲型及cag扩增次数,进行基因诊断。  2、鉴别诊断  不典型病例需与多发硬化、cjd等引起的共济失调鉴别。3康复治疗共济失调的方法  您了解共济失调吗?如何康复治疗共济失调?康复共济失调训练中,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对病人的辅助,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采用引导的方法,让患者身体好转。  康复治疗共济失调的目的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康复治疗共济失调的方法  一、运动训练  据脑瘫病儿的临床分型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二、理学训练  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三、使用矫形器具训练  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究竟选用何种矫形器,最好到专科医院请矫形师检查病人后再作决定。  四、合并症的训练  合并癫痫者需控制癫痫的发作,并根据患儿情况矫治视觉、听觉、语言方面功能障碍,改善和发展认知功能。  五、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并可预防由运动机能发育障碍所致继发的感觉障碍和促进全身心的发育。4共济失调的饮食  1、猪脑枸髓汤  配料:猪脑1具、猪脊髓15克、枸杞子1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脑猪髓洗净,放碗中,纳入枸杞子、食盐、味精、料酒、酱油等,上笼蒸熟服食。  2、双耳炖猪脑  配料: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猪脑1具、调料适量。  制法:将黑木耳白木耳发开洗净,猪脑洗净同置锅中,加鸡清汤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后,加入食盐、味精、料酒、椒粉等调味,再煮一二沸服食。  3、胡桃龙眼鸡丁  配料:胡桃仁元肉各10克、鸡肉25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丁,用料酒、淀粉、酱油拌匀;锅中热油将姜葱爆香后,下鸡丁煸炒变色,而后下胡桃仁及元肉、葱、姜、椒等,炒至熟时,加食盐、味精调服。  4、桂圆猪髓鱼头汤  配料:桂圆10克、猪脊髓100克、鱼头1个、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脊髓、鱼头洗净,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桂圆及葱、姜、椒、蒜、料酒、米醋等;文火炖至烂熟后,加食盐、味精调味,下苏叶、香菜、再煮一二沸即成。查看详情>>5细数共济失调的病因有哪些  细数共济失调的病因有哪些  小脑是维持躯体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的重要中枢。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质的统一控制下完成的.深感觉、前旋系统、大脑和上脑的病r均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旋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病因  1、遗传因素  共济失调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患者是隐性遗传,尤以小儿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为多见。  2、脑血管疾病  脑外伤、脑炎、脑肿瘤等。  3、中毒现象  比如药物物中毒、酒精中毒、煤气中毒等均可以引起共济失调。  4、年龄老化  年龄老化是发生共济失调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减慢,疾病就会趁虎而入。  5、维生素的缺乏  尤其是维生素日族的缺乏,由于神经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使神经发生病变而引发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症状  共济失调的分类与诊断  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由于周围神经疾病、脊健后索病变、丘脑病变及顶叶病变所致。患者有深感觉障碍,如关节运动觉、震动觉减低或丧失.共济失调征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有明显障碍,闭目难立征阳性。步行时,足向前抛,足跟用力着地,常以目视地面,患者每向前迈出一步都出现摇晃,失去平衡,不能自行控制,肌张力与脱反射均减弱。由于病变不同,还有相应的体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济失调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