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头晕目眩的原因是哪些疾病的伴随症状?

临床分类 1、气血虚弱证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头晕眼花,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少腹绵绵作痛,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怔忡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2、阴虚阳亢证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头晕眼花,月经量少,色鲜红,伴有心烦易怒,腰酸腿软,口咽干燥,颧部唇部红赤,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弦细数。3、痰浊上扰证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头重头晕,平日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月经量少,色淡,伴有胸闷,食欲不佳,腹部胀满,大便不爽,舌淡胖,苔厚腻,脉濡滑。病因 本病发生与久病体虚、房劳多产、痰浊上扰等有关。主要发病机制是精血衰少或痰浊上扰。精血衰少,经行后精血更虚,头脑清窍失养;或痰浊之邪,上扰清窍。1、久病体虚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气血亏耗,或脾虚气血化源不足,以致气血虚弱。经期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脑络清窍失养,导致眩晕发作。2、房劳多产素体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房劳多产,导致阴精耗伤。经期阴血下注冲任,精血更虚,肾阴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导致眩晕发作。3、痰浊上扰素体痰湿内盛,或脾虚运化功能失调,痰湿内生,滞于冲任。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冲气偏盛,冲气夹痰浊上扰清窍,发为眩晕。症状 本病以经行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为临床特征。虚证多于经期或经后出现头目眩晕,实证多于经前、经期出现眩晕,经后逐渐缓解。1、本病的发生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具有经前、经期发病,经净自然缓解,下次月经期重现的特点。2、症状轻者头有沉重感、眼花、视物模糊瞬间即止,严重者感觉自身或周围摇晃、旋转,如坐车或坐船,不能站立,甚至突然昏倒,闭眼不缓解。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检查、CT及MRI、电测听检查、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1、望诊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2、闻诊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3、问诊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4、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面情况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1、血常规了解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情况,判断是否是炎症引起。2、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有助于高血压和低血压诊断,及评估相关靶器官损害。1、颈椎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诊断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2、头颅CT及MRI了解中耳、内耳道及颅内情况,可以判断病变的具体部位、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进一步明确诊断,排除肿瘤疾患。1、电测听检查、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通过检测听力及脑干是否受损,来判断是否为梅尼埃综合征,帮助医生诊断疾病。2、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可提示有无心脏异常等,有助于明确诊断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和低血压。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临床特征,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辅助检查可诊断。但诊断时一般需要与内科眩晕、耳、颈椎疾病所致的眩晕等进行鉴别。1、病史可有素体虚弱或慢性疾病史。2、症状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轻者瞬间即止,重者须闭目自持,如坐舟车,旋转不定,甚或不能站立,月经过后,眩晕停止。下次经期又再次发作,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3、检查应进行耳、颈椎及心脑血管等方面检查,排除相应病变。1、内科眩晕表现为有相关病史,多有血压增高或偏低,或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发作无规律性,与月经周期无关。2、耳、颈椎疾病所致的眩晕常与体位改变有关,与月经周期无关,X线或头部C及脊椎检查有异常表现。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症状,降低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中医治疗以调理肝脾为原则,或健脾以养气血,或滋养肝肾以潜阳,或燥湿化痰以清利空窍。1、气血虚弱证(1)方药:归脾汤加减。(2)常用中药:人参、炒白术、炒黄芪、龙眼肉、茯神、当归、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熟地黄、制何首乌、枸杞子。2、阴虚阳亢证(1)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常用中药:天麻、钩藤、栀子、黄芩、杜仲、生石决明、川牛膝、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3、痰浊上扰证(1)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常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炙甘草、蔓荆子、生姜、大枣、胆南星、白蒺藜。八珍丸、归脾丸、杞菊地黄丸、正天丸、大补阴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1、针灸治疗气血虚弱证,治以益气养血。取穴风池、太阳、百会、脾俞、肝俞、血海。阴虚阳亢证,治以育阴潜阳,取穴太冲、行间、风池、百会、合谷。痰浊上扰证,治以化湿涤痰。取穴中脘、解溪、内关、足三里。2、头针治疗取穴感觉区上1/5,血管舒缩区上1/2。前头痛者加感觉区下2/5,后头痛、头顶痛者不加配穴。经行眩晕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经行眩晕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预后 本病辨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病情较重,部分患者治愈后容易随月经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部分患者治愈后容易随月经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本病诊断明确,及时辨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果引起的经行眩晕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日常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注意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1、本病发生与生理、心理因素有关,平时应注意调畅情志,保持情绪乐观、开朗。2、适当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避免不良情绪刺激,防止因此而加重病情。1、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私自乱用药。2、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1、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2、眩晕发作时,尽量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做旋转、摇摆、起伏动作,以免加重眩晕。3、行经期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气血。注意观察月经的周期、量、色、质的变化及伴随症状。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X线检查、经颅多普勒检查、CT及MRI、心电图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低盐,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滞留。应进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脏、鱼、蛋、瘦肉等。不宜偏食辛辣香燥、生冷食品。1、气血虚弱证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多食血肉有情食物,如蛋、肉、猪肝、猪血等。可常食党参粥、黄芪粥、薏米粥等。2、阴虚阳亢证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有条件时可清蒸甲鱼以滋阴潜阳。3、痰浊上扰证患者饮食以素食为主,注意增加营养,可常食红枣赤豆汤、党参粥、参枣汤等。1、忌食温燥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以免助热。2、忌食生冷食品,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预防 本病发生与久病体虚、房劳多产、痰浊上扰等有关。因此,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有节,增强抵抗力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1、平时注意自我调节情志,修心养性,遇事不急不燥,心境平和,心胸广阔。2、饮食以清淡宜消化为原则,尽量少吃过咸食物,少食鱼腥,戒酒,以免动火生痰。3、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与生活。4、适当进行一些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就医指南 1、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头有沉重感、眼花、视物模糊。2、或者感觉自身或周围摇晃、旋转,如坐车或坐船,不能站立,甚至突然昏倒,闭眼不缓解,伴随月经周期发作。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妇科等相应科室就诊。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是否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多久了?2、是否还有月经持续时间或月经量的变化?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心烦、胸闷、腹胀等?4、之前有其他什么疾病吗?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8、平时有偏食、厌食等饮食不节的习惯吗?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经行前后会出现周期性头晕眼花?能确诊吗?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3、需要做哪些检查?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5、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中风的前兆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