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表面白色颗粒点,如何区分是发霉还是变质?

2016-08-30 23:17
来源:
话食科普
作者:祁嘉仪,赵力超
排版:冯丽燕,谭楚鸿,赵力超
巧克力风靡全球,给无数人的口腔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但看到巧克力表面出现白霜,很多人就会三思,是发霉?是产品质量问题?话食团明确告诉你,起白霜的巧克力一样可以安全食用。
但是,巧克力为什么会起霜呢?白霜到底是什么呢?话食团还是要以理服人。
巧克力起霜分为两种:糖霜和脂霜
糖霜:相对湿度高于70%时,巧克力表面湿气增加使砂糖晶体溶化,当相对湿度降低时,融化的砂糖又开始重新结晶,最终形成糖霜。糖霜的发生率低,对巧克力质量影响不大,可以通过控制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湿度来避免糖霜的出现。有时候甚至故意做出糖霜,赋予产品独特的感官。
脂霜:发生率很高,对巧克力质量影响很大。脂霜的出现与巧克力的中所用的油脂密切有关,包括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脂霜。
1起脂霜的原因是什么呢?
巧克力起脂霜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脂肪晶型的“变构”: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而可可脂有形态各异的六个“兄弟姐妹”,其中五弟(Ⅴ型)最稳定,是人们所期望的结构,他能使巧克力涂层具有光泽的外观。而幺弟(VI型)比五弟(V型)的熔点高,在储藏的时候五弟会变成幺弟,从而导致巧克力的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白霜”,这就是传说中的“脂霜”。
2.油脂的“迁徙”:18℃时油脂迁移的速度很慢且未起霜;但在 30℃时油脂迁移速度很快并迅速起白霜。而且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发生迁移的油脂组分不同。
3.原料间的“斗争”:有些商家会用代可可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相容性差,使之发生重结晶,从而形成更大的结晶体游到了巧克力表面,这些长而尖针状物最终引致白色混浊如霜。
2会有危害吗?
不会。如果巧克力只是起霜的话还是可以吃的,虽然不太好看,但好的巧克力起霜味道变化不会很大,除非是品质差的巧克力,那就不要食用了。
3为什么从冰箱拿出来后的巧克力容易起白霜?
巧克力长时间冷藏从冰箱拿出来后表面糖霜和脂霜都会生成,糖霜是因为巧克力从冰箱拿出来以后,表面的冷空气降温形成的水分使巧克力中的糖分析出,从而形成糖霜。脂霜是因为温度改变从巧克力中游离出来的可可脂和可可油。
4如何正确存放巧克力?
由上述起霜机制可以知道,高温无疑是“起霜”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巧克力要贮藏于15℃至 20℃环境中,并避免温度波动。所以正确储藏巧克力的方法应该是:
1.冬天气温度一般低于20℃时,巧克力可以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
2.夏天如果温度高,巧克力容易融化,这个时候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温度一定要保持不变,巧克力要用塑料袋密封好,置于冰箱冷藏室(置于冷冻室是不对的哦)。
3.从冰箱取出巧克力时,请勿立即打开,让它慢慢回温至接近室温再打开,巧克力外层就不会覆盖一层水。
参考文献:
[ 1 ] 王风艳,王兴国,陶冠军,周胜利,金青哲,刘元法.巧克力起霜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
[ 2 ] 贾呈样,建仙.巧克力起霜的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01
版权声明
(Copyright statement ):
大话食品公益科普团坚持更新原创科普文章,为您阐释美食背后健康科学,盈利将投于公益事业。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您转发让更多的朋友获益。转载时请遵循 “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 的创作共用协议。不欢迎商业网站擅自复制内容,并且保留所有权利。授权、投稿、合作请联系:
邮箱:blueciphersina.com 微信号:bluecipher 微信公众号ID:readfoo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巧克力可以从外观、声音、手感几个方面来鉴别是否发霉,巧克力发霉表面会明显长出白色、黑色或其它颜色的霉块,颜色会比较暗沉,掉落在地面声音会比较沉闷,用手触摸会有粘稠感。
1、外观
想要鉴别巧克力是否发霉,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巧克力的外观,因为巧克力发霉后,它的表面会明显长出白色、黑色或其它颜色的霉块,并且巧克力表面的色泽会比较暗沉,不如新鲜巧克力看起来鲜亮。
2、声音
巧克力的品质还可以通过巧克力落地的声音来鉴别,一般来说新鲜的巧克力落地时,会发出比较清脆的“咔嚓”破碎的声音。而品质不好或发霉的巧克力落地后,没有声音或声音会比较沉闷。
3、手感
通过触摸巧克力的手感也可以鉴别巧克力的品质,新鲜的巧克力表面会比较光滑,摸起来不会有粘稠的感觉。而发霉或品质不好的巧克力,触摸起来会感觉粘手,会有部分的巧克力融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巧克力表面白色颗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