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药物治疗外,有什么其他的非药物疗法可以用来缓解控制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症状?

原创:冯涛(天坛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医师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不仅在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7%,一些中青年人也可能受这种疾病的困扰。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患者数达10万以上,现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200万。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该疾病也不可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活得精彩,关键在于合理的治疗理念,积极向上的心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确实有效近年《新英格兰医学》等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发表了多项关于运动疗效对于帕金森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经过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运动对于帕金森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状态、减轻功能退化、提高情绪等。在这些研究中中国传统的保健运动方式——太极——尤其得到重视。类似太极的多种舒缓、运动负荷适中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瑜伽等比较适合帕金森病患者。一些从神经可塑性的角度分析的研究提示,适度运动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恢复颇有益处。适度的运动对于帕金森病维持一定的生活能力也是必须的,结合合理的饮食、良好的起居方式,为帕金森病的整体治疗营造了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帕金森病人,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量力而行,特别要考虑具体病情的轻重和不同阶段,重要前提是防止运动中的跌倒等意外发生。药物联合可以扬长避短帕金森病的治疗需锁定三大目标:1.控制运动症状;2.预防运动并发症;3.改善非运动症状。实现这三大目标,单一药物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综合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帕金森病这种慢性疾病,在治疗之初就要考虑到疾病的长期管理问题,因为随着疾病进展和长期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所特有的“运动并发症”会逐渐出现,帕金森病的常见运动并发症有“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现象”。所谓“剂末现象”,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在下次服药之前帕金森病的症状又再次出现,造成患者受到病情波动的困扰;或者出现所谓“开关现象”,在生活中常表现为突然僵硬无法动弹,比如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子等。帕金森病患者的“异动现象”,是指病人会在服药后出现不可控制的手舞足蹈症状。这些症状,对生活的影响较大。在帕金森病的长期治疗理念中,选择能减少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药物是核心理念之一。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在治疗中存在误区:一是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服药;二是依从性低,随意改变用药剂量;三是贪图“全面快速见效”,盲目用药……这些不规范的用药行为不利于有效控制患者的运动并发症。帕金森病长期管理用药要结合具体疾病亚型、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职业、药物副作用等,进行“个性化定制”,要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为了兼顾近期疗效(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药效更强的药物)以及预防运动并发症(需要控制过高的药物剂量或者选择药效平稳的药物),可以通过药物组合联合应用的方式来实现。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前景广阔在治疗帕金森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左旋多巴制剂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显著疗效,被誉为一次重大的医学进展;但是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和长期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被称为运动波动和不自主运动的并发症。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即使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也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和理想的生活质量。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和经颅磁刺激技术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药物治疗以外新的治疗方法。2014年拉斯克奖获得者、法国科学院院士Benabid教授,开拓性将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1998年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在欧洲、加拿大与澳洲获准用以治疗进展期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2000年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在美国通过批准用以治疗进展期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随着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广泛应用,对于其治疗机制、适应症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有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脑起搏器作为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这种神经变性疾病的范例,已经显示出良好疗效以及微创伤的优势。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和国际运动障碍疾病协会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表现,通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不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方法植入脑深部电极及脑起搏器装置是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在一项2013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结果提示在出现早期运动波动、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患者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这项研究成果提示了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合理时机选择。在神经调控技术领域,经颅磁刺激或者电刺激技术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经颅磁刺激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便捷,费用低廉,在这些方面优于脑深部电刺激技术。随着对于脑网络病变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在探索精准定位靶区前提下进行无创性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前景。莫忽视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不仅有静止时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还存在便秘、抑郁、智能减退、疲劳、睡眠障碍、夜尿频繁、嗅觉减退、体位性血压波动等非运动症状。由于这些症状没有运动障碍那么突出、容易识别,常常被患者甚至非专科医务人员忽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情况。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和国际运动障碍疾病协会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指南以及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详细列举了多种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及合理的治疗选择。应通过健康宣教活动让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知晓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医务人员也应该在帕金森的诊治过程中注意问诊、检查和识别这些非运动症状,并及时合理治疗。有些患者发生了心慌、腹胀、肢体麻木疼痛等,容易忽视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而进行大量心血管、腹部、胃肠道等检查,往往查不到器质性病变。对这些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发现这些心慌、腹胀、疼痛麻木症状主要发生在患者药效减退、运动障碍再次出现的所谓“关期”,通过合理调整抗帕金森药物,延长“开期”,这些非运动症状可显著缓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控制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