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多动症的孩子怎么处理患儿怎样模仿别人?

抽动症一、小儿多发性抽动是儿童期表现为反复发作、不自主、多部位抽动、声音抽动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精神疾病,可有强迫症和注意力缺乏障碍等共病症。二、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表现1.发作特点:多部位、不自主、突发性肌肉抽动。2.发作顺序:先累及头面部,出现眨眼、撅嘴、喷鼻、点头、耸肩,然后发展到四肢和躯干,出现一侧投掷运动、转圈、踢腿、腹肌收缩等。3.发作频率:抽动发作频繁,一日十几次至数百次。4.伴随症状:部分患儿抽动时伴异常喉音,如犬吠声、吼叫声、喉鸣声、嘿嘿声等,或刻板地发出咒骂和淫秽词句,并有强迫性意向。5.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三、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㈠、健康教育教育参加人员包括患儿本人、患儿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与患儿有较多接触的人员。㈡、药物治疗1.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匹莫齐特,氟奋乃静,泰必利,舒必利,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喹硫平、氯氮平等。2.中枢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胍法辛等。3.丁苯那嗪: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但不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4.作用于GABA系统的药物:氯硝西泮、巴氯芬、托吡酯和乙拉西坦等。5.肉毒毒素:推荐用于局灶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㈢、心理行为治疗1.患儿:主要是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 对患儿进行支持性的心理咨询,鼓励患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心理,消除自卑心理;2.家长:进行支持性指导和行为疗法,合理安排患儿正常生活。㈣、手术治疗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可针对额叶、边缘系统、丘脑和小脑等部位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多不满意,一般不主张使用。一、儿童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症状多种多样,可伴有共患病,部分表现为难治性,了解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才能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抽动症。二、儿童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呢?1.一般症状:发病年龄2~21岁,发病最多年龄5~10岁,发病最严重年龄10~12岁;性别以男性多见。2.抽动症状:2.1.抽动分类:A.感觉性抽动:多见于年长儿,约40%~55%的患儿有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等身体或局部不适。B.运动性抽动: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C.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腔、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2.2.抽动特点:(1)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2)抽动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3)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这是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之处;(4)抽动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5)抽动加重的常见因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6)抽动减轻的常见因素: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3.共患病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约半数患儿共患以上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多动症一、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神经行为障碍之一,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除了注意缺陷,多动,易冲动等核心症状,现在最新观点认为小儿时期症状可以延续到青春期或成人,那么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危害呢?二、小儿多动症危害,除了核心症状,还可以出现以下危害。1.破坏性行为障碍:多动症患儿会出现破坏性行为障碍。2.对立违抗或品行障碍:发生比例30%~93%之间不等。3.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25%。4.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比例19%~37%。5.抑郁障碍: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出现重度抑郁症。6.焦虑障碍:多动症患儿非常容易出现焦虑症。7.出现认知功能,学业和职业能力损害:学业和职业能力低于一般人群,出现学习困难、阅读水平差、留级、休学、退读或就读于特殊班级的比例高,需要更多的额外辅导。8.出现物质依赖、犯罪: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10倍,酒精成瘾或滥用,药物成瘾或滥用,被拘、监禁或违规驾车、车祸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9.人际关系和家庭状况:可以出现各种表现:被同伴拒绝,社交困难,母子冲突多,沟通困难,亲密程度低。三、总之,多动症患者多个领域的功能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损害,表现在破坏行为障碍及心境障碍几率更高,学业和职业成就差,更多的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等方面。一、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易冲动,多动症会对患儿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有的到青春期和成年期仍有相应症状,早期诊断,早期系统和规范治疗多动症至关重要。本话题主要说说治疗。二、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1.治疗目标:各相关学科的医生(儿童精神科,儿童神经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初级保健医生)应该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应首先制定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主管医生,家长,患儿与学校老师合作,应针对每一个体,明确一个恰当的个体化治疗目标以指导治疗。临床医生应该推荐恰当的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来改善多动症患儿的目标预后。如果为多动症患儿选择的治疗方法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临床医生应该评价初步诊段是否正确,所用的治疗方法是否恰当,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如何,是否有合并疾病等。临床医生应该对多动症患儿定期进行有计划的随访,从家长,老师和患儿汇总信息直接监控目标预后和不良反应。2.药物治疗:包括哌甲酯,托莫西汀,丙咪嗪,去甲丙咪嗪,可乐定,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中医方剂。3.非药物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正性强化法,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家长培训。学校干预。4.综合治疗: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和治疗形式。5.治疗多动症共患病: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症,心境障碍,抽动障碍,学习障碍,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物质滥用等。三、以上为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供参考。自闭症一、自闭症医学正式名称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1943年Leo Kanner医师首次报道儿童孤独症以来,有关孤独症及其相关障碍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不断变迁。早期报道孤独症为罕见病,近20多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均出现上升趋势,估计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孤独症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长期以来学者普遍认为多数孤独症患儿预后不良,成年后多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宝爸宝妈或其他宝宝看护人熟悉孤独症的早期行为是实现早期识别、转诊、确诊和干预的关键第一步。二、下面就孤独症交流缺陷的早期行为标志对父母做一个科普宣传:孤独症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在早期即可出现,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以下是孤独症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1.不看或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2.不应或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叫名反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的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孤独症,也可较好地分辨孤独症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在对孤独症患儿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14~15月龄即表现出较低与共同注意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因此共同注意缺陷也是"不应"的表现。3.不指或少指:是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4.不语或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是诊断孤独症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孤独症可能。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孤独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等。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以上五不行为,尽快看医生面诊检查确定有没有孤独症,尽早干预治疗。
朋友的孩子叫小凯,今年7岁了。最近总是听朋友说起小凯可调皮了,经常做恶作剧,起初,并没有太留意,只是劝朋友说孩子还小,你见谁家的小朋友不淘气啊。但是后来朋友还是会说,好奇之下问了小凯的情况。听朋友讲,小凯的老师已经第三次请家长了,原因是小凯上课总是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还会辱骂同学。隐约还记得小凯是个很乖的孩子,所以就隐晦地给朋友提了下孩子这种症状是不是抽动症呢!朋友也心头疑惑,赶紧带孩子去做了检查,还真是抽动症在作怪!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小儿抽动症吗?小儿抽动症又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它是一组比较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普遍来看男孩患病率多于女孩,发病率3%以上。多数患儿发病初期可能只是面部抽动、眨眼等,时间久了,孩子可能就会出现秽语的情况。那么,你知道小儿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吗?1、持续性抽动症持续性抽动症也叫亚急性抽动症,在孩子青春期和儿童时期比较常见,表现为孩子的肌肉抽动,持续时间可能是一年或多年,但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这些症状有没有了;2、单纯性慢性抽动孩子往往多发于青春期前(15岁),它表现为肌肉抽动,没有比较多的变化,这种症状可能会终生存在,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3、单纯急性抽动多数患儿表现有摇头、耸肩、眨眼、挤眉等;还有少部分患儿出现清嗓子、哼哼声等发声抽动的症状表现。那么,当孩子不慎患有抽动症,如何护理?1、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生活中,家长可以带孩子多运动,跑步、爬山、打篮球等;加强孩子的营养,让孩子多喝水,多吃些蔬菜水果。家长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与孩子拉近距离;2、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尽量不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等,帮助孩子树立一些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试着和孩子做朋友;3、改善教育方法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争取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长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综合上述,孩子患有抽动症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不便。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存在一些抽动症的症状时,应及时地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检查,明确病因,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抽动症,持续性,症状,肌肉,患儿
2021-12-14 10:59
来源:
火枫
多发性抽动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症”,孩子频繁挤眉、眨眼、皱鼻子、噘嘴、摇头、耸肩、扭脖子,喉咙中不自主发出异常的声音等,都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有的孩子还骂人说脏话,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伤人及自伤的异常行为。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病因尚不清楚,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脑部感染等可能都有关系,九成左右的孩子在115岁以前发病。近来前去就诊的抽动症儿童有所增加。希望家长和学校给孩子更轻松更人性化的成长环境,因为抽动症孩子的发病,和压力和生硬的管教方式所还带来的长期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病情较轻,行为基本正常的患儿完全能够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融洽相处。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出外玩耍,多交朋友,期望形成外向性格,以大限度减少抽动症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而病情较重的患儿与人交往时可能存在困难,一方面是语言表达上言不由衷,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成绩下降或因自己的症状表现而自卑退缩,再者因为频繁秽语及怪异行为使周围人排斥,这样不仅给患儿人格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也给其日常交往带来诸多不利。此时,家长应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主动亲近孩子,与之谈心,沟通心理,帮他解开心中的暗结。并积极治疗。抽动症状得到控制后,由于长期的心理影响,往往使孩子心理发生缺陷或障碍,有的甚至病状已经康复仍不能适应社会,拒绝或不习惯与周围人交往,形成自闭心理。个别人还会有慢性焦虑、抑郁感及一过性情绪不能控制。这些都将使孩子的自尊受挫或被排斥在集体之外。多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有疑问多请教,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极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改善。总之,对抽动症孩子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鼓励孩子与周围的人正常的交往,无疑对孩子心理的素质有着重大影响。
总之,一般儿童时期容易出现抽动症,治疗抽动症首先要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孩子抽动症家长要对孩子保持耐心,给孩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多多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责骂孩子,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以及学习和活动,家长要鼓励孩子自行控制抽动,努力且减少冲动,通过放松的方式避免让孩子精神过度紧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动症的孩子怎么处理 的文章